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合集下载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第3章锻造的加热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第3章锻造的加热
白点呈纯脆性。
3.6.2 锻件的冷却规范
1.空冷 :在空气中冷却,速度较快 。
2.坑(箱)冷:锻件锻后放到地坑 或铁箱中封闭冷却,或埋入坑中砂 子、石灰或炉渣内冷却。
3.炉冷:锻件锻后直接装入炉中按 一定的冷却规范缓慢冷却。
3.7 中小钢锻件的热处理
3.7.1 退火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
1)反应是可逆反应,向右:氧化反应,向左:
还原反应。 2)加热时,与空气消耗系数有关。
空气消耗系数:又称空气过剩系数,是燃料燃 烧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计算空气量之比。 3)空气充足时,炉气呈氧化性,空气不足时, 炉 气呈还原性。 4)控制反应前后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浓度比。
炉气和被加热钢材的平衡图如下:
• 电热体材料:铁铬铝合金 镍铬合金 碳化硅元件 二硅化钼
图3.1 电阻炉原理图 1-电热体 2-坯料 3-变压器
●盐浴炉加热原理: 电流通过炉内电极产生
的热量把导电介质——盐熔 融,通过高温介质的对流与 传导将埋入介质中的金属加 热。 ●盐浴炉的分类:按照热源的 位置分外热式和内热式。 ●盐浴炉加热的优点:

辐射加热坯料。
燃料来源方便、加热炉修造容易、
加热费低、适应性强。
缺点::劳动条件差,加热速度慢, 质量低、热效率低。
应用范围:大、中、小型坯料。
2 电加热 利用电能转换热能来加热坯料。
1)电阻加热 电阻加热与火焰加热原理相同,根据
发热元件的不同分为: 电阻炉加热、 盐浴炉加热、接触电
加热
• 电阻炉加热原理:利用电 流通过炉内的电热体产生 的能量,加热炉内的金属 坯料。原理如图3.1。
升温快、加热均匀,可 以实现 金属坯料整体或局 部的无氧化加热。 ●盐浴炉加热的缺点: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材料并施加压力来改变其形状的制造过程。

锻造工艺可以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制品,包括汽车零件、航空零件、建筑材料等。

在锻造工艺中,模具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模具
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锻造工艺的效率和质量。

锻造工艺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
定温度,使其变得柔软并易于加工。

然后,将金属材料放入模具中,
并施加压力,使其变形。

最后,将金属材料冷却,使其保持所需的形状。

在锻造工艺中,模具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模具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以
下几个方面:首先,模具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承受高压和
高温的影响。

其次,模具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以便快速传递热量。

最后,模具应该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以便长时间使用。

在模具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模具的形状应
该与所需的产品形状相匹配。

其次,模具的尺寸应该与所需的产品尺
寸相匹配。

最后,模具的表面应该光滑,以便制造出光滑的产品表面。

总之,锻造工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造工艺,可以用于制造各种金属
制品。

在锻造工艺中,模具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模具的设计直
接影响到锻造工艺的效率和质量。

模具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强度、硬度、导热性能和耐磨性能等因素,并且应该与所需的产品形状、尺寸和表
面光滑度相匹配。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1. 引言锻造是一种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性能的工艺方法。

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在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锻造的工艺过程和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锻造工艺过程2.1 热锻工艺热锻是指在高温下进行的锻造工艺。

其基本过程包括预热、装料、锻造和冷却四个步骤。

2.1.1 预热预热是将锻造原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以提高其塑性和降低锻造压力。

预热温度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类型和要求。

2.1.2 装料装料是将预热好的原料放置在锻造模具上,以准备进行下一步的锻造操作。

装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定位和固定,确保锻造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1.3 锻造锻造是通过对装料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在锻造过程中,需要控制加压力、防止材料裂纹和变形等问题。

2.1.4 冷却冷却是将锻件从锻造中取出后,使其慢慢冷却,以缓解残余应力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2.2 冷锻工艺冷锻是指在室温下进行的锻造工艺。

与热锻相比,冷锻可以更好地控制材料的性能和形状,并且不需要进行预热和冷却,节约能源。

2.2.1 材料的选择冷锻对材料的要求较高,一般选用具有良好塑性和变形能力的材料,如铝、铜等。

2.2.2 模具的设计冷锻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结构的设计、模具的可制造性和可维修性等。

3. 模具设计3.1 模具的分类模具按照其所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模具、木模具和塑料模具等。

其中金属模具是最常用的一种,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的特点。

3.2 模具结构的设计模具的结构设计包括上模、下模和侧模的设计。

上模是与锻件上表面接触的模具,下模是与锻件下表面接触的模具,侧模用于锻造中需要有孔的部位。

3.3 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模具的使用寿命、成本和性能要求等。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工具钢、合金钢和铸铁等。

3.4 模具的制造工艺模具制造工艺包括模具的加工和装配过程。

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一、锻造工艺概述锻造是指通过施加压力将金属材料变形成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方法。

锻造工艺包括预制备、加热、锤击、冷却等多个环节。

通过不同的锻造工艺,可以生产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二、模具设计概述模具是指用于制造产品的专用工具,通常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尺寸、形状等因素,以及生产效率和成本等因素。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锻造前准备1. 材料选择:根据零件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

2. 钢坯切割:根据零件图纸进行钢坯切割,并进行初步加工。

3. 热处理:对钢坯进行热处理,使其达到适当的温度。

4. 模具准备:根据零件要求设计并制作合适的模具。

四、加热将钢坯放入电阻炉中进行加热,使其达到适当温度。

加热温度应该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免影响零件质量。

五、锤击将加热后的钢坯放入模具中,进行锤击。

锤击力度应该适当,以免过度变形或破裂。

在锤击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温度和压力,以保证零件的质量。

六、冷却在锻造完成后,需要对零件进行冷却。

冷却速度应该适当,以避免产生裂纹或变形。

七、模具设计要点1. 模具结构:模具应该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以便于生产操作和维护。

2.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3. 模具加工精度:模具加工精度应该达到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

4. 模具调试:在使用前需要对模具进行调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 模具维护:定期对模具进行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生产效率。

八、总结通过合理的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零件,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效果。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第7章模锻工艺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第7章模锻工艺

第7章
模锻工艺过程
3.模锻斜度的选择 为了便于将成形后的锻件从模膛中取出,在锻件上与分模面 相垂直的平面或曲面上必须加上一定斜度的余料,这个斜度就称 为模锻斜度。 外模锻斜度α和内模锻斜度β(图7.11)。在同一锻件上内
模锻斜度β比外模锻斜度α大。 锻件成形后,外模锻斜度有助于锻件出模,内模锻斜度的金 属由于收缩反而将模膛的突起部分夹得更紧。
第7章
模锻工艺过程
锻件的精度可用锻成尺寸与锻件公称尺寸的 偏差判定。锻件图上的公称尺寸所允许的偏差 范围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1)锻件的形状
锻件形状的复杂程度由形状复杂系数S表示。 S是锻件质量或体积(Gd,Vd)与其外廓包容体 的质量或体积(Gb,Vb)的比值,即: S=Gd/Gb= Vd/ Vb
第7章
模锻工艺过程
热模锻压力机模锻工艺过程具有下列特点: 1、对于横截面形状复杂、分模面接近圆形或方形 的锻件(例如薄辐齿轮),必须正确设计预锻工步。 2、对于截面相差很大的长毛坯,一般需要用其它 设备制坯。 3、最好使用电加热及其它少无氧化加热,或在热 坯料送进压力机前有效清除氧化皮。 4、热模锻压力机导向精度较高,工作方式和普通 冲床相近。
第7章
模锻工艺过程
7.2.2 长轴类锻件
按外形、主轴线、分模线特征,长轴类 锻件可分为: 1.直长轴锻件 :一般采用拔长制坯或 滚挤制坯。 2.弯曲轴锻件:除了可能要拔长制坯或 拔长加滚挤制坯外,还要有弯曲制坯或成型 制坯。
第7章
模锻工艺过程
3.枝芽类锻件:带有突出部分。除了需拔 长制坯或拔长加滚挤制坯外,还要有成 型制坯或预锻制坯。 4.叉类锻件:头部呈叉状。若杆部较短, 除拔长制坯或拔长加滚挤制坯外,还要 进行弯曲制坯;若杆部较长,需用带劈 料台的预锻制坯工步,不需弯曲制坯。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课件: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课件: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4.4.3 彎曲:將坯料彎成所規定外形的鍛造 工序,用以鍛造各種彎曲類鍛件。
圖4.24 彎曲時坯料的形狀變化
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4.4.4 錯移:將坯料的一部分相對另一部 分相互平行錯移的鍛造工序。用以鍛造曲 軸類鍛件,錯移前坯料需要壓肩。
动画演示
圖4.25 錯移 a) 在一個平面內的錯移 b) 在兩個平面內的錯移
根據鐓粗後網格的變形程度分為三個變形區:
區域Ⅰ:難變形區; 區域Ⅱ:大變形區; 區域Ⅲ:小變形區,變形程度介於區域Ⅰ與區域Ⅱ之間。
➢變形結果:變形不均勻,易出現缺陷。
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2. 鐓粗坯料容易出現的缺陷:
(1) 坯料側面出現鼓形,可能引起表面縱裂; (2) 坯料上下兩端出現粗大的鑄造組織; (3) 坯料內部變形不均勻,晶粒大小不均勻,鍛件性 能也不 均勻; (4) 高徑比較大的坯料,易產生縱向彎曲, 變形失穩。
3. 鍛造軸杆鍛件可以提高後續拔長工序的鍛造比;
4. 提高鍛件的力學性能等。
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主要方法: 平砧鐓粗、墊環鐓粗和局部鐓粗。
4.2.1 平砧鐓粗
平砧镦粗动画
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1. 平砧鐓粗變形分析
II
h
III
III II I
I
r
圖4.2 平砧鐓粗變形分佈與應力狀態分析
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4.2.3 局部鐓粗 :
•作用:鍛造凸肩直徑和高度較大的餅塊鍛件, 或端部帶有較大法蘭的軸杆鍛件。 •特點:與平砧鐓粗相似,但受“剛端”的 影響。
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4.10 局部鐓粗
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4.3 拔長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锻造是一种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塑性变形来制造零件的工艺。

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

锻造工艺过程中,模具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锻造工艺的基本过程,并探讨模具设计的要点和技巧。

一、锻造工艺过程锻造工艺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材料准备、加热、装料、锻造、冷却和后处理。

1.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是成功进行锻造的关键。

常用的锻造材料有碳钢、不锈钢、铜合金等。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对材料进行清洁和切割,以便于后续的加工操作。

2. 加热:将金属材料加热至适当的温度,使其达到塑性变形的状态。

不同的金属材料需要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范围,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可塑性。

3. 装料:将预热好的金属材料放入模具中。

模具是用来限制和塑性变形金属材料的工具,它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着锻造零件的质量和形状。

4. 锻造:在加热和装料后,施加压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锻造可以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方式。

冷锻适用于低碳钢等硬度较低的金属材料,热锻适用于高碳钢等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

5. 冷却:锻造完成后,将锻造件从模具中取出,进行冷却。

冷却的目的是使锻造件快速降温,以增加其强度和硬度。

6. 后处理:锻造件经过冷却后,还需要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可以包括修整、抛光、热处理等工序,以进一步提高锻造件的性能和表面质量。

二、模具设计要点和技巧模具是锻造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设计和制造直接关系到锻造件的质量和形状。

以下是一些模具设计的要点和技巧:1. 合理选材:模具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以承受锻造过程中的高温和高压。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合金工具钢、合金铸钢等。

2. 结构简单:模具的结构应尽可能简单,便于制造和维修。

过于复杂的结构会增加制造难度,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

3. 合理布局:模具的布局应合理,使得锻造过程中的力分布均匀。

同时,还要考虑模具的强度和刚度,以避免变形和破坏。

4. 充分利用材料:在模具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废料的产生,充分利用材料。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ppt课件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ppt课件

17
2020/12/27
18
2.铸造
2020/12/27
19
2020/12/27
20
2020/12/27
21
2020/12/27
22
3.压铸
2020/12/27
23
2020/12/27
24
2020/12/27
25
4.注塑
2020/12/27
26
2020/12/27
27
2020/12/27
2020/12/27
8
2020/12/27
9
压铸和注塑的发展100多年的历史。
2020/12/27
10
从工艺的角度谈区别
1.锻造
2020/12/27
11
2020/12/27
12
2020/12/27
13
2020/12/27
14Biblioteka 2020/12/2715
2020/12/27
16
2020/12/27
除上述切割方法外,还有等离子切割法、电子束切割法、阳极切割法等。
2020/12/27
47
2.3 模锻时的润滑 ①锻造时为什么要润滑? ②润滑剂的分类? (传统的润滑剂、新型的
润滑剂)
2020/12/27
48
第二章 锻前加热
3.1 一般加热方法 金属材料锻前加热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金属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以利于 锻造和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
2020/12/27
35
2020/12/27
36
2020/12/27
37
第一章 概述
1.2 锻造生产的发展过程 ① 模锻件的数量增加,自由锻造的数量减少; ② 材料利用率; ③ 模锻的流程; (备料………校正) ④ 20世纪锻造的基本发展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自由锻件分类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第3章 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3.2 自由锻基本工序分析 镦粗 ①镦粗的定义? ②镦粗的目的?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2.锻件的锻后热处理 •锻件在机械加工前后,一般都要进行热处理。机械加工前的热处理称为锻件的 锻后热处理.机械加工后的热处理称为最终热处理。通常锻件的锻后热处理是在 锻压车间进行的。 •由于锻造过程中锻件各部分变形程度、终锻温度和冷却速度不一致,锻件内部 存在组织不均匀、残余应力和加工硬化等现象。为了消除上述现象,保证锻件质 量,锻后应进行热处理。 •锻件的锻后热处理的目的是调整锻件硬度, •锻件最常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调质等。 •(1)退火退火有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预防白点退火等。 •完全退火:一般用于亚共析钢,如45钢、5crMnM0等。将钢锻件加热到Ac3上 30~50℃,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随炉冷至600℃,出 炉空冷,以获得平衡状态的组织(一般是铁索体加珠光体)。 • 不完全退火(也称球化退火):适用于过共析钢,如T8、T12、Gcrl5等。将钢 锻件加热到Ac,以上10~20℃,经过较长时间的保温,然后随炉缓冷至400~ 500 ℃取出空冷,以获得珠光体组织。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3.拔长变形过程分析 •①拔长时的锻造比? •②拔长时的变形特点? •③拔长缺陷与防止措施?锻造工Fra bibliotek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4.拔长操作方法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4.砂轮切割 •砂轮切割是在砂轮切割机上将钢坯切断。 •砂轮切割机是由电动机带动薄片砂轮 •(厚度一般在3mm以下)高速旋转,并用 •手动或机动使它作上下运动而将钢坯切断。 •砂轮切割机可切割直径在40mm以下的任何硬度的 金属材料。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5.气割 •气割是利用氧气和可燃气体的气割器(称割炬),产生温度很高的火焰,使割缝上 的金属熔化而烧断金属材料。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压铸和注塑的发展100多年的历史。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从工艺的角度谈区别
•1.锻造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2.2 钢加热时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①氧化、脱碳、增碳 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②过热、过烧 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③裂纹 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2.3 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 等温退火:一般是用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将钢锻件加热到Ac3 (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20~30 ℃ ,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到 Ac.以下某一温度作较长时间的等温保温,使奥氏体较好地转变成珠光体,然 后炉冷或空冷。等温逞火可获得比完全退火更为均匀的组织,还可比完全退火缩 短退火时问,提高生产率。 • 预防白点退火:用于防止白点的专用热处理工艺。 •2)正火将钢锻件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m。(过共析钢)以上30~50℃,有些 高合金锻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100~150℃,保温一段时间后空冷。对于亚共 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除了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外,如还要求增加强度和 韧性,或要消除网状碳化物,便应采用正火。 •(3)调质将钢锻件先淬火,然后进行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叫调质,常用于中碳 钢和合金结构钢,以获得蘸好的力学性能。
2.4加热规范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二)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间的~段温度间隔。钢料在高温单相区 具有良好的塑性,所以锻造温度范围最好在这个区间,图4-2是在铁碳合金相 图基础上制定的碳钢锻造温度范围。 •开始锻造的温度称为始锻温度。它应低于固相线AE约150~200℃,以防止过热 和过烧。 •结束锻造时的温度称为终锻温度。终锻温度主要应保证在结束锻造之前金属还 具有足够的塑性以及锻件在锻后获得再结晶组织,但过高的终锻温度电会使 •锻件在冷却过程中晶粒继续长大,因而降低了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韧度。 •对过共析钢,为避免形成二次网状渗碳体,在Es线下还应继续锻打,它的终锻 温度应高于PsE’线50~100℃。对亚共析钢,由于在高温单相区内有良好塑 •性,所以终锻造温度应在Gs线上15~20℃。对于低碳钢,在Gs线(A3)以下的两 相区(r+a)也有足够的塑性,因此低碳钢的终锻温度。 对于最后一次锻造的终锻 温度还要根据剩余变形程度查再结晶图,以避免锻件晶粒粗大。对于锻后立即进 行余热热处理的锻件,终锻温度还要考虑余热热处理的要求。精整工序的终锻温 度允许比规定值低50~80℃。 • 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各工厂所用的锻造温度范围也不完全相同。钢料的锻 造温度范围见表4-1;有色金属的锻造温度范同见表4-2。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1.1 锻造用原材料的下料
• 锻造用钢是各种类型的钢锭和钢坯;锻造用有色金属一般是各种类型的坯料。 • 除大、中型自由锻件采用钢锭为坯料外,一般锻件都采用各种金属棒料为坯 料。在锻造前,一般要在专门的下料设备上把金属棒料切成所需长度。当没有专 门的下料设备时,也可以在其他设备上进行切料。常用的下料方法介绍如下: • 1.锯切 • 锯切常在圆盘锯、弓形锯和带锯上进行。圆盘锯是由电动机带动带齿的锯盘 慢速旋转并移动,而将棒料切断。圆盘锯通用性强,锯盘的最大直径可达2m, 能够锯切的棒料直径在750mm以下。 •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③ 锻造的分类? • (自由锻,模锻,开式模锻,闭式模锻)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④ 我国锻造的基本情况? •⑤ 模锻的特点? •⑥ 通用的锻造设备有哪些? •(油压机,模锻锤,曲柄压力机,摩 擦压力机等)
2.3 模锻时的润滑 ①锻造时为什么要润滑? ②润滑剂的分类? (传统的润滑剂、新型的
润滑剂)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第二章 锻前加热
3.1 一般加热方法 金属材料锻前加热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金属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以利于 锻造和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第三章 锻造的加热规范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 计
2020/12/17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第一章 概述
1.1 锻造生产 ① 锻造的目的或者什么是锻造? ② 锻造与铸造,压铸,注塑发展以及区
别? 从历史的角度谈发展; 从工艺的角度谈区别。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 晚商时代的青铜鼎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西周青铜鼎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6.精密剪切下料 •由于无飞边锻模、精密锻造、冷挤压以及精密辗压等新工艺的出现和日益广泛 的应用.对棒料剪切下料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采用精密下料方法,以提 高断面质量,减少切断变形,严格控制下料公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除上述切割方法外,还有等离子切割法、电子束切割法、阳极切割法等。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第一章 概述
1.2 锻造生产的发展过程 ① 模锻件的数量增加,自由锻造的数量减少; ② 材料利用率; ③ 模锻的流程; (备料………校正) ④ 20世纪锻造的基本发展情况?
(生产对象的发展) (生产设备的发展)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2.1 一般加热方法 ①加热方法按照采用的热源不同分:
火焰加热 电加热(电阻加热;感应加热) ②两种加热方法的加热原理和优缺点?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电加热(电阻加热;感应加热)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③什么是感应加热的趋 肤效应? •④感应加热时候的原则?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③平砧镦粗与镦粗比? ④平砧镦粗的变形分析?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减小镦粗鼓形的措施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垫环镦粗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局部镦粗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二、拔长 •1.拔长定义与目的? •2.拔长类型? •①平砧拔长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 2.剪切 •一般在剪床上进行,可以剪切直径为200mm以下的钢材。对于低碳钢、中碳钢 等断面尺寸较小的钢坯可以冷剪。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3.冷折下料 • 在水压机或曲柄压力机上,通过冲头将压力 •传到材料上,从而使被折材料沿预先加工好 •的切折断, • 切口宽度b=(5~8)mm; • 切口深度h=(a)1/3mm;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三)锻件的冷却和锻后热处理 • 1.锻件的锻后冷却方法 •锻件从终锻温度冷至室温的过程叫锻件的冷却, •常用的锻件冷却方法,按其冷却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分为空冷、堆冷、坑冷(或 箱冷)、灰冷(或砂冷)、炉冷、等温退火等六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