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级法院关于抢劫、抢夺罪量刑标准

合集下载

抢劫罪入罪的数额达到多少判刑

抢劫罪入罪的数额达到多少判刑

抢劫罪入罪的数额达到多少判刑一、抢劫罪的量刑标准是多少法律常识:抢劫一次,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四年。

抢劫二次,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年。

抢劫取得财物,数额超过20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每增加数额15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

多次抢劫并且数额巨大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二年。

入户抢劫并且数额巨大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二年。

除上述情形外,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情形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三年。

抢劫取得财物数额巨大,超过1万元以上的,每增加5万元,基准刑增加一年。

抢劫多次,次数超过6次的,基准刑增加一年;次数超过10次的,基准刑增加一年六个月。

法律依据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二、构成抢劫罪怎样量刑处罚一、抢劫罪怎样量刑处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携带凶器抢夺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聚众“打砸枪”,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抢夺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抢夺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抢夺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抢夺是一种严重威胁社会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对于抢夺刑事案件
的立案标准,我国刑事诉讼法作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抢夺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对于抢夺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如何界定的呢?
首先,抢夺行为必须符合法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规定,抢夺是指以暴力、胁迫方法非法剥夺他人财物的行为。

因此,对于抢夺刑事案件的立案,必须符合抢夺的法定要件,即必须具备暴力、胁迫手段,以及非法剥夺他人财物的行为。

其次,抢夺行为必须具备客观和主观方面的要件。

客观方面,抢夺行为必须有
明确的行为表现,包括实施暴力、胁迫手段,以及剥夺他人财物的行为。

主观方面,抢夺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将导致他人财物的非法剥夺,仍然故意实施抢夺行为。

再次,抢夺行为必须造成一定的后果。

抢夺行为必须造成被害人的财物损失,
即使被害人最终没有遭受财产损失,但抢夺行为已经构成,也应当依法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对于抢夺刑事案件的立案,还需要考虑证据的确凿性。

公安机关在受理
抢夺刑事案件时,应当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收集充分的证据,确保案件的立案和侦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只有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才能够依法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对于抢夺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确保案件的立
案和侦查工作能够有力进行。

只有依法依规,才能够有效打击抢夺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抢夺罪立案标准

抢夺罪立案标准

抢夺罪立案标准
抢夺罪是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抢夺公私财物的行为。

对于抢夺罪的立案标准,我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抢夺罪的立案标准是指在实施抢夺行为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法定要求。

具体来说,抢夺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抢夺的对象必须是公私财物,即被抢夺的财物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所有权;二是实施抢夺行为的手段必须是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即通过使用暴力或者威胁等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抢夺他人的财物。

其次,抢夺罪的立案标准还包括抢夺行为的客观和主观方面。

在客观方面,抢夺罪的立案标准要求必须有明确的抢夺行为发生,即实施了抢夺行为并达到了一定的法定要求;在主观方面,抢夺罪的立案标准要求必须有明确的故意,即实施抢夺行为的人必须是有意识地实施了抢夺行为,并且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

再次,抢夺罪的立案标准还包括抢夺行为的结果。

在实施抢夺行为后,如果导致被抢夺财物的损失或者被害人的损害,那么就可
以认定为抢夺罪成立,符合立案标准。

最后,对于抢夺罪的立案标准,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案件时,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

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充分调查取证,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和合法。

总的来说,抢夺罪的立案标准是指在实施抢夺行为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法定要求,包括抢夺的对象、手段、客观和主观方面以及结果等方面的要求。

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案件时,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确保案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抢夺罪量刑标准

抢夺罪量刑标准

抢夺罪量刑标准抢夺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手段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严重犯罪行为。

对于抢夺罪的量刑标准,我国刑法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具体适用时仍需考虑多种因素。

下面将就抢夺罪的量刑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抢夺罪的量刑标准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具体情节。

犯罪情节的轻重将直接影响量刑结果。

比如,如果抢夺行为伴有严重的暴力威胁,造成被害人身体受伤或财产遭受严重损失,那么量刑标准就会相应提高。

而如果抢夺行为相对轻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那么量刑标准会相对较低。

其次,应当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和悔罪表现。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抢夺行为中心存明显的恶意,对被害人造成了严重伤害,那么在量刑时应当予以从重处罚。

而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表现出悔罪态度,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那么在量刑时可适当从轻处罚。

此外,还应当考虑犯罪嫌疑人的前科情况和社会危害程度。

如果犯罪嫌疑人有多次抢夺犯罪前科,或者是多次犯罪的惯犯,那么在量刑时应当予以从重处罚以达到震慑效果。

而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初犯,并且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较小,那么在量刑时可适当从轻处罚。

最后,量刑标准还应当考虑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情节和立功表现。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能够自动投案自首,并且能够提供重要线索协助侦破案件,那么在量刑时可适当从轻处罚。

而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表现出立功表现,积极帮助被害人恢复损失或协助警方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那么在量刑时也可适当从轻处罚。

总之,对于抢夺罪的量刑标准,应当根据犯罪情节、主观恶性、悔罪表现、前科情况、社会危害程度、自首情节和立功表现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确定合理的量刑结果。

希望相关司法机关在具体适用时能够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公正、合理地对抢夺罪嫌疑人进行量刑,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安宁。

2022最新抢夺罪的立案标准

2022最新抢夺罪的立案标准

2022最新抢夺罪的⽴案标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他⼈财物进⾏抢夺的,是属于违法犯罪的⾏为,⽽构成犯罪还是违法,要依据抢夺财产的数额和抢夺情节⽽定的,那么最新抢夺罪的⽴案有什么标准?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抢夺罪的⽴案标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抢夺罪⽴案的标准是抢夺财物数额达到较⼤,抢夺公私财物价值⼀千元⾄三千元以上的,就属于数额较⼤,可以⽴案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第⼀条 抢夺公私财物价值⼀千元⾄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万元以上、⼆⼗万元⾄四⼗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百六⼗七条规定的“数额较⼤”、“数额巨⼤”、“数额特别巨⼤”。

各省、⾃治区、直辖市⾼级⼈民法院、⼈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批准。

《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百六⼗七条【抢夺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数额巨⼤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数额特别巨⼤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期徒刑,并处罚⾦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百六⼗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如何区分抢夺罪与抢劫罪抢劫罪,是指以⾮法占有为⽬的,当场使⽤暴⼒,胁迫或者其他⽅法强⾏劫取公私财物的⾏为。

构成抢劫罪的显著特征是“以暴⼒,胁迫或者其他⽅法抢劫财物。

⼀般地说,抢劫罪的使⽤暴⼒,胁迫⼿段,是使被害⼈受到强烈的袭击,使之失去反抗能⼒,以任其抢⾛公私财物或被迫交出公私财物,犯罪嫌疑⼈具有危害被害⼈⼈⾝安全的故意。

⽽抢夺罪的强⼒⾏为则没有这种故意,⽽仅以夺取具公私财物为已⽽满⾜。

因⽽其⾏为的强⼒程度低于抢劫所使⽤的暴⼒。

即使抢夺时,由于⽤⼒过猛,致使被害⼈受伤,因为没有伤害的故意,也不能视为暴⼒⽽定抢劫罪。

抢夺多少钱够立案标准

抢夺多少钱够立案标准

抢夺多少钱够立案标准在中国刑法中,对于抢夺罪的定罪标准是有明确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抢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那么,究竟多少钱才算是“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呢?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也是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法院通常会根据被告人抢夺的财物价值来判断是否构成抢夺罪以及数额的大小。

然而,具体到多少钱才算是“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综合判断。

一般来说,对于抢夺罪的数额标准,法院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被抢夺财物的价值。

如果被抢夺的财物价值较高,那么就有可能构成“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的情形。

比如,如果被抢夺的是一部高档手机、一辆汽车或者一大笔现金,那么其价值就会相对较高,可能会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其次,被告人的主观意图和行为。

如果被告人的抢夺行为是有预谋的、恶意的,且采取了暴力手段或者威胁手段,那么就有可能构成“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的情形。

法院会根据被告人的行为来判断其主观恶性和抢夺行为的危害程度。

最后,被告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影响。

如果被告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仍然选择实施抢夺行为,那么可能会被认定为构成“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

此外,如果被告人的抢夺行为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比如引发了公共恐慌或者社会不安,也有可能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总的来说,对于抢夺罪的数额标准,法院会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进行综合判断,而不是简单地以固定的金额来作为标准。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遵纪守法,不要触犯法律,更不要干涉他人的正当权益,避免因为一时的贪念而陷入法律的漩涡。

同时,也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社会治安,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抢劫罪量刑标准

抢劫罪量刑标准

抢劫罪量刑标准抢劫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暴力的手段,抢夺公民财物的行为,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严重犯罪行为。

对于抢劫罪的量刑标准,我国刑法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也根据犯罪情节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处罚标准。

首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抢劫罪的量刑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犯罪情节、犯罪态度等。

其中,犯罪手段是指犯罪行为所采用的暴力、威胁暴力手段的严重程度。

如果犯罪手段残忍、恶劣,对被害人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或者财产损失,那么量刑标准将会更加严厉。

而如果犯罪手段相对较轻,对被害人的伤害较小,那么量刑标准也会相对较轻。

其次,犯罪后果也是影响抢劫罪量刑标准的重要因素。

如果抢劫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比如导致被害人重伤甚至死亡,那么犯罪分子将会面临更加严厉的刑罚。

而如果抢劫行为并未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量刑标准也会相对较轻。

再次,犯罪情节也是影响抢劫罪量刑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具有自首、悔罪等情节,那么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酌情从轻处罚。

相反,如果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具有顽固不悔、多次作案等恶劣情节,那么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从重处罚。

最后,犯罪态度也是影响抢劫罪量刑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犯罪分子在受到法律制裁后能够认罪悔罪,积极改造自己,那么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从轻处罚。

相反,如果犯罪分子态度恶劣,对法律不敬,那么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从重处罚。

综上所述,抢劫罪的量刑标准是根据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犯罪情节、犯罪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而定。

在实际司法实践中,法院将会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依法做出公正的量刑决定。

对于犯罪分子来说,应当遵纪守法,不得触犯法律,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2016抢夺罪量刑标准

2016抢夺罪量刑标准

2016抢夺罪量刑标准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抢劫、抢夺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对抢夺罪的量刑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抢夺公私财物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对于抢夺罪的量刑标准,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和掌握,以便在司法实践中能够正确适用相关法律规定,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法律尊严。

首先,根据《解释》,对于抢夺罪的处罚,应当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来确定。

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可以判处拘役或者管制;犯罪情节较重,社会危害较大的,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严重的,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而在特别严重情节下,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以上。

其次,对于抢夺罪的量刑,还应当考虑到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和犯罪动机。

如果犯罪分子具有悔罪表现,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果犯罪分子具有恶劣的主观恶性,采取了残忍手段,造成了严重后果,应当从重处罚。

同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和初犯者,也可以适用缓刑、免除刑事处罚等特殊规定,给予更多的从轻处理。

最后,对于抢夺罪的量刑标准,还应当结合其他犯罪行为和情节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犯罪分子同时涉嫌其他犯罪行为,或者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抢夺,应当根据犯罪的整体情节进行量刑。

同时,对于犯罪分子的社会危害程度和危害后果,也应当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适当的刑罚。

总的来说,2016年抢夺罪量刑标准的明确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对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法律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规定,正确适用量刑标准,做到公正、公平地处理每一个案件,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法律的尊严。

同时,也应当加强对于犯罪分子的教育和改造工作,引导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悔过,重新回归社会,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高级法院关于抢劫、抢夺罪量刑标准
关于印发《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抢劫、抢夺犯罪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广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 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经省公检法三家研究,制定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抢劫、抢夺犯罪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抢劫、抢夺犯罪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
(二○○六年一月二十八日)
抢劫、抢夺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人身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为维护我省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更加有效、准确、严厉地打击抢劫、抢夺犯罪分子,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
一、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
乘机夺取财物的;
2、驾驶车辆夺取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的;
3、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财物并放任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4、驾驶车辆夺取财物过程中,将被害人拖倒或拖拉着行驶的;
5、携带凶器并驾驶车辆抢夺的;
6、驾驶车辆夺取财物后,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抗拒抓捕的:
7、驾驶车辆夺取财物后,行为人为掩护同案人而使用暴力
或胁迫手段的。

二、抢夺罪的数额标准全省统一如下:
1、抢夺数额人民币五百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的,为“数额较大”;
2、抢夺数额人民币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为“数额巨大”;
3、抢夺数额人民币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4、广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办理此类案件,其数额标准按上述规定执行。

抢夺公私财物,未经行政处罚处理,依法应当追诉的,抢夺数额累计计算。

三、构成抢夺罪,具有下列情节的,应从重处罚:
1、抢夺老年人财物的;
2、抢夺未成年人财物的;
3、抢夺孕妇或者携带婴儿的妇女财物的;
4、抢夺残疾人财物的;
5、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
6、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等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抢夺的;…
7、本《意见》第一条规定的七种情形之外的其他驾驶车辆夺取财物的;
8、因抢夺而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行为。

四、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抢劫罪定罪处罚:
1、夺取财物时,实施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侵犯被害人人身的方法的;
2、夺取财物后,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抗拒抓捕的;
3、共同夺取财物后,犯罪嫌疑人为掩护同案其他犯罪嫌疑人携赃逃跑而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

五、抢劫罪所规定的“入户抢劫”等八种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情节,应当从实质要件予以掌握。

对发生于“日店夜宅”、“前店后宅”、“上宅下店”等生产经营与生活场所密切相关的抢劫行为,必须根据行为人进入场所时的功能予以准确认定。

行为人在他人入住时抢劫的,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

对于具有在“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多次抢劫”、“持枪抢劫"、“携带凶器抢夺”等情形的,应予认定并依法从重处罚。

六、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未达到“数额较大”,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但同时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
2、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
3、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的;
4、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七、坚持打击与预防、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法律政策,对于依法具有从重情节的,坚决从重处理;对于依法具有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的,则应充分体现刑事法律政策。

八、坚持以证据证明犯罪事实、以犯罪事实为裁判依据的原则。

对下列案件可以依法定罪处罚:
1、虽未缴到赃物,犯罪嫌疑人也否认犯罪行为,但有被害人的指认,目击证人指证,且目击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没有利害关系,指认与指证相吻合的;
2、犯罪嫌疑人虽否认作案,但从现场或其身上、住所搜缴到赃物,且有被害人、证人对犯罪嫌疑人指证,与物证相吻合的;
3、团伙犯罪案件中,虽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但根据现有证据可认定犯罪,且能分清罪责的,可先行追究已归案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我省原有关规定与本《意见》相冲突的,以本《意见》为准;如本《意见》与现行法律或司法解释相抵触,以现行法律或司法解释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