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临床心理
冠心病教案

冠心病教案【冠心病教案】正文:1、冠心病概述1.1 什么是冠心病1.2 冠心病的病因1.3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1.4 冠心病的分类2、冠心病的诊断2.1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2.2 冠心病的体检指标2.3 冠心病的辅助检查2.4 冠心病的诊断流程3、冠心病的治疗3.1 冠心病的保守治疗3.1.1 药物治疗3.1.2 生活方式改变3.2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3.2.1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CABG) 3.2.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3 冠心病的手术治疗3.3.1 心脏搭桥术3.3.2 心脏移植4、冠心病的预防与管理4.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管理4.1.1 控制高血压4.1.2 控制血脂异常4.1.3 控制糖尿病4.1.4 戒烟限酒4.2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4.2.1 健康饮食4.2.2 适度运动4.2.3 心理压力管理4.2.4 定期体检5、冠心病患者的护理5.1 冠心病患者观察要点 5.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5.3 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护理6、冠心病的并发症与风险6.1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6.2 冠心病心力衰竭6.3 冠心病心律失常7、附录7.1 冠心病相关研究报告 7.2 冠心病饮食指南7.3 冠心病运动指导【附件】:附件1:冠心病临床案例分析附件2:冠心病用药参考表格附件3:冠心病风险评估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心肌损害的疾病。
2、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方法,通过搭建冠状动脉旁路,改善心肌供血。
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通过导管经皮穿刺插入冠状动脉,使用支架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一般原则和最新进展。
一、冠心病诊断1、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在体力活动、情绪波动或饮食后加重。
2、体征: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体征。
患者还可能出现心音减弱、心脏杂音等异常体征。
3、辅助检查: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
二、冠心病治疗1、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预防血栓形成等。
2、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如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迅速改善心肌供血,缓解胸闷、心绞痛等症状。
3、外科治疗:对于某些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绕过狭窄的冠状动脉段,从身体其他部位移植血管到心脏,以改善心肌供血。
4、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患者需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降低冠心病进展的风险。
5、定期随访: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三、最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如抗血小板新药、新型介入技术等。
这些新进展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进展。
冠心病有哪些类型

冠心病有哪些类型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猝死五种类型。
其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最常见。
冠状动脉从正常到狭窄再到完全闭塞是一个病变发展的过程。
如果冠状动脉只是轻微阻塞或狭窄,对心脏的供血就会减少。
病人的心脏供血减少,心功能下降。
如果患者没有发现任何不适症状,即无症状心肌缺血。
当心脏供血进一步减少时,随着心脏血管的狭窄,病人会出现胸闷和心前区疼痛,即心绞痛;当供血心脏某一部分的血管分支完全阻塞时,这一部分心脏组织会因血液流动和营养缺乏,称为心肌梗死;当大面积心肌梗死或多发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脏不能正常泵血时,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下面便是关于这五种类型的相关介绍。
一、心肌梗死1、年轻人的发病原因。
导致年轻人出现心肌梗死,主要是以下原因:第一,平时的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而且吃的比较油腻,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导致肥胖,尤其是过度饮食。
对于这种情况,很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第二,就是平时的生活不规律,长期的熬夜,大量地吸烟饮酒,应酬比较多。
长期以往的话,就有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斑块形成。
一旦发生血管的破裂,就有可能会出现急性的心肌梗死。
第三,就是合并一些危险因素,比如有家族性的冠心病病史,而且有原发性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这些情况。
因为目前这些病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所以说如果年轻人合并这些危险因素的话,那么有可能也会早期就会出现冠心病。
一旦某些诱发因素,比如说熬夜、紧张、劳累、情绪激动就有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形成急性心肌梗死。
2、老年人的发病原因。
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所以可导致其患病的原因相对较容易在生活中出现,且较为严重。
最容易导致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原因是冠心病。
第一缺乏体力活动:脑力劳动者冠心病患病率是高体力劳动者的2.6—3.8倍,身体缺乏体力活动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能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活动量愈大,冠心病的危险性愈小,而引发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就会降低。
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心理护理对策,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对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以便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护理服务。
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56名冠心病患者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反映了四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出。
结果: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再其次是心理恐惧和否认;而且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
结论:用正确的心理护理及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病情的发展,这将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早日康復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标签:冠心病;心理反应;护理措施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程度的不同,其症状也有不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为五类:①原发性心脏骤停。
②心绞痛。
③心肌梗死。
④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⑤心律失常。
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及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11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6人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其中:男52例,女64例,40~50岁27人,51~60岁37人,61~75岁52人。
1.2方法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
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此调查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
表21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2结果从表2中可以显示出,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心理恐惧和否认。
冠心病综述(概述)、治疗及临床表现

冠心病综述(概述)、治疗及临床表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全名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该疾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血管内脂肪沉积、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胸闷、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冠心病的发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
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应该注意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并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方法,包括抗血栓药物、调脂药物、抗氧化剂等。
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是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针对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
同时,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控制饮食、限制吸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
总而言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预防冠心病的发生,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手段。
一、冠心病分型冠心病主要分为五型: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猝死、缺血性心肌病。
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分型是将冠心病分为慢性冠脉病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冠脉病也叫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它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
二、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生活调理。
1、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方法,包括抗血栓药物、调脂药物、抗氧化剂等。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病情程度和症状,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方法,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支架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
冠心病患者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我自身对冠心病患者护理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冠心病患者护理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和病例分析等方式,提升我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水平。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实训期间,我重点学习了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等。
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讲座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我对冠心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临床实践(1)观察与评估在临床实践中,我负责观察和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
(2)护理操作根据患者的病情,我进行了以下护理操作:1)给药护理:协助患者正确服用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2)生活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保持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防治知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3)病情观察与报告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进行救治。
3. 病例分析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我总结了以下经验:(1)早期识别:提高对冠心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尽早发现病情变化,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
(2)综合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3)密切观察: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复发风险。
三、实训收获1. 提升了专业素养: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临床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评估和护理冠心病患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及干预措施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及干预措施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在冠心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如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冠心病患者常常担心疾病的发作、治疗效果以及未来的生活质量,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焦虑可能表现为紧张、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状。
2、抑郁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身体功能的下降以及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抑郁的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自罪、食欲不振等。
3、恐惧对疾病的恐惧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他们害怕疾病突然恶化、死亡的威胁,这种恐惧可能导致患者过度紧张和焦虑。
4、心理应激患病后的生活方式改变、经济负担、家庭关系变化等都可能成为患者的心理应激源,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评估方法1、心理量表评估常用的心理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
这些量表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临床访谈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内心感受、情绪变化、应对方式等,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全面评估。
3、观察法观察患者的表情、行为、言语等,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4、家属提供信息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情绪状态,以获取更全面的评估信息。
三、影响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1、疾病本身冠心病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痛苦,从而影响心理状态。
2、治疗过程手术、药物治疗等可能带来副作用,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3、个人性格性格内向、敏感、神经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社会支持良好的家庭支持、朋友关怀和社会关爱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反之则可能加重心理问题。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2013届)题目: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姓名: : 郑碧云学号:教学点: 佛山达德年级专业: 2011级护理学专升本完成时间: 2013年6月1日目录一、绪论 (3)二、正文主体…………………………………………………………3-6三、结论 (6)四、致谢 (7)五、主要参考文献 (8)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冠心病患者树立健康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和技术,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远离病痛的折磨,健康的生活。
方法回顾我院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语言、非语言的交流,住院和出院宣教,对症处理等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经过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掌握了本病的病因病机、服药及自救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责任心,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使护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结论药物治疗固然重要,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也不可忽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很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标尺。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health education to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stablish a healthy concept, change the bad habits of life, to adopt healthy behavior and way of life, to grasp the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self health care,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way from the pain of torture, healthy life. Methods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clinical data of 12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rough languag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hospitalization and discharge education,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for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Results after psychological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 patients to master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medication and self-rescue method 120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mprove the self health care consciousnes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ir body and mind,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but also increase the responsibility of nurses, close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improve the trust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nurses, the nursing work was further developed. Conclusion drug treatment is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can not be ignor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ght to health edu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mprove life quality of the elderly, is a very important clinical nursing work, but also improve the scal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es.【Key words】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Health education绪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变,老年心脏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冠心病占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社会环 境因素
行为危 险因素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西部协作组研究计划”(western collaborative group study project,WCGS )对3154名中年健康男性雇员进行连续近8 年半的追踪观察,这些研究对象分别属于A 型和B型行为者;研究的目的是证明A型行 为与冠心病发病的因果关系。最后结果显 示,A型行为者在整个观察期间,冠心病总 发生率以及各种临床症状包括心肌梗死、 心绞痛等的出现率都二倍以上于B型行为者 (Rosenman RH,1975)(图1)。
• 2006年12月20日上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因心脏病逝 世,享年72岁。 10
名人的意外事件
• 2005年8月17 日晚,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在长春的家中因心脏病突发 辞世,享年46岁。 • 2005年7月2日晚,成功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在广东省三水 区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6岁。
35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社会环 行为危 境因素 险因素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情绪障碍诱发心律失常的机理尚不完 全清楚,多认为是情绪应激通过脑内 额叶皮质-下丘脑-脑干通路等组成,经 由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活动而诱发心 律失常。焦虑情绪等可使交感神经张 力增高,过量分泌儿茶酚胺,增加心 肌的电不稳定性,可引起心律失常, 甚至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19
心理社会病因学
行 为 类 型
人 格 特 点
社 会 环 境 因 素
行 为 危 险 因 素
心 理 生 物 学 机 制
20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① 年龄增长
② 性别差异
③ 高血脂症(×4) ④ 高血压(×3) ⑤ 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2) ⑥ 肥胖(×5) ⑦ 吸烟(×2~6) ③+④×9, ③+④+⑤×16
36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社会环 行为危 境因素 险因素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另外,情绪应激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 挛,导致心肌缺血加重,而产生心律 失常。但无论其发生机理是什么,均 提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时,除 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外 ,对合并有焦虑反应等情绪应激者, 应给予消除情绪应激、松弛治疗及抗 焦虑药物治疗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33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社会环 行为危 境因素 险因素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情绪 据最近《新英格兰医学》:为
了确定精神紧张与心肌缺血的因果 关系,专家们把39个冠心病患者与 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的12个患者组 成对照组,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 术下进行较研究。
34
行为 类型人格ຫໍສະໝຸດ 特点社会环 行为危 境因素 险因素
21
代谢综合征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社会环 境因素
行为危 险因素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美国冠心病高峰期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 Friedman M和Roseman RH等开始把人的 某些行为和情绪的复合特征分为A、B两型 。A型行为类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 TABP)的特征是好胜心强、雄心勃勃、具 竞争性、努力工作而又急躁易怒,即具有时 间紧迫感(time-urgent)和敌意倾向( hostile)等特征。相反,不争强好胜、从容 不迫地做事者属B型行为类型(TBBP)。
31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社会环 行为危 境因素 险因素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实验研究也支持上述关于心理社会因素 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有人在一个狒狒 的家族里,将狒狒王关押起来,并当着 它的面让原来受它统治而俯首贴耳的家 族成员大胆而放肆地争抢食物,狒狒王 眼看着自己的臣民不服管教而又无能为 力,气得暴跳如雷。经过长期的精神压 抑,它患上高血压,并在一年后死于心 肌梗死。
6
2013年 名人心脏性猝死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 长邵占维两会期间心脏性猝死。 享年58岁
2月22日,著名相声演员王 平因突发心脏病去世。50岁
7
2013年 名人心脏性猝死
2月3日 著名的民歌手潘安 邦心脏病发猝逝!享年52岁。他 演唱的《外婆的澎湖湾》常在我 们的耳畔回响。
1月25日凌晨 台湾艺人戎祥 8 突发心脏性猝死,年仅44岁 。
32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社会环 行为危 境因素 险因素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社会生活压力因素如亲人死亡、环境 变化等常被认为是冠心病的致病因素 之一。例如在一些回顾性调查中,使 用各种社会生活再适应量表(SRRS) ,发现心肌梗死患者出现症状前的6个 月内,生活事件明显增多(Theorell T 和Rahe RH,1971)。
冠心病:人类健康的杀手
无冠心病易患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吸烟
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
17
18
一、心理社会病因学
• 通过流行病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的大量研 究,提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许多生物 的、行为和社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高 血压、高血脂、大量吸烟、活动过少、心 理社会压力、A型行为类型等。这些因素中 许多被称为冠心病危险因子(risk factors) (表7-5),其中有些看起来虽并非属于心 理或行为范畴,但仍间接地受心理社会因 素的支配或与之有联系。
11
众多我们不愿面对的心血 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提示 我们心脏健康的预防工作 刻不容缓!
12
Yalta, Febr. 1945
13
2013年世界卫生主题 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危险
14
测量你的血压 降低你的风险
• 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实况报 道第317号》,发布了一组数据:心 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每年 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 它死因。估计在2008年有1730万人 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 的30%。这些死者中,估计730万人 死于冠心病,620万人死于中风。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情绪 冠心病患者中,精神紧张时有23例(
占59)有心室壁激动异常,14例(占36) 有射血分数降低;精神紧张引起的心肌缺 血,在23例心室壁激动异常中有19例(83 )是无症状的,其心率比运动诱发缺血患 者动脉压亦有时较高,高度精神紧张引起 的心室壁激动异常较一般精神紧张的要频 繁且较局限(P<0.05)。故认为精神紧 张是冠心病患者中心肌缺血的重要诱因。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社会环 境因素
行为危 险因素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Ostfeld AB(1964)在芝加哥研究了 近2000名男性雇员,其中患心绞痛者 ,C因素量分特别低,说明有过分的担 忧和疑病等人格特质。同时冠心病男 患者的L和Q2量分也较正常人高,这 些说明冠心病患者在社会上更具独立 性和对别人的怀疑,以及呈现更大的 内部紧张性。
29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社会环 境因素
行为危 险因素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不过冠心病患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 差异,虽然上述前期调查研究能说明 一些问题,但至今尚不能就此确定存 在着冠心病特征性人格(除外A型行为 )。另外,国内有关冠心病的人格研 究不多,国外的结果是否适用于我国 也是个问题。
30
行为 类型
15
测量你的血压 降低你的风险
•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受到的影响尤甚: 超过8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 和中等收入国家,男性和女性的情况几尽 相同。到2030年,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 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人数将增加至2330万 人。预计心血管疾病将继续成为单个首要 死因。 • 据估计,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25岁以上 成年人,即大约10亿人,受到高血压的影 16 响。
社会环 境因素
行为危 险因素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可以认为,根据A型行为类型的人格特 点,对同样的紧张刺激所做出的心身 反应要强于B型,这可能是引发冠心病 发生发展的起因。值得一提的是,由 于社会文化结构的原因,A型行为类型 者在西方社会尤为突出。
27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社会环 境因素
行为危 险因素
对象:心内科医师、全科医师 (上海和全国安装了卫生远程接 收器的各级医院)
2
冠心病
是
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 脏 病 的简称
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或缺血性心脏病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的疾病
• 据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估计,近三分之二的致死 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于入院之前,其中多数发生于 躯体症状出现后的一小时以内。 • 在西方国家,20世纪初冠心病发病率还比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传染病的逐渐控制,冠心 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直至成为部分国家的主要死亡 原因,于50年代到达最高峰。此后由于认识到冠 心病危害的重要性,并着重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至80年代美国冠心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居 美国死因之首。
25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社会环 境因素
行为危 险因素
心理生 物学机 制
• 可以认为,根据A型行为类型的人格特 点,对同样的紧张刺激所做出的心身 反应要强于B型,这可能是引发冠心病 发生发展的起因。值得一提的是,由 于社会文化结构的原因,A型行为类型 者在西方社会尤为突出。
26
行为 类型
人格 特点
4
5
10种疾病可能造成猝死 心梗排第一
• 5月12日,奥美中国北京分公司 年轻员工李铮在办公室突发心 脏病,在办公室内突然大喊了 一声并随之倒地晕厥,同事立 刻打120求助,但最终在医院抢 救无效死亡,医生诊断系心源 性猝死,年仅24岁。据称,他 此前已连续加班一个月,每天 23点后下班,去世后,工作QQ 还一直亮着。5月15日,福州搜 狐旗下网络公司某24岁网编也 因过劳而意外死亡。接连两起 青年猝死事件,吸引无数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