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插床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十二组数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十二组数据摘要:一、插床设计概述1.插床的定义和作用2.插床的设计流程二、插床设计数据1.插床的分类和组成2.设计数据的要求和来源3.十二组数据的具体内容三、插床设计方法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2.插床设计的具体步骤3.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四、插床设计案例1.案例介绍2.设计过程3.结果分析五、插床设计展望1.插床设计的发展趋势2.插床设计的新技术和方法3.插床设计在未来的应用正文:一、插床设计概述插床是一种用于加工孔的机械设备,通过将工件固定在插床上,利用插刀等工具进行孔加工。
插床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插床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涉及插床的分类、组成、设计数据、设计方法等方面。
二、插床设计数据插床的分类和组成决定了设计数据的要求和来源。
插床通常分为立式插床、卧式插床、万能插床等,不同类型的插床其设计和加工能力有所不同。
插床的组成主要包括床身、主轴、插刀、送料机构等,这些部件的设计数据直接影响到插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十二组数据是插床设计的基础,包括插床的尺寸、加工零件的尺寸、插刀的直径和长度、送料机构的行程等。
这些数据需要根据实际加工需求和设备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和计算,以确保插床的稳定运行和加工效果。
三、插床设计方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机械设计、机构设计、零件设计等。
在插床设计中,需要根据插床的类型和组成,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具体设计。
插床设计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设计数据、绘制插床简图、计算各部件的尺寸和运动参数、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编写设计说明书等。
这些步骤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流程进行,以确保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插床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插床的结构尺寸、插刀的选型和安装方式、送料机构的运动方式和行程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插床的加工效果和设备性能,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四、插床设计案例以下是一个插床设计案例:设计一台立式插床,加工零件为直径为100mm、长度为200mm的轴类零件,插刀直径为20mm,送料机构行程为100mm。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插床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2. 学习并掌握插床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机械加工中的安全技术;3. 掌握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插床操作中问题的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插床,完成简单的金属切削加工;2. 能够根据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和安装插床刀具;3. 能够分析插床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加工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插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插床的基本原理:参照课本第三章第二节,讲解插床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结构组成;- 刀具选择与安装:结合课本第四章第一节,介绍插床刀具的类型、选用原则及安装方法;- 安全技术:依据课本第十二章,阐述插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事故预防措施。
2. 实践操作:- 插床操作步骤:按照课本第五章,让学生实际操作插床,掌握基本操作流程;- 加工工艺:结合课本第六章,教授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提高学生实际加工能力;- 问题分析与解决: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参照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和解决。
3.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部分:共计4课时,分别讲解插床原理、刀具选择与安装、安全技术;- 实践部分:共计8课时,分阶段进行插床操作、加工工艺学习和问题分析。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旨在确保学生掌握插床相关知识和技能。
机械原理插床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插床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插床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制造一台插床,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以下是该课程设计的详细步骤和内容。
1. 理论学习:学生首先要学习插床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主轴、进给系统、床身等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同时还需要学习插床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选题和方案确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一种适合的插床项目。
可以是简单的家用插床,也可以是工业用途的高精度插床。
确定方案后,需要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材料选型。
3. 设计和绘图:学生使用CAD软件进行插床的详细设计和绘图。
包括机床的结构、尺寸和零部件的设计。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插床的稳定性、刚度和精度等因素。
4. 材料准备和加工:学生根据设计图纸,采购所需的材料和零部件。
然后使用加工设备,如车床、铣床等工具,进行零部件的加工和加工。
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精度。
5. 组装和调试:学生将加工好的零部件组装起来,形成完成的插床。
然后进行初步调试和测试,确保插床的各项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6. 总结和展示:学生对插床的设计、制造和调试过程进行总结
和评价。
可以撰写书面报告,或者进行口头展示,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将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机械原理在插床中的应用,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插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插床的基本机械原理,掌握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插床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学生了解并掌握插床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插床的简单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插床使用方案。
3.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机械原理,培养对机械工程的热爱和兴趣。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到机械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课程,以插床为实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原理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技能。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插床概述:介绍插床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内容列举:插床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类型。
2. 插床的运动学分析:讲解插床的运动规律、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列举: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复合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
3. 插床的动力学分析:探讨插床在加工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强度、刚度分析。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列举: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刚度计算。
4. 插床的设计与计算:结合实例,讲解插床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列举:设计原则、计算公式、参数选择、优化设计。
5. 插床的应用与优缺点分析:分析插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一、引言。
插床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插床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要点进行介绍,以便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学习和实践。
二、插床的结构。
插床通常由床身、工作台、主轴、进给装置、传动装置、刀架等部分组成。
床身是插床的基础部分,承受整个机床的重量和切削力,具有高强度和刚性。
工作台用于夹紧工件,是加工的基准面。
主轴是插床的主要运动部件,通过主轴传动装置实现不同速度和进给速度的调节。
进给装置用于控制工件的进给运动,传动装置则用于驱动主轴和进给装置的运动。
刀架是刀具的安装和刀具进给的部分,通过刀架的运动实现工件的切削加工。
三、插床的工作原理。
插床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主轴带动刀具进行切削加工,工件在工作台上进行相对运动,实现对工件的加工。
在加工过程中,刀具通过刀架的进给运动,沿工件的轴向或径向进行切削,完成对工件的加工。
同时,进给装置控制工件的进给速度,使得切削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四、插床的设计要点。
1. 结构设计,插床的结构设计应注重床身的刚性和稳定性,确保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不产生振动和变形,影响加工精度。
同时,主轴和进给装置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加工要求,具有良好的可调性和稳定性。
2. 刀具选择,在插床的设计中,应根据加工工件的材料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刀具,确保切削效果和加工质量。
同时,刀具的安装和调整要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3. 进给系统设计,进给系统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具有可调性和稳定性。
同时,进给系统的传动装置要可靠耐用,确保加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4. 控制系统设计,插床的控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响应速度和精度,能够实现对加工过程的精确控制。
同时,控制系统的操作界面要简单直观,方便操作和维护。
五、结论。
插床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插床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要点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插床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十二组数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十二组数据摘要:1.引言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3.插床机构设计4.插床机构综合与传动系统设计5.设计数据与要求6.设计任务7.确定各构件的运动尺寸,绘制机构简图8.插削机构的设计9.送料机构(凸轮机构)的设计10.结论正文:1.引言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原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本文以插床机构设计为例,介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熟悉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进行机构设计和分析的能力;(4)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构设计的能力。
3.插床机构设计插床是一种用于金属切削的机床,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插削加工。
插床机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插床的工作原理和运动形式;(2)确定插床的主参数和尺寸;(3)设计插床的传动系统;(4)设计插床的控制系统。
4.插床机构综合与传动系统设计插床机构综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插床的工作原理和运动形式;(2)确定插床的主参数和尺寸;(3)设计插床的传动系统;(4)设计插床的控制系统。
5.设计数据与要求插床机构设计的数据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插床的加工范围;(2)插床的加工精度;(3)插床的生产效率;(4)插床的结构形式。
6.设计任务插床机构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插床的工作原理和运动形式;(2)确定插床的主参数和尺寸;(3)设计插床的传动系统;(4)设计插床的控制系统。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机构设计

深航北方科技学院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机构设计题目名称插床机构设计学生学院机械工程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一设计任务书 (1)1、工作原理 (1)2、设计数据 (2)二参数设计 (3)1.倒杆机构的方案选型 (3)(1)方案I (3)(2)方案II (3)(3)方案III (4)2、导杆机构分析与设计 (4)(1)导杆机构尺寸计算 (4)(2)导杆在1位置的运动分析 (5)1)速度分析 (5)3)加速度分析 (6)(2)凸轮机构设计 (7)(1) 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7)(2) 凸轮廓线的绘制 (9)(4)齿轮的设计计算 (11)1)设计原理 (11)2)小齿轮参数计算 (11)3)大齿轮参数计算 (11)三小结 (13)一设计任务书1、工作原理插床机械系统的执行机构主要是由导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
图1.1为其参考示意图,电动机经过减速传动装置(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3转动,再通过导杆机构使装有刀具的滑块5沿导路y—y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刀具的切削运动。
刀具向下运动时切削,在切削行程H中,前后各有一段0.05H的空刀距离,工作阻力F为常数;刀具向上运动时为空回行程,无阻力。
为了缩短回程时间,提高生产率,要求刀具具有急回运动。
刀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进给运动,是由固结于轴O2上的凸轮驱动摆动从动件DOl8和其它有关机构(图中未画出)来完成的。
图1.1 插床工作原理图2、设计数据二 参数设计1.倒杆机构的方案选型(1)方案I该方案如图2—1由两个四杆机构组成。
使b>a, 构件1、2、3、6便构成摆动导杆机构,基本参数为b/a=λ。
构件3、4、5、6构成摇杆滑块机构。
图2—1方案特点如下:1).是一种平面连杆机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能承受较大载荷。
2).具有急回作用,其行程速比系数00(180)/(180)k θθ=+-,而arcsin(1/)θλ=。
只要正确选择λ,即可满足行程速比系数k 的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插床机构

一 插床机构的设计与运动分析1.插床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插床主要由齿轮机构、导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组成,如图2-1,a 所示。
电动机经过减速装置(图中只画出齿轮1z 、2z )使曲柄1转动,再通过导杆机构1-2-3-4-5-6,使装有刀具的滑块沿导路y-y 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刀具切削运动。
为了缩短空程时间,提高生产率,要求刀具有急回运动。
刀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进给运动,是由固结于轴2O 上的凸轮驱动摆动从动杆D O 4和其他有关机构来完成的。
设计数据表 设计内容 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符号 1n K HB O BCl l 3 32O O la b c单位 min r mm mm数据 652120116055551251.设计内容和步骤已知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行程速比系数)K ,滑块5的冲程H ,中心距32O O l ,比值BO BCl l 3,各构件重心S 的位置,曲柄每分钟转数 1n 。
要求 设计导杆机构,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多边行和加速度多边形,做滑块的运动线图。
步骤1)设计导杆机构。
按已知条件确定导杆机构的各未知参数。
其中滑块5的导路y y -的位置可根据连杆4传力给滑块5的最有利条件来确定,即y y -应位于B 点所画圆弧高的平分线上。
2)作机构运动简图。
选取长度比例尺)(mm m l μ,按表22-所分配的两个曲柄位置作出机构运动简图,其中一个位置用粗线画出。
曲柄位置的作法如图22-;取滑块5在上极限时所对应的曲柄位置为起始位置1 ,按转向将曲柄圆周十二等分,得12个曲柄位置,显然位置9对应于滑块5处于下极限时的位置。
再作出开始切削和终止切削所对应的'1和'8两个位置。
3)作速度、加速度多边形。
选取速度比例尺⎪⎭⎫⎝⎛mm s m v μ和加速度比例尺⎪⎪⎭⎫ ⎝⎛mm s m a 2μ,用相应运动图解法作该两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并将其结果列入下表:项目位置1ω2A v23A A v 3A v CB v C v 3S vω大小 方向 106.28 0.471 0. 14 0.450 0.04 0.2 0.26 2.1逆时针单位 s 1 s m s 1项目 位置 2A a K A A a23 n A a 3t A a 3n CB a C a 3S a ε2.96 0.6 0.96 0.04 0.016 0.04 0.54单位2s m 21s4)作滑块的运动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插床导杆机构
已知O2O3=160mm,BC/BO3=1,行程H=120mm,行程比系数K=2,根据以上信息确定曲柄O2A ,BC,BO3长度,以及O3到YY轴的距离。
导杆机构的设计
计算过程计算结果O2A长度的确定
由)
180
/(
)
180
(0
0θ
θ-
+
=
K,得极为夹角:
60
=
θ,
首先做出曲柄的运动轨迹,以O2为圆心,O2A为半径做
圆,随着曲柄的转动,有图知道,当O2A转到9,于圆相切
于上面时,刀具处于下极限位置;当O2A转到1,与圆相切
于下面时,刀具处于上极限位置。
于是可得到1与9的夹角
即为极为夹角0
60
=
θ。
由几何关系知,9
1
2
3
2
3
O
O
O
O∠
=
∠,
于是可得,
9
1
2
3
2
3
O
O
O
O∠
=
∠︒
=60。
由几何关系可得:
︒
=COS60
2
3
2
O
O
A
O
代入数据,O2O3=160mm,得
柄长为80mm。
60
=
θ
O2A=80mm
2.杆
2
BO
BC、的长度的确定
当刀具处于上极限位置C2和下极限位置C1时,C1C2长
度即为最大行程H =120mm,即有C1C2=120mm。
在确定曲
柄长度过程中,我们得到9
1
2
3
2
3
O
O
O
O∠
=
∠︒
=60,那么可得
到︒
=
∠60
2
3
1
B
O
B,那么可知道三角形△B
1
O3B2是等边三角
形。
由几何关系知道B1B2C2C1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
B2B1=C2C1,又上面讨论知△B1O3B2为等边三角形,于是有
B1O3=B1B2,那么可得到BO3=100mm
又知BC/BO3=1,所以有
BC=100mm
BO2=120mm
BC=120mm
3.O3到YY轴的距离的确定
YY轴由
3
3
1
1
y
y
y
y移动到过程中,同一点的压力角先减小,
后又增大,那么在中间某处必有一个最佳位置,使得每个位
置的压力角最佳。
考虑两个位置:
1当YY轴与圆弧
1
2
B
B刚相接触时,即图3中左边的那
条点化线,与圆弧
1
2
B
B相切与B1点时,当B点转到
1
2
,B
B,
将会出现最大压力角。
综上,插床主体设计所要求的尺寸已经设计完成。
选取1:1的是比例尺,画出图形如图纸一上机构简图所示。
取第6点分析
运动分析
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 速度
由已知从图中可知,2A V 与O 2A 垂直,23A A V 与O 3A 平行,3
A V
3A V =620mm/s
2.当YY 轴与12B B 重合时,即图中右边的那条点化线时,
B 点转到B1时将出现最大压力角
为了使每一点的压力角都为最佳,我们可以选取YY 轴通过CB1中点(C 点为12B O 与12B B 得交点)。
又几何关系知道:
2/))2/132cos(33(1/2)32cos(3B O B B O B O B O B B O l ∠-+∠•=
再代入其他数据,得:
X= 111.96 mm
即O 3到YY 轴的距离为111.96mm
X=111.96mm
加速度
由理论力学知识可得矢量方程:
∨
∨
∨
∨
∨
∨∨∨+
+
=
+=→
→
→
→
→
→
?
方向
??大小?23232
t A3n A3A3
r A A k A A A αααα
αα
其中,
2A α是滑块上与A 点重合点的加速度,2A α=5.6m /s 2,方向由4A 指向O 2;k A A 23α→
是科氏加速度,k A A 2
3α→
=1.2m
/s 2(其中233,A A A v v 大小均从速度多边形中量得),
k
A A 2
3α→
方向垂直O 2A 4向下;r
A A 2
3α
是A 4相对于滑块 的加速度,大
小位置,方向与O 3A 4平行;n A3A2α是C 点相对于B 点转
动的向心加速度,
n A3A2
α=1.7m /s 2
,方向过由C 指向B ;t O A 23α是C 点相对于B 点转动的切向加速度,大小位置,方向垂直BC 。
次矢量方程可解,从而得到3A α。
B 时杆AOB 上的一点,构AOB 围绕2O 转动,又4A 与
B 点在2O 的两侧,由R R n
t
2
,ωαβα==(β是 角加速度)
2A α=5.6m /s 2
k A A 2
3α→
=1.2m /s 2
n A3A2
α=1.7m /s 2
3A α=3.1m /s 2
凸轮机构的设计表1 设计数据
项目
计算公式
推程 2/))/cos(1(0δπδψψ-=m 回程
2/))/cos(1(0δπδψψ+=m
凸轮廓线的绘制:
①选定角度比例尺,作出摆杆的角位移曲线,将其中的推程和回程角位移曲线横坐标分成若干等分.
②选定长度比例尺,作以O 为圆心以OB=0r 为半径的基圆;以O 为圆心,以OA=a 为半径作反转后机架上摆杆转动中心的圆.
③自A 点开始沿-ω方向把机架圆分成与图中横坐标相应的区间和等
齿轮机构的设计
︒
====25 638
15
1221αm z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