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高血压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高血压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黑石中心卫生院2019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

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卫生乡镇卫生院,慢病的预防是慢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乡镇慢病的防治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慢病患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有关高血压、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的要求,特制定2019年慢病规范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利用现有慢病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对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村医分管此项工作,卫生院慢病专干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严格贯彻执行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早期发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3、加强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

者的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2新糖尿病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纸质版的健康档案。

7、二、建档工作目标

8、1、建立本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符合服务规范的要求。

9、2、建立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10、三、实施计划

11、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辖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1、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筛查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卫生院的诊疗,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疑似

病人,建立跟踪复诊机制。

2、高血压、2型糖尿病新病例的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将已诊断高血压、2型糖尿病新的病人进行登记建档,纳入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筛查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实行分类管理和随访。对高血压患者采用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当患者第一次血压控制不满意,二周随访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第二次血压控制不满意,二周随访并按规范要求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筛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实行分类管理和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综合干预包括药物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当患者第一次血糖控制不满意,二周随访调整药物治疗,第二次血糖控制不满意,二周随访并按规范要求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筛查。

按照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人群的健康需求,广泛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基层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2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年至少出4次相关内容,制作高血压、2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村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基层人群。

2、做好慢病宣传日:以慢病相关宣传为主线,通过“世界高血压日”(5月17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和“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等宣传日,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咨询、制作发放多种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了健康教育和知识传播。

3、在辖区各村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四、培训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每季度1次,必要时酌情增加培训次数,以提高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五、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2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2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2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六、指导和考核

1、我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指导和考核,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

2、各村卫生室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黑石中心卫生院公卫科

2019年01月08日

高血压患者工作计划.方案

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高血压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对本年的高血压防治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主要目标 1.建立健全符合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慢性病管理系统,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管理项目,对居民的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等疾病。 2.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主要慢性疾病建档率达95%以上,农村达95%以上;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主要慢性疾病健康体检率达到95%以上;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主要慢性疾病农村管理率达到95%以上,城市管理率达到9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高血压患者管理 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高血压患者筛查途径为:对35岁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2. 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按要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检、咨询、随访与健康干预等,将相关信息与活动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进行登记,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患者登记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记资料规范化,达到全国高血压登记规范要求。在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机构对辖区高血压登记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上报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过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档案,不断充实和丰富健康档案内容。 3.高血压患者管理。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我院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开展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开展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高血压健康管理计划

高血压健康管理计划 08级预防医学 健康管理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为了切实做好我市高血压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确保我市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一目标任务 通过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计划,建立我市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加大对慢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干预的力度,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控制我市高血压发生和发展。 二高血压健康管理流程: 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全市3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健康体检: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开展35岁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高危人群筛查测量血压,让患者主动与卫生医疗单位联系测血压;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登记表。对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体格、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等一般检查,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年检表。 2 风险性评估:包括健康危险因素、工作环境、性格特征、有无靶器官损害及遗传背景等。其中危险因素包括: ①行为危险因素:不健康的饮食、静坐、生活方式、吸烟和被动吸烟、酗酒等。 ②生物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超重。 3 健康指导(宣教)、干预措施(个性化方案)并监督执行。 ●大力宣传:通过电视、报纸、资料、板报、广播等方式广为宣传项目内容。 ●建立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搞好首诊登记工作。 ●开展慢性病健康体检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动员群众体检并填写健康体检登记 表。 ●建立档案:对在体检中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全部建立健康档案。 ●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慢性病重点区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咨询,检查和 治疗指导。 ●搞好试点:最少建立一个标准的“慢性病管理示范点,以点代面推动整体工 作。 4 追踪随访: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测量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进行健康指导,并填写随访表。对已建档的高血压患者每年3次定期进行随访,并填写随访表入档。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基层,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卫生室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

高血压培训计划教学文案

高血压防治工作计划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人们称之为“无声杀手”,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同时又存在着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专家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唤起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要贯彻三级预防思想,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强调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注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提倡通过规范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从而减少并发症。 根据我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高血压患者管理 (1)认真执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努力提高高血压管理覆盖率,要求高血压管理覆盖率≥30%,控制率≥50%。 (2)在今年的工作中继续利用医院门诊和辖区内乡村医生为居民进行免费血压测量工作,建立《血压测量登记册》以及每月一次进行测血压人数统计,发现新病人及时上报,平时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至少2次/年。同时每季度进行一次质控调查,并将质控结果反馈给他们,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更好地为辖区内老百姓服务,

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增进全民健康水平。 (3)对患者实行分群、分组管理,高血压患者分一般管理人群和重点管理人群。每年为高血压患者年检一次,随访4次。认真做好高血压年度报表,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有主管领导审核签名和单位盖章。 (4)健康教育:开展好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今年计划第一季度内容为播放《脑卒中的预警》和《高血压的膳食营养》两盘光碟;第二季度为发放高血压心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第三季度为高血压心脑疾病健康教育讲座培训;第四季度为安排临床医生进行高血压心脑疾病健康教育培训。要求达到50%的高血压管理人数的覆盖率。 二、35岁首诊测压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年的35岁以上首诊测压工作,在2010年底及2011年初就对门诊医生进行了资料培训,针对我院门诊量大的实际情况,我们在预检服务台上专门配备了医务人员开展这项工作,并把测量血压值登记在病历卡首页和登记本上。每季按时完成35岁以上首诊测压报表及质控工作。对于首诊新发现的高血压病人要及时进行复查,一旦确诊,及时纳入高血压患者管理中。 三、高血压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 (1)建立辖区高血压高危人群管理册,做好登记和计算机录入。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讲座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讲座 (云山村健康卫生知识讲座) ——糖尿病高血压为何是难兄难弟 通过进行季度性抽血验血糖和血压测量。根据化验结果与血压值我们不难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对难兄难弟。 我们今天就谈谈:“糖尿病和高血压这对难兄难弟”。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引起的死亡约占因中风和心脏病所致死亡的总人数的一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无可否认,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现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俗称“三高”人群)已不再是中老年患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饱受其威胁,甚至是一些体重超标的青少年患者。 事实上,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相伴存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40%合并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这一比例更高,达到了60%。即使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有38%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压将引起相似的靶器官损伤,最主要累及心血管、脑血管和肾脏,它们被称为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双重危险因素。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约是单一疾病患者的2倍,是正常人的4倍。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往往被认为是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做好血糖筛查是极为重要的。单独的空腹血糖测定并不足以

全面评估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因此我建议同时进行餐后血糖的测定,这将大大提高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紊乱者的检出率。 而无论是对糖尿病还是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都应尽早开始,其根本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手,戒烟戒酒,实施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政策。另外,由于这些患者常常合并有脂代谢紊乱,低脂饮食也是目前所推荐的,因为进食过多的脂肪会加速动脉硬化的风险,使外周血管阻力加大,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除此之外,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参与一些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进行定期适度的运动,都是药物治疗的基础。相对的,降糖及降压药物的选择则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需遵循合理、规律的用药原则即可,重点是应长期坚持下去,断断续续的用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要让患者做好血糖、血压的自我监测,病情病况的定期评估也是糖尿病和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于那些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血糖和血压的控制应更为严格,例如:“血压建议控制在130/80 mmHg 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控制在6.5~7%以下”。但需强调的是,由于低血糖的严重风险和危害,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其发生,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更是如此。 总之,糖尿病、高血压可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于其发生,我们应正视且重视,但无需恐惧惊慌,给予及时综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两者相互影响导致的恶性循环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日期:

关于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体会

关于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8-04-18T15:23:18.6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3期作者:张菊 [导读] 探讨分析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策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卫生院 101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策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80例,通过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的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结果统计显示患者的收缩压从起初的(160±4)mmHg降到(134±5)mmHg,舒张压从起初的(110±6)mmHg降到(82±4)mmHg,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药物与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能够有效平稳地将此类患者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降低肾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临床体会 高血压与糖尿病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高血压患者通常存在代谢综合征,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出现病变而最终诱发糖尿病肾病,绝大部分的患者会并发高血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资料显示当高血压与糖尿病两者同时存在时[1],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的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工作十分有必要,本文选择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策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介于56-80岁之间,平均年龄(62.4±10.3)岁;均符合WHO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的病程介于1-12年,平均(4.2±2.6)年,糖尿病的病程介于1-13年,平均(4.8±2.2)年。 1.2 降压方法 通过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的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12周,具体方法如下: 1.2.1 药物治疗 主要通过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联合用药方案。吲达帕胺(利尿剂)1.25-2.5mg,口服每日一次,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5mg,口服每日二次,以后随血压控制水平调整剂量至每日10-40mg,分二次服。 1.2.2 生活方式调整 主要做到控制烟酒,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最好4.7-5.8g),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脂肪酸与全脂食物的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运动宜在餐后进行,但是需要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低血糖发生。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治疗结果统计显示患者的舒张压从起初的(160±4)mmHg降到(134±5)mmHg,舒张压从起初的(110±6)mmHg降到(82±4)mmHg,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与糖尿病均属于现阶段普遍存在于中老年人群中的慢性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亦较为多见,对于此类的患者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患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内,从而避免肾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本文通过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的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原因在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减少、干扰缓激酞的降解、血管阻力减低;利尿剂主要是通过增加胃肠道对Na+的排泄而达到降压效果。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弥补单纯药物控制的不足,从而有利于血压控制,阻止或延缓心、肾等靶器官损害。 通过药物与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能够降低肾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继光,李燕.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8,3(5):311-315. [2]张俊清,安莉.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和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0):176—178.

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课件

黑石中心卫生院2019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 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 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 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病的防治的重 心则在基层卫生乡镇卫生院,慢病的预防是慢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 乡镇慢病的防治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慢病患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 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有关高血压、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的要求,特制定2019年慢病规范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利用现有慢病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对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村医分管此项工作,卫生院慢病专干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严 格贯彻执行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早期发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

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 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 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专题 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2新糖尿病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纸质版 的健康档案。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本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符合服务规范的要求。 2、建立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 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辖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1、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筛查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卫生院的诊疗,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疑似病人,建立跟踪复诊机制。

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慢病管理工作计划参考模板,供大家学习。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工作计划 2019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 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病的防治的重心 则在基层社区,慢病的预防是慢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社区慢病的防治工作质量直接关系 到慢病患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9)》有关高 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病规范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利用现有慢病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 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严格贯彻执行35岁级以 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 早治率。 3、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 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 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 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 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本区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高血压糖尿病竞赛准备二(含答案)

泰州市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竞赛习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中指出血脂异常具体是指:(A D ) A HDL-C≤0.91mmol/L B TG≥2.12mmol/L C HDL-C≤1.21mmol/L D TG≥2.22mmol/L E HDL-C≤1.0mmol/L 2、_____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约有1.5%~10.0%的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A ) A 有糖调节受损史 B 年龄≥45岁 C 超重、肥胖 D 高危种族 E 妊娠糖尿病史 3、UKPDS研究还显示,_________在肥胖和超重人群中的使用与大血管病变和死亡发生的风险显著 下降相关。( B ) A 美比达 B 二甲双胍 C 胰岛素 D 盐酸吡格列酮 E 瑞格列奈 4、在没有明显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但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取哪项措施可以 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ABCD ) A 降血糖 B 降血压 C 降血脂 D 阿司匹林 E 运动 5、在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中采用降压措施[特别是使用哪类药物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风险。 (AC ) A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B 钙离子拮抗剂C血管紧张素受体II拮抗剂 D 利尿剂 E β受体阻滞剂 6、______是评价长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c) A 空腹血糖 B 餐后2小时血糖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糖耐量试验 7、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控制的目标值:(A D ) A LDL-C≤2.07mmol/L B TG≥2.12mmol/L C LDL-C≤2.21mmol/L D TG<=1.70mmol/L E LDL-C≤2.60mmol/L 8、糖尿病患者胆固醇每天摄入量是:(A) A <300mg/d B <350mg/d C <400mg/d D <450mg/d E <500mg/d 9、妊娠的糖尿病妇女分娩后血糖正常者应在产后几周行75gOGTT,重新评估糖代谢情 况,并进行终身随访。(D ) A 3周 B 4周 C 5周 D 6周 E 7周 10、以一周为时间周期,合理安排有氧运动,其中至少应该包含多少当量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D ) A 26~34个千步 B 11~16个千步 C 16~24个千步 D 24~30个千步 E 34~40个千步 1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D ) A 25-30% B 35-40% C 45-50% D 55-60% 12、合理的糖尿病饮食,脂肪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C ) A 5-10% B 15-20% C 20-25% D 35-40% 13、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A ) A 冠心病 B 眼底病变 C 糖尿病肾病 D 神经病变 14、为预防糖尿病而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最有意义的是(C )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建议转诊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确诊并取得治疗方案,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 如有以下六项指标中的任一项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 1 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1)血压高值(收缩压 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 85~ 89mmHg); (2)超重或肥胖,和(或)腹型肥胖:超重:28 kg/m2 >BMI ≥ 24 kg/m2 ;肥胖:BMI ≥ 28 kg/m2 腰围:男≥90cm(2.7 尺),女≥85cm(2.6 尺)为腹型肥胖 (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4)长期膳食高盐; (5)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6)年龄≥55 岁。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 4 次面对面的随访。(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 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用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用降压药 河北省邯郸市人民医院-李楠团队互联网+合理用药实践技能大赛开赛了专业药师医生团队创作最专业权威的用药 科普知识关注“解药家庭药师(BXYYKP)”回复精选科普即 可当高血压患者“遇上”糖尿病,糖尿病就像是高血压的“帮凶”,会让患者“雪上加霜”。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 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则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过高的胰岛素不但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潴留,而且还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加重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及组织器官的损伤。那么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选择哪些降压药才能有效改善病情呢?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使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11%,对老年人轻型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还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脂质代谢不仅没有不良影响,还可以起到改善作用,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是首选降压药,但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此类药物有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二、利尿降压药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多数有体液潴留,因此少量利尿降压药可明显改善高血压。但利尿降压药可引起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并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敏感性下降,从而使葡萄糖耐量恶化,还

有可能影响尿酸及脂质代谢,因此不能作为首选药物,可短期选用。如氢氯噻嗪、螺内酯、呋塞米等。三、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能有效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末梢血管阻力作用,从而能降低血压,但脑、冠状动脉和肾血流量不减少,尤其适合有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功能障碍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钙拮抗药不影响糖及脂质代谢,也是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首选的降压药。四、血管扩张药以肼苯达嗪为代表的血管扩张降压药,可能具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作用,但不影响葡萄糖耐量,同时又有血管扩张作用,增加血流量,因此,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可以选用这种药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其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远高于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因此选择降压药的同时应考虑药物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才能有效改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互动|互联网+药师实 践技能大赛正式开赛啦文章由全国各大医院药师医生团队 撰写回复“精选科普”即可专业权威动一动手指为身边的亲友 分享吧#解药家庭药师权威药师医生团队科学用药知识用药 科普最专业的公众号

2020年度高血压日常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精选3篇)

2020年度高血压日常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精 选3篇) 2020年度高血压日常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工作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工作计划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2020年度高血压日常管理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血压日常管理工作计划1 为建立健全符合我院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血压病管理系统,对我院辖区居民的高血压病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暴露,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以及皋兰县卫生局关于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总目标: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对各村居民的高血压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 年度目标: 1、开展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工作,对高血压病人建档率≥100%,

管理率≥100%。 2、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率达90%。 二、高血压患者管理 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高血压患者,尽早通过规范管理和行为干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害。 1、高血压患者发现 发现途径: 机会性筛查 就医:在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医生诊疗过程中,通过血压测量发现或确诊高血压患者。 血压测量点:如在镇卫生院的医疗点、村卫生室等场所设臵血压测量点,增加检出机会。 重点人群筛查 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 高危人群筛查,如超重、肥胖等高危人群。 人群健康档案建立,在建立人群健康档案时血压的测量和询问,发现患者。 健康体检,在居民健康体检或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 通过健康教育或健康咨询,发现高血压患者。 2、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 彬县南玉子卫生院 高血压病

一. 发病的危险因素:年龄在四十岁以上、性别、超重与肥胖、膳食高盐、低钾、低钙、吸烟、长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等。 二. 原发性高血压症状: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耳鸣、眼花、健忘、失眠、烦闷、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等症状。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出现症状。 三. 高血压分级与分组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文山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袁川 理想血压<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90 分组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1级2级 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 Ⅱ1-2个危险因素中危组中危组极高危组 Ⅲ3个以上危险因素高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或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Ⅳ并存临床情极高危组极高危组极高危组 四.高血压的预防干预与治疗 (1).起居定时休息,合 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 以缓解大脑的疲劳状态,降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心率,舒张周围血管,可使血压下降。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应根据不同不同季节,时增减衣服;住房要阳光充足,防潮防湿,空气流通,周围有条件的宜种些花草树木。 (2).饮食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很多大型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首选的抗高血压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因为该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以下作用:①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还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②对糖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有时还可以起到改善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③可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轻或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肌功能。④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具有保肾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品种较多,包括苯那普利、赖诺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药物有极少数患者服后可能出现干咳等副作用,停服药物后干咳症状随即消失。此外合并有肾血管狭窄、肾脏功能障碍、高血钾的糖尿病患者慎用。在服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清肌酐和血钾的变化,血肌酐、血钾明显升高者不得使用。 临床上要想达到理想降压目的,通常一种药物是不够的。在我国,超过2/3的高血压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有效控制血压。临床上如果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压控制未能达标时,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也有讲究,可考虑以下三种选择。 1.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联 用,除增加降压效果外,还具有加强肾脏保护功能,而对糖代谢无不良 影响,故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2.联合使用利尿剂,尤其是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其与ACEI和血管紧张 素Ⅱ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降压效果,亦有助于减少各自的 不良反应。特别说明的是很多利尿剂都有降低血钾、升高血糖、血脂的 副作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 3.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于合并有冠心病或心律较快的糖尿病患者,有时需 需要联合使用,首选心脏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为宜,如倍他洛克等, 长期应用可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梗死率。但这类药可抑制 胰腺分泌,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耐量下降。同时,β

每日高血压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________ 每日高血压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每日高血压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 一、工作目标 1、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病患者管理项目,对城乡居*的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等慢性病。 2、建立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档案。 二、主要任务 (一)、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 1、高血压病的检出 根据《城乡居*健康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利用建立社区居*健康档案、健康体检、我院的诊疗服务、社区免费测血压、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病患者。 2、高血压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病患者以及我市慢病报告网络所报告的属于本社 区的高血压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病患者管理花名册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随访采用门诊随访、下乡家庭随访、村医协助随访等多种方式,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城乡居*健康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 第 2 页共 8 页

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二)、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 (三)、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橱窗,制作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举办高血压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活动室等居*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活动。 【篇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社区,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中心充分认识慢性 第 3 页共 8 页

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我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我乡慢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南阳乡高血压病健康管理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项目,建立我乡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组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加大对慢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干预的力度,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控制我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项目内容 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3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患者筛查: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开展35岁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监测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让患者主动与卫生医疗单位联系测血压;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登记表。 2、随访: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测量和评估;对用药、

饮食、运动、心理等进行健康指导,并填写随访表。 3、健康检查: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体格、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等一般检查,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年检表。 三、职责分工:我院公共卫生科负责本辖区项目的宣传,动员落实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指导村卫生所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患者发现、建档、随访管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 四、工作实施安排 ㈠、项目启动阶段:我院及村卫生所成立慢病管理领导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专人负责、设置管理门诊、制度规范上墙。 2、召开全院高血压病健康项目启动会。 3、编制印发各种制度、表格及宣传材料。 4、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 ㈡、宣传筛查建档阶段

高血压培训计划

高血压防治工作计划 一、高血压患者管理 (1)认真执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努力提高高血压管理覆盖率,要求高血压管理覆盖率≥30%,控制率≥50%。 (2)在今年的工作中继续利用医院门诊和辖区内乡村医生为居民进行免费血压测量工作,建立《血压测量登记册》以及每月一次进行测血压人数统计,发现新病人及时上报,平时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至少2次/年。同时每季度进行一次质控调查,并将质控结果反馈给他们,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更好地为辖区内老百姓服务,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增进全民健康水平。 (3)对患者实行分群、分组管理,高血压患者分一般管理人群和重点管理人群。每年为高血压患者年检一次,随访4次。认真做好高血压年度报表,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有主管领导审核签名和单位盖章。 (4)健康教育:开展好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今年计划第一季度内容为播放《脑卒中的预警》和《高血压的膳食营养》两盘光碟;第二季度为发放高血压心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第三季度为高血压心脑疾病健康教育讲座培训;第四季度为安排临床医生进行高血压心脑疾病健康教育培训。要求达到50%的高血压管理人数的覆盖率。 二、35岁首诊测压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年的35岁以上首诊测压工作,在2010年底及2011年

初就对门诊医生进行了资料培训,针对我院门诊量大的实际情况,我们在预检服务台上专门配备了医务人员开展这项工作,并把测量血压值登记在病历卡首页和登记本上。每季按时完成35岁以上首诊测压报表及质控工作。对于首诊新发现的高血压病人要及时进行复查,一旦确诊,及时纳入高血压患者管理中。 三、高血压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 (1)建立辖区高血压高危人群管理册,做好登记和计算机录入。 (2)督促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监测率≥80%。年内至少给予一次健康教育。 (3)一旦高危人群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及时纳入辖区高血压患者管理。 为了唤起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结合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利用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举办讲座及培训、测量血压点健康咨询、黑板报等方式,每季度进行经常性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并做好效果评估。 \(注:本文所提供的关于行业或项目或个人的一些总结及计划,销售技巧或策划方案或如何写总结的方法,会议纪要,培训等内容;仅供参考,不作具体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