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辩论
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允许安乐死。
1. 尊重个体自主权,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死,包括结束自己的生命。
尊重个体的自主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应该允许安乐死。
2. 减轻病人痛苦,一些疾病无法治愈,病人长期承受痛苦和折磨。
允许安乐死可以让病人在无望的情况下选择结束自己的痛苦,体现了对病人的关怀和尊重。
3. 人道主义考量,安乐死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做法,它可以让病人在尊严的环境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在痛苦中度过最后的时光。
反方观点,不应该允许安乐死。
1. 伦理道德问题,安乐死可能导致滥用,一些人可能会利用安乐死来解决其他问题,比如家庭纠纷或财产问题。
这会对社会伦理道德造成严重的冲击。
2. 医学技术进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原来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在都有了治疗的希望。
因此,不应该轻易放弃治疗,而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延长病人的生命。
3. 人生的尊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应该尽量珍惜和维护。
安乐死可能会让人忽视生命的尊严,认为生命不值得珍惜。
这是对生命的一种不尊重。
名人名句: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去珍惜和保护它。
”——爱因斯坦。
“尊重个体的自主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包括结束自己的生命。
”——孟德斯鸠。
经典案例:
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允许安乐死的国家,他们通过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程序,有效地避免了安乐死的滥用。
这表明,只要有严格的监管和程序,安乐死是可以被合理地实施的。
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允许安乐死。
首先,安乐死是一种人道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死,而安乐死可以让那些患有不可治愈的疾病或痛苦的人在不必要的痛苦中结束生命。
如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曾说过,“一个人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死,就像他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一样。
”因此,允许安乐死是尊重个人自主权的表现。
其次,安乐死可以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
在一些国家,医疗资源有限,而一些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这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也给医疗系统带来负担。
允许安乐死可以让患者在不必要的痛苦中结束生命,释放医疗资源,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
最后,安乐死合法化可以避免非法的安乐死行为。
在一些国家,由于安乐死不合法,一些患者不得不求助于非法的途径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风险,也给家人带来困扰。
如果安乐死合法化,可以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让安乐死在合法和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反方观点,不应该允许安乐死。
首先,安乐死容易滑向滑坡。
一旦允许安乐死,就可能出现滑坡效应,即一开始只允许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人进行安乐死,但随后可能扩大到其他人群,甚至可能被滥用。
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警告道,“一旦允许安乐死,就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后果,甚至可能导致滑坡效应。
”。
其次,安乐死可能伤害家人和社会。
患者选择安乐死可能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伤痛,同时也可能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如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过,“安乐死可能会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伤害,我们应该珍惜生命。
”。
最后,安乐死可能破坏医学伦理。
作为医生,他们的职责是救治患者,而不是结束患者的生命。
允许安乐死可能会让医生陷入道德困境,破坏医学伦理。
如美国医学伦理学家罗伯特·维奥尔曾表示,“医生的职责是救治患者,而不是结束患者的生命。
”。
综上所述,不应该允许安乐死,因为其可能带来滑坡效应、伤害家人和社会,以及破坏医学伦理。
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允许安乐死。
安乐死是一种人道的选择,对于那些不幸患上绝症或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这是一种解脱的方式。
首先,安乐死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例如,荷兰作家艾迪·迪克斯特拉在患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后选择了安乐死,他在书中写道,“我选择了安乐死,因为我不想以痛苦和无尊严的方式度过余生。
”此外,安乐死也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避免患者长期的折磨和医疗费用。
荷兰医生艾德·冯·达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安乐死可以让患者和家人都能够在和平和尊严中结束生命。
”。
反方观点,不应该允许安乐死。
安乐死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容易滑向滥用的边缘。
首先,安乐死可能会滑向非自愿的情况。
比如,比利时哲学家保罗·列昂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一旦允许安乐死,就很难控制滥用的情况,可能会有人被迫或被误导选择安乐死。
”此外,安乐死也会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患者信任造成影响。
美国医学伦理学家琳达·埃曼纽尔在一次讲座中表示,“医生的职责是治疗和关爱患者,而不是结束他们的生命。
”。
在这个辩题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患者的权利和尊严。
荷兰医生艾德·冯·达登在他的书中写道,“安乐死是对患者尊严的尊重,是一种人道的选择。
”而美国心理学家厄文·亚历山大也表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体现。
”。
综上所述,安乐死是一个复杂的伦理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权利、医生的责任和社会的道德观念。
我们应该以人道和尊严为出发点,寻求一种既能够尊重患者意愿又能够避免滥用的解决方案。
安乐死是还是不是个人的权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安乐死是还是不是个人的权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正方辩论队,就安乐死是否是个人的权利这一议题发表我的观点。
首先,我们认为安乐死是个人的权利。
个人拥有自主决策的权利,包括对自己生命的决定权。
每个人都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结束生命的方式。
安乐死作为一种自愿的选择,允许那些身患绝症或长期痛苦的人在无望的情况下结束自己的生命,减轻他们的痛苦和煎熬。
其次,安乐死的合法化可以保护个人的尊严和自由。
对于那些无法忍受病痛折磨的人来说,他们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而不是被迫继续忍受痛苦。
安乐死合法化可以确保他们在最后的时刻得到尊重和关怀,让他们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最后,安乐死的合法化并不意味着滥用。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法律和程序来确保安乐死只适用于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例如,可以要求患者经过多次确认和咨询,确保他们的决定是明智和自愿的。
此外,医生和专业人士可以参与决策过程,确保安乐死只在合适的情况下实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安乐死是个人的权利。
它允许那些身处绝望和痛苦中的人选择自己的生死,保护他们的尊严和自由。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权,支持安乐死的合法化。
谢谢。
正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辩论队的二辩,我将继续阐述我们正方的立场,认为安乐死是个人的权利。
首先,安乐死是个人自主权的体现。
个人应该拥有对自己生命的决定权,包括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
这是基于尊重个人自主和自由的原则。
如果一个人身患绝症或长期痛苦,他们应该有权利选择结束自己的痛苦,而不是被迫继续忍受。
其次,安乐死的合法化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对于那些无法自理、痛苦不堪的患者,他们的家人和社会将承担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合法化安乐死可以让这些家庭和社会得到减轻,减少他们的负担。
再次,安乐死的合法化并不会滑向滥用。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法律和程序来确保安乐死只适用于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安乐死应该合法化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安乐死应该合法化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安乐死应该合法化”。
我作为正方的第一位辩手,我要就此发表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安乐死是一种人道的行为。
对于那些身患重病、痛苦难忍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如果他们选择安乐死,那么这是一种对他们自身的尊重和关爱。
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而剥夺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其次,安乐死的合法化可以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安乐死已经合法化,这样可以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
对于那些病情已经无法挽救的病人来说,他们的生命延续只会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用来救治那些仍有希望的病人。
最后,我们不能因为道德观念而忽视人们的自主权利。
安乐死的合法化可以保护人们的自主选择权利,而不是让他们受制于他人的意志。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而不是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总之,我认为安乐死应该合法化,这是一种人道的行为,可以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并保护人们的自主选择权利。
谢谢大家!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是正方的第二位辩手,我要就“安乐死应该合法化”这个话题发表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安乐死的合法化可以减轻病人和家庭成员的痛苦。
对于那些身患重病、痛苦难忍的病人来说,他们可能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这时,如果他们选择安乐死,那么这可以让他们摆脱痛苦,从而减轻他们和家庭成员的痛苦。
这是一种人性化的行为。
其次,安乐死的合法化可以避免非法安乐死的发生。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安乐死是非法的,但是仍有一些人选择非法安乐死。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和悲剧。
如果安乐死合法化,那么这些人就可以在合法的程序下选择安乐死,避免非法安乐死的发生。
最后,安乐死的合法化可以保护医生的权利。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医生可能会因为帮助病人实现安乐死而面临法律风险。
这可能会让医生在面对病人的选择时感到无助和困惑。
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辩论辩题

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安乐死应该合法化。
安乐死是一种人道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死,包括结束自己的生命。
合法化安乐死可以让那些身患绝症或慢性疾病的人在痛苦中找到一种解脱的方式。
这符合人道主义的精神,让人们能够在尊严和自主的情况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安乐死合法化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有些疾病是无法治愈的,患者可能会长期遭受痛苦和折磨。
在这种情况下,安乐死可以让他们在不必要的痛苦中找到解脱,而不是被迫忍受痛苦直到死亡。
安乐死合法化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很多家庭都会因为照顾患病的家人而陷入困境,他们不仅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还要承受情感上的折磨。
合法化安乐死可以让家庭在病人痛苦难忍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减轻他们的负担。
引用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生的最大悲剧不是死亡,而是遇到了不值得死的人。
”合法化安乐死可以让那些不值得遭受痛苦的人在尊严和自主的情况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反方观点,安乐死不应该合法化。
安乐死合法化可能会滑向滑坡。
一旦安乐死合法化,可能会导致滥用情况的发生。
有些人可能会利用安乐死来解决经济或家庭问题,甚至可能会被强迫接受安乐死。
安乐死合法化可能会影响医生的职业道德。
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而不是结束病人的生命。
合法化安乐死可能会让医生陷入道德困境,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患者的治疗态度。
安乐死合法化可能会给社会传递错误的信息。
合法化安乐死可能会让人们觉得死亡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而忽视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经典案例,荷兰是第一个合法化安乐死的国家,然而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滥用的情况,一些病人并不是在无法忍受的痛苦下选择安乐死,而是因为心理问题或其他原因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总结,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安乐死的合法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和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滥用情况。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患者的权利和尊严,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可能出现的滑坡和滥用情况。
因此,在决定是否合法化安乐死时,需要慎重考虑,不能草率行事。
是否应该实行强制安乐死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实行强制安乐死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实行强制安乐死。
1. 人道主义立场,强制安乐死可以帮助那些患有不可治愈的疾病或病痛的人解脱痛苦,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正如荷兰作家乌普迪克所说,“死亡是一种解脱,是对痛苦的终结。
”。
2. 尊重个体自主权,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死,强制安乐死可以尊重个体的自主权。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所说,“每个人都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死,而不受外界干涉。
”。
3. 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对于那些不可治愈的病痛患者,继续治疗只会浪费医疗资源,对医疗系统造成负担。
强制安乐死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让更多的资源用于治疗可救治的患者。
反方观点,不应该实行强制安乐死。
1. 伦理道德问题,强制安乐死违背了医学伦理和道德原则,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而不是结束生命。
正如美国医学伦理学家尼尔·普斯所说,“医生的职责是保护生命,而不是结束生命。
”。
2. 滑坡效应,一旦实行强制安乐死,就会出现滑坡效应,导致滥用和误用。
例如,荷兰实行安乐死已经出现了滥用现象,一些患者并非处于不可治愈的状态,却因为心理压力或其他原因选择了安乐死。
3. 社会价值观念,强制安乐死会对社会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让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产生淡化。
正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通过它对待生死的态度来衡量。
”。
综上所述,强制安乐死是一个涉及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复杂问题。
正方认为应该实行强制安乐死,因为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尊重个体自主权,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而反方则认为不应该实行强制安乐死,因为它违背了医学伦理和道德原则,会导致滑坡效应和对社会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
在现实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允许安乐死。
首先,安乐死是一种人道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死,包括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一个人患有不可治愈的疾病,导致他们生活质量极低,痛苦不堪,那么他们应该有权利选择安乐死来结束自己的痛苦。
其次,安乐死可以减少病人和家人的痛苦。
有些疾病会导致病人长时间的痛苦和折磨,同时也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允许安乐死可以让病人在自己的意识下结束痛苦,也能减轻家人的负担。
此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合法化了安乐死,如荷兰、比利时、加拿大等。
这些国家的实践表明,合法化安乐死并没有导致滥用,反而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尊严。
反方观点,不应该允许安乐死。
首先,安乐死的合法化可能会导致滥用。
一旦允许安乐死,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人利用这一制度来达到不道德的目的,比如为了继承财产、减轻经济负担等。
这样的滥用将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其次,安乐死的合法化可能会给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医生的职责是治疗和救治病人,而不是结束他们的生命。
一旦允许安乐死,医生可能会面临道德困境,病人也可能因为担心医生的立场而失去信任。
另外,安乐死的合法化可能会对社会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人类生命是宝贵的,应该被尊重和保护。
如果允许安乐死,就等于放弃了对生命的尊重,这将对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安乐死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需要慎重对待。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安乐死,都需要考虑到病人的权利、社会的道德观念以及医疗伦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做出决定之前,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权衡,以确保最终的决定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方不赞成安乐死1.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来减轻生命之苦。
安乐死不应该合法化,因为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可以减轻生命之苦。
如果人们觉得自己身患绝症,常常只有两种选择:在病痛之中死去或是接受安乐死,平静且快速地离开人世。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足够的关怀和爱, 比如现在有生命关怀等,有案例证明他们对临命终人进行关怀后,病人安详离开人世。
上文已提到,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最大的恐惧并非生理上的疼痛,而是害怕成为家人的负担,害怕被家人放弃。
就像理查德-兰博顿医生所说:“只要病人感受到自己被关爱而不是别人的负担,只要他们的病情在可控范围之内,他们就不会对安乐死有诉求。
这不是安乐死合不合理的问题,也与安乐死是否让人接受无关,更不在于它是否实用或有效,这与安乐死本身毫无关系。
”此外,那些遭受病痛的人并非真正想要安乐死,更没有人会喜欢这个主意。
虽然这能够让他们像想要的那样平静地死去。
有时是主治医师影响了他们安乐死的决定。
2001年,荷兰外科医生Joke Groen-Evers接受访问时承认她以前曾支持安乐死。
和病人临终谈话时,她总会提及安乐死这一话题,据她估计,临终病人十有八九会要求安乐死。
但后来,她改变了观念,开始给予临终关怀,减轻病人内心的痛苦,也不再和临终的病人提及安乐死。
她发现,竟再没有病人要求安乐死了!她说:“如果你提及安乐死,他们就会要求安乐死。
如果你给予的是临终关怀,他们也会做出更好地选择。
”2.要求安乐死并不代表病人想要结束生命,他们只是困在一张自欺欺人的网中。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特别是直面死亡时,病人的内心是很脆弱的。
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了解自己的现况,而这恰恰影响着他们的决定。
许多人以为,病人是承受不了病痛才会要求安乐死,而事实上,是对未知的恐惧让他们做了这个选择。
病人担心自己疾病缠身的结局,包括活下来的可能性(事实上往往生不如死),还有最重要的是害怕给亲人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美国俄勒冈州的一项调查,66%的人选择安乐死是因为他们不想成为别人的包袱。
的确,没有人想要成为自己家庭、朋友的负担,但同时,也没有人想要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些说“让我死吧”的人并非在吐露他们的心声,实际上,如果医生拒绝了安乐死的请求,他们会相当感激。
实施安乐死是个不明智,甚至是错误的选择。
毋庸置疑,身患疾病或是天生残疾是个悲剧,但结束生命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们需要的是来自朋友、医生的爱和支持,家人的安慰、包容更是必不可少。
如果这些病人感受到他们的生命得到尊重和关怀,他们定会鼓起勇气,努力得活下去——不管要承受多少痛苦。
音乐家贝多芬,印度残疾舞蹈家苏达·尚特朗,英国出色的残疾人运动员谭妮·葛雷·汤普森,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有美国摇滚女歌手谢丽尔·克罗,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之妻安·罗姆尼,电影演员休·杰克曼,他们无一不遭受着疾病或是身体残缺带来的痛苦。
但是,他们选择为社会做出贡献,从未考虑过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通过安乐死来摆脱生命的困境,因为,安乐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优选方案。
3.安乐死鼓励了心理脆弱的人轻易结束生命安乐死合法化的支持者认为,安乐死合法化不仅能避免心理脆弱的人选择错误的死法结束生命,还能让饱受疾苦的病人有尊严地死去。
但是,安乐死合法化的反对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安乐死合法化不仅不能保护好脆弱人群,还会使他们做出片面化的决定。
安乐死一旦合法化,重病缠身、无法自理的病人便会因不想拖累家人而选择死亡。
是的,无法自理的病人总会觉得自己一无所用,他们因为身体虚弱而不能工作、无法为家庭社会做出任何贡献,只会给家人增加负担。
这种人生毫无价值的感觉是他们选择死亡的主要原因。
幸运的是,安乐死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不被允许的。
可是,安乐死一旦大范围合法化,就再也收不住场了——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那些寻死的人。
安乐死将会被病人和残疾人视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4.安乐死合法化会害死越来越多的生命安乐死的反对者们认为,安乐死合法化将会导致社会危机。
安乐死一旦被法律准许实施,不仅会成为饱受疾苦的慢性病人的选择之一,那些面临着生活困难的人还会将安乐死视作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
最终,生杀自由将变成社会常态,不论是老人、小孩、失意者还是那些并不一定以死亡来解决问题的人,都可以随心所欲一死了之。
安乐死合法化的荷兰受到的教训就是现实中最确凿的证据。
自从安乐死在荷兰合法化后,安乐死例数激增。
据报道,2006年,荷兰仅有1923例安乐死;2007年,安乐死病例增长到了2120例;到了2011年,将近4000位病人实施了安乐死。
相关调查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安乐死例数仍会激增。
这些数字确实让人触目惊心,但是,这仅仅是安乐死弊端的冰山一角。
更糟糕的是,一些实施安乐死的病人并非自愿,也就是说,医生们“未经本人同意”就谋杀了他们。
另外,据报道称,至少有50%的安乐死病例并没有被公开。
批判者们声称,实施安乐死的病例实际数量很可能远高于官方公布的数据。
再者,荷兰安乐死法律的修改进程也着实令人堪忧。
以前,安乐死只允许在患有慢性病或病状极其痛苦的病人身上实施。
可是现在,就连痴呆症病人、疲于生活的70岁高龄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都纷纷选择安乐死。
我相信,一旦安乐死合法化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实施起来,轻易结束生命的行为将会成为常态。
5.安乐死合法化会改变公众良知法律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改变我们的信仰、行为和良知。
一项举措一旦合法化,大众将普遍接受,社会就认为它是正确的。
就算它并不符合我们的个人偏好和原则,我们最后还是会付出实践,并确信它真实可行。
人们信任法律是因为他们相信法律就是最好的,它从不出错。
法律影响文化和社会良知,从一个案例我们就能看出,案例中涉及对马克·韦伯塞姆和埃迪·韦伯塞姆的协助自杀。
这对双胞胎天生耳聋,在发现他们会从双目失明转向另一种先天性视力失常(青光眼)后,他们申请了安乐死。
根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当地医院拒绝执行安乐死,原因是这对双胞胎既没有承受剧烈疼痛,也没有患上绝症。
根据比利时法律,医生判断病人能清晰表明自己的意愿且正忍受着剧烈的疼痛时,安乐死才具有合法性。
因此,批评家们指出马克和埃迪并没有承受剧痛,但是维护死亡权的积极人士维姆·施特菲教授决定给他们实施安乐死。
他为这一说法辩解道:“这对双胞胎当然没有承受剧烈的疼痛,但是绝对有这样的可能性。
一位医生的评估总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负责实施安乐死的医生大卫·杜福尔甚至声称“……结束他们的痛苦其实是一种解脱。
”就在韦伯塞姆兄弟俩实施安乐死不久后,当时执政比利时的社会党人颁布了一项新的修正案,即患有痴呆症的人(包括孩子)能实施安乐死。
这表明,社会一旦认可这种谋杀,人们就有可能这样做,而且不会因此感到丝毫愧疚。
6. 安乐死合法化表示生命没有存在意义安乐死的拥护者们时常宣称安乐死是“有尊严的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事实上,它是对生命的摧残和毁灭。
接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无论有多艰难困苦,都要与之抗争到底,然后平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这才算有尊严的死。
安乐死合法化,会使人们相信他们能以此结束自己的痛苦,就好像给他们说:“你们没救了”,甚至是“活着还不如死了呢”。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有价值的,哪怕是残疾人,病人,还有那些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人,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因此,用安乐死来结束备受折磨的生命是不人道的。
如果你认为实施安乐死是在帮助他们,那么你错了,这只会向他们传达绝望和自卑感。
真正的悯恤是想办法减轻痛苦,缓解折磨,是给予关爱和体贴,是不管情况有多糟糕都不放弃,是留住我们在意的人,不让他们受到伤害。
生命是如此绚烂迷人,我们要是能让那些“无望的病人”相信有很多理由值得他们活下去,谁还会想到安乐死这种东西呢?7.安乐死会侵蚀医学研究(安乐死应被定为违法行为,因为它会侵蚀医学研究。
)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想自杀。
有时候,疼痛远超出人们的承受范围——你宁愿死也不想一遍又一遍地忍受那种剧痛。
但是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支持安乐死的人们应该意识到,不管是多么严重的疾病,总会有治疗方法的。
尽管有一些治疗方式尚未被发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出现会给疾病的治愈带来希望的曙光。
你想想:很多年前,我们没有止痛药、抗生素这些药物,也没有治疗病患的仪器和器材,但由于前瞻性研究和人类对延续生命的极度渴望,我们才会发现这些东西。
现在,数百万病患因此受益,甚至有许多人的生命因此得到挽救。
为了发现更有效的药物及疗法,尤其是针对癌症、肝病这样的重症,科学工作者及研发人员应专注于研究。
政府也应继续为研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取得更多有效的成果。
如果专注点从治疗疾病转移到安乐死上,研发人员在缓解疼痛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为病患提供治疗的初衷都会受到影响。
安乐死或许会让那些满怀热情地寻求更佳治疗方案的人们感到沮丧,因为多了快速而无痛死亡的选择能让他们迷茫。
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在提供临终关怀和挽救生命时也不那么用心了,因为他们有了“实施安乐死的合法权利”。
8.安乐死会破坏病患对医疗事业的信任(安乐死应被定为违法行为,因为它会破坏病患对医疗事业的信任)医生是我们在生病、虚弱、痛苦时去寻求帮助的人,是我们信任的人,是我们寻求健康指导及建议的人,是我们心目中救死扶伤的人。
毕竟,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挽救生命而不伤害病人。
如果你生病时发现,自己信任到足以交托生命的医生竟然实施安乐死,你还会找他看病,遵从他的医嘱吗?如果你询问的是我,我的答案是不会。
只有当我确定医生会尽其所能去治疗挽救我的生命时,我才会到医院和诊所就诊。
我可不希望我的主治大夫是一个认为我会放弃生命的家伙。
医生进行大量训练就是为了保证能给病患提供安全且优质的医疗服务。
他们还宣誓将竭尽全力治疗病患,可见其职责是帮患者摆脱病痛,而不是让患者告别生命。
安乐死或协助自杀合法化不仅使病患难以信任医疗领域的从业者,还会增加他们的忧虑,尤其是当他们就医的医生竟然在考虑是否要挽救他的生命时。
确实,安乐死或协助自杀会破坏医患之间的信任。
9.安乐死赋予医生太多的杀人主动权(安乐死是违法的,因为这给了医生过多的权利去杀人。
)医生们被授权执行安乐死,这给了他们扮演上帝的机会,由于现在多数医生不是为了热情而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所以他们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滥用权力。
这种推断对那些没有底线的医生来说是相当正确的。
我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现如今很多医生在走捷径私自牟利,目的是挣更多的钱或者让事情按他们的意愿发展。
就拿产科接生的例子来说,一些医生强迫他们的病人在工作日进行本不必要的剖宫产,就只是为了确保自己有一个不被打扰的周末。
在其他的一些医疗事件中,一些医生向病人施压要求立刻进行手术,只是为了最后摆脱这些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