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秋瑾的故事
近代革命烈士秋瑾的爱国故事

近代革命烈士秋瑾的爱国故事秋瑾出生在1875年的福建厦门,作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官宦家庭子女,秋瑾无论是胸怀还是气度都和平常女子不同,其眼界也要高于普通女子,看相关秋瑾简介的资料里,我们能够知道秋瑾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反对封建礼法,而且提倡男女平等,那个时候的女子,如果能够拥有这样的胸怀以及气魄,想必她必是人中之龙凤。
而且,秋瑾还喜欢以花木兰和秦良玉来比喻自己,由此可见秋瑾真心是比较豪爽的,另外在鲜有的秋瑾简介里面还有一个信息,那就是秋瑾能文善武,还以前自己孤身一人东渡到日本留学,之后又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持续的努力并且奋斗着,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换来了民族的觉醒,国家的自立自强。
秋瑾就是这样一个不甘平凡的女子,甚至在众多的秋瑾简介之类的书籍里,还把秋瑾称之为一代女侠,她身负着女权崛起以及革命火种的重大责任,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真是让人想不到的是,秋瑾虽是一介女流之辈,但也能拥有男子汉般的大丈夫情怀,顶天立地,大义凛然,以死报效国家。
秋瑾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值得纪念以及缅怀的一位女英雄,女诗人,秋瑾的故事能够说是相当感人,而她的英名也应该永远被世人所牢记,她用自己的血肉和牺牲来使民族觉醒,促动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1895年从父母之命嫁与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生一子一女。
革命党人不怕死,欲杀便杀!1902年王廷钧捐得户部主事,随同入京,开始接触西学。
有感于庚子后朝政的腐败和民族危机的深重,立志“恃铁血主义报祖国”。
1904年春毅然冲破家庭束缚,自己筹款赴日本留学。
到达日本后,先入中国留学生会馆设立的日语学校学习。
其时留日学生中革命风潮兴起,她投身其中,很快成为一名活跃的革命党人。
曾与陈?芬一起发起中国第一个妇女革命团体“实行共爱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华,主张女子从军,兴办女学,提倡男女平权为宗旨。
又与刘道一、龚宝诠等组织秘密团体“十人会”。
同年9月,创办《白话报》月刊,提倡白话文,并宣传反清革命,各期都载有她的文章。
秋瑾的故事英雄事迹400字

《秋瑾的英雄事迹》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讲秋瑾的故事。
秋瑾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她生活的年代,很多事情都不公平。
秋瑾特别勇敢,她看到很多人受到欺负,心里很难过,就决定要为大家做些事情。
她努力学习,还到处去演讲,告诉大家要勇敢地反抗不公平。
有一次,秋瑾带着一些小伙伴,一起去帮助被坏人欺负的穷人。
他们不怕坏人的威胁,成功地让穷人得到了保护。
秋瑾还写了很多文章,鼓励更多的人像她一样勇敢。
虽然最后秋瑾遇到了危险,但是她的勇敢精神一直被人们记住。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秋瑾学习,勇敢面对困难!《秋瑾的英雄事迹》小朋友们,咱们来听听秋瑾的故事哟!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秋瑾的姐姐。
她生活的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过得不好。
秋瑾姐姐很善良,她不想看到大家受苦。
于是,她到处去告诉人们要团结起来,改变不好的事情。
有一回,秋瑾姐姐看到有坏人抢农民的粮食,她马上冲过去,制止了坏人,把粮食还给了农民。
她还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商量,怎么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秋瑾姐姐从来没有害怕过。
小朋友们,秋瑾姐姐是不是很勇敢呀?《秋瑾的英雄事迹》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秋瑾的故事。
秋瑾是个很厉害的人。
那时候,好多人都被欺负,秋瑾就想帮助他们。
她经常去不同的地方,和大家说要勇敢。
比如说,有一次坏人欺负小孩子,秋瑾马上跑过去,把小孩子保护起来,还教训了坏人。
秋瑾还不停地写东西,让更多的人知道要变得强大,不能被坏人欺负。
最后,虽然秋瑾遇到了危险,可她的勇敢让我们永远记住了她。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秋瑾一样勇敢哟!。
辛亥革命之秋瑾的故事

辛亥革命之秋瑾的故事1911年10月10日,伟大的辛亥革命发端于武昌首义,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武昌首义居功至伟,留给荆楚儿女无上的光荣与骄傲,更馈赠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打开记忆的闸门,翻开尘封了百年的1911年10月10日那一页,我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武昌城头的激烈枪声,眼前似乎重现了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仁人志士,聚集在“振新中华”的旗帜下,为挽救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奔走呼号,前仆后继,血洒街头的壮烈情景。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女中豪杰秋瑾。
1893年,秋瑾全家因父亲升官而迁往湖南。
三年后,秋瑾与当地人王廷钧结婚。
王廷钧出身富豪,纨绔子弟一个,与秋瑾的志向大相径庭,他不但不理解和支持秋瑾,而且还斥责她。
当时,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瓜分中国,疯狂镇压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大举出兵占领了北京、天津,还迫使清政府签定了屈辱的《辛丑条约》。
秋瑾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难过,痛恨自己不能果断地去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
两年后,王廷钧买了一个官衔,与秋瑾来到遭受浩劫的北京。
望着国破山河碎的局面,秋瑾难平心中的忧伤和愤慨,她开始广泛阅读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并与对祖国命运忧心忡忡的朋友来往密切,一起探讨一条救国的道路。
1904年,秋瑾终于冲破家人的百般阻挠,到达日本。
在东京,秋瑾和进步人士接触,学习了很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思想更为成熟,性格更加刚毅。
第二年夏天,秋瑾回国加入了革命组织光复会。
1905年8月14日,秋瑾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此后秋瑾自命号为“鉴湖女侠”,四处奔走,发展同盟会,积极为斗争作准备。
1907年秋瑾在家乡绍兴与徐锡麟成立了“光复军”,决定7月6日在安徽和浙江同时起义。
但是计划被泄露了,清政府大肆捕杀革命志士,先是徐锡麟壮烈牺牲,之后秋瑾也被捕了。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秋瑾高昂着头,正气凛然地说:“革命党人不怕死,要杀便杀!”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慷慨就义,她是中国第一个为推翻清朝卖国政府而流血牺牲的女英雄。
端午节的四个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四个传说故事端午节的故事篇一为什么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要举行端午节?为什么端午节会有这么多习俗?比如:赛龙舟,端午食粽,挂艾草等等……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故事与楚国大夫屈原有关,当时各诸侯国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
秦王继位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约他去武关,两国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信,思前想后,惴惴不安。
大夫屈原认为,不应该去,楚国已被秦国欺负也不止一次了。
这次,肯定同样不怀好意,去了,会中圈套;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一个劲劝楚王去,楚王只好动身了。
楚怀王来到武关后,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被秦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让楚国大臣拿土地赎人。
大臣们拒绝割让土地,并将太子立为新国君,楚怀王受苦一年多,逃出来没多久,又被抓了。
最后,连气带病死在了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辱而死,心里十分不平,屈原更是愤怒,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士,为国家和楚怀王报仇雪耻。
可没想到,屈原被小人子兰、靳尚等人陷害了,天天在楚顷襄王面前说屈原坏话。
此后,屈原革了职,被逐放。
屈原极其愤怒,他经常在汨罗江一带游走,唱着悲愤的歌。
那附近的老百姓知道他是忠臣,很同情他。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碰到了一个渔夫。
渔夫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夫不以为然地说:“既然别人都是浑浊的,您何必自命清高,既然别人都喝醉了,您为何不同去喝那一碗浑酒?”屈原反驳道:“我听人说过,刚洗过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服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中,葬身鱼肚,也不能让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一身脏。
”说完,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自杀了。
乡亲们得知这个消息,纷纷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怎么也找不到。
乡亲们很难过,面对江面想把竹筒里的米饭撒下去,以免江中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此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当地的百姓都划着小船,用竹筒盛了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屈原。
关于秋瑾的故事

关于秋瑾的故事秋瑾,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革命家,也是中国早期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
她以其出色的智慧、勇气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人物之一。
本文将以秋瑾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为读者揭示这位杰出女性的辛酸坎坷、艰辛付出和不懈追求自由平等的奋斗历程。
秋瑾出生于1864年,是一个普通士人家庭的孩子。
她自幼聪明机智,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尽管她从小就意识到女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不尽如人意,却并没有因此被压抑住了自己的志向。
相反,她积极参与慈善工作,并且表现出对改善女性状况的愿望。
秋瑾的政治觉醒始于19世纪末,当时她目睹了中国社会的愈发动荡和国家的衰败。
同时,她也了解到了许多外国先进思想的涌入,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新思潮带给中国人民。
秋瑾希望女性能够摆脱封建束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因此,她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反对封建制度、追求平等自由的事业中。
秋瑾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无疑是她参与辛亥革命的岁月。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秋瑾在这个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组织妇女群众参加抗议活动,传播革命思想,并积极筹集资金支持革命事业。
秋瑾在这个时期的表现不仅展示了她的果断决策和领导能力,也展示了她对于自由平等理念的坚定信念。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带来像秋瑾所期望的那样的改变。
尽管国家政权发生了转变,但女性地位的进步却并不明显。
面对这种局面,秋瑾感到十分失望。
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继续为女性的权益而奋斗。
她积极参与一些重要的女性解放组织,发表演讲,发表文章,努力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
秋瑾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在她离世后得到了认可。
中国近代史上很多人都把她当成革命事业的一位前辈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
她用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展示了女性的勇气和智慧,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
值得一提的是,秋瑾的一生并不仅仅是政治斗争,她也是一个仁慈善良的人。
秋瑾的英雄事迹

秋瑾的英雄事迹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少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换来了国家的安宁和富强,秋瑾虽是女儿身,却丝毫不比男儿逊色,她舍身取义,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秋瑾的英雄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秋瑾受刑的过程中,吃尽苦头,然而她始终都是守口如瓶,坚持不向封建社会低头,在狱中秋瑾本可只需要低头就可以免收皮肉之苦的,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胆怯,她宁死都不愿意屈服,都不愿意低头认罪,她在残酷的淫威和刑法之下任然坚守自己的革命精神,为良知和正义做出牺牲。
秋瑾受刑的过程无论多么惨痛,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事业,她情愿毅然而然的走上刑法场的断头台,用自己的热血唤醒民族的反抗意识,秋瑾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民主革命家,在秋瑾受刑前的唯一要求就是要给自己留下一点最后的尊严。
秋瑾受刑前的唯一要求就是可以在自己死后不要剥光她的衣服,让她的遗体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她不怕流血牺牲,却怕自己死的毫无尊严,在审讯秋瑾的公职人员之中,好在还有良心尚存的,他们为自己处置女侠的行为感到忏悔,秋瑾受刑的日子,成为了全国人民祭奠秋瑾的日子,她的事迹将会永远的流传下去。
秋瑾是怎么死的1907年的7月6号,秋瑾在安庆起义失败之后,被绍兴的汉奸走狗出卖之后,坚持不听劝告,持着一颗必死的心态,毅然留守在大通学堂,被清军包围,秋瑾从容就义,所以秋瑾怎么死的?秋瑾是为国牺牲的。
秋瑾的死,对国家而言是一种损失,对于民族而言是一种遗憾,小小女子却能够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小小女子,却能够为了祖国的自强不息,牺牲自我,用自己的鲜血,来唤醒民族的觉醒,用自己的心血,让民族更加团结,如果说这是一腔热血,倒不如说这是她对国家火辣辣的热爱之情。
在数百年前的旧中国,秋瑾小小女子就能够具有这样的胸怀,一个受封建思想教育的女子,却能够不被封建思想所感染,敢于向封建势力说不,敢于奋起拼搏抵制压迫,她冲破的不单单只是牢笼,更是打破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精神枷锁,她渴望自由,她追求光明,然而她所追求的一切势必不被这个社会所允许,所以秋瑾之死,是必然也是偶然。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我们中国人,已经过了几千年了,从小时候起,就被告知,端午节,我们中国人要吃粽子,为的就是纪念屈原,那位千年前的楚国忠臣,但长大后,过的端午节越多,听到的相关故事也就越多。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篇1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篇2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作辞颂扬端午节的故事传说故事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篇3勾践,姒姓,别名鸠浅、菼执,夏禹昆裔,越王允常之子,年齿末年越国国君。
和吴国争霸失踪败之后,在范蠡的副部下,颠末卧薪尝胆,越国很快规复气力,终极击败吴国。
秋瑾故事XX秋瑾的名人事迹故事

秋瑾故事XX秋瑾的名人事迹故事【--人事工作总结】秋瑾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秋瑾的名人事迹故事吧!秋瑾为了能和男子一样驰骋疆场,救国救民,曾苦练武功,会剑术、拳术、骑术,样样皆精。
1904年,她决然脫离封建家庭,只身东渡日本留学,并和留日女学生陈撷芬发起组织了中国最早的妇女团体“共爱会”,后经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
1905年,她第二次去日本,大力赞助了 __组织的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浙江分会主盟人,自称“鉴湖女侠”,常身穿男裝,腰佩短刀,好一副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1906年回国后,她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妇女报刋——《中国女报》满腔热情地提倡女权,鼓吹革命。
1907年,她回到家乡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和徐锡麟一起积极策划在皖浙两省发动起义。
同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仓促起义,失败遇害。
秋瑾受株连被捕,同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慷慨就义,并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秋瑾是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女权,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早年学习经史、诗词,善骑射。
她与吕碧城被称为“女子双侠”,与唐群英被后人誉为“辛亥革命的孪生女儿”,与唐群英、葛健豪誉为“潇湘三女杰”,她们的女权与女学思想成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三杰”的多种说法之一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
“绍兴三杰”为秋瑾、鲁迅和 __。
__称秋瑾为“最好的同志秋女侠”;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绍兴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于光复事业,功莫大焉!”;在所著《建国方略·有志竟成》中再次把秋瑾与徐锡麟、熊成基等革命志士并称,褒扬其革命功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瑾舍身为革命–端午节故事
端午节还有个意义,那便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生于福建省一个官宦家庭,那个年代,正是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日,由于清朝的腐败、卖国,亿万中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苦痛深渊,民不聊生,国家日渐衰败。
虽然小时候秋瑾的生活条件很优越,但使她终生痛恨又无奈的一件事是缠足,她对此进行了抗争,从中也深切体会到,妇女们要觉悟起来,向封建旧礼教宣战,在社会革命中争取妇女的彻底解决,
1904年6月28日,秋瑾与她的一个好友服部夫人在上海乘上"独立号"轮船前往日本,开始了她的留学生涯,彻底走上了反清爱国的革命人生之路。
秋瑾在日本留学时间仅仅两年。
在紧张艰苦的学习的同时,她尽一切可能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各种活动,尽己所能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中国留学生,并开始了爱国反清的革命活动。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在一次同乡会上,有个同乡叫胡道南的,不赞成革命,反对男女平权。
秋瑾气愤之极,当面骂他是"死人"。
就是这个“死人”,得知秋瑾要发动起义,他将此消息密告了杭州知府,清政府派了300余清兵去绍兴抓捕秋瑾。
有学生给秋瑾送来消息,请她躲避,秋瑾非常镇静,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前五年。
她组织大家把大通学堂的枪支弹药隐藏起来,然后命令学生各自分散。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突然到来大通学堂门前,看看四周无人才小心地进了院子。
原来是化了装的革命党人王金发。
他是特意来告诉秋瑾,派兵已过钱塘江,催她赶快离开绍兴,秋瑾只说了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王金发无奈,给秋瑾留下一支手枪,与秋瑾挥泪而别。
秋瑾视死如归,决心为反清爱国,唤起民众而献身。
秋瑾被捕以后,她最后写下的一句话是:"秋雨秋风愁煞人"。
在审讯她的时候,她只陈述了自己的主张,对革命的活动一字未说。
最后她说:“革命的事不必多问,要杀要剐随便吧!"
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秋瑾牺牲后,她的挚友徐自华,吴芝瑛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杭州西湖西冷桥畔,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墓前修建了秋瑾烈士墓,在她的牺牲地绍兴轩亭口矗立着秋瑾纪念碑,她居住过的和畅堂被人民政府辟为"秋瑾故居",国家出版了《秋瑾史迹》、《秋瑾集》等,以示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