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考情动态分析

该专题内容,以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为线索,介绍了近代物理光学的一些初步理论,以及建立这些理论的实验基础和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由于该部分知识和大学物理内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且涉及较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此该部分知识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难度适中.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其中命题率最高的是光的干涉和光电效应,其次是波长、波速和频率.有时与几何光学中的折射现象、原子物理中的玻尔理论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此外对光的偏振降低了要求,不必在知识的深度上去挖掘.

考点核心整合

1.光的波动性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为横波,光的电磁说则揭示了光波的本质——光是电磁波.

(1)光的干涉

①光的干涉及条件

由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两光源——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相遇,才会发生干涉,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由于发光过程的量子特性,任何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都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只有采用特殊的“分光”方法——将一束光分为两束,才能获得相干光.如双缝干涉中通过双缝将一束光分为两束,薄膜干涉中通过薄膜两个表面的反射将一束光分为两束而形成相干光.

②双缝干涉

在双缝干涉中,若用单色光,则在屏上形成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间距

L Δx和光波的波长λ成正比,和屏到双缝的距离L成正比,和双缝间距d成反比,即Δx=

d λ.若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除中央亮条纹为白色外,两侧为彩色条纹,它是不同波长的光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而形成的.

③薄膜干涉

在薄膜干涉中,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严格地说应为光程差)与膜的厚度有关,故同一级明条纹(或暗条纹)应出现在膜的厚度相同的地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检测平面的平整度.另外适当调整薄膜厚度.可使反射光干涉相消,增强透射光,即得增透膜.

(2)光的衍射

①条件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偏离原来的直线传播路径,绕到障碍物后面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光的衍射.在任何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都是存在的,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应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光波的波长相差不多.

②特点

在单缝衍射现象中,若入射光为单色光,则中央为亮且宽的条纹,两侧为亮度逐渐衰减的明暗相间条纹;若入射光为白光,则除中央出现亮且宽的白色条纹外,两侧出现亮度逐渐衰减的彩色条纹.

(3)光的偏振

在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振动沿各个方向均匀分布的光称为自然光,光振动沿着特定方向的光即为偏振光.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起偏器)之后就成为偏振光.光以特定的入射角射到两种介质界面上时,反射光和折射光也都是偏振光.

偏振现象是横波特有的现象,所以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波为横波.

(4)光的电磁本性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理论的正确性.

由于光波和电磁波都为横波、传播都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皆以光速c=3×108 m/s的速度传播),人们很自然地认为光波为电磁波.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广,光波只是电磁波的一个小小的分支,不同电磁波的产生机理不同,且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将电磁波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即形成电磁波谱.其中的光谱,按成因可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又分为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可用于光谱分析的是原子特征谱线——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

2.光的粒子性

(1)光电效应及其规律

金属在光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现象,其实验规律如下:

①任何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只有用高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才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②在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极限频率的情况下,从光照射到逸出光电子,几乎是瞬时的,时间不超过10-9s.

③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光强无关.

④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光子说

因光电效应的规律无法用光的波动理论解释,为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说:光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量子,每个光量子的能量为E=hv.并给出光电效应方程:E k m=hv-W.

3.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在某些现象中显示波动性,在另外的现象中又显示粒子性,为说明光的全部性能,只能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波动性,少数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粒子性;频率越低的光子波动性越强,频率越高的光子粒子性越强.

链接·提示

我们现在所说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与17世纪惠更斯的光的波动说和牛顿的光的微粒说有本质的区别:惠更斯的光的波动说和牛顿的光的微粒说是截然对立的、互不相容的两种学说,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如表征光的粒子性的光子说中,光的能量E=hv中v为光的频率,就是描述光的波动性的物理量;同样光的波动性实质是大量光子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几率波.

考题名师诠释

【例1】如图4-2-1,当电键S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图4-2-1

A.1.9 eV

B.0.6 eV

C.2.5 eV

D.3.1 eV

解析: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不为零,说明光电管在光照射下已经发生了光电效应现象.合上开关S后,光电管的两极间加上了一定的电压,两极间形成一定强弱的电场,但该电场是阻碍光电子向光电管的阴极运动的.当电压不够高、电场不够强的情况下,具有初动能的光电子仍可到达阳极而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但当电压增大到一定数值后,若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不能到达阳极时,则电路中即不能形成光电流.由题设解得,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恰好克服0.60 V的电压做功后能到达阳极,即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0.60 eV.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v-W得:W=hv-E k m=(2.5-0.60) eV=1.9 eV.即选项A正确.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的就是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题目中给光电管加的已不是课本上常见的正向电压,而是反向电压.只有看懂电路图并真正理解了光电效应的规律,才有可能给出正确的解答.所以对各物理规律,一定要在理解上下工夫,真正弄懂弄通. 链接·思考

若让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某光电效应现象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应如何进行? 答案:实际上,该例题就提供了一个测定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方法:给光电管两极加一反向电压——光电管阳极接低电势、阴极接高电势,逐渐增大反向电压的大小,并观察串联于电路中的微安表,当电压增大至某一值时,电路中光电流恰为零,该反向电压即称为截止电压.由动能定理知,E km=eU止.可见,只要测出了截止电压v止,即可求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例2】(经典回放)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4-2-2(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①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②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

A.变疏

B.变密

C.不变

D.消失

图4-2-2

解析:由薄膜干涉的原理和特点可知:干涉条纹是由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叠加干涉而形成的,某一明条纹或暗条纹的位置就由上、下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决定,且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对应的该路程差是恒定的,而该路程差又决定于条纹下对应膜的厚度差,即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下面对应的膜的厚度差也是恒定的.当抽去一纸片后,劈形空气膜的劈尖角——上、下表面所夹的角变小,相同的厚度差对应的水平间距离变大,所以相邻的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变大,即条纹变疏.选项A正确.

答案:A

点评:此题的难度实际已超出课本要求的难度,但在题干中对劈形薄膜的干涉特点作了必要的补充说明,属“信息给予”类题型.对此类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对题给信息的全面正确理解.此种题型可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等多种能力,可能代表一种命题倾向,平时做些此类练习,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链接·拓展

我们观察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膜时,也会观察到彩色的干涉条纹,但水面上的油膜厚度基本上是等厚的,干涉条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答案:水面上油膜产生的干涉现象是与劈尖干涉不同的另一种干涉现象,发生干涉的两列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