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偶发事件及处理情况记录表

合集下载

地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随意性事件及处理

地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随意性事件及处理

地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随意性事件及处理摘要:地理新课程改革蕴含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发展趋势。

在地理教学改革中,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和随意性事件,地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找到处理这些事件的方法。

关键词:偶发性随意性感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怎样处理地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随意性事件呢?一、来自教师自身的偶发事件1.由于教师的学识水平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

据调查统计,我市共有100多位初中地理教师。

在这些教师中,一次性地理本科毕业的只有5人,仅占6%,而仅有的6%的专业教师仅分布在全市32所学校中的二至三所学校里;非地理专业教师占94%,却分布在我市近30所学校里。

这样,因为学识不足,在教学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失误。

2.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

教育是一门艺术,地理教学中每位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都不一样,每个地理教师所面对的是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从而经常导致教学中的口误,如把青藏高原说成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把尼罗河说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等等。

二、来自于学生的随意性事件1.做小动作。

在地理课堂上,有的学生不能专心听讲,最常见的是上课时做小动作。

比如在教师板书的时候,个别学生就会在位子上玩弄钢笔、圆珠笔、尺子或其他文具等等。

2.打盹或睡觉。

地理课多数安排在上午的第三、四节或者下午的第六、七节课,而这几节课都是学生记忆较为疲劳的时期,因此学生特别想打盹、睡觉。

3.看其他书籍或作其他科作业。

受传统意识的影响,一些家长、学生认为地理并不重要,他们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

”大多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不喜欢听地理课,有的学生在地理课上甚至看起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书籍,也有的做起了其他科的作业。

三、来自于教学媒体的偶发事件1.突然断电。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电化教学在应用中也时常会出现断电现象,这样就会给电化教学带来不便。

2.打不开课件。

班主任偶发事件案例4篇

班主任偶发事件案例4篇

班主任偶发事件案例4篇班主任偶发事件案例第1篇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和变化,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这些矛盾使得我们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由此而产生的“偶发事件”。

对于“偶发事件”,人们有着比较近似的定义:“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突然意外发生的一种特别事件”;“偶发事件,顾名思义就是在预定计划之外偶然发生的事件”;“偶发事件就是指学生在学校、班级或者校外发生的事先没有估计到的、出人意料的、具有一定负面效应的事件”。

由于偶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冲击性,紧迫性”的特点,必定会给班集体、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因此,对于班主任老师来说,学会准时妥当地处理班级“偶发事件”,对整个班级的管理至关重要!一、常规中的“偶发事件”把全部的偶发事件都看作“偶然”的、意料之外的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偶然”之中往往隐含着“必定”的因素。

比如班级工作组织不严密,对学生缺乏全面的了解,班主任的自身素养欠佳等,都简单提高偶发事件发生的频率。

班主任要防微杜渐,尽量削减偶发事件的发生,一旦偶发事件发生,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处理。

案例一:课间打牌,2021级高一12班某天因为下雨没有做课间操,学生基本上都在教室内自由活动。

在这期间,班上几个同学聚在一起打牌,同时还有很多同学在围观,其中不乏班级学生干部。

当发觉老师时便一哄而散,又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可能每一个班主任遇到此类事件一般都会比较地生气,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反复强调要遵守一日常规,可此类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虽然事情不大,但是影响很不好,又有这么多的班干部起到了一些负面作用。

但是假如在班级中发一次火,批评一下,效果可能并不抱负,于是在当时我并没有就这件事发表任何评论。

在接下来周末的班会中让同学特地做了一期关于课间消遣的专题,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也有一些同学对学校的活动时间支配或活动场所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最终大家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课间活动应当是一些轻松的、不影响学习……。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在学校里与学生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最辛苦的莫过于班主任.班主任每天清晨走进班级的那一刻起,就要面对着许多需要你去处理解决的事情。

而在日常班级发生的事情中有许多是偶发事件,对于偶发事件的处理,更能体现一名班主任的工作技巧。

在我十几年班主任生涯中,对一些偶发事件的处理深有感触。

因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见解与同行们共勉。

一、处理好偶发事件的意义。

偶发事件是指班级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的、预料之外的不良事件或矛盾冲突的爆发.如学生之间打架、意外受伤、课堂纠纷等。

1、偶发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

由于事出偶然没有预先的思想准备,也往往是一个发生、发展急剧变化的过程,使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仔细思考处理的对策,因而偶发事件给人出乎意料的感觉。

(2) 冲击性。

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往往给全班学生带来一定的震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聚焦于事件的发展,会对多数人的思想产生冲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作用。

(3)紧迫性。

这类事件发生必须要求班主任马上作出判断,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使事件的影响得到及时控制。

2、意义.偶发事件往往都是些棘手的事件。

如果班主任对偶发事件处理的好,可以迅速有效的平息事端,化干戈为玉帛,变坏事为好事,能提高教师的威信,增进师生的了解和感情。

又是对全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契机.而一旦处理不当,则极易使事态激化,导致师生矛盾冲突,甚至发展到难以挽救的恶性事件,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偶发事件看似偶然,其实在偶然中也蕴藏着必然发生的原因。

所以,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处理偶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多总结偶发事件处理的经验,多探索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1、处理好偶发事件的原则。

班主任必须本着教育学生、促进班级工作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则处理偶发事件。

要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机智的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

要是全班出现的问题,当时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私下处理;课上的问题,课下处理。

成人高考考点偶发事件处理指引

成人高考考点偶发事件处理指引
21.试卷密封后,发现漏放点名卡。
报告主考。
在主考和监察员同时在场的情况下开启答题卡袋,将漏放的点名卡装回点名卡袋,启用备用封条密封,并在答题卡袋面说明情况。
22.监考员整理、清点考生答题时将答题卡撕破、污染。
报考主考并记入《考场记录表》。
核实情况,逐级上报招生考试机构。





23.个别考生忘记带2B铅笔、黑色钢笔、橡皮或所带的笔写不出等。
(二)处理的具体办法和步骤。
类别
事 件
处理办法
监考员
主考





1.领取试卷时发现试卷袋保护膜有破裂。
立即报告主考。
立即将试卷袋保护膜破裂情况上报市招考办,按照市招办要求执行。
2.试卷启封前,发现试卷袋口的密封有异常迹象。
暂停拆封,立即报告主考。安排考生在考场等候。
与监考员共同将异常情况记录在案后,监考员启封分发试卷。查明原因,立即通过广州市教育考试指挥通讯系统上报市招考办并交详细书面报告(下同)。
通过联络员报告主考,并由联络员陪同发病考生到考点医疗站,经初步治疗后能坚持本场考试的,鼓励其坚持应考,难以坚持者,允许其退场治疗。
指挥和监督医疗组予以就地治疗,或送进就近医院治疗。如果未到规定离场时间则实行隔离治疗,所误时间不补。突然中断。
如果考场光照度影响考生考试,要立即稳定考生情绪。
立即向主考报告,同时收回错发试卷,密封交主考,将情况详细记录。
立即请示市招考办,启用备用试卷,将错发试卷密封存保密室,对接触过错发试卷的考生及其他工作人员采取隔离措施,控制通讯工具。其考生以后科目的考试安排单独进行,直至泄密科目开考。将详细情况书面上报市招考办。

课堂偶发事件处理的方法与技巧 (1)

课堂偶发事件处理的方法与技巧 (1)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技巧(一)转移法
阐述:用某一种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矛盾的事物中转移 到另一个并不矛盾的事物上来,以缓和或消除矛盾的方法。 案例:某老师讲课时,一个学生因将另一个学生的作业本 弄到地上而相互抓扯起来,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问题:如果你的课堂出现这一偶发事件,你会如何处理? 方法:这个老师马上说道:“这次作业要作为检测学习质 量的一个依据,先把作业本拿上来,赵××、李××……” 当二人听到叫他们的名字时,便放开了手,这样双方的激 烈矛盾便得以排除。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技巧(七)因势利导法 阐述:学生在上课时,往往会把由课前发生的事件所引 起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如果不因势利导,正确处理, 就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
案例:甲乙两班在学校组织的球赛中,由于老师指导有方,甲班出人意料 地战胜了实力很强的乙班,乙班心中不服。第二天这位老师来给乙班上课 时发现气氛异常,学生有明显敌对情绪。 方法:这位老师迅速判断一定和球赛有关,就一改往常进教室的态度, 突然严肃起来,然后诚恳地对大家说:“请允许我占用一分钟,就昨天 的球赛讲三句话:第一句,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第二句,胜者有 弱点,负者有长处;第三句,比赛是暂时的,友谊是长存的。”学生听 后都鼓起掌来,对这位老师更加敬礼重了。
方法:赵老师看到第一幅画时笑着说:“这幅画的水平很一般。如果想画就要 画好。希望以后画我的时候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当赵老师看到第二幅画时, 怒气便忍不住了,底下的学生都像看热闹一样等待老师生气。但此刻赵老师却又 笑了:“谢谢同学们,能做到永垂不朽实在很不容易。只有伟人才能永垂不朽, 这个评价实在是太高了,我有点承受不起。不就是给咱班当个班主任吗?只是稍 微早了一点,等我跟同学们一块,把咱们班治理好了,再送给我,好吗?”同学 们哄堂大笑,笑得非常开心,脸上那种坏坏的表情没有了。赵老师继续借题发挥: “再说送花圈,也不能这样送的,我这人很挑剔,我要一个雕刻的。”当他说完, 底下一片掌声。他和这个班的友谊拉开了帷幕。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理艺术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理艺术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及处理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按其类型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来自外界的外扰型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它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

比如,教室内正在上课,忽然室外一辆汽车呼啸奔驰而过,或几只麻雀作为“不速之客”飞进教室,“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等等。

2、来自教师的失误型、困扰型(1)失误型。

在讲完“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这一原理时,做了如下的总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在这里,把事物的普遍联系表述成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从而否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明显地属于教师的口误。

(2)困扰型。

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有的教师口齿不清,表达能力不强,或者由于教师对某些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导致讲解不清,学生听不明白,于是你看我、我看你,互相观望,或唧唧喳喳小声议论。

这属于困扰型。

例如,在思想政治课高二哲学的教学中,对于某些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的教学,如物质、矛盾等,就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形。

3、来自学生的分心型、风头型、纠纷型、恶作剧型(1)分心型。

由于某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者由于教师讲的时间长,学生听得倦怠了;或者由于学生自制能力差,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边打瞌睡,做小动作。

这时教师若提问,他们往往会答非所问,这必然会出现哄堂大笑。

(2)风头型。

一个班学生几十人,难免有几个爱出风头的人。

如果平时这个班纪律性不强,那么这几个爱出风头的人往往会向教师发难。

他们或在教师讲课时,故意提出一些不该提的问题,有意为难老师;或在回答问题时,故意答非所问,引发学生哄堂大笑;或者与下边同学打闹、嘻笑。

(3)恶作剧型。

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某些做法不满或抱有成见,在课堂上伺机发难。

也有极个别学生品质极差,在课堂上故意捣乱。

这样产生的偶发事件就是恶作剧型。

(4)纠纷型。

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正在认真上课,下边的同学也正在专心听课,突然同座位或相邻的两个同学突然争执起来,轻者发生口角,重者你推我拉,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这就属于纠纷型。

记英语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

记英语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

巧用智慧,开启学生思想之门——记英语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每一位教师课前都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备课充分详细,既备课文知识,又备学生的现有情况,也不忘考虑学生出现意外情况该怎么及时处理?无论是我们听的公开课还是自己开展的教学公开课,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上按照教师原先设计好的思路井然有序地进行。

但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都能如此有序地进行吗?当然不可能。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是有待加工的无生命的材料,而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

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各方面均各不相同,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工作对象是人,而且是一群特殊的人——理智、情感、性格、意志、观念、信念正处于形成的人。

”再加上外在因素的影响,课堂里随时都可能冒出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甚至学生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必然会出现偶发事件。

如果教师处理不当或当时手足无措,控制不了局面,后果便会不堪设想。

相反地,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应变,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和教育,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而且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让学生从中受益。

下面讲讲本人在英语教学中碰到几件偶发事件及处理过程。

我现在任教的初二(3)班,学生总体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

他们在读小学时,就在课外学了剑桥英语、小星星英语或新概念英语之类,这些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的课外词汇量。

其中有一个叫栗文婷的女生很聪明,英语也学得不错,但她的思维、想法比较“怪异”,课堂上常常有独特的见解。

记得有一次我上Book II Unit21 Lesson83 第三部分有这么一个讨论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a lot of money?”学生回答踊跃。

有的说:“If I have a lot of money, first I will help the poor children. They are so poor that they can’t afford to go to school. Next I’ll buy a big house for my parents. At last I will buy myself many books. I like reading books.”也有的说“If I have a lot of money, I will build some houses to let the beggars live in……“Goo d idea! You are good students. You are kind-hearted. I wish your dreams will come true.”对学生们这种善意的想法我表示充分的肯定。

学生偶发事件心理因素初探

学生偶发事件心理因素初探

一、课题大体情形二、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本课题是我在十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并深思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接触得最多的问题。

学生偶发事件是每个老师每门学科都会遇到的,但老师们在处理学生偶发事件时存在一些应该引起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处理问题受定势思维影响。

学生偶发事件分课堂上和课堂外。

课堂偶发事件,老师大多以会认为是对该学科不感兴趣,对老师不尊敬,处理时难免带有个人情绪,多以“压”为主。

课堂外发生的偶发事件主要是班主任在面对,一般就会将问题移交给德育处、校警务室或者是家长,很少静下心来认真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缺少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因素的了解、分析和疏导,治标不治本。

二是分析问题时归因简单。

课堂上发生的偶发事件,任课老师较多归因为“成绩差”、“坐不住”、“没自控力”、“不尊重老师”等。

课堂外发生的偶发事件,则大多归因为“道德品质有问题”、“差生出风头”、“从小没养成好习惯”、“管理力度不够”等。

老师们往往给这些学生贴上理所当然的标签,却忽略了寻找真正偶发事件背后必然因素的机会,丧失了引领学生正视自我健全人格的良机。

三是处理问题时缺乏角色意识。

科任老师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时往往忘记了自己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和权利,多会移交给班主任,放弃了自己与学生交流的权利和机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狐假虎威”和“告状”的错觉,而班主任为了照顾科任老师的情绪,大多会以高压的手段令学生屈服认错,再次放弃了了解事件背后必然因素的机会,只注重学生的“口服”,而忽视了学生是否“心服”。

班主任面对比较容易出状况的学生往往抱怨自己运气差,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缺乏冷静思考智慧处理问题的耐心,以尽快扔掉这个烫手的山芋为快,忘记了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为没有弄清偶发事件背后存在的必然因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即使通过各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也是只顾眼前,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增加学生的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巫峡中学关于校本小课题立项的通知为稳妥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步伐,搭建以学校问题教学模式为大体框架,以问题教学模式各环节为研究内容,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教育科研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