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办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合集下载

1.3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分析结果的允许范围

1.3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分析结果的允许范围

三、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分析结果的允许范围1、准确度与误差准确度: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测定值与“真实值”越接近,说明准确度越高。

用误差表示:绝对误差=测定值–真实值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00⨯=真实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的数值并不能正确表达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例:某硅酸盐样品中二氧化硅的真实含量为37.34%,测得结果是37.30%。

某铁矿中Fe 2O 3的真实含量为60.39%,测得结果是60.35%。

绝对误差:δ1=37.30%-37.34%=-0.04%δ2=60.35%-60.39%=-0.04%相对误差:%11.0%10034.3704.0-=⨯-%07.0%10039.6004.0-=⨯-由此可知:误差有正有负,正值表示分析结果比真实含量偏高。

负值表示分析结果比真实含量偏低。

绝对误差相同,但相对误差不同,因此相对误差能更确切地说说明各种情况下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误差的计算都必须预先知道真实值的大小,可是在一般情况下,真实数值是不知道的,因此,在日常的分析工作中常用偏差来代替误差。

2、精度度与偏差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接近的程度叫精密度。

用偏差来表示:偏差是将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所得的数值。

A .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个别测定值与几次分析结果平均值的差值称为绝对偏差。

绝对偏差xx d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在平均平均所占的百分率相对偏差=%100xd ⨯B .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对多次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常用平均偏来表示。

d d d d n21+++=相对平均偏差=%100xd ⨯C .标准偏差和变动系数当测定所得数据的分散程度较大时,计算其平均偏差还不能看出精密度的好坏。

用标准偏差和变动系数来衡量精密度是更有意义的。

标准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的偏差平方值的总和除以测定次数减1后的开方值,也称为均方根偏差。

如何正确区分误差、不确定度、精密度、准确度、偏差、方差?

如何正确区分误差、不确定度、精密度、准确度、偏差、方差?

如何正确区分误差、不确定度、精密度、准确度、偏差、方差?在日常分析测试工作中,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精密度、准确度、偏差、方差等是经常运用的术语,它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和量值的准确一致。

如何区分这些概念呢?一起来看看吧!传统的方法多是用精密度和准确度来衡量。

但是,通常说的准确度和误差只是一个定性的、理想化的概念,因为实际样品的真值是不知道的。

而精密度只是表示最终测定数据的重复性,不能真正衡量其测定的可靠程度。

作为一名分析测试人员,这些术语是应该搞清楚的概念,但这些概念互相联系又有区别,也常常使人不知所云。

在此略作论述,希望能引起大家讨论。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表示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

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严格意义上的真值是通过实际测量是不能得到的,因此误差也就不能够准确得到。

在实际误差评定过程中,常常以约定真值作为真值来使用,约定真值本身有可能存在误差,因而得到的只能是误差的估计值。

此外,误差本身的概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和错误理解。

按照误差的定义,误差应是一个差值。

当测量结果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反之亦然。

误差在数轴上应该是一个点,但实际上不少情况下对测量结果的误差都是以一个区间来表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误差定义的不合理),这实际上更像不确定度的范围,不符合误差的定义。

在实际工作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如方法、仪器、试剂产生的误差,恒定的个人误差,恒定的环境误差,过失误差,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变动等。

由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量,前者用标准偏差或其倍数表示,后者用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表示。

数学上无法解决两个不同性质的量之间的合成问题。

因此,长期以来误差的合成方法上一直无法统一。

这使得不同的测量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

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想联系的参数”。

定义中的参数可能是标准偏差或置信区间宽度。

不确定度是建立在误差理论基础上的一个新概念,它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参数。

分析办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办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办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分析一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难以获得真实值,因此准确度通常是通过与已知参考值的比较来评估的。

准确度高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非常接近,准确度低则表示相差较大。

精密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换句话说,对于相同样本进行重复测量,如果结果非常接近,则意味着具有高精密度。

精密度高的方法可以得到稳定的、可重复的结果,精密度低则表示结果的波动范围较大。

为了评估一个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具体步骤:1.确定测试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要测试的目标是什么,是其中一种物理量、化学成分、数据模型等等。

2.确定参考值:如果有已知的参考值可用,可以将该值作为真实值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

如果无法获得参考值,则可以考虑与其他已发布的相似方法进行比较。

3.设计实验:选取一组样本,根据方法的要求进行测试,记录每次测试的结果。

4.分析数据: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方法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平均值反映了方法的准确度,标准偏差则用于评估方法的精密度。

5.与参考值比较:如果有参考值可用,将实验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

可以计算偏差或误差来衡量方法的准确度。

对于物理量或化学成分,还可以计算百分比误差。

6.重复性测试:对同一组样本进行多次测试,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越小,说明方法的精密度越高。

7.讨论结果: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评估。

如果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达到要求,则可以认为该方法是可靠和精确的。

需要注意的是,仅仅通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分析来评估方法的优劣可能不够全面。

还需要考虑实际应用的要求、成本效益等因素来综合评估。

此外,在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时,还要注意排除实验误差和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总之,通过以上步骤的分析,可以评估出一个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据此判断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结果分散程度的度量。

精密度表示了分析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是评价分析方法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精密度的度量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人员、同一仪器设备、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通过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评价。

2.中间精密度:是指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实验室、不同操作人员、不同仪器设备进行测定,通过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评价。

3.回复性:是指对同一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独立重复进行测定,通过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评价。

4.复现精密度:是指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人员、同一仪器设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通过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评价。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方差分析、t检验等来评价精密度。

常用的统计学指标有标准偏差、方差、相对标准偏差等。

需要注意的是,精密度只是分析方法可靠性的一个方面,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如准确度、灵敏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一、方法验证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 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 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 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 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土5%、流动相pH值变化土0.2、柱温变化土5°C、流速相对值变化土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 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准确度和精密度是衡量数据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准确度指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则是数据重复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在科研、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中,准确度和精密度的高低常常决定了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和决策的正确性。

为了表示准确度和精密度,常用的方法包括误差、偏差、标准差和置信区间等。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可以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绝对误差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相对误差则是绝对误差除以真实值的比值。

偏差则是指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它可以反映数据的整体趋势。

标准差是数据集合的离散程度的一种度量,它衡量数据点相对于平均值的分散程度。

置信区间则是指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真实参数值落在一定范围内的概率,它可以用来评估数据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更精细的统计学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准确度和精密度,例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ANOVA(方差分析)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评估数据质量和信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_与精密度

准确度_与精密度

准确度与精密度一 准确度与误差1、准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2、真实度:物质中各组分的真实含量。

它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可能准确知道,只有在消除系统误差之后,并且测定次数趋于无穷大时,所得算术平均值才代表真实值。

市售标准物质,它给出的标准值可视为真实值,可用它来校正仪器和评价分析方法等。

3、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测得值(X )- 真实值(T ) 绝对误差(E )=测得值(X )- 真实值(T )相对误差(RE )由于测定值可能大于真实值,也可能小于真实值,所以绝对、相对误差有正负之分。

二 精密度与偏差1、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N 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

精密度大小=绝对误差 ×100%真实值(T )用偏差表示,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

2、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它只能用来衡量单项测定结果对平均值偏离程度。

绝对偏差:只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

绝对偏差(d )=X i -X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都有正负之分,单次测定的偏差之和等于零。

3、算术平均偏差:指单次值与平均值的偏差(绝对值)之和,除以测定次数。

它表示多次测定数据整体的精密度。

代表任一数值的偏差。

算术平均偏差(d )相对平均偏差=算术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不计正负。

4、标准偏差:它是更可靠的精密度表示法,可将单次测量的较大偏差和测量次数对精密度的影响反映出来。

X i -X×100%X(i=1.2.3······n )nd×100% X标准偏差S=例:分析铁矿中铁含量,得如下数据:37.45% ,37.50% ,37.30% ,37.25%计算此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解:X=各次测量偏差分别是:d1=+0.11% ,d2=-0.14% ,d3=+0.16% ,d4=-0.04% ,d5=0.09%d= =S= =三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37.45%+37.20%+37.50%+37.30%+37.25%= 37.34%5(0.11+0.14+0.04+0.16+0.09)% = 0.11%5(0.11)2+(0.14)2+(0.04)2+(0.16)2+(0.09)2% = 0.13%5-1第一组测定结果:精密度很高,但平均值与标准值相差很大。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有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有

体内药分作业J药剂0901 3091158012 钱晨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专属性1、体内:必须证明所测定的物质是原形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源性物质和相应的代谢物不得干扰样品的测定。

对于色谱法至少要提供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色谱图记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

对于复方制剂应特别加强专属性研究,以排除可能的干扰。

2、体外: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专属性。

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

A、鉴别反应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区分。

不含被测物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负反应。

B、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标明诸成分在图谱中的位置,色谱中的分离应符合要求。

二、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1、体内:根据所测定物质的浓度与响应的相关性,用回归分析方法获得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围为线性范围,在线性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实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必须用至少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的生物介质,线性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浓度,不允许将线性范围外推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

标准曲线不包括零点。

标准曲线上各浓度点的实测值与标示值的偏差(bias)在可接受范围内时,可判定标准曲线合格。

回归值系将各浓度点的响应值代人标准曲线计算所得的浓度值;标示值系指制备标准曲线时,各相应浓度点的配制浓度,标准曲线上各浓度点偏差的可接受范围一般规定为:最低浓度点的偏差在±20%以内,在其余各浓度点的偏差在±15%以内。

只有合格的标准曲线才能用于临床待测样品的浓度计算。

当线性范围较宽时,推荐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eighted least square method)进行同归计算2、体外:线性是只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办法的准确度和精
密度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如何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精密度分为: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含量测定和杂质的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

重复性: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

或将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溶液,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中间精密度:
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

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

例如测定3天,2人以上分析检测,每天测定3批样品同时做平行样,可以用不同设备进行测定。

.重现性:法定标准采用的分析方法,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例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

协同检验的目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

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的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数据要求: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可信限。

简单而言:就是准确度用回收率试验,精密度用测定6次结果进行rsd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