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平衡图像精选必刷试题

高考化学平衡图像精选必刷试题
高考化学平衡图像精选必刷试题

高考化学平衡图像精选必刷试题

1.焦炭催化还原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s)+2SO 2(g) S2(g)+2CO2(g)。一定压强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的焦炭和1molSO2发生反应,测得SO2的生成速率与S2(g)的生成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C点时达到平衡状态

C.增加C的量能够增大SO2的转化率D.T3时增大压强,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

【答案】B

2.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C 2H4(g)+H2O(g) C2H5OH(g)。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下(起始时,n(H2O)=n(C2H4)=1 mol,容器体积为1 L)。

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A.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H<0

B.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1>p2>p3

C.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

5 16

D.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a>b

【答案】B

3.一定温度下,将1molA(g)和1molB(g)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xC(g)+D(s)△H<0,在 t1时达平衡。在 t2 、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 C(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2 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B.t3时刻v(逆)可能小于t2时刻v(逆)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D.t1~t2、t2~t3平衡常数均为0.25

【答案】B

4.恒容条件下,1 mol SiHCl3发生如下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已知:v正=v消耗(SiHCl3)=k正x2(SiHCl3),v逆=2v消耗(SiH2Cl2)=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仅与温度有关),x为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是不同温度下x(SiHCl3)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v正,a<v逆,b

B.化学平衡状态时2v消耗(SiHCl3)=v消耗(SiCl4)

C.当反应进行到a处时,v正/v逆=16/9

D.T2 K时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 mol SiHCl3,平衡正向移动,x(SiH2Cl2)增大

【答案】C

5.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如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a、b、c三个状态只有b是平衡状态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若T2

D.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1∶3

【答案】D

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 2与H2进行反应: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采用催化剂甲和催化剂乙分别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反应进行相同时间时CO2的转化率α(CO2)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忽略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可逆反应的ΔH>0

B.催化剂甲作用下反应的活化能比催化剂乙作用下反应的活化能大

C.500K下达到平衡时,反应在催化剂甲作用下的转化率比在催化剂乙作用下的转化率高

D.d、e两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答案】D

7.已知:2X(g)+Y(g)2Z(g),反应中ω(Z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时,v正>v逆

B.正反应的ΔH<0

C.a、b两点的反应速率v(a)=v(b)

D .当温度低于T 1时,ω增大的原因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8.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2NO 2(g)

2NO(g) +O 2(g) ΔH =- 1162kJ·mol -1的影响,若保持

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在温度为T 1、T 2时,通过实验得到平衡体系中 NO 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c 两点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a>Mc

B .b 、c 两点的平衡常数:K b =K c

C .从状态a 到状态c ,NO 2气体的转化率减小

D .状态a 通过升高温度可变成状态b ,a 、b 两点气体颜色:a 深、b 浅 【答案】C

9.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 1、T 2下X 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 点放出的热量

B .T 2下,在0--t 1时间内,v(Y)=

C .M 点的正反应速率小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

D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X ,平衡后X 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D

10.一定条件下,CH 4与H 2O(g)发生反应:CH 4(g)+H 2O(g)

CO(g)+3H 2(g),

设起始24n(H O)

n(CH )

=Z ,在恒压下,

平衡时(CH 4)的体积分数与Z 和T (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H<0

B .图中Z 的大小为a>3>b

C .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24n(H O)

n(CH )

>3

D .温度不变时,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CH 4)减小 【答案】C

11.已知反应:CH 2=CHCH 3(g)+Cl 2(g)

CH 2=CHCH 2Cl(g)+HCl(g)。在一定压强下,按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氯气与丙烯。图甲表示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与温度(T)、ω的关系,图乙表示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11ω>

B .若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将不变

C .温度T 1、2ω=, Cl 2的转化率约为33.3%

D .图乙中,线A 表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C

12.如图所示的各图中,表示2A (g )+B (g )?2C (g )(△H <0)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象为(注:Φ(C )表示C 的质量分数,P 表示气体压强,C 表示浓度)( )

A.B.

C.D.

【答案】A

13.将一定量的X加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g) 3Y(g)+Z(g),混合气体中X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K减小

B.压强大小有P3>P2>P1

C.平衡后加入高效催化剂使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D.在该条件下M点X平衡转化率为9/11

【答案】D

14.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ΔH=-QkJ·mol-1(Q>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低

【答案】B

15.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2SO 2(g) +O2(g) 2SO3(g) △H=-197 kJ /mol。图中L(L1、L2)、X可分别

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代表压强

B.推断L2>L1

C.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D.当SO2(g)和SO3(g)生成速率相等时,则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D

16.反应a M(g)+b N(g)c P(g)+d 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同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B

17.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 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B.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

【答案】A

18.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CO2和2.75 mol 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及压强下,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压强大小关系:p1

C.M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约为 1.04×10-2

D.在p2及512 K时,图中N点v(正)

【答案】AC

19.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NO(g)+O 2(g)2NO2(g)的ΔH>0

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

D.380℃下,c起始(O2)=5.0×10?4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

【答案】BD

20.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合成氨则是人工固氮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原理为N2 (g)+3H2 (g)2NH3(g) △H。

(1)已知每破坏1mol有关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如下表:

N N

则△H=_____________。

(2)在恒温、恒压容器中,氨体积比1:3加入N2和H2进行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适量氨气,达到新平衡时,c(H2)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不同温度、压强和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初始时N2、H2分别为0.1mol、0.3mol时,平衡后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φ)如图所示。

①其中,p1、p2和p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②若分别用v A(N2)和v B(N2)表示从反应开始至达平衡状态A、B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则v A(N2)______ v B(N2)

(填“>”“<”或“=”)

③若在250℃、p1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1L,则该条件下合成氨的平衡常数K=___(保

留一位小数)。

(4)H2NCOONH4是工业由氨气合成尿素的中间产物。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H 2NCOONH4(s) 2NH3(g)+CO2(g),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序号)。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NH3的体积分数不变

【答案】-91.3KJ/mol 不变 p1>p2>p3温度相同时,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故压强越大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越大 < 5925.9L2/mol2①②③

21.近日IPCC发布了由来自40个国家的91位科学家编写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物种灭绝,洪灾、旱灾、粮食欠收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增加,CO2的减排和综合利用是解决温室及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1)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

下反应:CO 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3 min到9 min,v(H2)=_____mol·L-1·min-1。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则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75%

C.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H3OH(g)的体积分数是30%

D.该条件下,第9 min时v逆(CH3OH)大于第3 min时v正(CH3OH)。

(2)工业中,CO2和H2在催化剂Cu/ZnO作用下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

反应A:CO 2(g)+3H2(g)CH3OH(g)+H2O(g)

反应B:CO 2(g)+H2(g)CO(g)+H2O(g)

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3时,温度对CO2平衡转化率及甲醇和CO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温度升高CO的产率上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②由图可知获取CH3OH最适宜的温度是________。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的平衡转化率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催化剂 B.增大体系压强

C.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D.投料比不变和容器体积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3)250 ℃下CH3OH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画出280 ℃下0~t2时刻CH3OH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__________。

【答案】0.125 5.3 B C 反应B是吸热反应250℃ B D

22.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以NO x为主要成分的雾霾的综合治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Ⅰ.汽车尾气中的NO(g)和CO(g)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①2NO(g)+ 2CO(g) ? N2(g) + 2CO2(g)ΔH1。

(1)已知:反应②N2(g)+O2(g) ?2NO(g)ΔH2= +180.5 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3.0 kJ·mol-1,则ΔH1=____。

(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5molCO和4molNO,发生上述反应①,图1为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温度:T1____T2(填“<”或“>”) 。

②若在D点对反应容器升温的同时扩大体积使体系压强减小,重新达到的平衡状态可能是图中A~G点中的____点。

(3)某研究小组探究催化剂对CO、NO转化的影响。将NO和CO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相同时间内测量逸出气体中NO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脱氮率即NO的转化率),结果如图2所示。若低于200℃,图2中曲线Ⅰ脱氮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为______;a点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说明其理由______。

II.N2O是一种强温室气体,且易形成颗粒性污染物,研究N2O的分解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4)碘蒸气存在能大幅度提高N2O的分解速率,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I2(g) ? 2I(g) (快反应)

第二步I(g)+N2O(g) → N2(g)+IO(g) (慢反应)

第三步IO(g)+N2O(g) → N2(g)+O2(g)+I2(g) (快反应)

实验表明,含碘时N2O分解速率方程v = k·c(N2O)·[c(I2)]0.5(k为速率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A.I2浓度与N2O分解速无关 B.第二步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作用

C.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小 D.IO为反应的中间产物

【答案】-746.5kJ/mol > A 温度较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偏低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线II可知,a点对温度的平衡脱氮率应该更高 BD

23.(1)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新型RuO2催化剂对上述HCl转化为Cl2的总反应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①实验测得在一定压强下,总反应的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αHCl~T曲线如图,则总反应的ΔH__0(填“>”、“=”或“<”);A、B两点的反应速率中较大的是__。

②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αHCl的有____(填字母)。

A.增大n(HCl) B.增大n(O2)

C.使用更好的催化剂 D.移去H2O

(2)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 +H2(g),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原料气中乙苯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控制反应温度600 ℃,并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和某催化剂作用下苯乙烯的选择性(指除了H2以外的产物中苯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示意图如图。

①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_________。

②控制反应温度为600 ℃的理由是_______。

【答案】< B BD 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保持压强不变,加入水蒸气,容器体积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600 ℃时乙苯的转化率与苯乙烯的选择性均较高,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较慢,乙苯的转化率较低,温度过高,苯乙烯的选择性下降,高温下催化剂可能失去活性,且消耗能量较大24.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工业上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 2 (g)CH3OH(g) △H1;

②CO 2 (g)+3H2 (g)CH3OH(g)+H2O(g) △H=-58kJ/mol;

③CO 2 (g)+H2(g)CO(g)+H2O(g) △H==+41k J/ mol。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表:

则x=___________。

(2)合成气组成n(H2)/n(CO+ 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甲所示。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____;图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

___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若将1mol CO2和2molH2充入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两种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②。测得CH3OH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1___________KⅡ(填“>”“=”或“<”)。

②一定温度下,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甲醇和水蒸气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c.v正(H2)=3v逆(CH3OH)

d.2个C=0断裂的同时有6个H-H断裂

③若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H2的转化率为90%,则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充入He

d.按原比例再充入CO2和H2

【答案】413 减小反应①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①的正反应为气体总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而反应③为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的影响,因此增大压强时,CO的转化率提高 > ac 0.06mol/(L·min) 450 ad

25.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SiHCl3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2SiHCl3(g) = SiH2Cl2(g) + SiCl4(g) △H1 = +48 kJ/mol

4SiHCl3(g) = SiH4(g) + 3SiCl4(g) △H3 = +114 kJ/mol

则反应3SiH2Cl2(g) = SiH4(g) + 2SiHCl3(g)的△H=______________kJ/mol。

(2)对于反应2SiHCl3(g) = SiH2Cl2(g) + SiCl4(g),采用合适的催化剂,在323 K和343 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323 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ɑ =______%。比较a、b处反应速率大小:υa_____υb(填“>”、“<”、“=”)

②在343 K下:要提高SiHCl3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两问均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

A、增大反应物浓度

B、增大压强

C、及时将产物从体系分离

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③某温度(T K)下,该反应可使SiHCl3的平衡转化率达到30%,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T K___K343 K(填“>”、“<”、“=”),已知反应速率υ=υ正-υ逆=k正x2(SiHCl3)-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在该温度下当转化率为20%的时刻,υ正/υ逆

=__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答案】-30 21 > C ABD > 2.9

高中化学平衡图像专题Word版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基础知识: 对于反应mA(g) + nB(g) pC(g)+qD(g) △H<0 m+n>p+q 条件改变变化结果 K变化平衡移动反应A的浓度C(A)A转化率C的含量条件改变ν逆ν正变 化 1C(A)增大 2C(A)减小 3C(C)增大 4C(C)减小 5温度升高 6温度降低 7压强增大 8压强减小 9加催化剂 课时探究 探究一、图像绘制,读图解题 例题1:氨气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利用反应3H2(g)+ N2(g)2NH3(g) 来合成 氨气;某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a b两种条件下分别加入相同浓度 时间t/min02468 条件a c(H2)/10-2mol·L-1 2.00 1.50 1.100.800.80 条件b c(H2)/10-2mol·L-1 2.00 1.30 1.00 1.00 1.00 12 1 T2 下同),△H 0,根据表格数据请在下面画出c(H2)-t图: (2)a条件下,0~4min的反应速率为;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 平衡常数为; (3)在a条件下,8min末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2,11min后达到新的平衡,画出 8min~12min时刻c(H2)的变化曲线。

探究二、图像解题方法 1、反应mA(g) + nB(g) pC(g)+qD(g) △H <0 m+n>p+q 反应速率和时间图如图所示 ,t 1时刻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 ①图1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②图2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③图3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④图4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⑤图5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2、①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②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P 1 P 2, m+n p 探究三、陌生图像的解题技能 1、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图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该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关联?能用关联解决问题? △H 0 mA(g)+nB(g) pC(g) ①y 是A 的浓度,△H 0,m+n p ②y 是C 的含量, △H 0,m+n p

高考化学平衡试题目

00-08年高考化学平衡试题 总题数:49 题 第1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化学京皖卷(旧课程))题目 2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 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a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答案 C 第2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化学上海卷)题目 19.对于反应2SO2+O2 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 C.平衡时,SO2消耗速度必定等于O2生成速度的两倍 D.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 答案 BC 第3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化学全国卷(旧课程))题目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气) 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答案 AC 第4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化学广东、河南卷(旧课程))题目 13.反应:L(固)+aG(气) bR(气)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 D.a<b 答案 BD 第5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天津、山西、江西卷(新课程))题目 10.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C 第6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化学广东广西卷(旧课程))题目 11.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 (g)+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平衡及其他知识总结

化学平衡及其他知识总结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不存在程度问题 ——化学平衡主要是研究可逆反应的规律,如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情况的影响等 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当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个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征:(三大特征)亦可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动”:V 正=V 逆≠0,动态平衡(简称“等”) “定”:外界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浓度不再改变)(简称“定”)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而建立新平衡(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 正≠V 逆 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 方向:V 正>V 逆 向右移动;V 正<V 逆,向左;V 正=V 逆,原平衡不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之亦然。 压强: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或扩大)的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或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或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 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所有的平衡问题都是由速率问题解释的) 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化学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不能改变这种改变) ——勒沙特列原理(亦称平衡移动原理)适合于一切平衡体系。 化学平衡:2NO 2 N 2O 4 电离平衡:NH 3·H 2O NH 4+ +OH — 水解平衡:AlO 2- +2H 2O Al(OH)3+OH — 溶解平衡:NaCl Na ++Cl — 其 它: 平衡理论知识网络图 改变条件)( ) (:固定值因固体和纯液体浓度为改变固全或纯液体的量因浓度不变气体如容积不变时充入惰性速率不变速率改变逆 正程度相同=V V 浓度改变压强 应对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使用催化剂逆正程度不同V V 温度压强 浓度平衡不移动平衡移动溶解 结晶

化学平衡图像题汇总

专题强化训练 巧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象题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1.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 【解析】选A。在0~50 min内,pH=2和pH=7时反应物R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为100%,A正确;R的降解速率与溶液的酸碱性及起始浓度均有关系,因此根据图中曲线所示,由于起始浓度不同,故不能判断R的降解速率与溶液酸碱性的直接关系,B、C错误;pH=10时,在20~25 min之间,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10-4mol·L-1·min-1,D错误。 2.(2015·武汉模拟)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所示的是

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解析】选D。图象中有三个量,应定一个量来分别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定压强,讨论T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定温度,讨论压强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m+n>p+q。 【加固训练】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影 响的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 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Z均为气态 B.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可作为此反应是否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C.升高温度时,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D.使用催化剂,Z的产率提高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复习

专题五化学平衡图像 一、化学平衡图象常见类型 1、速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1.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 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专练1:A(g)+3B(g) 2C(g)+Q(Q>0)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正反应速率始终增大,直达到新平衡的是() A.升温 B.加压 C.增大c(A) D.降低c(C) E.降低c(A) 2、浓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 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例2.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含量—温度(压强)—时间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 例3.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g)+B(g)C(g);△HA的含量 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例4.现有可逆反应A(g)+2B(g)nC(g);△H<0,在相同温度、不同 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p1>p2,n>3 B.p1<p2,n>3 C.p1<p2,n<3 D.p1>p2,n=3 4、恒压(温)线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例5.对于反应2A(g)+B(g)2C(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化学平衡高考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 1.(08年全国理综I ·11)已知:4NH 4(g)+5O 2(g) = 4NO(g)+6H 2O(g),ΔH=-1025kJ ·mol - 1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 确. 的是C 2.(08年全国理综II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 H 2 ( g ) CO(g ) + H 2O( g )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物质 物质的量 ) 实验 CO 2 H 2 CO H 2O 甲 a mol a mol ^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 a mol C . D . 1200℃ N O 含量 时间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 1000℃ 无催化剂 N O 含量 时间 10×105Pa < A . B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1200℃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3.(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 2(g )CO 2(aq ) .△H =·mol - 1,为增大二氧化碳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H ()CO () O H ()CO (222c c c c K ??=。恒容 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5.(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L -1,c (H I )=4mo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C A .9 B .16 C .20 D .25 6.(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 < 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 7.(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催化剂 高温 T 1碘化氢的量 时 间 T 2

高考化学平衡大题训练

1.甲醇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甲醇及其可制得产品的沸点如下. 名称甲醇二甲胺二甲基甲酰胺甲醚碳酸二甲酯 结构简式CH3OH (CH3)2NH (CH3)2NCHO CH3OCH3(CH3O)2CO 沸点(℃) 64.7 7.4 153℃﹣24.9 90℃ (1)在425℃、A12O3作催化剂,甲醇与氨气反应可以制得二甲胺.二甲胺显弱碱性,与盐酸反应生成(CH3)2NH2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甲醇合成二甲基甲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NH3+CO(CH3)2NCHO+2H2O△H若该反应 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H0 (填“>”、“<”或“=“). (3)甲醇制甲醚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 CH3OCH3+H2O△H.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 容器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H3OH CH3OCH3H2O Ⅰ387 0.20 x Ⅱ387 0.40 y Ⅲ207 0.20 0.090 0.090 ①x/y=. ②已知387℃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4.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0.1mol CH3OH、0.15mol CH3OCH3和0.10mol H2O,则反应将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③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要进一步提高甲醚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4)以甲醇为主要原料,电化学合成碳酸二甲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电源负极为(填“A”或“B“),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若参加反应的O2为 1.12m 3(标 准状况),则制得碳酸二甲酯的质量为kg. 2. (16分)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3C(s)=2Fe (s)+3CO(g) ΔH 1=+489.0 kJ· mol-1, C(s) +CO2(g)=2CO(g) ΔH 2 =+172.5 kJ·mol-1,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与O2设计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3)CO 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 +3H2(g) CH3OH(g) +H2O(g) 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5。 ①该反应的ΔH 0(填“大于或小于”),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 KⅠKⅡ(填“>、=或<”)。 ② 容器甲乙

高考:化学平衡常数的几种考查形式

化学平衡常数的几种考查形式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邮编 新教材中增加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实施新课标的省几乎年年都考,现将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应用与注意事项以及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的几种形式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是大还是小,最后都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例如:mA(g) + nB(g) pC(g) + qD(g), K =c p(C)·c q(D) c m(A)·c n(B)(式中个浓度均为平衡浓度)。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常数,只要温度不变, 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就对应一个具体的常数值。 二、应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其浓度可看做“1”,因而不用代入公式(类似化学反应速率中固体和纯液体的处理)。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三、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它能够表示出可逆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一个可逆反应的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体现。 (2)可以利用平衡常数的值作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如对于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在一定温度 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p(C)·c q(D) c m(A)·c n(B),Q c叫该反应的浓度 熵。若Q c>K,反应向逆向进行;若Q c=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Q c<K,反应向正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具体应用举例分析 1. 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的判断 化学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即可判断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 【例题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 CO(g) 1 2N2(g)+ CO2(g);△H =-373.4kJ/mol,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2 D B C

化学平衡图像专项练习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完整版)化学平衡图像题专题试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 1.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到10s ,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 B .反应开始时10s ,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 .反应开始时10s ,Y 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Z(g) 2.( 广东19)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 2(g)+3H 2(g) 2NH 3(g), 673K ,30MPa 下n(NH 3)和n(H 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点a 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 的大 B .点 c 处反应达到平衡 C .点d (t 1时刻) 和点 e (t 2时刻) 处n(N 2)不一样 D .其他条件不变,773K 下反应至t 1时刻,n(H 2)比上图中d 点的值大 3.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 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若A 、B 是气体,则D 是液体或固体 C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A 、B 、C 、D 均为气体 4.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 (g )+B (g )C (g );△HA 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T 1>T 2,△H>0 B .T 1<T 2,△H>0 C .T 1>T 2,△H<0 D .T 1<T 2,△H<0 5.现有可逆反应A (g )+2B (g )nC (g );△H<0,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 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p 1>p 2,n >3 B .p 1<p 2,n >3 C .p 1<p 2,n <3 D .p 1>p 2,n=3 6.对于反应2A (g )+B (g )2C (g );△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 7.T ℃时,A 气体与B 气体反应生成C 气体。反应过程中A 、B 、C 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B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t 1+10)min 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 t 1+10)min 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T ℃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 —1 A 0.1 mol·L —1 B 和0.4 mol·L —1 C 反应,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0.4 mol·L —1 D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 的转化率增大 8.右图表示反应N 2(g )+3H 2(g ) 2NH 3(g );ΔH =-92.2kJ/mol 。在某段时间t 0~t 6中 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A . t 0~t 1 B . t 2~t 3 C . t 3~t 4 D . t 5~t 6 n 2· · · · · a b c d e NH H 2 1

化学平衡高考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 1.(08年全国理综I ·11)已知:4NH 4(g)+5O 2(g) = 4NO(g)+6H 2O(g),ΔH=-1025kJ ·mol -1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 正确.. 的是C 2.(08年全国理综II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 H 2 ( g ) CO(g ) + H 2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 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物质 物质的量 实验 CO 2 H 2 CO H 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C . D . 12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 1000℃ 无催化剂 N O 含量 时间 10×105Pa 1×105Pa A . B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1200℃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3.(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 2(g ) CO 2(aq ) .△H =-19.75kJ·mol - 1,为增大 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H ()CO () O H ()CO (222c c c c K ??=。恒容 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5.(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 l ·L -1,c (H I )=4mo 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C A .9 B .16 C .20 D .25 6.(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 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 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 7.(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 .通入大量O 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SO 3 D .降低体系温度 8.(08年广东化学·8)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2HBr (g )△H <0,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A 催化剂 高温 T 1碘化氢的量 时 间 T 2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KClO 3,溶液与3NaHSO 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用试剂为10mL0.1mol/LKClO 3,溶液和310mL0.3mol /LNaHSO 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已知: 2334ClO 3HSO Cl 3SO 3H ----++=++。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4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Cl v -=________()mol /L min ?。 (2)某同学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某小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探究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具体方法如表示。 方案 假设 实验操作 Ⅰ 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向烧杯中加入10mL0.1mo//L 的3KClO 溶液和10mL0.3mol/L 的 3NaHSO 溶液, Ⅱ 取10mL0.1mo/L 的3KClO 溶液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NaCl 固体,再加入10mL0.3mol/L 的3NaHSO 溶液 Ⅲ 溶液酸性增强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分别向a 、b 两只烧杯中加入10mL0.1mol/L 的3KClO 溶液;向烧杯a 中加入1mL 水,向烧杯b 中加入1mL0.2mol/L 的盐酸;再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加入10mL0.3mol/L 的3NaHSO 溶液 ①补全方案Ⅰ中的实验操作:________。 ②方案Ⅱ中的假设为________。 ③除Ⅰ、Ⅱ、Ⅲ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 ④某同学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思考,认为方案Ⅲ中实验操作设计不严谨,请进行改进:________。 ⑤反应后期,化学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是________。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十年高考】2006-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天津卷.2015.T9.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 溶液 【答案】C 【解析】A项,△S>0、△H<0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A选项两条都满足,结合Na与H2O反应的实验常识,选项正确; B项,饱和Na2SO4溶液使蛋白质溶液聚沉,是物理变化,浓硝酸使蛋白质溶液变性而产生沉淀,是化学变化,故原理不一样;C项,控制变量后,结合常识,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催化能力较强,故错误;D项,NH4+可以跟Mg(OH)2溶解出的OH- 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进而促进了Mg(OH)2的溶解,故正确。 天津卷.2015.T12.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 (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 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题意,在此平衡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反应又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说明此平衡为等效平衡,根据恒温恒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原理,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应相等,因此m=2,选项正确; B项,平衡常数的变化只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此反应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故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选项正确;C项,平衡转化率等于变化量跟起始量之比,根据三段式原理,X与Y的变化量是1:2关系,而题目中给定的X与Y 起始量也是1:2关系,因此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选项正确,; D项,根据三段式,结合第一次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10%,可以计算出c(Z)=0.15 mol·L-1,两次平衡为等效平衡,因此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也为0.15 mol·L-1 ,选项错误。 四川卷.2015.T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高中化学09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 1.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 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

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 <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 吸 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 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 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 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 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 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 *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为了保持压强一定,容器的体积一定增大,从而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相当于减小了与反应有关的气体压强),故靴和她均减小,且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 题含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 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B.Br2(g)+H2 2HBr C.N2O4 2NO2 D.6NO+4NH3 5N 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 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 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 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 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 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 A.67%B.50%C.25%D.5% - 6 -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