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有传统 三任社长都出家

合集下载

北大中文四老和清华国文四老

北大中文四老和清华国文四老

“北大中文四老”季镇淮、吴组缃、王瑶、林庚并称“北大中文四老”。

林庚(1910-2006),字静希。

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享年97岁。

现代诗人废名曾说,“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他笔耕不辍,90岁高龄时还新出了一本诗集。

2004年,他还牵头组建了北大诗歌中心,并担任主任。

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的“双璧”。

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

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

”他说自己是“教书为业,心在创作”,先是诗人,后是教授。

从上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至今,他一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

对于学生来说,他是出色的诗歌启蒙者和文学引路人。

在唐诗研究方面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

燕园三老指的是北大的张中行、季羡林和金克木,都是很了不起的学者(此三人与邓广铭合称“未名四老”)。

北大“未名四老”之一国学大师张中行季羡林在燕园曾经住着4位老先生,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

人称“未名四老”。

1.季羡林: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简明东方文学史》、主要译著:译自德文的有马克思著《论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译自梵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七卷)、印度名剧《沙恭达罗》等。

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2.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原名张璇,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北大数学系高材生寺院修行

北大数学系高材生寺院修行

刚毕 业还 没有 社会经 验 ,家 人希 望他
到社 会上 走走 , “ 李叔 同也 是在3 岁 9
所 谓 “ 密相 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 ” 、不得 参加 机




●叠 C
功成 名就之 后才 选择 出家 ,孩子现 在
什 么 都 不 懂 ,没 法 帮助 别 人 ” 。
职 考试 。根据 通过 的附带 决议 ,大 锰 在 学 生在 台就读 期间 不能打 工 ,不能 台湾 文化名 人 李敖 之子 李戡 今 年 同 时被 台湾 大学和 北京 大学 录取 ,他
聪 明 ,一 般人从 居士 到正式 皈依 佛门
需要 两三 年 ,但 柳智 宇很可 能会 大大
缩短这一时间。
对柳 智 宇这 一决 定 ,他 的父母 坚
决 反对 。 “ 这一 两个 月我 已经心 力交 瘁 ,他 的母亲 也病 了一场 。”柳智 宇
的 父亲说 , “ 们不 埋怨任 何人 ,只 我
修 正 后的 “ 生三 法 ”内 含 多 陆 项 所 大学 的学历 ;而 大陆 则承认 台湾全 是 感到很 无助 。”柳 父称 ,柳智 宇刚
事 限制 ,包括限 制承 认大 陆高校 的 医
的 学 历 ,大 陆学 生不 得报考 台湾 高校
部 的 14 大学 的学 历 。 6所
I ] Z %
中 ,以撰 写 的数学 论文 《 幂数 列求和 纵 横 引论 》获 得省 级一 等奖 ,论文 中
出家 人有 所 区别 ,居 土不受 佛门 戒律
戒规 约束 ,只要 虔诚于 佛 、遵循佛 之 善心 善意 即可 , “ 以他现 在还并 不 所
算 出家 ”。有僧 人表 示 ,柳 智宇 十分

热点材料积累

热点材料积累

热点材料积累一、北大才子出家事件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他是全国名校华师一附中走出的“数学天才”,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前,他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他是美女作家蒋方舟公开宣称的“梦中情人”……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

他就是柳智宇。

2010年9月,关于他出家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有人赞赏,有人惋惜。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请根据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二、“中国首善”陈光标承诺“裸捐”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2010年9月5日在其公司网站上刊出一封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陈光标在信中指出,当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

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所以“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请根据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三、“断臂钢琴师”刘伟夺得“中国达人秀”冠军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0年10月10日,历经三个月的角逐,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冠军终于诞生,来自北京的选手,有“断臂钢琴师”之称的刘伟几乎是无悬念夺冠。

因为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刘伟已经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不仅这次来沪的英美“达人”都一致认为他最“令人震撼”,各国媒体也纷纷对他进行了报道,称他是“独一无二”的。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他的人生故事也能承载起中国“达人”的梦想,即“小人物大情怀”。

请围绕“小人物大情怀”这个话题,联系历史、社会或自身作文,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四、校规禁看湖南卫视事件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0年10月,有媒体报道,南京某名校出了一系列校规,其中明确规定: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MP4。

遁入空门

遁入空门

三一文库()〔遁入空门〕*篇一:“北大才子”有传统三任社长都出家北大才子有传统三任社长都出家核心提示:第一位出家的社长就是耕读社的创办人,原北大哲学系硕士邓文庆。

巧合的是,邓文庆也在龙泉寺修习佛法,现法号显庆。

柳智宇正以居士身份在龙泉寺修行信息时报报道:北大数学系毕业生柳智宇曾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拿全额奖学金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一个是到北京凤凰岭一带的千年古刹龙泉寺遁入空门。

今年6月,这位从中学起就被称为才子、大牛的北大毕业生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他选择了后者。

然而,遁入空门或许并不能让柳智宇得到梦寐以求的清静。

4天前,这件事被人披露到上网后,媒体接二连三地采访和网民七嘴八舌的议论,反而闹得有些沸沸扬扬。

尤其是对于他的那些北大校友来说,尽管可以尊重他的选择,但是却未必就能够理解或者赞同。

北大耕读社——三任社长都已经出家了北大就读期间,柳智宇曾参加过学校里的两个社团,一个是禅学社,另一个是耕读社。

就在他入寺修习佛法的新闻见报后,北大禅学社立即在发表声明,声称之前的媒体报道中存在失实之处。

这一社团表示,柳智宇的个人行为均与北大禅学社无关:柳智宇曾于2006年加入北大禅学社,但其后除社内少数合唱活动外,很少参与社团活动。

2008年起,柳智宇连续两年任北大耕读社社长,不再参与任何禅学社活动,已然淡出禅学社。

禅学社尊重每一位社员及北大同学的选择自由,对个人行为无权干涉或发表任何评论。

对于北大耕读社的社员们来说,柳智宇的选择其实并不出人意料。

一位不愿具名的耕读社前社员对记者透露:如果算上柳智宇,我们这个社团,三任社长都已经出家了。

据他介绍,第一位出家的社长就是耕读社的创办人,原北大哲学系硕士邓文庆。

巧合的是,邓文庆也在龙泉寺修习佛法,现法号显庆。

这件事情涉及别人的个人隐私,对他的选择我也不好表态,但是我们很多社员对此并不认可。

这位前社员说,初入耕读社时,社团打的旗号原本是推崇健康生活,回归传统文化,社员们在一起阅读的多是儒家经典书籍,但是后来偏离了这个方向,彼此谈论的话题也以禅学为主。

那些从北大清华出家的才子们

那些从北大清华出家的才子们

那些从北大清华出家的才子们庙宇乃高智商思想者的殿堂,而非生活不如意者的避风港释明海:俗姓肖,1968 年出生,湖北潜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赵县柏林禅寺方丈。

回忆起接触佛教的缘起,明海法师说,最早是看到一本弘一大师的传记,忽然发现人生原来还有那样一些值得追求的东西;后来通过一盘星云大师讲法的卡带,产生了去寻找高僧大德学法的念头。

通过师长介绍,结识了时任广济寺方丈的净慧法师,这更让他坚定了修行佛法的决心。

他和邓文庆一样,出家也没有经过父母的同意,但是很快父母也“被动接受了”,他们后来也都成了佛教徒释智宏:女,1995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为了寻求“在哲学中没有找到需要的答案” ,毕业之后她选择了皈依佛门。

后来,法师在秦岭终南山下的慈悲莲社削发为尼;2001 到2009 年,她总共收养了26 名弃儿,其中二十多名弃儿已经在国内一些佛学院就读或毕业。

这一事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宗教界的一段佳话释明影:1967 年出生,河北容城人,1989 年毕业于北大地质系,现任河北赵县柏林禅寺监院。

他曾经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先在北京市海淀区,后在深圳市。

虽然工作优越,但是理科出身的他总爱对许多问题探究本来,越探究却越困惑。

后来遇到柏林禅寺净慧法师,他觉得“终于找到了归宿”,于是在2001 年成为他的校友明海法师的师弟。

释衍能(左):俗名王小能,女,1962 年出生,河南温县人。

曾经看过早期《今日说法》的观众,或许会记得经常在节目中担任嘉宾的两位气质优雅的女法学家,其中一位就是北京大学的王小能。

她于2003 年出家,据了解她出家前已经是教授,是票据法领域的专家,工作顺利,经济宽裕,身体健康,也有美满的家庭。

一位熟悉她的人士透露:“她早就戒了荤酒,自称在家是‘一锅两制' 。

所以她出家是早晚的事,家人也都早有预见。

” 释显庆:俗名邓文庆,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耕读社创办人兼第一任社长。

“北大出疯子,清华出傻子,人大出骗子”

“北大出疯子,清华出傻子,人大出骗子”

北京的高校有很多顺口溜,其中最流行的一个就是“北大出疯子,清华出傻子,人大出骗子”,还有的比如“北大的牌子民院的饭;北外的姑娘清华的汉;人大的流氓满街站。

”工作十多年以来,这三所学校的人都认识了不少,觉得这个顺口溜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个体差异是非常大,我说的只不过是个大概情况。

对我所认识的这三所学校学生的印象,只拣最典型的说。

清华毕业生给我的印象是,确实有很大一批是社会的顶梁柱。

可能因为比毕竟是以理工科为主,所以勤奋严谨的作风还是主流,责任感很强。

看看现在在国际大公司任管理层的人有多少是清华的就知道了。

真正能创业并在纳斯达克上占一席之地的,很多也是清华人。

另外,国内部级以上干部,最多的也是清华毕业生。

现在很多清华的创业者还回到母校创立了一个创业基金,鼓励校友创业,有许多真的成事了。

但实事求是的说,清华学生刚毕业时大多并不崭露头角,其中也不乏一些只会计算方程式的呆子,眼镜片很厚,做事太严谨了,笑话也不会说几个。

整天除了工作,什么也不会。

他们过的是规规矩矩的生活,结了婚就一心一意闯事业,一辈子就这样平静地无风无浪地过了。

对待家人,朋友,他们永远不卑不亢,不太亲近,也不疏远,处理得很好。

至于清华女生,在校园里流传“清华女生一回眸,惊倒一片教学楼,清华女生二回眸,飞砂走石鬼见愁”的夸张口号,但其实清华女生也有漂亮的,只不过女生的数量实在太少,据说还有“和尚班里一尼姑”,全班只有一个女生,非常珍稀。

但我认识的清华女生里有好几个漂亮女生,她们也都很理智冷静自强,许多与同学结婚了踏踏实实过日子。

即使曲高和寡没嫁人的,自己也生活得很好。

据说追清华女生很难追到手,因为她们自己心里很有主意,甜言蜜语基本没用。

北大一向号称是民主自由之地,出的著名文人很多,许多都很有魅力。

有的很天真,很理想化,很博学。

敢说敢做,敢想敢干。

对于言论自由这块领地,如果有一个敢说话的,那一定是北大人。

北大一直是,也仍然是高校当中的一片自由净土。

北大三老

北大三老

与张中老从未碰过头,在任
电话号 码 , 问了几位 同行 , 也都 没 能说个 明确 , 只好存 此一 年 , 留待
将来 。 金 克老是 老熟人 。 不 是相熟 ,
是单 向熟 。我认识老先生很 久 、 很
色 ,而无剑 戟森森 、鳞 甲铮铮 之 《 横议集》 《 月旦集》 《 桑榆 自语》 多 久 的了 , 他哩 , 却完 全可 能不认识
便知作者是谁。 在当代, 有这种功 却爱拿《 封神演义》 中的散宜生作 子 , 斗争来 斗争 去 的 , 包括后 面将
力 的 ,自是凤 毛麟角 ,鲁迅 算一 笔名 。 散 宜生啊散宜生 ! 真正能做 要谈到的季羡老 , 也在射程之内。
个, 沈从文算一个 , 如是而 已, 如 到散——散 文 中之所 谓形散 神不 既 然有 了这层 因缘 ,我查找 是 而 已。另一篇 说他像 是窖 藏 了 散的散, 肯定是能乐尽天年的。 遗 金 克老 的电话 就 比较 容易 。 电话
毛 巾, 正在接 听电话 。 鼓浪而前 。 插话 。

熟。
想着要 跟老先 生联 系 ,不 知
于是开始 留心他的书,一点 何场合 , 蒹葭秋水 ,始终缘悭一 不难找,在随便碰到的第一家书 面 。照片 么 , 似乎看 过一 张 , 忘 了 铺就见 着一大 批 ,明摆着 尚在 流 在哪本书 ,印象是一位慈眉善 目 行。书有《 负暄锁话》 《 负暄续话》 的长 者 , 有金 山万 丈 、 玉海 千寻 之 《 负暄三话》 《 顺 生论》 《 留梦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了一把年纪。 ——想象中他人 我没有拜读过金老的专著 , 递过一份请柬。抬头一看 , 不认 眼里的张中老新居 ,大概也就是 刊发在报刊的随笔 ,倒是读过多 识 , 遂报之一笑 , 继续埋头写 自己 如此的吧。非但陈旧, 还凌乱 , 乱 篇 , 文皆精悍 , 辞多犀利 , 且有大 的。 的祸首是随意堆放的书和报。主 的波澜 回旋鼓动其间 , 拿游泳 比 “ 季老 , 为什么您不想想 自己 人蜷缩在沙发里 , 头上扎了一条 喻 , 先生擅长的是蝶泳 , 一波一波 太保守了呢? ” 李玉洁秘书在一旁

宗教社会学作业

宗教社会学作业

浅谈高材生出家摘要:北大“数学才子”柳智宇到龙泉寺出家,受到人们的广泛争议。

同时,名校高材生隐遁空门,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本文将从这件事为出发点,浅谈宗教对人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出家、宗教、社会影响一、事件回顾北京大学数学系高材生柳志宇今年毕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其并支付全额奖学金,柳志宇放弃去美国,他选择到西山千年古刹龙泉寺出家,遁入空门。

据说,柳志宇的智商高达260。

龙泉寺里,已经有数位清华北大高材生在此剃度出家。

尽管他的家长、老师、同学都有相劝的声音,但还是未能改变他坚定的出家的心。

龙泉寺证实柳智宇出家的消息后,还透露龙泉寺有许多名校的高材生。

这里既有北大的研究生,也有清华的研究生。

目前寺内排队等候剃度的净人众多,一些外地新建寺院,专门来这里寻找优秀人才。

其中有位北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寺里当了3年多义工,一手建起“龙泉之声”网站,去年正式剃度。

有媒体报道,“北大耕读社出家有传统,三任社长都已经出家”。

耕读社的第一任社长叫邓文庆,曾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后在福建莆田广化寺剃度出家,人称“显庆法师”,2006年来到龙泉寺。

他父母先规劝他还俗,后也成为龙泉寺居士,跟在儿子身边。

不过显庆法师现已离开龙泉寺,在另一家寺院挑大梁。

较早隐遁空门的应是明海法师。

他于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剃度出家,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柏林禅寺住持,已是佛教界有名的高僧。

柏林禅寺的明影法师也毕业于北京大学,他曾经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但优越的生活并不能阻止他对人生的思考,他爱探究许多问题,越探究却越困惑,后来到柏林禅寺出家。

王小能拥有北京大学的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成为北大法学院的一名学者。

她曾担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嘉宾。

然而,这样一位在外人看来工作顺利、经济宽裕、身体健康、家庭美满的女法学家却到寺庙隐修,法名衍能。

她曾在一篇文章中称,“在学民法的过程中,我的感触有四点,一是民法的法律主体的平等与佛法的众生平等,二是民法中的自由与佛法的解脱或涅磐的相近,三是民法中的诚实信用与佛法中的博爱的相近,四是商法的赢利与佛法中的自利、利他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才子有传统三任社长都出家核心提示:第一位出家的社长就是耕读社的创办人,原北大哲学系硕士邓文庆。

巧合的是,邓文庆也在龙泉寺修习佛法,现法号显庆。

柳智宇正以居士身份在龙泉寺修行信息时报报道:北大数学系毕业生柳智宇曾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拿全额奖学金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一个是到北京凤凰岭一带的千年古刹龙泉寺遁入空门。

今年6月,这位从中学起就被称为才子、大牛的北大毕业生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他选择了后者。

然而,遁入空门或许并不能让柳智宇得到梦寐以求的清静。

4天前,这件事被人披露到上网后,媒体接二连三地采访和网民七嘴八舌的议论,反而闹得有些沸沸扬扬。

尤其是对于他的那些北大校友来说,尽管可以尊重他的选择,但是却未必就能够理解或者赞同。

北大耕读社——三任社长都已经出家了北大就读期间,柳智宇曾参加过学校里的两个社团,一个是禅学社,另一个是耕读社。

就在他入寺修习佛法的新闻见报后,北大禅学社立即在发表声明,声称之前的媒体报道中存在失实之处。

这一社团表示,柳智宇的个人行为均与北大禅学社无关:柳智宇曾于2006年加入北大禅学社,但其后除社内少数合唱活动外,很少参与社团活动。

2008年起,柳智宇连续两年任北大耕读社社长,不再参与任何禅学社活动,已然淡出禅学社。

禅学社尊重每一位社员及北大同学的选择自由,对个人行为无权干涉或发表任何评论。

对于北大耕读社的社员们来说,柳智宇的选择其实并不出人意料。

一位不愿具名的耕读社前社员对记者透露:如果算上柳智宇,我们这个社团,三任社长都已经出家了。

据他介绍,第一位出家的社长就是耕读社的创办人,原北大哲学系硕士邓文庆。

巧合的是,邓文庆也在龙泉寺修习佛法,现法号显庆。

这件事情涉及别人的个人隐私,对他的选择我也不好表态,但是我们很多社员对此并不认可。

这位前社员说,初入耕读社时,社团打的旗号原本是推崇健康生活,回归传统文化,社员们在一起阅读的多是儒家经典书籍,但是后来偏离了这个方向,彼此谈论的话题也以禅学为主。

耕读社前社员表示,刚开始我们很多人就有想法,对于社团的核心活动不太认可,后来除了几名骨干社员,其他人也就逐渐淡出了。

这位社员认为,一个社团三任社长出家,或许是受到了所读古籍的影响,毕竟古代文人大都有出世的思想。

也有人在海外上对此评论说:看来这是传统啊!原以为他会去做NGO或慈善事业柳智宇的确可以被称为才子。

中学时代,他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

时至今日,网上还能查阅到楚天金报2004年采访他的一篇文章,当时年仅16岁的他挑战了17世纪瑞士数学家雅各·伯努利提出的一道难题,由此撰写的论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获得了省级比赛的一等奖。

称身边同学活得苦当年报道中的一段文字,今天读来耐人寻味:柳智宇兴趣广泛,计算机将他的生活变得多彩;哲学则使他保持了平和的心态。

面对‘是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提问,柳智宇坦言,学习中经常遇见头疼的难题,但每次他都会将它放下,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思考几天后,总会有所得。

这样的心态被柳智宇带到了北大校园。

在北大未名站讨论区里,一名北大在校生发帖《纪念柳智宇学长》时提到一个细节,柳智宇曾说,他在大学呆了两年,发现自己以及身边的同学普遍活得很苦。

作为一个从苦海里解脱出来的人,他非常希望大家能像他一样活得从容淡定,对世界充满爱。

柳智宇曾多次在北大阐述他的哲学和理想。

不过在北大内部,因为柳智宇申请了麻省理工学院奖学金,也有学生对他的言行提出质疑。

发帖纪念他的学生也提到:我原以为他会去做NGO(非政府组织)或慈善事业。

柳智宇遁入空门后,他曾写过的一些文章被好事者挖了出来,尤其是他在北大就读期间写的一篇文章。

文中提到他参加一次慈善活动后的感受:想想夫子所说的‘大同’世界也就是这般了吧。

仅仅只是一天,我已经感觉到自己在改变。

这样想的时候,顿觉人生无限辽阔与富足。

迷惘如何改善社会这篇题为《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的文章写道:到了大学以后,一下子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的方向,发现自己没有取舍的标准。

怀抱很远大却显苍白的理想,却不知如何开始行动;未来似乎充满希望,又似乎离现实非常遥远。

他曾设想:工作了之后又怎样呢?现代社会节奏非常快,一些行业的工作量很大,还要应对很多现实的问题,升职、评奖金、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更有家庭需要照顾。

他迷惘,但是这一生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实现理想、改善社会?柳智宇说: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的智慧是否足够明晰,使得当我们认为自己卸下社会的枷锁时,我们抛弃的不是粮食和水?随大流是安全的,因为能常与人沟通,如果离群索居,我们怎么保证自己不会堕入到自己的情绪和成见的小世界里?如今,外人已很难知道柳智宇自己会如何作答。

我们坚决反对孩子的这个决定。

这一两个月我已经心力交瘁,他的母亲也病了一场。

我们不埋怨任何人,只是感到很无助。

柳智宇刚刚毕业还没有社会经验,希望他先到社会上走走,李叔同也是在39岁功成名就之后才选择出家,孩子现在什么都不懂,没法帮助别人。

——柳智宇的父亲网民围观@一米八五:我并不惊讶。

我虽然没有他的智商,也没有他那样的精神境界,但我能感知一二。

我们是站在地面的人,一般的牛人是站在楼顶的人,他则是天上飞翔的反重力的神。

@王国军: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不知柳智宇是出家的成就大,还是治学的成果丰。

@未明空间:恐怕有人高薪聘他,出家更赚钱吧。

@水木社区:现寻人中,求法号!有言:北大数院从此多了一条出路。

@网易网友:请不理解的人不要随意诋毁,你就肯定在这污浊世间追名逐利到头来空梦虚幻一场就比那些早早看破而追求心灵境界的人高明吗?到底谁傻呢?@华油常鸣:书读多了。

(来源: 《信息时报》)评论:告别被支配的人生秋天深了,王在写诗,想起海子这句经典的诗行,是因为最近遁入空门的北大才子柳智宇。

他无疑就是像海子那样孤独的王,放弃了拿全额奖学金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的机会,选择到古刹龙泉寺修行,完成了对世俗标准的巨大逆反冲击。

有太多关于人在公共意志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价值,都被搬过来注解柳智宇的人生选择。

或许,别人的探寻,不过就是烛光冷照山壁,看到的只是狭窄与暗淡。

只有才子自己内心冰雪般地透彻,知道那是他最好的人生路,只能由他一个走。

回过头来看,这世间有太多行走的人生,其实都是跟着汹涌的人潮,沉入泛滥的物欲,而没有沉静下来听从自己的心声。

很多人的一生,其实都是迷迷怔怔,四处奔突,始终没能想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生活。

或者说,生活到底是为什么。

柳智宇至少能够拥有一个让他免于被支配的人生,这是一种令人艳羡的事。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生桃花源,都是一片禅房花木深。

哪里是心灵最自由的地方,哪里就应该是我们的人生桃花源。

不由想起前段时间很火的一部印度电影了。

尽管这部影片名字在中国被翻译得多少有些流俗,叫《三傻大闹宝莱坞》,不过,这并不影响它获得好评如潮,击穿了无数中国人的内心。

用世俗标准眼光去审视,以现实制度去考量,影片中阿米尔汗饰演的主角,让很多人贴上了傻子的标签。

但是,他完全追随心灵自由的人生之旅,最后却完成了巨大的自我价值实现。

告别被支配的自由,收获独特的个人价值,还有很多事例。

比如,以散文著作《瓦尔登湖》闻名的美国作家梭罗,就选择在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那天,搬进自己在瓦尔登湖畔自建的小屋。

梭罗解除社会诸多束缚,让心灵选择朴素与自由,许多年来感动过无数人。

不妨再来分享一下这位伟大思想者的那句话——如果我像大多数人那样,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卖给社会,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没什么值得过的了。

是的,时代的发展,让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不再需要像余华小说《活着》里的福贵那样,为了活着而活着。

问题是,但又有多少人敢说,他真的过上了梦想中值得过的生活呢?社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放人的过程。

从西方的文艺复兴,到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现在型期中国,不断摆脱以某些特定社会体制视角来看待个体价值,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价值向度。

越是个体的,就是越是社会。

就像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

多元化社会的价值判断,最后也必须走出空洞的社会身份,不再简单依附于某个单一的评价系统。

同样,对柳智宇来说,他个人最大价值的实现途径,其实也根本未必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走进麻省理工学院,在万众注目中成为一名数学家。

他能拥有免于被支配的自由,拥有内心认同的尊严,最后缔造出的个人价值,很可能就是这个社会的巨大财富。

遁入空门的柳智宇是孤独的。

说到底,这种孤独并不属于柳智宇本人,而是属于我们整个社会。

它其实反证出,这个社会更多的人们,都处于某种世俗力量驱赶下,集束成为带着滞重心灵的汹涌人潮,在通向物欲与权力的道路上急速行走,没有抬头看纯净的天空,也没有低头找自己的心路,去过自己真正值得过的生活。

于是,社会也就会充溢着太多的个体焦虑,越来越多的人们会觉得自己无法像哈维尔说得那样——生活在真实中。

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公民,梭罗还这样说过。

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必须拥有更多自我引导下的价值实现,而不是茫然跟着他人的步调。

这显然需要社会更多领域都能拥有更加民主与开放的调节器。

也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告别被支配的人生,我们的社会与政治才会更加多元与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