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A与OCT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诊断的对比与分析
FFA联合OCT诊断原田病的体会

FFA联合OCT诊断原田病的体会发表时间:2013-04-09T16:29:09.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余铮[导读]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田病诊断中的意义。
余铮(福建省宁德市医院眼科福建宁德 35210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379-01【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田病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16例32眼原田病患者行FFA及OCT检查,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一周后复查OCT。
结果 16例32眼原田病患者FFA检查表现为双眼早期视网膜色素上皮多发性渗漏,晚期多湖状荧光素积存的特征性外观,OCT显示多发的连续的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部分液性暗区内可见稀疏的蓝色反光点,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一周后,OCT复查浆液性渗出迅速吸收。
结论在原田病早期以双眼后极部多发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主,联合FFA与OCT可以对其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同时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以及视力预测提供了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原田病 FFA OCT 糖皮质激素原田病是国人常见的葡萄膜炎,但是由于其表现多样性,有头痛、耳鸣、脱发、白癜风、头皮异感症,而经常被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就是在眼科如果没有仔细检查也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眼底病,如早期未能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将导致网脱、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而造成失明〔1〕,现将我们利用OCT与FFA 对原田病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09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原田病早期患者16例32眼,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0~50岁,平均33岁,均为双眼发病,临床症状为双眼突然视物模糊,发病早期有头痛者5例,耳鸣10例,头皮异感者13例,这些病人以往均无外伤或手术史。
1.2 研究方法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按常规方法行FFA检查,采用国产20%荧光素钠肘前静脉推入,早期连续拍摄,静脉后期间断拍摄,晚期为15分钟,采用重庆康华科技公司APS—B型造影及配套系统。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FFA与OCT特征及其中医证型相关研究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f e a t u r e s a n d d i a g n o s t i c c o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o f F F A a n d O C T i n m a c —
囊样 水肿 . 二 者有 较 高的一 致性 。但 l 0例 经 O C T检 查未发 现 黄斑 区视 网膜 增厚 的 眼 中 , F F A检 查却有 不 同 程 度 的黄斑 水肿 。 结合 中医证 型 , 气 阴两虚 者 多表 现 为黄斑 弥漫性 荧光渗 漏( F F A) 或海 绵样 水肿 ( O C T ) ; 脾 肾 两虚 者 多表 现 为 弥漫性 荧光渗 漏 、 囊样 荧光积 存 ( F F A) 或 海绵 样 水肿 、 囊样 水肿 ( O C T) ; 痰 瘀 互 结者 F F A检 查 多表 现 为囊样 荧光积 存 、 弥漫性 荧光 渗 漏 , 而O C T检 查 表现 为 海绵样 水肿 、 囊样 水肿 。结 论 漏 。 中医证 型 与 F F A黄 斑水 肿 类型 、 O C T黄斑 水肿 类型 、 视 力及血 糖水 平之 间均存 在相 关性 。 F F A与 O C T 对黄 斑 水肿 的判 断有较 高的一 致性 , 但F F A较 O C T更敏 感 , 可在 黄 斑 区厚度 变化之 前 更早 的发 现 荧光 素渗
t y p e s L I UXu e , Z H AN Y 觎 , y Y a n g g u i , e t a 1 . e F i r s t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G u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fC o h i n e s e
OCT联合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周炜,郭希让.眼科激光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701 [2]李娜,王晓莉,等.全身情况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疗效相关性的分析[J].浙江医学.
本组病例经治疗后240眼中40眼(16 67%)视力提高,170眼(70 83%)视力不变。210眼视网膜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眼底荧光血 管造影显示视网膜荧光渗漏减轻,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明显减少或消褪,治疗有效率为87 5%。大部分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黄斑 区荧光渗漏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OCT显示光凝治疗前后黄斑区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明显改善。本组病例中视力改善多与视网膜尤其黄 斑的水肿、渗出消除或减轻有关,而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黄斑渗出、水肿,黄斑前膜形成或机化牵引;②晶状体混浊;③玻璃体出 血;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OCT联合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4-03-21T15:27:29.000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8卷供稿 作者: 李娜 王晓莉 余敏 胡春阳 郭丽
[导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 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 严重时可导致双眼失明。
【关键词】OCT;FF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R774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254-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 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 严重时可导致双眼失明。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失明最重要的原因之 一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是目前治疗增殖前期糖尿早期的 最好治疗手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近年来应用于眼科临床的一种非接触、非损伤、高分辨率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对视网 膜细微结构进行观察及定量分析,在黄斑病变的诊断治疗及追踪随访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使用FFA及OCT对PPDR 和PDR早期患者 120 例 240眼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的视力、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消褪情况、黄斑荧光渗漏及厚度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24年利用OCTA及FFA评估不同EIFL分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内界膜剥除术的临床效果》范文

《利用OCTA及FFA评估不同EIFL分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内界膜剥除术的临床效果》篇一一、引言特发性黄斑前膜(IMF)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常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
内界膜剥除术(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是治疗IMF的有效手段。
而评价ILMP临床效果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A)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技术。
本文旨在利用这两种技术评估不同EIFL(眼内炎症因子分级)分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接受ILMP后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按照EIFL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并分为不同组别。
2. 手术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内界膜剥除术。
3. 评估方法术前及术后利用OCTA和FFA技术对患者进行眼底评估,记录相关数据。
三、OCTA及FFA技术评估1. OCTA技术OCTA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断层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及黄斑前膜的形态学变化。
在ILMP术前及术后,通过OCTA技术可以观察到黄斑前膜的厚度、范围及视网膜微结构的改变。
2. FFA技术FFA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能够显示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及血流情况。
在ILMP术前及术后,利用FFA技术可以评估黄斑区视网膜血管的通透性及血流灌注情况。
四、不同EIFL分期患者ILMP术后效果分析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的OCTA和FFA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2. 效果评价标准根据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黄斑前膜的改善程度以及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恢复情况,综合评价ILMP的临床效果。
3. 结果分析分析不同EIFL分期患者术后OCTA和FFA数据的差异,探讨EIFL分期与ILMP术后效果的关系。
五、讨论1. EIFL分期与ILMP术后效果的关系根据数据分析,不同EIFL分期的患者,在接受ILMP术后,其黄斑前膜的改善程度、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恢复情况存在差异。
眼科OCT与FFA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改变

1 2 3例 2 4 6只眼 D R 患者 中, 2 O例 4 0只眼 , 年龄 2 5 ~8 5岁, 男1 4例 , 女 6例 , 病程 1 ~1 0年 , O C T观 察 无 明
显糖 尿 病性黄 斑 病 变, F F A 后极部 无 明显视 网膜 增 厚或硬 性 渗 出。3 6例 7 2只眼 , 年龄 3 1 ~8 1岁, 男1 6例 ,
对 黄斑 区 的影响 。方法 应 用蔡 司 3代 时域光 学相干 断层 扫描 ( O C T) 0C T A 6 . 0 1 软 件 版 本分 析 , 应 用 重庆 康 华眼底 荧光 造 影 ( F F A) , 对1 2 3例 2 4 6只眼 D R 患者 进 行检 查, 并按 年龄 、 性 别 及 病程 年 限 分组 。结 果
[ 关 键 词 】糖尿 病性 视 网膜 病变 黄斑 改变 ; OC T与 H、 A联 合检 查
【 中图分类号 ]R 5 8 7 . 2 [ 文献标识 码】A [ 论文编号 ]1 0 0 4 . 0 9 5 1 ( 2 0 1 6 ) 0 9 — 1 0 5 0 . 0 3
糖 尿病 性 视 网膜 病变 ( D R) 是 最 常 见 的视 网膜 血管 病变 , 是 5 0岁 以上 人 群 主要 致 盲 眼病 之 一 , 早 期无 自觉症 状 , 病 变 发 展 到 黄 斑 后 始 出现 不 同程 度 的视 力 减 退 。光 学 相 干 断 层 扫 描 仪 ( o p t i c a l c o h e r .
DR在各 个 阶段 , 其 中, 发病 8 ~2 O年 间、 年龄 4 5 ~6 5岁之 间、 性 别 间, 差 异 无 统计
学意义 , D R发 展成视 网膜 病变 、 黄斑 改变 等增 殖性 糖尿 病性 视 网膜 病 变 ( P DR) 的 几率 更 高, 病 情发 展 更 快 ,
OCT3和FFA结合对诊断钝挫伤性黄斑水肿的分析研究

方法 对 4 O例 5 O眼正 常对 照组 以及钝挫伤患者 4 5例 6 7眼分别进行直 、 间接眼底镜 , 三面镜 及眼底荧光造影 . 三代光学相 干断层扫描 , 通过 黄斑 中心凹的水平或垂直方 向线性 扫描 , 测量黄 斑中心凹的厚度 , 比分析两组受检者的中心 凹厚度值 。 对 结果 对所有 眼进 行直 、 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 , 肯定有黄斑水肿者 4 2眼( 6 。%)怀疑有水肿者 1 占 27 , 3眼( 1 . , 占 9 %)肯 4
随着 人们娱 乐生活 的 日渐丰 富 , 车祸 、 摔伤 、 击伤 等眼外 拳 伤也 日渐增多 , 钝挫 伤作 用于眼球可产生 冲击 波和对冲伤 , 引起 眼底 各种组织的损伤口 其 中视 网膜震荡 引起 的黄 斑水 肿最 为多 1 ,
测量 色素上皮光带 内侧至神经上皮光带 内侧 的距离且确定为视
维普资讯
28 5第6第5 0年 月 4 1 0 卷 期
・ 临床研 究 ・
O T和FA结合对 钝挫伤 C3 F 诊断 性黄斑水 分析 肿的 研究
段惠静 刘英豪 张宝华 张晶旭 徐 瑶 黎 国英 田 虹 袁士仿 ( 黑龙 江省 大庆市龙南 医院齐 齐哈尔医学 院附属五 院, 黑龙江大庆 1 35 ) 6 4 3
定无水 肿者 1 2眼( 1. ;F 占 79 F A确定 有水肿者 5 %) O眼 ( 7 .%)未发现水肿 者 1 占 46 , 7眼( 2 。 , 中黄斑局 限性水肿 占 5 %)其 4 3 O眼( 6 . , 占 0O %) 弥漫性水肿 2 O眼( 4 。%) 用三代 O T 检 查正常对照组 黄斑 中心 凹 6 m 区域 内视 网膜 平均厚度 为 占 0 O , C m (5 -l ) m, 12I O 在钝挫 伤患者组 同样 区域 内 O T 检查无黄斑 网膜增厚者 8眼( 1。 , 黄斑增厚者 5 - c3 占 1 %)有 9 9眼( 8 . 。 占 81 %) 经 比较 , C"检查 的敏感性大大 高于直 、间接 眼底镜 ;F OI 3 F A检查 无黄斑水肿组 中有 9眼经 与 O T检查 与正常对照组相 比 C 较, 有显著性差异 ( P<0 5 。结论 对于钝挫伤 引起的黄斑水肿 , c 检查其 敏感性大大高 于直 、 . ) 0 o% 间接 眼底镜及三面镜检 查, 并随着病程的延长 , 黄斑水肿加重 , 网膜厚度及形态 改变 明显 , 视 黄斑 中心凹厚度 越厚 , 视力越 差。O %与 F A检查相 C F 互 配合 , 才能较准确地评估 黄斑水肿 的发生及发展 。 键词】钝挫 伤;黄斑区水肿 ; c F A o %; F 【 中图分类号】R 7 。 【 7 45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2 0 )5 1 3 0 6 3 9 0 ( 0 8 1— 7 — 2
FFA 联合黄斑 OCT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及评价疗效中的应用

FFA 联合黄斑 OCT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及评价疗效中的应用刘景祥;姜玉莹;陈丽丽;李林【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6(020)008【总页数】2页(P1287-1288)【作者】刘景祥;姜玉莹;陈丽丽;李林【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眼科,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眼科,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眼科,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眼科,吉林长春 130033【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已成为眼科主要的致盲眼病,黄斑水肿是DR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DR的治疗方式主要为视网膜激光光凝,近年来发现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A)可以减轻黄斑水肿[1]。
明确诊断DR分期及黄斑水肿分型对于选择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本研究对DR患者行FFA及OCT检查明确DR分期及黄斑水肿分型,应用FFA联合OCT对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TA球后注射治疗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接受诊治患者100例100眼,男性42例(42眼),女性58例(58眼),年龄40-72岁,平均54.4±7.0岁,糖尿病病史8-22年,平均13.2±2.6年。
所有患者治疗前行眼科常规、FFA及OCT检查,DR分期及黄斑水肿的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DR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和激光联合TA球后注射治疗,联合治疗组于激光光凝治疗前1个月、激光光凝治疗后1个月、2个月分别行TA球后注射。
1.2 方法光凝治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或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每周1次,共4次完成。
对新生血管未消退和存在无灌注区者追加激光光凝。
球后注射TA:常规消毒,球后注射TA 20 mg,单眼眼带,局部按压5 min,观察无眶周出血及其他不适。
《2024年利用OCTA及FFA评估不同EIFL分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内界膜剥除术的临床效果》范文

《利用OCTA及FFA评估不同EIFL分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内界膜剥除术的临床效果》篇一一、引言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Pannus,IMP)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内界膜剥除术(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然而,对于不同EIFL(Early Intermediate and Final Stages of the disease)分期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其手术效果和预后存在差异。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ILMP的临床效果,本文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技术对不同EIFL分期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根据EIFL分期标准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组。
所有患者均接受ILMP治疗。
2. 检查方法采用OCTA和FFA技术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眼底检查。
OCTA主要用于观察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及血流情况,而FFA则用于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充盈情况。
3.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ILMP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三、结果1. OCTA和FFA检查结果通过OCTA和FFA检查,我们发现不同EIFL分期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眼底情况存在差异。
早期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结构相对较好,血流情况较为正常;而中晚期患者则出现明显的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异常和血流障碍。
2. ILMP治疗效果ILMP治疗后,各组患者的眼底情况均有所改善。
早期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视力提高明显;中期患者术后视力有所提高,但恢复较慢;晚期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有限,恢复较难。
3. 并发症及预后在ILMP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了术后水肿、感染等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伶0.05)。结论OCT检查可直观反映视网膜的厚度及层次形态,对早期DME敏感性高,
与FFA联合应用。对于DME患者的及早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B
分为:①无渗漏型:FFA造影过程中无黄斑区渗漏。 ②局限水肿型:黄斑区见单个微血管瘤或扩张的毛细 血管局部渗漏。③弥漫性水肿型:可见来自视网膜或 脉络膜的荧光素渗漏,弥漫整个黄斑区,晚期可形成 花瓣状或蜂窝状改变。④缺血型黄斑病变:可见黄斑 拱环破坏,毛细血管闭塞,形成局限性无灌注区。⑤
增生型黄斑病变:黄斑区或附近有增生病变牵拉黄斑
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 was 69.8%with FFA and
consistency was 84.1%.There was
a
sig—
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 and
stage
I(庐4,0.025<P<0.05).CONCLUSIONS OCT
FFA检查:采用TRC50EX型造影机,20%荧
光素钠注射液(广西梧洲生产)3 nd肘静脉推注,按 7个标准区进行眼底连续动态拍片。按照美国糖尿 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小组标准进行分型(2-3],
层同质性光反射;③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表现为中心凹视网膜增厚伴外层视网
OCT检查可直观反映视网膜的厚度及层次形
态,对早期DME敏感性高,是诊断DME及观察激 光光凝效果较好的方法.但在一些方面也不能完全
替代FFA,如观察异常血管渗漏及无灌注区、定位微 细渗漏点、分析DME的原因及指导激光光凝治疗 等。因此,在临床上将FFA与OCT两种方法相结 合,互为补充,有助于对DME进行深入研究,对于
Retinopathy Study report iiumber 1.册.Arch Ophthalmd,1985,103 (12):1796-1806.
【3】惠延年,王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的国际l晦床分类法 【J】.国际眼科杂志,2004,4(1),:56—59. [4】刘杏.眼科临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
会议推荐的分期标准[1 3)患者70例126只眼.糖尿 病病程6个月~15年,其中男性33例(59只眼),女
性37例(67只眼),年龄33—70岁(平均58.5岁),矫 正视力0.05~0.8。所有患者屈光间质清晰,不伴有其 他眼部疾病。 1.2检查方法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眼科.长治045000 通讯作者:张丽红。E-mail:825535299@qq.corn
DME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是通过检测荧光素渗漏的位置及程度判断黄斑水肿 及分型,同时还能观察到黄斑周围微血管缺血所形 成的无灌注区,从而指导激光光凝治疗。但FFA不
能发现极少量的视网膜下液.不能对黄斑区视网膜 进行定量分析,且FFA是一种有创检查。其适应症 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黄斑水肿的筛查。OCT 是一种能对活体组织进行断层扫描的检查.能清楚
文章编号:1002-4379(2014)04-0275-03
Correlation betwee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nce
an#ography
for
assess・
merit of ple
diabetic
macular edema L/U Changxiu,ZHA NG Lihong,ZHA NG
检查.对DME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FA诊断DME 88只眼(69.8%),OCT诊断DME 104只眼
(82.5%),二者诊断符合率为84.1%(106/126)。DRI期,OCT的DME检出率(45.8%,11,24)高于FFA(16.7%, 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矿检验,矿=4.000,O.025<P<0.05);DR lI期、Ⅲ期、Ⅳ期,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
图3
同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的不同检查结果,3A.眼底彩照,黄
斑区未见明显水肿:3B.FFA尼示DR I期.黄斑叹无明湿渗漏;3C OCT显示黄斑【)(视网膜海绵样水肿,黄斑中心凹厚度207 Ixm
万方数据
空璺主匿堡登塑查垫!!生S旦复翌鲞星§塑
海绵样水肿型51只眼(40.5%)。CME型39只眼
(30.9%),中心凹浆液性脱离14只眼(11.1%),未见
diabetic retinopathy(stage I一1V),were 82.5%with OCT,the
at DR
features of image by OCT and FFA were observ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detection the
DME)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或致盲的最常见
因素,然而临床上DME的表现较隐蔽,对诊断造成 一定的困难。因此DME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对于保存黄斑功能、保护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目前
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荧 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等。我们将FFA与OCT对DME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比较,以期对DME的诊断有所帮助。
体见下表。
伴有玻璃体牵拉型(图2)。研究中发现少数患者 FFA显示黄斑区无渗漏,而OCT检查已表现为黄斑
区视网膜增厚(图3)。 2.2两种方法DME诊断结果比较
表FFA与OCT对DR各期DME诊断结果比较(眼数/只)
注:配对矿检验,I期妒--4.000,P=0.039;II期存3.125,P=0.070;Ⅲ期矿=1.333,P=O.25;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OCT:光学相干断层
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有关[6】.故OCT检查可用来评 价黄斑功能,了解病变对患者视力的影响。OCT还 能显示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关系,可发现玻璃体黄斑 部牵拉,为是否需手术治疗黄斑水肿提供依据。 本研究中.有18例患者FFA显示黄斑区无渗 漏,而OCT检查已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增厚。我们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Research Group.Pho— diabetic mgcular edema.E盯ly Treatment Diabetic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最佳矫 正视力,非接触眼压,直接和(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眼
万方数据
・276・
生国生匿腿登盘查2Q!§生8旦筻丝鲞丝!翅
底,FFA和OCT等检查。
1.2.1
度明显增加[4]。采用Kang等㈣的分类方法,根据黄 斑水肿引起的结构变化不同分为5种:①正常;②海
绵样水肿型:表现为中心凹视网膜增厚伴视网膜全
implications for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could intuitively indicate macular thickness and structure,and had sensitive diagnosis features for diabetic macular
tomography(OCT)and
fundus
angiography(FFA)on
edema(DME).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six eyes taken OCT and FFA.The
rate
of 70 patients,who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optical
coherence
to—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于我科就诊 的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I一Ⅳ期(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分期参照1984年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
扫描DR: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ME: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3讨论
了细微的形态学改变。这些细微改变所致的视网膜
增厚可被OCT检查捕捉发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重要的微循 环并发症,可引起视网膜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其中
DME是DR患者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 一,故对DME的诊断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 FFA检查结果作为判断黄斑水肿的标准。FFA主要
生垦生匿竖登盘查2Q14生8旦筮丝鲞复4翅
・275・
・论著:临床经验・
FFA与OCT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诊断的对比与分析
刘长秀张丽红
张
勤
【摘要】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
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I—IV期患者70例126只眼,均进行FFA及黄斑区OCT
2结果
2.1两种方法DME分型比较 经FFA检查.126只眼中无渗漏型38只眼 (30.2%),局部水肿型35只眼(27.8%),弥漫水肿型 50只眼(39.7%),缺血型3只眼(2.4%)。检查中未见 有增生型(图1)。OCT检查,正常22只眼(17.5%),
像。2A.黄斑海绵样水肿型;2B.黄斑囊样水肿型;2C.中心【u1浆液性脱离
1.2.2
DME检测结果进行配对矿检验,以P<O.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OCT检查:采用Zeiss公司生产的OCT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