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规范送检
血液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血液及骨髓标本细菌学标准超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2适用范围血液及骨髓3标本3.1标本类型血液及骨髓3.2标本采集3.2.3 采血量以无菌方法从患者肘静脉或股动脉采血。
采血量以培养基的1/10为宜,成人一次采血10-20mL,儿童为3-5mL.血液抽出后立即以无菌操作注入血培养瓶,充分混匀后送检。
3.2.4 骨髓标本用骨髓穿刺针从髂前采集1-2mL,立即以无菌操作注入血培养瓶,由于骨髓标本量少可选择小儿需氧及厌氧瓶。
3.3标本拒收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可室温放置,切勿放冰箱。
冬季血培养瓶在送检过程应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4试剂、仪器4.1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沙保罗平板及相关生化试剂等。
4.2恒星BC-60血液细菌培养仪、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成人血培养瓶,厌氧血培养瓶、儿童血培养瓶、恒星细菌鉴定药敏分析试剂板。
4.3接种针、接种环、红外灭菌器、显微镜、电热恒温箱、CO2恒温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等。
4.4试剂有效期和使用参照试剂说明书。
5细菌鉴定及药敏质控参见《微生物组内质量的控制程序》。
6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门诊病人登记联系方式6.1自动化培养2培养箱培养18-24h。
若涂片为酵母样真菌时转接沙保罗培养基。
从琼脂平板挑去菌落进行涂片染色及触酶和氧化酶实验。
根据初步分出的菌属选不同的鉴定及药敏卡片上机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7操作流程8.2 阴性结果报告血培养72h未见细菌生长,应通知临床医生,以便作相应处理,但培养瓶要继续培养至第5日,方可发出阴性报告。
如发现细菌生长,可补发报告。
8.3对已发出的报告进行销号,并做好菌名或无菌报告日期登记。
8.4传染病(伤寒沙门菌)报院感科及医务科。
8.5传染病菌株保存(伤寒沙门菌)交疾病控制中心复核9注意事项9.1抽血后无需更换针头即可注入血瓶9.2抽血前即应贴好标签,标签不可掩盖培养瓶自身条形码。
血培养运送采集指南

陕西省人民医院血培养申请、标本采集和运送指南血流感染指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
一般地,应通过血培养进行病原学诊断,其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规范我院血培养的申请、标本采集和送检,特制定陕西省人民医院血培养申请、标本采集和运送指南,请严格遵照执行。
1.血培养的临床指征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38 ℃)或低温(≤36 ℃);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④粒细胞减少(<1.0 ×109/ 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黏膜出血;⑦昏迷;⑧多器官衰竭;⑨血压降低;分压<32mmHg)等。
⑩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2.血培养的申请临床医师申请血培养时,应在填写一般项目的同时注明临床诊断、与感染有关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证据等,同时应注明抗生素、激素应用情况等。
并请在采集血液标本并注入相应的培养瓶后,在申请单上注明采血量和采集时间。
3.血培养标本的采集3.1.采集时机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
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为寒战和发烧前1小时。
3.2.血培养的次数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应采集两套血培养(1套血培养=1个需氧瓶+1个厌氧瓶)送检。
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30-60分钟)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两份静脉血,每份血标分别注入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送检。
当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时,应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培养,具体见6.1和6.2。
婴幼儿患者,应采集两份血培养。
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30-60分钟)从2个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两份静脉血,每份血标注入一个需氧瓶中送检。
血培养的意义及操作规范

问题: 应该采集多少血液?
要采集多少血液? 答 案:
采血量是影响灵敏度最关键因素 成人一份标本 2 个培养瓶(需氧+厌氧),每瓶 8 - 10ml ,共 20ml;要求至少采两份标本,即40ml。 儿童一般只需采集需氧瓶,在保证采集血量< 1%总血量下, 一般为1-3ml 采血量不足时应优先保证需氧瓶,因临床90%以上的感养瓶的消毒程序:
1. 去掉培养瓶口的塑料瓶盖。 2. 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60秒。
3. 自然待干。
4. 将标本注入培养瓶内。 5. 颠倒混匀标本与肉汤,以避免血液凝集。 (儿童采血量少,更应注意颠倒混匀)
使用蝶翼针采血
1 2 3
皮肤消毒
培养瓶消毒
标注采血量
4
5
6
准备采血针
静脉穿刺
负压采血
血培养瓶的接种顺序
• 如果用注射器采血,应先接种厌氧瓶避免空气 进入。 • 如果用蝶形针采血,应先接种需氧瓶,以免装 置里的空气送到厌氧瓶中。 • 如果抽取的血液少于推荐量,血液应先足量接 种需氧瓶,剩余的血液应该接种在厌氧瓶中。
我院常用血培养瓶
树 脂 需 氧 瓶 含 溶 血 素 厌 氧 瓶 树 脂 儿 童 瓶
儿童类似于成人,应在24小时内采2 -3次血培养
初发患者,绝不能只采1套标本
血培养套数与阳性检出率(%)
96% 80% 65% 99%
Cockerill, CID 2004
问题: 标本须间隔多久采集?
标本须间隔多久采集? 答 案:
从不同部位,同时或短时间内采集 2 - 3 套血 培养,因为体内巨噬细胞吞噬系统会在 15 ~ 30min内清除掉进入人体内的细菌 当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他的血管内感染 (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真菌血症时,则间 隔采血,每隔1----2小时采血一次,2套—— 3套血培养。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第一篇: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血流感染的发生发展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其正确诊断不仅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同时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医疗花费。
本文向读者详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套数、血量要求、样本运输、皮肤消毒注意事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规范、快速鉴定血培养中的念珠菌、MRSA、葡萄球菌等新方法。
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严格执行血流感染的诊断规范,快速报告实验结果,强调及时与临床,提高血流感染诊断水平的重要意义。
1、采血时间研究表明,大量入血的时间为患者寒颤发热前1小时,在此期间,应同时(或间隔30-60 min)采集2-3套血培养,只有在怀疑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它血管内感染(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才有必要间隔较长时间多次采集血培养。
2、血培养数量在每次败血症期间,推荐采集2-3套血培养。
对于成人,不应仅做1套血培养,不仅因为采血量不足,而且1套血培养的结果较难解释。
由于在开始抗菌治疗后,患者中的致病菌不会立即清除,2-5天内无须重复进行血培养。
但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多次进行血培养以评估和指导治疗;由金葡球菌引起的败血症(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在48-96 小时重复培养以判断其是否为复杂性金葡菌败血症。
3、血培养采血量采血量对于败血症的检测非常重要。
对于成人,采血量在2-30 ml 时致病菌的检测与血量成正比,虽然采血量增长至40 ml(甚至更高)时血培养阳性率仍在提高,但已经不再与采血量成正比。
对于婴幼儿,采血量不应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
4、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间的分配在常规血培养中,推荐成对使用需氧瓶和厌氧瓶。
如果采血量低于推荐血量,应将血标本先注入需氧瓶,再将剩余血液注入厌氧瓶,因为大部分败血症是由需氧或兼性细菌及酵母菌引起的。
如果仅做需氧培养,每套培养应使用2个需氧瓶并保证有足够的血量。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一)消毒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的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入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要注明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
四、运送要求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规范血培养及微生物标本送检

+ 采血量不足时应优先保证需氧瓶,因临床
90%的感染为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感染 + 真菌和严格的需氧菌(如假单胞杆菌和嗜 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全部只能从需氧瓶 中分离到。 + 同时采集需氧瓶和厌氧瓶的血培养标本时, 应先注入厌氧瓶,因为有些厌氧菌对氧极 度敏感,在空气中很短时间内即死亡。
+ 对于非持续性菌血症,应同时或短时间内采集2-3套
+ 采血指征了解不够,送检率低
+ 不正确采样(如采血时机不合适、采血套
+ + + +
数不够,采血量不足、采血部位不对、标 本暂存不当) 污染问题 阳性检出率低 检验周期过长 厌氧培养不受重视等
+ 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 + + + + + + + + +
培养的重要指征: 体温:发热(≥38℃)或低温(≤36℃) 寒战、休克 白细胞增多:>10.0X109/L,特别有核左移现象时 粒细胞减少:<1.0X109/L 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 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呼吸心率异常加快等 局部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脑膜炎、…等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其他:如CPR\内毒素、PCT等升高时
+ CLSI(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建议(2007) + 对于每位需要血培养的患者需要采取2至3套 + 对于成年患者的血培养,只采单一的血培养是不允
许的,因为单一的血培养的结果的临床意义很难解 释。 + 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或 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双臂)每 次采集2~3套标本,每套应包括一个需氧瓶和一个 厌氧瓶 + 采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血培养,因 为治疗后的2至5天内血液中的感染细菌不会马上消 失。
规范血培养及微生物标本送检

+ 采血量不足时应优先保证需氧瓶,因临床 90%的感染为和严格的需氧菌(如假单胞杆菌和嗜 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全部只能从需氧瓶 中分离到。
+ 同时采集需氧瓶和厌氧瓶的血培养标本时, 应先注入厌氧瓶,因为有些厌氧菌对氧极度 敏感,在空气中很短时间内即死亡。
血培养对CAP、HAP的检出率
+ CAP菌血症发生率: + 住院患者:4%~14% + 重症患者:18% + 大多数CAP的指南推荐住院的患者进行血培
养 + HAP菌血症发生率:10%~30% + 所有怀疑VAP的患者均应进行血培养
+
关于采血时机
+ 研究表明:细菌通常在寒战和发热前1小时 入血,此时为采集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 的最佳时机;
+ 可疑的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每间隔30分钟 至1小时采集1套,连续采集3套标本。如果
关于皮肤和培养瓶消毒
+ 皮肤消毒程序: + 用75%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30秒; + 再用碘伏(10%碘伏60秒)或碘酊(2%碘
酊30秒)消毒皮肤; + 最后使用75%酒精脱碘 + 洗必泰时间和碘酊一样(但不能用于小于2
+ 采血应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 + 若患者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用含
抗菌药物吸附剂的培养瓶进行血培养。
关于采血套数
+ CLSI(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建议 (2007)
+ 对于每位需要血培养的患者需要采取2至3 套
血培养的注意事项

血培养的注意事项
第一,严格按照消毒规范操作。
在进行血培养前,应当对所有操作
用具和试剂进行消毒处理。
同时,需要保证操作环境清洁卫生,以避
免细菌污染影响检测结果。
第二,采血前准备工作要充分。
采血前应当告知被测者相关事项,如
停止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采血针头应当选择质量好的产品,避免污染。
同时,采血部位的皮肤需要彻底消毒,以避免细菌污染。
第三,采血量应当充足。
血液量过少会导致培养物为空白或污染,从
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通常为了避免造成伤害,采血的时候最多只能
采40ml。
第四,采血后应当立即送检。
血液样本应保持在体温下送往检测机构。
过长的运输时间或存放时间会导致培养物污染或变质,从而影响检测
结果。
第五,建立完整的病史记录。
在进行血培养前,需要详细询问被测者
的病史,包括既往患病情况、症状等。
这有助于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总之,血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通过严格的操作和完善的病史
记录,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有助于医生进行正确的治疗
计划。
在进行血培养前,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关注好血采血前和血采集过程的相关注意事项,以确保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血指征
患者出现以下体症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C)或低温(36C),寒战 2、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109/L) 3、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 <1109/L) 4、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出血 5、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 6、移植病人发热 7、放置深静脉管或导尿管后发热 8、CRP 或PCT升高,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症时 9、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之前
台湾北部医学 中心
25800 11.6% 89600 40.3% 55000 24.8% 13500 6.1%
中国医药大学 附设医院(台湾)
18000
13.3%
63600
47.1%
24000
17.8%
6000
4.4%
.
.
血培养 Blood Culture
. 2020/5/23
• 血培养: • 江苏省人民医院 • 香港玛丽医院 • 台湾荣总医院
2015年10月限制类抗菌药物
使用人数
送检人数
未送检人数
9
4
5
14
6
8
7
3
4
7
3
4
41
15
26
21
7
14
6
2
4
13
4
9
7
2
5
13
3
10
19
4
15
10
2
8
.
6
1
5
按照60%指标考核 送检率(%)
44.44
42.86 42.86
42.86
36.59 33.33 33.33 30.77 28.57 23.08 21.05
.
血培养结果报告
•
左侧需氧瓶:无菌生长
•
左侧厌氧瓶:金黄色葡萄球菌
•
右侧需氧瓶:无菌生长
•
右侧厌氧瓶:金黄色葡萄球菌
Hale Waihona Puke •药敏:.
血培养标本采集消毒注意点
• 皮肤消毒程序
70%酒精30秒
2%碘酊30秒
70%酒精脱碘
10%碘伏120秒
• 培养瓶消毒程序
70%酒精擦 拭瓶塞60秒
无菌棉签 清除酒精
.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点
合理使用抗生素 规范采集血培养标本
赵旺胜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 苏 省 人 民 医 院 检验学部
2. 015.12.5
细菌耐药性
是目前抗感染治疗的热点问题 是医生治疗感染病的棘手问题
滥用抗生素
导致细菌耐药率逐年增高 导致多重耐药菌越来越多
.
.
江苏省人民医院培养送检率要求
1、全部使用抗生素的送检率50% 2、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
• .
临床微生物送检率包括哪些标本?
按照感染性疾病病原诊断与管理要求,以下各项检查可以作 为计算微生物检查送检率的项目:
• 无菌体液细菌涂片染色细菌检查 • 合格标本细菌培养 • 肺炎链球菌尿抗原 • 军团菌抗原/抗体检测 • 真菌涂片及培养 • 血清真菌G实验或GM实验 • 降钙素原检测(.PCT)
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60% 3、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90%
.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一)青霉素类药物:美洛西林、替卡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二)头孢菌素一代、二代、三代:头孢替安、头孢他 定、头孢哌酮/舒巴坦
(三)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 (四)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注射剂 (五)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加替沙星 (六)抗真菌类药物:伊曲康唑口服液
我院2012年282株菌在不同培养瓶生长情况
47株阳性菌中有10株厌氧菌
南京医科大. 学学报2014年34卷10期
临床病例
• 胡某 女 80岁 住徐州市中医院,
• 每天下午39-400C持续20天,
• 2014年1月17日转我院感染科,17时做血培养
培养结果:左厌氧瓶9.3小时仪器报警
•
右厌氧瓶9.5小时仪器报警
双侧双瓶阳性率12%(37/308) 污染率2.27%(7/308)
单侧双瓶阳性率7.2%(23/320) 污染率2.5%(8/320)
单侧单瓶阳性率4.6% (3/65) 污染率6.2%(4/66) 发表 临床检验杂志2012年30卷1期
.
血培养收费
• 1、血培养成人组套(双侧双瓶) 420元 • 2、血培养儿童组套(双侧单瓶) 220元 • 保留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血液) 120元
国内微生物标本的采集目前存在的问题
标本送检率低 从全国来看,抗感染治疗前, 送检相关标本可能只占应送标本的一半左右, 与抗菌药物应用率之高形成鲜明的反差。一些 医师在经验性治疗受挫后方送标本,此时已失 去阳性培养的机会。 标本送检有缺陷 多数送检的标本是痰液, 无菌体液标本所占比例较少,正确送检标本非 常重要。
5 to 1000 organisms/ml >100 organisms/ml
Infect Dis Clinics N Amer 2001;15:1009
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
.
双瓶采血:提高阳性率
• Khanna等对7072份同时做需氧瓶和厌氧瓶 的血培养结果分析显示:
• 640份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9%
Gram stain革兰染色 exudate culture分泌液 throat culture咽拭子 genital culture生殖道 sputumn culture痰液 stool culture 粪便 fluid/tissue cult 组织
.
CSF culture 脑脊液
2006
30,035 31,760
香港台湾两地标本送检情况
医院
痰 液 比例 血液 比例 尿液 比例 脓液 比例
香港玛丽医院 40000 20.0% 24000 12.0% 78000 39.0% 32000 16.0%
香港威尔斯 亲王医院
52800 22.0% 26000 10.8% 93600 39.0% 38400 16.0%
•南京、苏州、徐州和扬州有近10个医院开展双 侧双瓶 •全省多数医院推行双侧单瓶
.
如何说服临床送检标本 北大人民医院的经验
准备材料:
提供指南、标准、临床实例 统计每个科室送检情况
行动:
发邮件给相关科室 院周会宣讲 深入科室普及
.
姓名
白X
李XX 储XX
赵XX
徐XX 王XX 殷X 陈X 陈XX 古X 卫XX 胡XX 吕XX
各一瓶)
➢ 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需 氧血培养标本。
.
• •
• 双套-----两部位采血,左右两侧手臂
• 1、增加捕捉细菌的机会, • 2、可排除污染
• 双瓶------需氧瓶和厌氧瓶
1、分离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2、可提高阳性率
.
六、、血培养阳性结果解释与分析
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
菌血症病人血中细菌浓度
• 成年病人:
链球菌心内膜炎 葡萄球菌心内膜炎 革兰氏阴性菌血症 革兰氏阳性菌血症
• 幼儿病人:
革兰氏阴性菌血症 75%幼儿菌血症病人血液有
1 to 30 organisms/ml 1 to 20 organisms/ml 少于 1 to 10 organisms/ml 1 to 300 organisms/ml
80-100瓶/天 200瓶/天 450瓶/天
2台血培养仪 4台血培养仪 7台血培养仪
.
.
.
两地血培养瓶数量的差别原因
• 1、费用问题 • 2、合理使用抗生素 • 3、未规范采集血培养标本(双套双瓶)
.
• CLSI规范(2007年): • 每次采集2-3套标本,每套应包括一个需氧瓶
和一个厌氧瓶 • 卫生部管理年检查要求 血培养采集为2套 • 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CL-42:2012版 ➢ 推荐不同部位采集2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
2007
33,778 31,152
2008
41,546 29,956
15,616 5,897 4,311 4,308 3,563 2,842 2,168 1,630 1,716
15,072 8,683 4,416 4,275 3,744 2,959 2,064 1,893 1,626
14,384 9,234 3,768 4,966 2,938 3,434 1,826 2,090 1,878
•
左需氧瓶33.5小时仪器报警
•
三瓶均分离出大肠埃希菌
•
右需氧瓶五天未报警
.
推行双侧双瓶后的变化
• 2010年7月送检培养瓶 • 2011年7月送检培养瓶 • 2012年7月送检培养瓶 • 2015年7月送检培养瓶
782瓶/月 1127瓶/月 2130瓶/月 2985瓶/月
.
2010年我院血液科双侧双瓶试点结果
• 其中需氧和厌氧瓶同时阳性为55% • 仅需氧瓶阳性为26% • 仅厌氧瓶阳性为19%
• Khanna P, Collignon P. Anaerobic bottles are still important in blood culture sets.
• Eur J ClinMicrob.iol InfectDis, 2001, 20: 2172219.
• 1、血液采集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 0.51h。
• 2、采血后培养瓶立即送检 • 3、用含有吸附剂的培养瓶 • 4、培养瓶切记不能放冰箱 • 5、抽血量要达到30-40ml • 6、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 • 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