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后侧小切口腘绳肌腱取腱方法 PPT

合集下载

医学ppt--前叉韧带重建术

医学ppt--前叉韧带重建术


手术器械入路
断裂的ACL
经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式
单股单隧道
A
ACL手术方式
双股双隧道
B
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定位
❖ 胫骨隧道外口:胫骨粗隆内侧2cm;内口:外侧半月板前 角延长线上,PCL前7mm。
❖ 股骨隧道:位于髁间窝过顶位,左膝11点,右膝1点。 ❖ 先将导针沿此通路钻入,并从大腿外侧传出。
ACL的解剖
❖Norwood and Hughston(1980)将ACL分为 三束,i.e.前内侧束,中间束与后外侧束。
ACL的生理作用
❖ 限制胫骨前移 ❖ 限制过伸 ❖ 限制内外旋活动 ❖ 限制内外翻活动
经关节镜重建交叉韧带技术的引入
❖ 随着内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应用关节镜技 术进行交叉韧带的重建已被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 所接受。其优势和临床疗效也是传统治疗手段所 无法比拟的。
❖ 为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对现有手术定位技术的 不断更新和改进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ACL等距重建在手术中操作要点
❖ 胫骨隧道内口的定位 ❖ 股骨隧道内口的定位
胫骨隧道内口
ACL等距重建在手术中操作要建ACL
双束重建术
ACL解剖重建
对ACL等距重建的不同认识
❖ Odensten和Gillguist首次提出ACL等距重建的概念。认 为等距点位于股骨和胫骨附着区的中心。
❖ 异体肌腱——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手术创伤小, 康复快,但是存在排斥反应和感染的风险。
❖ 人工材料——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尚存在一定的 争议。
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手术入路及清理
❖ 常规采用Jackson描述的膝关节镜髌前内、外侧 入路,先行常规顺序镜检。确定病变后行损伤韧 带残端清除。

(医学课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PPT演示课件

◎ 滑膜皱壁富含血管,韧带近
段营养来源膝中动脉,远端 部分来自膝下内外动脉。
.
.
前交叉韧带的生物特点
◎ 主要由胫神经的一部分降末支支配。 ◎ 本体感觉 感受器 1-2% 股骨和胫骨韧带附着 韧带长度和张力 感受器 中枢 关节位置运动、组织形变的信息 反射性神经肌肉反馈机制 脊髓反射、认知计划、脑干平衡 对运动进行快速调节 来正确判断肢体的空间位置 保持适当的肌肉张力 协调拮抗肌和协同肌的舒缩,使运动对环境的改变产生恰 . . 当的反应。
.
主要内容
◎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的解剖和功能
◎ ACL的损伤机制
◎ ACL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
◎ ACL损伤修复后的后果及康复的重要性
◎ ACL损伤修复后的康复训练
.
.
??
前交叉韧带究竟是个 什么样的结构??
.
.
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特点
.
??
前交叉韧带的作用

◎ ◎
限制胫骨过度前移
限制内外翻 旋转稳定
.
.
??
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机制
.
.
ACL 损伤机制

共同因素 接触性损伤:

外翻外旋应力 过伸 胫骨后方直接暴力 骤停 纵向暴力、剪切或旋转暴力

非接触性损伤:


.
.
损伤机制(一)
接触性损伤
外翻损伤
内翻伤
过伸损伤
□ 前交叉韧带分两束纤维,即前内支、后外
支;
◎ 伸膝时前内支相对松弛,而后外支相对紧张。
屈膝90度时两束交合在一起。接近屈膝90度时,

前交叉韧带重建PPT课件

前交叉韧带重建PPT课件


4415ug/L

转入ICU后予以氧疗和关节置换常规抗凝治疗,

氧合功能逐渐恢复,术后14小时血气分析(3L/
分):氧分压81mmHg饱和度97%
全程生命体征平稳,无胸闷气促,无突发胸痛,心 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予以规范化抗凝
18
术后48小时CT血管成像结果
右肺动脉主干近肺门处、右上肺动脉近段、上肺动脉主 干及其远端分支管腔充盈缺损;左脉干及其分支管腔可 疑充盈缺损。
按疗程使用(髋关节置换35天,膝关节置换14天)
40
不可忽略的细节
➢ 时间点明确,操作性强 ➢ 顺利协调多科室多人员协同工作时间 ➢ 红绿色警示,重点患者标示醒目,避免
服药失误
41
规范化带给临床的意义(一)
可操作性强,工作细节无重大遗漏
效率提高,住院医师完成首次病程及大 病历时间在30分钟以内
抗凝路径的建立
2008年12月 完善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 2009年9月 增补临床路径中术后抗凝治疗方案
32
术后置管镇痛的抗血栓治疗规范
硬膜外麻醉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术后立即拔管
术后6-10小时首 次给药
术后管留置48-72小时
术后6-10小时 首次给予利伐沙班
拔管前最后一次 利伐沙班给药
27
Vit K 拮抗剂(华法林)
1-3日:3-4mg/日 3日后:2.5-5mg/日 定期监测PT,使INR在2.0-2.5,勿超过
3.0 (停药、VIT K1注射、血浆制品)
28
现有抗凝药物存在临床使用局限性
药物类型 给药途径
1930s
普通肝素 肠道外给药
1950s

【正式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配合PPT资料

【正式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配合PPT资料
阑双尾束包 三、隧关道节重镜建器(械Y字包重、建前)交叉韧带包、电钻、驱血带、刨削线、关节镜镜头 A前C交L断叉裂韧合带并损内伤侧的韧治带疗损方伤式;
,固定6W。石膏固定3D后开始股四头肌 取AC腘L断绳裂肌合腱并、内缝侧合韧成带型损的伤配;合
A阑C尾L断包裂、重关建节手镜术器适械应包征、前交叉韧带包、电钻、驱血带、刨削线、关节镜镜头
• 胫骨定位器、套筒、电钻、配套克氏针(与套筒及 钻头)、钻头
股骨隧道
• 股骨定位器、电钻、克氏针、尖刀、钻头
手术各步骤的配合
移植肌腱复位及固定
吸引器头、麻花、细导针 细导针、螺钉、螺丝刀
手术各步骤的配合
缝合及包扎
圆针4#皮下、角针1#皮肤 棉垫、弹力绷带
训练 取前腘交绳 叉肌韧腱带、损缝伤合的成治型疗的方配式合
石胫膏骨固 止定点3位D于后胫开骨始平股台四上头胫肌骨训脊练的 前取交腘叉 绳韧肌带腱损、伤缝的合常成见型因的素配合 股骨定位器、电钻、克氏针、尖刀、钻头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ACL断裂重建手术适应征
• ACL断裂合并内侧韧带损伤;膝关节前外 侧或前内侧旋转明显不稳,或出现内外翻 异常活动时
手术各步骤的配合
切开、进入膝关节腔的配合
尖刀 直钳 戳卡 装关节镜镜头
手术各步骤的配合
清理关节腔,股骨髁间成型的配合
清理关节腔-刨削刀 股骨髁间成型-髓核钳
成型后的髁间窝
手术各步骤的配合
取腘绳肌腱、缝合成型的配合
刀、止血钳 绳子 取腱器 钢丝、缝线
手术各步骤的配合
骨隧道定位及建立
胫骨隧道
物品准备
敷料
孔单、中单2包、手术衣
器械
阑尾包、关节镜器械包、前交叉韧带包、电钻、驱 血带、刨削线、关节镜镜头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课件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课件
2. 受伤后立即不能活动或继续参加运动
3. 受伤后膝关节很快肿胀, 伤后12小时以内膝关 节肿胀达到最高峰。
多数运动创伤患者有典型的损伤体位:小腿外翻 外旋半屈曲位,多在单腿落地时发生。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体格检查
medical examination
抽屉试验 Drawer test at 90 degrees of flexion
前交叉韧带双股重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解剖基础
胎儿膝关节 显示:两个 功能束(AM, PL) LFC为股骨外 髁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解剖基础
关节镜显 示AM,PL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带重建术
解剖基础
伸直时AM, PL的股骨 点垂直排 列,两束 平行。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ACL的解剖特点 ANATOMY of ACL
3、股骨附着部相对 细小,呈扇形,面 积约2平方厘米。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ACL的解剖特点 ANATOMY of ACL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ACL的解剖特点 ANATOMY of ACL
ACL三束: 前内束屈膝时紧张; 后外束伸膝时紧张; 中间束在膝关节屈 伸运动中始终保持 张力。
(2)同种异体材料 allograft:
(3)人工材料 Synthetic material: 有Leeds-Keio人工韧带,Kennedy LAD等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手术目的 purpose of surgery
• 重建膝关节的 稳定性,改善 功能,希望防 止、延缓和 减 轻继发损伤。
Reconstruct stability of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配合课件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配合课件

手术配合步骤
关节镜的置入及检查
递尖刀从膝关节前外侧入 路切开皮肤1-2cm,置入关 节镜检查关节腔内情况。
再从膝关节前内下方开口, 放入探钩检查韧带损伤情 况。
手术配合步骤
手术配合步骤
手术配合步骤
手术配合步骤
手术配合步骤
手术配合步骤
手术配合步骤
手术配合步骤
手术配合步骤
手术配合步骤
手术配合步骤
伴有内侧半月板破裂者应手术探查
ACL重建术的配合
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
手术体位:取平卧位,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下肢可伸 直或屈曲,术者位于患侧以利于变换关节位置及对膝关节 的屈曲,旋转。
关节镜只能使用的光纤,显示器
手术配合步骤
常规消毒,铺单(手套套脚) 贴好手术薄膜 妥善连接各导线,管道 驱血 启动止血带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配合
前交叉韧带的解剖
膝关节的解剖图(前面观)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见因素
01
卡压
02

旋转
03
强力外展损伤
04
膝关节强力过伸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
ACL重建术的手术适应征
ACL断裂合并内侧韧带损伤:膝关节前外侧或 前内侧旋转明显不稳,或出现内外翻异常活动
时。
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者,闭合不能复位亦应早 期手术复位。

【高质量】前交叉韧带重建康复流程PPT文档

【高质量】前交叉韧带重建康复流程PPT文档
功能:主7要.电功能刺限激制、胫骨生前物移反,维馈持旋转稳定是次要功能。
高级(干扰)本体感觉训练
• 目标:
术后第一阶段(week 0-2)
1.强调完全被动伸直 2.控制疼痛和肿胀 3.ROM达0-90° 4.早期渐进负重 5.防止股四头肌抑制 6.独立完成家庭治疗训练计划
治疗措施:
1.垫毛巾卷伸展,俯卧位悬吊训练 2.股四头肌再训练(EMS和EMG) 3.支具锁定0°渐进部分负重到在可承受范围内扶拐负重 4.髌骨松动 5.主动屈曲、主动伸直90°到0° 6.直腿抬高训练(SLR各个方向),支具锁定0°位SLR 7.短屈柄功率自行车练习 8.髋渐进抗阻训练 9.本体感觉训练(双侧负重) 10.蹬踏练习(ROM>90°) 11.冷疗 12.家庭训练
胫骨及股骨隧道位置
• 胫骨隧道位置:位于ACL解剖位置偏后 。 • 股骨隧道位置:尚未统一。
ACL重建术后康复流程(HSS)
高级(干扰)本体感觉训练 术后康复计划宣教:股四头肌收缩训练、SLR练习(锁定0°)、髌骨松动、被动伸直、主动屈曲和伸直90°-0°训练 主动屈曲、主动伸直90°到0° ACL重建术后康复流程(HSS) 股四头肌再训练(EMS和EMG) 垫毛巾卷伸展,俯卧位悬吊训练 术后第一阶段(week 0-2) 高级(干扰)本体感觉训练 支具角度开启0-50°渐进负重 注意事项:训练和功能活动避免疼痛 股四头肌再训练(EMS和EMG) 功能:主要功能限制胫骨前移,维持旋转稳定是次要功能。 高级(干扰)本体感觉训练 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起于股骨外髁的内后侧面,止于胫骨髁间嵴的稍前方的一个呈椭圆形的区域。 注意事项:训练和功能活动避免疼痛 术后第三阶段(week 6-14) 功能:主要功能限制胫骨前移,维持旋转稳定是次要功能。 注意事项:训练和功能活动避免疼痛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训练 ppt课件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训练  ppt课件
第二阶段:术后2~4周
ppt课件
6
第二阶段:术后2~4周
㈠ 术后2周:
1 被动屈曲至90~100° 2 强化肌力练习 3 开始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进行初 级的锻炼项目
㈡ 术后3周:
1 被动屈曲至100~110° 2 加强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 3 开始尝试脱拐行走
ppt课件
19
第三阶段:术后4个月~6个月
ppt课件
20
高级锻炼程序
1.单腿部分屈膝练习: 站立位,健侧膝关节弯 曲,患侧足部踩平,足 趾抓地以保持平衡,慢 慢屈膝降低身体,然后 再站直回到起始位置, 放松。重复10次。
2.前向踏步练习:站立位, 前方放一高15厘米的板凳。患 侧迈步踏上板凳,健侧腿跟上, 再以相反顺序回到起始位置。 重复10次。随着锻炼强度的增 大增加板凳的高度。
起患肢至足跟距离床面约12厘米,然后慢
慢放回到床面并放松。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
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
ppt课件大增至5公斤。
13
3.半蹲练习:扶住一把结实的椅子或床架, 脚距离椅子或床架20厘米左右。背部挺直, 慢慢弯曲膝关节向下蹲。不要完全蹲下,也 不能超过90度。保持5-10秒钟,慢慢站直 并放松。重复10次。
活动髌骨
• 术后第1天开始,上下左右推动
髌骨,活动后立即冰敷10分钟,
每pp日t课件1次,重复3天即可
3
第一阶段(炎性反应期):术后 1天~1周
直腿抬高训练
• 伸膝后保持膝关节伸直,抬 高至足跟离开床面10~15厘米 处,保持30~60秒/次。
• 每天锻炼3组,每组20~30次。
ppt课件
4
第一阶段(炎性反应期):术后 1天~1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敖英芳:没有比后侧切口更占优势的了
好!
手术技巧
▪ 膝关节屈曲30°
▪ 腘窝横行中线内侧1/3处触及肌腱,做2.5cm小 切口
▪ 切开筋膜,示指触及半腱肌、股薄肌腱
▪ 分离和显露后用布条将肌腱挑起示指沿肌 腱向前分离至鹅足止点
▪ 切断半腱肌腱副腱和股薄肌腱联系筋膜
▪ 示指在半腱肌止点处顶起皮肤,做近止点 处2.5cm纵形切口,辨认、分离肌腱并在止 点处切断
▪ 将半腱肌从后侧切口抽出,以取腱器取之, 随后取出股薄肌
▪ 我院自2012年8月至今 ▪ 32例病人 男18例,女14例 ▪ 腘绳肌腱长度平均(28 ±1.12)cm ▪ 无隐神经损伤及伤口愈合不良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后侧小切口腘绳肌腱取腱 方法
▪ 在采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中,最困 难的步骤之一—取腱
腘绳肌腱取腱的经典切口——胫骨前方入路
▪ 假如每年交叉韧带重建术较多,胫前 入路没有问题,若做得少可能会遇到 困难
困难1
▪ 肌腱取短:用取腱器取腱前没有切断肌腱 之间的联系筋膜
困难2
▪ 筋膜联系个体差异从远端止点向近端至少暴露10cm ▪ 盲切:可能损失隐神经 ▪ 建议:用手指触摸下切断联系筋膜
困难3
▪ 患者肥胖:造成显露困难,延长或牵拉切口 伤及隐神经
困难4
▪ 胫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切口:辨认鹅足3根肌腱困难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后侧切口四大优点
① 容易辨认肌腱 ② 容易切断联系筋膜 ③ 容易将示指沿肌腱伸入抵达肌腱前方止点 ④ 前方切口可以很小,后方切口隐蔽
▪ Chadwick Prodromos MD 采用后侧入路13 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及肌腱取出过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