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建设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修建沿江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要内容的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
下图为长江主航道各航段水深、沪汉蓉高铁各区段运行速度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1.渝万高铁与沪宁高铁运行速度相差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技术水平D.人口密度2.重庆至枝城航段水深明显大于其他航段,其原因最可能是( )A.降水丰沛B.水利工程建设C.地形崎岖D.排淤深挖航道解析:1.B 2.B 第1题,沪宁高铁主要经过长三角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渝万高铁所经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因此渝万高铁与沪宁高铁运行速度相差较大,所以B正确。
第2题,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重庆至枝城航段水深明显大于其他航段,其原因最可能是水利工程建设,所以B正确。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是长江的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
报告显示:长江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水质呈整体恶化趋势以及水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等方面。
据此回答3~5题:3.造成长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原因是( )A.流域内科技发达,水资源利用少B.国家的宣传力度大,人们的节水意识强C.长江水量充足,供远大于求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4.造成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长江沿线的排污量增大,水质恶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B.三峡等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影响了鱼类的洄游C.流域内的过度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长江水量减少,净化能力下降5.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我们应( )①合理规划沿江产业②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③加强管理、依法治水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3.D 4.D 5.D 第3题,长江流域地处季风气候区,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不利于稳定开发利用;且流域内上、中、下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水资源利用程度差别很大,因而造成了长江流域总体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状况。
4.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位置、范围。
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区域认知)2.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
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综合思维)3.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况。
(地理实践力)4.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
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学习重难点】1.能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
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过程】模块一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1.范围:覆盖_____、江苏、浙江、安徽、江西、______、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
2.地位: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__________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3.区位优势:(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
(2)从全国范围看。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
【思考】据图推断,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哪个城市群经济最发达,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人口、产业结构等角度说明该城市群发展的地理背景。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_______,不搞_______;(2)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_____________发展之路。
2.长江水资源利用及保护:(2)主要问题:中下游地区水污染及_________。
(3)保护措施: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___________和水资源保护。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措施:(1)机制: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__________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模块二关键能力•素养形成能力1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知识检测】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特点。
2.分析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
知识点梳理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地理背景:(1)是以开发的土地少。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分类:(1)优化开发区域:城镇化地区。
(2)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化地区。
(3)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4)禁止开发区域: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
例题.下列发展方向符合海南岛实际,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A.加大沿海滩涂开发,发展种、养殖业B.利用热带风光和风土民情发展旅游业C.开发海南铁矿,发展钢铁工业D.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发展房地产业【答案】BB.【解析】【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海南岛位于我国热带地区,且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故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
二、保护海洋权益1.海域划分: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例题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下图为海洋权益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水域①是()A.内水B.毗连区C.公海D.领海(2)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架狭窄且陡峭B.海洋灾害种类较少C.海洋资源十分丰富D.海洋环境状况良好【答案】(1)A(2)C【解析】【点评】内水是指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包括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内海和历史性海湾等。
内水是沿岸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沿岸国家对内水享有与对领陆同样的主权,非经许可,他国的船只不得驶入。
分隔两个国家的界河,其分界线两侧的水域是分属界河沿岸国家的内水。
位于两个国家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界湖也属于沿岸国家的内水。
(1)内水是沿岸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沿岸国家对内水享有与对领陆同样的主权;毗邻区是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领海范围是不超过领海基线外12海里。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的全部内容。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标要求】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课标细化】1、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理解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实践3、了解公众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99,分析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的疑惑】【典型案例1】(2012重庆卷文综)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
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合作开发战略。
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
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
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迁移案例1】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类型分析,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
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中点;长 江入海口;水陆交通便捷。( 地 形 :)地势平坦开 阔;腹地宽广; ( 经 济 : ) 腹地内经济发展水平高 。(劳动力状况:)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对外开放)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 高,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 市 场 、 产 业 基础、经济状况、政策.......
二、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问题情境六:
材料一:上海市地处江海交汇 之处,开埠至今仅170多年历 史,却迅速发展成2400多万人 口的超大城市。下表示意上海 市不同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的变 化。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和南 通两地联系日益紧密。生物医药、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 快向南通转移。不少项目与上海知 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 作,在南通实现产业化。部分企业 把总部营销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 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 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和南 通两地联系日益紧密。生物医药、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 快向南通转移。不少项目与上海知 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 作,在南通实现产业化。部分企业 把总部营销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 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 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1)与1990年相比,说出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 周边城市辐射功能强度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因 素。
问题情境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图)位于“一带一 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 道的起点,总面积达18.5万平方千米。该区 域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城镇密布,是 我国西部产业基础最雄厚、市场空间最广阔 的区域之一。但与珠三角经济圈相比,其在 发展和建设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1)说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优势。
2018-2019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改区)学案:第六章+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99~P100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成就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22%的人口。
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1)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基数,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
(2)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需求量大;生产技术水平低,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3)环境危机:环境污染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3.解决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战略框架: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案例分析|目前我国土壤被污染的情况已非常严重,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按照这一比例推算,受到污染的“毒土地”面积超过2亿亩。
其中,无法耕种的中、重度污染耕地大致在5 000万亩左右。
许多博友表示,“毒树难结善果”,耕地被污染,意味着我们粮食安全没有保障,生命健康安全及生态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
结合材料探究:(1)我国土壤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治理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提示(1)根本原因是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水平低导致的不合理人类活动。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方法规律|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有关。
具体分析如下。
1.庞大的人口基数2.严重的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101~P10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循环经济(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2)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
(3)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4)资源利用方式:环境友好方式。
(5)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3)教师批改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江经济带的概念、发展目标等关键知识。
1.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对长江经济带的地理范围、发展现状和潜力认识不够清晰,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学生在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可持续发展。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可能存在观点分歧,教师应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区域协调等问题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长江经济带的时事动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张长江经济带的地图,标注出其主要城市、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以加深对长江经济带地理范围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
5.选择一个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城市,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撰写一份研究报告,为该城市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6.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制作一份思维导图,梳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知识体系,以便于复习和巩固。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科知识和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教案第一章人口与城市课时一人口与城市课前预习1.了解我国现今的城市化进程,并熟悉悉与城市化相关的有关概念。
2.理解我国城市化过程所涉及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因素。
课堂讲解1.学生必须学会对人口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
2.介绍我国城市化过程所涉及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因素。
3.介绍全球城市化进程和趋势,学生需了解国际经济和社会投资对城市化过程的影响。
课后演练学生将在学习本课时后提高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并在课后完成相关作业。
课时二城市与城市规划课前预习1.学生需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走向。
2.所学习内容中涉及到的城市规划概念、城市发展模式、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及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课堂讲解1.介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2.讨论不同城市规划的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城市规划,并学习目前流行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课后演练学生将在学习本课时后了解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的城市规划方法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课时三区域经济发展课前预习1.学生必须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和局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2.学生必须了解城市、农村和地区(如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影响。
课堂讲解1.在学习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局部经济发展的因素之前,学生必须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2.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预测/局部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预测。
3.在学习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影响。
课后演练学生将在学习本课时后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局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影响。
同时,学生将在课后完成和巩固相关知识的练习。
第二章农业与农村课时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课前预习1.学生将了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2.学生将了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改革有何关联,并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在农村经济中的角色。
课堂讲解1.介绍农村改革对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影响,并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在农村经济中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
(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以及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还包括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合作探究·攻重难]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思考交流】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提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区)。
北侧支流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等,南侧支流主要有乌江、湘江、赣江等。
2.流域内有哪些地形类型?据上图分析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提示: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在上游河段,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经横断山区的高大峡谷,陡然降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3.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其发展的区位优势是什么?提示: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并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归纳总结]1.长江上游的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
读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图,完成(1)~(3)题。
(1)该工业地带的能源优势是()A.煤炭B.石油C.水能D.太阳能(2)图中的钢铁工业基地②的突出区位优势有()A.历史悠久,基础雄厚B.资源、能源丰富C.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D.市场巨大(3)水利枢纽③的首要目标是()A.发电B.防洪C.灌溉D.旅游(1)C(2)B(3)B[第(1)题,长江流域地势起伏大,径流量大,水能蕴藏量大。
第(2)题,②是位于雅砻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攀枝花,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钢铁工业中心。
第(3)题,③是三峡水利枢纽,它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下图为长江流域及其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思考交流】1.资料A反映的问题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草原荒漠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剧。
河源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草场退化。
2.资料B反映的问题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湖泊面积不断减小,蓄水能力降低,调节功能减弱。
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3.资料C反映的问题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森林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滥伐森林。
4.A、B、C三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后果有哪些?提示:水土流失加剧,河湖淤积,湖泊调节作用减弱,洪涝灾害多发。
[归纳总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之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关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整治措施如下表所示:读图,完成(1)~(3)题。
(1)a 水电站的发电量大于c ,由此可知a 处比c 处( )A .流量大,落差大B .流量大,落差小C .流量小,落差小D .流量小,落差大(2)关于甲、乙两个区域在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 .甲——土地荒漠化B .乙——水土流失C .甲——大气污染D .乙——水体污染(3)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规划沿江产业 ②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 ③加强管理、依法治水等 ④严禁排放工业用水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1)D (2)B (3)D [第(1)题,发电量与径流量和落差成正比,a 水电站位于c 水电站上游,因此其径流量小,其发电量大于c ,故落差大。
第(2)题,甲位于横断山区,主要问题是生态恶化;乙位于低山丘陵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3)题,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恶化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有关,因此要加强管理、合理布局产业、减少沿江污染物的排放,工业用水要达标排放。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固双基]题组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读图回答1~2题。
1.长江上游自西向东依次接纳的大支流是()A.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B.雅砻江、岷江、乌江、嘉陵江C.雅砻江、嘉陵江、岷江、乌江D.雅砻江、嘉陵江、乌江、岷江2.长江干流流经我国的()①地势三大阶梯②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③三大自然区④三个温度带和三类干湿地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A2.A[第1题,长江大的支流自西向东分别是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
第2题,长江干流只流经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未流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流经亚热带和高原气候区两个温度带;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三类干湿地区。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据此回答3~4题。
3.有关长江经济带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长江流域有5个全国性商品粮基地,都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②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棉花的重要分布地区③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在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④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甜菜、甘蔗、长绒棉分布基地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4.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说法正确的是()①可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②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③在全国经济格局中仅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④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A4.C[第3题,成都平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故①错误;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长绒棉分布在新疆,故④错误。
第4题,长江经济带连接北部的环渤海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题组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发展新格局。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轴”是指的京沪铁路B.“两翼”中的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C.“三极”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D.“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地级市的支撑作用6.长江黄金水道是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依托,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水量大,水位变化小B.上游资源丰富C.宜宾以下可通航D.中下游沿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5.C6.D[第5题,“一轴”是指长江黄金水道,“两翼”中的“南翼”是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市的支撑作用。
第6题,长江黄金水道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沿途特别是中下游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社会经济发达,货流量大,人流量大,对运输需求大。
]题组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的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②大气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水体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针对该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西部山区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B.中部地区需进行石漠荒山治理C.水质总体较好,不需治理D.应大开发大保护7.C8.A[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严重、大气污染严重、水体污染严重。
第8题,石漠化荒山治理主要是在西部山区;长江水质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水污染呈加剧趋势,需要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