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习题答案
细胞的分化同步练习题

第2节细胞的分化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1.细胞分化的概念2.细胞分化的特点(1)持久性: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
(2)不可逆性:一般来说,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3)普遍性: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细胞分化的原因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4.细胞分化的意义(1)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2)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1)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 )(2)蛙的红细胞和人的红细胞形态不同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同一细胞内往往含有不同的蛋白质,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1)×(2)×(3)×请比较来自同一哺乳动物的胰岛细胞和肌细胞,并回答下列问题:(1)由同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基因)具有稳定性,分化前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基因)相同,为什么分化后却合成不同的蛋白质?请提出你的假设。
提示分化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丢失,所以分化后合成不同的蛋白质(答案合理即可)。
(2)请结合经典实验结果,得出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提示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请分析以下基因在不同分化细胞内的表达情况,说明细胞内的基因都只在特定的细胞内表达吗?①核糖体合成酶基因②ATP合成酶基因③呼吸酶基因④血红蛋白基因⑤肌动蛋白基因⑥胰岛素基因提示不是。
肌动蛋白基因只在肌细胞内表达、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内表达、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内表达,而核糖体合成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呼吸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均表达。
(4)请总结细胞分化的结果并填空。
①细胞分化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蛋白质的种类。
②细胞分化没有改变细胞的数目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植物的生长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植物的生长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七章植物的生长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plant growth):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
例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体积扩大或干重增加都是典型的生长现象。
2、分化(differentiation):指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为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异质细胞类型的过程。
如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等。
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植物已经分化的细胞在切割损伤或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失去分化状态的,结构均一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
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指离体培养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5、发育(development):在植物生命周期过程中,植物发生大小、形态、结构、功能上的变化,称为发育。
发育包括生长与分化两个方面,即生长与分化贯穿在整个发育过程中。
6、极性(polarity):细胞、器官和植株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存在差异的现象。
如扦插的枝条,无论正插还是倒插,通常是形态学的下端长根,形态学的上端长枝叶。
7、种子寿命(seed longevity):种子从发育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称为种子寿命。
8、种子生活力(seed viability):是指种子能够萌发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
9、种子活力(seed vigor):种子在田间条件(非理想条件)下萌发的速度、整齐度及幼苗健壮生长的潜在能力,它包括种子萌发成苗和对不良环境的忍受力两个方面。
种子活力与种子的大小、成熟度有关,也与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有关。
10、顽拗性种子(recalcitrant seed):一些植物的种子既不耐脱水干燥,也不耐零上低温,往往寿命很短(只有几天或及几周)称为顽拗性种子。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练习题及答案)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病变D.细胞分裂和生长2、‘以色列科学家利用干细胞成功地制造出了心脏细胞,这种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A.干细胞分裂的结果 B.干细胞分化的结果C.干细胞生长的结果D.干细胞成熟的结果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是由于细胞______的结果。
A.生长B.分裂C.分化 D.癌变4、下列结构中属于植物组织的是()A洋葱叶 B虎克观察到的细胞 C肺癌细胞 D 洋葱鳞片叶的表皮5、一个受精卵能形成复杂的生物体,起主要作用的生理过程是()A 细胞分裂B 细胞生长C 细胞分化6、左图①→④主要表示了变形虫细胞的哪个生理过程() A.生长 B.分化 C.分裂 D.癌变7、青蛙个体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蛙。
在这复杂的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 C.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细胞分化8、人类胚胎干细胞来自受精卵形成5、6天后的胚胎,在体外条件下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有科学家描述,胚胎干细胞的“可塑性”无与伦比。
“可塑性”指()A 细胞的分裂能力B 细胞的分化能力C 细胞的生长能力D 细胞的变形能力9、高等动植物体的不同器官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其根本原因是()A 细胞分裂的结果 B 细胞生长的结果 C 细胞分化的结果 D 细胞的体积能不断增大10、苹果皮的形成是()A苹果皮细胞分裂的结果B苹果皮细胞生长的结果C苹果细胞分裂生长的结果D苹果细胞分化的结果11、属于黄瓜营养组织的是()A黄瓜果肉细胞B黄瓜表皮C黄瓜种D黄瓜果肉12、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所有的细胞都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B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原细胞的2倍 C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内的遗传物与原细胞一样 D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遗传物质是原细胞的一半13、形成肿瘤的原因是()A 某些细胞生长速度太快 B 细胞的分裂受到某种影响而失去控制 C 细胞有规律地、循序渐进地分化 D 聚集了大量的死细胞14.同一生物体内,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A、相同 B.不同 C.经常变化 D.无法判断15、一个细胞连续分裂四次,形成的细胞数目是( )A.8个B.16个C.32个D.641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是()A .细胞核 B.细胞膜 C.液泡 D.染色体17.玉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0,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和分裂后,染色体的数目是() A. 20. 20 B. 10. 20 C.20 20 D.40. 2018.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A 、 .减少B 、增加C 、保持不变D 、 无法判断20、表皮腐烂的果实很快腐烂,说明表皮是 组织。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细胞的分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下图表示人体造血干细胞在离体条件下,经诱导形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不能说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B.图中各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相同C.①过程可发生遗传信息的传递D.②过程的实质是遗传物质的改变,仍然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图示造血干细胞经培养、诱导得到肝细胞和神经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A项错误;①过程是细胞增殖,可发生遗传信息从DNA→DNA的传递,C项正确;②过程是细胞分化,实质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改变,B、D两项错误。
2.细胞分化不同于细胞增殖的主要特点是()A.细胞数量增多B.细胞体积增大C.细胞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D.能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没有细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细胞增殖的结果是细胞的数量增多。
3.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有几项?()①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②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③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④从细胞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⑤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⑥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4项B.3项C.2项D.1项,如造血干细胞,①正确;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有一些是相同的,如呼吸酶等,②错误;细胞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③正确;结构决定功能,细胞的功能与细胞器、细胞质基质以及细胞核等细胞结构有关,从细胞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④正确;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⑤错误,⑥正确。
分化习题

-10
5.60 10 10Kw
-11
c / Kb
0.1 105 -10 5.60 10
[OH ] cKb 0.1 5.60 10-10 7.50 106 (mol / L)
pOH 5.13
pH 14 5.13 8.87
0.1mol/L NaOH溶液,每份基准物的称取质量范围宜为
[M(KHC8H4O4)=204.2]
B B. 0.4-0.8g
A. 0.8-1.6g
C. 0.2-0.4g
D. 0.2g
练习题 1、H2O的共轭酸是 (
C
)
A. H2O
B. HAc C. H3O+ D. OH-
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正确的说法是 ( A、B、D ) A. 酸愈强,则其共轭碱愈弱
解: M H2C2O4 2H2O 126.07 g / mol
mH2C2O4 2H2O cH2C2O4 2H2O VH2C2O4 2H2O M H2C2O4 2H2O
0.2100 0.2500 126.07
6.619( g )
例 1 用Na2CO3做基准物标定HCl溶液的浓度
例3:计算0.1000 mol.L-1 Na2CO3溶液的pH值.
Kw 解:Kb1 1.80 10-4 Ka 2
cKb 0.1000 1.80 10-4 10Kw
Kb 2 Kw 2.30 10-8 K a1
2Kb 2 / Kb1c
2 2.30 10-8 1.80 10 0.1000
答案:B、C和D 9、下面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D
•
A.五位
高中生物第一册 6 2 细胞的分化 练习(含答案)

6.2 细胞的分化习题1.下表为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的浓度(M1、M2、M3、M4表示浓度,且M1<M2< M3<M4)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情况(“+”表示促进分化,“-”表示抑制分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AMP和cGMP的浓度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B.cAMP浓度增高时,则促进细胞分裂C.cGMP浓度增高时,则促进细胞分化D.cAMP和cGMP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答案】A【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cAMP浓度的增加,促进细胞分化的强度增大;随着cGMP浓度的增加,促进细胞分化的强度减弱,即cAMP和cGMP的浓度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
通过此表不能看出这两种物质对细胞分裂有何影响。
2.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D.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完整植株【答案】D【解析】A项,“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选项A所述内容是玉米的胚后发育过程;B项,“全能性”的结果是得到完整新个体,而不是得到细胞;C项,由于题干中要求体现的是“体细胞全能性”,花粉属于生殖细胞;D项,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是已分化的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后得到了完整的新植株,故D正确。
3.下列有关细胞的全能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成功表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动物克隆成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因为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物质D.全能性的大小依次为:受精卵>生殖细胞>植物体细胞>动物体细胞【答案】B【解析】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因为细胞中含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物质;动物克隆成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因为该过程中处理的是动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的细胞的全能性更易体现。
分化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习题参考答案1、下列情况分别造成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思考它们的消除方法。
(1) 观察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致,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重新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2)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准砝码 (3)重量分析法实验中,试样的非待测组分被攻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做对照实验,估计分析误差并对测定结果加以校正 (4)将滴定管读数18.86记为16.86 过失——克服粗心大意(5)使用未经校正的砝码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准砝码 (6)称量时温度有波动 偶然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7)沉淀时沉淀有少许溶解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选择合适的沉淀剂,生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8)称量时天平的平衡点有变动 偶然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9)试剂含待测成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试验,减去空白值(10)试样在称量中吸湿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防止样品吸水,用减重法称样,注意密封 (11)滴定分析实验中,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用合适的指示剂,使其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12)在用分光光度法测量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波长精度(13)配制标准溶液时,所用的基准物受潮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烘干后再称量8.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数值:(1)平均值(2)平均偏差(3)相对平均偏差 (a )35.47,35.49,35.42,35.46 ( b)25.10,25.20,25.00 解;(a )%056.0%10046.3502.0%100%02.0400.004.003.001.046.35346.3542.3549.3547.35=⨯=⨯==+++=-==+++==∑∑xd d n xx d nxx i i同理:(b)%27.0%067.010.25===d d x9.假定上题中(a )的真实值为35.53,其(b )的真实值为25.06,试说明各组数值是以下那种情况 (1)准确而精密 (2)准确但不精密 (3)精密但不准确 (4)不准确也不精密 解(a ):(3) (b ):(4)0294.014)46.3546.35()46.3547.35(22=--++-=a S表t n S u x t aa >=-=76.4(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3时,t =3.18) 1.013)10.2500.25()10.2510.25(22=--++-=b S69.0=-=n S u x t bb(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2时,t =4.30) 12.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式 (1)341049.21096.541.1311.225.5-⨯=⨯⨯⨯ (2)61006.30001200.030.612.2090.2⨯=⨯⨯ (3)90.3002308.0293.21003.50.414=⨯⨯⨯- (4)7.45100.11001.25.80294.02=⨯⨯⨯(5)412.34258.369.114258.30127.002.668.54258.31060.76740.102.686.29865.13==-+=⨯⨯-+⨯-(6)pH = 4.30, 求 [H +]=?解pH = 4.30, [H +]=5.0⨯10-5mol/L13. ①解:())0.4(31.01101.03.02.05.02.01.02.06.01.01.0)0.3(28.01103.02.03.04.01.02.04.02.03.01)0.3(24.0101.03.02.05.02.01.02.06.01.01.0)0.3(24.0103.02.03.04.01.02.04.02.03.022222222222212222222221212211==-+++++++++===-++++++++=--===+++++++++===++++++++=-=∑∑S S S n xxS d d d n xxd ii修约后修约后修约后修约后②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相一致.而后组数据的标准差较大,这是因为后一组数据有较大偏差(0.6),标准差可突出大偏差的影响.③S 1﹤S 2 ,前一组数据的精密度较高。
2020年南京公需课《大国博弈中的全球产业链分化重构》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国博弈中的全球产业链分化重构-参考答案2、1719 年是我们国家最强盛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是中国GDP 产量全球最高的一个时代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康乾盛世 D、贞观之治答案:C6、中国的GDP 未来肯定要超过美国,支撑中国GDP 超越美国的一个重要基础是 A、在大国博弈过程中,尽快建立盟友体系B、在大国博弈过程中,尽快瓦解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形成的盟友体系 C、在大国博弈过程中,提高外汇储备 D、在大国博弈过程中,产业链结构重组答案:D多选题(共6 题,每题56、根据本讲,下列有关1519 年-2019 年的世界巨变,说法正确的包括()。
A、从2010 年开始,中国是全球工业增加值第一大国 B、1519 年开启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程中国人是主导者、开拓者 C、从2018 年到现在,中美发生贸易摩擦、冲突,其主导是西方国家的民众 D、全球化的主导权由西方国家逐渐向由东西方国家共同主导过渡 E、从2010 年开始,中国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答案:ACDE判断题(共7 题,每题55、1949 年新中国建立,中国开始崛起,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答案:错误大国博弈中的全球产业链分化重构总分:100及格分数:60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亚特兰大的产业领域有四个特点:洗你胃、洗你脑、让你睡、生产杀人武器。
其中,()表明是洗你脑。
A、将假日酒店集团总部设在亚特兰大B、通过CNN向世界人民输出美国价值观C、向全世界生产一些攻击性的武器装备D、通过可乐改变全世界人民的饮食文化3、价值链是从()层面讲,企业在市场上提供商品和服务,通过不同的生产流程创造价值。
A、商品B、企业C、国家D、服务4、中国的GDP未来肯定要超过美国,支撑中国GDP超越美国的一个重要基础是()。
A、在大国博弈过程中,尽快建立盟友体系B、在大国博弈过程中,尽快瓦解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形成的盟友体系C、在大国博弈过程中,提高外汇储备D、在大国博弈过程中,产业链结构重组5、1719年是我们国家最强盛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是中国GDP产量全球最高的一个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习题参考答案1、下列情况分别造成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思考它们的消除方法。
(1) 观察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致,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重新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2)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准砝码 (3)重量分析法实验中,试样的非待测组分被攻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做对照实验,估计分析误差并对测定结果加以校正 (4)将滴定管读数18.86记为16.86 过失——克服粗心大意(5)使用未经校正的砝码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准砝码 (6)称量时温度有波动 偶然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7)沉淀时沉淀有少许溶解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选择合适的沉淀剂,生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8)称量时天平的平衡点有变动 偶然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9)试剂含待测成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试验,减去空白值(10)试样在称量中吸湿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防止样品吸水,用减重法称样,注意密封 (11)滴定分析实验中,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用合适的指示剂,使其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12)在用分光光度法测量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波长精度(13)配制标准溶液时,所用的基准物受潮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烘干后再称量8.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数值:(1)平均值(2)平均偏差(3)相对平均偏差 (a )35.47,35.49,35.42,35.46 ( b)25.10,25.20,25.00 解;(a )%056.0%10046.3502.0%100%02.0400.004.003.001.046.35346.3542.3549.3547.35=⨯=⨯==+++=-==+++==∑∑xd d n xx d nxx i i同理:(b)%27.0%067.010.25===d d x9.假定上题中(a )的真实值为35.53,其(b )的真实值为25.06,试说明各组数值是以下那种情况 (1)准确而精密 (2)准确但不精密 (3)精密但不准确 (4)不准确也不精密 解(a ):(3) (b ):(4)0294.014)46.3546.35()46.3547.35(22=--++-=a S表t n S u x t aa >=-=76.4(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3时,t =3.18) 1.013)10.2500.25()10.2510.25(22=--++-=b S69.0=-=n S u x t bb(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2时,t =4.30) 12.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式 (1)341049.21096.541.1311.225.5-⨯=⨯⨯⨯ (2)61006.30001200.030.612.2090.2⨯=⨯⨯ (3)90.3002308.0293.21003.50.414=⨯⨯⨯- (4)7.45100.11001.25.80294.02=⨯⨯⨯(5)412.34258.369.114258.30127.002.668.54258.31060.76740.102.686.29865.13==-+=⨯⨯-+⨯-(6)pH = 4.30, 求 [H +]=?解pH = 4.30, [H +]=5.0⨯10-5mol/L13. ①解:())0.4(31.01101.03.02.05.02.01.02.06.01.01.0)0.3(28.01103.02.03.04.01.02.04.02.03.01)0.3(24.0101.03.02.05.02.01.02.06.01.01.0)0.3(24.0103.02.03.04.01.02.04.02.03.022222222222212222222221212211==-+++++++++===-++++++++=--===+++++++++===++++++++=-=∑∑S S S n xxS d d d n xxd ii修约后修约后修约后修约后②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相一致.而后组数据的标准差较大,这是因为后一组数据有较大偏差(0.6),标准差可突出大偏差的影响.③S 1﹤S 2 ,前一组数据的精密度较高。
14.解:nxxi∑==12.010400038.0100012.0===nS S x(S 还要用于检验或计算,至少保留2位有效数字)()0012.011000001281.012=-=--=∑n x x S i(P20)xx i -()2x x i-0.0024 0.00000576 0.0009 0.00000081 0.0005 0.00000025 0.0003 0.00000009 0.0002 0.00000004 0.00020.000000040.0007 0.00000049 0.0009 0.00000081 0.0014 0.00000196 0.00160.00000256()∑=-00001281.02x xi样本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为: ±t 0.01,9×x S =±3.250×0.00038=±0.0012 样本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区间为: μ= x ±t 0.01,9×x S =12.0104±0.001215.解: %08.021==S S()()%08.02112121222211===-+-+-=∴S S n n S n S n S R 合并标准差486.3464608.002.4620.46212121=+⨯⨯-=+•-=n n n n S x x t R查t 0.05,8(f = n 1+n 2 -2)=2.306∵t > t 0.05,8, ∴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16. 解:甲:0099.000983.061.346====甲S x n乙:022.00213.064.348====乙S x n①甲:六个数据均匀分布在均值左右±0.01,无逸出值; 乙:34.67和34.61可能为逸出值,进行G 检验13.236.1022.003.08,05.0=<==-=G Sx x G i所以,乙中也无逸出值。
②S 甲<S 乙,甲的精密度好。
③)(212221S S S S F >= 70.400983.00213.022==∴计F 88.45721===表F f f异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表计F F <()()018.02680099.05022.072112221222211=-+⨯+⨯=-+-+-=n n S n S n S R 合并标准差09.36868018.061.3464.34212121=+⨯⨯-=+•-=n n n n S x x t R查t 0.05,12(f = n 1+n 2 -2)=2.179∵t > t 0.05,12, ∴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习题答案7.解:称量形 被测组分 Mg 2P 2O 7 MgO 3622.055.22230.4022722=⨯=O P Mg MgO24.305约为24.30Al 2O 3 Al5292.096.10198.262232=⨯=O Al AlBaSO 4 S1374.039.23306.324==BaSO SC 20H 24O 2N 2 C 20H 24O 2N 2⋅2HCl225.142.32434.3972222420222420==⋅N O H C HCl N O H C Pt KCl 7643.008.19555.7422=⨯=Pt KCl8.解:100%⨯⋅=SFW X 442BaSO SO Na F = %54.941002015.039.23304.1423130.0%=⨯⨯=X 9.解: 2Al(OH)3~Al 2O 3~6NaOH M Al 2O 3=101.96;MAl=26.98 (1) mlM O Al 18.21)2.01(5.061500.032≈+⨯⨯ (2)%99.78%1001005.021500.032=⨯⨯O Al Al M M10. 解:设应取试样x 克:OH SO KAl AlSO Al Al O Al Al M M x M M x M M 2243423212)()(6.0235.0215.0⋅⋅+⋅=⨯g x 89.0=⇒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1. 当加入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按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时,反应即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滴定剂相当于待测物质的克数,用T T/A 表示。
先用适当的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使之置换出一种能被定量滴定的物质。
2. 用来直接配置标准溶液的物质即称为基准物质。
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 1) 物质具有足够的纯度,即杂质含量小于滴定分析所允许的误差限度; 2) 物质的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符合;3) 物质的性质稳定,加热干燥时不分解,称量时不吸湿,不吸收CO 2,不被空气氧化; 4) 物质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误差。
3.(1) L mol /04997.01.007.126630.0= (2) L mol /04997.0102008.98109833=⨯⨯--(3) L mol /75.01.0403= (4) L mol /166.0233.2090.69=4. L mol /08.12146.3637.0100019.1=⨯⨯x 08.121.01000=⨯ ml x 28.8=5. (1)解:08.9825.050018.108.9898.084.1⨯⨯=⨯⨯xml x 80.81= (2)解:500608.9898.084.1⨯=⨯⨯x ml x 2.163=6.解:)500(1000.05001332.0x +⨯=⨯ ml x 166=7. 解:浓浓V C V C V C +=1122mL C V C V C V 60.81210000968.020001000.01122=⨯-⨯=-=浓浓8解:5HC 2O 4-+2MnO 4-+11H + =2Mn 2++10CO 2↑+8H 2O KHC 2O 4•H 2O+NaOH = KNaC 2O 4•H 2O+H 2O2 mol KMnO 4 ~ 5 mol KHC 2O 4 ~ 5 mol NaOHNaOH KMnO CV CV )(52)(4=Lmol V CV C KMnO NaOH KMnO /04420.000.20510.221000.025)(244=⨯⨯⨯=⨯=9.解;指示剂是选用酚酞,所以1molNa 2CO 3~1molHCl%7.99100213.099.1051030.200987.01001000)(%3332=⨯⨯⨯⨯=⨯⨯=-S M CV NaCO CO Na HCl第五章 酸碱滴定1. 写出下列物质溶液的电荷平衡(1)H 2SO 4电荷平衡式:[H +] = [OH -] + [HSO 4-] + 2[SO 42-](2)H 3AsO 4电荷平衡式: [H +] = [OH -] + [H 2AsO4-] + 2[HAsO 42-] + 3[AsO 43-](3)MgBr 2电荷平衡式:[H +] + 2[Mg 2+] = [OH -] + [Br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的质量平衡式(总浓度为c ) (1)Mg(OH)2 : [Mg] = c [OH-]-[H +] =2c(2)Zn 2(Fe(CN)6): [Zn 2+] = 2CC=[Fe(CN)64-]+[Fe(CN)53-]+[Fe(CN)42-]+[Fe(CN)3-]+[Fe(CN)2]+[FeCN +]+[Fe 2+] (3)NaH 2PO 4 :[Na +] = C C = [H 3PO 4] + [H 2PO 4-] + [HPO 42-] + [PO 43-]3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答:(1)NH 4CN [HCN] + [H 3O +] = [NH 3] + [OH -](2)Na 2CO 3 2[H 2CO 3] + [HCO 3-] + [H 3O +] = [OH -](3)(NH 4)2HPO 4 2[H 3PO 4] + [H 2PO 4-] + [H 3O +] = [NH 3] + [OH -]+[PO 43-] (4) (NH 4)3PO 4 3[H 3PO 4] + 2[H 2PO 4-] +[HPO 42-]+[H 3O +] = [NH 3] + [OH -] (5) NH 4H 2PO 4 [H 3PO 4] + [H 3O +] = [NH 3] + [HPO 42-] +2[PO 43-]+[OH -]1.(1) H 2CO 3, C 2H 4O 2, H 3O +, C 6H 5NH 3+, NH 4+, HAc, HS -( 2 ) NO 3-, OH -, HPO 42-, CO 32-, C 2O 42-, HS -, PO 43- 2. HA + B == BH + + A -酸碱的离解、酸碱中和反应都是质子转移的酸碱反应,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酸碱中和反应所生成的盐实质上是酸、碱或两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