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区围界技术标准
飞行区围界技术标准

正文:1.0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首都机场飞行区各类围界建设标准。
2.0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七《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3.0围界种类及适用范围3.1 围界种类钢筋网围界、砖墙围界、防窥板围界、临时围界3.2适用范围首都机场飞行区主要区域应钢筋网围界,其余因特殊原因需要可采用砖墙围界、临时围界及防窥板围界。
4.0围界技术参数4.1钢筋网围界4.1.1 围界桩柱及网片表面防腐年限不少于8年。
4.1.2围界桩柱应采用钢材制成,厚度≥2mm,截面60mm×60mm4.1.3 围界顶部应设有防翻越装置,并加装蛇腹型刮刀刺圈,刺圈支架≥60º,刺圈直径≥600mm,刺圈敷设间距20cm-25cm,应使用标准件与网片联接牢固。
4.1.4钢筋直径≥5mm相邻横筋间距≤100 mm,左右间距≤50 mm。
4.1.5网片与立柱联接部位应采用防拆、防盗形式并保证联接部位的牢固性,以防止从外部进行拆卸。
网片与立柱之间缝隙<10mm。
4.1.6围界网片下端应与地梁进行有效联结以增加围界网片整体强度,网片与地梁间隙≤2cm。
4.1.7钢筋网围界柱基础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制成,截面500mm×500mm,总高800mm,其中高出地表部分300mm,地下埋深500mm。
相邻柱基础间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地梁,地梁截面宽240mm、高500mm,其中高出地表部分300mm,地下埋深200mm,混凝土强度≥C-20。
4.1.8钢筋网围界含地梁、网片、刺圈,净高度≥3.2M。
4.2 砖墙围界4.2.1 砖墙围界包括墙体、蛇腹型刮刀刺圈,墙体应为实体结构并设有墙基或地梁,厚度≥370mm,净高≥2.5m每相隔不超过3m设一加强垛。
4.2.2 砖墙应水泥封顶,上端加装蛇腹型刮刀刺圈,安装要求同4.1.3条,刺圈支架应与墙体联接牢固,蛇腹型刮刀刺圈与刺丝必须使用标准件进行连接。
飞行区技术标准

飞行区技术标准飞行区技术标准是指用于指导飞行区建设和管理的技术规范,其目的是确保飞行区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
飞行区技术标准包括了飞行区的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是飞行区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对飞行区技术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和遵守这些标准。
首先,飞行区技术标准对飞行区的选址和规划提出了要求。
飞行区应当远离城市、人口密集区和高居民点,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噪音和安全隐患。
同时,飞行区的规划应当考虑风向、地形和气象等因素,确保飞行区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其次,飞行区技术标准对飞行区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飞行区的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航空器的起降、滑行和停放安全顺畅。
此外,飞行区的导航设施、通信设备、灯光系统等也应当符合国际标准,以确保飞行区的正常运行和航空器的安全飞行。
飞行区技术标准还对飞行区的维护和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
飞行区的设施设备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飞行区的管理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保证飞行区的安全和秩序。
同时,飞行区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飞行区安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确保飞行区的安全运行。
此外,飞行区技术标准还对飞行区的应急救援和环境保护提出了要求。
飞行区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飞行区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控,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飞行区技术标准是保障飞行区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飞行区的安全和顺畅运行。
同时,飞行区技术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航空业和社会需求。
希望本文所述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促进飞行区技术标准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00)

UDCMH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 MH5001-2000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s for airfield area of civil airports2000-04-03发布2000-07-01施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s for airfield area of civil airportsMH5001-2000主编部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场司批准部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施行日期:2000年07月01日关于发布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的通知民航机发[2000]78号各管理局、省(区、市)局,机场(公司)、航空公司,各设计、咨询、监理、施工单位:为了适应民用机场发展的需要,由民航总局机场司会同有关单位对《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J1-85)进行了修订,同时,更名为《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并已经民航总局审定。
现批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为强制性民用航空行业标准,编号为MH5001-2000,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原《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J1-85)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民航总局机场司负责管理和解释。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二○○○年四月三日1 总则------------------------------------------------------------------------------------------------------------(1)2 术语、代号----------------------------------------------------------------------------------------------------(2)2.1术语-----------------------------------------------------------------------------------------------------(2)2.2代号-----------------------------------------------------------------------------------------------------(7)3 机场资料------------------------------------------------------------------------------------------------------(8)3.1航空数据-------------------------------------------------------------------------------------------------(8)3.2基准点和标高-------------------------------------------------------------------------------------------(8)3.3基准温度-------------------------------------------------------------------------------------------------(8)3.4主要设施资料-------------------------------------------------------------------------------------------(8)3.5道面强度------------------------------------------------------------------------------------------------(9)3.6跑道公布距离------------------------------------------------------------------------------------------(11)4物理特性-----------------------------------------------------------------------------------------------------(12)4.1跑道----------------------------------------------------------------------------------------------------(12)4.2升降带-------------------------------------------------------------------------------------------------(15)4.3跑道端安全区-----------------------------------------------------------------------------------------(17)4.4净空道和停止道--------------------------------------------------------------------------------------(17)4.5无线电高度表操作场地-----------------------------------------------------------------------------(18)4.6滑行道和滑行带--------------------------------------------------------------------------------------(18)4.7防吹坪-------------------------------------------------------------------------------------------------(23)4.8等待坪、跑道等待位置、中间等待位置和道路等待位置-------------------------------------(23)4.9机坪-----------------------------------------------------------------------------------------------------(24)4.10除冰设施----------------------------------------------------------------------------------------------(25)1.0.1 为使民用机场飞行区的规划和设计做到标准统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
飞行区围界管理规定

签发人:1.0 飞行区围界概述1.1 飞行区围界作用或功能首都机场飞行区围界是用于将飞行控制区与公共区进行有效隔离。
其主要功能是防止任何人员从围界进入飞行控制区对空防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物理防范设施。
因此,围界应具备一定的防攀扒、防钻入功能。
飞行区围界实体长度是34.8KM(不含围界上建筑物),围界内设施及其外3米的范围内是飞行区管理范围。
1.2 围界分类及技术标准1.2.1 围界的分类首都机场飞行区围界依据各区域特点及使用时限不同,分为正式围界、临时围界和其它围界(防窥板)1.2.2 围界的技术标准飞行区围界技术标准是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七》、《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等规章而制定。
1.3 围界的细节描述钢筋网围界(标准围界)V型网刺圈1.4 飞行区围界分布图2.0 围界巡视及维护围界巡视的目的是保障飞行区围界设施完好,并对巡视中发现的围界破损及时进行修补。
同时,围界巡视应针对不同围界特点,及时发现围界及围界周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首都机场飞行区的运行安全和空防安全。
2.1 围界巡视检查围界巡视维护工作包括日常性检查和周期性检查。
2.1.1 日常性检查日常性检查的目的是及时保证现有的围界与围界建设标准一致,已确保围界的完好性。
日常检查范围:围界立柱、网片及V型网、刺圈、围界底部及地梁以及围界立柱与网片之间的连接件等部位。
日常检查以工作人员每日通过徒步行走,以看的方式检查围界外观,还要对立柱及网片等关键部位用手触碰等方式进行检查。
注:人工检查Z2滑行东桥附近围界等距离滑行道中线较近的围界时,应注意避让航空器。
2.1.1.1 检查标准及措施1)刺圈2)围界立柱3)网片及V型网4)连接件5)围界底部的检查6)防窥板7)防治围界内外3米内障碍物的措施2.1.1.2 影响空防安全的情况2.1.2 季节性维护2.1.2.1 双层围界间的割草2.1.2.2 排水闸门检查1)汛期(6月1日-9月30日):每周检查两次;2)非汛期:每周检查一次;3)当启动飞行区防汛预案时,应每隔1.5小时对所辖排水闸门进行1遍检查。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第一修订案)》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第一修订案)》一、表3修订为:表3 跑道宽度单位为米二、6.2.1修订为:6.2.1 跑道道肩的宽度跑道道肩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跑道道面两侧道肩的最小宽度宜为1.5m;——飞行区指标Ⅱ为D或E的跑道,其道面及道肩的总宽度应不小于60m;——飞行区指标Ⅱ为F的跑道,若起降双发动机或三发动机的F 类飞机,其道面及道肩的总宽度应不小于60m;——飞行区指标Ⅱ为F的跑道,若起降四(或更多)发动机飞机,其道面及道肩的总宽度应不小于75m。
三、表7修订为:表7 升降带宽度(自跑道中线及其延长线向每侧延伸)单位为米四、6.9.2修订为:6.9.2.1滑行道道面宽度应使滑行飞机的驾驶舱位于滑行道中线标志上时,飞机的主起落架外侧主轮与滑行道道面边缘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表10中的规定值。
6.9.2.2滑行道直线部分的道面宽度宜不小于表11中的规定值。
表10 飞机主起落架外侧主轮与滑行道道面边缘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为米表11 滑行道直线部分道面最小宽度单位为米五、表12修订为:表12 滑行道的最小间距单位为米六、表15修订为:表15 滑行道直线段道面加道肩的最小总宽度单位为米七、6.13.5修订为:机坪停放飞机的净距应不小于表18中的规定值。
表18 机坪停放飞机的最小净距单位为米当飞行区指标Ⅱ为D、E、F并且机头向内停放时:对于具有依靠目视停靠引导系统进行方位引导的机位,机位上停放的飞机与任何邻近的建筑物、另一机位上的飞机和其他物体之间的净距可适当减小;航站楼(包括固定的登机桥)与机头之间的净距可减小至3.75m。
停放的飞机主起落架外轮与机坪道面边缘的净距应符合表10的要求。
八、表20修订为:表20 进近跑道的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和坡度十、表27修订为:表27 道路等待位置标志与滑行道中线的最小距离单位为米。
民航机场围界标准

民航机场围界标准一、围界基本要求1.民航机场围界应围绕机场用地范围设置,并应根据机场的总体规划、飞行区等级以及运行安全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2.围界应采用物理实体围栏、虚拟围栏或其他等效设施进行构建,其高度、强度、耐久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3.围界应形成封闭区域,并设置出入口和通道,确保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安全。
二、围界构造1.围界应由基础、立柱、围栏或虚拟围栏等组成。
基础应牢固稳定,立柱应直立、牢固,围栏或虚拟围栏应连续、平滑。
2.围界构造应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风、雨、雪等可能对围界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风、防雨、防雪等措施。
3.围界构造应方便人员和车辆通行,同时不影响机场运行安全和各项设施的使用。
三、围界设施1.围界应设置照明设施,确保夜间和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可视性。
2.围界应设置监控设施,对围界内外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进出人员和车辆信息。
3.围界应设置报警设施,如入侵警报系统、紧急呼叫系统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围界应设置标识设施,包括出入口标识牌、警示牌、提示牌等,以便人员识别和遵守相关规定。
四、围界标识1.围界内外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明机场名称、出入口编号等信息。
2.围界内的重要设施和区域应设置相应的标识牌,标明设施名称、功能区域等信息。
3.标识牌应清晰、易读,并与背景颜色形成鲜明对比,以便人员识别和遵守相关规定。
五、围界监控1.机场管理部门应对围界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围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监控设备应具备高清、全天候等特点,能够清晰识别人员和车辆的进出情况。
3.监控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4.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机场管理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飞行区围界管理规定

飞行区围界管理规定飞行区围界概述飞行区围界作用或功能首都机场飞行区围界是用于将飞行控制区与公共区进行有效隔离。
其主要功能是防止任何人员从围界进入飞行控制区对空防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物理防范设施。
因此,围界应具备一定的防攀扒、防钻入功能。
飞行区围界实体长度是34.8KM(不含围界上建筑物),围界内设施及其外3米的范围内是飞行区管理范围。
围界分类及技术标准1.2.1围界的分类首都机场飞行区围界依据各区域特点及使用时限不同,分为正式围界、临时围界和其它围界(防窥板)1.2.2围界的技术标准飞行区围界技术标准是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七》、《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等规章而制定。
围界的细节描述钢筋网围界(标准围界)飞行区围界分布图围界巡视及维护围界巡视的目的是保障飞行区围界设施完好,并对巡视中发现的围界破损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首都机场飞行区的运行安全和空防安全。
围界巡视检查围界巡视维护工作包括日常性检查和周期性检查。
2.1.1日常性检查日常性检查的目的是及时保证现有的围界与围界建设标准一致,已确保围界的完好性。
日常检查范围:围界立柱、网片及V型网、刺圈、围界底部及地梁以及围界立柱与网片之间的连接件等部位。
日常检查以工作人员每日通过徒步行走,以看的方式检查围界外观,还要对立柱及网片等关键部位用手触碰等方式进行检查。
注:人工检查Z2滑行东桥附近围界等距离滑行道中线较近的围界时,应注意避让航空器。
2.1.1.1检查标准及措施1)刺圈2)围界立柱3)网片及V型网4)连接件5)围界底部的检查6)防窥板7)防治围界内外3米内障碍物的措施2.1.1.2影响空防安全的情况2.1.2季节性维护2.1.2.1双层围界间的割草2.1.2.2排水闸门检查1)汛期(6月1日-9月30日):每周检查两次;2)非汛期:每周检查一次;3)当启动飞行区防汛预案时,应每隔小时对所辖排水闸门进行1遍检查。
飞行区围界管理规定

1.0 飞行区围界概述1.1 飞行区围界作用或功能首都机场飞行区围界是用于将飞行控制区与公共区进展有效隔离。
其主要功能是防止任何人员从围界进入飞行控制区对空防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物理防设施。
因此,围界应具备一定的防攀扒、防钻入功能。
飞行区围界实体长度是34.8KM〔不含围界上建筑物〕,围界设施及其外3米的围是飞行区管理围。
1.2 围界分类及技术标准围界的分类首都机场飞行区围界依据各区域特点及使用时限不同,分为正式围界、临时围界和其它围界〔防窥板〕围界的技术标准飞行区围界技术标准是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七"、"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平安保卫设施建立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等规章而制定。
1.3 围界的细节描述钢筋网围界〔标准围界〕1.4 飞行区围界分布图2.0 围界巡视及维护围界巡视的目的是保障飞行区围界设施完好,并对巡视中发现的围界破损及时进展修补。
同时,围界巡视应针对不同围界特点,及时发现围界及围界周边可能存在的平安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措施,确保首都机场飞行区的运行平安和空防平安。
2.1 围界巡视检查围界巡视维护工作包括日常性检查和周期性检查。
日常性检查日常性检查的目的是及时保证现有的围界与围界建立标准一致,已确保围界的完好性。
日常检查围:围界立柱、网片及V型网、刺圈、围界底部及地梁以及围界立柱与网片之间的连接件等部位。
日常检查以工作人员每日通过徒步行走,以看的方式检查围界外观,还要对立柱及网片等关键部位用手触碰等方式进展检查。
注:人工检查Z2滑行东桥附近围界等距离滑行道中线较近的围界时,应注意避让航空器。
.1 检查标准及措施1)刺圈2)围界立柱3)网片及V型网4)连接件5)围界底部的检查6)防窥板7)防治围界外3米障碍物的措施.2 影响空防平安的情况季节性维护.1 双层围界间的割草.2 排水闸门检查1)汛期〔6月1日-9月30日〕:每周检查两次;2)非汛期:每周检查一次;3)当启动飞行区防汛预案时,应每隔1.5小时对所辖排水闸门进展1遍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
1.0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首都机场飞行区各类围界建设标准。
2.0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七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
3.0围界种类及适用范围
3.1 围界种类
钢筋网围界、砖墙围界、防窥板围界、临时围界
3.2适用范围
首都机场飞行区主要区域应钢筋网围界,其余因特殊原因需要可采用砖墙围界、临时围界及防窥板围界。
4.0围界技术参数
4.1钢筋网围界
4.1.1 围界桩柱及网片表面防腐年限不少于8年。
4.1.2围界桩柱应采用钢材制成,厚度≥2mm,截面60mm×60mm
4.1.3 围界顶部应设有防翻越装置,并加装蛇腹型刮刀刺圈,刺圈支架≥60º,刺圈直
径≥600mm,刺圈敷设间距20cm-25cm,应使用标准件与网片联接牢固。
4.1.4钢筋直径≥5mm相邻横筋间距≤100 mm,左右间距≤50 mm。
4.1.5网片与立柱联接部位应采用防拆、防盗形式并保证联接部位的牢固性,以防止从
外部进行拆卸。
网片与立柱之间缝隙<10mm。
4.1.6围界网片下端应与地梁进行有效联结以增加围界网片整体强度,网片与地梁间隙
≤2cm。
4.1.7钢筋网围界柱基础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制成,截面500mm×500mm,总高800mm,其
中高出地表部分300mm,地下埋深500mm。
相邻柱基础间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地梁,地梁截面宽240mm、高500mm,其中高出地表部分300mm,地下埋深200mm,混凝土强度≥C-20。
4.1.8钢筋网围界含地梁、网片、刺圈,净高度≥3.2M。
4.2 砖墙围界
4.2.1 砖墙围界包括墙体、蛇腹型刮刀刺圈,墙体应为实体结构并设有墙基或地梁,厚
度≥370mm,净高≥2.5m每相隔不超过3m设一加强垛。
4.2.2 砖墙应水泥封顶,上端加装蛇腹型刮刀刺圈,安装要求同4.1.3条,刺圈支架应
与墙体联接牢固,蛇腹型刮刀刺圈与刺丝必须使用标准件进行连接。
4.2.3砖墙基础应与结构相匹配。
4.2.4砖墙围界含墙体、刺圈,净高度≥3.2M
4.3临时围界
4.3.1临时围界除基础外的其它参数同4.1.1、4.1.2、4.1.3、4.1.4、4.1.5、4.1.6。
4.3.2临时围界网片下端应采用≥4cm角钢与网片下缘整体联接以增加围界网片整体强
度,角钢与地面间隙≤2cm。
4.3.3 土质区安装临时围界,桩柱基础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制成,截面500mm×500mm,总
高800mm,其中高出地表部分300mm,地下埋深500mm。
4.3.4 刚性道面安装临时围界,桩柱基础应采用30mm×30mm×8mm(厚)钢法兰盘,使
用ф10mm×100mm膨胀螺栓加弹簧垫进行四角固定,围界下端距地面距离≤2cm。
4.3.5采用基础配压方式临时围界,围界基础配重应满足24.5m/s―28.4m/s抗风要求。
4.3.6飞行区临时围界含网片、刺圈,净高度≥2.9M。
4.4防窥板围界
4.4.1 防窥板应采用金属材料,表面防腐年限不少于8年。
4.4.2 防窥板厚度2mm,长300cm宽120cm,下端与地梁间隙≤2cm。
4.4.3防窥板围界净高度≥3.2m。
4.4.4 防窥板围基础应与结构相匹配,并满足24.5m/s―28.4m/s抗风要求。
5.0其它要求
5.1 围界(墙)应符合机场净空和导航台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5.2除特殊要求外,飞行区应搭建双层围界,两道围界间距宜保持3m-5m。
5.3 围栏(墙)对外面平均间隔200m应设有禁止翻越警告标识牌。
5.4 双层围界内围界每间隔200m应留有单扇小门供维护人员进出,内外应采用有效方
式进行锁闭。
5.5在桥体两侧或特殊区域,应采用钢筋网围界,桩柱与桥体接触面外倾角宜保持45
度并联接牢固,顶部加装刺圈,安装要求同4.1.3条,安装高度应不影响航空器地面滑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