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脂症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高血脂案例

中医治疗高血脂案例

中医治疗高血脂案例中医治疗高血脂的案例有很多,这里以痰瘀互结热毒证为例,患者男,时年38岁,眩晕伴双下肢浮肿1年。

患者腹型肥胖,平素饮食作息不规律,嗜食肥甘厚味之品。

现晨起眩晕,伴胸闷恶心,偶有头痛、心悸,乏力,双下肢浮肿,劳累后加重。

近日食欲不振,多寐,小便有泡沫,大便黏腻不爽。

舌体胖大,舌苔黄厚腻,舌下络脉迂曲,脉沉弦滑数。

血压186/110mmHg,空腹血糖/L,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L,低密度脂蛋白/L。

诊断:(痰瘀互结热毒型)眩晕,消渴病,水肿(西医称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病)。

治则:利湿化痰、活血祛瘀、清热解毒。

方药:半夏9g,白术12g,天麻12g,川芎12g,牡丹皮15g,水蛭6g,羌活9g,豨签草12g,汉防己12g,瓜蒌15g,苍术15g,玄参18g,黄连9g,栀子9g。

7剂,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

并嘱以糖尿病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

二诊:患者诉服药3剂后,未再出现眩晕,现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时有胸闷、心悸,纳眠可,二便调。

舌红,苔薄黄,脉滑。

测血压140/90mmHg,空腹血糖7~8mmol/L。

在上方基础上加用冰片(冲服)。

继服14剂,服药时间改为上午10时和下午4时。

按:脾胃同居中焦,共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焉。

”患者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以致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痰阻脉络,瘀血内生,痰瘀互结,头窍失养,发为眩晕;痰湿与瘀血皆为阴邪,互宅互生,痰瘀互结日久而化生热邪;热邪伤正、脂质运化失调;痰郁化火耗伤阴液;痰湿日久闭阻经络;阴津失于输布;使机体失于濡养而发为消渴;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运化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则发为水肿。

该患者脉象沉弦滑数;肥人脂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

《诊家直诀》曰:“是故凝痰血瘀;无论脉势强弱;按之必有劲线;或如珠粒。

”痰瘀互结产生热毒;火热之邪波及血分;血行加速;则脉来亦滑但必兼数。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课件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课件

03
提高免疫力: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
力,降低感染风险
04
改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
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治疗注意事项
辨证论治:根据患 者的具体病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药物选择:选择适 合患者病情的中药, 避免使用有毒、副 作用大的药物
剂量控制:根据患 者的年龄、体重、 病情等因素,合理 控制药物剂量
04
针灸治疗:通过 刺激穴位,调节 脏腑功能,达到 降血脂、改善血 液循环等作用
针灸治疗
原理: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
01
血,达到治疗目的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选择相应
02
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 操作方法:采用针刺、艾灸等
03
方法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注意针刺深度、时
04
间,避免感染等
3 中医治疗案例
疗程安排:根据患 者的病情,制定合 理的疗程,避免过 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生活习惯:指导患 者改变不良生活习 惯,如戒烟、限酒、 控制饮食等
定期复查:定期监 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治疗效果
4 中医治疗前景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具有 整体观念,注重调理脏腑功能, 副作用小,疗效持久。
典型病例
01
患者:张先生,45 岁,高脂血症患者
04
治疗效果:血脂 水平明显下降,
症状明显改善
02
症状:头晕、胸闷、 心悸、乏力
03
治疗方法:中药调 理、针灸、推拿等
治疗效果
01
降低血脂水平:中医治疗可以降低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02
改善血管功能:中医治疗可以改善血管弹

试论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

试论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
杜 鹏
( 山西省朔 州市平鲁 区人 民医院,山西 朔 州,0 6 0 3 80)
中图分类号 :R5 9 8.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8 0( 0 2 00 4 .2 证型 :DG 6 47 6 2 1 )1—0 70 B
【 摘
要 】 目的:根据 相关文献,介绍 中医药在防治 高脂血症方 面的潜 力与优势 。方法:从 高脂血症发 病原 因、中医辨证论
头晕、面红 ,出现 口舌糜烂 ,咽喉牙 龈肿痛 ,大便干结 ,尿黄 ,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滑 。常用方为甘露消毒丹加减 ;④益气
健 脾 、 化湿 和 胃法 适 用 于 脾 虚 湿 盛 型 。此 型 以脾 气 虚 为 主 ,症
见少气 、虚胖、动则气 短、肢软无力 、身体 困重 、头重头晕等 , 舌质淡胖有齿痕 ,脉 弦细 或濡缓 ,苔薄 白腻 。常用 方为七味白 术散加味 ;⑤温 阳健脾 、化浊 降脂法适用于脾肾阳虚型。此 型 以脾 肾阳虚为主 ,症见脘痞,纳少 ,头晕,气短 ,面色觥 白, 胸腹胀满 ,口不渴,夜尿频 多,大便溏薄 ,手足不温,腰膝酸
we e d s u s d Re u t : r ic s e . s ls TCM e t a e to y e l i e a h s g o l ia f c c , d l s o i i e e e t Co cu i n TC i t e t n fh p ri d mi a o d ci c l i a y a e st x c sd f c . n l so : M n h r m p n e n
络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 见体型偏胖 、 易疲乏 、 躁易怒 、 症 容 烦
浊 ” 血瘀 ”范畴 ,多由饮食 失节 、七情 内伤 ,痰瘀阻滞及脏 、“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升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有比较深厚的认识及丰富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多发生在脾胃虚弱、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等情况下。

故而,中医治疗时要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有效地调理身体的内在环境,缓解症状,预防并治愈高脂血症。

以下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方法:1.调整饮食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可以降低体内脂肪的生成量,促进脂肪的代谢,减轻高脂血症症状。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属于肝气不舒、脾胃虚弱的身体状态,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饱腹感不强为宜,同时应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山楂、黄芪、茯苓、山茱萸等。

这些中药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体质,促进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不过,中药治疗高脂血症需要具体辨证施治,不能轻易自荐。

3.针灸推拿针灸或推拿可以直接刺激经络穴位及相关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代谢率,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含量。

4.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降低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

科学运动可以增加新陈代谢的速率,促进身体内的脂肪分解,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调整饮食结构、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体育锻炼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当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需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同时要遵循正常的治疗,不应盲目自荐,以免不必要的风险。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传统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由于脾胃不和或肝肾阴虚等原因导致的。

治疗的方法是通过中药调理气血,清热解毒,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1. 脾胃失和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消化,如果脾胃失常,消化吸收不良,就容易出现胆固醇向血液中转移的情况,从而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是调理脾胃功能,增进胃液分泌,提高消化能力,适当进行饮食调理,缓慢进食、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

2. 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也是引起高脂血症的一个原因。

肝肾阴虚会导致肝阴亏损,解毒功能下降,无法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垃圾,从而导致胆固醇等物质在体内滞留,引起高脂血症。

治疗方法是滋肾养肝、润燥生津,如用枸杞子、地黄等中药来调理肝肾功能,增强解毒能力,消除体内毒素和垃圾。

3. 中药治疗中医学认为,中药具有调理气血、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疏肝理气、消食宽中等功效,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如用丹参、三七、土茯苓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帮助降低三酰甘油水平;金钱草、苦瓜、决明等则有利于降低胆固醇含量;山楂、薏苡仁、茯苓等可以清脾化湿,帮助降低血脂等功效,可根据个体情况,在选药后进行配伍或加减。

综上所述,治疗高脂血症需要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既要控制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又要通过中药来调节脏腑机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降低三大血脂浓度的目的。

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因症施治,科学用药,透过调理,修复身体平衡,预防高脂血症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综述)高脂6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症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脂血症的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特点。

现就中医药降脂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一: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湿”、“痰浊”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

脾虚运化失常或过食高梁厚味,易致中焦实热郁结,痰湿内生;体肥多湿,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运化失司,脾胃蕴热,则痰热内生;或因肝郁不舒,肝气郁结,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亦可造成痰湿内阻。

临床常用的治则如下。

1:清热利湿法:用于高脂血症又见烦渴,发热尿少,腹胀浮肿,脉滑数,舌苔腻者。

药用金银花、荷叶、菊花、连翘、玉米须、泽泻、草决明、茯苓、虎杖、忍冬藤等。

2:祛痰除湿法:血脂高又见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脉滑,舌苔腻者。

药用陈皮、半夏、竹茹、茯苓、枳壳、瓜蒌、胆星、杏仁、白金丸等。

3:清里通下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大便秘结,腹胀,脉有力,舌苔厚腻者。

里热痰结轻者用川军、山楂、麦芽、旱芹菜、茵陈、黄芩、枳壳、胡黄连;重者加用生大黄、或芒硝、番泻叶。

4:滋阴补肾法:血脂高又见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迈体弱,耳鸣眼花,脉沉细,舌质红、舌苔薄者。

药用首乌、枸杞、麦冬、生地、沙参、菟丝子、黑芝麻、桑寄生、黄精、杜仲等。

5:活血化瘀法:血脂高伴有胸痹心痛,痛处固定,脉弦,苔薄、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者。

药用丹参、川芎、红花、降香、赤芍、生蒲黄、茺蔚子、姜黄、五灵脂、三七等。

6:清肝泻火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心烦尿黄,大便偏干,脉弦,苔腻者。

药用钩藤、葛根、草决明、生地、龙胆草、泽泻、山枝、黄芩、大黄等。

二:高脂血症的针灸治疗:针灸也有降腻脂作用,基本治则为健脾化湿,疏肝利胆,宽胸行气。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郄门、间使、神门、合谷、曲池、乳根、足三里、丰隆、通里、阳陵泉、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太白、三阴交、公孙、太冲、曲泉、中脘、鸠尾、膻中等。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在中医学中,高脂血症被称为“血脂症”或“脂滞证”,其病因主要与饮食失调、体内运化不畅、脾胃失调等因素有关。

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祛瘀活血、通络化湿等方法。

高脂血症在中医学中属于“脂滞证”范畴。

中医认为,肝藏血,脾主运化。

高脂血症的发生与饮食失调、脾胃功能失调有着密切关系。

病人多有口味偏嗜、暴饮暴食、饮酒过多的习惯,导致脾胃消化功能不佳,食物无法及时转化为营养物质,从而形成了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方法是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

调理脾胃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脂肪的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郁李仁、薏苡仁等,这些中药都具有健脾消食、化湿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减少脂肪的积累。

祛瘀活血也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而循环不畅又会导致脂肪的堆积。

通过祛瘀活血的方法,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脂肪的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脂肪的囤积。

在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因此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中医建议高脂血症患者要少吃动物内脏、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清淡食物。

还应禁止饮酒,戒烟,保持适当的运动。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祛瘀活血、通络化湿等。

通过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可以改善高脂血症的症状,并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不能片面追求药物治疗的短期效果,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浆中的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中医学中,高脂血症被归为痰浊内蕴范畴。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导致
湿浊停滞,巨细胞吞噬增多导致脂质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原则是化痰祛湿,健脾消脂。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瓜蒌蓉、茯苓、泽泻、红豆薯、山楂、甘草等。

这些中药
可以通过增加代谢和排泄脂质的能力,达到祛湿化痰的效果。

2.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调理。

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煎炸和糖分高的食物,而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全谷类等。

3.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生活习惯也有关系,所以要注意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合理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都对控制高脂血症有帮助。

4.穴位按摩疗法:中医认为经络与脏腑相通,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中脘等。

虽然中医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治疗高脂血症,西医药治疗是首选。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采取西医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高血脂症
关键词高血脂;痰湿;痰瘀
高血脂目前发病率逐渐上升,鉴于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的促进因素而西药降脂药物又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我总结了毒副作用较小且安全的中医辨证治疗高血脂症。

中医认为本病是因痰湿,湿浊及痰瘀所致,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运用以下方法可以获得疗效。

1益气健脾祛痰降脂法
用于原发性高血脂症,其发病机理为先天脾胃虚弱,脾胃运化输布水液功能失调,以致痰湿内生,血脉瘀阻而生病,运用本法,儿科振奋脾胃,苏童脉络,达到降脂目的,常用药物为:党参、白术、茯苓、黄芪、赤芍、当归、丹参、山楂(生)、桃仁、红花,痰湿重者加陈皮、法夏、泽泻、郁金,瘀阻甚者加蒲黄、三七等,胸闷冒险者加全瓜蒌、延胡索等。

2化痰活血降脂法
主要用于治疗继发性高血脂症患者,为过食肥甘厚味,滋生痰湿而发病,患者形体多见肥胖,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厚腻,故拟本法,常用药物为苍术、白术、半夏、茯苓、郁金、茨仁南星、丹参、山楂、蒲皇、绛兰、川穹、桃仁、红花等,气虚加党参、黄芪,肝肾不足加何首乌、黄精,血虚加当归、赤芍。

3滋肝补肾降脂法
一些原发性高脂血症形体消瘦者,其发病多为素体肝肾阴虚所致,故拟滋肝补肾降脂法治疗,常用药物为何首乌、黄精、桑寄生、地黄、枸杞子、山庾、草决明、泽泻等。

若兼肝阳上元者,加珍珠母或鳖甲,龟甲。

4滋肝补肾祛瘀清痰利湿降脂法
部分病人本属肝肾阴虚体质却偏喜肥甘厚味,嗜酒造成湿痰内生,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失眠,口干口苦,舌苔厚腻而黄,舌有瘀点、瘀斑,常用药物为首乌、枸杞、冬虫夏草、桑寄生、山楂、草决明、丹参、姜黄、茵陈、泽泻、黄柏、黄连、大黄、石菖蒲等。

5清肝利湿降脂法
有些患者既嗜食辛辣香燥,肥干厚味,又嗜酒终致肝失疏泄,湿热内蕴而生病,其不仅血脂高,常伴有脂肪肝,症见形体肥胖,口干口苦,肋脘胀满或疼痛,头晕心烦,
舌质红,苔厚腻而滑,故拟用茵陈、栀子、黄柏、泽泻、龙胆草、黄芪、山楂、草决明、郁金等。

当然,高脂血症患者也不能全依靠药物来降脂,中医提倡“天人合一”“医食同源”的理念,就提示此类患者也应该坚持饮食治疗,多食用有降脂作用的食品如黑木耳,洋葱,香菇,芹菜等,并应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以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