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理解高血脂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升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有比较深厚的认识及丰富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多发生在脾胃虚弱、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等情况下。
故而,中医治疗时要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有效地调理身体的内在环境,缓解症状,预防并治愈高脂血症。
以下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方法:1.调整饮食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可以降低体内脂肪的生成量,促进脂肪的代谢,减轻高脂血症症状。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属于肝气不舒、脾胃虚弱的身体状态,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饱腹感不强为宜,同时应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山楂、黄芪、茯苓、山茱萸等。
这些中药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体质,促进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不过,中药治疗高脂血症需要具体辨证施治,不能轻易自荐。
3.针灸推拿针灸或推拿可以直接刺激经络穴位及相关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代谢率,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含量。
4.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降低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
科学运动可以增加新陈代谢的速率,促进身体内的脂肪分解,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调整饮食结构、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体育锻炼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当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需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同时要遵循正常的治疗,不应盲目自荐,以免不必要的风险。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传统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由于脾胃不和或肝肾阴虚等原因导致的。
治疗的方法是通过中药调理气血,清热解毒,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1. 脾胃失和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消化,如果脾胃失常,消化吸收不良,就容易出现胆固醇向血液中转移的情况,从而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是调理脾胃功能,增进胃液分泌,提高消化能力,适当进行饮食调理,缓慢进食、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
2. 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也是引起高脂血症的一个原因。
肝肾阴虚会导致肝阴亏损,解毒功能下降,无法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垃圾,从而导致胆固醇等物质在体内滞留,引起高脂血症。
治疗方法是滋肾养肝、润燥生津,如用枸杞子、地黄等中药来调理肝肾功能,增强解毒能力,消除体内毒素和垃圾。
3. 中药治疗中医学认为,中药具有调理气血、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疏肝理气、消食宽中等功效,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如用丹参、三七、土茯苓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帮助降低三酰甘油水平;金钱草、苦瓜、决明等则有利于降低胆固醇含量;山楂、薏苡仁、茯苓等可以清脾化湿,帮助降低血脂等功效,可根据个体情况,在选药后进行配伍或加减。
综上所述,治疗高脂血症需要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既要控制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又要通过中药来调节脏腑机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降低三大血脂浓度的目的。
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因症施治,科学用药,透过调理,修复身体平衡,预防高脂血症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中医对高血脂的调理

中医对高血脂的调理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的病症,是现代社会非常常见的一种健康问题。
中医药在高血脂的调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学角度探讨对高血脂的调理方法。
一、中医对高血脂的认识中医将高血脂归为“脂滞”和“痰浊”两个病机。
脂滞主要指血脂的代谢障碍,痰浊则是指体内湿气过重,和血脂紊乱有一定关系。
中医强调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高血脂多为实证,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弱、肝胆功能失调等。
二、中医调理高血脂的方法中医药调理高血脂主要采用中草药配方和针灸疗法,这些方法在中医理论基础上,通过调整人体脾胃、肝胆、肾气等功能,达到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的效果。
1. 中草药配方中医药对高血脂有着多种经典的中草药配方。
例如,茯苓、山药、莲子等可加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脂肪。
柴胡、枳实等则可疏肝理气,舒缓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血脂的不良影响。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高血脂的调理也可采用针灸。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改善高血脂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内关、太冲等,针灸疗程需长期坚持。
三、中医饮食调理高血脂的建议中医强调饮食调理是调理高血脂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中医饮食调理的建议:1. 忌辛辣油腻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肝脏,加重身体负担,应忌口。
油腻食物容易导致脂肪摄入过高,应适量减少。
2. 多食蔬果、谷物及豆类蔬果、谷物和豆类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植物蛋白,有助于降低血脂。
应多食新鲜蔬果,选择全谷类食物和豆类作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3. 合理搭配食材中医饮食调理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合理搭配食材。
例如,可食用降血脂功效明显的食物,如大蒜、山楂、苦瓜等,加强调理效果。
四、中医养生调理高血脂的建议中医养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血脂的调理也有一定作用。
1. 合理作息保持规律的生物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肝脏功能,减少脂肪积聚。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在中医学中,高脂血症被称为“血脂症”或“脂滞证”,其病因主要与饮食失调、体内运化不畅、脾胃失调等因素有关。
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祛瘀活血、通络化湿等方法。
高脂血症在中医学中属于“脂滞证”范畴。
中医认为,肝藏血,脾主运化。
高脂血症的发生与饮食失调、脾胃功能失调有着密切关系。
病人多有口味偏嗜、暴饮暴食、饮酒过多的习惯,导致脾胃消化功能不佳,食物无法及时转化为营养物质,从而形成了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方法是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
调理脾胃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脂肪的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郁李仁、薏苡仁等,这些中药都具有健脾消食、化湿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减少脂肪的积累。
祛瘀活血也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而循环不畅又会导致脂肪的堆积。
通过祛瘀活血的方法,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脂肪的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脂肪的囤积。
在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因此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中医建议高脂血症患者要少吃动物内脏、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清淡食物。
还应禁止饮酒,戒烟,保持适当的运动。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祛瘀活血、通络化湿等。
通过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可以改善高脂血症的症状,并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不能片面追求药物治疗的短期效果,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浆中的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在
中医学中,高脂血症被归为痰浊内蕴范畴。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导致
湿浊停滞,巨细胞吞噬增多导致脂质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原则是化痰祛湿,健脾消脂。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瓜蒌蓉、茯苓、泽泻、红豆薯、山楂、甘草等。
这些中药
可以通过增加代谢和排泄脂质的能力,达到祛湿化痰的效果。
2.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调理。
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煎炸和糖分高的食物,而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全谷类等。
3.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生活习惯也有关系,所以要注意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合理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都对控制高脂血症有帮助。
4.穴位按摩疗法:中医认为经络与脏腑相通,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中脘等。
虽然中医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治疗高脂血症,西医药治疗是首选。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采取西医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各种脂质含量升高,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等。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主要是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导致的,其治疗主要包括调节饮食、药物治疗以及中药治疗等。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体力不足等。
饮食不当主要是指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长期过量摄入脂肪和糖类食物,导致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情志失调主要是指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容易导致肝胆湿热的产生;体力不足则会导致脾胃不健,湿邪易侵袭。
饮食调理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首要措施。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主要是湿热内蕴,应以清热、利湿为主,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
推荐进食多蔬果、粗粮、低脂蛋白食物,如鸡、鱼、豆类等,限制动物内脏、脑、蟹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要注重饮食调养,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如烟、酒、咖啡等,以免刺激肝胆,加重湿热症状。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主要是通过清热、利湿、软坚降脂的药物来调理体内的湿热病机。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茵陈、栀子等,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葛根、山楂、桑叶等具有降脂作用的药材,能够调节血脂代谢,减少脂质的沉积。
还可以根据高脂血症的具体病情,选用其他中药进行治疗,如山茱萸、夏枯草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辅助治疗高脂血症。
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可以调节和平衡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减轻湿热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脾俞、胃俞等,可以结合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除了调节饮食和药物治疗外,中医学还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代谢,调节血脂水平。
常见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是基于“湿热内蕴”的病机,主要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软坚降脂。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和锻炼身体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的发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的病症。
在中医学中,高脂血症主要与体内的“痰湿”和“瘀血”等病理因素相关,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祛痰湿和活血化瘀等措施来降低血脂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和治疗方法。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痰湿、脾胃虚弱和瘀血。
1. 痰湿: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体内痰湿的积聚有关。
痰湿是一种潴留在体内的湿气,它会阻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导致脂肪无法被有效消化吸收,从而在体内积聚。
2. 脾胃虚弱: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功能中心,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就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从而使脂肪无法得到有效的分解和利用,进而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3. 瘀血:中医学认为,长期的脂肪积聚会导致血液黏稠,进而引发血液循环障碍和瘀血现象。
瘀血会使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血脂更难以被排出体外,从而加重高脂血症的病情。
1. 调理脾胃:脾胃虚弱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因之一,治疗高脂血症首先要从调理脾胃入手。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主要有两种类型:气虚型和湿热型。
对于气虚型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药补气益脾的方剂,如四君子汤等;对于湿热型的患者,可以使用清热化湿的方剂,如茵陈蒿合剂等。
2. 祛痰湿: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体内痰湿的积聚有关,祛痰湿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环节。
可以使用一些具有祛痰湿作用的中药,如半夏泻心汤等。
饮食上也要避免过食油腻和油炸食品,以减少痰湿的产生。
3. 活血化瘀:瘀血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特点之一,活血化瘀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
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桃红四物汤等。
中医学还提倡适量的运动,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改善瘀血现象。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体内的痰湿和瘀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祛痰湿和活血化瘀。
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病情。
中医对血脂高理解

中医对血脂高理解
血脂高,是指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过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阻碍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中医对血脂高有着深刻的
理解,以下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血脂高的病因
中医认为,血脂高是由于肝脏失常,致使身体无法将过多的脂肪
分解和代谢,从而导致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累积。
另外,中医认为一
些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情志不畅等因素也会导致血脂高的出现。
第二步:血脂高的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血脂高会导致人体的气机郁滞,导致疼痛、胀满等不适,具体表现包括头晕、头痛、眩晕、失眠、胸闷、腹胀等症状。
此外,还可能引起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第三步:中医治疗血脂高的方法
中医治疗血脂高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疗法等。
中药方面,常用的治疗方剂包括柴胡桂枝汤、龙胆泻肝汤、消脂茶等。
在饮食方面,中医强调忌食高脂、高糖、高盐和饱和脂肪的食物,推
荐多吃清淡、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此外,中医认
为针灸疗法对血脂高也有一定的效果,通过针刺调理人体气血,改善
肝脏代谢功能。
第四步:注意事项
中医对于治疗血脂高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治疗期间需要注
意调理情志,避免情绪波动;其次,需要合理规划饮食,不能暴饮暴
食或节食过久;最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综上所述,中医对血脂高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
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期间需要严格遵守注意事项,加强自我管理,才
能够有效控制血脂高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如何理解高血脂
中医如何理解高血脂2016-03-02 五运六气导读现代生活胖子多,三高一族逐年增多、年轻化,人们常戏谑,不得个高血脂、高血压什么的,都跟不上时代潮流,本文讲述中医如何理解高血脂,治人不治病,健康是王道,莫让西医名词遮住眼?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子特别多,高血脂也慢慢地流行了起来。
对于高血脂,大家都知道要降血脂。
但从中医理论来说,什么是高血脂,吃什么中药才能降血脂呢?我作个分析,相信对于大家正确理解降脂以及找到正确的降脂方法会有所帮助。
目前降脂的药有两大类,一是西药,有大量药物标明可以降低血脂。
二是中药,是按中医的理论来降低血脂。
在此重点分析一下中医中药如何降脂。
中医中药如何降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的方子很多,我列出一个临床常用降脂方,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方子的组成。
临床常用降脂方法半夏10,陈皮10,茯苓15,山药15,丹参20,薏苡仁20,生山楂20,白术10,泽泻25,何首乌15,车前子15,桂枝10。
水煎服,日一剂,连用月余。
此方当从痰、淤、湿、虚入手,立方稍杂,应该有一定的降脂作用,但绝不是减肥的方子。
况且,高血脂证见效不快,如果辨证准确,尚需守方月余才能有效。
有人认为,中药对此病应该说是整体调节,效果不是很快的。
此方可服用一月后,停半
个月再开始继续服用,且认为大部分高血脂患者能调整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不效的很少。
从痰、瘀、虚、湿立论有人认为,上方从痰、瘀、虚、湿入手,颇切病机,所选之药,悉多为实验证明能降脂者,然思之,若以痰、瘀、虚、湿立论,又何尝不为应证之方呢?其临床诊治,每从辨证而施治,既有用大黄泻之取效者,亦有从运脾化湿得效者,或疏肝、或清化,虽繁琐,却也应证。
习用荷叶、泽泻、柴胡、冬瓜仁、薏苡仁、六君子、肾气等方药。
且其曾就高血脂问题做过科研,认为补肾温阳、健脾益气、滋阴益肾、活血化瘀、运脾利湿、消食导滞、化痰通络、清利湿热,所有方法都有效果,都可以降低高血脂模型组动物的血脂。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是用到病人身上时还是需要辨证的。
然而以上方法的结果都不是结果最好的。
从脾胃和肾论治有人认为当从脾胃和肾论治,其效果稍好。
而且,主张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通一下大便,例如加点大黄,菟丝子,温而不燥,会达到更好的疗效。
有人补充:单味首乌即可降脂。
很多人都买首乌片来乌发生发,却不知首乌片对降低血脂效果明显。
从脾胃论治,化痰浊为主亦有人认为,治疗高脂血症(特别是代谢综合征者),从脾胃论治,以运脾胃、化痰浊为主,兼用理气、活血之品,有一定的的疗效。
有人认为,此类方剂降脂有效,应再加一点活血化淤药。
有人提出《金匮要略》中有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振奋胸阳,胸阳一振,痰,瘀,湿自去。
加上
以上的中药降脂方,上方为君,瓜蒌薤白白酒汤为使。
合二为一,不失为伤寒旨意。
中医认为,高血脂的原因比较复杂,不是简单地一个方子就能治好的。
因此,需要辨证论治。
以上不过是一个按照西医诊断结果提出的一个常规处方,临床上应用时一定要随证出入加减变化,才能真正达到治疗效果。
当然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不可少的。
中医中药永远不要离开辨证论治,药证相合方能得良效。
凡病都需要辨证论治,高血脂也不例外。
那么临床上应该从何入手治疗高血脂症呢?我认为其首先的问题是要把高血脂的病机弄清楚,然后方可定方。
高血脂是不是病?现代医学的化验指标能不能真正地解释病机变化呢?我认为现代所谓的化验指标根本就不能反映身体的变化,不过是身体能量气血动态变化中的临时反应,其结果根本就不能指导中医的临床用药。
中医看病,帮助病人改善的不是化验指标,而是阴阳气血变化。
如果单纯以指标判断有病无病,判断有效与无效,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中医,那是西化的中医。
主不高血脂来说,如果有人化验的结果说血酯高,但无症状,那就不是病。
高脂血症的患者部分临床并无不适,只是实验室检查血脂等升高而临诊,而效与不效亦需要实验室检查而定。
机器说你有病,你就相信真的有病吗?我们的身体比机器聪明地多,相信自己身体的反应才是实在而真实的。
脂是什么?人体能量来源降脂,从这个名字上看,就是西医指标惹的祸。
脂是什么?是我们的
能量来源。
正如糖分,也是我们的能量来源。
不过,脂是储备的能源,而糖是将要产生实际能量的物质。
我们为什么要降自己的能量储备库?嫌能量太多?嫌命短?综而言之,西医把脂作为一种邪了。
正如消炎一样,炎症是邪,所以要消去。
其认为脂也不是好东西,所以要降。
其实,何必降脂。
如果能量正常发挥作用,就可以正常生活,何必把能量库减少呢?从中医来看,所谓的血脂高,其实仅仅是血脂变成能量的过程出了点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脂在继续储备,但能量未见得能充分发挥出来,表现的都是些虚证。
(即使有标实证,也是在本虚基础上的标证。
)也就是说,只要提高脂的应用效率,问题就解决了。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就在于如何疏布正气。
高血脂要不要看化验单,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而且,最好别看,免得上了西医的当。
比如说,临床上见到的高血压,高血糖,心衰肾衰等等,其实根本就不必要听机器的诊断,看问一问病人,哪个不是先由下肢足温过低,下肢血瘀色黑开始。
这是什么经证?什么方药?还不明吗?树先根死而后枯。
所以,还是按仲景的方法好好治病吧。
治本为主,辨属六经何证从中医来看,所谓高血脂,不过是痰湿瘀血滞于中焦,气机不畅,故出现易于疲乏,易于头晕,易于出现头部耳鼻眼窍等病证。
其本质还在于正虚,即阳气不化,邪因而生,随气往来,而为高血脂症。
故其治当缓以治本,而治标急在其次。
如果只是辨病而不辨证,就会失去中医的本旨。
况且
一病必有一主方,血酯高如果为病,则必有主方。
其方,必然会与其病机相关,或化痰,或化瘀,或化湿,或化浊,全赖正气推动,没有这正气,恐难长效。
扶正亦是治本之道。
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为治本之法。
上方略加化瘀之品似可以治标之法,比如合桂枝茯苓丸。
另外,从六经的角度来分析高血脂,少阳不畅,少阴阳虚或可为标本之证。
故扶少阴之阳,以枢其阴机;顺少阳之枢,以枢其阳机。
少阴则四逆法,少阳则柴胡法,总在随证而为,以意为机。
综上所述,高血脂是西医的病名,按照中医的观点,此症是六经何证呢?如果只按西医的学说来治疗,就会失去中医的本质,其结果只能是误入歧途。
高血脂不过是机器检查出来的一些指标,这个指标真的能真正地显示出身体的变化吗?就比如生气之后,用血压计一量,血压会暂时升高,这是高血压病吗?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本质上来分析高血脂,而不是人云亦云,滥服降血脂药,结果肯定是永远也治不好高血脂,并且还破坏了肝肾。
中医治人,胖人应重症状、精神状态胖人根本不必在意血脂,应该在意的是什么症状,精神状态如何?对证治疗即可。
再者,弥勒佛是个大胖子吧,过得不也开心得很吗?何必服药降脂。
所以,所谓降脂者,不过是跟着西医的屁股杜撰的概念。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中医治疗讲究的是治人,治命,而不仅仅是治病。
病有多端,而其命则不过一阴一阳而已。
细分之则为六经,或为脏腑,或为三焦。
病的本质在于机体的正气没有平衡,于是出现不同的症状。
治正气即是治本,治症状则是治标,而治正气的方法,不外乎辨证施治。
看邪在何经,何脏腑,而或针或药。
如此,正旺何愁邪不去。
中医治病也治命,不仅仅是病好去,甚至于面上的黄褐斑,或者手上的老年斑,或者高血脂等,都会自动好去。
这就是真正的治疗,不治而治。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