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真、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考点2:真、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考点2:真、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考点2真、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题组一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辨析

1.(2016·全国乙,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 B

解析核糖体是无膜结构,A错误;酵母菌细胞核内存在遗传物质DNA,且存在DNA转录过程,即存在转录产物RNA,B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进行CO2的固定,光反应过程产生ATP和[H],故D错误。

2.(地方卷重组)判断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

(1)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2015·北京,2A)(×)

(2)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其基质中(2014·安徽,1AB)(×)

(3)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2014·江苏,3D)(√)

(4)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2011·江苏,2B和2012·江苏,4C)(×)

(5)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执行功能时伴随着其膜组分的更新,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2013·安徽,1D和2010·山东,5BD整合)(×) (6)叶绿体和液泡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经典高考题)(×)

题组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辨析

3.(2014·大纲全国,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答案 C

解析A项,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B项,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C项,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mRNA 等能通过。D项,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发生在前期和末期。

4.(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

(1)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2013·安徽,1A)(√)

(2)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2011·江苏,2A)(×)

(3)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2014·山东,1A)(×)

(4)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中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只有核膜(2012·上海,43改编)(×)

题组三真核与原核细胞的比较辨析

5.(2015·海南,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答案 B

解析细菌为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项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项错误;水绵为藻类植物,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项正确;酵母菌为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但无叶绿体,D项正确。6.(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有关真、原核细胞的叙述:

(1)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2015·北京,2C)(×)

(2)硝化细菌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2010·四川,1D)(√)

(3)下列是真、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表述正确的是D(2012·重庆,1)(√)

题组四细胞结构简答题重组

7.(2010·江苏26,节选)如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__________(填序号)。

(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CO2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没有叶绿体(2)②④⑥⑧(3)⑥

8.(经典高考题改编)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另外,细胞核中的核仁与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

答案都由双层膜包被线粒体和叶绿体核糖体

依纲联想

1.关于真、原核细胞异同的7点核心提示

(1)都具有细胞膜、核糖体、DNA和RNA,并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2)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是真、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3)原核细胞中DNA未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只有基因突变一种可遗传变异类型。

(4)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只能是真核细胞。

(5)真核细胞的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而真核细胞的质基因和原核细胞中的基因都不遵循。

(6)原核生物的主要种类可概括为“放一只细蓝”——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细菌、蓝藻。其中蓝藻不是一种生物,而是一类,其内含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而细菌中绝大多数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但也有自养型的细菌如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

(7)细胞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构成细胞的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的不同;不同个体间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不同,同一个体中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10点核心提示

(1)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相关的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囊泡、细胞膜和细胞核。

(2)产生ATP的细胞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3)线粒体和叶绿体既可产生水又可消耗水;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而能直接利用丙酮酸,能释放CO2,而细胞质基质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也能释放CO2。

(4)叶绿体和线粒体内部有同样表示为[H]的物质,都是一种简化的表示方式,其实质并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光合作用产生的[H]可供细胞呼吸利用。

(5)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蓝藻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没有线粒体的好氧细菌可进行有氧呼吸。但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6)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含DNA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含RNA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7)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8)与细胞分裂相关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而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

(10)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染色体。

3.关于动、植物细胞的3点核心提示

(1)在动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的是植物细胞,否则为动物细胞。

(2)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或大液泡的是植物细胞,但没有的也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根细胞中也没有叶绿体、植物未成熟的细胞也没有大液泡。

(3)在动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的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没有的则为高等植物细胞。

考向一通过典型特征生物考查真、原核细胞的比较

1.下列关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无氧条件下,大肠杆菌能生存,而酵母菌不能生存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为DNA,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为RNA

C.酵母菌有多种细胞器,而大肠杆菌只有一种细胞器

D.ATP和葡萄糖均能为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源

答案 C

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也能生存,A项错误;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均为DNA,B项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项正确;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A TP能为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源,D项错误。

思维延伸

(1)酵母菌、乳酸菌和造血干细胞中DNA的复制都在有丝分裂间期(×)

(2)破伤风杆菌、噬菌体等生物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3)酵母菌、乳酸菌的核糖体的形成不都与核仁有关(√)

(4)酵母菌和乳酸菌二者都能发生基因突变,都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考向二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多角度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内膜,能吸收光能

B.ATP合成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但含有磷酸基团

D.线粒体基质中有葡萄糖分解酶

答案 C

解析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不是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ATP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叶绿体,不包括细胞核,故A TP合成酶不可以进入细胞核;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但其成分中含有RNA,则含有磷酸基团;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少量[H]和少量ATP,不进入线粒体。

3.下列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一定不在细胞器中发生的是()

A.细胞中衰老细胞器的水解

B.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

C.酵母菌细胞中肽键的形成

D.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

答案 D

解析细胞中衰老细胞器的水解在溶酶体中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可以不在细胞器中进行,但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一定在核糖体上进行;肽键的形成场所是核糖体;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思维延伸

(1)在细胞内进行的①CO2的产生、②H2O的生成、③淀粉酶的合成、④[H]的形成等4种化学反应中,只有③一定在细胞器中发生(√)

(2)在细胞内进行的①A TP的产生与消耗、②二氧化碳的固定、③产生丙酮酸、④肽键的生成、

⑤mRNA的合成、⑥氧气的生成等6种化学反应中,不在细胞器中发生的只有①③⑤(×)

(3)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中都含有核酸(×)

(4)细胞核是DNA和R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复制并移向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6)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考向三借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考查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如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①②③

B.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②

C.此图若表示动物的性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是④⑥

D.结构④中液体为细胞内液,含多种成分,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答案 B

解析ATP的产生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图中①~⑥所示的细胞各结构中,能产生A TP的场所有①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②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⑤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②叶绿体,如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其不含叶绿体;此图若表示动物的性腺细胞,则图中①~⑥所示的细胞各结构中不应有的结构有②叶绿体、④液泡、⑥细胞壁;题图中的结构④是液泡,其内液体为细胞液,含多种成分,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思维延伸

(1)如图分别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部分示意图),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

①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外膜上(×)

②图b表示叶绿体,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

③a、b两图所示意的结构与A 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

④a、b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不可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⑤A TP和[H]在a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b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2)完善如下判断细胞类型的“三看法”的思维框图:

考向四以柱状坐标图的形式考查细胞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辨析

5.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D.大肠杆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答案 C

解析分析题图,细胞器甲中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在动物细胞中,该细胞器只能是线粒体,但是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故A错误;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是内质

网、高尔基体,也可能是溶酶体,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故B错误;细胞器丙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则为核糖体,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可以合成分泌蛋白,故C正确;大肠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D错误。

思维延伸

(1)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生理过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细胞器乙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3)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消耗ATP(×)

(4)蓝藻细胞不含细胞器甲和乙等,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5)若上述坐标图统计的是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则甲一定是叶绿体(×)

考向五引入新情景信息,考查相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辨析

6.我国科学家首次阐明超细大气颗粒物(PM)引发呼吸道疾病与细胞自噬(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变性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有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主要以胞吞作用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

B.图中各种囊泡的膜结构相似

C.图中各种囊泡的融合都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若能够增强细胞的自噬作用,就能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反应

答案 D

解析由图可知,PM主要以胞吞作用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图中各种囊泡的膜结构相似,都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图中各种囊泡的融合都依赖于膜的流动性;由图可知,若能够增强细胞的自噬作用,将激活体内有关免疫反应,引起气道炎症和黏液大量分泌。思维延伸

(1)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产生的一种重要细胞器。溶酶体的pH比细胞质基质中的pH 低。如图为溶酶体的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

①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②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③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降低或不变(×)

④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

(2)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下图中甲、乙、丙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判断如下叙述:

①细胞通过丙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缩短细胞寿命(×)

②自吞小泡与溶酶体融合能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③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全过程中(√)

④若人工破坏溶酶体膜可阻断细胞自噬进程,受损物质和细胞器会在细胞中积累(×)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一、知识结构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中心体 液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功能(C:理解)。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D:应用)。 (3)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主要化合物(D:应用)。 (4)内质网、核糖体的主要功能(C: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 ⑴通过观察叶绿体何细胞质的流动,对学生进行运动、发展、变化观点的教育。 ⑵通过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何功能,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何功能、局部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⑶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以及对如何加快细胞质流动速度的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3.能力方面: ⑴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⑵通过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⑶通过比较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综合能力。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②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的主要功能。 (2)难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四、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细胞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是怎样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特性?为什么说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学生回答:略。 小结指出: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与周围环境不停地进行物质交换。此外,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和生理功能如分泌、排泄、免疫等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

性密切有关。 总之,细胞膜维系着整个细胞的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内的一切生命活动正常地有序地进行。 那么,细胞膜之内、细胞核之外的细胞质里有哪些细微的结构,它们有什么功能呢? 2.本课时主要讲述细胞质的组成和四种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和核糖体),以了解细胞器的功能为重点,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统一为主线,运用模型、挂图、投影或绘板图等加强直观教学。 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活细胞,细胞质呈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主要成分:水、无机盐离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各种酶等。 细胞质基质主要功能: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提供必需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细胞质的基质中悬浮着多种细胞器。每种细胞器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完成各自专有的功能。 4.真核细胞内的主要细胞器。 (1)线粒体 让学生观看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找找有无线粒体,大致什么形态。 分布: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大多呈颗粒状、短线状,由此得名。 功能:教师举例,由学生思考推论线粒体的功能。 例①生长旺盛的细胞或生理功能活跃的细胞中线粒体居多(如肝细胞中线粒体多达2 000个,一般细胞为几十至几百个),在代谢衰退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②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基端线粒体数目较多。 ③线粒体一般是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但它在活细胞中能自由地移动,往往在细胞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例如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比较集中。 让学生分析上述例子,说明线粒体有何功能,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教师加以引导,由学生得出结论: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有人称线粒体为细胞内供能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在活细胞中能自由移动,是动态的,有利于提供能量。 这些能量来源是什么,线粒体又是如何提供的? 教师指出,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糖类等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细胞的生命活动。 结论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线粒体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呢? 讲解线粒体结构时,教师随讲随板图,以利及时突出这些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小结时再用色彩鲜明且有立体感的挂图,由学生来讲有哪些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利学生理解掌握以下内容:

最经典总结-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核的结构 上述结构中 (1)原核细胞不具备的是核膜、核仁、染色质。 (2)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为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的结构是核膜和核仁。 (3)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前者呈细长丝 状、后者呈圆柱状或杆状,即:染色质(间期、末期) 染色体(前期、中期、后期) 2.细胞核的两大功能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细胞核功能实验探究 (1)实验及结论 实验 内容 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实验分析 两种 美西螈细胞核移植美西螈皮肤颜 色遗传是由细 胞核控制的 该实验无对照组,可将白色 美西螈胚胎细胞核移植到 黑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形 成重组细胞进行培养作为 对照

蝾螈 受精 卵 蝾螈的细胞分 裂和分化是由 细胞核控制的 该实验既有相互对照(无核 与有核),又有自身对照(对 无核者重新挤入核) 将变 形虫 切成 两半 变形虫的分裂、 生长、再生、应 激性是由细胞 核控制的 该实验既有相互对照(无核 与有核),又有自身对照(进 行核移植) 伞藻 嫁接 与核 移植 (1)伞藻嫁接实验过程 (2)伞藻核移植实验过程 伞藻“帽”的 形状是由细胞 核控制的 伞藻核移植实验可排除假 根中其他物质的作用,从而 证明是细胞核控制伞藻 “帽”的形状 (2)理解细胞的“整体性”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2015·北京卷,B)(√) (2)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含有核糖核酸和蛋白质(2013·北京,1B)(×) (3)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2013·安徽,1A)(√)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一)

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细胞质基质的成分和功能(C:理解)。 2.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D:应用)。 3.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的关系(C:理解)。 4.细胞结构的统一性(C:理解)。 教学重点 1.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2.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教学用具 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以及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投影片、投影仪、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观察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请问细胞膜包裹的是细胞的哪一部分? (回答:细胞质。) 讲述:细胞质范围包括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初中阶段,我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过细胞,看到的细胞质是均匀透明的胳状物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放大几十万倍甚至几百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在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质中不仅有液态的基质,还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细胞器。它们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质。 讲述:细胞质基质是除去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呈液态,含有水、无机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酶等多种物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教师出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投影片并讲解。) 提问:从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中看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的形态有何不同? (回答:基质为液态,没有固定形状。而细胞器有特定的形态结构。) 讲述:细胞器是由原生质所分化的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细胞器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师出示线粒体投影片) 讲述: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构成。外膜将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隔开形成界面,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在线粒体内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所以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有人把它毗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结合投影片,引导学生分析。) 提问:①线粒体壁的膜结构,有何功能?(学生结合前面知识回答:能选择吸收物质,对线粒体功能有利。) ②内膜向内突起成嵴,有何意义? (回答:增大内膜的面积、增加酶的分布。) ③线粒体内酶的功能是什么?线粒体的功能是什么?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作业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作 业 (时间:30分钟) 知识点1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 1.科学家对甲、乙两种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如图,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新的伞帽。对这一实验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 B.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不完全相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实验,将甲的假根与乙的

伞柄嫁接 D.该实验主要证明了细胞核和细胞质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解析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故结论不可靠,欲证明细胞核功能,需按照C项所述设计对照实验。 答案 C 2.科学家用显微技术去掉变形虫的细胞核后,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细胞核后,发现变形虫又能够恢复生命活动。下列选项所述实验结论中,最科学的是() A.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长久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题干信息描述了细胞核与变形虫新陈代谢的关系,即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 D 3.如图是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的实验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结论是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B.重组细胞中所有的遗传物质都来自黑色美西螈 C.如果取出的细胞核不与去核的卵细胞重组,则细胞核和去核卵细胞都会很快死

亡 D.该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解析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美西螈的肤色来探究细胞核的功能的,子代美西螈的肤色与提供细胞核的美西螈相同,所以该实验可说明美西螈的肤色受细胞核的控制,A、D正确;重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且全部来自黑色美西螈,但细胞质中也有遗传物质,其几乎全部来自白色美西螈,B错误;如果细胞没有细胞核,或者细胞核单独存在,则细胞的结构不完整,单独存在的细胞核或去核卵细胞都会很快死亡,C正确。 答案 B 4.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也开始分裂,最后a、b两部分都能发育成胚胎。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a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a部分形成对照 D.实验还能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考点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考点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2014·全国课标Ⅱ,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解析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的功能,A正确;糖蛋白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又与细胞间的黏着性有关,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转移和扩散,B正确;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后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C正确;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一种二糖,哺乳动物的细胞不能合成,D错误。 答案 D 2.(2014·全国卷,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也能通过核孔,故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答案 C 本考点在高考中侧重于基础考查,主要题型为选择题,考查重点为8种细胞器的功能及化学组成。 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分类

2.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5大统一性 (1)都具有细胞膜,且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2)细胞质中都有这种细胞器。 (3)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且都以作为遗传物质。 (4)均以ATP作直接能源物质。 (5)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4.常见的原核生物及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1.判断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 (1)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2014·重庆卷, 1D) (×) (2)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ATP均由其 提供(2012·江苏,4B和全国,2C改编) (×) (3)在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而 在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2010·江苏,2D和2011·重庆,1D改编) () (4)叶绿体在光照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其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2011·重庆,1B和2012·大纲全国,2改编) (×) (5)线粒体的嵴和叶绿体的基粒均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2013·山东,1B改编) () 2.(2014·安徽卷,1)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材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一第3章第3节教学内容。本节教材承接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的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往往会将其割裂开了看问题,片面的去看待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只有理解了细胞核的结构,尤其是细胞核、染色体、染色质三者的关系,才能为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内容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才能够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的功能,使学生对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有进一步地认识。但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资料。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能举例说明细胞核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真核细胞的结构

第三节真核细胞的结构 1.3.1线粒体和叶绿体 1)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糖分子中。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类囊体(构成基粒)、外膜、内膜、膜间腔、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光系统和电子传递链,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就在类囊体膜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固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基质中分布了环状DNA分子与核糖体。 2)线粒体的作用: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生物体可以利用的ATP。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外膜、内膜、膜间腔、嵴(为了扩大内膜表面积)。内膜上分布了多个电子传递链和ATP合酶。基质中分布有环状DNA分子与核糖体。 1.3.2细胞的内膜系统 细胞的内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器、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细胞内膜系统的功能:各区室通过生物合成、蛋白质修饰与分选和膜泡运输等机制来维持动态平衡。 1)内质网结构:由膜形成的小管与小囊状的潴泡组成。 内质网分类: ●粗面内质网:合成分泌性蛋白和多种膜蛋白 ●光面内质网:脂类合成、糖类代谢、药物或毒物的解毒等 2)高尔基器结构:由扁平的膜囊堆叠在一起。 高尔基器功能: ●蛋白质、脂类的分选与运输 ●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 ●多糖合成 蛋白质的加工、合成和分选:游离的核糖体与mRNA结合后,会有两个去向: 1、共翻译转运途径 2、后翻译转运途径。 3)溶酶体:单层膜围绕的囊泡状细胞器,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内环境酸性,pH5左右。由高尔基体产生,大小各异。

溶酶体功能:标志酶是酸性磷酸酶,可以消化从外界吞入的食物颗粒,也可以消化和降解细胞本身产生的废弃成分。 4)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 液泡的功能: 1、储藏:是储藏糖、蛋白质、脂肪的中心 2、是植物细胞的代谢库,调节细胞内环境 3、液泡中含有多种色素 1.3.3过氧化物酶体 1)过氧化物酶体特点: ?单层膜包裹,不属于内膜系统; ?直接利用分子氧; ?是一种异质性的细胞器; ?主要含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2)过氧化物酶体所含有的酶类: 依赖于黄素(FAD)的氧化酶、过氧化氢酶。 3)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①脂肪酸氧化:动物组织中约20%的脂肪酸是在过氧化物酶体中氧化的。 ②解毒作用:过氧化氢酶氧化分解血液中的有毒成分 ③保护作用: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相互偶联,对细胞起到了保护作用。 4)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 过氧化物酶体参与光呼吸,将光合作用的副产物乙醇酸氧化为乙醛酸和过氧化氢。在萌发的种子中,降解种子中储存的脂肪酸,产生乙酰辅酶A,经乙醛酸循环,进一步形成琥珀酸,再经过三羧酸循环,最终转变为糖。 1.3.4细胞骨架-微丝 细胞骨架分类: 1、微丝或肌动蛋白丝 2、微管 3、中间纤维丝 微丝的结构:实心的,直径约7nm,以右手螺旋形式相互缠绕的肌动蛋白丝组成。 微丝在细胞内的分布:微绒毛、细胞皮层、细胞基质、胞质分裂环。细胞内

专题二考点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基础知识疏理 1.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是(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和(约占细胞膜总量的40%),还有少量的(约占细胞膜总量的2%~10%); 2.细胞膜的结构 (2)细胞膜的结构: ①外表面: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叫做;有等重要功能。 ②基本骨架:由构成,具有流动性; ③蛋白质:不同程度的嵌入、贯穿或附着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④其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 3.细胞膜的功能 (1)①将细胞与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 ③进行细胞间的。 (2)功能特性:细胞膜是一种膜。 蛋白质在细胞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思考:1.为什么说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物质进入细胞的标准是什么?与分子的大小有关吗? 4.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1)选材:;

思考:3.选这种材料的原因? 4.红细胞稀释液的制备时,将少量新鲜血液注入生理盐水中,为什么不注入蒸馏水? (2)原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细胞涨破,使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从而得到细胞膜; (3)过程:选材→制片→观察→滴水→观察→结果 5.植物细胞壁 (1)化学成分:主要是和; (2)功能:对植物细胞有和作用。 思考:5.还有哪些生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当堂反馈: 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2.细胞膜的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淀粉和纤维素 B.纤维素和果胶 C.磷脂和糖蛋白 D.蛋白质和磷脂 3.变形虫可以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 例5.苋菜的细胞液中有一些红色的物质,无论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仍不见红色物质,但若把苋菜放入沸水中一烫,水立刻变成红色。这个现象是因为 A.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B.在清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C.沸水中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D.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 总结:①任何膜结构的主要成份都是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有C、H、O、N、P等。 ②细胞膜的功能主要与蛋白质有关,糖蛋白和糖脂分布在膜的外表面,细胞识别主要与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可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③各种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很多,如运输物质的载体、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接受信号的受体、体现病原体特异性的抗原以及催化作用的酶等。 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膜的功能有界膜作用、物质运输、信

智慧树知到《细胞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章节测试答案

1、目前发现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 答案:支原体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许多不同点,但二者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答案:核糖体 3、真核多细胞生物出现的年代大约是() 答案:12—16亿年前 4、胡克( Robert Hooke )发现的是植物的活细胞()。 答案:错 5、古核细胞又称古细菌,是原核生物()。 答案:错 第2章单元测试 1、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 答案:磷脂 2、以下哪种情况下细胞膜的流动性较高() 答案: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3、膜脂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为() 答案:沿膜平面的侧向扩散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质膜中均含有胆固醇()。 答案:错 5、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上洗脱下来()。答案:对

1、质子泵存在于()。 答案:溶酶体膜上 2、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时,通过()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答案:与Na+相伴运输 3、下列分子中不能通过无蛋白脂双层膜的是 ( ) 答案:葡萄糖 4、载体蛋白质只参与主动运输()。 答案:错 5、Na+/K+ 分布在大多数动物与植物细胞膜中发挥作用()。 答案:错 第4章单元测试 1、下列哪组蛋白质的合成在糙面内质网上进行() 答案:整合膜蛋白、分泌蛋白 2、经常接触粉尘的人容易患肺部疾病,如矽粉引起的矽肺,下列哪种细胞器和矽肺的形成直接相关() 答案:溶酶体 3、下列细胞器中有极性的是 答案:高尔基体 4、过氧化物酶体属于异质性的细胞器() 答案:错 5、细胞中O-连接的糖基化修饰起始于内质网中,一般完成于高尔基体() 答案:错

2.细胞的结构

第二讲细胞的结构 考点1:细胞学说的建立(Ⅰ) 1.建立者:(德)施莱登、施旺 2.主要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考点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Ⅱ)

考点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①组成: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②作用: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附着位点。

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①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4.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影响因素

考点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考点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1.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014年新课标Ⅰ)29.(9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 ,龙胆紫溶液属于 性染科,能够使细胞中的 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 .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的结构》教学设计 如果人造人体器官能够成功的话,您愿意替换器官吗?先看纪录片《超级细胞》。这种能分化出各种组织器官的超级细胞就是干细胞,它不仅具有细胞膜、细胞质,还具有细胞核。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细胞核的微观世界,来探寻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奥秘。 强调三维学习目标中的重难点。 先详细学习细胞核的结构 探究一: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的立体结构模型制作过程的视频。 这是一个细胞核,如果把它纵剖开,先剥去一部分核膜,再切除一部分细胞核基质,可以看到细胞核的立体结构模型,从模型可以看出细胞核内有染色质、核仁,核的边界是核膜,分为内膜和外膜,膜上有核孔。 细胞核的立体结构模式图,根据图讲述细胞核的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等结构。核膜是细胞核的界膜,它由内外两层平行的单位膜组成,在内外膜之间有间隙,称核周隙或膜间腔。在双层核膜中,面向胞质的一层膜为外膜,其表面附有大量的核糖体颗粒,有些部位与内质网相连,核周隙与内质网腔相通,由此可将核外膜看做内质网膜的一个特化区域。核内膜面向核质,其表面光滑,没有核糖体附着。内膜内连染色质丝。 (超链接)细胞核膜与内质网膜相连的结构图。 核的内外膜在一些位点上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核孔。大量研究表明,所有真核细胞的核膜上都有核孔,但随着细胞类型和细胞生长阶段的不同,其核孔数目有较大的差异。每个核孔不是一个简单的通道,它是由许多蛋白构成的复杂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的调控作用 (超链接)核孔复合蛋白的结构图 核孔功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例如: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核内产生的RNA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细胞质中的某些蛋白质也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但细胞核内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所以,核膜和核孔都具有选择透过性,其中,小分子和离子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细胞核内有一个折光性强的区域叫核仁,它易与其他结构区分,常出现于间期的细胞核中,不同细胞或同一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核仁的形状、大小和数目都会有所不同。它的功能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在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有一种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质,它有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和蛋白质怎样结合成染色质,染色质又是怎样螺旋成染色体的呢?请同学们看视频。 探究二DNA、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放DNA、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和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视频。 由DNA和蛋白质包装成核小体,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为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的一级结构。核小体链形成后,可通过螺旋形成直径为30nm的纤维,这一纤维是由核小体排列呈螺旋管状的结构,这种30nm的纤维被认为是染色体的二级结构。30nm的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300nm的圆筒状结构,被称为超螺线管,这是染色体的三级结构。超螺线管进一步螺旋折叠,可形成700nm的染色体,这是染色体的四级结构。一条连续的DNA分子长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作业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如图,用动物受精卵做图中的三个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就退化消失,说明细胞核离开细胞质则不能生存 B.把去掉核的细胞质单独培养不久消失,说明细胞质离开细胞核则不能生存 C.该实验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都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该实验说明只有保持细胞的完整性,细胞才能正常地进行生命活动 2、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说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可控制生物性状 B.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说明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 C.变形虫的切割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3、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除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B.用伞藻做验证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时不需要移植细胞核 C.蓝藻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结构与绿藻细胞的细胞核相同 D.不同细胞中核膜上的核孔数量不同,具体数量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有关 4、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5、科学家将活细胞平均分成2组,一组含有细胞核,另一组不含细胞核,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时间(d) 1 2 3 4 10 30 无核细胞81 62 200 0 0

的存活个 数 有核细胞 的存活个 数 81 78 77 74 6765 A.无核细胞的死亡率要比有核细胞的高 B.有核细胞的死亡可能是因为细胞的正常死亡 C.无核细胞仍能存活一定时间,说明细胞核对细胞并非不可或缺 D.此实验说明细胞的完整性是其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汉麦林的实验如图,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c),但将此杯切断后置于海水中,不能再生第二个杯(d)。对这个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 ) ①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②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③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b)能再生一杯是因为(b)中含有由细胞核转录而来的遗传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进行探究: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细胞属于实验组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a部分形成对照 D.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8、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说课稿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说课稿: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教版)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细胞膜、核的特性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各种细胞器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等。细胞作为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与绪论中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学习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是整个生物学学习的理论基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还是生物新陈代谢、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应用等的重要基础,也是以后深造生物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这节内容还隐含着整体与局部,个性与共性,物质相互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目标: 1.理解细胞各部分的成分和功能 2.应用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 3.理解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的关系 4.理解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联系的应用,锻炼学生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 2、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图表中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将知识用图表系统的表示出来。 3、训练学生利用资料分析、判断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 2.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阐明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及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性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内容涉及到细胞膜、核、细胞质基质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等的结构和功能的应用,涵盖了本节的所有知识点。学生理解其原理,就能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难点:1、分析细胞质基质及各种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统一性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能力 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节课中,明显的体现出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生物中细胞器的结构特性决定功能特性,这涉及到哲学知识中的辨证理论,对此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同时,这一节课图形图像特比多,而学生整体的读图、识图、绘图能力很差,并且读图、识图、绘图能力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必备能力。也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所以把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能力放在本节课首位,当作重中之重要加以讲解和应用。 教学用具 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以及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投影片、投影仪、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等。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于微观世界,相关结构复杂,概念多,过去由于受侧重传授知识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局限,学生对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层静态的分割层面,难于在脑海中形成整体和局部的统一性,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把抽象转为直观,使学生真正能理解教学内容,我要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直观教具。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讲述法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故本节选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细胞质的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结合讲述的方法进行教学比较好。在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学生对图形、图像的认识和理解难以掌握。在教学中我采取分析知识,寻找内在联系;利用直观的图形、动画、图表、归纳总结规律;巧设问题,及时应用训练的办法来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式展开探究,通过一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教学组织摘要模型构建活动是学生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途径。通过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评价、修正完善、创意模型展示等活动,将抽象的真核细胞结构形象化,并将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实物模型以简单而科学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的构建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具体化的模型抽象化,实现对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认知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真核细胞模型教学组织 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模型构建。“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学习中的第1个模型建构活动,课标标准要求该活动必须做,且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安排该活动的教师不多。经调查,原因主要有:一是认为教学任务太重,模型建构活动太费时;二是认为学生人数太多,活动难以组织开展,且所需材料缺乏;所以即使是安排了模型构建,也是课后由学生自主构建,没有发挥模型构建应有的教育价值。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解决时间、材料等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组织真核细胞的模型建构活动,充分发挥模型构建活动的价值。 1 准备工作 课堂模型构建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1 学情分析 学生对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已有所了解,但在光学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结构观察不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部分结构相互联系和协调。本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模型构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把握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学生第1 次进行过模型制作活动,对模型及模型方法不清楚,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1.2 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更好地构建核心概念即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细胞膜作为边界将细胞与外界隔离,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使细胞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根据所制作的模型构建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模型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快乐等。 1.3 学生分组,并准备模型构建材料 建议4-6人一组,选出组长,以自愿组合为前提,教师可以给予帮助和调整。在寻找、选择材料时,学生会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深入思考细胞的各结构及其功能特

研究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方法

研究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方法 研究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方法主要有缺失、点突变和足迹法。在分析得到了启动子的功能序列后,还要弄清与之结合的蛋白质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在研究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时,常采用下列方法。 (1)卵细胞系统(oocyte system)该方法是将DNA直接注射人爪蟾卵细胞的细胞核,分析和观察RNA的转录情况。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试验条件受卵细胞内条件的限制。可以用来分析:DNA片段的特性,不能用于分析蛋白质因子与DNA间的结合。 (2)转染系统(transfection system)将外源DNA导人转染的细胞并使之表达。表达可分为瞬时表达(transient expression)和整合表达(integrant expression)。由于转录是在细胞内完成的,可以看成是一种体内试验系统。但外源基因又不是细胞所固有的,和细胞固有基因的表达尚有差别。使用多种宿主细胞,可提高该系统的应用价值。(4)转基因系统(transgenic system)转基因系统将外源基因整合人动物的生殖细胞,使外源基因在部分或全部组织中表达。该系统和转染系统有一些相同的局限性,即外源基因常以多拷贝存在,整合的位置也和内源性基因不同。 (4)体外转录系统(in vitro system)体外转录系统是一种经典的方法。它应用体外转录的方法,结合缺失突变和点突变,来筛选哪些序列是启动子的功能所必需的,哪些序列对启动子的功能有影响,以及

哪些辅助因子对启动子或启动子中的某一片段有何种作用。 启动子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启动子的位置及长度。主要方法是用缺失试验来确定启动子的上游边界,即当缺失影响转录始时,说明该处就是启动子的上游边界;用缺失试验结合重组试验来确定下游边界。确定了启动子的位置后,可采用点突变来研究每个碱基在启动子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蛋白质辅助因子与DNA(启动子)的相互作用可采用DNase、足迹法、凝胶阻滞法和硫酸二甲酯方法等。 关于转录调控或基因启动子的研究方法很多,除了较常用的报告基因(Luciferase), CHip, EMSA, pull-down外,还有结合芯片的方法.下面重点介绍五种: 1.Protein Arrays(蛋白芯片) What they are:固定的转录因子阵列,利用标记的基因序列或蛋白质进行探索. What to use them for:用于发现和证实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或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Pros(优点):能提供一种在广泛的因子中检测与特定序列结合的因子.

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梳理

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梳理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物体结构、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完整的细胞核,同时细胞内其它各类细胞器分工明确,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一、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高等动植物细胞为例) 例1、右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若某细胞含有A 、B 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低 等 细胞。 (2)[ ] 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心的 细胞器。 (3)结构[5]为 ,它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 的任务。 (4)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 。 真 核 细 胞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是细胞的边界,具有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识别、免疫、信息传递等作用 细 胞 质 细胞溶胶:含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环境条件,如提供ATP 、核苷酸、氨基酸等 细胞器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液 泡:植物细胞具有,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等物质,控制细胞内的环境 和叶、花、果实的颜色 叶绿体: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进行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与运输,脂质的合成 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线粒体:细胞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的控制中心 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入侵的病毒、病菌 中心体: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具有,与细胞增殖有关 细胞壁:高等植物细胞具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5)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6)在动物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起作用的细胞器是[]。 答案:(1)植物(2)[9]线粒体(3)高尔基体物质运输(4)[8]内质网(5)[4 ]叶绿体(6)[13]中心体 二、真核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1.细胞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 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等互相连接构成“生物膜系统”。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相连,内质网腔与内、外两层核膜之间的腔相通,外层核膜上附着有大量的核糖体。内质网与核膜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有的细胞中,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相连,内质网膜与线粒体膜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线粒体是内质网执行功能时所需能量的直接“供应站”,在合成旺盛的细胞里,内质网总是与线粒体紧密相依,有的细胞内质网膜甚至与线粒体的外膜相连。高尔基体膜在厚度和化学组成上介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在活细胞中,这三种膜可以互相转变。内质网膜通过“出芽”的形式,形成具有膜的小泡,小泡离开内质网,移动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小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膜又可以突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高尔基体,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细胞膜也可以内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溶胶中,具膜小泡对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细胞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联系。 例2、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 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 下面关于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 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衰老细胞d的小泡,而e 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c是,d是。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等。

最经典总结-细胞核的结构、功能和实验

考点二细胞核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实验探究(5年3考) 1.细胞核的结构 上述结构中 (1)原核细胞不具备的是核膜、核仁、染色质。 (2)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为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的结构是核膜和核仁。 (3)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前者呈细长丝 状、后者呈圆柱状或杆状,即:染色质(间期、末期) 染色体(前期、中期、后期) 2.细胞核的两大功能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细胞核功能实验探究 (1)实验及结论 实验 内容 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实验分析 两种 美西螈细胞核移植美西螈皮肤颜 色遗传是由细 胞核控制的 该实验无对照组,可将白色 美西螈胚胎细胞核移植到 黑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形 成重组细胞进行培养作为 对照

横缢 蝾螈受精卵蝾螈的细胞分 裂和分化是由 细胞核控制的 该实验既有相互对照(无核 与有核),又有自身对照(对 无核者重新挤入核) 将变形虫切成两半变形虫的分裂、 生长、再生、应 激性是由细胞 核控制的 该实验既有相互对照(无核 与有核),又有自身对照(进 行核移植)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 (1)伞藻嫁接实验过程 (2)伞藻核移植实验过程 伞藻“帽”的 形状是由细胞 核控制的 伞藻核移植实验可排除假 根中其他物质的作用,从而 证明是细胞核控制伞藻 “帽”的形状 (2)理解细胞的“整体性”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2015·北京卷,B)(√) (2)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含有核糖核酸和蛋白质(2013·北京,1B)(×) (3)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2013·安徽,1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