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走近传统民居》教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走近传统民居-岭南版

标题: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走近传统民居-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感受传统民居的美。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民居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2. 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3. 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布局与结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装饰艺术、布局与结构。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民居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介绍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屋顶、墙体、门窗、柱子等建筑元素,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2)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分析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装饰手法,如雕刻、彩绘、瓷砖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民居的审美价值。
(3)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布局与结构讲解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布局原则,如对称、等级、风水等,以及民居的结构特点,如院落、天井、廊道等。
3. 实践环节(1)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描绘岭南地区传统民居。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民居作品。
4. 评价与展示(1)学生互评,交流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3)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装饰艺术和布局结构,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民居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掌握了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民居作品的方法,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了基础。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绘画基础较弱,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
今后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 走近传统民居丨岭南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 走近传统民居丨岭南版教学目标•了解岭南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能够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对传统建筑的喜爱和欣赏;•提高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内容前置知识1.颜色及调色;2.画笔的使用;3.素描和线性表现。
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美术课堂的学习,了解并欣赏岭南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了解岭南文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实施步骤第一步:了解岭南传统民居1.介绍学生岭南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2.展示一些岭南传统民居的图片,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各种建筑元素,如檐、雕花、图案等。
第二步:观察和欣赏岭南传统民居的图片1.向学生展示多幅岭南传统民居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特点和细节,例如门洞上的花纹、窗户和窗棂等等,以及不同种类的建筑元素。
第三步:练习素描1.向学生介绍素描的技艺和方法,教授基础的素描技巧;2.让学生根据观察的岭南传统民居图片,进行素描练习,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爱的建筑元素进行练习,例如屋顶的翘曲、雕刻的花纹等等。
第四步:在素描的基础上,进行彩绘1.讲解如何使用水彩,利用基础色调进行调淡、调浓等基础技能的学习;2.根据素描的基础,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开始进行彩绘。
教学方式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岭南传统民居的风格;2.以例子和案例的方式,展现素描和彩绘的教学现场;3.以批量学生观察、欣赏和学习的方式,进行细节方面的教学。
教学要求1.教师要引导,学生要自己独立思考,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准确性;2.注意学生对建筑装饰细节的认知,对郊区知识的掌握;实施效果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从多方面了解了岭南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钻研了岭南文化,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走近传统民居|岭南版

标题: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走近传统民居|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点2. 传统民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3. 传统民居的绘画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民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让学生对传统民居有初步的认识。
3. 文化内涵挖掘分析传统民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4. 绘画技巧传授讲解传统民居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加强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民居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种传统民居进行绘画创作。
2. 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的体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 走近传统民居(教案)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走近传统民居教案(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岭南民居的形式、结构、色彩及文化内涵;2.通过绘画创作,感受岭南传统民居的魅力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岭南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魅力;2.掌握绘画技巧,表达复杂的民居结构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通过绘画展示民居的复杂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2.培养对岭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了解学生关于岭南传统民居的知识和印象;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岭南传统民居的照片;3.让学生思考岭南传统民居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学习(30分钟)1.分析岭南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结构特点,包括宅门、过厅、天井、厢房等;2.探索岭南传统民居的色彩和图案,比如窗棂、门楣、屋顶等;3.介绍岭南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比如风水、风俗、文化符号等。
3. 创作(50分钟)1.学生通过素描或绘画表现岭南传统民居的特点和文化内涵;2.学生可以使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比如铅笔、素描纸、颜料、画刷等。
4. 展示(10分钟)1.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2.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了解和掌握了岭南传统民居的特点和文化内涵;2.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能够表现出岭南传统民居的结构和特点;3.学生的绘画水平是否有提升,是否能应用绘画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延伸1.到当地博物馆或有名的岭南古村落参观游览,了解更多关于岭南传统民居的历史和文化;2.在绘画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用摄影和设计软件表达民居的特点和文化内涵;3.学生结合文学作品、历史书籍或民间传说,创作民居的故事,了解和感受当地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结通过这节美术课,可让学生深入理解岭南传统文化,增加对传统民居的认识和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绘画创作观察和感受民居的结构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探究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分类和建筑风格,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民居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的审美能力,提高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和保护历史遗产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民居的特点:介绍我国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2. 传统民居的分类: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如四合院、徽派建筑、客家围屋等。
3. 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介绍我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如木构架、砖石结构、彩绘等。
4. 绘画表现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民居的美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特点、分类和建筑风格,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民居的美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传统民居的细节,提高绘画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民居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传统民居的特点、分类和建筑风格,让学生了解民居的多样性。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民居图片,学习绘画表现方法。
4. 绘画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传统民居绘画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民居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六、板书设计1. 走近传统民居2. 内容:传统民居的特点、分类、建筑风格、绘画表现方法3. 结构:总分结构,突出重点和难点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一幅传统民居绘画作品。
2. 调查作业: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传统民居,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岭南版

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背景: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岭南版教材主要涉及到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其中有一部分是传统民居的内容。
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传统民居的了解和认识,本教学设计旨在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装饰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目标:1.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装饰;2.理解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内容及步骤:第一步:预习老师在课前让学生预习相关的课文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风貌、结构和装饰,以便于后续的教学。
第二步:引入1. 课堂展示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传统民居建筑的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和品味。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构成和装饰,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民居带来的艺术美和文化内涵,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观点讨论教师与学生讨论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装饰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民居的评论观点,逐步增加学生关于传统民居的知识储备和了解。
第三步:实践1. 观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到周边的传统民居进行参观和体验,在现场观察、感受和倾听传统民居所传达的文化元素和审美特征,以充分认识和理解传统民居的本质和内涵。
2. 创作实践老师让学生在回校后,用卡纸或其他材料,以传统民居为主题,进行手工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手工技艺和美术创作的艺术感悟,自由发挥寓意和文化元素,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文化空间。
第四步:总结讲解老师总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元素和审美感受,指引学生回归本质,语言深入解读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培养学生自我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民居文化艺术的理解。
教材配合老师可以选用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岭南版相关课文和图片进行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民居。
同时,还可以使用视频资源和北师大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推出的传统民居教学展示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等方式进行评估。
结语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和体验,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内涵和艺术特征,让传统民居与学生产生心灵和文化上的联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而有趣的文化空间,为未来的成长打下文化基础。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走近传统民居 |岭南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走近传统民居 | 岭南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特别是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和材料,创作一幅以传统民居为主题的作品。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
2. 学习绘画技巧和材料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和材料创作出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作品。
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中国传统民居的图片和资料,特别是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
2. 准备绘画材料和工具,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民居的概念,并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
2. 引导学生关注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介绍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二、观察与讨论(10分钟)1. 组织学生观察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注意民居的建筑结构、装饰细节等。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观察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民居的特点和美感。
三、绘画技巧讲解(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的使用、色彩的搭配等。
2. 示范如何运用绘画技巧和材料创作一幅以传统民居为主题的作品。
四、实践与创作(30分钟)1. 分发绘画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由创作一幅以传统民居为主题的作品。
2. 在创作过程中,巡回指导学生,解答他们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鼓励。
五、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
2.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用积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向。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民居,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传统民居的魅力。
岭南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 《走进传统民居》教案

老师引导:
传统民居在选材建造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它们是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通透、明亮、通风、保暖、坚实、价廉、轻巧……)
4.各类民居建筑和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老师引导: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居特点,比如南方炎热多雨,多考虑排水通风,北方多考虑御寒取暖
2.你见过画着房子的邮票吗?
看一看,想一想:
感知人类与大自然竞争中所体现的人类智慧。
感受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发现美
领略建筑艺术蕴含的科学意识
想一想,说一说:
1.你喜欢哪些民居建筑?
2.各个地区的民居建筑的造型(屋顶、门窗、外形等)有什么不同?
3.你知道哪些民居建筑的功能特点?它们在选材上有什么特色?
二、看一看:
引导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或感受。
1.北京四合院:
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倒座房组成,将庭院合围在中间。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具有隐匿的庭院空间,具有中国传统等级思想,更能体现空间性。
2.安徽的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是一种面积很小的天井式院落,洁白的粉墙,黝黑的乌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屋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各面都是楼房,空间狭小而高。外围常耸起高高的马头山墙,一旦失火,可以防止火势蔓延,这种住宅注重色调与造型,与环境及其协调,很适合南方炎热多雨而潮湿的气候,也适应了南方丘陵地带,人稠地窄的需求。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提出问题:
1.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你见过哪些邮票?
2.你见过画着房子的邮票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传统民居》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各式各样的民居初步了解造成民居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
了解表现民居的艺术词汇和语言各式各样的民居。
能用形、色、材质、使用空间等美术各式各样的民居语言表现家乡民居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
各式各样的民居
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和体验发展的乐趣。
尊重传统,感受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
比较南北民居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居材料方面的多样性。
3、欣赏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各地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民居建筑,这些古老的房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二、欣赏各种各样的民居。
1、请大家自由地观察各类民居的特点,挑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那种民居,说说为什么喜欢?
2、比较不同的民居,其建筑材料和造型。
(屋顶、门、窗、外形等)有什么不同?
3、总结各类民居的特点,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窑洞:取暖温暖
傣族竹楼:防潮奇特
北京四合院:宽敞温暖
皖南马头墙:自由轻松
围合式土楼:安全奇特
三、说说家乡老房子的特征:
1、自由说说家乡老房子的特征。
2、画一画家乡的老房子,表现出主要的特征。
四、作品展示、展评
1、自由介绍自已的家乡老房子,及其创作思路各式各样的民居。
2、师生共同评价。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