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0001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如图,直线m//n,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在直线m上,且三角尺的直角被直线m平分,若∠1=6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2=75°B.∠3=45°C.∠4=105°D.∠5=130°答案:D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6和∠7的度数,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求出∠3,∠8,∠2的度数,最后利用邻补角互补求出∠4和∠5的度数.首先根据三角尺的直角被直线m平分,∴∠6=∠7=45°;A、∵∠1=60°,∠6=45°,∴∠8=180°-∠1-∠6=180-60°-45°=75°,m∥n,∴∠2=∠8=75°结论正确,选项不合题意;B、∵∠7=45°,m∥n,∴∠3=∠7=45°,结论正确,选项不合题意;C、∵∠8=75°,∴∠4=180-∠8=180-75°=105°,结论正确,选项不合题意;D、∵∠7=45°,∴∠5=180-∠7=180-45°=135°,结论错误,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邻补角互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图中所示位置摆放,点F在AC上,其中∠ACB=90°,∠ABC=60°,∠EFD=90°,∠DEF=45°,AB//DE,则∠AFD的度数是()A.15°B.30°C.45°D.60°答案:A分析:设AB与EF交于点M,根据AB//DE,得到∠AMF=∠E=45°,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结果.解:设AB与EF交于点M,∵AB//DE,∴∠AMF=∠E=45°,∵∠ACB=90°,∠ABC=60°,∴∠A=30°,∴∠AFM=180°−30°−45°=105°,∵∠EFD=90°,∴∠AFD=15°,故选:A..小提示: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AD=AB,∠C=∠E,∠CDE=55°,则∠ABE的度数为()A.155°B.125°C.135°D.145°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CBE=∠A+∠E=∠A+∠C=55°,再求∠ABE即可.解:∵∠CDE=55°,∴∠A+∠C=55°,∵∠C=∠E,∴∠CBE=∠A+∠E=55°,∴∠ABE=180°−∠CBE=125°;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准确识图,理清角之间的关系.4、如图表示的是三角形的分类,则正确的表示是()A.M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等边三角形B.M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N表示等边三角形,P表示等腰三角形C.M表示等腰三角形,N表示等边三角形,P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D.M表示等边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按照边的分类方法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三角形和底边三角形,故选择B.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分类,牢记三角形按照边的分类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用一根小木棒与两根长分别为3cm,6cm的小木棒组成三角形,则这根小木棒的长度可以为()A.1cm B.2cm C.3cm D.4cm答案:D分析:设第三根木棒的长为x cm,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x取值范围即可.解:设第三根木棒的长为x cm,则6−3<x<6+3,即3<x<9.观察选项,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6、如图,AD,BE,CF依次是△ABC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A.AE=CE B.∠ADC=90°C.∠CAD=∠CBE D.∠ACB=2∠ACF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接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所对边的中点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高定义: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高.求解即可.解:A、BE是△ABC的中线,所以AE=CE,故本表达式正确;B、AD是△ABC的高,所以∠ADC=90,故本表达式正确;C、由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无法得出∠CAD=∠CBE,故本表达式错误;D、CF是△ABC的角平分线,所以∠ACB=2∠ACF,故本表达式正确.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已知AB⊥BD,AC⊥CD,∠A=50°,则∠D的度数为()A.40°B.50°C.60°D.70°答案:B分析:利用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为180°,结合相等的角即可求解.∵AB⊥BD,AC⊥CD,∴∠B=∠C=90°,又∵∠BEA=∠CED,且∠BEA+∠B+∠A=∠CED+∠C+∠D=180°,∴∠D=∠A=5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熟记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与长度为5的线段能组成四边形的是()A.1,1,1B.1,1,8C.1,2,2D.2,2,2答案:D分析:若四条线段能组成四边形,则三条较短边的和必大于最长边,由此即可完成.A、1+1+1<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小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B、1+1+5<8,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小于8,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C、1+2+2=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等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D、2+2+2>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大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线段最短,类比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条件,任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因而较短的两边的和大于最长边即可,四条线段能组成四边形,作三条线段的和大于第四条边,因而较短的三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即可.9、如图,在△CEF中,∠E=80°,∠F=50°,AB∥CF,AD∥CE,连接BC,CD,则∠A的度数是()A.45°B.50°C.55°D.80°答案:B分析:连接AC并延长交EF于点M.由平行线的性质得∠3=∠1,∠2=∠4,再由等量代换得∠BAD=∠3+∠4=∠1+∠2=∠FCE,先求出∠FCE即可求出∠A.解:连接AC并延长交EF于点M.∵AB∥CF,∴∠3=∠1,∵AD∥CE,∴∠2=∠4,∴∠BAD=∠3+∠4=∠1+∠2=∠FCE,∵∠FCE=180°−∠E−∠F=180°−80°−50°=50°,∴∠BAD=∠FCE=50°,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型.10、如图,点A、B、C、D、E在同一平面内,连接AB、BC、CD、DE、EA,若∠BCD=100°,则∠A+∠B+∠D+∠E=()A.220°B.240°C.260°D.280°答案:D分析:连接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CBD+∠CDB,再利用四边形内角和减去∠CBD和∠CDB的和,即可得到结果.解:连接BD,∵∠BCD=100°,∴∠CBD+∠CDB=180°-100°=80°,∴∠A+∠ABC+∠E+∠CDE=360°-∠CBD-∠CDB=360°-80°=280°,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和四边形.填空题11、如图,在△ABC中,∠F=16°,BD、CD分别平分∠ABC、∠ACB,M、N、Q分别在DB、DC、BC的延长线上,BE、CE分别平分∠MBC、∠BCN,BF、CF分别平分∠EBC、∠ECQ,则∠A=_______.答案:52°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E,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5+∠6+∠1,得到∠MBC+∠NCB,从而求出∠DBC+∠DCB,再次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得到∠A.解:∵BF、CF分别平分∠EBC、∠ECQ,∴∠5=∠6,∠2=∠3+∠4,∵∠3+∠4=∠5+∠F,∠2+∠3+∠4=∠5+∠6+∠E,即∠2=∠5+∠F,2∠2=2∠5+∠E,∴2∠F=∠E=32°,∵BE、CE分别平分∠MBC、∠BCN,∴∠5+∠6=12∠MBC,∠1=12∠NCB,∴∠5+∠6+∠1=12(∠MBC+∠NCB),∵∠E=180°−(∠5+∠6+∠1)=32°,∴∠5+∠6+∠1=148°,∴∠MBC+∠NCB=2(∠5+∠6+∠1)=296°,∵BD、CD分别平分∠ABC、∠ACB,∴∠DBC=12∠ABC,∠DCB=12∠ACB,∴∠DBC+∠DCB=180°−∠MBC+180°−∠NCB=360°−(∠MBC+∠NCB)=64°,∴∠A=180°−(∠ABC+∠ACB)=180°−2(∠DBC+∠DCB)=52°,所以答案是:5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12、如图,BE 是△ABC 的中线,点D 是BC 边上一点,BD =2CD ,BE 、AD 交于点F ,若△ABC 的面积为24,则S △BDF ﹣S △AEF 等于_____.答案:4分析:由△ABC 的面积为24,得S △ABC =12BC •hBC =12AC •hAC =24,根据AE =CE =12AC ,得S △AEB =12AE •hAC ,S △BCE =12EC •hAC ,即S △AEF +S △ABF =12①,同理可得S △BDF +S △ABF =16②,②-①即可求得. 解:∵S △ABC =12BC •hBC =12AC •hAC =24,∴S △ABC =12(BD +CD )•hBC =12(AE +CE )•hAC =24,∵AE =CE =12AC ,S △AEB =12AE •hAC ,S △BCE =12EC •hAC ,∴S △AEB =S △CEB =12S △ABC =12×24=12, 即S △AEF +S △ABF =12①,同理:∵BD =2CD ,BD +CD =BC ,∴BD =23BC ,S △ABD =12BD •hBC ,∴S △ABD =23S △ABC =23×24=16,即S △BDF +S △ABF =16②,②-①得:S △BDF -SAEF =(S △BDF +S △ABF )-(S △AEF +S △ABF )=16-12=4,所以答案是:4.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及等积变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等积代换.13、如图,在△ABC 中,∠A =α,∠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A 1BC 的平分线与∠A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得∠A 2,……,∠A 2008BC 的平分线与∠A 2008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009,得∠A 2009,则∠A 2009=_________.答案:122009α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 =∠A +∠ABC ,∠A 1CD =∠A 1+∠A 1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CD =12∠ACD ,∠A 1BC =12∠ABC ,然后整理即可得到∠A 1=12∠A ;同理可发现规律,按照规律求出∠A 2009即可.解:(1)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E =∠A +∠ABC ,∠DCE =∠DBC +∠D ,∴∠A =∠ACD ﹣∠ABC ,∵∠ABC 的角平分线与∠ACE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 ,∴2∠A 1CD =∠ACD ,2∠A 1BC =∠ABC ,∴∠A =2∠A 1CD ﹣2∠A 1BC =2(∠A 1CD ﹣∠A 1BC )=2∠A 1;∴∠A 1=α2,同理可得:∠A 2=12∠A 1=α22;∠A 3=12∠A 2=α23;∠A 4=12∠A 3=α24;…∴∠A2009=1α.22009α.所以答案是:122009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4、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a,b满足|a﹣7|+(b﹣1)2=0,c为奇数,则c=_____.答案:7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的值,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c的取值范围,再根据c是奇数求出c的值.∵a,b满足|a﹣7|+(b﹣1)2=0,∴a﹣7=0,b﹣1=0,解得a=7,b=1,∵7﹣1=6,7+1=8,∴6<c<8,又∵c为奇数,∴c=7,所以答案是:7.小提示: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5、如图,在△ABC中,AE是△ABC的角平分线,D是AE延长线上一点,DH⊥BC于点H.若∠B=30°,∠C=50°,则∠EDH=____________.答案:10°分析:在△EFD 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HED =∠AEC =∠B +12∠BAC ,所以∠B +12∠BAC +∠EDH =90°;联立△ABC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的式子,即可推出∠EDH =12(∠C -∠B ). 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HED =∠AEC =∠B +12∠BAC ,故∠B +12∠BAC +∠EDH =90° ①, △ABC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 +∠BAC +∠C =180°,即:12∠C +12∠B +12∠BAC =90° ②, ②-①,得:∠EDH =12(∠C -∠B )=12×(50°-30°)=10°.所以答案是:10°.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EFD =12(∠C -∠B ).解答题16、如图,CE 平分∠ACD ,F 为CA 延长线上一点,FG//CE 交AB 于点G ,∠ACD =140°,∠B =45°,求∠AGF 的度数.答案:2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E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FG =∠ACE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求出∠GAF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解:∵CE 平分∠ACD ,∠ACD =140°∴∠ACE=12∠ACD=12×140°=70°,∠ACB=180°−∠ACD=40°,∵FG//CE,∴∠AFG=∠ACE=70°,∵∠FAG=∠B+∠ACB=85°,∴∠AGF=180°−∠AFG−∠FAG=25°,故∠AGF的度数是2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用两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如图,∠BAE、∠FBC、∠DCA是△ABC的三个外角.求证∠BAE+∠FBC+∠DCA=360(1)第一种思路可以用下面的框图表示,请填写其中的空格:(2)根据第二种思路,完成证明.答案:(1)①∠BAC+∠ABC+∠ACB=180°;②∠BAC;③∠ACB;④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见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外角性质填写即可;(2)过B作BM∥AC,即可利用平行线把三个外角集中到一点,最后利用周角360°证明.(1)①根据后面推论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所以答案是:∠BAC+∠ABC+∠ACB=180°;根据左右两边的等式可以推测是根据外角的性质填写,∠FBC=∠BAC+∠ACB,所以答案是:②∠BAC;③∠ACB,④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过B作BM∥AC,∴∠EAB=∠MBF,∠ECD=∠MBC∵∠FBC+∠MBF+∠MBC=360°∴∠BAE+∠FBC+∠DCA=36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已知:如图,点E在AC上,点F在AB上,BE、CF交于点O,且∠C−∠B=20°,∠EOF−∠A=70°,求∠C的度数.答案:45°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BFC=∠A+∠C,∠EOF=∠B+∠BFC,从而推出∠EOF-∠A=∠C+∠B,再由∠EOF-∠A=70°,即可得到∠C=70°-∠B,再根据∠C-∠B=20°,进行求解即可.解:∵∠BFC=∠A+∠C,∠EOF=∠B+∠BFC,∴∠EOF=∠A+∠C+∠B,即∠EOF-∠A=∠C+∠B∵∠EOF-∠A=70°,∴∠C+∠B=70°,即∠C=70°-∠B,∵∠C-∠B=20°,∴70°-2∠B=20°,∴∠B=25°,∴∠C=45°.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2024_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1三角形的基础含解析新人教版

期中考点专题01 三角形的基础重点突破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特性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边三角形:底边与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即三边都相等。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重点(1)三角形的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随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两个条件满意其中一个即可)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b,c,则a+b>c或c-b<a。
(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及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要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方法是将多边形分成多个三角形,这样多边形就具有稳定性了。
考查题型考查题型一三角形的个数问题典例1.(2024·西林县期中)如图所示,其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D【提示】依据三角形的定义解答即可,由不在同始终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详解】图中的三角形有:△ABC,△BCD,△BCE,△ABE,△CDE共5个.故选D.【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始终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为三角形的角.变式1-1.(2024·秦皇岛市期中)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答案】D【解析】图中的三角形有: △ABD, △ADE, △AEC, △ABE, △ADC, △ABC,共6个.故选D.变式1-2.(2024·洛阳市期末)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4个B.6个C.8个D.10个【答案】C【提示】依据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得.【详解】图中的三角形是,共8个故选:C.【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定义,驾驭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是解题关键.变式1-3.(2024·恩施市期中)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有()A.6个B.8个C.10个D.12个【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以O为一个顶点的有△CBO、△CDO、△ABO、△ADO,不以O为顶点的三角形有△CAD、△CBA、△BCD、△BAD,共有8个.故选B.考查题型二三角形的分类典例2(2024·石家庄市期末)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态是()A.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答案】D【解析】试题提示: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即可判定△ABC的形态.解:∵∠A=20°,∠B=60°,∴∠C=180°﹣∠A﹣∠B=180°﹣20°﹣60°=100°,∴△ABC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变式2-1.(2024·黄冈市期中)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肯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解析】试题提示: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知最大角为90°,因式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变式2-2.(2024·深圳市期中)在△ABC中,若∠A:∠B:∠C=1:3:5,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形态不确定【答案】C【提示】依据∠A:∠B:∠C=1:3:5,可设∠A=x°,∠B=3x°,∠C=5x°,再依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方程x+3x+5x=180,解方程算出x的值,即可推断出△ABC的形态.【详解】解:∵∠A:∠B:∠C=1:3:5,∴设∠A=x°,∠B=3x°,∠C=5x°,∴x+3x+5x=180,解得:x=20,∴∠C=5×20°=100°,∴△ABC是钝角三角形.故选:C.【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利用方程思想列出三个角的关系式.变式2-3.(2024·石家庄市期末)下面给出的四个三角形都有一部分被遮挡,其中不能确定三角形类型的是()A.B.C.D.【答案】A【提示】依据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一一推断即可.【详解】视察图象可知:选项B,D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选项C中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选项A中的三角形无法判定三角形的类型.故选A.【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分类,解题的关键是娴熟驾驭基本学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考查题型三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典例3.(2024·宜兴市期末)下列各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4cm、4cm、5cm B.4cm、6cm、11cmC.4cm、5cm、6cm D.5cm、12cm、13cm【答案】B【提示】依据三角形的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各选项提示推断后利用解除法求解.【详解】A 、4485+=>,∴445cm cm cm 、、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 、461011+=<,∴4611cm cm cm 、、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 、5496+=>,∴456cm cm cm 、、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 、5121713+=>,∴51213cm cm cm 、、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基础题,熟记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1.(2024·太仓市)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B .15C .12或15D .18【答案】B【解析】试题提示:依据题意,要分状况探讨:①、3是腰;②、3是底.必需符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①若3是腰,则另一腰也是3,底是6,但是3+3=6,∴不构成三角形,舍去.②若3是底,则腰是6,6.3+6>6,符合条件.成立.∴C=3+6+6=15.故选B .变式3-2.(2024·兰州市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 .22B .17C .13D .17或22【答案】A【提示】分4是腰长和底边两种状况探讨求解即可.【详解】解:4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9,∵4+4=8<9,∴不能组成三角形,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9、9,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9+9=22,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故选A .【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难点在于分状况探讨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推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cm cm长的两根木棒首尾相接成一个三角形的变式3-3.(2024·哈尔滨市期中)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9,是()A.4cm B.5cm C.9cm D.13cm【答案】C【提示】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逐一推断选项,即可.【详解】∵4+4<9,cm cm长的木棒首尾相接,不能组成三角形,∴4cm,49,∴A错误;∵5+4=9,cm cm长的木棒首尾相接,不能组成三角形,∴5cm,49,∴B错误;∵9+4>9,cm cm长的木棒能组成三角形,∴9cm,49,∴C正确;∵4+9=13,cm cm长的木棒,不能组成三角形,∴13cm,49,∴D错误;故选C.【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驾驭“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m-=,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边长,变式3-4.(2024·濮阳市期末)若实数m,n满意20则△ABC的周长是( )A.12 B.8 C.10 D.10或8【答案】C【提示】依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 n的值,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m-=【详解】20m n∴==2,4,当三角形的腰长为2时,224+=,构不成三角形;++=.当三角形的腰长为4时,三角形的周长为:44210故答案选:C.【名师点拨】考查非负数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驾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考查题型四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典例4.(2024·三明市期末)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7,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1 B.2 C.8 D.11【答案】C【提示】依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确定出第三边的范围,据此依据选项即可推断. 【详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有7-3<x<7+3,即4<x<10,视察只有C选项符合,故选 C.【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娴熟驾驭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a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的值可以是()变式4-1.(2024·龙岩市期中)若长度分别为,3,5A.1 B.2 C.3 D.8【答案】C【提示】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5﹣3<a<5+3,解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5﹣3<a<5+3,即2<a<8,由此可得,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C,故选C.【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能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5﹣3<a<5+3是解此题的关键,留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变式4-2.(2024·齐齐哈尔市期末)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A.2 B.3 C.5 D.13【答案】B【提示】依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得x的取值范围,一一推断可得答案. 【详解】解:依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得:13-2<x<13+2,即11<x<15,因为取正整数,故x的取值为12、13、14,即这样的三角形共有3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构成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变式4-3.(2024·广州市期中)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8,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A .5或7B .7或9C .7D .9【答案】B 【详解】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5<第三边<11,依据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7或9.故选B.考查题型五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典例5.(2024·德州市期末)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1和4,第三边长为整数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A .7B .8C .9D .10【答案】C【提示】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依据第三边是整数,从而求得周长.【详解】设第三边为x ,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1<x <4+1,即3<x <5,∵x 为整数,∴x 的值为4.三角形的周长为1+4+4=9.故选C.【名师点拨】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正确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变式5-1.(2024·汕头市期中)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 b c b a c +----的值是( )A .2c -B .22b c -C .22a c -D .22a b - 【答案】B【提示】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随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到a+b-c >0,b -a -c <0,再依据肯定值的性质进行化简计算.【详解】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b-c>0,b -a -c <0.∴原式= a+b-c −(a +c −b)= 22b c -.故选择B 项.【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和肯定值,解题的关键是娴熟驾驭三角形三边关系.变式5-2.(2024·保定市期末)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 ,B 的距离,小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 ,测得OA=15米,OB=10米,A ,B 间的距离可能是( )A.30米B.25米C.20米D.5米【答案】C【解析】设A,B间的距离为x.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15-10<x<15+10,解得:5<x<25,所以,A,B之间的距离可能是20m.故选C.变式5-3.(2024·滨州市期末)若(a﹣3)2+|b﹣6|=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2 B.15 C.12或15 D.18【答案】B【提示】依据非负数的和为零,可得每个非负数同时为零,可得a、b的值,依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三角形的腰,依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得答案.【详解】由(a﹣3)2+|b﹣6|=0,得a﹣3=0,b﹣6=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底边长为3,周长为6+6+3=15,故选B.【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利用非负数的和为零得出每个非负数同时为零是解题关键.变式5-4.(2024·南开区期末)假如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7,且两边的差为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13 B.5 C.5或13 D.1【答案】A【详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则底边长为x﹣12或x+12,当底边长为x﹣12时,依据题意,2x+x﹣12=27,解得x=13,∴腰长为13;当底边长为x+12时,依据题意,2x+x+12=27,解得x=5,因为5+5<17,所以构不成三角形,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的长为13,故选A.考查题型六三角形的稳定性典例6.(2024·路北区期中)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B.C.D.【答案】A【提示】依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进行推断即可得.【详解】A、具有稳定性,符合题意;B、不具有稳定性,故不符合题意;C、不具有稳定性,故不符合题意;D、不具有稳定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正确驾驭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变式6-1.(2024·乌鲁木齐市期末)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垂线段最短C.三角形具有稳定性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提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它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则多边形的形态就不会变更.解:这样做的道理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C.变式6-2.(2024·安阳市期末)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A.0根B.1根C.2根D.3根【答案】B【解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连接一条对角线,即可得到两个三角形,故选B变式6-3.(2024·济南市期末)如图,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其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垂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答案】A【提示】依据点A、B、O组成一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答.【详解】解: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将其固定,正好形成三角形的形态,所以,主要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选A.【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变式6-4.(2024·深圳市期末)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依据是( )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三角形有稳定性D.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答案】C【详解】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的依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C.【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基础题.变式6-5.(2024·抚顺市期中)人字梯中间一般会设计一“拉杆”,这样做的道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垂线段最短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答案】D【提示】依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解答即可.【详解】解:人字梯中间一般会设计一“拉杆”,是为了形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来增加其稳定性,故选:D.【名师点拨】此题考查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依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解答.。
三角形章节知识点总结

命题与证明知识点梳理(1)定义、命题、定理、公理的有关概念三角形知识点梳理⒈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边AB可用边AB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_A注意:(1)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3)ABC是三角形ABC 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
_C_B21DCBAD CB AD CB A⒉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边分类: (2)按角分类: ⒊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定义: (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表示法:1.AD 是ABC 的BC 上的中线.2.BD=DC=12BC. 注意:①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②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④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 表示法:1.AD 是ABC 的∠BAC 的平分线.2.∠1=∠2=12∠BAC.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②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④用量角器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表示法:1.AD 是ABC 的BC 上的高线.2.AD ⊥BC 于D.3.∠ADB=∠ADC=90°.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是线段;②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形外;③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直角三象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⒋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表示法: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表示法:如图1,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表示:①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② AD 平分∠BAC ,交BC 于D ;③ 如果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那么∠BAD =∠DAC =21∠BAC .(2)三角形的中线表示法:如图1,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表示: ①AE 是∆ABC 的中线;②AE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③如果AE 是∆ABC 的中线,那么BE=EC =21BC . (3)三角线的高的表示法:如图2,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表示:① AM 是∆ABC 的高;② AM 是∆ABC 中BC 边上的高;③ 如果AM 是∆ABC 中BC 边上高,那么AM ⊥BC ,垂足是E ; ④ 如果AM 是∆ABC 中BC 边上的高,那么∠AMB =∠AMC =90︒. ⒌ 在画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时应注意:(1)如图3,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交点都在三角形内部. (2)如图4,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点一点,交点都在三角形内部.如图5,6,7,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⒍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注意:(1)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是短;(2)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图3 图4图5图6图7ABC D E 图1图221BACMD⒎ 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知识点专题复习及练习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知识点专题复习一、三角形相关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
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
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
③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1)构造平角①可过A点作MN∥BC(如图)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表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那么∠A+∠B=90°(因为∠A+∠B+∠C=180°)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五)三角形的外角:1.定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为△ABC的一个外角,∠BCE也是△ABC的一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大小相等.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如图中,∠ACD=∠A+∠B , ∠ACD>∠A , ∠ACD>∠B.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六)多边形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完整版)第十八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第十八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它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研究三角形知识时,需要掌握以下基本概念:1. 三边: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分别称为三边。
记作AB、BC、CA,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b、c表示。
三边: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分别称为三边。
记作AB、BC、CA,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b、c表示。
2. 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一个角的顶点叫做该三角形的顶点,记作A。
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一个角的顶点叫做该三角形的顶点,记作A。
3. 三个内角:三角形内部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记作∠B、∠C、∠A,也可以用小写字母α、β、γ表示。
三个内角:三角形内部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记作∠B、∠C、∠A,也可以用小写字母α、β、γ表示。
4. 三个外角:三角形内部每个内角的补角叫做该内角的外角。
记作∠∠B、∠∠C、∠∠A。
三个外角:三角形内部每个内角的补角叫做该内角的外角。
记作∠∠B、∠∠C、∠∠A。
二、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边的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相等,记作ABC。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每个外角都是120°。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相等,记作ABC。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每个外角都是120°。
2.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边长相等,记作ABC。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两个角是等角。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边长相等,记作ABC。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两个角是等角。
3.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直角(90°),记作ABC。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其他两条边的最长边。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直角(90°),记作ABC。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其他两条边的最长边。
4.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小于90°)的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小于90°)的三角形。
专题01 三角形(突破核心考点)【知识梳理+解题方法+专题过关】 (解析版)

专题01三角形(突破核心考点)【聚焦考点+题型导航】考点一三角形三边关系考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考点三三角形中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考点四三角形的内角、外角考点五多边形的对角线、内角和【知识梳理+解题方法】一、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2)三角形的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3)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BC、AC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b、c来表示,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三、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ìïìííïîî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要点诠释: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2.按边分类:ìïìííïîî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①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③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四、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的线段,它们提供了重要的线段或角的关系,为我们以后深入研究三角形的一些特征起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弄清这三条线段,列表如下:线段名称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文字语言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图形语言作图语言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取BC 边的中点D ,连接AD .作∠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标示图形符号语言1.AD是△ABC的高.2.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3.AD⊥BC于点D.4.∠ADC=90°,∠ADB=90°.(或∠ADC=∠ADB=90°)1.AD是△ABC的中线.2.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3.BD=DC=12BC4.点D是BC边的中点.1.AD是△ABC的角平分线.2.AD平分∠BAC,交BC于点D.3.∠1=∠2=12∠BAC.推理语言因为AD是△ABC的高,所以AD⊥BC.(或∠ADB=∠ADC=90°)因为AD是△ABC的中线,所以BD=DC=12BC.因为AD平分∠BAC,所以∠1=∠2=12∠BAC.用途举例1.线段垂直.2.角度相等.1.线段相等.2.面积相等.角度相等.注意事项1.与边的垂线不同.2.不一定在三角形内.—与角的平分线不同.重要特征三角形的三条高(或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五、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不变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基础知识及习题

三角形基础知识及习题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其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几何学和解决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三角形的基本定义、分类和性质,并提供一些习题供读者练习。
一、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边)所围成的图形。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角)和三个边缘(边)都相互连接。
2. 分类:根据三个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90度。
b.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90度。
c. 钝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大于90度。
二、三角形的性质1. 角度和: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和总是等于180度。
无论三角形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三角形,其内角之和都是180度。
2. 边长关系:a. 等边三角形:三个边的长度都相等。
b. 等腰三角形:两个边的长度相等。
c. 直角三角形:满足毕达哥拉斯定理,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 角度关系:a.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b.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直角。
c. 钝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钝角。
三、三角形的习题下面是几个关于三角形的习题,供读者练习运用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与技巧。
1. 题目: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厘米和8厘米,夹角为60度,求第三条边的长度。
解法: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得到第三条边的长度:c^2 = a^2 + b^2 - 2abcosC。
带入数值计算得到c≈7.53厘米。
2. 题目: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 = 3厘米,BC = 4厘米,求AC的长度。
解法: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可以得到AC的长度:AC^2 =AB^2 + BC^2。
带入数值计算得到AC = 5厘米。
3. 题目: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以及夹角为30度,求第三条边的长度。
解法:利用正弦定理,可以得到第三条边的长度:a/sinA = b/sinB = c/sinC。
带入数值计算得到第三条边的长度约为7.61厘米。
4. 题目: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 = 7厘米,BC = 9厘米,夹角为45度,求角度C的大小。
初二数学八上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复习和常考题型练习

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注意:已知两边可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交点叫重心.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n n -条对角线.例题精选 1.(2015·郴州中考)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 cm ,2 cm ,4 cmB.4 cm ,6 cm ,8 cmC.5 cm ,6 cm ,12 cmD.2 cm ,3 cm ,5 cm2.(2015·恩施中考)如图,AB ∥CD ,直线EF 交AB 于点E ,交CD 于点F ,EG 平分∠BEF ,交CD于点G ,∠1=50°,则∠2等于 ( )A.50°B.60°C.65°D.90°3.(2015·来宾中考)如图,在△ABC 中,已知∠A=80°,∠B=60°,DE ∥BC ,那么∠CED 的大小是 ( )A.40°B.60°C.120°D.140°4.(2015·南平中考)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A.720B.1260C.1800D.23405.(2015·来宾中考)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一半,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A.六边形B.五边形C.四边形D.三角形6.(2015·遂宁中考)若一个多边形内角和等于1260°,则该多边形有条对角线.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部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D.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3.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k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k B.2k+1C.2k+2 D.2k-24.四边形没有稳定性,当四边形形状改变时,发生变化的是().A.四边形的边长B.四边形的周长C.四边形的某些角的大小D.四边形的内角和5.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BC上两点,且BD=DE=EC,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对.A.4 B.5C.6 D.76.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 =90°-∠B,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D.4个7.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和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为().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以上都不对8.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A.∠A=∠1+∠2 B.2∠A=∠1+∠2C.3∠A=2∠1+∠2 D.3∠A=2(∠1+∠2)9.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之间的关系是().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互余10.如图,生活中都把自行车的几根梁做成三角形的支架,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_____________.11.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a-b-c|=__________.1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 cm,一边长为6 cm,则底边长为__________.13.如图,∠ABD与∠ACE是△ABC的两个外角,若∠A=70°,则∠ABD +∠ACE=__________.14.四边形ABCD的外角之比为1∶2∶3∶4,那么∠A∶∠B∶∠C∶∠D =__________.1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那么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边形.16.如图,∠A +∠B +∠C +∠D +∠E +∠F =__________.17.如图,点D ,B ,C 在同一直线上,∠A =60°,∠C =50°,∠D =25°,则∠1=__________.18.如图,小亮从A 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 点时,一共走了__________米.19.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一个内角的,这个正多边形是几边形?20.如图所示,直线AD 和BC 相交于点O ,AB ∥CD ,∠AOC =95°,∠B =50°,求∠A 和∠D .1321.如图,经测量,B 处在A 处的南偏西57°的方向,C 处在A 处的南偏东15°方向,C 处在B 处的北偏东82°方向,求∠C 的度数.22.如图所示,分别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广场各角修建半径为R 的扇形草坪(图中阴影部分).(1)图①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2)图②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3)图③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4)如果多边形的边数为n ,其余条件不变,那么,你认为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7.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CE 是△ACD 的中线,DF 是△CDE 的中线,若S △DEF =2,则S △ABC 等于( )A .16B .14C .12D .109.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D的度数为() A.115°B.105°C.95°D.85°10.如图,∠1,∠2,∠3,∠4恒满足的关系是()A.∠1+∠2=∠3+∠4 B.∠1+∠2=∠4-∠3C.∠1+∠4=∠2+∠3 D.∠1+∠4=∠2-∠31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和9,且周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24.(1)如图,一个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若∠A=30°,则∠ABC +∠ACB=__________,∠XBC+∠XCB=__________;(2)若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但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 仍然分别经过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的大小.25.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①,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为∠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②,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如图②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③,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如图④中∠A+∠B+∠C+∠D+∠E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三角形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D 、E 分别是VABC 边AB 、BC 上的点,AD【答案】 【解析】 【分析】故可求解. 【详解】•••点E 为BC 中点_ 1--SVABE — B/ABC 4.52••• AD 2BD1•- S A BCD = — S V ABC 33S/BCD = SVADF S 四边形 BEFDSVCEFS四边形 BEFD=SV ADFS/CEFA.-2△CEF 的面积为S 2,若 SVABC9,则 S i S 2B . 13C.— 2D .2BD ,点E 为BC 中点,根据S iS 2S VABE S V BCD ,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及面积求解方法得到SVABE , SA BCD ,-SVABE••• S I S 2 3 4.5-3=-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中线的性质.2.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 如图,其中正确的是(7 , 15,20,24,25,现将它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B .252024【答案】C【解析】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11// |2,/ 1= 100 : / 2= 135 °,【分析】如图,延长12,交/ 1的边于一点,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 性质,即可求得/ 3的度数.【详解】如图,延长12,交/ 1的边于一点,••• 11 // |2,.•./ 4= 180° — / 1 = 180° - 100° = 80°,A. 50°【答案】【解析】B. 55C. 65D. 70二【分析】欲求证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72+242=252, 152+202工2472+242=252, 152+202工2472+242=252, 152+202=252,72+202工25 242+152工25A、B、C、D、(7+15)2+202工25故A不正确;故B不正确;故C正确;故D不正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三边满足则/ 3的度数为(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 3+/4,•••/ 3=/ 2 -/ 4 = 135°- 80°= 55°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 键.在 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D ,AC 的中垂线交BC 于E ,20°,贝y BAC 的度数为()【解析】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 DA=DB,EA=E (在由等边对等角,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详解】 如图所示:•••D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 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4.如图,DAEC. 90°D . 100°••• DA=DB,DAB , EAC , DAE 20°, B DAB C EAC DAE 180 ,DABEAC 80BAC 100【答案】D5.如图,在VABC中,AB AC,点E在AC上,ED BC于点D , DE的延长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答案】 【解析】 【分析】【详解】1B 、过点 A 作 AG 丄 BC 于点 G ,如图,••• AB=AC, •/ 1 = / 2=? BAC ,题意. 故选:A .A . AE CEB .DECC. AF AED .BAC 90由题意中点E 的位置即可对 A 项进行判断;过点A 作AG 丄BC 于点G ,如图,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1 = / 2=- BAC ,易得 ED //AG,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断 B 项;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判断C 项;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结合/仁丄BAC 的结论即可判断2D 项,进而可得答案.解:A 、由于点E 在AC 上, 项结论错误,符合题意;点E 不- 」定是 AC 中点,所以 AE,CE 不一定相等,所以本选•/ ED BC ,••• ED / AG,.・. DEC1BAC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2意;C 、T ED// AG, •/ 1 = / F ,/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2=/AEF,仁/2,•••/ F=/ AEF,.・. AF AE ,所以本D 、T AG 丄 BC, •/ 1 + / B=90 ,即 BBAC 90,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 识,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 AC// DE , 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详解】 •/ 1 = / 2,• AC // DE,故①正确; AC 丄 BC, CD 丄 AB , • / ACB=/ CDB=90 ,./ A+/ B=90° , / 3+/ B=90°,• / A=/ 3,故②正确; -AC / DE, AC 丄 BC • DE 丄 BC, • / DEC=Z CDB=90 ,• / 3+/ 2=90° (/ 2 和/ 3 互余)• / 3=/ EDB,故③ 正确,④ 错误; AC 丄 BC, CD 丄 AB ,./ ACB=/ CDA=90 ,6.如图,已知 ABC ,若AC② A 3;③3 EDB ;BC , CD AB ,1 ④2与3互补;⑤2,下列结论:①AC//DE ; B ,其中正确的有()A . 2个【答案】C B . 3个 C. 4个 D . 5个根据垂直定义得出/ ACB=/ CDB=/ CDA=90,再根据三角,/ 2+/ EDB=90 ,E•••/ A+/ B=90°,/ 1 + / A=90°, •••/ 1 = / B,故⑤正确;即正确的个数是4个, 故选:C.【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定义,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 理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AB 是O O 的直径,弦 CD 丄AB 于点M ,若CD = 8 cm , MB = 2 cm ,则直径 AB 的【答案】B 【解析】 DM=4 .设半径OD=Rcm,则可求得 OM 的长,连接 OD ,在直角三角形DMO 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OD 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详解】•/ AB 是O O 的直径,弦 CD 丄AB 于点M ,1•- DM=—CD=4cm ,OM=R-2,2在 RT ^OMD 中,OD2=DM2+ OM2即 R2=4甘(R-2)2解得:R=5,•••直径AB 的长为:2 X 5=10cm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以及勾股定理•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C. 11 cm D . 12 cm【分析】 由CD 丄AB ,可得B . 10 cmC 90 , CAB 60,按以下步骤作图:1①分别以A, B为圆心,以大于2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P和Q.②作直线PQ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连接AE •若CE 4,则AE的值为B. 4/2D. 8A. 4恵B. 4迈C. 4/3【答案】D【解析】【分析】EAB=/ CAE= 30°, 即可根据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得出PQ是AB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得出/得出AE的长.【详解】由题意可得出:PQ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E= BE,•••在△ABC 中,/ C= 90°, / CAB= 60°•••/ CBA= 30°,•••/ EAB=/ CAE= 30°1• CE= -AE= 4,••• AE=&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中, 据已知30。
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 EAB=/ CAE= 30°是解题关键.9.如图,Y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0 , AD BD , ABD 30 ,【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 . 3B . 4^3c. 721D . 6【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解 Rt△ ABD 求得BD 6,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得 OD 3,然后 根据勾股定理解 RtA AOD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得 OC OA J 21 • 【详解】 解:••• AD BD• ADB 90 •••在 RtAABD 中, ABD 30 , AD 2品 ••• AB 2AD 4^3 •- BD JAB 2 AD 26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 • OB OD -BD 3 , OA 2 •••在 RtA AOD 中,AD 2品,OD OC2AC•- OA JAD 2 OD 2 721 •- OC OA 721.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练 10.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BCD 60 ,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 AC 于点F ,)A . 130 【答案】A 【解析】 【分析】首先求出/ B . 120 C. 110 D . 100CFB=130 ,再根据对称性可知/ CFD=/ CFB 即可解决问题;1•••Z ACD^Z ACB=丄 Z BCD=25 ,2••• EF 垂直平分线段BC, ••• FB=FC• Z FBC=/ FCB=25,• Z CFB=180-25 -25 °130°,根据对称性可知:Z CFD=Z CFB=130 ,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 中考常考题型.11.如图,在AABC 和MEF 中,Z B=Z DEE AB = DE,若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 证明AABC^A DEF,则这个条件是(【解析】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 【详解】A 、 三条边的比为2: 3: 4, 22+32工4,故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 、 三条边满足关系a 2=b 2-c 2,即a 2+c 2=b 2,故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Z A=Z D【答案】D【解析】B . BC = EF C.Z ACB =/ FD . AC = DF解:•••/ B=Z DEE AB=DE,.・.添加Z•••添加 BC=EF,利用 SAS 可得 AABd ^ DEF ;•••添加Z ACB=Z F ,利用 AAS 可得 AABC^A DEF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和HL 是解题的关键.A=/ D ,利用 ASA 可得△ABC^^ DEF ;SSS ASA SAS AAS12.下列条件中, A .三条边的比为 C.三条边的比为【答案】A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2 :3 :4 1:1 : 72)B .三条边满足关系a 2= b 2— c 2D .三个角满足关系/B+Z C =/ Ac 、三条边的比为1: 1: , 12+12=()2,故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 、三个角满足关系/ B+/ C=/ A ,则/ A 为90 °故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 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若已知角,只要求得一个 角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