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现行油茶基地相关标准汇总
油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油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大,建设一个高效、可持续的油茶基地成为了必要且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就油茶基地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探讨,以满足任务名称的要求。
二、油茶基地选址1.选址原则:–地理位置优越: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便于后期的物流和市场开发。
–生态环境好:选择空气质量好、水源丰富的地区,保证油茶生长的优质环境。
–土地利用合理:选择土地利用空间合理、土地资源丰富的区域,确保油茶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2.选址具体步骤:–市场调研:调研当地市场需求及潜在竞争对手,了解市场状况和发展潜力。
–生态评估:对潜在地点进行生态环境评估,考察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生态环境、投资成本等因素进行评估,选出最适宜的基地地址。
三、油茶基地建设规划3.1 基地规模规划1.建设规模:–初始阶段:建设面积1000亩,栽培油茶20000株。
–未来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计划逐步扩大基地规模,达到5000亩的栽培面积,栽培油茶10万株以上。
2.基地布局:–主要建设油茶种植区:占60%的面积,用于栽培油茶的主要区域。
–基地管理区:占15%的面积,主要用于办公、仓储、设备维护等管理工作。
–生活区:占10%的面积,提供员工的休息、食宿等生活所需。
–客户体验区:占15%的面积,用于接待客户、展示产品、开展农事体验等。
3.2 基地设施建设1.基地办公区建设:–办公楼:建设一栋办公楼,用于管理人员的办公工作,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
–会议室:建设配备先进设备的会议室,用于内部会议和与客户、合作伙伴的会议。
–休息区:建设员工休息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和设备。
2.基地生产设施建设:–种植区:根据油茶种植的需要,建设温室、育苗室、晾晒场等相关设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加工区:建设油茶加工车间,配备现代化的油茶加工设备,用于油茶加工和产品包装。
3.基地生活设施建设:–宿舍区:建设员工宿舍楼,提供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
油茶种植的国家政策

油茶种植的国家政策
鼓励支持油茶育苗单位开展标准化、规模化育苗。
引导油茶经营主体通过“财农信贷通”“油茶保险”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五统一分”等模式组建合作社开展油茶林新造和低产林改造。
新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在享受油茶项目补助的基础上,同时享受乡村振兴产业资金扶持,区财政连续4年每年给予400元/亩的油茶管护经费补助。
对于通过林地流转新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区财政按80元/亩的林地流转租金一次性给予5年补助,同时分别给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造300元/亩、低改100元/亩的奖补。
在做强做优做大油茶产业行动上,袁州区将强化政策支持,实施强链补链,全产业链打造油茶产业。
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篇: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木本油料(油茶)示范基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木本油料(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湖北省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鄂财农规…2010‟4号)、《湖北省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鄂财农规…2010‟3号)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木本油料产业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长油组发…2009‟2号)等文件精神,参照国家有关林业技术规程及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一)统筹规划,规模发展;(二)突出重点,效益兼顾;(三)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四)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第三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来源:(一)中央财政安排我县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二)省财政安排和整合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资金;(三)县财政安排或整合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支农资金。
各地要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为引导,深化支农资金整合,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整体投入水平。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全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下设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全面落实和完善项目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办法,组织项目施工管理,协调整合相关部门资金,加强项目计划、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管理等日常工作。
财政部门牵头协调,负责项目建设组织方案编制、资金整合、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等工作;林业部门具体负责方案编制和项目规划、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质量监管、检查验收等工作。
油茶产业扶持政策

油茶产业扶持政策一、背景介绍油茶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南方的经济作物,以其高产、高效、高经济效益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油茶产业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支持和发展油茶产业,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内容1. 资金支持为了鼓励农民种植油茶,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资金支持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油茶种植补贴:对于种植油茶的农民,政府将提供一定的种植补贴,用于补偿种植成本和激励农民种植油茶。
•建设资金支持:对于有意向发展油茶产业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将提供一定的建设资金支持,用于建设油茶种植基地、加工厂等相关设施。
•贷款优惠政策:对于从事油茶产业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将提供贷款优惠政策,包括贷款利率优惠、贷款担保等,以降低油茶产业发展的融资成本。
2. 技术支持为了提升油茶产业的技术水平,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持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种植技术培训:政府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向农民普及种植技术、管理经验等,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
•科研支持:政府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油茶产业的科研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推动油茶产业的创新发展。
•技术示范推广:政府建设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向农民展示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质量。
3. 市场推广为了扩大油茶产品的市场份额,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市场推广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油茶产品展销会:政府组织油茶产品展销会,邀请国内外买家参观采购,推动油茶产品的市场拓展。
•品牌建设支持:政府鼓励油茶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提供品牌推广支持和市场宣传资源,增强油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出口退税政策:对于出口油茶产品的企业,政府将提供一定的出口退税政策,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促进油茶产品的国际贸易。
三、政策效果评估油茶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油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资金支持,政府鼓励了更多的农民种植油茶,扩大了油茶种植面积。
油茶产业 政策解读

油茶产业政策解读油茶产业政策解读油茶产业是指以油茶树为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养殖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天然植物油的需求增加,油茶产业逐渐兴起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本文将对油茶产业的政策进行解读。
首先,总体规划政策。
政府制定了相关的产业规划以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
这些规划着重于加强油茶种植基地的建设和优化种植结构,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以提高油茶的种植质量和产量。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油茶产业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产业扶持政策。
政府为了支持油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其中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扶持等政策。
财政补贴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鼓励他们投资于油茶种植,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税收优惠政策则降低了油茶产业的税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土地扶持政策则提供了土地的支持和保护,确保油茶树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另外,市场引导政策。
为了推动油茶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政府还出台了市场引导政策。
其中包括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组织开展油茶产品的展销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拓展油茶产品的多样性和附加值。
总之,油茶产业政策的出台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政府通过总体规划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和市场引导政策,推动油茶产业向着规模化、品牌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期待油茶产业能够在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国家对油茶的种植都有那些政策

国家对油茶的种植都有那些政策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南方14个省(区、市)的山地、丘陵地区很早就开始种植油茶,但是,油茶产业在我国发展缓慢。
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食用油的保健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油茶的重要价值重视不够;缺乏优良新品种,尤其是长期使用实生苗造林,导致品种严重退化,产量很低;没有真正把油茶当做商品来生产,经营管理粗放,多数油茶林处于半野生和原始耕作状态;油茶产业前期投入较大,各级政府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有效的发展机制,没有形成大的产业和规模效益。
我国油茶普遍单产很低,大部分油茶林亩产茶油只有3公斤至5公斤。
然而,只要经过技术措施到位的低产林改造,油茶林的产油量就会成倍甚至成10倍地增加;采用优良品种新造油茶林,每亩产油可达35公斤至50公斤。
可见,油茶生产大有潜力可挖。
只要技术投入与资金投入到位,市场环境得到改善,油茶的利润空间会大幅提高。
当前,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全社会对油茶的生态、经济及保健价值认识的逐步深化,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同时,我国发展油茶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基础条件: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了强大拉力;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的加工能力接近原料供应量的3倍;我国已经选育出高产稳产的油茶优良品种100多个,并形成了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和较成熟的油茶加工利用工艺。
国家林业局正在卓有成效地推进油茶产业的发展,确定了“长短结合”发展油茶产业的工作思路,这就是在着眼长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的同时,立足当前,重点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以辐射、带动产业发展。
根据这个工作思路以及各地油茶资源现状和技术基础,国家林业局先期在湖南、江西两个油茶种植大省各选择了3个县(市)开展了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已基本完成,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在制定之中。
油茶标准体系

油茶标准体系是指对油茶生产、加工、质量、分类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体系。
油茶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可以提取油脂,用于食用或工业用途。
为了确保油茶的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油茶标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品种标准:规定了油茶的命名、形态特征、产地等,用于区分不同品种的油茶。
生产标准:针对油茶的种植要求,包括土壤条件、种植密度、施肥措施、病虫害防治等,以确保油茶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
加工标准:涉及油茶果实的采摘、脱壳、压榨等加工工艺,保障油茶油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质量标准:明确了油茶油的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加工工艺要求等,确保油茶油的品质和安全。
产品标准:针对油茶油及其相关产品(如茶籽、茶籽饼等),规定了其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环境标准:关于油茶种植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油茶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可以保证油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同时推动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

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一、基地(de)环境所选定(de)有机茶基地必须符合生产有机(天然)食品(de)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即应该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茶种优良、周围林木繁茂,具生物多样性(de)边远山区,尽量避开繁华都市(de)工业区和交通要道.1、大气要求基地周围不能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茶园上风口要没有污染源,有害气体(de)排放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一级标准.生产、生活用(de)燃煤锅炉需配有除尘防硫设备,符合有机 (天然)食品(de)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水源要求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质清洁无污染,基地上游无污染源,生产、生活用水符合有机(天然)食品(de)水质标准.3、土壤要求基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或农药(de)污染,土壤肥力较高,符合有机( 天然)食品(de)土壤标准.4、茶树品种要求最主要是抗逆性(抗病虫、抗寒冷、抗干旱等)要好,生长势要强,同时要求选择种性纯、发芽整齐(de)茶园作为基地.若是规划新种茶园,还应考虑采用无性系良种,并以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种苗可选用本省选育(de)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有:上梅州、大面白、赣茶1号、宁洲2号、九曲783;邻省(de)新品种(de)有:乌牛早、平阳特早、浙农113、福鼎大毫、白毫早等,均具有良好(de)经济性状,适宜在全省范围种植、推广.二、基地(de)环境保护与建设1、保护与营造防护林带对基地周围原有(de)林木,特别是上风口(de)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de)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林木稀少,特别是在上风口,要营造有利于茶树良种生长(de)防护林带.林带与茶行需隔开2m以上,中间开隔离沟.树种要求速生、抗风力强,如杉木、马尾松、泡桐、苦楝、合欢等.2、行道树和遮荫树对茶园中原有(de)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de),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de)行道树和遮荫树.茶园中(de)原有树木稀少(de),要适当补种行道树和遮荫树,但不宜种得过密.宜选择根深枝少冬落叶,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de)经济林或观赏树种.3、梯壁护理对梯地茶园梯壁上(de)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植物,如爬地兰、无刺含羞草、大豆、金光菊、三叶猪屎豆等.4、种植绿肥,培肥土壤幼龄茶园与更新改造(de)茶园中宜种绿肥作物,以利茶树生长与改良土壤.1~2年生茶园,选用矮生、匍匐或半匍匐型(de)绿肥,如伏花生、大绿豆等.3年生茶园,可选用根系浅、株型矮、生长快(de)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4年生茶园选用伞形、株体高(de)绿肥,如山毛豆、木豆等.更新改造(de)茶园,宜选择生长期短、早熟矮生绿肥,如乌豇豆等.5、茶园铺草铺草材料因地制宜,稻草、麦秆、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木屑、茶枝等都可选用.铺草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cm,一般每亩铺草量为1000~1500Kg.铺草时间,若用于抗旱保水(de)于5~6月为宜,干旱过后,在9~10月深埋当肥料;用于抗寒防冻,可在10~11月进行,次年秋季深埋当肥料.三、施肥原则与肥料种类有机茶园施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配合施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及无机(矿物质)肥料等,禁止使用有害(de)垃圾与污泥、医院粪便及化学合成肥料.所用肥料有以下几种:(1)农家肥料.包括腐熟(de)厩肥、人粪尿、沼气肥、堆肥、沤肥、绿肥、秸秆、各类未受污染(de)泥肥及饼肥(须经高温发酵后施用).(2)绿肥.适宜作夏季绿肥(de)有豇豆、绿豆、大豆、大叶猪屎豆、决明豆等;宜作冬季绿肥(de)有黄花苜蓿、紫云英、金光菊、蚕豆、豌豆、肥田萝卜等;还有多年生绿肥如爬地兰、紫穗槐、木豆等.绿肥可以在盛花期直接翻埋,也可制成堆肥或沤肥,还可兼作茶园土壤覆盖物.(3)商品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无机(矿物质 )肥料(如磷矿粉、矿物钾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硫酸钾等)、专用叶面生物菌肥等.其他还有鱼渣、骨粉等有机肥.四、耕作与施肥1、浅耕与追肥浅耕追肥结合人工锄草进行,依茶园杂草发生情况, 1年2~3次,第1次春茶前即越冬芽萌动前10~ 15天,每2次在春茶后,第3次在夏茶后.浅耕后施催芽肥,以腐熟(de)人粪尿为主,结合开横沟蓄水,防止水土流失与抗旱.2、深耕与基肥深耕次数和时间视具体情况,一年1次或隔一、二年1次,以9~10月为最佳时期.深耕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基肥可在深耕时施入,用量为堆肥或沤肥1000Kg/亩或饼肥200~300Kg/亩及配施适量(de)钙镁磷肥、硫酸钾.五、病虫害防治有机茶基地(de)病虫草害防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控制病虫草害发生,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可以采用农业、生物及物理等防治措施,禁止使用人工化学合成(de)农药及增效剂.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勤除杂草,秋冬季深耕、清园,合理施肥和采用茶树良种等.通过以上措施可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草害(de)发生及危害.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有释放或保护寄生性、捕食性(de)天敌昆虫,使用活体病原微生物制剂、昆虫病毒制剂以及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等,这些防治措施只要使用得当,也能收到较好(de)效果,且无残留.齐头山属大别山支脉,一是云山,海拔804米,顶方四平,故曰齐头山.山体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流泉水瀑,云雾笼罩.山中有水晶庵、中庵、白云洞、龙潭、雷公洞、蝙蝠洞、观音岩、童子洞、魁子岩诸胜迹.六安县志曰:"在齐头山,峭壁数十丈,岩石覆檐,中空数韫,境极幽雅,又上二三十里为中庵,相传为梁僧志公说法处,产仙茶数株,香味异常,今称齐头山茶,口味最美,商人争购之.六安瓜片按山势高低,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产区.紧邻齐头山(de)金寨县齐山、响洪甸、鲜花苓,裕安区黄涧河、独山、龙门冲,霍山县佛庵等地,海拔300米以上(de)山区为内山瓜片产地,茶树多生长高崖石隙,山涧峡谷,终年云雾弥漫,土质肥沃,茶叶品质优异.除此都属外山瓜片产地.瓜片产区茶园面积为1333余公顷,历年产量25万千克左右.六安瓜片产量以六安市最多,占总产量80%以上;品质以金寨县齐山、黄石、里冲、裕安区黄巢尖、红石等地为最佳;“齐山名片”(又叫齐山云雾瓜片、金寨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一带,原属六安故称六安瓜片,1954年建响洪甸水库时,齐山、响洪甸、鲜花岭地域划归金寨县管辖.片茶产区地处大别山北麓,属淮河水系,海拔一般在100-600米.由于流水切削作用,地貌出现了多种景观,有深山、盒地、低山、丘陵.内山区林地多,耕地少,茶园坡度多在25度以上,外山区与丘陵相接,峰园坡缓,耕地面积较多.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总体温和,但各地温差较大,雨量适中,却分配不匀,光照充足,无霜较长.气温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de)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光照年太阳辐射总量为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de)太阳辐射为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夏季占%,秋季占%,冬季占%.年平均降水天数为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以下,属湿润地带.土壤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de)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Y/T 1730.3-2008
LY/T 1935-2011 LY/T 1936-2011 LY/T 2116-2013 LY/T 2117-2013 LY/T 2204-2013 LY/T 2247-2014 LY/T 2314-2014 LY/T 2329-2014 LY/T 2348-2014 LY/T 2447-2015 LY/T 2677-2016 LY/T 2678-2016 LY/T 2679-2016 LY/T 2680-2016 LY/T 2750-2016
油茶嫁接技术规程 油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油茶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油茶整形修剪技术规程 油茶栽培品种配置技术规程 油茶油 主茶 要高 有接 害换 生冠 物技 综术 合规 防程 治技术
油茶施规肥程技术规程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 油茶品定种性微测卫试星指标南记油鉴茶别技术规
油茶主要性程状调查测定规范 油茶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技术规程
标准性质 国家推荐性标
准 国家推荐性标
准 行业推荐标准
行业推荐标准
国家林业局
2008/12பைடு நூலகம்1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2016/10/19
2014/12/1 2018/6/1 2019/5/1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LY/T 2742-2016
LY/T 2305-2014 LY/T 2955-2018 LY/T 3046-2018
油茶良种选育技术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油茶 第1部分:优树选择和优良
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 油茶 第2部分:优良家系和优良
杂交组合趔育技术规程 油茶 第3部分:育苗技术及苗木
质量分级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 油茶林产量测定方法 油茶无性系芽苗砧嫁接技术规程 油茶高干嫁接技术规程 油茶遗传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 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目前国內现行油茶基地相关标准
标准编号 GB/T 26907-2011
标准名称 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GB/T 28991-2012
LY/T 1328-2015
LY/T 1730.1-2008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08/12/1
2011/7/1 2011/7/1 2013/7/1 2013/7/1 2014/1/1 2014/12/1 2014/12/1 2014/12/1 2014/12/1 2015/5/1 2016/12/1 2016/12/1 2016/12/1 2016/12/1 2017/1/1
国內现行油茶基地相关标准汇总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
实施日期 2011/12/1
2013/6/1 2015/5/1 2008/12/1
状态 现行有效
现行 现行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现行
行业推荐标准
备注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 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