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翻译写作篇)

合集下载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翻译的文采篇)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翻译的文采篇)

第4章翻译的文采篇4.1 复习笔记一、各家观点1. 傅雷:“神似”。

“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2. 思果:“翻译为重写”。

不会写中文而要把外文译成中文,等于没有米还要煮饭。

上述两种观点说明了翻译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性。

3. 鸠摩罗什:注重译文语言的精美,“天见人,人见天”在言过质,采用了僧睿的译文“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4. 严复:“信、达、雅”。

他的译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被认为“足与周秦诸子相上下”。

5. 林纾:译笔精湛,颇具马、班、韩、柳的神韵和传统文学的风采。

深厚的古文素养,无与伦比的写作才华,写就了中国翻译史上精彩的译文。

6. 许渊冲:翻译的“优势论”“竞赛论”。

强调如何把译文写得更好,甚至可以超越原文。

7. 辜正坤:强调英译汉中注重译文文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如何达到译文的文采性1. 对原文深刻的洞察理解,要体现原文的风格。

要准确、流畅地表达原文作者的思想,使读者发生兴趣,能够理解和接受。

2. 文采来自译者较高的艺术修养,即译者的文才、才华。

(1) 译者掌握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的能力;(2) 译者遣词造句、修辞达意的能力;(3) 文采:译文的语言经过修饰,能切当地、艺术地表达思想感情,富有美感;(4) 文采的主要特点:艺术表达力强,具有审美效应,是增强译文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3. 积累语言材料(1) 语言材料主要指词汇。

词汇丰富是语言丰富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了丰富的词汇,遣词造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提笔行文,才会随意生姿。

(2) 向优秀作品学习语言。

现代的、古代的、中国的、外国的经典作品。

精美的成语、典故、警句、妙语,都能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增添我们写作、翻译的文采。

4. 要善于锤炼语言(1) 分寸感:译者的语言灵敏度强,能够精细入微地辨别词义,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

(2) 准确:准确是文采的前提,是掌握分寸感的具体表现。

①语言准确,首先用词要求准确。

准确地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选用词语要褒贬恰当。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第1章 翻译的技巧篇(第1节)【圣才出品】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第1章 翻译的技巧篇(第1节)【圣才出品】

第1章翻译的技巧篇1.1 转换译法⊙名词转换1. Strong feelings and a large brain were its parents.(The Gettysburg Address by The Gettysburg Address)【译文】深厚的感情和先进的思想孕育了这个讲话。

【解析】原文中的名词parents译文翻译为动词孕育,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 In some cases, deserts are the creation of destruction of virgin forest.【译文】沙漠有时是人类毁坏原始森林造成的。

【解析】译文将原文中的名词destruction翻译为动词毁坏,使得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3. You owe me an apology.【译文】你应该向我道歉。

【解析】译文在翻译原文名词apology时将其处理为动词道歉,符合汉语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

4. Access to Internet is very simple.【译文】很容易连接互联网。

5. An acquaintance of world history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current affairs.【译文】读一点世界史,对学习时事是有帮助的。

【解析】原文acquaintance是名词,本意为熟悉,翻译时将其处理为动词,并结合其后搭配的短语选取意思,译文将其翻译为动词读,使得整个译文符合汉语的逻辑和语言风格。

6. Repeated changes in a flow direction ensure even diffusion over the entire exit area.【译文】反复改变流动方向,可确保在整个出口域内扩散均匀。

【解析】原文名词changes翻译为动词改变,汉语表达多用动词,因此使得译文流畅自然。

7. Mozart was a great lover of music when he was a boy.【译文】莫扎特儿时酷爱音乐。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第1章 翻译的技巧篇(第5节)【圣才出品】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第1章 翻译的技巧篇(第5节)【圣才出品】

1.5 倒译和顺译⊙倒译Ⅰ. 词或词组倒译1. consul general【译文】总领事【解析】consul general翻译为总领事,符合汉语的表达和语言风格。

2. letters patent【译文】特许状,利证3. court-martial【译文】军事法庭4. from time immemorial【译文】自远古以来5. God Almighty【译文】万能的神(上帝)6. the bride elect【译文】待嫁的新娘7. Miss Fang【译文】方小姐8. Mr. Stevenson【译文】史蒂文森先生9.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译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0. tough minded【译文】意志坚强的11. heart-warming【译文】暖人心的12. well-conducted【译文】行为端正的13. ill-tempered【译文】脾气不好的14. northeast【译文】东北15. southwest【译文】西南16. East China【译文】华东17. all Party resolutions【译文】党的一切决议18. every student of the class【译文】班上每一个学生Ⅱ. 句子倒译1. They were sons of the men who had left their homes and taken to the mountains with their broad swords by their side.【译文】他们都是那些抛妻别子、身带大刀进入深山的好汉们的后代。

2. Reason was the sole guide that Mr. Johnson accepted in his quest.【译文】约翰逊先生在探索时,说理是他接受下来的唯一指导原则。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翻译写作篇)【圣才出品】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翻译写作篇)【圣才出品】

第8章翻译写作篇8.1 复习笔记一、汉语的表达优势和行文特点1.精炼简约汉语文章的这一特点,与汉语词汇的特点有关。

(1)词本身没有形态变化,即它没有性、数、格、时态这些形式上的变化。

如“你去”、“我去”、“今天去”、“明天去”,都是一个“去”,词的语音和书写都没有发生变化。

(2)语词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许多单音节和双音节的词一经重叠,即表示另外的意思,词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如“人——人人”、“说——说说”、“高兴——高高兴兴——高兴高兴”等。

(3)许多双音节词还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节缩,并不影响原来意思的表达。

如“无(执)照经营”、“毫不利(自)己,专门利(他)人”;“供(应)需(求)见面”等。

(4)大量的成语、典故、俗语、谚语、格言等,以极少的文字包容了大量的信息。

如“负荆请罪”、“叶公好龙”等。

2.富于意象所谓意象,即感情与形象的有机结合。

如“木欣欣以向荣,风飘飘而吹衣”、都能构成鲜明的意象美。

汉字独特的形声构成,是汉语富于意象的重要因素。

3.中文思维导致汉语文本独特的语言结构和形式要素。

中文思维有“象性原则”、“并置原则”、“对偶原则”、“殿后原则”,“铺排原则”、“凝练原则”和“协律原则”。

从翻译的角度看,直接对译文写作有影响的有:(1)并置原则汉语写作中常有“叠言”、“叠句”、“叠章”的语言形式。

作者通过“并置”的语句,创造意象纷呈、语义丰满、语势张扬的叙述话语。

如,“诚信是…;诚信是…”,不仅有声有色地强化了文意,同时还把文意展示为一个细腻、立体的意脉网络,见出才华和文采。

(2)对偶原则强调词性、词义的相反相成。

在写作上,最典型的就是骈体文和近体诗的写作,它们都要求对仗,并形成了严格的规范。

这种对偶句式积淀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在写作中我们有了上句,往往下意识地就生带出下一句来。

翻译到顺手处,译者自然也会写出这种句式。

(3)凝练原则中国人讲究“炼字”、“炼句”、“炼篇”、“炼意”,讲究“推敲”,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极为凝练的风格”。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第1章 翻译的技巧篇(第3、4节)【圣才出品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第1章 翻译的技巧篇(第3、4节)【圣才出品

1.3 实译与虚译⊙实译1. Again, therefore, she applied herself to the key, and after moving it every possible way, for some instants, with the determined celebrity of hope’s last effort, the door suddenly yielded to her hand.【译文】因此,她又搬弄钥匙。

她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果断利索地朝各个方向拧了一阵之后,柜门忽然打开了。

【解析】apply和yield两个动词表示的都是抽象概念,译文采取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将他们分别翻译为“搬弄(钥匙)”和“(柜门)打开”,使得译文更加确切、自然。

2. Mark his professions to my poor husband. Can anything be stronger?【译文】你听听他对我那可怜的丈夫说的话。

还有比这更肉麻的吗?【解析】从前文来看,伪君子埃利奥特给史密斯先生写信时,说了些廉价吹捧的话,听起来十分肉麻。

译文将strong具体化,译成“肉麻”,符合原文的情境。

3. Wisdom prepares for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 【译文】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包惠南译)【解析】wisdom原来的词义为智慧,folly原来的词义为愚蠢,此处分别翻译为聪明人和愚蠢者,句意更加通顺。

4. In line with latest trends in fashion, a few dress designers have been sacrificingelegance to audacity.【译文】有些时装设计师为了赶时髦,舍弃了优雅别致的式样,而一味追求袒胸露体的奇装异服。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翻译的技巧篇)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翻译的技巧篇)

第3章翻译的技巧篇3.1 复习笔记一、翻译技巧1. 概述:翻译技巧说到底就是对语言差异的“灵巧”处理,是译者熟练而巧妙地运用各种翻译手法,完美地表达思想内容的技能,它可以在长期反复的“操作训练”中为人所掌握。

2. 基本方法:拆译、词性转译、精简、增补、倒置、反译、虚译和实译、词语褒贬翻译、被动式翻译、数字倍数翻译等。

这些翻译技巧在同一个句子中互相穿插,互为补充。

二、拆译1. 原因:中英句法不同英语:句法连绵,一个主句可以与众多的修饰词组、短语、从句共同组成;汉语:句法短促,从容不迫。

2. 从译文比较看拆译译文的语言形式必须符合译文的语言习惯。

由于中英句法不同,因此应将原文打破重组,或抽词拆译、或抽短语词组拆译,要避免“上下三十六根牙齿嚼不烂”的“翻译腔”。

原文语言中最习见最自然的表现法,在译文中也必须用译文语言中最习见最自然的表现法来翻译,例:He crashed down on a protesting chair.【生硬译文】他猛然坐到一张吱吱地发出抗议声的椅子。

【自然译文】他猛然坐到一把椅子上,椅子被压得吱吱作响。

【评析】在英文中“protesting”可以直接修饰后面的词,直翻成汉语“抗议”是行不通。

因此应展开联想,将这类词所含的内容从句中拉出来,单独加以表述。

在汉语中用拟声词表达自然生动,因此“吱吱作响”是最自然的表达。

3. 长句拆译原因:中文表述无法按照其英文句法展开。

中文最忌讳的是长长的一句话中间不带一个标点符号,非拆不可。

例:They represented a worthy beginning to the reshaping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cept of collective effort in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译文】这个宣言和行动纲领表明了一个可贵的开端,那就是在国际和国家经济发展方面,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同心协力的新概念。

【免费下载】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第二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

【免费下载】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第二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

【免费下载】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第二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第二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1.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You're making that up, I'm afraid,” teased Tan Chun. “Most works, apart from the FOUR BOOKS, are made up; am I the only one who made things up?” he retorted with a grin. 2.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You don't know her, ”said Grandmother Jia merrily. “She's a holy terror this one. What we used to call in Nanking a ‘peppercorn ’. You just call her ‘Peppercorn Feng ’. She'll know who you mean!” (David Hawkes 译)3.贾母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With a smile at Pao-yu, the Lady Dowager scolded, “Fancy changing your clothes before greeting our visitor. Hurry up now and pay your re spects to your cousin.”4.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自考“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2)

自考“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2)

自考“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2)18. it would have been difficult to find a happier child thanI was as I lay in my crib at the close of that eventful day and lived over the joys it had brought me,and for the first time longed for a new day to come.当那感概万千的一天快要结束时,我躺在自己的小床里,感受这一天带给我的那些快乐,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更幸福了。

一生中第一次,我期待着新一天的来临。

19. 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

All outmoded traditional thinking;any irrational system which obstructs social progress or human development.20. 我觉得有一根鞭子在抽打我的心,又觉得仿佛有什么鬼魂借我的笔为自己伸冤一样。

I felt as if my mind was being whipped,as if a ghost had commandeered my pen and was writing to redress the injustices it had suffered.21.另一个地方On another occasion.22. 长得好看的人用不着浓妆艳抹,而我的文章就像一个丑八怪,不打扮,看起来倒还顺眼些。

Physically attractive people don‘t need heavy make-up.Though my writing resembles an ugly monster,it actually looks a little better without any embellishment.22. 我最恨那些盗名欺世,欺骗读者的谎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翻译写作篇
8.1 复习笔记
一、汉语的表达优势和行文特点
1. 精炼简约
汉语文章的这一特点,与汉语词汇的特点有关。

(1) 词本身没有形态变化,即它没有性、数、格、时态这些形式上的变化。

如“你去”“我去”“今天去”“明天去”,都是一个“去”,词的语音和书写都没有发生变化。

(2) 语词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许多单音节和双音节的词一经重叠,即表示另外的意思,词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如“人——人人”“说——说说”“高兴——高高兴兴——高兴高兴”等。

(3) 许多双音节词还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节缩,并不影响原来意思的表达。

如“无(执)照经营”“毫不利(自)己,专门利(他)人”“供(应)需(求)见面”等。

(4) 大量的成语、典故、俗语、谚语、格言等,以极少的文字包容了大量的信息。

如“负荆请罪”“叶公好龙”等。

2. 富于意象
所谓意象,即感情与形象的有机结合。

如“木欣欣以向荣,风飘飘而吹衣”能构成鲜明的意象美。

汉字独特的形声构成,是汉语富于意象的重要因素。

3. 中文思维导致汉语文本独特的语言结构和形式要素。

中文思维有“象性原则”“并置原则”“对偶原则”“殿后原则”“铺排原则”“凝
练原则”和“协律原则”。

从翻译的角度看,直接对译文写作有影响的有:
(1) 并置原则
汉语写作中常有“叠言”“叠句”“叠章”的语言形式。

作者通过“并置”的语句,创造意象纷呈、语义丰满、语势张扬的叙述话语。

如,“诚信是……;诚信是……”,不仅有声有色地强化了文意,同时还把文意展示为一个细腻、立体的意脉网络,见出才华和文采。

(2) 对偶原则
强调词性、词义的相反相成。

在写作上,最典型的就是骈体文和近体诗的写作,它们都要求对仗,并形成了严格的规范。

这种对偶句式积淀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在写作中我们有了上句,往往下意识地就生带出下一句来。

翻译到顺手处,译者自然也会写出这种句式。

(3) 凝练原则
中国人讲究“炼字”“炼句”“炼篇”和“炼意”,讲究“推敲”,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极为凝练的风格”。

(4) 声律原则
这一原则对诗和散文创作影响非常大。

声律还包括节奏。

“譬如仄声的字容易表示悲苦的情绪,响亮的声音容易显出欢乐的深情,长的句子表示温和弛缓,短的句子代表强硬急迫的态度”(梁实秋《论散文》)。

只要我们掌握了汉语的行文特征和神韵,我们就能在翻译过程中,自觉地在字里行间继承发扬这种文字传统,创造出灿烂的译文篇章。

二、翻译写作论
1. 翻译写作的基础理论的特征
(1) 揭示翻译写作的基本规律
翻译写作理论,亦可称之为翻译写作学,其研究任务之一,就在于阐明翻译写作规律,指导翻译写作实践,去掉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2) 阐述构成翻译写作内容的核心系统的“感知、运思、表述”的交互作用和运动过程。

a. 感知是了解原作者的创作心理,洞悉其遣词造句的用心。

b. 所谓运思,就是揭示翻译写作中思路和思维运动的规律,了解信息和符号在译文孕育过程中的作用。

它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c. 表述就是将感知、运思的结果付诸文字,形成译文。

d. 对于一篇译文来说,感知、运思、表述是相互联系的翻译写作行为,它们随着翻译过程发展,并以运思内容的文字符号化而同时终结。

e. 和“译者·感知·运思·表述·读者”,构成一个较大的翻译写作系统。

f. 翻译写作主体在翻译写作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自身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去感知、运思、表述,最后构成译文的必然过程。

(3 )翻译写作应高度重视双语的修炼,尤其强调母语的修养。

设立一个专门的翻译教学计划,除了外语课程外,必须设置母语课程,把汉语,尤其是古汉语经典著作的学习纳入其中,使译者浸润母语文化,并能通过译者的译文,将中西方文化加以弘扬光大。

(4) 强调翻译实践,强调翻译技巧的运用,强调不同译文的比较学习。

翻译教学:
a. 初学(本科专业三年级)阶段,以传统的词法、句法流派翻译教材为主纲,完成语言基本功学习与翻译技巧学习的顺利过渡;
b. 四年级或研究生阶段,辅之以功能流派和当代译论派教材教学。

2. 翻译写作与写作的共性要求
(1) 翻译的具体操作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

a. 词句层,译者在这一层次上所思考的主要是词义的定夺及句式的安排。

b. 语篇层次上进行操作,不仅要考虑几个句子,整个段落,还要考虑整篇文章。

翻译写作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准确、流畅地表达原文作者的思想,使读者发生兴趣,能够理解和接受,译文才能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2) 文采来自译者较高的艺术修养。

a. 译者的文才、才华包括译者运用译文语言的能力,掌握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的能力以及翻译主题的总体表达能力。

b. 须知,原文是有文采的作品,翻译应该还之以文采,而不是平淡、稀松。

译文的语言经过修饰,能切当地、艺术地表达思想感情,富有美感,这就是文采。

c. 文采的主要特点是艺术表达力强,具有审美效应。

它是增强译文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3. 译者的译写修养
翻译写作活动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知识为基础,以语言艺术为手段。

总的看来,翻译写作活动要求译者所具备的知识修养应该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文学知识
也就是人的文学教育水平知识。

这是人的素质培养。

因此,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就需要改善文学教育现状,对中国文化给予更有力的保护。

译者自身必须具有丰富的中外古今文学知识修养。

(2) 一般知识
丰富的社会经验、生活常识、天文地理知识,是翻译写作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

这也是
吕叔湘所称之的“杂学”,或谓“百科知识”。

(3) 专业知识
要求译者熟悉和精通专业知识,掌握本领域、本学科、本行业的概念体系、理论基础、历史演变、行话术语,否则,就无法进行专业翻译写作。

(4) 体裁知识
写作形式复杂多样,不同目的、不同要求、不同用途,可以采用不同的体裁形式。

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等;非文学体裁包括书信、合同、文件、产品说明等。

作为译者,要想样样通,殊为不易。

总而言之,我们应充分认识翻译教学的关键所在、翻译写作能力在理解、技巧、表达中的重要地位。

三、译文写作的格式规范
1. 格式与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共有16种,即句号(。

)、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等。

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毛病:一逗到底、引号有前无后,滥用省略号、标点不占格或书写位置不准确等。

2. 行款格式
(1) 标题上下空一行,写在稿纸当中。

(2) 署名写在标题下面正中,与标题相隔空一行。

每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

(3) 分类项时所用序码必须统一。

(4) 段中原话引文和人物对话要加引号。

(5) 人物对话:夹在段中的对话和提行对话都要用引号标明。

另外,一般说来,说话人在前,话在后,说的话前面要用冒号。

话在前,人在后,要用句号煞住标明。

话在两头,人在中间,前面的话收尾用逗号,后面的话前头收尾用逗号,后面的话前头要用逗号。

例如:
他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身体好!”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身体好!”他说。

“生命在于运动,”他说,“经常运动身体好!”
3. 英文斜体字的处理
(1) 用于书信开头的称谓、书刊名称、船舰名称等;
(2) 整体用斜体字的:表示强调用斜体字这一部分文字的重要意义;用于外来语。

例:
Obviously timing is vital, and dependent upon what is the aggressive strength of the enemy in Bulgaria and Thrace. The prize would be to get into the Black Sea with supplies for Russia, warships, and other forces.
显然,不失时机是十分重要的,而时机则取决于保加利亚和色雷斯的敌军的进攻力量如何。

我们将要得到的好处是:我们给予俄国的补给、我们的战舰和其他军事力量将进入里海。

(3) 一个词用斜体字的:英语中如夹有法文、德文、拉丁文等外来语时常以斜体字表示,如“coup d’etat”(武装政变)、“en route”(在途中)、“de facto”(事实上),则不必使用其他字体表示。

4. 人名的翻译格式
G. D. Kerr ——G. D. 科尔
George D. Kerr——乔治·D·科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