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第一主题欢乐闹元宵
中班《闹元宵》教案范文(精选9篇)

中班《闹元宵》教案中班《闹元宵》教案范文(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闹元宵》教案范文(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闹元宵》教案1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灯。
2、《手工》幼儿用书、剪刀、胶水、针、线、花灯范例。
教学流程:一、以"元宵闹花灯"为题,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花灯。
师:你喜欢哪一盏花灯?为什么?(让幼儿互相交流感受)二、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花灯的兴趣。
组织幼儿讨论:你想怎么制作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想出的制作花灯的方法)三、教师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
教师按范例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重点强调沿虚线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
四、交代要求。
1、折时要对齐、按平。
2、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幼儿的制作情况。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着重帮助他们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
(指导并观察幼儿重叠折剪的方法,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3、提醒幼儿折时要对齐、按平,并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4、将幼儿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
六、幼儿互相欣赏、评价,结束。
1、幼儿欣赏同伴制作的花灯,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美。
2、组织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教师围绕"重叠折剪的技能"进行小结、评价,结束。
中班《闹元宵》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尝试带领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花灯、包元宵。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1、事先联系好小班幼儿,请小班幼儿每人带一盏花灯。
2、幼儿已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知识,并带一盏自制的花灯。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快快乐乐闹元宵》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快快乐乐闹元宵》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元宵节的故事:讲述元宵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手工制作:制作花灯、猜灯谜活动。
3. 歌曲学习:学习元宵节相关的歌曲,如《闹元宵》。
4. 语言活动:讲述自己知道的元宵节故事,分享感受。
5. 游戏活动:玩猜灯谜游戏,增加互动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提高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手工材料、歌曲课件、猜灯谜卡片等。
2. 环境:布置充满节日气氛的教室,如挂上彩灯、花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元宵节的有趣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主题活动一:手工制作花灯。
教师示范制作花灯的步骤,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主题活动二:猜灯谜。
教师出示猜灯谜卡片,引导幼儿猜谜底,增加互动乐趣。
4. 主题活动三:学习元宵节歌曲《闹元宵》。
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学唱,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5. 语言活动:让幼儿讲述自己知道的元宵节故事,分享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 游戏活动:组织幼儿玩猜灯谜游戏,增加互动乐趣。
7. 总结:让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强化对元宵节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花灯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评价幼儿在猜灯谜活动中的思维活跃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评估幼儿在学习元宵节歌曲《闹元宵》中的音准、节奏感和表达能力。
4. 关注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分享和表达情况,鼓励积极主动参与。
5. 通过游戏活动,观察幼儿在互动中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手工制作花灯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中班《闹元宵》教案通用

中班《闹元宵》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主题活动《闹元宵》,依据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第二节内容,详细介绍了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了解元宵节的相关文化知识,感受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 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表达、合作能力。
3. 感受元宵节的喜庆氛围,培养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元宵节的习俗和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元宵节的起源,掌握元宵节的相关文化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元宵节相关图片、故事书、灯笼。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讲述故事《元宵姑娘》,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起源。
(2)展示元宵节相关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习俗。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1)教师讲解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引导幼儿关注传统文化。
(2)进行课堂互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家中过元宵节的方式。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进行制作灯笼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进行猜灯谜游戏,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例题:请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回答关于元宵节的问题。
(2)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2)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闹元宵》2. 板书内容:(1)元宵节起源(2)元宵节习俗(3)元宵节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和家人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元宵节,记录下你们的活动过程。
(2)制作一份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
2. 答案:(1)活动过程记录:略(2)手抄报: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图片、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课堂氛围活跃,幼儿参与度较高。
社会中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及反思中班社会快乐的元宵节

《中班社会快乐的元宵节教案及反思》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分享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体验元宵节快乐的氛围。
二、活动准备1.图片:汤圆、花灯、鞭炮等元宵节相关物品。
2.材料:红色、黄色、绿色彩纸,剪刀,胶棒,彩笔等。
3.音乐:《卖汤圆》歌曲。
4.故事:《元宵节的故事》。
三、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2.故事分享教师讲述《元宵节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放鞭炮等。
3.制作汤圆教师演示制作汤圆的方法,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汤圆制作。
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汤圆,体验合作分享的快乐。
4.制作花灯教师出示花灯样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花灯的组成部分。
教师示范制作花灯的方法,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独立完成花灯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舞蹈表演教师播放《卖汤圆》歌曲,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舞蹈。
教师与幼儿共同舞蹈,增进师生互动。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四、活动反思1.故事讲述过程中,幼儿对故事情节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够积极。
今后在活动中,教师应更多鼓励幼儿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在制作汤圆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教师应耐心指导,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进度。
3.制作花灯环节,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较强,但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胶棒等材料的使用不够熟练。
教师应在活动前进行适当培训,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4.舞蹈表演环节,幼儿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在舞蹈动作上还需加强练习。
教师应在今后活动中,更多关注幼儿的舞蹈动作,提高他们的舞蹈水平。
重难点补充:1.导入环节重难点: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元宵节的习俗物品,激发兴趣。
对话设计: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汤圆图片)幼儿:汤圆!教师:对了,今天是元宵节,我们通常会吃汤圆,你们还知道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吗?2.故事分享环节重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意义。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开心过元宵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开心过元宵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2.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彩纸、棉花、面条。
2.场地准备:幼儿园活动室。
教学过程:一、了解元宵节(10分钟)1.观看视频或图片,向幼儿介绍元宵节的由来、习俗和庆祝活动,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和幼儿一起讨论元宵节在他们家庭中的庆祝方式。
二、制作灯笼(30分钟)1.让幼儿用纸和颜料制作简易灯笼,可以提前准备好纸模板,幼儿可以按照模板剪纸,再用颜料涂色。
2.在灯笼上贴上彩纸或用画笔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可以用心形、花朵等彩纸装饰。
3.在灯笼底部开一个小口,放入一些棉花作为灯芯。
三、制作汤圆(30分钟)1.准备好一些面粉和糖,和幼儿一起揉搓面粉,逐渐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面团。
2.将面团擀成薄片,用剪刀剪成小块。
3.在每个小面片上加一些糖,并慢慢捏成圆形。
4.将做好的汤圆放入沸水中煮熟,直到浮起,再用凉水冲洗干净。
四、互动游戏(20分钟)1.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背靠背套汤圆比赛。
2.需要幼儿两人背靠背,一人手拿汤圆,另一人负责张嘴接住汤圆。
3.规定时间内接住的汤圆最多的小组获胜。
五、共同分享(10分钟)1.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在制作灯笼和制作汤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最喜欢的部分。
2.鼓励幼儿互相表扬和分享自己的成果,营造积极的学习和合作氛围。
教学延伸:1.带领幼儿观看元宵晚会,欣赏龙灯表演、舞龙舞狮等节目,加深对元宵节的了解。
2.给幼儿讲述一个关于元宵节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观察家庭和社区中的元宵节庆祝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社会活动,幼儿既了解了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又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中班社会《欢欢喜喜闹元宵》

《欢欢喜喜闹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它的主要风俗习惯:吃元宵、看花灯等。
2、通过看花灯和品尝元宵,感受元宵节愉快的气氛。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制片或者图片。
2、将幼儿带的各种元宵的包装和花灯布置在活动室内。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录制或观赏图片。
(1)你们知道元宵节是哪一天,有什么含义呢?
(2)元宵节时人们会做些什么来欢度节日呢?
(3)你们是怎样欢度元宵呢?
(4)小结。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元宵之夜,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家人团圆的日子。
2、请幼儿欣赏花灯,感受节日的氛围。
(1)教师提出观赏花灯的要求和主题。
(2)幼儿自由结伴欣赏花灯,并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花灯的名称和主要特点。
(3)教师讲解扎花灯的过程,让幼儿了解花灯是一种民间工艺,是中国人特有的本领。
3、师生共同表演节目,欢度元宵佳节。
中班《闹元宵》教案通用

中班《闹元宵》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教材《我们的节日》章节中的《闹元宵》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元宵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学习制作灯笼和猜灯谜;体验团队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制作灯笼的技巧和猜灯谜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了解元宵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灯笼制作材料、灯谜卡片、音箱设备。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引发学生对元宵节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元宵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展示灯笼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制作灯笼。
(3)讲解猜灯谜的技巧,引导学生参与猜灯谜活动。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合作制作一个灯笼。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灯笼制作,并进行展示。
(3)进行猜灯谜活动,学生自愿上台猜谜,猜对者给予奖励。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团队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闹元宵》2. 内容:(1)元宵节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灯笼制作过程。
(3)猜灯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制作一个家庭版的灯笼,并写一篇关于制作过程的日记。
(2)收集5个灯谜,与家人一起猜谜,记录猜谜过程。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元宵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元宵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学生与家人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元宵节。
幼儿园中班节日大闹元宵教案

幼儿园中班节日大闹元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制作元宵、猜灯谜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彩纸、剪刀、胶水、汤圆模型、灯谜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环境,如悬挂彩灯、布置花坛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元宵节的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2. 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如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等。
3.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一组制作元宵,一组挂彩灯,一组布置花坛。
4. 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学习。
5. 猜灯谜:教师出示灯谜卡片,引导幼儿猜灯谜,增加节日的趣味性。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元宵节习俗的了解和动手能力。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了解幼儿对猜灯谜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 家长反馈:教师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元宵节习俗的传承和表达。
六、教学扩展活动:1. 手工制作: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制作花灯,增强亲子间的互动。
2. 元宵节表演:组织幼儿进行元宵节表演,让幼儿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3. 元宵主题绘画: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绘画出元宵节的场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2. 在讲解元宵节习俗时,教师要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
3. 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要有专人看管。
八、教学反馈:1.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元宵节习俗的传承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题名称:欢乐闹元宵
二、实施时间:一周
三、主题思路:
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
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
四、主题总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元宵节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五、环境创设:
1.师幼共同布置“花灯展”,班内悬挂幼儿与父母共同准备的花灯;
2.在作品展示区展示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画出来的花灯。
六、家园共育:
1.倡议家长带着孩子去公园商场等赏花灯,和孩子共同感受节日的气氛。
2.邀请加来来园和孩子共度元宵佳节。
七、活动安排:
主题活动:
语言:挤啊挤、小熊过桥、我的幸运一天、小猫刮胡子、长大做个好爷爷音乐:安全第一、胆小鬼、迷路的小花鸭、小红帽、小兔和狼、三只猴子社会:紧急电话、我该怎么办、不是我的错、
健康:能干的我、大鞋追逐战、斑马线、
美术:大家来玩呼啦圈
非主题活动:
语言:猫和包
科学:我喜欢的动物、动物的尾巴
美术:动物玩偶、小鸭嬉水、我的脸、纸杯花
七、游戏活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