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撰写模版
电子技术实训 第4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电子技术实训
第二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验证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放大倍数,通频带及输入、 输出电阻的影响。 3、学习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 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 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 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实验原理 图如图4-2所示。
目录 返回 上一页下一页
电子技术实训
第一节
单管放大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与调试方法,研究静态工 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学会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测试方法。 3、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观察饱和失真 和截止失真的现象,了解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4、进一步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和直流 稳压电源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U o (
RF R U i1 F U i 2 ) R1 R2
图4-4-3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目录 返回 上一页下一页
电子技术实训
3、积分运算电路 积分运算电路如图4-4-4所示,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运算关
系是
1 t u0 ui dt u c (0) R1C 0
图4-4-4
积分运算电路
目录 返回 上一页下一页
电子技术实训
实验三
集成运算放大器参数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主要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对集成运算放大器 μ A741主要指标的测试,熟悉集 成运算放大器组件的主要参数定义和表示方法。 二、预习要求 1、查阅μ A741 典型指标数据及管脚功能。 2、测量输入失调参数时,为什么运放反相及同相输入端的 电阻要精选,以保证严格对称。 3、测量输入失调参数时,为什么要将运放调零端开路, 而 在进行其它测试时,则要求对输出电压进行调零。 4、测试信号的频率选取的原则是什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评估模拟电子技术的运用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器材- 双踪示波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 直流稳压电源- 万用表- 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实验步骤第一步:直流电压放大1.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直流稳压电源输出设为10V。
2. 测量放大电路的直流放大倍数。
3. 将输入信号从0.1V逐渐增加到1V,并记录对应输出信号的电压值。
第二步:换流电路1.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设为正弦波。
2. 测量换流电路的输出波形,并与输入波形进行比较。
第三步:集成运放1.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输入信号设为三角波。
2. 测量集成运放输出波形,并与输入波形进行比较。
结果和分析1. 在直流电压放大实验中,测得电路的直流放大倍数为15.4倍,输出信号的失真略微增加。
这是因为理想的运放模拟电路在直流部分可以达到无穷大增益,但实际电路因为存在漏电、器件参数的不同导致实际相对稳定的直流增益不可能太高,而且正负电源电压限制了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
2. 在换流电路实验中,我们通过不同的电容选择和欧姆电阻配合,完成了信号的正弦波变换成半波直流脉冲的效果。
但由于电路的非线性和欧姆电阻的不稳定,导致了输出信号有一定的失真和频率降低的现象。
3. 在集成运放实验中,我们实现了三角波的变幻成矩形波的目的。
理论上,集成运放的输入阻抗无限大,输出阻抗无穷小,所以输出信号理论上等于输入信号。
而实际中,集成运放输出信号会受到负载、电源电压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输出信号与理论信号有一定偏差。
总结通过本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我们学习了基本的模拟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深入理解了运放的基本原理,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模电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学号:**********日期:2015。
12.21实验1:单极共射放大器实验目的:对于单极共射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工作点与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实验原理: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是指在接通电源电压后放大器输入端不加信号(通过隔直电容将输入端接地)时,测量晶体管集电极电流ICQ 和管压降VCEQ.其中集电极电流有两种测量方法。
直接法:将万用表传到集电极回路中.间接法:用万用表先测出RC 两端的电压,再求出RC两端的压降,根据已知的RE的阻值,计算ICQ。
输出波底失真为饱和失真,输出波顶失真为截止失真.电压放大倍数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
输入电阻是从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输入电阻一般用间接法进行测量.输出电阻是从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输出电阻也用间接法进行测量. 实验电路:实验仪器:(1)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一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3)示波器一台。
(4)毫伏表一台。
(5)万用表一台。
(6)三极管一个.(7)电阻各种组织若干。
(8)电解电容10uF两个,100uF一个。
(9)模拟电路试验箱一个。
实验结果:经软件模拟与实验测试,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结果基本一致。
实验2:共射放大器的幅频相频实验目的:测量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实验原理:放大器的实际信号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谐波组成的,只有当放大器对不同频率的放大能力相同时,放大的信号才不失真。
但实际上,放大器的交流放大电路含有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分布电容和晶体管极间电容等电抗原件,即使得放大倍数与信号的频率有关,此关系为频率特性。
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是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与输入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在一端频率范围内,曲线平坦,放大倍数基本不变,叫作中频区。
在中频段以外的频率放大倍数都会变化,放大倍数左右下降到0.707倍时,对应的低频和高频频率分别对应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
通频带为:f BW=f H-f L实验电路:实验结果:理论估算值实际计算值参考f L f H f L f H=2k欧17.98H Z53.13MH Z17。
广东海洋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低频信号发生器班级XX XXXX姓名XXXX学号20121192XXXX成绩日期 16低频信号发生器一、课题名称与技术要求1设计能产生正弦波,矩形波(占空比可调)和锯齿波等多种信号的函数信号发生器。
2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a输出信号的工作频率范围10Hz~10KHz,连续可调b输出各种信号波形幅值0~10V,连续可调二、内容摘要信号产生电路有正弦波和非正弦波振荡电路两种形式。
正弦波振荡电路是由正反馈网络和放大电路组成。
常见的有RC正弦波振荡电路和LC正弦波振荡电路。
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主要有方波、矩形波、三角波和锯齿波等信号发生电路。
矩形波发生电路由一个可调占空比的迟滞电压比较器组成。
方波是占空比为50%的矩形波的一种特殊形式。
锯齿波发生电路由一个同相输入迟滞比较器和一个可调占空比的积分电路组成。
三角波又是占空比为50%的锯齿波的特殊形式。
对于正弦波产生电路,关键就是熟悉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
对于非正弦产生电路,关键是要明确放大电路引入的是正反馈,因为只有正反馈才能使电路产生振荡。
本方案采用RC正弦波振荡电路,迟滞电压比较器和RC积分电路。
将这三个电路连接在一起,会依次产生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
由于矩形波积分后不能产生锯齿波,上述方案不能实现,所以单独设计一个矩形波产生电路。
由于矩形波与方波的不同之处在于矩形波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与低电平持续时间不相等,可以在方波产生电路中设法使电容的充放电时间不相等来实现,即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实现,这就是一个可调占空比的矩形波发生电路。
三、总体设计方案论证及选择(1)RC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通过迟滞电压比较器产生方波,再作为输入信号,通过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
原理图如下:正弦波方波三角波1.正弦波产生电路a电路图如下:b. 分析上图是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又称文氏桥。
反馈网络和选频网络由RC串并联网络组成,同时加入了一个C007芯片作为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撰写模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撰写模版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单级共射放大电路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实验(模拟)院系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台号: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实验报告要能真实的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是对实验进行总结、提高的重要环节,应当认真撰写。
实验报告的要求是有理论分析,要实事求是,字迹要清楚,文理要通顺。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及要求。
2、实验仪器:列出完成本次实验的实验条件。
3、实验原理:实验项目的已知条件、技术指标、实验电路。
4、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对电路进行测量与调整方法、出现的故障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5、讨论与结论:总结实验心得体会和收获,解答思考题,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6、原始数据记录:原始数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测量的、未经任何处理的数据和波形,是进行数据处理的依据。
要求将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撕下,粘贴在实验报告“实验原始数据粘贴处”,复印无效。
实验报告要求: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二、仪器用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实验箱 1示波器 1数字万用表 1交流毫伏表 1信号放生器 1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包括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三、实验原理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CC B2B1B1BU R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电压放大倍数: 1)1( // F R β++-=be LC Vr R R βA其中r be =200+26 (1+β)/I E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四、实验步骤:1. 调试静态工作点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报告名称是你的学号+姓名,例如“201501李平”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
2.熟悉电路中主要电器元件三端稳压器的作用及结构;
3.掌握电子电路焊接工艺中的基本技能;
4.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
1.掌握元器件的基础知识;
2.理解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电路绘制与仿真分析相关知识;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利用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
5.培养学生电路安装与焊接能力;
6.培养学生电路分析能力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3.1直流稳压电源原理
图1 直流电压源的组成
(自己阐述)
3.2 元器件的识读和测量
1)色环电阻
2)二极管
3)电容
4)三端稳压器
3.3 电路设计和实现
3.4 电路分析和故障检测
四、总结
此处写实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验收获。
大学生模电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简称模电)作为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电子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意识,学校安排了为期两周的模电实训。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对实训过程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二、实训目的与要求1. 目的:-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 熟悉电子实验设备的使用。
2. 要求:- 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
- 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实验项目:1. 基本放大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共射极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基极放大电路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带负反馈的放大电路-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3.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运算放大器的非理想特性-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4. 振荡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RC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5. 滤波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低通滤波电路- 高通滤波电路- 带通滤波电路四、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 准备实验器材和工具。
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搭建电路。
- 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测试电路性能。
- 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
-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4. 撰写实验报告:- 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实训心得1. 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实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
2. 动手能力提升:-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搭建电路、测试电路性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 创新意识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电路设计方案,培养了创新意识。
4. 团队合作精神:- 实训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模电课程设计实训,使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本次实训首先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学习,包括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整流器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电路设计及仿真根据实训要求,设计并仿真以下电路:(1)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一个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增益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并进行仿真验证。
(2)滤波器电路: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滤波,并进行仿真验证。
(3)振荡器电路: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并进行仿真验证。
3. 电路板制作与调试根据仿真结果,制作电路板,并进行实际调试。
调试过程中,对电路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确保电路满足设计要求。
4. 电路性能测试对制作完成的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包括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滤波特性等,以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
(2)熟悉实验室设备,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等。
(3)分组讨论,明确各组成员分工,制定实训计划。
2. 电路设计及仿真(1)根据实训要求,设计运算放大器电路,选择合适的运算放大器和元器件,绘制电路原理图。
(2)使用Multisim等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3)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提高电路性能。
3. 电路板制作与调试(1)根据电路原理图,绘制电路板图,选择合适的电路板和元器件。
(2)制作电路板,包括钻孔、焊接、检查等步骤。
(3)将电路板安装到实验设备上,进行调试。
4. 电路性能测试(1)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等设备,对电路进行性能测试。
(2)记录测试数据,分析电路性能,对电路进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实验(模拟)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要能真实的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是对实验进行总结、提高的重要环节,应当认真撰写。
实验报告的要求是有理论分析,要实事求是,字迹要清楚,文理要通顺。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
1、实验目的及要求。
2、实验仪器:列出完成本次实验的实验条件。
3、实验原理:实验项目的已知条件、技术指标、实验电路。
4、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对电路进行测量与调整方法、出现的故
障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5、讨论与结论:总结实验心得体会和收获,解答思考题,对实验中存在的
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6、原始数据记录:原始数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测量的、未经任何处理的数据和波形,是进行数据处理的依据。
要求将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撕下,粘贴在实验报告“实验原始数据粘贴处”,复印无效。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
)1( // F R β++-
=be L
C V r R R β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
记入表1.2.1。
E 测 量 值
计 算 值
U B (V ) U E (V ) U C (V ) R B2(KΩ) U BE (V ) U CE (V ) I C (mA ) 2.665
2.0
7.8
53
0.865
5.2
2.0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信号u i为1KHz,U i 10mV的正弦信号,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 O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下述两种情况下的U O值,并观察u i与u O的相位关系,记入表1.2.2。
表1.2.2 U E=2.0V U i= 10mV
R C(KΩ)R L(KΩ)U o(V) A V观察记录一组u O和u1波形
2.4 ∞0.208 20
2.4 2.4 0.103 10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A V的值与负载电阻R L有关,负载越大则电压放大倍数越大。
由u i与u O的波形可知,输出和输入的相位相反,说明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具有反相的作用。
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置R C=2.4KΩ,R L=∞,u i=0,调节R W使U E=2.0V,测出U CE值,再逐步加大输入信号,使输出电压u0足够大但不失真。
然后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R W,使波形出现饱和和截止失真,绘出u0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U CE值。
U E(V) U CE(V) u0波形失真情况管子工作状态
增大R W
7.79 截止失真截止区
1.27
2.0 5.8 不失真放大区
减小R W
1.372 饱和失真饱和区
3.11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R W减小时,U B增大,I B增大,I C增大,V CE减小,静态工作点沿着交流负载线上移,靠近饱和区,输出会出现饱和失真;R W增大时,减小Ub,静态工作点沿着交流负载线下移,靠近截止区,输出会出现截止失真。
4. 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置R C=2.4KΩ,R L=2.4KΩ,同时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R W,使U O最大且不失真,测量U OPP及U O值,记入表1.2.4。
U im(mV) U om(V) U OPP(V)
240 2.4 6.78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电压为有效值为2.4V,峰峰值为6.78V。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
1、出现的问题
2、改进意见
3、心得体会
实验原始记录粘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