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站危险有害因素五个分析实例

合集下载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具有高压、低温、易燃、易爆和有毒性质的化学物质,因此在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

为了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需要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液化石油气保存在钢制容器中,因此在储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钢罐泄漏、裂纹、爆炸等情况。

此外,液化石油气还会因处理不当引起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危及人员和环境安全。

除此之外,还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储罐膨胀液化石油气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存放在钢制储罐中会存在膨胀问题。

特别是在容器内压力异常增高、温度波动等情况下,容易发生储罐的膨胀现象,从而更加加剧液化石油气的泄漏风险。

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操作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操作经验、操作环境的危险风险等都是重要的因素,会影响到液化石油气的储存、加气、运输和使用过程。

不同的操作人员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专门的培训机制,以确保每位操作人员都具备必要的技能和安全知识。

不当的储存或施工环境液化石油气的储存或施工环境可能存在温度波动、风、雨等因素,还可能会有其他危险物质与其混合,使得其危害程度加重。

因此,在建立储配站时,必须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设备设施问题运输、储存和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设备和设施,也有可能会出现故障和损坏。

针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保养以及定期的安全检查,可以降低由于设备损坏而引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辨识方法一般辨识液化石油气危险有害因素所采用的方法有:资料查阅、检查现场、观测、询问、模拟和分析。

技术资料了解液化石油气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资料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特性和安全使用条件。

针对于这样的需求,应该建立技术文库和技术数据库,以便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

检查现场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现场环境包括建筑结构及设施、周边环境、现场操作人员等因素。

通过检查和评估现场环境,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液化石油气的周边环境和危险因素。

建议在储配站建设前,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确保储配站建立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一、泄漏风险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存在泄漏风险,主要原因包括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管道腐蚀等。

一旦发生泄漏,易引发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威胁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防范泄漏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设置紧急切断阀,在发生泄漏时迅速切断气源。

4.建立完善的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泄漏点。

二、火灾风险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存在火灾风险,主要原因包括泄漏、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

为防范火灾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实时监测液化石油气浓度。

2.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在站内吸烟、使用明火。

3.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符合防爆要求。

4.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确保员工熟悉使用方法。

三、雷电风险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存在雷电风险,主要原因包括雷电直接击中设备、雷电感应等。

为防范雷电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安装避雷设施,如避雷针、避雷带等。

2.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防止雷电感应造成危害。

3.定期检查防雷设施,确保其有效性。

4.在雷电高发区,增加防雷设施的维护和检测频率。

四、设备故障风险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存在设备故障风险,主要原因包括设备老化、人为操作失误、维护不当等。

为防范设备故障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维修保养历史。

3.对重要设备进行备份,确保在故障情况下有备用设备可用。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和维护水平。

五、操作错误风险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存在操作错误风险,主要原因包括人为疏忽、疲劳操作等。

为防范操作错误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相关规定。

2.实施工作许可制度,对重要操作进行审批和监督。

3.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技能和责任心。

4.建立操作错误纠正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液化石油气站常见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

液化石油气站常见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

液化石油气站常见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1. 引言液化石油气站是储存和分销液化石油气的重要设施,但由于其特殊性质,存在着一定的火灾隐患。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化石油气站常见的火灾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火对策,以保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2. 火灾隐患分析2.1 液化石油气泄漏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引发火灾。

常见的泄漏原因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和自然灾害等。

2.2 不良的设施设计部分液化石油气站的设施设计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储罐与储罐之间距离过近,容易造成火灾蔓延;通风设施不畅,难以及时排除气体积聚等。

2.3 电气设备故障液化石油气站中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如果这些设备发生故障,可能会引发火灾。

常见的故障原因有电线老化、短路和过载等。

2.4 人为操作失误人为操作失误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操作人员忽视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不合格的工具或设备,或者在操作过程中疏忽大意等。

3. 防火对策3.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液化石油气站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特别要关注储罐、管道、阀门等易泄漏的部位,及时发现并修复泄漏隐患。

3.2 加强设施设计和建设液化石油气站的设施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确保储罐之间距离合理,通风设施畅通。

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设施的安全性。

3.3 安全教育和培训液化石油气站的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规程。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火灾防范意识。

3.4 安全设施的安装和使用液化石油气站应配备有效的安全设施,如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这些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5 加强现场管理液化石油气站应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设立安全监控岗位,加强对现场的监控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6 加强消防宣传和意识培养液化石油气站应定期组织消防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和周边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

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

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液化石油气(LPG)是一种常见的燃气,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易燃易爆的特性,液化石油气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重点介绍液化石油气站中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主要包括罐区、储罐和灌瓶间等方面。

一、罐区罐区是液化石油气站的重要区域,主要用于存储液化石油气。

由于存储容量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较为严重。

以下是罐区常见的危险点:1.泄漏事故:由于罐区存储的液化石油气为高压气体,若设备密封不良或管道破损,会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

泄漏的液化石油气遇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2.压力异常:罐区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需保持一定的压力。

若压力过高,可能导致储罐破裂;若压力过低,可能导致液化石油气供应不足。

不合理的压力控制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3.非法操作:非工作人员或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罐区设备或管道,可能导致意外事故。

例如,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或设备损坏。

二、储罐储罐是液化石油气站的主要设备之一,其设计和使用不当可能引发事故。

以下是储罐常见的危险点:1.设计缺陷:储罐设计不合理,如材料选择不当、结构不合理等,可能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或压力异常等问题。

2.制造缺陷:储罐制造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如焊接不牢、密封不良等,可能导致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

3.腐蚀老化:长期使用过程中,储罐可能受到腐蚀或老化,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或失效。

这种情况下,液化石油气可能泄漏或压力异常,引发安全事故。

4.充装过量:储罐充装过量可能导致液化石油气体积膨胀,超出储罐承受能力,引发破裂或爆炸事故。

三、灌瓶间灌瓶间是液化石油气站向用户供应气体的区域,也是安全事故易发地点。

以下是灌瓶间常见的危险点:1.气体泄漏:灌瓶间内的液化石油气管道、阀门或密封件可能因老化、破损或操作不当导致泄漏。

泄漏的气体遇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2.操作失误:灌瓶间内的工作人员需进行一系列操作,如气体灌装、阀门开关等。

某液化气站消防设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某液化气站消防设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安全管理/危险源及风险辨识
某液化气站消防设施存在的危险、有
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1)消防水池容量小或消防用水供水压力不足或发生故障,在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能及时扑救初期火灾,致使火灾蔓延而导致事故扩大化。

(2)如果无消防器材或消防器材数量少、选型不合理、年久失效等,当火灾发生初期时,都会导致火灾不会及时扑灭,由此引起大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3)消防器材未定期检查或未及时更换、更新;从业人员不会使用消防器材,均会造成事故扩大化。

(4)无消防通道或通道堵塞,造成消防车不能靠近火灾现场,不能及时消除火灾,造成事故扩大。

(5)消防水泵没有使用单独的消防电源,或没有安装消防备用泵,在发生事故时,用电中断(火灾时应切断电源)或泵损坏,不能及时补给消防水而导致事故的扩大化。

(6)液化石油气储罐未设紧急喷淋装置;或设置的喷淋设施没有定期检查,管道锈蚀堵塞,当发生意外火灾危及储罐安全时,消防水不能有效的保证储罐的安全,造成事故扩大化。

(7)消防水池设计不合理,周围未设防护设施,顶部不加盖板,有可能发生人员淹溺事故。

(8)排水系统不能满足降雨量的需要,降雨量大时易造成水灾。

(9)无事故水池,当发生火灾时,消防水因不能收集而流出站外,引起污染事故。

某液化气站其他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某液化气站其他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某液化气站其他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1)站内没有配备防护用具(如空气呼吸器),或者配备的防护用具没有定期更换失效,当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进行堵漏时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和冻伤。

(2)作业场所乱丢棉纱等易燃物质,易引发火灾。

(3)违章动火作业
液化石油气属于易燃、易爆的物质,设备检修时一般要进行焊接、切割动火作业,具有很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如果违反动火安全作业规程,不办理动火许可手续,在作业前不对管道、容器进行有效的隔绝加盲板、置换和检测,或作业现场可燃物清理不彻底,没有可靠的安全保证措施,电焊作业接线不规范,使用工艺管道搭接电焊地线,电焊打火,或因违章使用气瓶,则有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动火作业时没有准备消防器材,没有专人监护,可能造成事故扩大化。

(4)违章进入设备内作业
凡进入液化石油气储罐及沟、池内等限制性空间的作业均属设备内作业。

液化石油气储罐常常残存有可燃液体气体,或设备内氧含量较低。

如果作业前未办理许可手续,未对设备内部的易燃挥发液体及气体进行彻底清除、置换和检测,未实施有效的隔绝,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证措施,或作业时不使用安全电压,劳保用品使用不当则有可能发生灼伤、火灾、爆炸、触电伤害事故,或因缺氧导致作业人员窒息事故。

(5)站内安装的液化石油气灌装泵等转动设备。

因为危险部位(如联轴器等)没有防护设施,以及人员检修没有监护或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机械伤害。

(6)进入站内的机动车辆未戴防火帽,机动车辆尾气排出的火花若遇泄漏的液化石油气,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7)液化石油气很容易气化,在气化过程中吸收大量热,在其泄漏点附近温度会急剧下降,人在此范围内或直接接触液化石油气会造成冻伤。

液化石油气站危险、有害因素五个分析实例

液化石油气站危险、有害因素五个分析实例

液化石油气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五例1)人类不安全感该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注重对职工开展安全操作技能、自我防护技能及其它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部分劳保用品,消防器材、设施等,但是,由于操作员缺乏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易出现操作失误、协作配合不够而导致的事故。

主要表现为违章作业和安全管理不善。

1非法操作2安全管理不善生产设备设施的质量缺陷或潜在事故,没有及时检查和治理。

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的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或未接受必要的操作前培训,或没有定期复训,容易出现违章作业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安全知识尤其是消防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发现火隐患和没有处理突发事故能力。

2)主要危险、有毒有害因素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危险、有毒有害因素:1火、爆炸危险由于液化石油气是甲A类易然爆炸的物质,运行过程中若出现泄漏,积聚达到爆炸极限,有火源极易引发火爆炸事故。

液化石油气储存、充装的生产类别均为甲类。

液化石油气储罐及残液罐均为压力容器,在储存和加注期间使用了一些压力管,若控制不当,造成这些设施超压,会发生物理爆炸事故;事故后泄漏的液化石油气若遇火源,还会发生火爆炸事故。

在烃泵房、灌瓶间内,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将挥发并形成可燃蒸汽,由于通风不良,容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就会发生火爆炸事故。

2窒息和中毒危害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可引起窒息事故,如烃泵房、灌装间内高浓度液化石油气泄漏可能导致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窒息事故。

通风不良条件下液化石油气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造成中毒。

3触电危险运行中使用了一些电气设备,如果这些设备的保护接地不好或出现故障,可能导致设备带电,造成触电事故。

4车辆伤害在生产经营液化石油气中,运输车辆进出和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车辆伤害。

3)重大危险、有害性分析该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本站主要危险物质为液化石油气,其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具有以下特性:(1)易燃的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修订本),液化石油气属甲A类火危险品。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8页)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8页)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一、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储存工艺过程的特点,其主要存在的事故类别有泄漏、中毒窒息、火灾、机械伤害、触电、化学腐蚀、冻结、高处坠落、容器爆炸等危险、有害因素。

1 、产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危险的原因分析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运行过程中。

液化石油气泄漏是最可能和最简单酿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

有 4 个重要的工艺单元,是可能产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危险的主要部位。

(1) 液化石油气火车槽车的装卸栈桥 a.装卸栈桥长度和宽度不够和未设置机械吊装设施等,因建造中不符合标准造成卸料作业困难; b. 装卸鹤管、管道破损都会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

(2) 压缩机运行可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 a. 由于压缩机进出口管道未按工艺要求设置相应的阀门或阀门有缺陷: b.压缩机室布置不符合规定,造成操作不便,导致泄漏。

(3) 液化石油气储存过程中可能造成泄漏的原因 a. 因设计制造和安装缺陷导致液化石油气贮罐、缓冲罐、残液管、管道、阀门等破损泄漏。

b. 因冬季寒冷.防冻措施不力.导致阀门等部位冻裂泄漏。

(4) 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过程可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 a. 充装枪或软管破损,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 b. 充装间布置不符合规定,造成操作不便。

导致泄漏。

2 、中毒窒息根据 GBl1518—89 标准规定.石油液化气卸装场所的允许浓度不得超过 1000mg/m3 ,当液化石油蒸气浓度高于 17990m/m3 时.人在其中将会引起眩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病症。

严重时表现为麻醉状态及意识丧失。

3 、火灾液化石油气的爆炸速度为 2000m /s ~ 3000m /s ,火焰温度高达2000 ℃,沸点低于 -50 ℃,自燃点为 446 ℃~ 480 ℃。

当一有火情,即便在远方的液化石油气也会起燃,形成长距离大范围的火区,灾难异常猛烈。

液化石油气液体发热值为 46.1MJ/kg ,气体低发热值为92.1MJ/m3108.9MJ/m3 ,约为焦炉煤气的 6 倍多,由于其燃烧热值大,四周的其他可燃物也极易被引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篇一:1)人的不安全因素该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注重对职工开展安全操作技能、自我防护技能及其它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部分劳保用品,消防器材、设施等,但由于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等方面有不足,易出现操作失误、协作配合不够而导致的事故。

主要表现为违章作业和安全管理不善。

1违章作业方面(1)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或误操作;(2)不熟悉操作规程或不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3)各作业环节之间,如罐装和储罐之间,储罐和卸车之间,在缺乏有效联络和衔接的情况下擅自操作;(4)思想麻痹、粗心大意。

2安全管理不善方面(5)未制定严格、完整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或管理力度不够;(6)对储运货物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以及储运安全知识缺乏了解;(7)对储运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流程的安全可靠性缺乏认真的检验分析和评估;对生产设备设施存在的质量缺陷或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检查和治理。

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的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或上岗操作前未经过必要的培训,或没有定期复训,容易出现违章作业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安全知识尤其是消防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没有处理突发事故能力。

2)主要危险、有毒有害因素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危险、有毒有害因素:1火灾、爆炸危险由于液化石油气是甲A类易然易爆物质,运行过程中若出现泄漏,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液化石油气储存、充装的生产类别均为甲类。

液化石油气储罐及残液罐均为压力容器,在储存及充装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压力管道,若控制不当,造成这些设施超压,会发生物理爆炸事故;事故后泄漏的液化石油气若遇火源,还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在烃泵房、灌瓶间内,泄漏的液化石油气会挥发形成的可燃蒸汽,由于通风不良,容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窒息及中毒危害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可引起窒息事故,如烃泵房、灌瓶间泄漏的高浓度液化石油气可能使操作或检修人员发生窒息事故。

液化石油气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造成中毒。

3触电危险运行中使用了一些电气设备,若这些设备保护接地不好或失效,可能导致设备带电,造成触电事故。

4车辆伤害在生产经营液化石油气中,运输车辆的进出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引起车辆伤害。

3)物质危险性、有害性分析该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主要的危险物料是液化石油气,其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具有以下特性:(1)易燃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修订本),液化石油气属甲A类火灾危险品。

这类物质闪点低,极易燃,在空气中只需很小的点火能量即可点燃,且一经点燃,就会产生迅猛的混合燃烧,燃烧速率很快,因此,液化石油气是燃烧危险性很大的物质。

(2)易爆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下限较低,约2%左右,若遇火源便会发生爆炸。

从数量上考虑,1 m3压力为的液化石油气可气化为250 m3的气体(标准状态),在空气中又可形成2500~12500 m3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如遇火源,将在较大空间内发生强烈爆炸,爆炸速度可达2000~3000m/s。

因此,液化石油气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很大。

(3)易蒸发液化石油气的沸点低,在常温下具有较大的蒸汽压,容易通过蒸发形成引起燃烧的最低蒸汽量,从而增大火灾的危险性。

此外,液化石油气的蒸汽压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升高时,蒸汽压将随之迅速增大,蒸汽压越大,危险性就越大。

(4)易扩散液化石油气一旦泄漏,将迅速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急剧膨胀,并伴随空气流动向四周扩散,有可能形成较大范围的可燃、可爆蒸汽云团,遇火源后发生爆炸。

液化石油气气体比空气重,静风条件下,泄漏的气体容易积聚、滞留在充装站的低洼处,如不及时处理,将十分危险。

(5)易产生静电易燃易爆气体如发生小孔喷射,因流速极快,可产生高电位静电,特别是气体中含有其它微粒物质时,其静电危险性更大,遇闪火会引起爆炸。

此外,液体在管线系统(如高压液体流过过滤器、弯头、尖凸表面)、储罐等设施内流动时易积聚静电,另外,测温、测液位、取样作业以及快速装卸也会产生静电,如果静电消除措施不力,也极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6)热膨胀性液化石油气热膨胀系数较大,温度每升高10℃,其体积膨胀增大约4%,如果容器充装时未予留足够容积,温度升高时,液体膨胀可能造成容器破裂,液化石油气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另一方面,当温度降低时,液化石油气的体积会收缩,容器内会出现负压,若缺少防护设施,易导致容器变形损坏。

(7)毒性液化石油气属微毒物质,有轻度麻醉作用,当空气中液化石油气浓度较高时,接触人员会出现头晕、头痛、兴奋、恶心、嗜睡、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麻醉、昏迷、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另外,泄漏后的液化石油气会急剧蒸发,造成人员冻伤。

(8)液化石油气含有杂质的危害液化石油气中常含有硫化物、水等杂质,硫化物易腐蚀设备和管道,而且易结冰造成堵塞,引发事故,因此,应去除液化石油气中的这些杂质。

4)生产经营及贮存过程危险性分析液化石油气是易燃石油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形成爆炸气体的可能。

因此,在生产、经营、贮存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如何预防和防止火灾、爆炸是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在经营、贮存中存在危险的主要过程及场所如下:1液化石油气卸气区液化石油气专用罐车在卸油过程中若防雷、防静电接地等设施失灵或损坏,一旦产生静电火花,则易造成火灾、爆炸危险。

在卸气过程中若操作失误或装置失灵,胶管损坏或脱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一旦遇明火或静电火花等火源,则易造成火灾、爆炸危险。

2液化石油气贮罐区xxxx有限公司的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公称贮存能力为400m3,液化石油气储存量可达160吨以上,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危险性:1)人为因素危险罐区内违规吸烟或使用移动通讯设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危险。

2)设备失灵危险油罐及管道泄漏,通气管阻火器失灵,可能造成火灾、爆炸危险。

3)防雷、防静电装置失灵,可能造成火灾爆炸危险。

3 液化石油气充装在液化石油气充装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危险:1)管线泄漏,操作失误,一旦遇明火、烟头,可能造成火灾爆炸危险。

2)违规吸烟、使用移动通讯设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危险。

3)防静电设施失灵,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危险。

5)电气设备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分析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所属电气设备不多,容量较小且均为低压电气设备,但鉴于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的火灾、爆炸危险特征,电气设备的正确选择十分重要,电气设备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触电和电气火灾。

液化石油气为甲类易燃液体,闪点低,丙烷闪点为-104℃,丙烯闪点为-108℃,丁烷为-82℃自燃点低,丁烯丁烷为-80℃。

爆炸极限范围苛刻(~%),属II A类电气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其使用的电气设备选用必须满足IIA级电气危险场所的要求。

若所选用的电气设备防爆等级不能达到要求或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措施不到位,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及人员触电等事故。

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由于人员较少,各类人员具有一专多能或兼职的可能性,但电气管理人员必须保证,否则由于电气管理人员(或兼职电气管理人员)缺乏或业务素质不高所带来的隐患将会造成重大损失。

6)静电危害和雷击危害液化石油气为甲类易燃液体,在输送过程中,若流速过快易引起输送管道的静电积累,若系统管道及贮罐缺乏良好的接地,管道法兰间的金属导线搭接不牢或损坏,将会产生静电危险。

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着防静电工作服,也有可能因自身静电引发静电危险。

攀枝花地区雨季时雷击较多,若建构筑物及设备的防雷接地网漏接,则易因雷击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7)作业过程危险性分析1液化石油气储存过程液化石油气储存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性是液化石油气泄漏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

2液化石油气灌装过程液化石油气灌装过程的危险主要是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灌装过程中,由于操作工人的失误,致使灌装管线脱落,容易引起液化石油气泄漏;若钢瓶充装过量,也容易引起钢瓶爆炸事故。

在充装气瓶时,手工操作灌装接头,每灌一瓶卸下后均会跑出少部分液体,如喷在操作工手上,蒸发时从操作人员手上吸收大量的热量易造成冻伤。

另外,不合理的超装,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或烈日曝晒,易使钢瓶爆破。

3液化石油气卸车过程液化石油气卸车过程中,由于操作工的失误,卸车时易导致管线脱落、破损,引起液化石油气泄漏,遇火源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卸车过程中,若卸车速度过快,或未设置卸车用静电接地设施或接地设施失效,均会导致静电积聚,从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液化石油气钢瓶储存及装卸过程钢瓶在装卸过程中易受到冲击和震动,使原有的缺陷发生破裂,或瓶阀被撞断,引起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发生火灾及人身伤亡事故。

钢瓶如果受高温、日晒,气体极易膨胀产生很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钢瓶的耐压强度时就会发生爆炸事故。

5检修过程液化石油气储存设施、烃泵、压缩机、灌装设施及管线出现故障时需要检修,检修过程中也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其主要原因有:(1)检修过程中违章动火、违章吸烟。

(2)设备、管线置换不合格,检修时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

(3)违章作业导致设备、管线破损而使液化石油气泄漏。

6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在运行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由于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本身存在的缺陷,可能引起泄漏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引起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1)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超压运行。

(2)液化石油气储罐及气瓶充装过量。

(3)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因腐蚀而使壁厚减薄,继续运行而强度不足。

(4)安全附件如安全阀等不全或失灵。

(5)设计时材料选择不当,施工安装存在缺陷。

8)周边环境分析xxxx有限公司的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位于位于*********,占地面积****亩。

北面是*****,东侧是*****,西南侧为****;北侧有一条乡村公路直达储备(充装)站;在西北侧有零星住户,与液化石油气储存罐区距离******m; 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周围无居民区、学校,无甲、乙类生产和储存设施、变配电站等设施。

xxxx有限公司的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在充装区和辅助区中间设置高度为2m的非燃烧体实体分隔墙,整个储备(充装)站周围布置有4米宽的消防通道,在北边和西边设置高度,****分析篇二:1)火灾、爆炸a、卸车时若发生泄漏,如遇到静电火花或其他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危险。

b、槽车车体未按规定进行静电接地或接地装置损坏不起作用。

c、灌装前气瓶检查不到位或过量充装、衡器不准、操作失误、灌装间管路、阀门、胶管出现漏气现象,遇有静电火花或其他火源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