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作文审题指导及例文
“回味”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讲评(精选5篇)

“回味”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讲评(精选5篇)第一篇:“回味” 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讲评“回味” 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讲评【写作点拨】1、文题虽然是单个的词,但仔细分析应该有两个要点。
回味,《现代汉语词典》:从回忆里体会。
回,回忆。
指向过去,可以写过去的人、事、物、现象等;“味”,品味,体味,体会,咀嚼。
“回味”即有“回忆”也须有“体会”。
只有回忆,没有体会是不准确的。
2、“回味”写作内容宽泛,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古人的事,还是国家、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写。
但又都得品出点东西来,体会的可以是认识,可以是情感;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也可以说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
3、文体不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
写记叙文应以回忆为主,叙述、描写应该是主要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是“画龙点睛”,必不可少,又须水到渠成。
总之要以情感人。
议论文可以谈回味的作用,如何回味等,要注重论证结构的安排,分论点的设置,新鲜论据的使用,关键是以理服人。
【例文荐评】回味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流去,当我蓦然回首,才发现仍有太多的记忆存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抹去,可以让我细细回味,慢慢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因为其中充满了家人的疼爱,朋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爱……回味母爱,感受爱的无私。
对于我们来说,晚上熬夜已如家常便饭,不足为奇。
可对于早睡早起的妈妈来说,晚上等待儿子回家便不是一件易事,她得经受住无聊、寂寞,坚持抵制自己不进入梦乡。
有时我回到家,她会对我说:“累死了,要不是等你,我一觉都已经睡醒。
”可是当我要她不要等我时,妈妈她却断然拒绝了,她说:“我要让你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在吃苦,学校里有千千万万个同学,家里还有我,我会陪着你的”。
有时爱不是用嘴说,而是融入了一个个行动中,妈妈她把等待当作责任,当作爱的体现,无论有多累,她却坚持到底,不肯放弃。
回味友爱,感受它如水的纯洁。
每次放假回家,我们几个老同学都会结伴同行。
作文指导 回味

回味
三月连绵不绝的细雨又开始营造迷茫的氛围,对江南历史的感 悟或许只能在那最凄怆的回味中。 在南方长大的人,呼吸中必有荆楚风的节奏,胸怀内必有 吴越水的柔情。昔日项羽平定天下却不在秦地称王,可见八年的战 火驱不走霸王心头对江南的眷恋。“楚人富贵还乡,如沐猴而冠, 又怎成得了帝业?”故萧何如是说。北方的秋风永远都是寒远的, 而江南的温暖却一直让人回味,不忍忘怀。 鲜卑人骑着高头大马,轻易攻破了洛阳的城门,彼时没有 盛世繁华的牡丹,只有青灰色的城楼在夕阳下茕茕孑立,弥漫出苍 凉的气息。没有人再去回味当年西晋士族们南下时天空中迁徙的鸟 群,以及铁骑踏破江川时漫山遍野飞扬的旌旗。是时的东晋王朝蜷 缩在长江以南,并被江南的温软一点一点磨掉了回到北方的锐气。 江南历史的感悟中永远都只有最悲怆的回味,舞女的长袖卷过萤萤 的烛火,华丽的轻纱摇曳生姿,连空气都随着那杨柳般招摇的腰肢 柔软下来。南下的士族们终日以雨声为节拍,吟唱着流光溢彩的乐 章。对江南的回味,恍如《玉树后庭花》在奏响。
历史无情翻过,但谁又会忘记那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南宋王朝? 当彪悍的蒙古骑兵踏破江南烟花细雨中的沉梦时,那份回味中又多 了一丝苦涩。南宋,这是以江南为都城的终结,南宋终究没能收复 山河,却在江南的朦胧雨雾中走完了最后一程,亦如多年以前的东 晋。 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然而这座都城仅仅承载了两位皇帝的夙愿 就被历史无情抛弃了。这颗长江岸边的宝石,正是苏浙那纵横交错 的河流,给予了它最灵动的光彩。江南的宝地,潺潺的水勾勒出石 头城中金陵十二钗的红巾翠袖,孕育成北固亭外稼轩词的龙腾虎跃, 《玉树后庭花》在秦淮河朦胧的雨夜中停歇,“王谢堂前燕”从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间飞过。抬望眼,“秦淮水榭花开早”, 回头看,“红杏褪尽,绿水人家绕”,谈笑间,“六朝旧事如流 水”,微风过,“夜船吹笛雨潇潇”„„然而,看那六朝六代繁华 似云烟,对这一切的回味却只能用惋惜和悲怆来定格。
《回味》作文范例审题指导以及例文

江苏省淮安市2015年中考作文审题指导及例文展现一、愿意再现:《现代汉语字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以下解说:【回味】①名食品吃事后的余味:耐人回味;②动从回想里领会:我向来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觉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从头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以致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耐人回味。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许多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切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齐。
二、审题指导:资料第一段告诉考生要理解题旨,明确思想原点和指向,紧扣“余味”、“从回想里领会”审题立意。
第二段“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觉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从头认识的过程”主要回答“怎么理解回味”的问题。
该段着眼并重申“过程”,指引学生从“再次感觉”、“深入理解”、“从头认识”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题的内涵,写出有生活气味且有思虑的文章。
“回味”必定要有自己“新”的认识、领会、理解——对人生的、学习的、事业的自然,这个“新”是关于自己原来的体验、理解的层面而言的。
第三段“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以致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耐人回味。
”主要回答“怎么翻开‘回味’思路”的问题,重在指引考生审题思想活动由题意理解掌握层面进入生活联想审察层面。
学生沿着这一提示去睁开思想活动,延展思想,清点自己生活,优选并优化素材,写出能展现自己才思的作文,进而表达出自己独到的个性化的感觉、体验、认识。
可是我们在阅卷的时候发现,有些考生重在回想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忽视了写思虑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审题:“回”字搭平台,“味”字分高低文题中“回”是“回想”(“回想”“回顾”),从表达的时间的观点看,要求指向于过去(以前历的人与事、以前赏识的景与物);从取材范围的角度来看,人、事、景、物等在表达主体(如考生)的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能够是个体,也能够是集体,国家、民族;从表现的内容来看,能够是平常生活,能够写重要事件,能够写文学艺术,能够写历史地理,能够写正面的经验,也能够写反面的教训;能够是蓦地回顾的感人,能够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能够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
作文写作经验《“回味”命题作文导写》(共19张ppt)

“回味”命题作文导 写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 作文。 人的一生,既需要前瞻,也 理 需要后顾。如果说前瞻打通了 想的通道,那么后顾则勾连出回 味的桥梁。
回味是一种享受,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原创,文题,文字,作文,
前瞻,理想,顾则,桥梁,阅读,要求, 需要,打通,通道,勾连,回味,享受。
作文写作经验《“回味”命题作 文导写》
回味是一种借鉴,回味一些还在发光
金子 的
,学得一些还可实用的东
人生 西;回味是一种醒悟,醒悟
道理 的
;回味是一种升华,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我们需要回味,回味
所学 自己所看到的,
到的,升华
境界 自己的人生
,臻于完美。
关键词:金子,人生,道理,所学,
境界,回味,借鉴,发光,实用,醒悟, 需要,看到,完美。
作文写作经验《“回味”命题作 文导写》
有时,这份属于江南的回味仅仅
只是一个简单的思维游戏,所
想象 有的沉默与
只是为了某一个
梦想 高远的
。而我们在不断的回
味中所执念的,不过是一场梦想与
结果的较量,坚持与放弃的争夺。
南方人,忘记对江南的回味吧,用你 的脚踏住秦岭的雪,用你的背挡住
作文写作经验《“回味”命题作 文导写》
二、“味”即“品味、体味、 体会、咀嚼”,是我们的主观 能动感受。合起来,“回味”既
须有“回忆”,也须有“体会”。
关键词:品味,体味,体会,主观
能动,咀嚼,感受,起来,回味,回忆。
作文写作经验《“回味”命题作 文导写》
体会 只有回忆,没有
是不准确的。
“回味”尽管只是一个词,但它的写
作文写作经验《“回味”命题作 文导写》
《回味》指导

命题作文《回味》指导及优秀例文作文题目: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人和事,也许从中你能咀嚼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感悟生活真谛。
请以“回味”为题作文。
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卷面整洁美观。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作文简明指导:作文题为《回味》,“回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有两项,一为“食物吃过后的余味”,二为“从回忆里体会”。
紧扣这两种意思来写都是可以的,这次同学们的作文主要是从第二个方面来写的,出现了不少佳作。
在判卷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个别同学弄错作文题目,写成了“回忆”或者半命题作文“回味……”;问题二:虽然题目是“回味”,但是内容仅仅是写了回忆到的事情,没有一丝一毫“味”的成分,因此不完全切合题意。
问题三:部分同学能够写出“回味”的感觉,但是文章缺乏具体可感的有血有肉的内容,单写感觉,过于抽象。
要想写出文质兼美的作品,除了文字的基本功外,必须要有情感投射到文字中,方能够感染判卷老师!下面的例文都是一些不错的作品,但也有一些瑕疵,请同学们认真品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回味那日闲憩,翻出灰尘满布的舞鞋和几枝黑黝黝的炭笔,几张盛着稚嫩的梦的绚烂画纸。
讶然抬眸,才惊觉,我已和对岸那个抱着洋娃娃穿着红皮鞋的小女孩隔着一条时光的鸿沟,再也无法逾越彼此。
拖着行李箱一路走来,行过之处,轧下一条岁月的辙痕。
而当我驻足,蓦然回首,才发现再也寻不到来时的路。
这是我来到这座城市的第九年。
无数次想过逃离,却无数次因深知自己力量之微小而一次次隐忍。
很长一段时间,厌倦着南国淅淅沥沥不带停的毛雨,叛逆的胃执着的拒绝着寡淡精巧的饭菜。
梦里梦外,充斥着的都是漫天飞扬的鹅毛大雪,洗净浮世铅华;还有那浓油赤酱,恶狠狠冲击着味蕾的海碗面食,每每忆起,一片空白的脑海只剩下盘旋着的一声声叹息。
有一段时间,陷入了最不堪的境地。
心底的疲惫由中间向四周扩散开来,麻木了我的四肢。
材料作文《回味》写作指导及范文(陈祥书)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陈祥书【引读】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回味幽默笑谈,风趣吐槽,那是一种享受:大智大慧,大美大觉。
回味悠久历史,古老文明,那是一种借鉴:借古通今,鉴往知来。
回味孔孟之道,李杜之诗,那是一种升华:升华境界,臻于完美。
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力图创新,不得套作和宿构。
【点拨】“回”,是“回忆”。
也就是说,要指向过去,回忆过去的事情。
而过去的事清,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亲历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民族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国外的。
“味”,是“体味”。
就是要体会过去,品味出感悟来。
而感悟,可以是一种深刻认识,也可以是一种独到见解;可以是一种蓦然回首的感动,也可以是一种拨云见日的顿悟;可以是一种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一种喜上加喜的甜蜜。
“回味”,是从回忆中体味。
既要有对过去的回忆,又要有对过去的体味。
只有对过去的回忆,没有对过去的体味,那是绝对不行的;只有对过去的体味,没有对过去的回忆,那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当然,相比之下,似乎体味更重要。
此外,无论是哪一种回忆,都必须是过去的;无论是哪一种体味,都必须有感悟。
而且,回忆与体味不能油水分离,必须融为一体;不能各自为战,必须相得益彰。
否则,就写不出佳作,出不了杰作。
【示例】:回味人一出生,就进入生活;一长大,就走向社会。
在生活中,磕磕绊绊,一路走来;总会经受风吹雨打,饱尝人生风雨。
在社会上,跌打滚爬,艰难跋涉;总会饱受酸甜苦辣,尝尽人生百味。
回忆那风风雨雨,一定会心潮起伏;体味那酸甜苦辣,一定会感慨万千。
大千世界,真假并存。
有时是以真为主,以假为辅;有时是以假为主,以真为次;还有时是半真半假,平分秋色。
有的是三分假七分真,有的是六分假四分真,还有的是九分假一分真。
在这万千社会中,大概只有母亲是最真的,不会有假;就连亲生父亲,有时也可能有假。
似乎没有假,就没有这个世界;似乎只有真,这个社会就不真实。
回味作文3篇初中优秀《回味》

回味作文3篇初中优秀《回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回味作文3篇初中优秀《回味》篇一、回味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流去,当我蓦然回首,才发现仍有太多的记忆存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抹去,可以让我细细回味,慢慢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因为其中充满了家人的疼爱,朋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爱……回味母爱,感受爱的无私。
命题作文“回味”写作指导及佳作示例

命题作文“回味”写作指导及佳作示例作者:惠军明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8年第13期【模拟金题】请以”回味”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抒写生活,真情实感。
2.内容与民俗节日、传统文化相关。
3.文体不限,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思路导引】《现代汉语词典》对“回味”的解释为:从回忆里体会。
“回”:指向过去,可以写过去的人、事、物等;“味”:品味,体味,体会,咀嚼。
“回味”既有“回忆”也须有“体会”。
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写作:1.从传统节日入手,写出自己的深刻体验。
节日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情感的归宿,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回味赞美传统节日,你会发现这里有人世间最温暖的记忆,有人世间最感人的情怀。
2.从民族习俗入手,写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例如汉民族挂春联、吃饺子,蒙古族的骑马、摔跤、射箭,回族的斋月,壮族的歌会等等。
回忆自己曾参与的民俗活动,回味赞美其中与众不同的体验,捕捉划过心底的波澜,会加深我们对民族风情的理解。
3.从传统文化入手,写出自己的深邃感悟。
古文、古诗、戏剧、绘画、书法等传统文化,彰显着民族特色。
在欣赏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会滋生各种情感。
仔细体验回味,将丝丝缕缕的感觉诉诸笔端。
【佳作示例一】回味李婉钰一口是稠浓,一口是清甜,一口中萦绕着花香,一口中倒映着明月。
焦糊的气息随风黏在空中,凝成腊月里最不能忘的味道。
妈妈的腊八粥,来自妈妈的祝福。
燕麦,一口咬下,清脆地破碎在牙齿间,随着咀嚼变得柔和绵软。
幼时的我,在青草中跳着、笑着,有草叶与泥土的生涩,有妈妈如阳光般的眼眸。
妈妈用她宽大的手拢住我的手,抱起我,迎着风。
她煮好腊八粥,一字一顿地教我:“燕,麦。
”我含糊不清地嘟囔:“燕,麦,燕,麦……”说着便扑上去,把那碗青草味的“燕麦”喝个精光。
核桃仁,煮不烂的韧劲,绽放出轻轻的苦涩。
那年腊八,我偷走妈妈的两块钱,买一个巧克力冰激凌,任由冰凉与战栗钻进全身。
再转身,是妈妈那颤抖的脸,“钱从哪里来?”仿佛花儿在风中剧烈地晃动,再也撑不住这打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安市2015年中考作文审题指导及例文展示一、愿意再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审题指导:材料第一段告诉考生要理解题旨,明确思维原点和指向,紧扣“余味”、“从回忆里体会”审题立意。
第二段“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主要回答“怎么理解回味”的问题。
该段着眼并强调“过程”,引导学生从“再次感受”、“深入理解”、“重新认识”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题的内涵,写出有生活气息且有思考的文章。
“回味”一定要有自己“新”的认识、体会、理解——对人生的、学习的、事业的……当然,这个“新”是对于自己原先的体验、理解的层面而言的。
第三段“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主要回答“怎么打开‘回味’思路”的问题,重在引导考生审题思维活动由题意理解把握层面进入生活联想审视层面。
学生沿着这一提示去展开思维活动,延展思维,盘点自己生活,精选并优化素材,写出能展示自己才情的作文,从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认识。
但是我们在阅卷的时候发现,有些考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审题:“回”字搭平台,“味”字分高下文题中“回”是“回忆”(“回想”“回顾”),从叙述的时间的概念看,要求指向于过去(曾经历的人与事、曾经欣赏的景与物……);从取材范围的角度来看,人、事、景、物等在叙述主体(如考生)的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国家、民族;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写重大事件,可以写文学艺术,可以写历史地理,可以写正面的经验,也可以写反面的教训;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
“味”是“余味”“味道”,也是“品味”“体味”“咀嚼”,要求在回忆的基础上“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的内涵来,如果作文中表现出随着时间的积淀和阅历的增加,回味曾经的人、事、景、物、理时,表达出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体会,则是评价作文立意的亮点的标志之一。
“回”后必须有“味”,“味”前必须有“回”回”是“味”的基础和前提,“味”是“回”的有力提升,“味”脱离了“回”则会变得空洞牵强,只写“回”而没有了“味”,则会显得平庸而寡淡。
务必区别几个相似的概念:⒈回味≠回忆,“回味”是在回忆中体会,“回忆”则是对过去的回想,二者的相似点是都指向于过去,区别在于是否对过去的人、事、景、物深入品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内涵。
⒉回味≠品味,“品味”是“仔细体会”、“玩味”,从叙述的时间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指向现在,而非过去(也可以指向于过去),而“回味”必须指向于过去曾经经历的人与事,曾经经历的景与物……所以平时在作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入手去审题,从作文的提示语入手去审题,审出作文选材,审出作文立意,审出作文的表现手法,比如今年的作文提示语就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去年的作文提示语就要求考生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今年的高分作文很遗憾地大多判给了写相似的题材的作文上,这一类作文一般又判分在55分以上,例如写爷爷或奶奶或家中的某一位亲人为自己或为他人制作玫瑰蜜、玫瑰糕;桂花蜜、桂花糕,或者是其他的一道精美的吃的东西……然后抒发自己的感想或感悟,选材符合要求,立意存现了,写作手法也到位了,所以分数不可能低。
但我们阅卷老师在感叹考生语言、结构等功底的同时,又为考生的千篇一律的选材感到惊心,难道生活中就没有让我们回味的其他的人和事了吗?我们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是不是太狭小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教给学生观察更广阔的大生活的意识呢?这样的学生教出来,心胸、境界是不是值得人担忧呢?另一个现象是抄袭范文中的选材。
例如有考生写《作文与考试》中的爸爸为我熬银耳红枣羹,父亲制作银耳红枣羹时的外貌描写:起球的毛衣、围着围裙的微凸的肚腩、氤氲的水汽中搅拌的汤勺,再如妈妈因我受凉咳嗽制作枇杷汤前清洗枇杷叶上的细毛的过程……这些选材确实符合作文的选材和立意的要求,但它不是你的东西,就不应该写到你的考场作文里来,遇到这类抄袭的作文,火眼金睛的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便毫不客气地将之打入五类卷。
通篇抄袭的作文赋分为10分。
平时我们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作文选材,不能鼓励学生的抄袭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也要大量的阅读有关的作文资料。
有些考生卷面潦草,给人极不好的印象;也有些考生字体太小,看时特别费力;还有部分考生涂抹严重,甚至给人做标记的嫌疑。
我们学生的书写训练要从初一就开始,要把它当做课来上,这不能仅仅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事情,学校、年级要舍得花时间来做这样一件事。
1.审题立意。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只要审题立意正确,文章结构没有大问题,就可以得42分以上;如果审题立意有偏差,纵然整篇文章不错,也只能得35分左右。
2.结构思路。
任何文章都要有思路结构,动笔之前要大致勾勒一下文章的框架,切忌写到哪里算哪里,否则整篇文章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要得高分就很难了。
考场上对于文章结构还是要按正规套路出牌,不要胡乱创新。
3.文体鲜明。
这也是作文本身的要求,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纵然是书信,也应遵循书信的基本格式。
4.细节要美。
要写出能表现中心的细节,可以是人物描写,可以是景物描写,可以是环境描写,这样的文字出现在你的文章中,可以使你的作文成绩至少提高2-3分。
5.书写要清。
在评分标准中,书写是其中的一项。
整洁的卷面、规范美观的书写能给人良好的印象。
书写是一项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靠平时的练习和加强。
三、高分作文展示:回味太阳隐去,夜幕降临,一轮空灵的月亮悬挂在空中,向大地倾吐着光辉。
蛐蛐也不鸣叫了,沉醉其中,回味着那已过去的光阴。
临近盛夏,天气渐渐闷热起来,当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也预示着我们的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
吃完晚饭,悠闲的向班级走去,一轮明月高悬天际,偶尔一阵凉风掠过,顿觉清爽。
走进教室,同学们已经到得差不多了,八盏荧光灯把教室照得如同白天,头一次这么安静,只听到班级后面的钟滴答滴答的响着。
不知过了多久,班主任走进了班级,大家“蹭”的一下都坐直了,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望着她,她也看着我们,没有说话,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她终于打破了这平静。
我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只是盯着她看,恍惚间听到她说:“毕业了,你们每个人都送我一件礼物吧。
”礼物?我一下回过神来,刚要毕业,就跟我们要礼物?大家都不由之主地低下了头,轻轻叹气,又摇了摇头。
礼物,自然是没有的。
正当大家都摇头之时,教室里的一张凳子响了一下,只见一个身影穿过狭长的走道,站在了班主任的面前,抱住了她,时间仿佛定格在了那一刻。
一会儿,她微微笑着说:“还是小杰最懂我。
”又是一声凳子挪动的声音,又是一声,又是一声……就跟约好了似的,大家纷纷起立,自动站成了一排,向讲台走去,挨个和她拥抱。
她的怀抱竟那么温暖,平日里对我们严格的她,此刻俨然是另一个人。
晚自修结束的铃声响了,月光下,她站在塑胶跑道边目送我们离去,我最后看了她一眼,她一点儿也没有变,和一年前一样,个子不高,脸颊因冬季寒风的凛冽而留下两抹化不开的红色,不漂亮,却很精神。
她又好像变了,那说不出道不明的情愫就一直放在心中吧。
不变的是人,变了的是心,是岁月的永恒。
季节更替,辗转流年,当我慢慢长大,我也逐渐明白,这何尝不是她送给我们的毕业礼物,她是用一种无声的语言教会我们爱,教会我们包容。
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那天的场景,一轮明月高悬,塑胶跑道边树影婆娑,那个离别之时沉默不语的她,那个和我拥抱的她,那抹月光下微笑的她……月光吐露着皎洁的光辉,没有发出一点儿声响,我凝望着那轮明月,在毕业季的回味中我已经从稚气未脱的孩童成为一个懂得爱和包容的少年。
回味“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
”离乡多月,淡了情思,不禁忆起家乡门前的清蒲,回味着浓浓的乡土情结。
蒲菜是一根根彩色的丝线,编织起丰富的味觉记忆。
那日坐在窗前,望着楼下繁花的街市,不禁浮躁起来,倏忽间,一阵清香迎面扑来,冲进鼻腔,浸润心灵。
寻香而去,桌面上放着一碗清汤,热气腾腾,香气氤氲。
凑过去,只见浑白的清汤表面轻浮着一根根玉管,鲜红的虾也舒展开来了弓着的腰身,沐浴在清汤之中,扣着鹅黄的光晕,打折旋儿,矫若游龙。
不禁夹起一根玉管,像葱白,似羊脂,如美玉,若象牙,含着饱满水汁,晶莹剔透,咀嚼一番,清甜酥脆,鲜滑爽口。
捧起汤呷一口,融合了清香的菜味和虾的浑厚质朴,泛着微微的土腥,萦绕在唇齿之间,久之不去,回味无穷。
“这汤真鲜!”我夸赞道。
“当然,这是家乡特有的味道——鲜虾蒲菜汤,是生你养你的家乡的味道,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啊!”我点点头,只顾把汤喝干净,哪里体会到奶奶的语重心长!只觉得一条绶带缓缓滑入胸腔,抚平浮躁的心,心平静了下来。
蒲菜是一支支线条清晰的画笔,勾勒起我对故乡的记忆。
下乡回家看望奶奶。
春末夏初,风轻云淡,陌上青草绿如织,远远地看见奶奶站在水塘便忙碌着,走近后,才发现是在忙着割“水草”。
只见奶奶弯下身子,瞅准一棵,一只手放到水中摸索,另一只手轻按着什么,轻轻一提,一棵“水草”就出水了,宛若江南的女子,温婉细腻。
它擎着翠绿的叶鞘,深埋在淤泥中的却是洁净无瑕,一点没有被陈腐所污,似白牛奶浇铸。
“奶奶,这是什么?”“这是你看过吃过的蒲菜啊!”看着这挖上的清蒲,回忆起鲜美的蒲汤,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阳光泻下,反射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映着奶奶的佝偻背影,我不禁想到,奶奶和蒲菜都生长在这片大地上,虽平淡无奇,却用自己的青春,抚育了故乡儿女,造就了这故乡淳朴的乡情。
想到这里,不禁热泪盈眶。
回忆起蒲菜,忘不了家乡的味道,忘不了故乡的亲人,忘不了奶奶寄托在蒲菜中的款款深情,忘不了淮安人的平淡淳朴,忘不了心中那片洁净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