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机制

合集下载

211281713_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发挥促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作用研究

211281713_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发挥促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作用研究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May,2023,39(3)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发挥促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作用研究刘思彤1,段岩2,蔡思栋1,麦艳琪1,罗文威1,刘培庆1,李卓明1(1.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中心,广东广州510280)摘要:目的探究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5,PRMT5)对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

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构建血小板衍生物生长因子(PDGF-BB)诱导的平滑肌表型转化模型,检测PRMT5蛋白表达水平。

在此模型基础上给予PRMT5抑制剂EPZ015666(EPZ)1μmol/L共处理48h,检测其对平滑肌收缩表型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平滑肌蛋白22(SM22)的蛋白表达影响。

采用胶原凝胶收缩实验检测EPZ对VSMCs收缩能力的影响。

划痕实验考察EPZ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利用腺病毒过表达PRMT5检测其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SM22的蛋白表达影响。

结果PRMT5在PDGF-BB诱导的表型转化模型中表达增加(P<0.05)。

利用EPZ抑制PRMT5后可部分逆转模型中的收缩表型指标蛋白α-SMA和SM22的下调(P<0.05),且能改善PDGF-BB诱导的细胞凝胶收缩力下降(P<0.01),划痕实验表明EPZ可抵抗PDGF-BB诱导的细胞迁移增加(P<0.05)。

VSMCs中过表达PRMT5可促进收缩表型蛋白SM22的下降和合成表型蛋白PCNA的上调(P<0.01)。

结论PRMT5在平滑肌表型转化过程中上调,并发挥促VSMCs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的作用。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PRMT5抑制剂;表型转化中图分类号:R9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653(2023)03-0001-06DOI:10.16809/ki.2096-3653.2023030401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5promotes phenotypic transform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LIU Sitong1,DUAN Yan2,CAI Sidong1,MAI Yanqi1,LUO Wenwei1,LIU Peiqing1,LI Zhuoming1*(1.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2.Special Medical Service Center,Zhuji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28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5(PRMT5)o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phenotypic transformation.Methods The primary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 from SD rats were cultured by tissue paste method.A model of smooth muscle cell phenotypic transformation was induced by PDGF-BB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MT5protein was detected.Based on this model,PRMT5inhibitor EPZ015666was treated with1μmol/L for48h to investigate its effect on the contractile phenotype protein expression of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and smooth muscle protein22(SM22).Collagen gel contrac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its effect on cell contraction capacity.Scratch assay was used to test the effect of EPZ on cell migration.Adenovirus was used to overexpress PRMT5to detect its effect on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and SM22.Result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RMT5 was upregulated in PDGF-BB-induced phenotypic transformation model(P<0.05).Inhibition of PRMT5by EPZ partially reversed the downregulation of contractile phenotype markers SMA and SM22(P<0.05),and improved the reduction of gel contractility induced by PDGF-BB(P<0.01).Scratch test showed that EPZ can resist the increase of cell migration induced by PDGF-BB(P<0.05).Overexpression of PRMT5in VSMCs promoted the收稿日期:2023-03-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73925,8197331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A1515011374)作者简介:刘思彤,女,硕士,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研究,Email:******************通信作者:李卓明,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研究,Email:****************。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激动及其电生理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激动及其电生理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激动及其电生理机制血管是人体内供应氧和养分的重要管道,其功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神经、荷尔蒙和药物等。

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激动及其电生理机制是血管收缩和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分子水平到整体水平,介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激动及其电生理机制。

1. 离子通道的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其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如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等。

这些离子通道的开启和关闭控制了细胞内外离子的流动和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或松弛。

2. 钙离子通道的调节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是激动细胞的重要信号分子。

当血管平滑肌受到神经、荷尔蒙或其他刺激时,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被激活,导致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这些钙离子结合到细胞膜上的Calmodulin(钙调蛋白)上,形成钙钙调蛋白复合物,激活钙依赖性酶,引起细胞内许多蛋白质的变化,最终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

3. 钾离子通道的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钾离子通道被广泛用于控制细胞膜电位和细胞的兴奋性。

当这些钾离子通道打开时,细胞内的钾离子流出,导致细胞膜电位下降,抑制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和肌肉收缩,最终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

4. 钠离子通道的调节虽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钠离子通道数量较少,但其在调节血管扩张中仍起着一定的作用。

当血管平滑肌受到神经或荷尔蒙刺激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被激活,导致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引起细胞膜电位的高涨,最终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

5. 血管平滑肌的激动信号传导血管平滑肌的激动信号传导涉及多种分子和细胞,包括神经元、神经传递物质、荷尔蒙等。

这些信号在细胞膜上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部,引起多种分子的变化,最终导致血管平滑肌的激动。

在这个过程中,离子通道的开关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控制了细胞膜电位和细胞内离子的流动,从而控制了血管的收缩和松弛。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激动及其电生理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因素及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因素及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因素及机制王智昊;吴扬;王英凯【摘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里的热点,VSMC增殖、迁移及凋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对VSMC增殖及促增殖因素和机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1(037)003【总页数】6页(P561-566)【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作者】王智昊;吴扬;王英凯【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内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5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管再狭窄等疾病重要的病理改变,探讨VSMC增殖因素及机制,可为研究冠状动脉硬化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1 血管平滑肌的特点1.1 血管平滑肌组织结构特点及分布血管壁分为内膜、中膜与外膜3层。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中膜由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外膜为结缔组织。

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分布于人体呼吸道、消化道、血管和泌尿及生殖等系统,通过缩短和产生张力使器官运动和变形,产生持续或紧张性收缩,使器官对所加负荷保持一定的形状。

1.2 VSMC的分型VSMC分收缩表型和合成表型。

收缩表型VSMC胞浆内主要是收缩纤维、游离核糖体及高尔基体,内质网很少,分布于核周区域,主要对机械刺激和化学物质起收缩反应并维持血管壁的张力;合成表型VSMC有少量肌纤维,大量的高尔基体、游离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具有合成功能,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和合成血管活性物质,合成表型的VSMC见于生长和修复过程,2种表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转化生长因子β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和表型转换的研究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β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和表型转换的研究进展
1 .Col g f An ma s a d y a d Ve e i a d cn ,S e y n rc l r l Un v ri ,S e y n 1 0 6 l e o i l Hu b n r n trn r Me i i e h n a g Ag iu t a i e st e y u y h na g 86 1


转 化 生 长 因 子 I 节 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分 化 和 表 型 转 换 的 研 3 调 究 进 展
句 仁 杰 , 继 帅 张 鹏 , 晓 。吴 长 德 ’ 张 , 杨 ,
1 .沈 阳农 业 大 学 畜 牧 兽 医学 院 , 宁 沈 阳 10 6 ;2 辽 18 6 .军 事 医学科 学 院 生 物 工 程研 究 所 , 京 10 7 北 00 1 [ 要 ] 转 化 生 长 因子 [ T F B 超 家 族 是 一类 分 泌 型 多肽 信 号分 子 , 调 节 细胞 生 长 、 化 、 亡 和 组 织 稳 态 方 面 摘 3 G—) ( 在 分 凋
[ 图分类号] Q 5 中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 — 0 2 2 1 )5 0 4 — 5 文 0 9 0 0 (0 2 0 — 7 6 0
P o rs i T - ,Re uaig h D fee t t n n P e oy i r g es n GF f l g lt te i rn i i a d h n tpc n f ao
2 B in n tue o it h o g , e ig 1 0 7 ;C i a . e ig I s tt fB o c n l y B in 0 0 1 hn j i e o j
Co o r s o d n u h r ,W U —c re p n i g a t o s Ch n —De ag ,E—ma l i :wu d7 @ 1 6 c m;YANG Xi o c 1 2 .o a ,E— i a g @n c b .c c ma l :y n x i . mi .n a

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节机制

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节机制

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节机制血管钙化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衰老等传统的老年病或慢性病,此外还可见于小儿,如新生儿期血管钙化、肺动脉高压、尿毒症性小动脉钙化等,均可危及生命。

最近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一种多因素介导、可逆的、主动的调节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血管钙化的本质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细胞样表型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硬化重塑,因此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相关的信号转导调节机制成为这一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Abstract]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s common in hypertension,atherosclerosis,diabetes,chronic kidney disease,aging,etc. Not only found in these elderly or chronic diseases,but also in children,such as neonatal vascular calcification,pulmonary hypertension,uremic small artery calcification,can endanger life.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s a multi factor,reversible and active regulation process. It involves many kinds of cytokine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The essence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to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 like phenotype,resulting in vascular wall thickening,lumen stenosis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 and the modulation of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related to the phenotype of smooth muscle cells.[Key words] Vascular calcification;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Cell phenotype transformation;Signaling pathway血管钙化是一种类似于骨和软骨生理性矿化的主动的、可逆的、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调节过程[1]。

胰岛素对SHR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化的MAPK机制的研究

胰岛素对SHR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化的MAPK机制的研究
3 .De par me t( o e ul l t n } M l( a Ge e is Thi e f n tc r/M iiar e  ̄ * e iy , on l t y M dialUTi l t Ch gqi 00 、 u s ng 40 38. Chi a n
Ab ta tOb et e To su y t e efcs n me h ns o n ui n p oieain a d h n t pc rn io fv sua src : jci v t d h fe t a d c a im fis l o r l rt n p e o y i a st n o ac lr n f o t i
s o h n s l el ( SM Cs i. po a ousy hy r e sve r t SH R ) m ot m ce c ls V ) D s nt ne l pe t n i a ( .M e h ds V SM Cs to we e e z m a ia l s a e r r n y tc ly iolt d fom SH R
移率是 P 85 D9 0 9预 处 理 组 的 4 O 4倍 ( P<7. 1 。 胰 岛 素 组 MAP 的表 达 明显 比 对 照 组 高 。免 疫组 化 结 果显 示 P 8 5 00 ) K D9 0 9预 处理
组 aS at — M ci n比胰 岛 素 纽 染 色深 。结 论 胰 岛 素 促 进 S VS HR MC 增 殖 及 表 型 转 化 , 种 作 用 可 被 MAP 抑 制 剂 阻 断 , 示 这 K 提
S u f M APK n e f c f i s ln on pr i e a i a c l m o t u c e i t dy o o f e t o n u i olf r ton of v s u ar s o h m s l n SHR a s r t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相关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相关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相关机制崔源源【摘要】Altered phenotype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and restenosi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De-differenti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can be transformed to osteoblast , inflammatory or myofibrolast like cell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nged phenotypes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and its related mechanisms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介入后再狭窄等病理改变紧密相关.去分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分化为成骨型、炎症型或成纤维母细胞等表型.现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相关机制进行探讨.【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4页(P900-903)【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机制【作者】崔源源【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R543成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具有较高的细胞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收缩血管、调节血压和血流分布等功能。

分化成熟的VSMC表现为极低的增殖率和合成性。

由于VSMC具有强大的表型可塑性,受损的VSMC可进行表型转换,进而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高血压等[1-3]。

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帕力旦·赛买提 姚伟娟△(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血液流变学研究中心,北京100191)摘要 血管中的平滑肌细胞位于中膜,具有维持血管形态和保持血管张力的重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处于一种收缩表型,而当其受到生物化学物质、机械刺激作用后会转变成分泌表型,表现为收缩力下降,迁移、增殖能力增强以及分泌细胞外基质能力增强。

这些异常变化会促进血管再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研究其分子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概括论述参与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钙离子;Rho;PKC中图分类号 R331 血管平滑肌细胞位于血管中膜,是血管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维持血管形态以及血管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1]。

与其它终末分化的细胞相比,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成人体内保持着高度的可塑性。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这些细胞保持着低增殖、低迁移和收缩力强的特性,并表达一组特定的细胞骨架蛋白和收缩蛋白,包括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 MHC)、钙调蛋白(calponin)、钙调结合蛋白(caldesmon)和平滑肌22α蛋白(SM22α)等。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能够重新进入细胞周期,从分化状态的收缩表型向去分化状态的分泌表型转换,去分化状态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收缩能力低,增殖、迁移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强的特征。

这种转变会参与到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1,2]。

因此,深入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去分化的分子机制对于理解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收缩力的改变是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中的重要特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血管平滑肌收缩是由细胞内增加的自由钙离子浓度促进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横桥形成而引起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平滑肌收缩除了受到钙离子依赖的机制调节外,也受非钙离子依赖的机制调节,其中包括RhoA Rho激酶、蛋白激酶C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等[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机制
基础医学院07级临床一班陈依然90701114
摘要
由血管平滑肌异常增殖导致的血管重构是PCI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与其表型转换密切相关。

本文讨论了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特点、机制和相关信号传导途径。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信号传导途径
正文
自1977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问世以来,其术后再狭窄(RS)一直是一个影响其远期疗效的重要问题。

虽然RS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已经公认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异常增殖、迁移及大量合成细胞外基质是其主要原因。

而VSMC增殖的首要条件就是表型转换。

VSMC的表型可分为分化程度较高的收缩型(分化型)和分化程度较低的分泌型(未分化型或去分化型),我将就其特点和两者之间相互转换的相关信号传导途径进行探讨。

1. 表型转换的特点
VSMC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逐渐分化为不同的细胞群并获得具有成年特征的分化表型,即收缩型。

但与骨骼肌、心肌细胞不同的是,VSMC在分化成熟后仍可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去分化成为分化程度较低的分泌型。

有报告称,这两种表型可能代表了共存于血管壁内一系列不同表现型的两个极端类型,且表
达不同的基因和蛋白。

正常成人动脉血管的VSMC以收缩型为主,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血管的弹性和收缩血管。

收缩型VSMC增殖、迁移能力差或无,胞体呈梭形或带状,含大量肌丝和结构蛋白含,合成细胞器如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含量较少,合成基质的能力差或无,体积较小。

分泌型VSMC主要存在于胚胎中期血管和病理血管中,其主要功能是增殖、迁移入内膜以及合成细胞外基质蛋白。

形态上类似成纤维细胞,肌丝和结构蛋白含量较少,合成细胞器增多,合成和分泌基质蛋白的能力较强,体积较收缩型大。

根据VSMC两种表型表达蛋白的不同可以找到表型转换时相应的标志物。

其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在收缩型细胞中优势表达而在分泌型细胞中表达甚微,它是VSMC分化的早期特异性标志物,也是应用最多的收缩型标志蛋白。

而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则作为应用较多的合成型标志物。

有实验显示OPN mRNA在正常的动脉中并不存在,而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程度则随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下表列VSMC表型转换的主要标志物。

表格引自参考文献[9]。

2. 表型转换的相关信号传导途径和机制
目前为止,VSMC表型转换与信号传导途径的关系并未完全明确,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I-3-K、环一磷酸腺苷(cAMP)这三条途径是研究最多的三个通路。

其所涉及的影响、调节因素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家族成员、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他汀类药物、血管内皮表型甚至SMA-α分泌等诸多因素,下面将详述这三条通路及其相关的调节因素。

2.1 MAKP级联途径
MAPK级联途径具有促进VSMC增殖、DNA合成、分化和迁移的作用,是细胞增殖、分化的最主要通路。

其途径为:有丝分裂原(主要是一些生长因子)与酪氨酸激酶受体在细胞膜表面结合,引起受体二聚化反应和两个受体分子内部双重磷酸化激活,通过GTP交换蛋白RAS,依次激活蛋白激酶RAF(MAPKKK)、蛋白激酶MEK(MAPKK)、MAP激酶(MAPK),之后MAPK磷酸化下游底物分子包括MAPK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APK)、核转录因子如Jun、Fos或Ets
等、热休克蛋白和细胞质磷脂酶A2(PLA2)等,使细胞由G0期向G1期转变,最终诱导细胞增殖、分化、发育,炎性反应和凋亡等反应。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三个MAPK家族途径已经被明确,他们是ERK通路,C-JUN N末端激酶
(JNK/SPAK)途径和p38MAPK途径。

图片引自参考文献[10]。

上图为家兔颈外动脉内膜损伤后VSMC的p38表达情况,S组为假损伤组(结扎实验侧颈外动脉),1~35为损伤后1~35天组。

由图可知血管内膜损伤后p38表达旺盛,由此可推测p38MAPK途径的促VSMC增殖作用,进而推测损伤后的VSMC增殖是机体自身的保护与修复反应,但当异常增殖时则会导致血管狭窄。

EGF、heparin-binding EGF(HB-EGF)、TGF-α、epiregulin(ER)和β-cellulin(BTC)四种因子结合其受体EGFR后,导致了VSMC分泌型的转化,这种作用受到ERK和p38MAPK两条通路的协调激活。

活性氧族(ROS)活动的抑制减少了α-SMA、calponin等蛋白的表达,p38MAPK活动增强;反之则α-SMA等蛋白的表达增加,p38MAPK活动减弱。

研究表明ROS通过p38MAPK途径促进了VSMC分化。

PDGF不仅能够激活ERK通路而且能够剂量依赖地激活p38磷酸化,可不经过ERK途径,调节环氧化酶水平,存进细胞增殖和表型变化。

有报道称PDGF-BB 甚至可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分化,SMA-α等标志物表达阳性。

另有报道称血液剪切力等因素也可通过激活MAPK通路改变细胞行为与表
型。

图示为MAPK级联放大反应,引自参考文献[2]。

2.2 PI-3-K途径
PI-3-K途径具有维持细胞静止和分化成熟的作用,它由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 PLC),后者催化PIP2水解产生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AG)两个胞内信使,分别激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实现对外界信号的应答。

其中IP3作用于内质网或肌质网IP3受体(IP3R)导致肌质网钙库释放使胞浆Ca2+浓度升高,进而使细胞和内Ca2+浓度升高,推动静止期细胞进入分裂周期。

且Ca2+与钙调蛋白(CaM)结合催化细胞进一步反应。

而DAG则能在Ca2+和磷脂的参与下将PKC激活,进而催化下游反应。

图示为PI-3-K的大体通路。

图片引自参考文献[1]。

肿瘤生长因子β(Tumour Growth factor β, TGF-β)在神经脊源的VSMC 增加了第二信使DAG在膜上的数量,也增加了PKC从可溶状态向膜上的转变。

但对间充质动脉源的VSMC没有影响。

前者条件下TGF—β增强了PDGF的增长作用,后者却是废除作用。

胰岛素具有维持细胞静止但也能促进
VSMC迁移的作用,但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报道称胰岛素的维持静止和逆转PDGF的去
分化作用由PI-3-K介导,而由MAPK通路介导
促进VSMC迁移。

2.3 cAMP途径
cAMP途径能够维持VSMC收缩型、促进
分化。

cAMP途径由激活性配体如肾上腺素等
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使其构象改变暴露腺苷
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AC)结合位
点,从而激活同存在于膜上的AC,在Mg2+作用下使ATP转化成第二信使cAMP 并释放一分子焦磷酸,依次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 PKA),该酶可催化ATP的磷酸基转移到一些蛋白的精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使其磷酸化借以调节这些蛋白的活性。

同时cAMP也能调节磷蛋白磷酸酶使磷蛋白脱磷酸,这样就能从两个方面调控蛋白的磷酸化,从而影响细胞代谢和行为,维持VSMC收缩型、组织生长。

而生成的cAMP则在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 PDE)的作用下转变为5’-AMP,如此使细胞内的cAMP 得以调节。

参考文献
[1]Earl Brown Basic Concepts in Pathology(英文影印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2]李玉林主编分子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3]陆信武等血管壁重塑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及凋亡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年6月第20卷第6期
[4]宋今丹主编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5]王娟等辛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表型的调控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8月第46卷第8期
[6]王军等钙及钙库操控性通道与肺血管重塑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年10月第30卷第10期
[7]吴莹琛等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7年7月第23卷第4期
[8]武晓静等内皮细胞表型改变对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及迁移的作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10月第31卷增刊
[9]张健等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探讨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年第26卷第2期
[10]张新平等家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p38的表达变化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December, 2006, Vol.8, No.12 [11]赵海光等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人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及其机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6月第22卷第6期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