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品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一

合集下载

《牧鹅散记》

《牧鹅散记》

《牧鹅散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字词,了解鹅灵巧的特点。

2. 体味语言,学习准确、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 培养观察事物、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习作者准确地运用词语,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 自主、合作阅读课文,筛选整理有用信息。

学习内容一、整体感悟《牧鹅散记》是一篇介绍动物的科学小品文,文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鹅”是一种家禽,羽毛是白色或灰色。

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嘴扁而阔,颈长,尾短。

“牧”是放牧的意思,即把牲畜放到草地里吃草和活动。

“散记”指关于某一事物或活动的零碎记述。

“牧鹅散记”的意思是在放牧鹅的活动中,对鹅的零碎记述。

本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鹅的生活习性,说明了鹅灵巧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给我们观察自然、探索自然以有益的启示。

从全文结构看,课文采用的总分总的方式。

先总谈我对鹅的印象,鹅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呆头呆脑的笨鹅,中间部分详细描述和说明鹅的生活习惯,可分为这样几个侧面:1、鹅吃完食后准时回家。

2、鹅孵蛋很有趣。

3、公鹅和母鹅之间很有感情,主动陪母鹅回孵房,疼爱小鹅。

结尾部分,再为鹅说一句公道话,鹅不仅不笨,还相当灵巧。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二、自主阅读,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搜集文中作者对鹅的发现。

作者对鹅有哪些发现?鹅的生活习性:1、喜水性。

鹅是水禽,自然喜爱在水中浮游、觅食;2、合群性。

家鹅由野雁驯化而来,雁喜群体生活和成群结队飞行,所以家鹅天性喜群居生活;3、警觉性。

鹅的听觉敏锐,反应迅速,性情勇敢,好斗;4、耐寒性。

鹅的羽绒厚密贴身,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暖作用;5、节律性。

具有良好的条件反射能力,每日的生活表示出较明显的节奏性;6、杂食性。

鹅更喜食植物性食物。

三、研读赏析1. 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找出自己认为最生动有趣的语句、段落。

2.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段落?读出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白鹅“三三两两”地“结伴闲游”,在池塘边“梳洗自己洁白的羽毛”,“个别捣乱分子占据别家的窝,死乞白赖不走,把‘户主’挤在一边”,“机灵鬼”偷“马大哈”的蛋等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也许有同学喜欢鹅排队回家时如“一条白色带子在移动”、“一个跟着一个,一摇一摆”、“展翅迅跑”的优美画面;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喜欢“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母鹅把小白碗弄到肚子底下当蛋孵,公鹅陪伴着母鹅,公鹅用嘴巴钳小鹅”等生动有趣的情景。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只有⼀个地球》是⼀篇科学⼩品⽂,⽂章从⼈类⽣存的⾓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类赖以⽣存的“只有⼀个地球”的事实,呼吁⼈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只有⼀个地球》课⽂原⽂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眼帘的是⼀个晶莹的球体,上⾯蓝⾊和⽩⾊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裏着⼀层薄薄的⽔蓝⾊“纱⾐”。

地球,这位⼈类的母亲,这个⽣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的星球。

同茫茫宇宙相⽐,地球是渺⼩的。

它只有这么⼤,不会再长⼤。

地球所拥有的⾃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是经过⼏百万年,甚⾄⼏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私的,它向⼈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类⽣活所需要的⽔资源、⼟地资源、⽣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长期给⼈类作贡献的。

但是,因为⼈们随意毁坏⾃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还造成了⼀系列⽣态灾难,给⼈类⽣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得很吗,那⾥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少在以地球为中⼼的四⼗万亿千⽶的范围内,没有适合⼈类居住的第⼆个星球。

⼈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星或者⽉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有多少⼈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得到补充。

我们要精⼼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态环境。

最新科学小品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二

最新科学小品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二

精品文档科学小品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二一、阅读方法点拨在做科学小品文的月度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以下四个方面:(一)提取科学信息从文章中提取科技信息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二是分散摘录信息。

(二)揣摩写作技巧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细心地揣摩其写作技巧。

一是整体揣摩。

科学小品文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画试、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

二是局部揣摩。

这类文章的局部安排一般会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三)品析语言风格品析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要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二是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这就应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句子,从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等方面进行鉴赏。

(四)体会思想感情许多科学小品文蕴含了一定的科学思想,领悟这些科学思想,也是阅读科学小品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而言之,在读科学小品文和答题时,我们要采取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

冰雪的启示二、典例分析在美国,每当大雪融化之后,总会看到许多工人在忙着修补路面。

“下大雪期间,行驶的车子特别少,为什么路面反倒破了这么多大洞呢?”我不解地问一位修路工人。

“这不是被车子破坏的,而是遭冰雪侵蚀造成的。

”工人笑着回答。

“那就奇怪了,你们的工程为什么这样糟糕?连冰雪都能将路面损坏呢?”我接着问。

你一定是初到有冰雪的地方吧工人指着远方的山头说()你有空,()可以到山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比路面结实几十倍的岩石,因为冰雪的侵蚀而崩裂了。

所以你不要以为雪水算不得什么,()有一点被它渗进去,()可能会遭到大麻烦。

它能够在结冰时膨胀体积,然后一分分地移动岩石,再一块块地将碎石推下山头。

渗透、侵蚀、瓦解、崩溃,都是从那些小小裂缝开始的,都是由那些看来不甚稀奇的雪水推动的,我们真是防不胜防啊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谢谢你给我的启示。

”我说,“今天我才知道,许多看起来不怎么严重的缺失和不怎么强大的对手,反倒可能给予我们最严重的打击。

第七单元科学小品文的阅读

第七单元科学小品文的阅读

第七单元科学小品文的阅读方法点拨【阅读指导】【答题支招】名师特训【例题 】 【思路点拔】【参考答案】【易错警示】(一) 训练1七q ī颗k ē钻zu àn 石sh í很h ěn 久ji ǔ很h ěn 久ji ǔ以前y ǐqi án ,在z ài 地球d ìqi ú上sh àng 发生f āsh ēng 过gu ò一次y íc ì大d à旱灾h ànz āi ,所有su ǒy ǒu 的de 河流h éli ú和h é水井shu ǐj ǐng 都d ōu 干涸g ānh é了le ,草木c ǎom ù丛林c óngl ín 都d ōu 干枯g ānk ū了le ,许多x ǔdu ō人r én 及j í动物d òngw ù都d ōu 焦渴ji āok ě而ér 死s ǐ。

一天y ìti ān 夜里y èl ǐ,一个y íg è小xi ǎo 姑娘g ūni áng 拿n á着zhe 水罐shu ǐgu àn 走出z ǒuch ū家门ji ām én ,为w éi 她t ā生病sh ēngb ìng 的de 母亲m ǔq īn 去q ù找zh ǎo 水shu ǐ。

哪儿n ǎer 也y ě找不到zh ǎob ùd ào 水shu ǐ,小xi ǎo 姑娘g ūni áng 累l èi 得d é倒d ǎo 在z ài 草地c ǎod ì上sh àng 睡shu ì着zh áo 了le 。

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揣摩写作技巧,理清行文顺序,理解文章科学巧妙的布局。
科技小品文的说明顺序往往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或说明对象的科学特点巧妙安排,通常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揣摩写作技巧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整体揣摩。科学小品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话式、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布局,作者都会根据说明对象的科学特点进行科学的安排。二是局部揣摩。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等,这就要认真思考:作者这样描写所体现的精神及表达的内容。
《苦雨》堪称周作人的代表作——“雨”与“风”一起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基本意象”,以此为文题或书名的就有《雨天的书》、《雨的感想》、《风雨谈》、《风雨后谈》„„等等,《苦雨》即是第一篇,而且似乎成了周作人的传世之作。周作人自己也以“苦雨”题名书斋,称号“苦雨翁”,“苦雨”遂与周作人其人其文混然一体而不可分。文题曰“苦雨”,“雨”是客观景象,“苦’是主观感受,不同的主、客体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意象。文章即由此谈起。于是,就有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的“梦似的诗境”,“一叶扁舟”在“暴风雨”中滚浪行进的“危险极也愉快极”的豪情,以及“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悠然进行”的快感。
4.品读文章,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主要包括:执著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可重复和可检验的精神,以及实践精神。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树轮的秘密
□李光烈
在科技考古中,树轮年代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圈木质疏密、颜色深浅相间的同心圆圈,这就是树木的年轮。树轮可谓是一部承载了众多信息的科学“巨著”。

新理念指导下的科学小品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新理念指导下的科学小品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价值观 的结合。 我认为语文教材 中的科学小品文教 ”
我们 的评价是语言 、 分数 、 等级三结合。 语言 不排斥对基本科学知识 的掌握 ,但其主要 目标不在 亍
的评价 富有 情感色彩 , 并能及 时作 出评价 , 我就 获取某种知识 , 而在于通过获取知识 , 培养 阅读能力 和
把语 言评价 大量运用 于数 学课 堂 、 业本 、 作 考卷 良好 的阅读 习惯 , 从而学习科学 的思想 方法 , 逐步养威 崇 我认 为这簏 上。分数 的评价更多地体 现了弹性 。如对学生平 实事求是 、 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鉴 于此 , 时成绩 的评估分三类 : 于学 困生 , 对 以平 时作业 文章文字浅 显易懂 ,关键是要让学生在 了解蟋蟀住 宅 进一 步去感 悟 、 去体会蜒 为主要依据 , 只要每次按 时交作 业 , 以此为 6 的特点 和修 建过 程的基础上 , 就 O 蟀 吃苦耐劳的精 神。正如柯孔标老师在第 五届 青年 分起评 , 对全对 的作业或有错 能 自己及时纠正 的 予以加分 ; 于中等生 , 对 以平 时一半作业 满分为 师课堂教学观 摩活动 上针对一 青年教 师的评课 中说 : 让学生 理解 文章 内容 , 锣 6 O分起评 , 全对 的予 以加分 , 做对选做 题的再加 教师抓住 了几个语 言训练 点 , 分; 对于学优生 , 以平 时百分之 八十作业 满分 为 会 文章的写法 , 学生也知道 了说 明事物的几种方法 , 侄 6 O分起评 , 全对 的予 以加分 , 对选 做题 的再加 这是一篇很有情 趣的文章 ,课文 与其说在 写蟋 蟀的住 做 分。等级评估 对学生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 , 适于 宅 , 不如说是在写蟋蟀可爱 的性 格 , 写像蟋蟀 一样的 运用到期末终结性评估 上。 勤劳 、 智慧 , 会工作 , 会享受 , 课文作者 仿佛就是蟋蟀 白 { 夺 责任编辑 : 李海燕 好朋友 , 对蟋蟀充满 了赞美 和欣 赏 , 这是课 文的人文

科学小品文 写作指导

科学小品文 写作指导

科学小品文写作指导作者:李正兵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08年第37期【写作阐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知识的普及,科学小品文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阅读、写作内容。

因此,科学小品文的写作也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作文法门】在写作这类文体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注重科学,揭示本质写作科学小品文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宣传知识,增长见闻。

如果作者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那么不仅达不到宣传教育的目的,而且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因此,在阐述科学道理时,一定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按照科学事理的本来面目进行介绍,绝不能违背客观事实和规律而随意编造。

作者事先必须对被说明的事物或者事理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才能弄清来龙去脉,从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面目。

例如法布尔在写作《绿色蝈蝈》时,为了科学地掌握蝈蝈的生活习性,他对蝈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

通过给蝈蝈喂莴苣叶之类的植物,了解到它们不喜欢吃素食。

于是又给蝈蝈喂蝉之类的肉食,发现它们确实喜欢吃,而且最喜欢吃蝉的肚子。

而蝉的肚子里含有糖浆甜汁,于是作者猜想它们还可能喜欢吃甜食。

再通过喂西瓜之类的甜食,才终于证实蝈蝈既喜欢吃肉食又喜欢吃甜食的习性。

二、借助手法,激发趣味科学小品文除了注重科学性、知识性外,也注重生动性、趣味性。

写作时可采用第一人称形式自述,也可采用对话式的形式阐释,还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叙述。

在介绍的过程中,如能适当借助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能达到妙趣横生、趣味盎然的效果,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周建人《蜘蛛》一文中描写“蜘蛛捉飞将”时就运用了拟人手法:“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里”,“咬”赋予了蜘蛛人的动作;“蜘蛛只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怅然”赋予了蜘蛛人的心理。

这一方法,既使枯燥的知识显得生动活泼,又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具体地了解了蜘蛛的生活习性。

《说数》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

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仔细阅读二、七两个单元的说明文,有意识地把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找出来,品味其语言特征。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C. 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比如《人类的语言》、《话茶》、《天石》等文,都具有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
二、温峤自为媒
温峤妻子去世了,他的堂姑一家因战乱逃散,家中只有一个女儿,既漂亮又聪明,堂姑嘱咐温峤帮忙找个婆家。温峤想自己把她娶来做妻子,于是回答说:“好女婿难得找,像我温峤这样的条件怎么样?”姑姑说:“遭乱流落之人,只求能大致活命,使足以安慰我的晚年了,哪里还敢奢望像你这样的条件呢?”过了几天,温峤来告诉堂姑说:“已经找到一家,门第大致还可以,女婿自己正当着大官,总的来说不比我温峤差。”因此送来一个玉镜台作为聘礼,姑姑非常高兴。已经举行了婚礼,互相行礼的时候,新娘子用手掀开盖脸的纱布,拍掌大笑着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果然如我所料!”因为作为聘礼的玉镜台是温峤做刘越石长史的时候,到北边征伐刘聪时得到的。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知识的普及,科学性小品文的社会需要日益增大,社会效益也日益显著,科学小品文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写作、阅读的内容。近几年来,在各类考试中,说明文选材中,科学小品文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无论从内容、形式到命题的设计都有新的尝试和创新。因此,在说明文学习中不能忽视科学小品文存在的价值,应倍加引起我们的关注。
写作小品文,是文学创作的开始。我们可以藉它练习精细事物的描写,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利用它短小精悍的形式,培养在有限篇幅中,清晰表达情意的能力。等我们的小品文写得成功了,它不但能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兴味所在,藉著短文的扩大,我们也许因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科学小品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一科学小品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一一、阅读方法点拨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通常向人们介绍某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产品,或通过告诉人们某一个自然现象,从而揭示科学道理。

它能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使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活泼有趣,从而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抓住以下几点:一是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二是文章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向我们介绍的;三是这些科学知识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这时我们阅读科学小品文最基本的要求。

比如我们四年级上册第 23 课的《新型玻璃》不仅向我们介绍了新型玻璃的种类、特点外,还介绍了他特殊的用途。

二、典例分析太阳风风是空气流动的表现,是我们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

然而,你听说过太阳也会刮风吗?太阳风是一种来自太阳的物质流。

这种物质虽然与地球上的空气不同,不是有气体的分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所以称之为太阳风。

当然,太阳风的密度与地球上的风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1/ 10而微不足道的。

一般情况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中,每立方厘米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

而地球上的风的密度则为每立方厘米有 2687 亿个分子。

太阳风虽然十分稀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劲儿,却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

在地球上,12 级台风的风速是每秒 32.5 米以上,而太阳风的风速,在地球附近却经常保持在每秒 350~450 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最猛烈时可达每秒 800 千米以上。

太阳风虽然猛烈,却不会吹袭到地球上来。

这时因为地球有着自己的保护伞——地球磁场。

地球磁场吧太阳风阻挡在地球之外。

然而百密一疏,仍然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尽管它们仅是一小撮,但还是会给地球带来一系列破坏。

它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动;它还会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使其丧失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造成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它还会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并逐层传递下去,直到地球表面,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甚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地壳,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

例如,1959 年 7 月 15 日,人们观测到太阳突然喷发出一股巨大的火焰(它就是太阳风的风源)。

几天后,7 月 21 日,也就是这股猛烈的太阳风吹袭到地球近空---------------------------------------------------------------最新资料推荐------------------------------------------------------ 时,竟使地球的自传速度突然减慢了 0.85 毫秒,而这一天全球也发生多起地震。

与此同时,地球磁场也发生被称为“磁暴”的激烈扰动,环球通信突然中断,使一些靠指南针和无线电导航的飞机、船只一下子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只是乘虚而入的漏网分子所为。

由此可见,在无所阻拦的星际空间,太阳风的威力有多大。

【基础巩固】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 为什么把来自太阳的物质流称为太阳风?3. 太阳风如果来到地球,会造成那些破坏?【能力提升】4. 文中加点的“一般情况下”能否去掉?为什么?5. 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训练 1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

植物学家支出,并不是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

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能和睦相处,有的则是“冤家对头” 。

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以驱赶相互的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相处,蓖麻散发的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间种,两者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能....3/ 10使结出的葡萄香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把它们种植在一起,能促进花繁叶茂;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上几棵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花得白粉病。

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连线草与萝卜混种,,半个月内长出了大萝卜。

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冤家对头” ,彼此水火不容。

如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生长在一起,因为丁香花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郁金香和勿忘草、丁香花、紫罗兰都不能生长在一起,否则会互不相让;小麦、玉米、向日葵不能和白花草、木樨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这些作物一无所获。

另外,黄瓜和番茄、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也都不能种在一起。

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

科学家认为,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

在栽种植物时,应注意把互相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冤家对头”同居,以免同室操戈,两败俱伤。

....【基础巩固】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望而生畏:(2)两败俱伤: 2. 补充词语。

花()叶茂水火不()互不相()相生相()3. 读文意,找朋友并连线。

洋葱大豆玉米葡萄玫瑰月季【能力提升】 4. 植物之间的---------------------------------------------------------------最新资料推荐------------------------------------------------------ “爱”指什么?“恨”指什么?豌豆韭菜百合蓖麻胡萝卜紫罗兰5. 用“ 6. 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画出表明研究植物之间“爱”和“恨”的重要意义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训练 2太阳花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里常见的一种最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

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

太阳花的花朵很特别,小而厚,叶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金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花朵并不大,多层花瓣的自然娇艳,单层花瓣的更是那么俏丽,真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生机勃勃的,只掐下一枝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5/ 10【基础巩固】 1. 从文中找出与“洁白如玉”的“如”意思相同的三个字写下来。

、 2. 短文先写出太阳花的的 3. 短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能力提升】 4. 作者为什么喜欢太阳花?。

、,再写太阳花的,最后写太阳花5、简单地写你喜欢的一种花的两三个特点。

训练 3看尘埃飞扬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传染上“昏睡病”而死亡。

科学家发现,舌蝇的视觉,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

舌蝇从不叮斑马,因为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舌蝇对此往往视为不见。

然而,斑马身上黑白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捕食性动物的攻击。

又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它又把我们的天空渲染得更蓝。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理:阳光照进室内,会看见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

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存在就是合理。

---------------------------------------------------------------最新资料推荐------------------------------------------------------ 天空容纳尘埃,原来是美丽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有拨打的胸襟。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东西,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

【基础巩固】 1. 从文中找出四对反义词。

(()——()——())(()——()——())2. 联系上下文,给下列词语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舌蝇对此往往视而不见” ,这里“视而不见”的意思是( A.看不见 B.看见了却当没看见 C.没看见)。

)。

(2)“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东西” ,这里的“一无是处”是指( A.毫无用处【能力提升】 3.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舌蝇不叮咬斑马的原因是为 4. 请说说空气中“尘埃”的作用。

B.有些有用,有些无用C.全部有用,而狮子攻击斑马是因。

7/ 105. 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训练4“能吞能吐”的森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 10 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 200 万立方米的水库。

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为“吞水吐雨器” 。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

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

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

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

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

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为“吞碳吐痒机” 。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最新资料推荐------------------------------------------------------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

近 200 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 1/3 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