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灯下漫笔优秀ppt课件

灯下漫笔优秀ppt课件
行文化创新和传承。
02
灯下漫笔作品概述
作者及创作背景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以杂文、小说 等文学形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 思考。
创作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族 危机深重。鲁迅用文学作为武器,抒 发对时代的不满与期望。
作品主题与风格
主题
揭示社会黑暗面,批判封建礼教,呼唤民族觉醒。
风格
04
灯下漫笔作品鉴赏与解读
文本鉴赏与解读方法
文本细读
通过仔细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 写作意图,分析文本中的语言、 结构、人物形象等元素,深入挖
掘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文学批评方法
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如新批评、 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 等,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 的解读和分析,揭示文本的深层
含义和价值。
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灯下漫笔》在文学形式、文学语言和写作技巧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举例阐述
01
02
03
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受《灯下漫笔》的影响, 后世许多作家采用了现实 主义创作风格,关注社会 现实,反映人民疾苦。
讽刺艺术的运用
《灯下漫笔》中的讽刺艺 术被后世作家广泛借鉴和 运用,成为文学创作中一 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改编作品质量评价及原因剖析
改编作品质量评价
优秀的改编作品能够忠实于原著,同时 融入新的创意和元素,呈现出新的艺术 价值;而质量较差的改编作品则存在剧 情拖沓、角色形象单薄等问题,难以得 到观众认可。
VS
原因剖析
改编作者对原著的理解程度、改编技巧和 创作水平,以及市场需求和资本干预等因 素都会影响改编作品的质量。
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灯下漫笔》课件 刘家宁 共51页PPT资料

《灯下漫笔》课件 刘家宁 共51页PPT资料
—安永兴《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
认真阅读原著,你会感受到鲁迅深深的 爱国情怀。鲁迅的爱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在对我们民族自身“劣根性”的彻 底否定上。举凡奴性、惰性、愚昧、麻木、 怯懦、巧滑、中庸、投机、残忍、虚伪、吹 牛、撒谎、健忘、盲从、敷衍、偷生、自欺 欺人、粉饰太平、怯于外斗而勇于内争、用 瞒和骗造出许多奇妙的逃路、“见胜兆则纷 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有权时无 所不为,失势时奴性十足”,以及求神拜佛、 扶乩打拳等等,都在他那锋利无比的解剖下 无处藏身。
“漫叙 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 “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 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 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 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绪、思 维,从散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 —一作者独具“夜眼”.对我们所生 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
针对当时的复古主义逆流,也针对当
时的社会,鲁迅这一时期先后写下了 《再论雷锋塔的倒掉》《春末闲谈》、 《杂感》《导师》等数十篇战斗性极强 的杂文,而其中具有深刻意义的杰出代 表作品是《灯下漫笔》。
“灯下”,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 他写过《夜颂》, 说自己是“爱
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 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 切暗”。那么,那一时刻,1925年4 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 “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
制作:刘家宁
ljn8300099163
鲁迅,原名周树 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最著名的 思想家、革命家、 文学家,新文化运 动的杰出代表。 1881年生,1936年 10月逝世。
鲁迅21岁时,写过一首诗 歌《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可见他从青年时代起,就

灯下漫笔 PPT课件 35 人教版

灯下漫笔 PPT课件 35 人教版

鲁迅由钞票贬值想到人的价格 的贬值,从而看到了隐藏在灵 魂深处的怎样的心态: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 我满足、自我陶醉。
指的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
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 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是陷 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 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 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一代人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灯下漫笔
鲁迅
快速阅读课文弄懂下列三个问题
鲁迅是从一件什么事起笔பைடு நூலகம்? 他从这件日常生活事件中得出了 什么结论? 鲁迅主张把中国历史分为哪两 个时代? 鲁迅写《灯下漫笔》时应属于 什么时代?

1、鲁迅是从一件什么事起笔 的?他从这件日常生活事件中 得出了什么结论? 由战乱时期货币贬值的事 实起笔,通过这件事想到:我 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 之后,还万分喜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两种时代中老百姓的命 运有何不同?
想做奴隶而不得, 低于牛马的价格
暂时做稳了奴隶 , 略等于牛马的价格 (是人而非人)
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 什么?
按“人”的价格的贬 值程度来划分。
文章举出了哪些例子属于“想做奴 隶而不得的时代”? 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 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张献忠 的时候。
阅读课文6~~7段,思考: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是 不是暂时的现象呢?

灯下漫笔 PPT课件 31 人教版

灯下漫笔 PPT课件 31 人教版

始 终
兵任意屠杀百姓,百姓是牛马甚至不及牛马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隶 (
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主子和规则,百姓意志
牛 马
被主子宰割,百姓是奴隶约等于牛马

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按“人”的价格的贬值程度来划分。
作者思路从历史回到现实,当时是怎样的时代?
想做奴隶而不 得
人们态度?
复古、避难,神往“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丝毫没彻底走出奴隶时代的愿望
1、“极容易”说明中国“乱”是长 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 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 把奴隶当作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 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 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 然就“万分喜欢”了。
练习点评
2、“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 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 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强盗 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 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 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 种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4)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 (5)乱离人:放战乱时代流离失所的人。 (6)皇恩浩荡:皇帝恩德广大无边。
(7)时日曷(hé)丧:时日,指残暴统治者夏桀 (时在这里作“是”“这个”解);曷,何不; 丧,灭亡。
(8)厘定:整理制定。
(9)发祥:最初发生。 (10)先儒:这里指孟子。
(11)国粹: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有 讽刺之意。
奴性心态
沉垫垫的觉得 心悦诚服,恭颂
安心,喜欢
太平盛世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1、“我们”是否也包括鲁迅本人?
包括。这正体现了鲁迅严于解 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灯下漫笔》教学解析PPT课件

《灯下漫笔》教学解析PPT课件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 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 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 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 誉为“匕首”或“投枪”。
15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一点声音也没 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 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 萧 红鲁 迅 先 生 写 过 《 夜 颂 》 , 说 自 己 是 “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 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 切暗”。
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 《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 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6部。 ❖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纲要》
12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 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 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 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 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 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 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 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 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 做父亲》。鲁迅正是这少数觉醒的先驱之一。他从 旧的营垒中走来,对中国的历史有过深刻的研究, 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得十分清楚;他对 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眼看穿。
22
辨明近义4
❖ ④价格价钱
❖ 同:它们都是名词,指出售商品时,卖方向 买方所索要的钱数。
❖ 异:“价格”含有一定的高低水平或尺度的
意味。适用于正式场合。是经济学的术语而
又另有专门的意义。例如:厂方有权决定产
品的出厂价格。“价钱”强调某种数量的货

《灯下漫笔》ppt课件

《灯下漫笔》ppt课件

“现银兑钞”事件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
钞票贬值
联系 “变成奴隶”
心理变化类似
暴力 开始:银元装在怀中 将人不当人后来:尽管打了折扣
给略等于牛马的价格
沉垫垫的觉得 安心,喜欢
心悦诚服,恭颂 太平盛世
思考:
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 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乞求
漫笔,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 兴之所至的1篇随笔
思考
①作者从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小事联想到重 大的社会历史问题的
②“钞票贬值”和“极容易变成奴隶”两者 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③作者如何1步步地推导出中国历史可概括 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 了奴隶的时代”这个结论的
④鲁迅为什么号召青年“创造这中国历史上从 未有过的第3样时代”
灯下漫笔
鲁迅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1点声音也没有了,鲁 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 下开始写文章了 ”
——萧红
鲁迅先生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 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 自在暗中,看1切暗”
漫笔——
“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 是“漫漫” 心绪,还是1种“漫延开来” 的思维方式
请用课文第7-9段课文中的相关语 句回答
社会历史本质
“治”—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乱”— —
号召青年创造“第3样时代”
总结
“自在暗中,看1切暗”
灯 现实:事(兑钞)——想(易变成奴隶)
下 历史:现象 治 ——本质 暂做稳奴隶


想做而不能做
笔 现实:不满
——号召创造第三样时代

灯下漫笔 PPT课件 63 人教版

灯下漫笔 PPT课件 63 人教版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文章举出了哪些时代例子属 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五胡十六国、黄巢时(唐末)、 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时 (明末)
关于黄巢
公元879年5月,黄巢暴怒之下洗劫广州,死者高 达12万人,而当时广州人口不过20万,大港口变 成废墟。
公元882年,有人在尚书省大门上题诗一首,嘲 笑这个政权。尚让(黄巢手下大臣)大发雷霆, 杀死该省任职官员们,并挖出眼睛,倒挂尸体; 他还将大门的卫兵处死,杀死京师每一个能做诗 的人;将其他识字的人罚做仆役,此事的结果是 三千余人被杀。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关于张献忠
• (A)壬子,献忠复陷六安,将州民尽断一臂,男左 女右。

《灯下漫笔》 ppt课件

《灯下漫笔》  ppt课件
1 ppt课件
鲁迅简介
鲁迅(1881—— 1936),本名周树 人,字豫才。我国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 “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随
后又发表《孔一
己》、《药》等小
说“四-一二”后,
定居p上pt课海件 。
2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就 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天,郁达夫 先生含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一段
C.明确:这恰好说明鲁迅对中国社会现 实和国民灵魂的思考从未停止。这也 正极容易变成奴隶”,是不是暂 时的现象呢?请用课文的有关语句回答。
B.正如文章开头所说,钞票贬值后,人 们便急切地“降格以求”,只要有6折、 7折便“非常高兴”。当百姓连做牛马、 做奴隶的资格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 什么祈求呢?请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 答C.。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21 ppt课件
全文总结 风雨如磐,暗夜沉沉,在浓黑的夜幕中,鲁迅 奋笔疾书,在“先儒”“爱排场的学者”歪歪 斜斜的字里行间,方方正正的写下了中国历史 两个时代的独特论断。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黑暗 中鲁迅那如炬的目光,那双犀利的眼睛里不仅 有愤怒的火焰,更有晶莹的泪珠。“兴,百姓 苦;亡,百姓苦。”鲁迅那关注苍生的心仿佛 依然跳动在耳旁,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黑夜 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句顾城的诗用来形容鲁迅恐怕是最合适不过 的吧!
第二部分(5~11段):考查中国社 会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 的结论(一乱一治)。
第三部分(12~14段):走哪一条 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 使命)。
13 ppt课件
第一部分
A.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想到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钞票贬值” 与“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么内 在的联系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议论以作者的感情为内在的逻辑和动力, 不仅给Βιβλιοθήκη 以理性的说服,而且给人以感情的感染。
(3)议论而不作结论,只是用特定的艺术境界
去唤起读者对结论的相像、思考,给人以意在言外的
无尽回味。含蓄而不晦涩,概括而不抽象。它们作用
4、“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
见。(第9段)
5、厘定规则……便“万姓胪欢”了。(第9段)
2021/01/21
11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可见,做不成奴隶的力争做
奴隶,只要有奴隶可做,便心悦 诚服,恭颂太平,“万姓胪欢”。 作者由此得出结论,中国的社会 历史就是这么两个时代的循环: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 稳了奴隶的时代。
2021/01/21
10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E、正如文章开头所说,钞票贬值后,人们便急切 地“降格以求”,只要有6折、7折便“非常高兴”。 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 百姓有什么祈求呢?请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1、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人们便心悦诚 服,恭颂太平。(第5段) 2、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 牛马,……(第7段) 3、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使他们可上 奴隶的轨道。(第8段)
—安永兴《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同上)
2021/01/21
5
请大家用5分钟自由朗读 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把握文章结构。
2021/01/21
6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段)由钞票贬值引 出对“人”的价格贬值的思考(极容 易变成奴隶)
第二部分(5~11段)考查中国社会 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的结论 (一乱一治)
2021/01/21
8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B、“我们”是否也包括鲁迅本人?
包括。这正体现了鲁迅严于解剖自 己的伟大人格。
C、文章所写的日常小事发生在 民国二三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为 什么还要写?
这恰好说明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实和 国家灵魂的思考从未停止。这也正是他 爱国情怀的体现。
2021/01/21
灯下漫笔
2021/01/21
1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 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 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 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因鲁迅之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 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 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 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2021/01/21
—郁达夫《怀鲁迅》 2
G、请大家谈谈对“人”的价格的认识。
2021/01/21
13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H、作者的思路又从历史回到眼前的社会现 实,给我们提出一个关系到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我们究竟要走哪一条路?”是去复古呢,还 是去避难?其实,复古也好,避难也好,都是 想去做奴隶。显然,鲁迅先生是反对我们去做 奴隶的,他要求我们去创造“第三样时代”。 什么是“第三样时代”?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021/01/21
12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F、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请根 据课文内容回答。
按“人”的价格的贬值程度来划分。
补充:1)《三国演义》中概括中国社会历史 的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不合。” 2)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说:“曾经 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 阔气的要革新。
不做奴隶的时代,不做牛马的时,
将人当人看的时代,“人”的人格不
会贬值的时代,人人平等的时代,等
等。 2021/01/21
14
现在是21世纪了,鲁迅先生所说的 “第三样时代”是不是来到了呢?
请大家讨论。
2021/01/21
15
鲁迅杂文议论感情化的特点
(1)在无懈可击、无可辩驳的逻辑的论证中,鲜 明地保留着感性的美感特点,将议论与叙事、描写、 抒情融为一体。把人们心灵的特点放在历史与现实的 坐标点上,加以考查、议论、揭破,不仅见其真,而 且见其深。
9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D、“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是不是暂 时的现象呢?请用课文的有关语句回答。
不是。有史以来便是这样。依据下列两句 便知。
1、“三千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 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这一个 小玩艺”指“将人不当人”)
2、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 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 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第三部分(12~14段)走哪一条 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使 命)
2021/01/21
7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A、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想 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钞票贬 值”与“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 么内在的联系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由钞票贬值以后的“降格以求” 和“非常高兴”,鲁迅看到了隐藏在 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安于现状、不 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 就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天,郁 达夫含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 段堪称警世格言的文字。今天, 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灯下漫笔》 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 “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 绝望的国家”。
2021/01/21
3
在中国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几千年 的封建宗法制度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那 么清醒、透彻的了解;也没有谁能像鲁迅那 样,对专制和愚昧揭露得那么深刻和全面; 更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渗透到中国人思 想基因中的“劣根性”痛下针砭,无情地撕 下罩在中国人脸上的形形色色的“假面”。 没有鲁迅,也许我们至今仍然对与世俗人情 融为一体的虚伪习焉不察,深陷于“瞒”和 “骗”的泥淖大泽而不能自拔。鲁迅的伟大 即在于此,鲁迅的不被人理解也在于此,鲁 迅的被人攻击还在于此。
—安永兴《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
2021/01/21
4
认真阅读原著,你会感受到鲁迅深深的 爱国情怀。鲁迅的爱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在对我们民族自身“劣根性”的彻 底否定上。举凡奴性、惰性、愚昧、麻木、 怯懦、巧滑、中庸、投机、残忍、虚伪、吹 牛、撒谎、健忘、盲从、敷衍、偷生、自欺 欺人、粉饰太平、怯于外斗而勇于内争、用 瞒和骗造出许多奇妙的逃路、“见胜兆则纷 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有权时无 所不为,失势时奴性十足”,以及求神拜佛、 扶乩打拳等等,都在他那锋利无比的解剖下 无处藏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