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

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

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

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

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计划:科学上册一、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内容(按课时分):1. 第一课:物的不断变化实验一:观察燃烧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燃烧的现象,认识燃烧的特点。

实验步骤:准备一根蜡烛、一根细木棍,点燃蜡烛后靠近木棍,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结果:蜡烛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木棍靠近火焰处变黑变软,说明燃烧会产生光和热。

2. 第二课:用什么消除垃圾实验二:观察与洗涤剂搭配的清洗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洗涤剂的清洗能力,认识洗涤剂的作用。

实验步骤:准备一杯水和一小块油脂,先将油脂放入水中观察,然后将几滴洗涤剂放入水中再观察。

实验结果:油脂放入水中不易分散,加入洗涤剂后,油脂被分散并悬浮在水中。

3. 第三课:电流形式实验三:制作简易电流表实验目的:了解电流的存在形式,制作简易电流表。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实验步骤:准备一块铜板、一块锌板,用导线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并加上指针,观察。

实验结果:电池正负极之间有电流通过时,指针会偏转。

4. 第四课:电能的探索实验四:电能与汽水灯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过程。

实验步骤:准备一瓶汽水、一颗锌片、一些铜片,将锌片和铜片放入汽水中,观察发生了什么。

实验结果:锌和铜在汽水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和电流,转化为电能。

5. 第五课:力的作用和体积的变化实验五:气体的压强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气体的压强与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小球和一个大球,将两个球充气,对比两个球的体积变化。

实验结果:充气后的小球比大球更有弹性,说明气体的压强与气体体积有关。

三、实验教学方法:1. 说明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预期结果;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3. 帮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4. 实验后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3篇)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3篇)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一:物体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掌握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内容:用小镜子、白纸、手电筒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 把小镜子竖起来,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在小镜子上。

2. 把白纸放在桌子上,调整小镜子的角度,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3. 把小镜子倒置,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4. 运用所学的光的传播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能够区分水的三态。

实验内容:用火炉、水和冰块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火炉,将火炉加热至适当温度。

2. 将水放在锅中,加热至10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3. 将锅中的水冷却至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4. 将冷却后的水放入容器中,放在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变化。

5. 运用所学的水的三态变化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与开关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掌握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内容: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

实验步骤:1. 连接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导线,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 在导线上设置一个开关,接通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运用所学的电流的流动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压力及其变化,掌握空气压力的实验方法。

实验内容:用吸管和水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吸管,用手封住一个开口,将吸管的其他一端放入水中。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实验目标本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内容本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将涵盖以下内容: 1. 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 2. 实验二:研究气体的流动 3. 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 4. 实验四:研究水的循环过程三、实验目的和原理1. 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的原理和特性。

实验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具有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的特性。

2. 实验二:研究气体的流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气体的流动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气体的流动遵循流体力学原理,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气体流动的速度、方向和压力等特性。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特性。

实验原理:动物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实验四:研究水的循环过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的循环等过程,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过程。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1. 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实验步骤: - 将一个光源放置在一个封闭的黑暗室内。

- 在黑暗室内设置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直线、凹面镜、凸透镜等。

- 观察物体对光的传播的影响,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2. 实验二:研究气体的流动实验步骤: - 准备一个封闭的容器和一定量的气体。

- 在容器上设置不同形状的孔,如圆孔、方孔等,以及可控制的压力差。

- 观察气体在不同形状孔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步骤: - 准备显微镜和动物组织样本。

- 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合适数目,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

- 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细胞结构的特点。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精选12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精选12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精选12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据上学期科学老师介绍:学生非常喜欢科学实验,四个班级由于课堂常规的不平衡,导致综合能力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观察不仔细,操作欠规范。

二、教材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

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

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

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

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实验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

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实验教学目标在本册学习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在更高水平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

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科学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能力。

2. 科学知识与理解:加深学生对科学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3. 科学道德与伦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和伦理观。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方法1.1 观察的意义与方法- 学生了解观察的目的与意义- 学生学习使用科学工具和技巧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并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1.2 实验设计与步骤- 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设计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或推测对科学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1 物质的属性与分类- 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归纳物质的性质2.2 物质的变化与守恒- 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守恒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原因第三单元:光的传播与折射3.1 光的传播与光的源- 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源的种类-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的传播过程和现象3.2 光的折射与光的成像- 学生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成像原理-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和成像现象第四单元:生物的分类与特征4.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方法- 学生了解生物的共同特点和分类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归纳,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原则4.2 植物与动物的比较- 学生学习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和结构-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和动物的适应环境能力第五单元:生命的循环与变化5.1 昆虫的生命史- 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昆虫的生命过程和特点5.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学生学习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教学- 通过讲解、示范、实验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2. 实验教学- 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际应用能力3. 实地考察与参观- 安排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深化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评价与考核: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完成作业等方面的表现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分析写出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3. 综合考核:通过笔试、口试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和技能应用进行综合考核备注:以上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还需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

2.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实验室安全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科学规律。

2. 科学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

3. 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组织能力。

教学活动:1. 科学实验:每周进行一次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 科学观察:每周进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通过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知识讲解:每周进行一次科学知识的讲解,介绍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创意实验:每学期组织一次创意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每次实验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内容。

2. 观察记录: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后,需要记录观察对象的特征和规律,以及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等内容。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后,需要评价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包括合作态度、合作贡献和合作效果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秋季学期六(1)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

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实验教学目标
在本册学习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在更高水平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

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科学
探究意识和能力。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习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具体如下:
四、实验落实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五、实验教学要注意的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

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六、具体实验安排: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