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计算例题

合集下载

井点降水计算

井点降水计算

本次顶管工程分为两段(1) 西下丘泵站及进水管道工程,其中D1000砼管顶管,全长800米,管道埋深6米左右;设工作井4座,接收井 5 座。

(2) 邮塘庙泵站工程,其所处土层均为亚砂土夹粉砂。

1 、工程概括本次顶管工程分为两段(1) 西下丘泵站及进水管道工程,其中D1000砼管顶管,全长800米,管道埋深6米左右;设工作井4座,接收井 5 座。

(2) 邮塘庙泵站工程,其所处土层均为亚砂土夹粉砂。

地下水丰富具承压性,易形成流沙。

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采取井点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因管道处于流砂层位置,所以顶管施工采用土压平衡施工工艺。

其中顶管工作井为钢板井沉井,接收井为钢板桩井(坑)。

2、沉井施工顶管工作井下部4米深为钢板井沉井,尺寸为5.5m x 3.0m(长>宽)上部采用砖砌护壁墙体。

2.1 施工工艺流程2.2 沉井主要施工方法2.2.1 基坑开挖为保证沉井制作均匀下沉,先将井区范围的障碍物与表层土挖出。

根据设计要求,考虑沉井整体的安全性,基坑开挖深度暂设定为 2.0米〜2.5米。

基坑的开挖范围比沉井外壁尺寸大 1.6米左右,边坡取值1:0.67,在基坑四周挖设排水沟,在对角基坑四周设置集水坑并配备水泵,以便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和周围来水。

2.2.1.1 开挖施工方法1)分段开挖,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当接近地下水时,先开挖最低处土方,以便在最低处排水,并在基坑内设置一临时集水坑,配泵排水;2)开挖人员每3X1米2范围布置一个,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开挖面完整;3)每阶段不得超挖,基坑底遇有不易清除的大块石,则将其凿除;4)开挖遇有不明构筑物或古迹,应严加保护,并及时与业主和有关单位联系,共同处理。

2.2.1.2 开挖施工注意事项1)开工之前,考虑有效地排除施工场地雨水地方案;2)作好临时防雨设施地储备;3)排水用泵地工作状态良好,排水系统畅通;4)检查加固临时电路,电线距地面高度在3 米以上;5 )开挖土应尽快运出场外,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在基坑边堆放弃土;2.3 井点降水根据本工程实际地质情况,在河道附近采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第七节降水习题

第七节降水习题

1基坑降水方法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2、某基础底部尺寸为30X50.m,埋深为-5.000m,基坑底部尺寸比基础每边放宽1m,地面标高为±0.000,地下水位为-1.000m。

已知-1.000m以上为粉质粘土;-1.000m到-10.000m为粉土、粉土的渗透系数为5m/d,-10.000m以下为黏土。

该基坑开挖采用四边放坡,坡度系数为0.5,并设轻型井点系统。

试设计该轻型井点,并绘制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图。

A)要求计算确定该井点系统的高程和平面布置。

B)绘制高程及平面布置图,必须注明平面尺寸与标高。

绘制比例尺见下图。

是否需要提示?提示:3、试述轻型井点的安装方法及施工要求。

是非题:对错1、动水压力G D的大小与水力坡度i成正比,与地下水渗流路程L成反比。

2、当动水压力G D大于土的浮重度γw'时,土粒便会产生流砂现象。

3、井点平面环形布置运用于大面积基坑降水。

如采用U形布置,则井点不封闭的一段应设在基坑的任一短边位置。

4、集水井的开挖随基坑逐层开挖,并保持低于挖土面1.0~2.0m.5、土的渗透系数小于0.1m/d时,应选择喷射轻型井点降水。

6、计算环状井点管的埋深公式h≥h1+△h+iL中,L为取短边总管长度的二分之一。

7、群井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中的x0为环状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其适用条件为总管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3。

8、井点打设并填砂后,须用粘土封口,其目的是防止井点系统漏气。

9、井点管路系统是由滤管、井点管、弯联管、总管等组成。

10、埋设井点的程序为:埋设井点管、排放总管、用弯联管接井点管与总管。

选择题:1、采用井点降低地下水,其目的是()A、防止流砂;C、防止坑底管涌;B、防止边坡塌方;D、增加地基承载能力。

2、当动水压力G D ≥γ w ' ,且在下述性质的土体采用集水井降水时开挖土方,往往会发生流砂现象。

()A、粘性土;C、细颗粒、松散、饱和的非粘性土;B、砾石土;D、含有夹砂层的粘性土。

井点降水计算

井点降水计算

本次顶管工程分为两段(1)西下丘泵站及进水管道工程,其中D1000砼管顶管,全长800米,管道埋深6米左右;设工作井4座,接收井5座。

(2)邮塘庙泵站工程,其所处土层均为亚砂土夹粉砂。

1、工程概括本次顶管工程分为两段(1)西下丘泵站及进水管道工程,其中D1000砼管顶管,全长800米,管道埋深6米左右;设工作井4座,接收井5座。

(2)邮塘庙泵站工程,其所处土层均为亚砂土夹粉砂。

地下水丰富具承压性,易形成流沙。

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采取井点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因管道处于流砂层位置,所以顶管施工采用土压平衡施工工艺。

其中顶管工作井为钢板井沉井,接收井为钢板桩井(坑)。

2、沉井施工顶管工作井下部4米深为钢板井沉井,尺寸为5.5m×3.0m(长×宽)上部采用砖砌护壁墙体。

2.1施工工艺流程2.2沉井主要施工方法2.2.1基坑开挖为保证沉井制作均匀下沉,先将井区范围的障碍物与表层土挖出。

根据设计要求,考虑沉井整体的安全性,基坑开挖深度暂设定为2.0米~2.5米。

基坑的开挖范围比沉井外壁尺寸大1.6米左右,边坡取值1:0.67,在基坑四周挖设排水沟,在对角基坑四周设置集水坑并配备水泵,以便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和周围来水。

2.2.1.1开挖施工方法1)分段开挖,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当接近地下水时,先开挖最低处土方,以便在最低处排水,并在基坑内设置一临时集水坑,配泵排水;2)开挖人员每3×1米2范围布置一个,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开挖面完整;3)每阶段不得超挖,基坑底遇有不易清除的大块石,则将其凿除;4)开挖遇有不明构筑物或古迹,应严加保护,并及时与业主和有关单位联系,共同处理。

2.2.1.2开挖施工注意事项1)开工之前,考虑有效地排除施工场地雨水地方案;2)作好临时防雨设施地储备;3)排水用泵地工作状态良好,排水系统畅通;4)检查加固临时电路,电线距地面高度在3米以上;5)开挖土应尽快运出场外,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在基坑边堆放弃土;2.3井点降水根据本工程实际地质情况,在河道附近采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土木工程施工土方工程、井点降水例题

土木工程施工土方工程、井点降水例题


现场布置图

工地现有井点设备:滤管直径50,长度1.20m;井点
管直径50,长度6.0m;总管直径100,每段长度 4.0m,(0.8m有一接口);真空泵机组,每套配备
二台3BA—9离心泵(水泵流量30/h).

试求:(1)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 (2)轻型井点计算(涌水量、井点管数量与 间距、水泵流量)。
(-)
V2 2
()
202 (2 0.16 0.89 2 0.59 0.19) 1.67 6
(+)
2 (32 89 118 19) 1.67 148.34m 3 3
将计算出的各方格土方工程量按挖、填分别相加,得场地土方 工程量总计: 挖方:496.13 m3 填方:504.89 m3 挖方、填方基本平衡。


基坑涌水量Q:
(2 7.5 3.7) 3.7 953.5 (m3/d) Q=1.366×4× lg 39.52 lg 22.76

3)井点管数量与间距计算


单根井点管出水量q: q=65× ×0.05×1.0×

3
4 =16.2(m3/d)

953.5 n= 1.1 65 (根) 16.2
H9=H0-30×0.3%-20×0.3%=43.18-0.09-0.06=43.03(m)
H10=H9+20×0.3%=43.03+0.06=43.09(m) H11=H10+20×0.3%=43.09+0.06=43.15(m) H12=H11+20×0.3%=43.15+0.06=43.21(m)
=174.7(m) 井点管长度选用6.0m,直径50mm,滤管长度1.2m, 井点管露出地面0.2m,基坑中心要求的降水深度S为 S=5.20-0.30-1.70+0.50=3.7(m) 井点管所需的埋置深度 H=5.20-0.30+0.50+26.9÷2×(1/10) =6.745﹥6-0.2=5.8(m)

井点降水相关计算

井点降水相关计算

井点降水相关计算1、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 ≥H1+h +iL +l式中 H ——井点管的埋设深度(m)H1——井点埋设面至基坑底面距离(m) 取3.0mh —— 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点的安全距离(m)取1.0m L —— 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短边距离(m) 取27 i —— 降水曲线坡度 取1/10 l —— 滤管长度(m)取1.2H ≥3.0+1.0+27×1/10+1.2=7.9m 取8m2、涌水量计算Q=1.366KH11.5m-7.5-7.5无压完整井涌水量计算简图井点管埋设深度-5.0-5.0Q ——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 3/d ) K ——渗透系数(m/d )取150 H ——含水层厚度(m )计算暂取11m(2H-S)S LgR-LgX OR ——抽水影响半径(m )计算取91S ——水位降低值(m )取1.2,地下水位取6.8m X O ——基坑设想半径(m ) 计算取24 本工程以无压非完整井计算Q=1.366×150=8818m 3/d3、计算井点管数量和间距 单井出水量q=65πd l × 3 K=65×3.14×0.05×1.2×3 150=65 m 3/d 需井点管数量: n=1.1Q/q=149根基坑四角处及机械入口处井点管应加密,则采用的井点管数量为149+32=181根井点管间距平均为D=2×86/(181-1)=0.96m, 取1.0m ,机械入口处井点管即泵1泵6的井点管间距为0.8m 。

布置时,为使机械挖土有开行路线,宜布置成端部开口(即留6根井点管距离),因此实际需要井点管数量为: n=2×66/1+40/0.8 -5=177根 4、校核水位降低数值:h= 102 -8818/(1.366×150)× (Lg 91- Lg 24) =8.7m实际降低水位S=10-8.7=1.3m此值与需要降低水位数值1.2m 相符,故布置可行。

井点降水计算实例

井点降水计算实例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本工程基坑北侧和西侧临近河道,降水方案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由于基坑局部最深处达到7.7m ,降水深度需6.5米,计算过程如下:1、基本参数选取: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基底土质为粉质砂土 (含水层厚一般在8~15m),渗透系数K=4m/d ;基坑平面尺寸为:99×68.5m ;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基坑等效半径r 0为:m A r 5.46995.680=⨯==ππ式中字母含义为: r0:基坑等效半径; A:基坑面积;基坑三面有河道,基坑中心至河边距离为70米和50米,含水层有效深度:m l H l S S 8.14885.1)S'85.1 85.02.18.68.6''0=⨯=+=+=+(= 降水影响半径R 为:m K H S R 10048.145.6220=⨯⨯⨯==2、基坑总涌水量计算:()dmg b b b b r b b S S H kQ 32121021390412020214.3cos 5.4614.31202L 5.65.68.1424366.1])()(2cos )(2lg[)2(366.1=⎥⎦⎤⎢⎣⎡⨯⨯⨯⨯-⨯⨯⨯=+-+-=ππ式中字母含义为:S’:抽水深度;S ’+ L:井点管有效深度;H 0:含水层有效深度;H 含水土层厚度;b1、b2为基坑中心至河边的距离取51m 、72,其余字母含义同上。

3、、确定井管数量: 单根管极限涌水量:d m K dlS q /3.11.7052.1038.014.3657.06533=⨯⨯⨯⨯⨯=⨯=π井点降水管根数:根3911139041.11.1=⨯==q Q n 井点降水管间距:)(取m m n B L D .2125.1391)69160(2)64.8352(2)(2=++⨯+++⨯=+⨯=计划井点降水管数量:(根)4972.1)69160(2)64.8352(2=++⨯+++⨯实际单根降水管涌水量:d m n Q q 385.74973904===(小于设计11m3/d ,满足要求)根据以上的施工计算及施工经验确定采用二级环向封闭式井点降水,两排管呈梅花状布置,第一级降水管布置在土方边坡中间台阶处设置间距为1.2米,第二级基坑底部降水管布置于基础向外1.0米设置间距为1.2米,基坑中心加深部位、积水坑等低洼处另外再布置暗降水管,各井点降水机组抽出的水直接排入邻近河道内。

井点降水作业答案

井点降水作业答案

P52,7、解:(1)井点系统布置,验算井管埋置深度。

1)平面布置基坑宽度、长度均大于6m ,属大面积基坑,故采用环形布置。

基坑底面积30×50(m 2),放坡后,上口(+0.00m )处,面积33×53(m 2)。

井点管距基坑边缘1m ,∴井点管所围面积为:35×55(m 2)。

2)高程布置:在+0.00m 标高处布置井点系统,取井点外露0.2m ,则井点管埋入土中5.8m 。

∵要求埋深H =H 1+Δh +iL =[0-(-3)]+0.5+0.1×(35/2)=5.25m <实际埋深5.8m ,(或:Δh =H -H 1-iL =5.8-[0-(-3)]-0.1×(35/2)=1.05m>1m ,)∴高程布置符合要求。

(2)判断井点类型,计算有效抽水影响深度H 0。

∵滤管底标高为-6.8m >不透水层标高-9m , ∴该水井为无压非完整井。

滤管处降水深度S =5.8-1.5=4.3m ,l=1m ,S/(S +l )=4.3/(4.3+1)=0.8, 查表得:H 0=1.84×(4.3+1.0)=9.8(m ),实际含水层厚度H =-1.5-(-9.0)=7.5(m), ∵H 0>H ∴取H 0=7.5(m),按无压完整井计算涌水量。

(3)总涌水量计算基坑假想半径:024.3()x m ===抽水影响半径: 1.95 1.95 4.3126()R m ==⨯={ 基坑中心降水深度S=(-1.5)-(-3)+1.05=2.55m, 或S =4.3-0.1×(35/2)=2.55(m )} 总涌水量300(2H S)S (27.5 4.3) 4.3Q 1.366K 1.366302383(m /d)lg(R x )lg x lg(12624.3)lg 24.3-⨯-⨯==⨯⨯=+-+- 300(2H S)S (27.5 2.55) 2.55Q 1.366K1.366301642(m /d)lg(R x )lg x lg(12624.3)lg 24.3-⨯-⨯==⨯⨯=+-+- 采用直径为38mm 的井点管,则单根井点管出水量为:3q=65650.038 1.024.1(m /d)ππ=⨯⨯⨯(4)确定井点管数量及井距Q 2383n =99q 24.1'==(根) 井点管的平均间距:L 2(3553)D= 1.80n -1991⨯+=='-(m ),取1.6m 实用:n=176/1.6+1=111(根)>1.1n '=1.1⨯99=109(根)。

土木工程施工土方工程井点降水例题

土木工程施工土方工程井点降水例题

• 试求:(1)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

(2)轻型井点计算(涌水量、井点管数量与间距、水泵流量)。
第12页/共21页
• 解答: • 1)轻型井点系统布置 • 根据本工程条件,轻型井点系统选用单层环形布置。
轻型井点平面布置图
第13页/共21页
轻型井点高程布置图
第14页/共21页
• 总管直径选用100mm,布置于天然地面上,基坑上 口尺寸58.45×24.9m,井点管距离坑壁为1.0m,则 总管长度为
• 地下室开挖施工方案为: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液压反铲 挖土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坑底尺寸因支模需要,每 边宜放出1.0 m,坑底边坡度由于采用轻型井点,可适当 陡些,采用1:0.5,西边靠原有房屋较近,为了防止其下 沉开裂,打设一排板桩。
第10页/共21页
现场布置图
第11页/共21页
• 工地现有井点设备:滤管直径50,长度1.20m;井点管直径50,长度 6.0m;总管直径100,每段长度4.0m,(0.8m有一接口);真空泵机 组,每套配备二台3BA—9离心泵(水泵流量30/h).
45 .81(m3 )
V () 23
20 2 4
( 0.592 0.19 0.59
0.42 2 0.67 0.42
)
60 .81(m3 )
第7页/共21页
(-) (+)
③ 三填一挖或三挖一填方格
V () 11
20 2 6
( (0.12
0.49 3 0.49)(0.49
) 0.16)
2 3
(12
第4页/共21页
(4)确定“零线”,即挖、填的分界线 先确定零点的位置,
1 - 2 线 上 的 零 点 :x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0.5
0.8
S/(S+l)
H0 1.3(S+l) 1.5(S+l) 1.7(S+l) 1.84(S+l)
上表中,S为井点管内水位降落值(m),l为滤管长度 (m)。有效含水深度H0的意义是,抽水是在H0范围内受 到抽水影响,而假定在H0以下的水不受抽水影响,因而也 可将H0视为抽水影响深度。
应用上述公式时,先要确定x0,R,K。
重点:
轻型井点的设计
1)设计的基础资料 轻型井点布置和计算

井点系统布置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工程要 求和设备条件等确定。一般要求掌握的水文
地质资料有:地下水含水层厚度、承压或非
承压水及地下水变化情况、土质、土的渗透
系数、不透水层的位置等。要求了解的工程
性质主要有:基坑(槽)形状、大小及深度,
此外尚应了解设备条件,如井管长度、泵的
解:
2.1井点系统的平面布置(见图a) 根据基坑平面尺寸,井点采用环形布置,井管距基坑边缘取
1m,总管长度 L=[(66+2)+(20+2)]X2=180(m)

2.2井点系统的高程布置(见图b) 采用一级轻型井点管,其埋深(即滤管上口至总管埋设面的
距离)h h≥h1+△h+iL=4.2+0.5+0.1X11=5.8m (长度) 井点管布置时,通常露出总管埋设面0.2m,所以,井点管长
当均匀地在井内抽水时,井内水位开始下降。 经过一定时间的抽水,井周围的水面就由水平 的变成降低后的弯曲水面,最后该曲线渐趋稳 定,成为向井边倾斜的水位降落漏斗。
(2)无压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设水井中水位降落值为S,l‘=H-S则 式中 R——为单井的降水影响半径(m); r——为单井的半径(m)
(m); i ——水力坡度; L——井点管至水井中心的水平距离,当井点
管为单排布置时,L为井点管至对边坡角的水 平距离(m)。
玄武湖城墙侧湖底段采用围堰挡水,二级轻型井点降 水,辅以管井井点降水,放坡大开挖,挂网喷浆护坡。
法国水力学家裘布依(Dupuit)的
水井理论
裘布依理论的基本假定是:抽水影响半 径内,从含水层的顶面到底部任意点的 水力坡度是一个恒值。并等于该点水面 处的斜率;抽水前地下水是静止的,即 天然水力坡度为零;对于承压水,顶、 底板是隔水的;对于潜水适用于井边水 力坡度不大于1/4,底板是隔水的,含水 层是均质水平的;地下水为稳定流(不 随时间变化)。
1、拟定降低地下水方案;
2、作出降水系统的竖向布置;
提示:
根据已知条件,含水层最大厚度为 6.5m,其下均为不透水层,可采用承压 轻型井点管降水方案。当选用的井管长 度较短时,可将总管埋于自然地面之下, 但应位于地下水位的上面。
解:
基坑降水面积较大,宜采用环形井管布置,按 照承压完整井点的要求,将滤管埋至不透水层, 若采用一级轻型井点系统,井点管长度取6m, 滤管长1.2m,井管与总管接头高出地面0.2m, 其井点管最大埋深HA=5.8m,再加滤管共长 7m,所以必须从地面以下算起,向下挖深2m 排放总管,井点系统的竖向布置图见图。
抽吸能力等。
2)平面布置

当土方 施工机
械需进
出基坑
时,也
可采用
U形布
置(图
d)。
3)高程布置
高程布置系确
定井点管埋深,

即滤管上口至 总
管埋设面的距

离,可按下式 计
算(图):
式中:
h——井点管埋深(m); h1——总管埋设面至基底的距离(m); Δh——基底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
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会遇到 无压完整井的井点系统 (图b),这时地下水不仅 从井的面流入,还从井底 渗入。因此涌水量要比完 整井大。为了简化计算, 仍可采用公式(3)。此时 式中H换成有效含水深度 H0,即
无压非完整井计算
(m3/d)
有效深度H0值
S/(S+l)的中间值可采用插入法求H0。
0.2
应用上述公式时,先要确定x0,R, K。
由于基坑大多不是圆
形,因而不能直接得
到x0.。当矩形基坑
长宽比不大于5时,
环形布置的井点可近
似作为圆形井来处理,
并用面积相等原则确 定,此时将近似圆的 半径作为矩形水井的 假想半径:
x0——环形井点系统的 假想半径(m);
F——环形井点所包围的 面积(m2)。
例1
某车间地下室平面尺寸见图2-16a,坑底标高 为-4.5m,根据地质钻探资料,自然地面至2.5m为亚黏土层,渗透系数K=0.5m/d,2.5m以下均为粉砂层,渗透系数K-4m/d, 含水层深度不明,为了防止开挖基坑时发生流 砂现象,故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的施工 方案。为了使邻近建筑物不受影响,每边放坡 宽度不应大于2m,试根据施工方案,进行井 点系统的平面及高程布置。

l=5.8+0.2=6m 滤管长度可选用1m
例2
某工程基坑开挖的平面尺寸为长40m,宽 18m,坑底标高为-6.0m,自然地面标高为 ±0.00,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为-2.5m。根据 地质钻探资料查明,地面下-2.5m为不透水黏 土层,-2.5~-9.0m为细砂层。-9.0m以下为 砂岩不透水层,所以含水层厚度为6.5m,细 砂层渗透系数K=6m/d,基坑开挖边坡 1:0.25,试求:
例3
计算例2所示承压完整井的涌水量
解:
根据承压完整井 环形井点系统涌 水量计算公式
及含水层厚度 M=6.5m。
降水深s=62.5+0.5=4m
抽水影响半径:
基坑假想半径:
将左边数值代入公式, 其涌水量为:
例4
L——总管长度(m);总管长度一般不大于 120m;
n'——井点管最少根数。
实际采用的井点管间距D应当与总管上接头尺 寸相适应。即尽可能采用0.8,1.2,1.6或 2.0m且D<D',这样实际采用的井点数n>n', 一般n应当超过1.1n',以防井点管堵塞等影响 抽水效果。
井点降水计算实例
抽水影响半径,与土的 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 水位降低值及抽水时间 等因素有关。在抽水 2~5d后,水位降落漏斗 基本稳定,此时抽水影 响半径可近似地按下式 计算:
式中,S,H的单位为m; K的单位为m/d。
(3)井点管数量计算
井点管最大间距便可求得; 单根井管的最大出水量 ; d——为滤管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