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究思维奥秘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4探究思维奥秘教案

探究思维奥秘一、教学提纲〔一〕测试我们的思维1.说谎者疑难。
2.逻辑推理。
3.思维创新实例。
4.观察渗透理论〔图像〕。
〔二〕概览思维的特征1.思维具有间接性。
2.思维具有概括性。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中的思维含义。
〔三〕了解思维的形态1.不同的思维形态: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
2.抽象思维形态中的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3.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本框的逻辑结构本框是全书的引论,负载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从思维现象入手分析思维的特征;二是说明思维形态的种类和抽象思维的形式;三是指明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正确思维是学习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的目的之所在。
1.测试我们的思维这部分以测试的方式呈现,是全书内容的引子。
从学生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思维主体的思维风格不同,输入同样信息会加工出不同的结果。
但是,在这种思维差异的现象背后,却存在着思维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这是学习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的立足点。
如果不同思维主体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共同性,科学思维常识所讲授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就失去了根基。
2.概览思维的特征这部分是在思维具有共同性和规律性的前提下来谈的。
这里只列举了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主要特征〔除此之外,思维还具有现实性、反思性、目的性、预见性、与语言具有密切关系等多种性质〕。
这部分还对思维作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解说了思维的含义。
这种区分显然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给出的,思维含义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给出的。
这里特别指出了正确思维的重要意义──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这为“科学思维〞的出现打下了伏笔。
3.了解思维的形态给出三个材料的目的,是要引出思维表达具有形态上的差异性的结论。
科学论证的思维形态主要是抽象思维形态,而文学与绘画等表达艺术的思维形态主要是形象思维形态。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本质区别在于思维加工时所使用的基本单元不同,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概念,而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
《探究思维奥秘》教学设计

《探索思维奥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恩格斯说过“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有多远,人类就能走多远,创造的东西就能飞多远。
思维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节选取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一第一节《探究思维奥秘》,是在学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后面学习逻辑、判断、推理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掌握思维的概念及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提高自身思维品质的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二、教法分析根据教材分析,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发展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新课改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演示)——激发思维兴趣(案例分析)——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加以引导)三、学法分析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时期,思维水平较高,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采用的学法设计观察录相演示——呈现思维过程——诱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参与活动过程——提高思维品质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大屏幕观看视频《思维改变一切》,吸引学生兴趣,接着分析2017年高考政治全国二卷,让学生明确思维的重要性。
从而导入本节课。
(二)讲授新课:出示三道思维测试题1、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
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
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2、五个大小相同的一元人民币硬币。
要求两两相接触,应该怎么摆?3、有位想招聘助手的土耳其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2顶红色,3顶黑色的帽子。
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
学业分层测评 专题1-1 探究思维奥秘-精选文档

学业分层测评(一)专题1-1探究思维奥秘(建议用时:45分钟)一、判断题1.在一列火车的一个车厢里有3个人,他们分别是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
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
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种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日本人接着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这表明()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B.不同的思维主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别C.思维方式有优劣之分D.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思维风格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由材料可知,对于同一种鱼,中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故答案为B项。
A、C两项与题目无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共同特征,而是体现的差异,故D项错误。
【答案】 B2.“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思维却可以帮助人们突破这一天然的界限。
这种观点表明思维具有()A.间接性B.概括性C.目的性D.预见性【解析】题干中的观点表明人的思维能够突破感官的局限。
而人们之所以能够突破这一局限,理解那些不能亲自感知的东西,就在于思维具有间接性,即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答案】 A3.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鸟,它们在大小、形态、生活习性、叫声、颜色、会飞不会飞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我们总能找出鸟的共同本质特征。
于是,我们给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鸟是有羽毛、会下蛋的动物。
这主要表明()A.思维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B.人们可以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思维具有间接性D.思维具有概括性【解析】材料中关于鸟的概念是概括分析、把握本质的体现,这表明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故答案为D项。
思维奥秘相关知识点总结

思维奥秘相关知识点总结思维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之一,通过思维我们能够感知、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
然而,思维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蕴含着许多奥秘。
本文将从认知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角度,探讨思维的奥秘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认知科学视角1.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由一系列心理活动构成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概念形成、语言加工等。
人们通过感知外界的信息,加工处理并存储这些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最终得出结论或做出决策。
2. 概念形成是思维的重要过程之一。
我们通过感知到的具体事物,逐渐形成对这些事物抽象的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共同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形成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存储在长期记忆中,以供以后的思维加工使用。
3.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外部表达方式,也是思维加工的工具。
语言的发展完善与否,对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有完善语言能力的人,可以通过语言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更加清晰的表达、整理和加工。
4. 认知心理学家还发现,人的思维过程往往受到一些固有的偏差和错误的影响,比如确认偏差、选择偏差、域外推断等。
了解并纠正这些思维偏差,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质量。
二、心理学视角1.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思维受到情绪、动机、动机、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情绪正向的情感有助于激发我们的积极思维,而负向的情绪则会干扰我们的思维过程。
2.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往往受到固有的思维模式的限制,比如过度一般化、过度简化、过度确信等。
通过心理学的训练,我们能够纠正这些思维模式的扭曲,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 心理学家还发现,人的思维往往受到一些认知偏见的影响,比如先入为主、群体思维、确认偏差等。
了解并纠正这些认知偏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思维质量。
三、神经科学视角1.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思维是脑部神经网络活动的产物。
当人接受到外界的信息时,大脑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形成相应的神经元连接。
探索思维的奥秘我的思想汇报

探索思维的奥秘我的思想汇报思维,是人类独特的一项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所探讨的焦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思考时,无所不在地运用着这项能力。
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缺乏对思维的深入理解。
本文将探索思维的奥秘,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思维。
一、思维的本质思维是指人对事物进行思考和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在大脑的基础上,通过感觉和推理等方式,人们将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二、思维的类型⑴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具体形象作为思维材料进行思维的过程。
它是人脑发展过程中最初出现的思维方式,也是儿童认知的主要方式。
形象思维能够提高人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有助于人们的美感、审美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⑵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指通过对具体形象抽象出来的概念和符号的使用进行的思维过程。
抽象思维是高级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理性思考的主要方式。
抽象思维不仅能够简化人们的思考过程,还能提高人们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思维的影响因素⑴生物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指人的神经系统构造和生理机能等方面的影响。
人类大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物学基础,而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这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水平。
⑵心理因素心理学因素包括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影响。
人的认知是指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它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水平。
情感则是人的情绪体验、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它对个体思考方式产生直接影响。
⑶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环境中所处的情况对思维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互动情境等都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
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社会风俗也会对人的思考方式造成不同的影响。
四、如何拓展思维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进行思维训练和拓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思维拓展方法:⑴阅读拓展思维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并且有助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探索人类思维的奥秘

探索人类思维的奥秘人类思维是一项复杂而神秘的过程,它是我们与世界交互、理解和创造的基础。
无论是科学家、哲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对人类思维的奥秘充满了好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索人类思维的奥秘,希望能够揭开一些谜团。
一、思维的本质思维是指人类对于外界信息的感知、处理和表达过程。
它是我们大脑中复杂神经网络的产物,涉及到感知、记忆、推理、判断、想象等多个认知过程。
人类思维的本质是信息的加工和整合,通过对外界信息的处理,我们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做出决策。
二、思维的发展人类的思维能力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从最早的原始人类到现代人类,思维能力经历了巨大的飞跃。
这种发展是由于大脑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发展。
大脑皮层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基础,它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实现,如语言、抽象思维和创造力等。
三、思维的限制尽管人类思维能力强大,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
由于我们的认知有限,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这可能导致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出现偏差。
其次,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
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和判断能力,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产生偏颇的观点。
此外,我们的思维也受到语言和文化的限制,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思维方式有着不同的影响。
四、思维的启示人类思维的奥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并尽可能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尽量客观、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避免片面和偏颇的观点。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情绪的管理,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性,以避免情绪对我们的思维产生干扰。
最后,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总结:人类思维的奥秘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话题。
本文从思维的本质、发展、限制和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人类思维的本质在于信息的加工和整合,它是大脑结构发展的结果。
认知科学揭秘人类思维的奥秘

认知科学揭秘人类思维的奥秘人类思维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课题,而认知科学正是通过研究人类思维的奥秘,逐渐揭示出关于思维和智力运作的重要发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认知科学对人类思维的揭秘,包括思维的神经机制、决策过程以及思维的局限性等方面。
一、思维的神经机制研究认知科学揭示了人类思维的神经基础。
通过脑成像技术,科学家们发现不同的思维活动在大脑的不同区域产生强烈的活动。
例如,前额叶皮层在决策和规划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顶叶皮层则参与到思维的灵活性和注意力控制中。
这些区域之间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思维网络,进一步推动了思维的进行。
二、决策过程的认知科学解析认知科学也揭示了人类在决策过程中的思维机制。
人们在决策时往往会受到不同的认知偏差影响,这些偏差可能导致我们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例如,过度乐观和损失厌恶等心理倾向会影响我们对风险的判断,而认知失调会使我们在决策后寻找支持决策的证据,从而忽视反对意见。
认知科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这些决策偏差的根源,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
三、思维的局限性此外,认知科学还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局限性。
人们常常在推理、记忆和注意力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限制。
例如,人们具有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只能同时处理有限数量的信息;在推理过程中,人们容易受到逻辑谬误和常识偏见的影响。
这些局限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局限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思维机制,从而提高思维的质量和决策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认知科学通过研究人类思维的神经机制、决策过程和思维的局限性,揭示了思维的奥秘。
这些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我们改进思维方式和提高决策能力提供了指导。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认知科学的成果,我们可以不断拓展人类思维的边界,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心理学教案:思维的奥秘——探索人类内心世界

心理学教案:思维的奥秘——探索人类内心世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是解开人类内心世界的钥匙,思维是人类内心世界的核心,深入探索人类思维的奥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激发个人潜能,获得成功和幸福。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思维的定义、类型、机制等基本概念。
2.掌握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3.了解思维偏差和决策失误的原因及如何避免。
4.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具备正确的认知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思维的概念、类型、机制:通过讲解、示例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思维的基本定义、类型、机制等。
2.思维规律和技巧:通过阅读案例、讨论、观察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技巧,并能熟练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思维偏差和决策失误:通过案例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思维偏差和决策失误的原因、后果及如何避免。
4.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讲解、练习和反思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具备正确的认知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思维1.课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思维?”2.概念讲解:讲解思维的概念、类型、机制等基本概念。
3.引导思考: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交流答案。
4.总结与回顾: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并进行回顾,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思维规律和技巧1.课程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内容。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阅读一个具体案例,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思维规律和技巧:讲解思维规律和技巧,如分析问题、概括归纳、举一反三、辨证思维等。
4.实践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如选出一个问题并根据规律和技巧进行处理。
5.总结与回顾: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并进行回顾,解答学生疑问。
第三课时:思维偏差和决策失误1.课程导入:回顾前两课时内容。
2.案例讲解:讲解一些常见的思维偏差和决策失误的案例,如选择偏误、锚定效应、代表性偏误等。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图中既有少女的形象也有老妇的形象。
:为什么同样一幅图案,会被 读解出多种含义?
思维的特征之二: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各种各样的属性中, 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 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思维的特征之三:能动性
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同时又 对认识对象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维如实反映 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对象。
考一考: 罗先生在愚人节这天去图书馆,走到一个岔路口,
思维的特征之一: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 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优点: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克服感性认 识的局限,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 映事物客观规律。
缺点: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 加工制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
材料二:有人在《和平是一棵树》的诗中写道:和 平是白天鹅的翅膀,是翅膀掠过宁静的湖水,是水底映 出的云影;和平是开向四方的门,是门里圆桌上斟满的 红酒,是酒上照耀的灯……
比较上述两个材料,谈一谈它们在思维表达形态上的差异。
(二)了解思维的形态
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 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 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 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 竹”。
2、逻辑推理
:A 是如何推理的?
A. B都看见到商人戴的帽子是红色,如果他们之 间任何一个人戴的是红帽子,则另一个就可以很快说 出自己帽子的颜色.题中说”过一会儿”,说明双方都 看到对方所戴的帽子不是红色的.A是推论是:如果我 头上戴的是红帽子,那么B能立即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 而B没有立即说出来.所以,我头上戴的肯定不是红帽 子.由此,A能够准确说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
(1)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2)简要说明思维具有这一特征的原因。
答案 (1)王戎没有直接品尝就对事物的属性作出了正确的判 断,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2)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 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因此,思维具 有间接性。
不知道该走哪条路,路口站着刘智和赵慧两个人。已 知一人在愚人节这天全说真话,另一人全说假话。假 如只允许此人提出一个问题向他们问路,应该怎样问?
罗先生可以这样问:“如果有人问你,‘这是去图书馆的路 吗?’你怎样回答? 对方答“是”,可放心大胆地走,对方回答“不是”,就向 相反方向走。
材料一:邓小平曾指出,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 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第三世界,包括 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 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 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从政 治角度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 定都是有利的。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 力量将会大大增强。
爱因斯坦(1879一1955)曾出过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 有位想招聘助手的土耳其商人,将A、B两人带进办公 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 他关掉灯,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 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 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B看到商 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 黑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 ●想一想:A是如何推理的?
被观察的图案没有变化。之所以会 被解读出不同的含义的图像,是因为思 维对被观察的对象进行了不同的加工。 试一试,你能否将读解到的不同含义的画面同时呈现出来。
不能。至多能够在两种图像之间进行切换, 说明思维加工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广义 思维
狭义
意识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对
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义
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 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在相同的条件下, A为什么比B聪明?
由于只有两顶红帽子,而A、B双方不 仅能看到商人也能看到对方所戴的帽子, 两人面对的条件完全相同,这时谁能更快 地说出正确答案,说明谁的推理能力更强, 谁就更聪明。
某市常常发生交通阻塞问题。市中心的商业区虽然 设有供顾客使用的停车场,却常常被驾车上班的人占用 ,买东西的顾客反而没有地方停车了。 (1)考虑到那些驾车上班的人也可能在商业区购物,怎 么解决这个问题才合适? (2)请你设计几种解决方案。
测一测
1、说谎者疑难 古希腊克里特岛上有个智者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所有 克里特岛人都说谎。
这位智者究竟说了一句真话还是假话?
假设这位智者说的“所有克里特岛人都说谎”是 真话,由于他本人也是克里特岛人,可以推出这句话 本身也是谎话,这样就可以得出这句话既是真话,又 是谎话的结论,因为智者这句话是会自相矛盾的。
高二学科选修课
科学思维常识
第一讲 探究思维的奥秘 学会科学思维
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 羚羊斑马,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 过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看似生灵中弱 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
如何思维比思维什么更为重要。 ——歌德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创立了 “逻辑学”。这门学问不仅对古代的西方人,而且 对现代世界各国的人们的思维都始终有用。
思
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维
是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
东汉时候,王戎和几个小朋友到野外玩耍。看到路边有 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们纷纷跑上去摘李子, 王戎却站在一边一动也不动。小朋友们就问他为什么不摘李 子吃,王戎说:“李子树长在路边,结满了李子,却没人吃, 说明李子是苦的。”小朋友们一尝,果然是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