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合集下载

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其管理对策

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其管理对策

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其管理对策章明摘要:民办高校学生的组成,由于其结构成份复杂多样,在政治观念、人生追求、思想道德、组织纪律、求知欲望和自身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同于公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分析和研究这些特点,在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管理心理、管理重点、管理形式、管理方法、管理策略等方面适应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04)01-0037-04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鼓励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出台,各地民办高校蓬勃兴起,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总体看,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是好的。

但必须看到:民办高校由于发展时间短,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就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来讲,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性很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对学生的管理,既是学校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所以,认真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研究和探索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

一、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分析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是应届、往届高考生和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生,甚至有少量的初中生。

由于其成份复杂,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群体,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一)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但对深层次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和挑战,促进了学生新思想、新观念的转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对社会、对生活充满信心。

主要表现在积极要求入党,关心中外关系,对加入WTO、申办奥运、台湾地区“320公投”、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内外大事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但是,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政治学习兴趣不够浓,加之政治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一定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不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存在着某种模糊认识。

加强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论文

加强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论文

浅谈加强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摘要】当前,“90后”大学生已然成为民办高校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的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文章从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分析入手,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为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分析“90 后”大学生,即指出生于20 世纪90 年代的大学生。

他们的成长历程正值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阶段。

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90后”大学生自小生活在条件优越、物质富足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从而形成了这一代青年学生共同的时代烙印。

(一)、道德价值观方面在民办高校里,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因其自小生活在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好的生活环境中,其道德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在思想政治方面,民办高校的“90后”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多数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思想稳定,对国家的发展和政治前途具有积极的评价。

但是他们认知相对更感性,容易受外部不良思想的煽动和蛊惑,更容易发生过激的行为。

2、民办高校部分“90后”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部分学生依赖于父母关系的庇护、甚至“啃老”。

大部分学生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很重,习惯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事情的利弊。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愿意承担社会工作,不愿为班级、为集体服务。

3、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具有较高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却表现矛盾。

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水平、消费观念等方面普遍偏高,甚至部分对贫穷的同学存在歧视心理。

在诚信问题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讲诚信,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却表现出缺乏诚信的行为。

(二)、受社会不良因素,尤其是网络的影响严重据调查,民办高校学生的65%来自城镇,自小生活水平较高,生活地位偏高,进入民办高校后,虽远离父母,但经济上相对自由,大学宽松的管理模式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境的诱惑,比如:经常出入酒吧、歌厅、酒店等高消费场所,加上自己又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养成了酗酒、抽烟、过高消费、攀比等恶习。

课题研究论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题研究论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0251 政治其它论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了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存在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模糊,找不到奋斗的目标,没有长期坚持的梦想大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业不像高中那样紧张,目标不像高中那样明确。

以至于他们课余的时间不能很好的利用,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以至于消极颓废。

甚至有的学生误入歧途,以至于荒废一生。

一些学生也会在“趋同”、“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在情感和行为上也排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

[1]2、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心理承压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差,心理健康问题日渐严重当部分学生有心理问题,得不到排解的时候,他们又羞于向父母,向同学诉说。

这些学生不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还有就是对辅导员缺乏信任。

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使这些学生走出迷茫,正确的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惑。

3、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纪律观念也比较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学生整体素质没有以往高,小部分学生偶尔会迟到、旷课。

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给予劝导,更多的应该是关怀,使他们集体意识增强,发现自己的这些小错误给集体造成的影响,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4、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弘扬民族精神意识薄弱大学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名族精神,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

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有些学生认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

一些西方人士,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信仰一体化。

这些西方人士别有用心,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来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想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损坏我们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及对策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及对策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民办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1.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办高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学校的规模较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一些学生缺乏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方向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倾向,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构成了一定的隐患。

2.班级管理不严格。

由于民办高校的规模相对较小,加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导致班级管理不严格,一些学生存在违纪现象。

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和困难。

3.教育资源不足。

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学校没有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构成了一定的制约。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确保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政治理论专家、举办教师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2.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民办高校应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加强班级管理。

民办高校应加强班级管理,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学生管理规定。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班主任岗位,加强班级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保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及对策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及对策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及对策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如今,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推动教育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民办高校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教育资源不足相比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很多民办高校缺少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课程设置也相对不完善。

这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和实践相对薄弱,难以获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2. 学生心理素质薄弱由于普遍的教育资源不足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薄弱。

他们可能缺乏自信、自尊,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了解也相对不足。

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普及,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变得多元化。

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和思想观念更加广泛,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这对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 完善思想政治课程设置针对民办高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通过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可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

2.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学生心理素质薄弱的问题,可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情感管理、压力释放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增强心理调适的能力。

针对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现状,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不同的思想观念,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4.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浅谈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引导

浅谈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引导

素质 、成绩 ) 制定 呢?奋斗 目 标应摆在什 么 回答 学生思想成长中的实际问题 有前瞻性 , 我相信 班级 奋斗 目标也 一定 能非 常顺利 完
能引导学生对当代问题 的思考 。
二 、民办高校 不 同程 度地表 现 出对 大 学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重
视不够
() 1 制定奋 斗 目标不仅仅是 为了增强 强学生思想 教育 的针对性 ,培养学生的人格
快乐积极参与到其 中去 ,都是工作 中应该认
实践也是 对奋斗 目 的重新认识 。每次班级 标
学生 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乏远大理想 、法 真思考 的问题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制观念薄弱 、组织纪律松散 、学习习惯差 、
化 的宏伟 目标 ,确保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事 成才意识淡漠 、环境适应力较差等问题 。学 的周千分量化成绩 ,月千分量化成绩对学生
在开 放 的社 会环 境下 ,激 烈 的社 会竞 ( ) 了班级个人奋斗 目标 ,才会 有 3 有
就如何 提高学 生思 想政治 教育 的针对
性 和有效性一 直是我们 教育 工作者思考的一 争中 ,广大青年学生既富有时代气息也存在 班级集体奋斗 目 。 标 如果把班级 比作一艘船 , 个 问题 , “ 标 引导 ”在学 生思想政 治教 育 不少迷惘与困惑 ,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 班级 中的每一位学生 比作船上的每块木板 , 目
业 兴 旺发达 、后继 有人 ,具有 重 大 而深远 生对时事 的关注不能产生实际效用 ,因而失 来说都是一次检验实践 的机会 。在每周 的班
的战略 意义。
去参与政治 的热情 ,转而关心与 自己切身利 级例会 都应该 开动员会 ,鼓励学生去实现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1独立学 院大 学生 的思想 现状 和思 想政 治教育 工 作现状
1 1总体 上看 。 立学 院的生 源相对 较差 . 独 调查 发现, 独立学 院的学 生不仅 学习基础 比较 差, 而且学 习方法 和风气 也 比较差 , 此外 还表现 出思想 政治 素质和 心理素 质 比较差 的现象 。 这无 疑给 大学 生 的思想 政 治教 育工 作 带来 一 定 的难度 。 1 2 具体 来看。 立学 院的学 生在 不同阶段 . . 独 往往 有着 不同 的表 现 () 1 初入 大学阶 段, 一部 分学 生是 高考 失意 者 。为 了 “ 圆大 学 梦”他们 必 须面对 高额学 费的压 力, 入校后往 往会 觉得 自己 比普 ( 招生“ 一等 ’ 统) 低 因 此 一般都会 暗下 决心 要好 好学 习, 生活也 比较 节俭 。还有 一 部分学 生, 升 学 一 在
2民办 蕾通 高校辅 导员 应努 力提 高 自身 的 综合素 质和 工作 水平 改变当前 民办普通 高校辅 导员队伍 的问题, 除了国家 出台相 关政策 和民办 普通 高校加大 投入 、完 善制度 外, 导员 自身还要 增强 使命感 和责任 感, 辅 抓住 机遇 , 积极投 身到 学校 的内涵 建设 中来 , 努力 提高 自身综 合素 质和 工作 水平 。 2 1提 高认识 , . 增强使 命感 和紧迫 感 辅导员 是高校教师 队伍 和管理 队伍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辅导员 的工作对于 培 养 社会 主义建设 者和可 靠接班 人, 对于 维护 高校稳 定 、推进 素质 教育, 促进 大 学 生的 全面发展 有着十 分重要 的作用 。 当前, 民办 普通 高校正 处于~ 个十 分重 一 要 的转型期, 强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 育是提 高育人质 量和 内涵 发展 的一 个重要 加 方 面和着 力点 。 另一方 面, 就辅 导员 的待遇 、 职称 评定等 方面 的问题 国家也 已 出台相关政 策予 以解决 。 民办 普通 高校 的辅导 员应进 一步提 高认识 , 强使命 增 感和 责任感, 同时也应从 自身职业 发展和实 现人生 价值的角度 , 住机遇, 抓 努力 提高 自身的综合素 质和工作 水平, 主动 适应 民办 普通高校 进一步 发展对人 才的 ‘ 需要 , 办人 民满 意 的高等 教育 做 出 自己应 有 的贡 献 。 为

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摘要】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新模式,是教育改革的产物,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而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发展历程,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振兴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着与普通公立高校同样重要的意义。

为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必须研究民办高校的性质、特点,研究民办高校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个性要求,寻求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最佳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我国民办高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注入一股新鲜血液。

民办高校在我国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意义体现在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也体现在它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方式之一。

民办高校这一办学模式具有特殊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

要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研究一般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外,还要研究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在找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对症下药,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及创新。

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薄弱,形势不容乐观。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由其自身特点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目前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地位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现实处境不佳。

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认识上的误区。

对于民办高校要不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些人特别是民办高校的一些管理人员思想中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无用论”。

有人认为民办高校的学生自己缴费上学,毕业时自谋职业,就业竞争激烈,思想品德课成绩即使好找工作时也不管用,只有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找到好工作。

二是“无必要论”。

一些人把民办高校与私营企业进行简单的类比,因而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办高校的份内之事,而民办高校无此必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民办高校兴起,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是影响民办高校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学生作为主体,具有大学生的共性,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针对他们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思想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思想管理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尽管由于在起跑线上的先天不足,民间认可度不高、政府扶持政策力度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民办高校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但民办高校须要认识到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存在的自身特点:一是由于社会对公办与民办在高校思想行为上都存在着偏见,民办学校入学后的大学生存在着较大的思想压力,因底气不足会影响到学习与生活;二是学校与学生的主导关系发生了变化,传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间的教育关系平衡发生了变化,学生与学校之间成为了消费者与提供消费的关系,学生处于消费者顾客的位置,学生心理变化迫使管理方式发生变化,学校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三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尊心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在学习上得到家长、老师的支持,却又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民办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有别
于学科型、科研型的普通高等教育。

因此,要搞好民办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弄清楚民办教育的特点。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民办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近年来,我国民办院校发展快,主要表现为规模发展较快和新建或改建的民办院校较多,但民办院校是社会力量办学,所有经费都来源于自己,这就导致了我国民办院校发展落后,存在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或学生均占有量低等问题。

可是,建设和办好一所现代化民办院校不仅需要土地、校舍基本建设,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一个现代化、高水平的图书馆与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软件设施作为保障。

而作为自收自支的民办院校,很难为硬件和软件建设所需要的大量的、持续的、经常性的投入提供有力保障。

有部分学校领导意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当它与学校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特别是招生阶段,为了让学生招生,可以随便取消思政课或其它一切教育活动。

然而,站在校方角度说,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经济来源,没有学生,也就没有学校,没有经费,也就没有教职员工了。

天生的危机感促使民办高校不得不将招生放在第一位,放大批学生去招生给社会造成不好的印象是必然的。

(二)民办高校生源的复杂性:民办高校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在生源结构上较复杂:既有普高生,又有来自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还有来自社会的成人学生,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
相比,民办院校的学生还可能存在以下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方面,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

心理素质方面,民办学生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孤独、焦虑、困惑等心理问题,自我调适能力较弱,容易形成逆反心理,甚至是边缘性格。

思想意识方面,处事比较感性,少数学生存在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责任感缺乏、利己思想严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

学习态度方面,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极个别学生甚至是“混日子”,成绩令人担忧。

三.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最佳效果的必然要求。

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培养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

变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要学,效果必然会好。

这首先可以在学生干部中试点。

(二)建设稳定的、高素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协调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种教育力量的枢纽,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服务意识,成为有负责的心,合格思想政治工作者。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尽可能减少教师队伍的流动,争取建立一支专职政工教师
队伍,并配备好班级专职辅导员,建立年级办,强化学校党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

其次,鼓励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根据工作实际,从切身体会中把握创造力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再次,教师应该改变评价标准。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习惯于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深浅作为评价学生,其结果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

因此,要改变教育质量观,树立以人的综合素质为评价标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观念。

最后,建设一支热爱学生和学生工作,既懂政治又懂专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

(三)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实践教学。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的特点、环境、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个性品质的塑造、团队精神的培养等。

其次,组织社会调查。

学生只有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社会调查是让学生接触社会很好的途径,而由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调查效果更佳。

民办高校可以由团委、学生处或各系(部)根据不同专业确定课题、指定指导老师、组织学生组成各分队,利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
日进行社会调查,提交调查报告,并组织专家组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

通过学校有组织、有目的的行为,将学生引导到自觉的影响中来。

在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判断、分析能力。

第三,要开展公益活动。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功利化,其中有些为自私自利者。

因此,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此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

总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苦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个群体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学校和谐发展,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殊性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浅析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管理工作的策略,程如平,湖北行政学院校报,2007
[2]民办高校学生特色管理的新探究,李梅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
[3]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及对策研究,杨海涛,学校党建与思教育,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