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辞赏析语言

合集下载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是一种修饰语言的艺术,通过精巧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具有修辞特色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就从修辞角度来赏析一些句子,探讨它们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大自然在低声细语。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仿佛是大自然在低声细语”这样的比喻,使得风吹树叶的声音更加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真的听到了大自然在低声细语一般。

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这句话中运用了直接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她的笑容比喻为阳光,使得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她笑容的灿烂和温暖。

这种修辞手法简洁明了,但却能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赞美之情。

再来看一个例子,“他的眼神如利剑般锐利。

”这句话中运用了直接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他的眼神比喻为利剑,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眼神的锐利和penetrating。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简洁的比喻,展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个问题像是一道难解的谜题,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问题比喻为难解的谜题,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复杂和困扰。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使得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的赏析,我们不难发现,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使句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避免过度华丽和牵强附会,以免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赏析,能够对修辞手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者对春天的欣赏之情。
ksl
参考格式:①运用手法(运用了××修辞手法。)②分 析修辞手法(把××比作××)③生动形象地写出/突出 /强调(人/物)××特点。④表达了作者......情感。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看史铁生,坐两三个小时, 吃顿饭。住下来可以多说话,可他的身体禁不住 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 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 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 活和思维。
ksl
(1)从修辞角度对选文划线句 子进行赏析。(2分)
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成人的内心世 界比作“荔枝皮”,把孩子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 瓤”,生动形象地写出成人世界自我设防,互 相之间缺乏信任的特点,突出成人的可悲;同 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的纯洁、率真的特点, 突出孩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成人之间尔虞 我诈的厌恶,对纯真的向往之情。
⑤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小姑娘, 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娇美多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 天的赞美之情。
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
们上前去。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
年,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的强壮、有力,表达了作
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鲁迅比作一本大
书,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鲁迅精神的崇高和人格的伟 大,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崇敬之情。
结合了人 物情感
有修辞效 果
实战演练
ksl
参考格式:①运用手法(运用了××修辞手法。)②分析修辞手
法(把××比作××。③生动形象地写出/突出/强调(人/物)
××特点。④表达了作者......情感。

【句子赏析技巧】句子赏析主要有哪些方法

【句子赏析技巧】句子赏析主要有哪些方法

【句子赏析技巧】句子赏析主要有哪些方法句子赏析技巧句子赏析技巧句子赏析技巧: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句子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①比喻、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xx特性②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便于抒情,;③对偶的作用:使句子整齐,便于吟诵,读起来琅琅上口;④夸张的作用:强调(突出)了xx对象xx特性,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⑤反问(答案隐含其中)的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⑥设问(自问自答)的作用: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引人思考。

⑦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借代、互文、反语、引用等略。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3.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第15 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 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修辞手法赏析句子讲解

修辞手法赏析句子讲解

修辞手法赏析句子讲解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或情感时所使用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段,通过对语言的运用,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有力,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让句子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些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手法。

1.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他的眼睛”与“星星”进行类比,使得读者更容易想象出他眼睛的明亮和闪烁的样子。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力度。

2.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这句话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她的笑容”比喻为“阳光”,使得读者更容易感受到她笑容的温暖和明亮。

通过这种比喻,作者成功地传达了对她笑容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 "他的声音如同一阵春风,温柔而动人。

"这句话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声音”拟人化为“春风”,使得读者更容易感受到声音的温柔和动人之处。

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成功地赋予了声音更加生动的形象和力度。

4.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阴郁不堪。

"这句话中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心情”比拟为“乌云密布”,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他的心情阴郁和不堪。

通过比拟的修辞手法,作者成功地传达了对他心情的描绘和理解。

5. "她的眼泪如珍珠般晶莹剔透。

"这句话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眼泪”比喻为“珍珠”,使得读者更容易感受到眼泪的晶莹剔透。

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成功地描绘了她眼泪的美丽和清澈。

通过对上述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运用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同时,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能够在写作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一篇文章,探讨其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章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春风送暖,花开满园》。

这个标题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样的标题很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人对文章产生兴趣。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一系列类似的词语来描述春天的景色:“绿草如茵,百花盛开,鸟语花香”。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使文句更加韵律流畅,同时也能够增强表达的力度,让读者更加有感触。

接着,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象拟人化,使其具有了生命力和情感。

例如,“春风轻拂着大地,温暖了万物的心房”,这样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文章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春天的景色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春天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给予万物滋养和呵护”,这样的比喻让读者更能够理解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向读者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你是否也被春天的美景所感动?你是否也期待着春风的到来?”这样的反问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对文章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描写春天的景色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排比、拟人、比喻和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读起来更加流畅自然。

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语言美感,还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赏析这篇文章时,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应该注意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

文章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每一段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阐述,同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连接,使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在语言的运用上,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一颗小桃树下列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一颗小桃树下列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一颗小桃树下列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这句话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具表现力:
1. "一颗小桃树" 这句话使用了数量短语 "一颗",用来形容小
桃树的数量,简洁明了。

2. "渐渐地,渐渐地" 这句话使用了拟人手法,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人格化,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3. "它开始红了"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手法,将小红桃比喻成 "
红色的宝石",强调了小红桃的美丽。

4. "它熟透了" 这句话使用了拟人和比喻两种手法,将小红桃的成熟过程人格化和比喻化,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小红桃的成熟和美味。

整句话的修辞手法多样,通过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小桃树的成长和成熟过程,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赏析句子(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作用)

赏析句子(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P366)
(2)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 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参考答案:通过对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
有递进关系的动作,充分表现了“我”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
答题格式: 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 ××特点,深化了××的主题。
(1)我的讲台上堆满了书,如小山一般,都是孩子们捐的。
比喻的修 辞手法
.赏析句子修辞 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 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 了……。
山岚里的希望阳光
文章主旨:“我”给“穷乡僻壤”的小山村的孩子们送捐的书时, 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书中的一百无钱,在他的校长多次阻止下, 孩子、诚实和纯真的可贵品质,突显了人性的光辉,如山 岚里的希望阳光,给人希望和温暖。
1.文中画线的两句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品味语言)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表达了……;
(二)麦与镰的季节 专题训练P366
3. 根据语境,赏析下列句子。(3分) (1)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麦子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讲台上堆满的书,比喻
成小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充分表现了
记叙文阅读 (一)世界还很年轻(专题训练P360)
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3分) (1)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 的毯子。(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实践反馈
参考格式: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x x 情 状(或特点等),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请用上述探究到的方法从修辞角度来赏析下面几句话: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②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 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 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 了。(朱自清《绿》-梅雨潭)
本句采用了反问和排比的手法,逐层深入的强调了白杨树的象征 意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精神的赞美与热爱以及崇高的敬意! 语气强烈,感情浓烈,发人深思,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 ②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
草乱生,两旁还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 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也不 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 沙。
本句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绿的浓淡 适宜、明暗适中的特点,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绿 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参考格式: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x x 情 状(或特点等),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
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 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 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 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 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 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 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荣昌初中公开课主讲人:卿静颖
教学目标:1.识别并牢记常用修辞手法。

2.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3.学会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

2.引导学生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讲授法、多媒体展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介绍修辞手法在重庆中考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历年中考中修辞手法的相关题型,学生应在复习备考中牢固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和赏析引入新课。

二、指出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多媒体展示,请学生回答)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
2、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3、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4、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5、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象放长线的风筝。

6、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7、沉默,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三、根据学生回答,顺势复习中考常用几种修辞手法。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提醒:对比不仅是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1.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方法的一般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节奏感强。

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语句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2.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用赞美、欣赏性的语言去分析品味句子。

(1)多媒体展示三个存在问题的赏析,请同学们谈自己的看法。

例题展示
•结合语境,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4分)
例句: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

(白桦林)
我来查找问题
答案(一):
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问题分析:没有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空洞。

修辞指认有偏差,修辞效果表达不准。


答案(二):
本句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苍松的高傲与垂柳的妩媚。

(问题分析:内容理解有错,缺乏联系中心)
答案(三):
本句生动形象的突出了白桦林谦虚、朴素、文静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白桦林的喜爱之情。

(问题分析:没有指出赏析角度——忽略修辞手法)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必要点评,并展示分析的参考答案。

例句: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

教师分析:本句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白桦林的谦虚、
朴素、文静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白桦林的喜爱之情。

教师小结分析句子的四诀窍:要有角度要有总的效果
要结合了具体语句要结合了人物情感
方法归纳答题思路
• 1.找出修辞,明确作用;
• 2.结合语境,概括内容;
• 3.针对形象,挖掘情感;
• 4.衔接流畅,合成表达。

五、学生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请学生根据上面所学,实际操作分析句子)
赏析句子参考格式:
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x x 情状(或特点等),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例句: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檐下滴雨)答案示例:
本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檐下滴雨因风而动的美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檐下滴雨的喜爱之情。

(1)实践反馈
参考格式: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x x 情状(或特点等),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请用上述探究到的方法从修辞角度来赏析下面几句话:(先出示句子请学生分析,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答案并用多媒体展示)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本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里千树争春、百花竞放的情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春)的喜爱之情。

②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
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朱自清《绿》-梅雨潭)
本句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绿的浓淡适宜、明暗适中的特点,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本句采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逐层深入的强调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精神的赞美与热爱以及崇高的敬意!语气强烈,感情浓烈,发人深思,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2)学以致用:来解答试卷上的赏析题
例句: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着错落的粪缸。

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

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作者对江南小巷的描写)本句用对比的手法将乡村的陋巷、上海的里弄、北地的胡同与江南小巷进行比较,突出(或衬托)江南小巷的幽静、秀美、悠闲等特点。

饱含着作者江南小巷的赞美之情。

六、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再次巩固赏析要领)
赏析句子要有角度有效果结合具体内容有情感表达
教师小结:善用修辞好处多
“精美的文章中多用修辞,高明的作家,无不是善用修辞的能手。

”七、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上的修辞专题讲解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