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数据预处理资料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_课后题答案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_课后题答案数据挖掘⼀⼀概念概念与技术Data MiningConcepts andTechniques习题答案第1章引⾔1.1什么是数据挖掘?在你的回答中,针对以下问题:1.2 1.6定义下列数据挖掘功能:特征化、区分、关联和相关分析、预测聚类和演变分析。
使⽤你熟悉的现实⽣活的数据库,给岀每种数据挖掘功能的例⼦。
解答:特征化是⼀个⽬标类数据的⼀般特性或特性的汇总。
例如,学⽣的特征可被提岀,形成所有⼤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年级学⽣的轮廓,这些特征包括作为⼀种⾼的年级平均成绩(GPA: Grade point aversge)的信息,还有所修的课程的最⼤数量。
区分是将⽬标类数据对象的⼀般特性与⼀个或多个对⽐类对象的⼀般特性进⾏⽐较。
例如,具有⾼GPA的学⽣的⼀般特性可被⽤来与具有低GPA的⼀般特性⽐较。
最终的描述可能是学⽣的⼀个⼀般可⽐较的轮廓,就像具有⾼GPA的学⽣的75%是四年级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具有低GPA的学⽣的65%不是。
关联是指发现关联规则,这些规则表⽰⼀起频繁发⽣在给定数据集的特征值的条件。
例如,⼀个数据挖掘系统可能发现的关联规则为:major(X, Computi ng scie nee” S own s(X, personalcomputer ” [support=12%, confid en ce=98%]其中,X是⼀个表⽰学⽣的变量。
这个规则指出正在学习的学⽣,12% (⽀持度)主修计算机科学并且拥有⼀台个⼈计算机。
这个组⼀个学⽣拥有⼀台个⼈电脑的概率是98% (置信度,或确定度)。
分类与预测不同,因为前者的作⽤是构造⼀系列能描述和区分数据类型或概念的模型(或功能),⽽后者是建⽴⼀个模型去预测缺失的或⽆效的、并且通常是数字的数据值。
它们的相似性是他们都是预测的⼯具:分类被⽤作预测⽬标数据的类的标签,⽽预测典型的应⽤是预测缺失的数字型数据的值。
聚类分析的数据对象不考虑已知的类标号。
第二章数据预处理-几何校正

6 像元的灰度确定有哪些方法
1. 所做的工作:
① 变换后的图像空间的各像元亮度值的计算。
2. 方法:
① 邻近点插值法(Nearest Neighbor) ② 双线性插值法 ③ 三次卷积插值法 ④ 双三次样条插值法
1.近邻点插值法
距离实际位置最近的像元的灰度值作为输出图像像元的灰 度值。
在待求点的四邻像素中,将距离这点最近的相邻像素灰度 赋给该待求点。公式为:
f (i 1, j 2)
f (i, j 2)
f (i 1, j 2)
f (i 2, j 2)
该算法计算量最大,但内插效果最好,精度最高。
7 输出纠正数字影像
1. 把经过逐个像元的几何位置变换和灰度 重采样得到的输出影像数据按照需要的 格式写入纠正后的影像文件。
2. 当n=2时,畸变关系式如下,包含12个未知数,至少需 要6个已知点来建立关系式,解求未知数。
x a00 a10x a01y a20x2 a11xy a02 y2
y b00 b10x b01y b20x2 b11xy b02 y2
模型系数的确定:
1. 数量应当超过多项式系数的个数,最少 为(n+1)*(n+2)/2个。
该方法要比最近邻元法复杂,计算量大。但没有灰 度不连续性的缺点,结果令人满意。
它具有低通滤波性质,使高频分量受损,图像轮廓 有一定模糊。
3.三次卷积法
该方法利用三次多项式S(x)来逼近理论上的最佳插值 函数sin(x)/x。其数学表达式为:
1 2 | x |2 | x |3 0 | x | 1
S(x)
4
8
|
x
|
5
|
x
|2
第2章 数据预处理

二、数据预处理
3.数据集成和数据变换 3.1 数据集成 3. 数据值冲突的检测与处理 在一个系统中记录的属性的抽象层可能比另一个系统中“相同的”属性
低。数据集成时将一个数据库的属性与另一个匹配时,要考虑数据的结构用 来保证原系统中的属性函数依赖和参照约束与目标系统中的匹配。
二、数据预处理
3.数据集成和数据变换 3.2 数据变换 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将数据转换或统一成适合于挖掘的形式。
二、数据预处理
4.数据规约 数据归约技术可以用来得到数据集的归约表示,它比原数据小得多,但
仍接近保持原数据的完整性。
常见的数据规约的方法包括数据立方体聚集、维规约、数据压缩、数值 规约以及数据离散化与概念分层等。
二、数据预处理
4.数据规约 4.1 数据立方体聚集 数据立方体聚集主பைடு நூலகம்是用于构造数据立方体,数据立方体存储多维聚集
二、数据预处理
4.数据规约 4.5 数值离散化与概念分层
1、数值数据的离散化和概念分层产生
(5)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流行的数据离散化方法。 将属性A的值划分成簇或组,聚类考虑A的分布以及数据点的邻近性,可
以产生高质量的离散化结果。遵循自顶向下的划分策略或自底向上的合并策 略,聚类可以用来产生A的概念分层,其中每个簇形成概念分层的一个节点。 在前者,每一个初始簇或划分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子簇,形成较低的概念 层。在后者,通过反复地对邻近簇进行分组,形成较高的概念层。
i1 j1
eij
其中,oij是联合事件 ( Ai , Bj )的观测频度(即实际计数),而 eij是( Ai , Bj ) 的期
望频度,可以用下式计算
二、数据预处理
3.数据集成和数据变换
Python大数据分析课程设计

Python大数据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ython基本的数据结构,如列表、字典、集合的运用,以及基本的数据处理库Pandas的使用。
2. 使学生理解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如Matplotlib和Seaborn,并能够运用这些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ython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数据清洗、预处理和可视化任务。
2. 提高学生运用Python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编写函数、调试程序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商业决策、社会研究等领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数据分析项目。
3. 增强学生的数据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数据隐私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Python大数据分析的方法。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本课程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策略。
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实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Python基础数据结构:列表、字典、集合的创建与操作,重点讲解Pandas 库中的DataFrame和Series对象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1章 Python基础2. 数据导入与清洗:读取不同格式的数据文件,如CSV、Excel等,对数据进行缺失值处理、重复值处理和异常值检测。
《大数据》第2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9 of 42
2.1大数据采集架构
机器有如下显示: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0 of 42
2.1大数据采集架构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1 of 42
2.1大数据采集架构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2 of 42
2.1大数据采集架构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3 of 42
Apache Kafka被设计成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实时数据,其特点是快速的、可扩展的、分布 式的,分区的和可复制的。Kafka是用Scala语言编写的,虽然置身于Java阵营,但其并不 遵循JMS规范。
Topics(话题):消息的分类名。 Producers(消息发布者):能够发布消息到
Topics的进程。 Consumers(消息接收者):可以从Topics接
互联网时代,网络爬虫也是许多企业获 取数据的一种方式。Nutch就是网络爬 虫中的娇娇者,Nutch是Apache旗下的 开源项目,存在已经超过10年,拥有 大量的忠实用户。
5 of 42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Flume体系架构
2.1大数据采集架构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2.1.3 Apache Kafka数据采集
收消息的进程。 Broker(代理):组成Kafka集群的单个节点。
基本Kafka集群的工作流程
6 of 42
2.1大数据采集架构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Topics
Topics是消息的分类名(或Feed的名称)。Kafka集群或Broker为每一个Topic都会维护一个 分区日志。每一个分区日志是有序的消息序列,消息是连续追加到分区日志上,并且这些消 息是不可更改的。
《数据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数据科学导论》复习资料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数据科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数据科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了解数据科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了解数据科学的应用第三节了解数据科学的过程第四节掌握数据科学的方法第二章数据获取及预处理第一节了解获取数据的途径和方法第二节掌握数据质量检验的方法第三节掌握数据清洗第四节掌握数据集成第五节掌握数据规约第六节掌握数据变换第三章数据分析第一节了解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概念第二节掌握单变量分析方法第三节掌握多变量分析方法第四节掌握样本相似性与相异性分析的方法第四章特征工程第一节了解特征的介绍和创建过程第二节了解降维的基本概念第三节掌握主成分分析-PCA第四节掌握奇异值分解-SVD第五节了解特征选择的基本概念第六节掌握过滤式方法第七节了解产生特征子集的搜索策略第八节了解封装式方法第九节了解嵌入式方法第五章关联规则算法第一节了解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掌握频繁项集的产生过程第三节掌握Apriori算法第六章分类算法第一节了解分类问题基本概念第二节掌握k近邻算法第三节了解贝叶斯定理第四节掌握朴素贝叶斯第五节了解决策树的基本概念第六节了解决策树-特征选择第七节了解决策树-剪枝算法第七章线性回归算法第一节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第三节掌握多元线性回归第八章人工神经网络第一节了解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掌握感知机的学习算法第三节掌握多层感知机-反向传播算法第九章聚类算法第一节了解聚类问题的介绍第二节掌握层次聚类第三节掌握K-means聚类第四节了解BFR聚类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1、通过构造新的指标-线损率,当超出线损率的正常范围,则可以判断这条线路的用户可能存在窃漏电等异常行为属于数据变换中的(C)A.简单函数变换B.规范化C.属性构造D.连续属性离散化★考核知识点: 数据变换参见讲稿章节:2-6附(考核知识点解释):数据变换是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将数据转换成“适当的”形式,更适用于任务及算法需要。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它是指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集成等操作,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建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数据的预处理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集成和数据规约等几个方面。
首先,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的数据分析工作中,原始数据往往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和错误值等。
因此,数据清洗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对于缺失值,可以采取删除、插补或者不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异常值,可以采取删除、平滑或者替换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重复值和错误值,可以直接删除或者进行修正处理。
其次,数据转换也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环节。
数据转换主要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建模工作提供更加合适的数据形式。
常见的数据转换包括标准化、归一化、离散化和数据变换等。
标准化和归一化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以便使其落入特定的范围;离散化是将连续型数据转换为离散型数据;数据变换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函数变换,以便使其满足分析建模的要求。
另外,数据集成也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环节。
数据集成是指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合并为一个一致的数据集的过程。
在实际的数据分析工作中,数据往往来自不同的数据源,因此需要进行数据集成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建模工作提供统一的数据形式。
数据集成的主要工作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合并等。
最后,数据规约也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环节。
数据规约是指通过选择、投影、聚集和归约等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简化,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建模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的数据形式。
常见的数据规约包括属性选择、数据投影、数据聚集和数据归约等。
综上所述,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集成和数据规约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集成等操作,可以为后续的分析建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因此,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分析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第2章大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2.1数据采集简介
2.1.1 数据采集
大数据的数据采集是在确定用户目标的基础 上,针对该范围内所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 构化的数据的采集。
传统的数据采集 数据来源 来源单一,数据量相对大数据较小 大数据的数据采集 来源广泛,数据量巨大 数据类型丰富, 数据类型 结构单一 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 数据处理 关系型数据库和并行数据仓库 分布式数据库
7.网络矿工(上机应用) 网络矿工数据采集软件是一款集互联网数据 采集、清洗、存储、发布为一体的工具软件。 官方网站:/
(1)进入网络矿工官方网站,下载免费版,本例 下载的是sominerv5.33(通常免费版有试用期限, 一般为30天)。网络矿工的运行需要.Net Framework 2.0 环境,建议使用Firefox浏览器。
5.乐思网络信息采集系统 主要目标就是解决网络信息采集和网络数据抓 取问题。 官方网站: /index.html
6.火车采集器 通过灵活的配置,可以很轻松迅速地从网页 上抓取结构化的文本、图片、文件等资源信息, 可编辑筛选处理后选择发布到网站后台,各类文 件或其他数据库系统中。 官方网站:/
官网:/
3.Kibana
Kibana 是一个为 Logstash 和 ElasticSearch 提供的日志分析的 Web 接口。可使用它对日志进 行高效的搜索、可视化、分析等各种操作。
主页: /
4.Ceilometer Ceilometer主要负责监控数据的采集,是 OpenStack中的一个子项目,它像一个漏斗一样, 能把OpenStack内部发生的几乎所有的事件都收 集起来,然后为计费和监控以及其它服务提供数 据支撑。 官方网站:/
互联网数据具有的特点:
大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ymmetric vs. Skewed Data
(度量数据的中心趋势)
x
N
•
Mean (algebraic measure) (sample vs. population):
n
x
1 n
n i 1
xi
– Weighted arithmetic mean:
wi xi
– Trimmed mean: chopping extreme values
Mining Data Descriptive Characteristics
• Motivation
–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ata: central tendency, variation and spread
• Data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x
i 1 n
wi
• Median: A holistic measure(中值,整体度量) i1
– Middle value if odd number of values, or average of the middle two values otherwise
– Estimated by interpolation (for grouped data):
– median, max, min, quantiles, outliers, variance, etc.
• Numerical dimensions correspond to sorted intervals
– Data dispersion: analyzed with multiple granularities of precision – Boxplot or quantile analysis on sorted intervals
• Dispersion analysis on computed measures
– Folding measures into numerical dimensions – Boxplot or quantile analysis on the transformed cube
P2 Measuring the Central Tendency
数据集,如数据仓库或数据立方体 数据变换(转换) --- 将一种格式的数据转换为另一格式的数据(如规范化) 数据归约(消减) ----可以通过聚集、删除冗余特性或聚类等方法来压缩数据
Chapter 2: Data Preprocessing
• 2.1 Why preprocess the data? • 2.2 Descriptive data summarization • 2.3 Data cleaning • 2.4 Data inte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 2.5 Data reduction • 2.6 Discretization and concept hierarchy generation • Summary
值离散化和概念分层) • Summary(小结)
第二章 数据预处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 预处理的必要性
目前,数据挖掘的研究工作大都集中在算法的探讨而忽视 对数据处理的研究。事实上,数据预处理对数据挖掘十分重要, 一些成熟的算法对其处理的数据集合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数 据的完整性好,冗余性小,属性的相关性小等。
数据预处理是数据挖掘的重要一环,而且必不可少。要使挖 掘算法挖掘出有效的知识,必须为其提供干净,准确,简洁的 数据。然而,实际应用系统中收集的数据通常是“脏”数据
Chapter 2: Data Preprocessing
• Why preprocess the data?(数据预处理的必要性) • Descriptive data summarization(描述性数据汇总) • Data cleaning (数据清洗) • Data inte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数据集成和转换) • Data reduction(数据规约) • Discretization and concept hierarchy generation(数
3、不完整性
由于实际系统设计时存在的缺陷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因 素,数据记录可能会出现数据值的丢失或不确定,原因可能有: (1)有些属性的内容有时没有
(家庭收入,参与销售事物数据中的顾客信息) (2)有些数据当时被认为是不必要的 (3)由于误解或检测设备失灵导致相关数据没有记录下来 (4)与其它记录内容不一致而被删除 (5)忽略了历史数据或对数据的修改
4、噪声数据
数据中存在着错误或异常(偏离期望值),血压和身高为 0就是明显的错误,当数据缺失且用默认值来填充缺失项 时,很容易发生这类错误。 (1)数据采集设备有问题
(2)数据录入过程中发生了人为或计算机错误 (3)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
4.2 数据预处理的功能
数据清理(清洗) ------可以去掉数据中的噪声,纠正不一致 数据集成 -----将多个数据源合并成一致的数据存储,构成一个完整的
n / 2 ( f )l
• Mode(众数)
median L1 (
f me dian
)c
– Value that occurs most frequently in the data
– Unimodal, bimodal, trimodal mean mode 3 (mean median)
1、杂乱性 如性别: A数据库 male=1 , female=2 B数据库 male=‘男’ ,female=‘女’ C数据库 male=‘M’ , female=‘F’
2、重复性
同一客观事物在数据库中存在两个以上相同的物理描述 假设某周刊有100000个订户,邮件列表中0.1%的记录是重复的, 主要是一个名字有不同的写法 Jon Doe 和John Doe 因此,每周需要印刷和邮寄100份额外的刊物,假设每周的邮 寄和印刷费用是两圆,公司每年将浪费10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