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比较
动物油与植物油的区别和

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由各种脂肪酸构成的。
一般认为植物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并且不易凝固或沉淀在血管壁上。
而动物油含有的是熔点较高的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容易凝固在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动脉硬化。
另外,食用油中还有一种必需脂肪酸,它是一种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不但会影响生物膜结构的更新,还能促进胆固醇变成胆汁酸盐,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淀,进而起到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要高于动物油。
另外,植物油中不含胆固醇,而含有豆固醇、谷固醇等植物固醇。
这类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而且能够阻止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正因为如此,植物油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健康油。
不过,范志红告诉记者,过多食用油脂都会令人发胖,而发胖后都可能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而且不同的植物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和量也不同。
比如说,棕榈油虽然是植物油,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却比猪油还多;鱼油虽然来自动物,但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却比花生油还高。
所以,人们选择脂肪来源的时候,不应当绝对地用“植物”和“动物”来区分。
美国生化学者肯尼思·卡罗尔博士在国立癌症研究所召开的会议上指出,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虽然不是致癌物质,但如果食物搭配不当,它也有助长癌症发生和发育的作用。
很多人为了预防心脏病,只吃植物油,但愿将来这不至于成为癌症患者的病因。
据了解,不饱和脂肪酸中有一类是“多不饱和脂肪酸”,部分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容易氧化,如果抗氧化物质摄入不足,就可能生成过氧化酯质,这种物质能引起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所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不要用来进行高温煎炸。
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植物油容易氧化,不但会降低油脂的营养价值,同时还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
”范志红说,这时选择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或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棕榈油会更好,这类油热稳定性好,高温下产生的有害物质较少。
不过,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对食物进行煎炸。
植物油动物油还是合成油了解食用油的来源

植物油动物油还是合成油了解食用油的来源植物油、动物油还是合成油了解食用油的来源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调味品和烹饪必备品。
然而,在市场上,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食用油,如植物油、动物油和合成油。
那么,让我们来深入了解这些食用油的来源和特点。
一、植物油的来源和特点植物油是从各种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种子仁中提取的食用油。
常见的植物油种类包括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等。
植物油的来源多样化,常见的植物油品种中,大豆油以大豆为原料,花生油以花生为原料,玉米油以玉米为原料,葵花籽油以葵花籽为原料,橄榄油以橄榄果实为原料等等。
植物油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
这种类型的脂肪酸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同时,植物油中还含有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具有抗氧化和保健功效。
二、动物油的来源和特点动物油是从动物脂肪中提取的食用油。
常见的动物油种类包括牛油、猪油和鸡油等。
动物油的来源主要是家畜和家禽,如牛、猪和鸡等。
这些动物的脂肪部位含有丰富的动物油,可以通过提炼、精炼等工艺过程得到。
与植物油相比,动物油的脂肪酸组成不同。
动物油富含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和棕榈酸。
长期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可能导致血液胆固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在饮食中适量摄入动物油是很重要的。
三、合成油的来源和特点合成油是人工合成的食用油,通常是通过将不同原料进行化学合成或者加工得到的。
合成油的来源多样,可以使用植物油、动物油或者其他化学物质作为原料。
合成油的特点是可以适应不同的烹饪、调味需求。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烹调时,合成油能够保持稳定性,不易产生有害物质。
然而,由于合成油的来源是通过人工合成,所以一些人更愿意选择天然的植物油和动物油。
综上所述,植物油、动物油和合成油是我们常见的食用油。
每种油都有其独特的来源和特点。
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有益于人体健康。
如何正确选择食用油

如何正确选择食用油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而在日常饮食中,油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正确选择食用油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如何正确选择食用油。
一、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在选择食用油时,我们首先需要优先选择植物油。
相较于动物油,植物油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包括人体所需的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对于心血管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而动物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根据烹饪方式选择油不同的烹饪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油。
对于高温烹饪,如煎、炸或烤制食物,应选择耐高温的油,以避免在加热过程中生成有害物质。
常见的耐高温油有橄榄油和花生油。
而对于低温烹饪,如凉拌或蘸食,可以选择香油等风味植物油,以提升口感。
三、选择植物油种类1. 橄榄油:橄榄油被公认为最健康的油之一。
它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有益。
在选择橄榄油时,应选择冷压初榨的产品,以保证其营养成分的完好。
2. 花生油:花生油是常见的烹饪用油之一。
它耐高温、口感香浓,适合炸、煎等高温烹饪方式。
3. 大豆油:大豆油是市场上常见的植物油之一。
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此外,大豆油中还含有亚麻酸,是人体合成Omega-3脂肪酸的重要原料。
4. 芝麻油:芝麻油具有独特的香味,适宜用于凉拌菜肴或调味。
但由于其含有一定的饱和脂肪酸,不宜作为日常炒菜的主要油料。
5. 葵花籽油:葵花籽油是富含亚油酸的油脂,具有降低胆固醇、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健康需求,可以根据上述植物油的特点进行选择。
四、管理食用油的使用量无论是哪种食用油,摄入过量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尽量减少过多的油脂摄入对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和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合理的用量是每人每日的油脂摄入应控制在25-30克左右。
五、储存和使用食用油的注意事项正确的储存和使用可以延长食用油的保质期。
植物油都比动物油好吗

2019·8家庭科技JTKJ │凌医生信箱│LINGYISHENGXINXIANG 走路双腿没劲或是像灌了铅一样,有人认为这是上了年纪的正常现象,其实并非如此。
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考虑下肢缺血的可能。
下肢缺血者往往出现下肢畏寒、发凉、乏力、受寒后酸痛等症状,可简单概括为凉、麻、酸、痛。
缺血的原因可能是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
这种由于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下肢缺血所引起的走路时腿部酸痛的症状,被称为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病人到医院就诊时,通常需要测量下肢的血压。
正常人下肢血压略高,是上肢血压的1.1倍左右。
当下肢的血压小于或等于上肢血压,就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的症状,病人的下肢已经出现缺血,应尽早进行干预性治疗,否则将面临截肢的危险。
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观察脚部汗毛、按压脚趾、感受脚部温度及摸足背动脉来检测下肢是否缺血。
下肢缺血早期,会有脚部汗毛脱落现象。
正常情况下,用手指按一下脚趾,脚趾按压部位马上由白变红。
如果下肢有缺血的现象,则脚趾按压部位需要好几秒才能恢复。
下肢缺血还会造成腿部和脚部缺氧,从而导致腿脚冰凉。
感受足背动脉的跳动强度,与上肢脉搏或对侧足背动脉的跳动相比,若搏动相对较弱,也可说明腿部血管狭窄或堵塞。
凌医生我今年70岁,最近走一段路就觉得双腿像灌了铅,有时还会有蚂蚁在脚上爬过一般麻酥酥的感觉。
稍微休息之后,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
这是由于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导致的吗?甘肃宋先生这个判断标准是可取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植物油比动物油健康,具体得看每种油的脂肪酸含量。
鸭油是动物油,但是它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中的棕榈油低了近一半,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比豆油、花生油高。
棕榈油虽为植物油,但它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猪油几乎相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日常烹饪时,我们在不同的烹饪场景中选用不同的油,而不是一种油“包打天下”。
如果需要高温爆炒或煎炸菜品时,可以选用花生油;凉拌菜品时,橄榄油、茶油、芝麻油都是很好的选择;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则适合日常中低温炒菜时使用。
动物油好还是植物油好蛋糕

动物油好还是植物油好蛋糕答:动物油好。
植物奶油的主要成分是氢化油,里面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同时,在制造过程中,没有被氢化的油脂很容易变成反式脂肪酸残留下来。
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儿童肥胖,甚至诱发Ⅱ-型糖尿病等疾病,已被世卫组织列入黑名单。
早前我国卫生部也曾明确表示婴幼儿食品中不得使用氢化油脂,且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应当小于总脂肪酸的3%。
而且,市面上标注了零反式脂肪酸的植物奶油,也并非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酸,而是含量极低。
因为我国规定,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时可标注“零脂肪酸”。
因此,长期吃植物奶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健康。
而动物淡奶油,主要成分是天然乳脂,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30%,同时还含有优质蛋白、乳糖、矿物质、钙和维生素A 等营养成分。
因此,相比于人造的植物奶油,动物奶油更适合孩子食用。
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成分不同:动物奶油,源于全脂牛奶,经过离心,牛奶中的脂肪被分离出来制作成动物奶油。
脂肪含量较低的淡奶油,一般用在咖啡、奶茶中;脂肪含量较高的奶油经打发后,可以装裱或者涂抹在蛋糕表面。
植物奶油又叫植脂奶油,原材料是植物油,而不是牛奶。
将植物油进行氢化,使其变成固体,再添加香精香料。
因为原材料更便宜,所以植物奶油的价格,要比动物奶油低得多。
2.打发性不同:动物奶油不容易打发,做出的造型也不容易保持,一般只适合涂抹在蛋糕表面。
而植物奶油容易打发,而且耐高温,适合做造型,因此商店里漂亮的造型蛋糕大部分都是植物奶油做的。
3.口感和颜色不同:动物奶油的颜色偏黄,尝起来有奶味,闻起来有奶香。
而植物奶油口感很香甜,颜色非常洁白。
4.储存条件不同:植物奶油在冷冻甚至常温下都可以保存,而动物奶油需在2到8摄氏度下低温保存,保质期比较短,而且由动物奶油制作的蛋糕在常温条件下很容易坍塌。
动物油与植物油水的营养价值高

动物油和植物油在食物营养中都属于脂类,食物中脂类的营养评价主要以消化率、必需脂肪量的含量、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脂类的稳定性等为标准。
1.消化率食物脂肪的消化率与其熔点和脂肪酸的链长密切相关,其熔点越低、脂肪酸链越短越容易消化。
通常脂肪的熔点又与食物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有关,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含2~6碳)越多,其熔点越低,也就越容易消化。
通常情况下,动物油的熔点高于植物油,脂肪酸的饱和度也高于植物油,因此动物油的消化率比植物油低。
在动物油脂中,食草动物(牛、羊、马等)的体脂中硬脂酸多,较难消化。
而植物油当中的椰油、棕榈油的饱和度较高,其消化率在植物油中是偏低的。
2.必需脂肪量含量必需脂肪酸含量越高脂肪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植物油(椰子油、棕榈油除外)中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而动物脂肪中必需脂肪酸含量则较少,因此其营养价值不如植物油。
3.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高的脂肪营养价值较高。
动物的贮备脂肪(板油)几乎不含维生素,而内脏器官如肝脏中的脂肪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奶和蛋黄的脂肪中维生素A、维生素D的含量也很丰富。
植物油中维生素A、维生素D较为缺乏,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特别是谷类种子的胚油(如麦胚油)中维生素E含量更为突出。
4.脂类的稳定性稳定性的大小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多少和维生素E的含量有关。
通常情况下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而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较高。
从稳定性的强弱排序来讲,应当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够稳定的脂肪酸,容易氧化、酸败,出现哈啦味。
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脂类酸败。
部分植物油中的维生素E 含量较为丰富。
通过如上比照,显而易见,植物油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动物油,对于现代人的食用油选择来说,还应考虑油脂中胆固醇的含量,动物油中胆固醇含量较高,而植物油中不含有胆固醇。
动物油与植物油

一
畜 产 品
脂肪 酶分 解后 才能 产生甘 油和脂肪 酸。脂
般认为 , 吃 植 物 油 比吃 动 物 油好 ,
一
是 因为植 物 油含 有 人体 必需 脂肪酸 , 二
肪 的分 解 与吸 收也 是 受到 一 定调控 的 , 并 不是 吃下 多少就吸收 多少。
实际上 , 炎症并 不总是“ 坏” 的, 而且 炎
酸。
当然 , 肠 道 脂肪 酸在 特 定条件 下确 实 能发 挥 抗 炎或促 炎效果 。 比如 , 当肠 道 茵 群生 态失调 时 , 肠道屏 障被 打破 , 包括 细菌 内毒 素 ( 脂 多糖) 及脂 肪酸在 内的 多种 成分
从理 论上 来说 , 食 用不饱和 脂肪 酸对
健康有益 , 但食用饱和脂肪酸不一定对身体有害。但 都能渗 漏入血 , 这样抗炎的短链脂肪酸( 丙酸、 丁酸 或 不饱和 脂肪 酸 以及促 炎的饱 和脂肪 酸就 能直接 是, 为什 么当前 只有植 物 油而不是 动物 油成 为人 们 消 等 )
为摄 入 必需脂肪 酸必须吃植 物油 的理 由不成 立。
用来炒 菜 , 否则 不仅 不能抗氧化 , 反 而会 促氧化 , 甚 至
致癌 。
其次, 人们受“ 吃什 么补 什 么” 传统 观 念 的主 导 ,
以为 吃 植 物 油 就 能 补 充 抗 炎 的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 也 就 不
有植物才含有人体必需脂肪酸 , 殊不知猪、 牛、 羊等动 成 具有 促 炎作 用 的脂肪 酸 过氧 化物 和 脂肪 酸氢 过氧
物 也 同样 不 能合成 亚麻 酸和亚 油酸 , 只能从植 物 中摄 化 物 。这样 说 来 , 植 物 油也 许 只适合 拌 沙拉 , 而 不 宜
植物油和动物油的区别)

植物油与动物油主要有以下一些区别:1、形态不同:在通常温度下,动物油多为固体状态,植物油多为液体状态;2、熔点不同:动物油的熔点高,植物油的熔点低;(High melting point animal oil, vegetable oil, low melting point)3、吸收率不同:一般来说,熔点低的油,越接近机体体温的油,吸收率越高,Low melting point oil, the closer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the oil, the higher the absorption rate可达97.98%,一旦油的熔点超过50度,人体就难于吸收,所以植物油比动物油容易被人体吸收。
4、脂肪酸不同: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多,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
窗体顶端More saturated fatty acids, animal oils, vegetable oils containing more unsaturated fatty acids5、胆固醇含量不同:动物油中含较多的胆固醇,而植物油基本上不含胆固醇。
6、吸收维生素的种类不同: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溶性维生素有四种: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动物油能吸收维生素A和维生素D,植物油能吸收维生素E和维生素K。
Animal oil can absorb vitamin A and vitamin D, vegetable oil can absorb vitamin E and vitamin K.黄脂肉产生的原因1、病理原因引起的“黄疸肉2、磺胺类药物原因引起的黄膘肉3、饲粮中原料使用不当或比例失衡引起的黄膘肉饲粮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和/或抗氧化成分效力不足3.1对于预混料产品,载体使用脱脂油糠或换用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产品;增加维生素E、硒和抗氧化剂的用量,或提高其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动物油好,还是吃植物油好,这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
究竟吃哪种油好呢?这要从两种油的特点谈起。
(1)动物油和植物油含有不同的成分。
动物油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都较高;而植物油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都较低;而植物油在室温下是液态的,动物油一般呈固态。
故一般认为熔点高的饱和脂肪酸,容*凝同、沉淀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熔点低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容*凝固、沉淀在血管壁上
(2)动物油和植物油是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动物油里主要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这两种生素和人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
植物油里主要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K,这两种维生素和血液、生殖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3)动物油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它在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如果中老年人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容*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
植物油中不含胆固醇,而含豆固醇、谷固醇等植物固醇。
植物固醇不但不能被人体吸收,而且还能阻止人体吸收胆固醇。
(4)植物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量都比动物油高。
这是因为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熔点就越低,越容*被人体吸收。
必需脂肪酸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缺乏它生物膜结构的更新会受到影响。
必需脂肪酸还能促使胆固醇变成胆汁酸盐,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防止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
根据以上两种油的特点,人们可以选择食用。
对于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病的人来说,要少吃动物油,以植物油为主,有利于身体健康;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来说,则不必过分限制动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