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王君)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王君)《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王君师:同学们。
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先看题目,如果把题目的这个句子还原到课文当中去,你怎么读这个题目?(生举手读,有的读得很平淡,有的读得很动感情。
)师:看来处理很不一样,我们要先弄清楚,“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是谁?生:作者。
(众笑。
)生:菲利普。
(众笑。
)生:菲利普的儿子若瑟夫。
师:小心啊!小说中的“我”都是虚构人物哟!“我”是一个小孩子,是菲利普夫妇的小儿子。
(投影展示)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指导学生动情朗读。
)师:若瑟夫这样深情地称呼于勒,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对待于勒的。
请你再次速读全文,找一找,文中对于勒还有哪些称呼?(生找,回答,略。
)(投影展示)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法国老流氓、贼、讨饭的……师:结合这些称呼,回顾课文,请你设计一条曲线来展示于勒人生轨迹的起伏。
(生上黑板描画并且解说。
略。
)师:谁再在这条曲线上辅助画另外一条线或者另外一个图形,表示出于勒的称呼反复变化的原因?(生上黑板画。
有画坐标图形的,有画和于勒人生经历曲线相反的图形的,并且解说。
略。
)师:同学们,看着这些图,结合你的预习,谈谈你的初读感受。
读《我的叔叔于勒》,你读到了一些什么?生:我读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生:我读到了人的势利,社会的冷酷。
生:我读到了小人物生活的不容易。
生:我读到了亲情的变异。
师:同学们,你们的感受都是真诚的。
但是,对《我的叔叔于勒》,我们还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莫泊桑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请看投影。
(投影展示)莫泊桑:l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部中短篇小说。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师:作为短篇小说巨匠,人们对他的评价更是无比崇高。
(投影展示)左拉: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王君老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王君老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第一部分:故事导入(一上课,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名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叮嘱学生抄写下来)师:孩子们,记住,这是古希腊三位最著名的哲学家。
他们是三代师徒。
他们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讲讲他们的故事啊。
一天,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
”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中是否有苹果的气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回到讲台,又重复刚才的问题。
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问那位没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塑料苹果。
”这位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生笑)师:再讲一个;柏拉图是亚里斯多德的老师。
曾经,柏拉图讲述自己对人的含义的定论: “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
” 于是,亚里士多德便想出了办法来推翻老师的谬论。
他将一只公鸡的毛全部拔光立于众人面前,和他的老师开了一个玩笑:“这就是老师的‘人’!”有人说亚里斯多德对老师不尊重,亚里斯多德就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师板书。
请学生抄)师:其实类似的话我们的古书中也有。
讲过的。
比如尽信书则──生:不如无书。
师:那好。
记住这些话。
这是我们学习的原则。
现在请大家谈谈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初读印象。
第二部分:课文“体检”生:我觉得主题很好,这篇文章能够拓宽我们的思路。
师:同感。
这文章在思想上对我们是很有启迪作用的。
生:比较吸引我的是开头,很精彩。
生:我读了这篇文章,觉得很受教育,他讲的观点我赞成。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有点儿杂乱。
生:我觉得也是。
开头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但写着写着好像又不是写这个的。
桃花源记王君课堂实录(2)

桃花源记王君课堂实录(2)桃花源记王君课堂实录第二课时师:看一看,这是并字甲骨文,像什么一样?生:我觉得应该是不能的,老师从图上看的话是两个人,表示两点,黄发垂髫就是老人、小孩,没有青年和壮年的,而“悉、咸”都是指全部的人,所以我觉得不能换。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是从甲骨文中看出,好像是人人都是怡然自乐的,不仅是老人和小孩。
师:人人,他比你的范围大了,还有吗?生:从文字上看出他们手牵着手,就好像是他们和睦相处。
师:手牵着手,我快乐着你的快乐,你快乐着我的快乐,有一句歌词是“我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如果变成“我要和你都变老”味道就不对了,是不是?从最不起眼的词上发现了字里行间的风景和奥妙,得一字而境界全出,真厉害,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像这样不经意的字上的风景,还有吗?仔细的搜寻,有点困难,课堂上我们是学习的伙伴,我们可以相互帮助。
我就发现,大家刚才提到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句子师出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我们刚才抓住了动词“设”“杀”“邀”三个字,但是有一个常被我们忽略的字,哪个字?我们一起来说一下?生:“便”。
师:“便“这个字,什么意思?生:于是,就。
师:它表示的是?生:表示的是,渔人到那边之后,他们就立刻把他邀请到家中去。
师:它有这样一种过程,那我们来看看原来的吧。
师出示文字:请同学来读句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师:在这个地方,你发现,他们立刻把陌生人邀请到自己的家里,什么样的感觉啊?生:感觉到村中人的热情好客。
师:很好,热情好客,除此之外,我们还感觉到了村人对外人的信任,在这里我发现陶渊明先生把所有表示人称的词都省略了,我们试试给他填进去,能填吗?师生共同填空。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 )具答之。
(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师:为了我们初学者方便,我们会把这些词都放进去,可以吗?读读看,想想,我可以把这些词保留进来吗?生:不可以,我觉得如果把这些省略的词都加进去的话,会显得多余师:多余,不简洁,那么在表达情境上,有区别吗?试着读读看?生读加上主语的文字。
【实录】王君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关键字】实录王君桃花源记课堂实录王君桃花源记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桃花源记》,昨天预习的时候知道同学们已经学好这篇文章了。
我很担心:熟悉的地方哪有风景啊?不过呢,我相信世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生齐说: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我们来重读桃花源记,在熟悉的字里行间,发现新的风景。
孔子说了嘛,温故而知新。
我们就先来温一温故。
就先试着来背一背桃花源记,有没有信心?生齐背课文。
师:很流畅,看来大家是记忆犹新啊,那么再来回顾一下:学过了这篇文章,你了解了些什么呢?好,你来。
生:桃花源记是以时间为主要顺序写的,而且是以渔人行踪作为线索,而且它是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这篇文章,第一是发现桃花源,第二是进入桃花源,第三是复寻桃花源。
师:很好,很有条理。
生:这篇里面有个通假字,要通邀,是邀请的意思。
师:嗯,语言点,不错。
还有吗?生:这篇文章还体现了作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人民的剥削。
生:这篇文章里面说的村人是热情好客,老实淳朴,人与人之间都自相残杀,。
师:在大家对桃源的印象当中啊,特别用了两个词——美而神奇。
可是呢,放完了楠溪风光之后,马上就有同学来对我说:老师呀,我觉得我们永嘉楠溪的风光啊比桃源美多了。
我仔细一想,桃源一个宁静的山村,一群热情的村民不过是农夫山泉有点甜罢了。
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稀奇呢?你觉得呢?生:他们那里都是和平的,然后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都是自相残杀。
生: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看法。
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很和平,但是,当时那个社会是黑暗的充满剥削和压迫的,当时有那么一个世外桃源,就算是很好了。
师:当时那个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生:是充满压迫和剥削的黑暗社会。
师:哪一个时代文中有提到吗?生:是秦朝(停顿,思考),东晋。
师:东晋,课文提到哪个词。
生:晋太元中。
师:好的。
她用了战乱来形容这个时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战乱呢,我们来看一看。
【屏显:晋太元中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
王君爱莲说课堂实录

王君爱莲说课堂实录王君爱莲说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分享了《爱莲说》课堂实录,希望对老师的教学有帮助!王君爱莲说课堂实录篇1一、导入(生背《〈论语〉十则》。
)师:刚才你们《〈论语〉十则》背得真不错!看来语文学得很扎实,老师对大家的表现充满期待。
你们会表现得非常精彩的,是吗?生(齐):是。
师:太棒了!老师来考考你们,刚才你们背的《〈论语〉十则》记录的是谁的言行啊?生(齐):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
师:对。
孔子是诸子百家哪一学派的创始人?生(齐):儒家。
师:没错,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在他之后,中国历史上还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名篇《爱莲说》,其作者周敦颐也是其中一位大师级的人物。
他在儒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爱莲说》,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二、读题提问(屏显课题。
)师:请跟老师一起读——《爱莲说》,周敦颐。
师:“敦”是敦厚老实的“敦”,其实周敦颐原名就叫敦实,后来才改叫敦颐。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齐):不知道。
师:当时皇帝宋英宗的原名叫赵宗实。
在中国古代,人们很讲究避尊者讳,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如果碰到了君主或者辈分比自己高的亲属的名字,是不可以直接说出或写出的。
所以“周敦实”就改成了“周敦颐”。
我们留意一下“颐”字的写法,“颐”字的左边是什么?生(齐):臣。
师(出示课件中的象形字图片):是臣字吗?仔细看看投影上的图片。
你们觉得这像我们头部的哪一部分啊?生(齐):嘴巴。
师(边说边用手托着腮):哎,嘴巴、下巴这个地方。
好,老师现在把它竖起来,这其实就是颐字的左边,它也读yí。
那它是指什么呀?你们看看老师的手,这就是——生(大声):下巴。
师:反应这么快!没错,“颐”字在象形文中就是这样一只手托着腮的,所以是指下巴或面颊。
丑小鸭王君教学实录

丑小鸭王君教学实录丑小鸭王君教学实录1师:都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谁都没想到温顺漂亮的母鸭出了一只丑小鸭。
安徒生的童话就是这么吸引人。
我们来读一下生字。
〔出示:灰色结冰丑小鸭天鹅厌烦蛋壳欺侮翅膀暖烘烘卧下剩下裂开孤独篱笆讥笑芦苇冻僵幸亏〕生读。
师:读得棒极了,假如老师把这些生字宝宝的帽子去掉你们还能认识吗?去掉拼音请同学开火车读。
师指导字音。
师:接着呀,我看看你们会不会写这些生字。
我挑三个同学上来听写。
指名三个同学上黑板写字。
师:下面的小伙伴就用手指在桌面上写一写。
听写:翅膀、厌烦、蛋壳师:他们写对了吗?生:写对了。
师:老师留意到了,这三个小伙伴都能根据笔顺的规章把字写对。
我们要在写对的基础上,把课文洪亮得读一遍,而且呀还要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好啦,开始读吧。
生读课文。
师:小伙伴读得可仔细啦,谁能告知老师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丑小鸭变成天鹅的故事。
师:老师很同意你的看法,其他人的看法呢生:丑小鸭际遇的故事。
师:好,下面我们带着两个问题把课文再读一遍,一朗读的时候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第二个是把不认识的生词画出来。
生读。
师:读完了,哪个词不理解。
生:草堆不理解。
师:谁来帮一下他。
生:也就是长满草的地方师:长满是堆吗?生:堆满草的地方。
师:对了。
生:出世生:就是诞生。
师:谁诞生了。
生:一群小鸭子。
生:暖烘烘生:暖和。
师:温和,很舒畅。
你们找到丑小鸭诞生时的句子了吗?谁来读一读?指名同学读:〔出示:1,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渐渐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师:是呀,丑小鸭的毛是生:毛绒绒师:身子呢生:瘦瘦的。
师:要把括号里的词读得重一些,来再读一遍。
生读。
师:读得真好听。
老师呀把丑小鸭帖到黑板上,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他的嘴巴大大的,毛灰灰的,眼睛亮亮的,翅膀小小的。
师:这个小伙伴真会介绍,根据从小到大的顺次介绍了丑小鸭,课文用了一个词总的概括了丑小鸭的外貌,你们找到了吗?生:又大又丑。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王君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王君岳阳楼记课堂实录王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师王君的《岳阳楼记》实录教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教学安排】一、初一上期,二班的孩子们就提前背诵了初二下期的课文《岳阳楼记》。
二、第一课时,创意朗读。
主要方法和上一届的《绝唱——<岳阳楼记>》美文诵读课的方式相近。
以美读初步进入课文。
特别难忘的是廖思琦小组用书法、舞蹈诠释了文本之美。
很有创意。
参加创意朗读的还有冉雪立、郑可、龙天河、余秋帆、杨森瑞。
领读的是周虹宇、黎建志、龙天河。
应该说,在进入咬文嚼字之前,美读的准备非常充分了。
三、第二课时,咬文嚼字,从“大美”入手讨论《岳阳楼记》之美。
名篇的解读如汗牛充栋,教案设计也丰富多彩。
我想,“大美”这个角度应该是一个比较新奇的角度吧,小而深,由此切入,学生应该有比较厚重的收获。
从课堂教学实效来看,我的教学预测基本准确。
四、课外完成练习册《点金训练》。
我的天,从应试教育这个角度来看,这本辅导书编得实在太好了。
所有基础知识几乎条分缕析地一网打尽,还和中考联系得很紧。
这根本就是一本变了脸的教参。
我想,学生手里拿着这样一本书,教师如果对文本没有独特的诠释,真的是不敢上课啊!这本书要求学生认真做,自己批改。
我认真检查,但从不评讲。
实在太无聊了。
纯粹应付考试的东西,我都反感。
如果中考不这样考,我绝对不会让学生做。
课外练习的最好方式,还是应该继续阅读同类作品或者阅读同类解读作品。
所以,还是在戴着镣铐跳舞。
努力争取跳得好点儿罢了。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片段】师:读了《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请谈谈你从整体上感觉到的它们的不同。
生:《小石潭记》是纯粹的情景交融,而《岳阳楼记》既有情景交融,又有单独的记叙段、描写段、抒情议论段。
生:《小石潭记》作者的情感的变化很微妙,而《岳阳楼记》作者情感的变化跌宕起伏。
生:《小石潭记》的主色调有些忧伤,而《岳阳楼记》的主色调很开朗鲜明。
生:《小石潭记》很“小”,旅程很短,景点很小,作者情感很细腻,是一种“小美”。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王君版)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王君版)(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师:这节课呢,是一个研究课。
我们会上45分钟左右。
写完了没有?好,放笔。
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背刚学的《海燕》的第一段。
预备,起!生: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师:停!高傲的飞翔是一种很浪漫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向往。
但是同学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爱开玩笑,就像《老王》当中,个体的生命状态很多时候不是飞翔的状态。
而是这样的──读这个句子,预备,齐![投影展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生读)师:这是老王的状态。
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生:活命。
师:为什么?生:我们平常都拥有很多东西,而他就只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所以他生活很艰苦。
师:活命意味着艰苦。
我们平时不是活命,是什么?生:生活。
师:没错!我们是过日子,我们是生活。
但是老王是──生:生存。
师:对,生存状态上的生活。
活命。
什么是活命?这就是活命──[投影展示]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师:一个人以活命的状态走到生命的尽头就是这样的。
来,你来朗读。
注意那个很复杂的字“翳”是读“yì”。
我给你配点乐,慢点,你先酝酿感情。
(师打开音乐。
指示学生开始)(二生诵读)师:你的状态肯定不是“活命”,她的状态也肯定不是“活命”,因为你们都读笑了,你们还不理解文章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活命”。
[投影展示]“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
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喂——出来》课堂实录王君洞察人性的蒙昧与觉悟【教学说明】人教版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定位为“环保”主题。
它说:“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小说警示世人,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
”这样的诠释当然无错。
但是如果我们止步于环保主题,文本丰富的资源就可能浪费了。
《喂——出来》作为星新一的经典名作,集中体现着星新一一贯的风格——情节曲折,叙述冷静,主题多元,余音袅袅,引人深思。
深入研究文本,我们会发现这篇小说充满了对我们人类自身的观照和反思,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我们完全可以带领学生突围。
师生共同努力,一起拔开文本的迷雾,真正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实现对文本的合理的创新的阐释。
这是我上这堂课的出发点。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利用上,我也全力创新。
追求深度教学,教师更要善“导”:要善创“导”之情景,要丰富“导”之方法,要灵活“导”之技巧。
只有导得自然、及时、灵动、深入、无痕,才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品质在阅读中得到提升。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尽量用丰富多彩的富有语文味儿的手段铺路搭桥,带领学生在富有创意而又扎实的语言品味中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课堂实录】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了吗?生:预习了。
师:那我考考大家,你怎么读这个题目啊?(生踊跃起来读,有的读得声音太小,有的读得速度太快)师:这个女孩儿,你读得很有意思。
你觉得你的处理和前边的同学相比谁更好?生:我觉得我读得好。
我的声音响亮,我还读出了拖音。
师:你为什么觉得应该这样处理呢?你能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吗?生:书上是这样说的“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一声”。
首先,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叫声,而且是“使劲地大叫”,可是刚才的同学读得像个老人。
(众笑)师:你为什么会读出拖声呢?生:有一个破折号啊,说明这个“喂”字延续时间很长的。
师:你太棒了!读书非常仔细,还能独立地咬文嚼字。
来,同学们,像这个同学分析的一样来读好这个标题。
(生反复朗读“喂——出来”。
)师:大家再想想,年轻人最初喊“喂——出来”的时候,他可能希望洞子里什么东西出来啊?生:一只狐狸。
(众笑)师:有道理。
课文中前面谈到了有人怀疑这是狐狸洞。
生:我想他希望有金银财宝出来。
(众笑)生:我认为他希望有很多神仙出来。
(众笑)……师:同学们真聪明。
呆会儿我们研讨文本的时候啊,也一定要善于咬文嚼字,善于联想想像。
《喂——出来》这个故事围绕着一个什么东西展开?生:洞(投影展示一个巨大的“洞”字)师:关于洞,有很多词语,和观察有关的。
请说说。
(生自由说。
略)【师展示投影】洞察洞见洞悉洞晓洞达洞若观火洞烛其奸师:大声地读这些词语,记下来。
(生读,记录)师:这些词语启示我们应该怎样读书怎么观察事物呢?生:观察事物要有深度。
生:读书要仔细,要敏锐。
生:要从多角度去观察。
生:要有独特的思想。
(师展示投影,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星新一把微型小说的题材拓宽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擅长于科幻小说。
他的小说有的驰骋于幻想中的未来世界,有的酷似童话和寓言,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以推理和悬念引人入胜,有的赋予妖精鬼怪以人情灵性等等。
星新一的微型小说往往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别开生面,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小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师: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喂——出来》中的这个“洞”去洞察人生。
现在请你根据投影上的提示,用精炼的话概括地复述课文。
(投影展示)洞现——探洞——填洞——洞变(生复述“洞现——探洞——填洞”,老师简单点评点拨。
略)师:这是一个神奇的洞,请看啊,下面是“填洞公司”打的广告——(投影展示)本公司有一个绝妙的深不可测的洞!据学者们估计,其深度至少有五千米!这是容纳原子能反应堆的核废料等危险物品的最好场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师组织指导学生用各种生动的朗读方法来为这个洞“吆喝”,特别是要读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八个字,学生读得兴致盎然。
)师:这还是一个“品德高尚”“公德无量”的洞,请看——【师投影展示】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看上去就像透明的玻璃一样。
(师指导朗读,特别是读好最后一句以体会洞的“功勋”。
学生很有兴趣)师(沉痛地):但是,“洞变”还是发生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到完。
(生读。
“铆”读错了,老师纠正,板书注音字型并组织齐读该词)师:年轻人的声音出来了,小石头出来了,接着,还会有些什么东西出来呢?我们生存的世界会接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当时洞变时候的录音,联系课文,发挥想像,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师放一分钟音频——地震、狂风、暴雨、闪电齐作……)生:我看到山崩地裂,天空变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漏洞,垃圾从这个漏洞中倾泻而出,整个世界黑沉沉的一片。
生:我看到闪电撕裂了世界,倾泻而下的各种垃圾顿时就把世界掩埋了。
生:装着原子能反应堆的大箱子也爆炸了,无数的婴儿变成了畸形,许多城市马上被毁灭了。
生:我听到了人们到处躲避的哀嚎,哭声震天。
师:告诉我孩子,此刻你在哪里?生:我也被垃圾掩埋了,我在痛苦地挣扎着和家人生离死别。
生:人们的秘密都曝光了,幸存的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尴尬。
生:黑云压城城欲摧,世界末日到来了!(老师的点评略)……师:报应来了,世界末日来了,人类的悲剧降临了。
我们不禁要问:谁之罪?【投影展示】谁之罪?师:同学们,此刻,与洞有关的各色人物都被推上了审判台。
现在,孩子们,你们就是律师,你们就是法官,请重新钻研文本,有理有据地讨论这个问题:谁应该成为被告?【投影展示】村里人(年轻人、老年人、村长、村民们……)、看热闹的人新闻记者学者投机商人政府官员职位较低的工作人员城市里的居民们小姑娘有的人警察罪犯一位工人(生自由阅读讨论)生:我认为投机商人应该成为被告,因为填洞公司就是他成立的。
生:我觉得村人们也有罪,就是他们同意把洞卖给商人的。
他们为了一点点私利把洞出卖了。
生:那村长也有罪,他开始不想卖,但最终没有能够坚持原则,他动摇了。
他立场不坚定。
生:我认为那些新闻记者也有罪,他们没有能够及时向大家传播正确的信息,他们根本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
有一个记者看到这个洞深不可测,就“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自己腰间的那根结实的绳子”。
他被吓住了。
生:我认为学者有罪,他没有搞清楚这个洞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说要赶快把它填掉,他要不下这个定论,商人也不敢来买。
生:我觉得政府也有罪,因为是有关政府部门给商人发了营业许可证,填洞公司才敢营业的。
生:对,还有那些政府的外交部、国防部的官员们,他们都轻松地往这个洞里扔东西。
他们当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师:你会写“罪魁祸首”这个词吗?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写,但是写错了“罪”和“首”)生:那城市里边的居民们也一个跑不了,他们都往这个洞里丢东西,他们都有罪。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严格,都是铁面包公铁血法官。
既然大部分人都罪责难免。
那么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一个问题“谁是罪魁祸首”。
“罪魁祸首”这个词语容易错,大家看黑板,看看刚才的同学写对了没有。
(师组织修改朗读。
强调:“罪”容易写成“最”,“首”容易写成“手”,“祸”的偏旁容易写错)【投影展示】谁是罪魁祸首?生:我认为商人是罪魁祸首,他们要不是利欲熏心,他们要是稍微有点儿良知,也不会把事情搞得这么糟。
师:嗯。
我们把这个商人特别揪出来。
请找出成立填洞公司前后这个商人的想法的句子。
(生找)【投影展示商人言行的句子】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指导学生个人和集体表情朗读,通过朗读去感受商人急切牟取利益的心理)师: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商人吗?从哪些词语你可以看出来?生:从“反反复复”地“打量”、“贪婪”、“盘算”中我感受到这个商人很精明,也很奸,是个奸商。
师:可不可以把“盘算”换为“计算”?生:不可以。
“盘算”是个贬义词,显得商人心中有鬼。
师:可不可以把“牟取”换为“赚取”。
生:不可以。
“牟取”也是个贬义词,有以不正当的手段赚钱的意思。
师:商人只以经济利益为最高追求目标,这叫做“利——”生:利欲熏心!(师板书提醒学生积累这个词语)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商人赚取利润本没有错,但是,如果昧着良心赚取利润,那就是社会的罪人了。
生:我认为学者是罪魁祸首。
如果不是他说必须要把洞填掉,商人也不敢来买。
【投影展示学者表现的句子】学者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埋掉!”虽说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但还是赶快处理掉为妙,免得堂堂学者当众出丑。
(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表情朗读,力争读出学者“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不容置疑”的形象)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者啊?请你来点评一下。
生:虚伪的学者!生:狡猾的学者!生:没有真本事的学者!生:是个小人!生:虚荣的学者!生:死要面子,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老百姓的性命还重!师:对,这是一个让我们鄙视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他的轻率结论让他成为了社会的罪人。
生(激动):我觉得罪魁祸首是政府!他们批准了填洞公司的成立。
他们在整个事件中完全无所作为而且是瞎作为!这个政府没有洞察力,也没有领导力。
是他们一手制造了人民的灾难。
师:是的!政府是民众仰望的中心,应该成为民众的庇护神。
老百姓的愚昧有时候是可以原谅的,政府的愚昧却不可以原谅。
……师:同学们都很尖锐。
但是,如果你是他们的律师,你必须要为他们辩护的话,你又是否有话可说呢?生:这些人都有罪,但是也有情有可原之处。
那个洞实在是太神秘了,学者还没有能力去探究它的奥秘。
师: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的智慧很有限。
所以,我觉得小说中的人其实都很无辜。
生:商人确实是酿造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之一。
但是如果没有学者的必须填洞的定论,没有政府发的营业许可证,他的想法就不可能实现。
师:是的,在一个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是互相牵制影响的。
如果这影响是良性的健康的,我们的社会就是健康的。
如果相反,我的社会必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生:其实我觉得故事中的大部分人既是刽子手也是受害者。
因为从始至终,大家都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他们并不想害别人,更不想害自己。
学者顾全面子,商人谋求利润,普通人想要一份轻松一些的生活,这固然不高尚,但是也还可以理解。
我觉得悲剧更在于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
师:在某一个层面上,人类是愚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