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课堂教学实录(王君版)

合集下载

浅析王君老师的《老王》教学案例

浅析王君老师的《老王》教学案例

浅析王君老师的《老王》教学案例
王君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以《老王》为基础进行教学。

在这次教学案例中,他深入浅出地为学生分析了《老王》的内涵,从文本、文化背景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讨论,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读过的书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使学生以更深入及全面的角度理解、思考书中所包含的内容。

首先,王君老师帮助学生从文本方面去分析《老王》,他强调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以及在文本中捕捉到的反思、讽刺、象征、戏剧性以及具体的细节等,并对学生的理解提出更多的提示和解释,以便他们能够从更深入的角度来理解书中的意思。

其次,王君老师从文化背景出发,帮助学生去思考书中作者如何把文化背景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他在某种文化观念中的思想情感,以及有哪些文化象征和符号在整部作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就能够以更高的层面,更加深刻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意义和思想。

再者,王君老师从艺术表现形式出发,指导学生讨论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语言表达、情节发展和描绘细节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书中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意义,以及作者所想要传达的思想。

此外,王君老师还利用提问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分析讨论的机会,让学生们有机会去思考作者的写作动机,以及情节的发展是如何影响
了整部作品的意义,他们还可以分析书中的人物,如他们的性格特征、行为动机和社会背景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书中所包含的内涵。

总之,王君老师在教学《老王》时,以文本、文化背景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等为分析突破口,并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从而使学生以更深入全面的角度理解和思考书中所包含的内容,使学生受益匪浅。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理解、积累“塌败、愧怍”等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1、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乘坐过三轮车?大家有没有跟三轮车夫攀谈过?生集体:有——师:大家对他们的生活了解吗?生:不了解。

师:我也不了解,只是觉得他们的工作很辛苦。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杨绛先生的《老王》,才蓦然发觉:辛劳的、苍凉的人生原来也可以泛起温情的波澜——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来聆听一个关于三轮车夫的故事——二、介绍作者(生瞪大眼睛)师:有同学瞪大了眼睛,是不是因为我说“杨绛先生”?是的,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学生不解。

)师: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

(师放映幻灯片)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

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

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围城》是他的代表作。

大家有没读过?(一学生答“有”,其他学生都回答“没有”)师:很好,你可以把这本书介绍给你的同学,它是一本很幽默很深刻的书。

三、整体感知人物形象师:好,让我们一起听故事。

用心倾听,用情体悟,用耳朵把生字词的读音记下来。

学生听读课文。

师:大家听完这个故事,觉得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生马上回答:善良。

师:大家能不能用“什么的老王”这样的短语形式来谈?从多个方面来谈,比如:从职业的角度说他是——生:踩三轮的老王。

师: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从身体状况,生活状况,性格方面来谈。

一学生:善良的老王。

浅析王君老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浅析王君老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文 教 研 究文|张 星浅析王君老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摘要:杨绛以平静似水的笔调,通过记叙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我”家的交往,塑造了拥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的形象。

而王君老师对《老王》一课的讲解深入又独特。

笔者将从以下三个角度对王君老师的课进行分析。

关键字:老王;活命;文本细读一、用词造句,巧妙导入王君老师在上课前了解到学生之前是学过这篇课文的,所以她在屏幕上展示了这篇课文中的一些词,并要求学生从中挑选至少两个词来造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词语分别是: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泄笨、愧作、惶恐、翳。

都是本课中的重难点词语。

用词造句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因为我们对文本的分析首先是要解决社会的语言规律,而社会的语言规律在一篇课文中的体现就是字、词、语法的随文而教。

王君老师把字词的讲解落实到了运用的层面,而不是像现在很多老师只简单的给出词语的书面意思,要求学生记住意思就行了。

王君老师的做法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学生在课文中学到的一些新词语要是以能够在往后生活和交际中脱口而出为最终落脚点的,并不是记住一些字典中的书面解释。

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造句后对词句的记忆和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学生造句的过程中王君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说出准确完整的句子,一方面肯定和表扬了学生造的句子。

这一教学环节王君老师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通过听学生的造句来简单了解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是通过造句来和学生互动,缓解课堂气氛,为接下来的正式授课作铺垫。

二、多次角色转换,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接下来王君老师用了很长时间来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并且通过角色的转化来使学生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

一共有四次角色转换。

第一次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老王,把一段文字转换成老王的倾诉。

这段话是: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活”出高贵的生“命”——《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活”出高贵的生“命”——《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活”出高贵的生“命”——《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王君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师:这节课,是一个研究课。

同学们背一下刚学过的《海燕》的第1段。

(生背诵。

)师:高傲的飞翔是一种很浪漫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向往。

但是同学们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爱开玩笑,就像《老王》当中,个体的生命状态很多时候不是飞着翔的,而是这样的——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王君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火海中抢出14生命 [J], 伟强;王锦;张潮海
2.绣出美好人生绣出幸福生活——陈至立考察四川妇女居家就业工作侧记 [J],
3.从生之"活命"到心之安居——论池莉对市民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与探寻 [J], 赖翅萍
4.直面人生振聋发聩——《高贵地生活》赏析 [J], 雨葭
5.直面人生振聋发聩--《高贵地生活》赏析 [J], 雨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2)能够分析并评价老王的人物形象。

(3)能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尊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与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学会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尊重。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2)如何从对比阅读中鉴赏文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老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老王的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阅读:(1)提供相关文本,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2)引导学生从对比阅读中鉴赏文本。

5. 课内外资料搜集与整合:(1)让学生搜集关于老王的相关资料。

(2)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分享。

6.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尊重。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底层人民。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老王的人物形象。

2. 写一篇关于作者对老王态度的感悟文章。

3. 搜集更多关于底层人民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概述: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分析《老王》文本,重点关注老王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尊重。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第一课时)moyunhuang教学设想:《老王》是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

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这节课先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理清作者与老王是怎样互相关心和帮助的?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能够无私地关心和帮助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讨论怎样用爱心去温暖身边的不幸者,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整个教学过程,摒弃教师过多的讲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多让学生参与合作、讨论、探究,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实现教学目标。

一、导入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有些人过得很幸福,有些人却过得很苦,这是因为各人的境遇不同,在我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苦人”?准备时前后桌同学互相试讲一下。

(学生交流试讲,然后请一些同学来讲)生:我们家邻居有一个年轻人,几年前腿被拖拉机压断了,我觉得他很苦。

生:我也有一个邻居,是一个老头,没子没女,每天只靠捡垃圾过日子,我觉得他也很苦。

生:我的一个叔叔,因为我婶婶是一个疯子,整天到处惹事,我叔叔每天都得跟人家道歉、赔礼,我觉得他也很苦。

……师:这几位同学讲的几位“苦人”,的确值得同情,在我们身边,在这个社会上,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苦的人。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作家杨绛笔下的一位“苦人”——老王。

(板书课题)二、导读课文1.简介作者杨绛,当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著作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

她的丈夫钱钟书是著名的作家、学者,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2.研读老王之“苦”师:刚刚同学介绍了很多“苦”的人,有的是身体的问题,有的是家庭的问题等等,我们来看老王有什么“苦”的地方。

现在全班齐读课文的1——4自然段,并概括出哪些方面表现出老王的苦。

(学生齐读)生:老王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他是一个蹬三轮的。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9篇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9篇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老王教学实录9篇老王教学实录 111月8日,我参加了组里的上公开课活动,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老王》。

在这堂课上我坚持两个原则。

1、体现洋思的理念。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前后知识联系,适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课堂45分钟内容环环相扣,十分紧凑。

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思考、回答,学生情绪高涨,气氛十分活跃。

一堂课紧张而有序。

下课后同学们反映收获很大。

无论是洋思也好、新课标也好,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其实都要体现“懂”、“会”、“用”三个层次。

二、在备课和设计课时贴近学生的实际非常重要。

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无论生活中的实例还是我们所学的课文内容俯拾皆是。

如:1、课前的导入环节,我请了两位同学,(其中一位是德育委员)小结上周加入红十字会和为奎屯市三中丁俊同学捐款情况,学生很自然地归结到人道主义和关爱不幸者,这一主题上。

2、延伸拓展部分让学生谈一谈你是怎样对待不幸者的。

3小结引用前面所学的课文〈〈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矜、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让我们共创和谐社会。

三、这节课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也提出了不足之处:写作背景不宜千篇一律全在进行新课前进行,若在课文精彩片断也是最感人的场面,老王在临终前给作者杨绛送香油和大鸡蛋。

如果在这里介绍文革的背景,知道那个时代香油和鸡蛋的珍贵,才能理解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如学生归纳问题时,必须指出在第几页、哪一行,让全班同学都掌握。

老王教学实录 2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取材于日常生活琐事的艺术手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4.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1.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老王》。

刚刚听到有的同学咱们班已经学过。

老师教过很多遍,还常常问自己:我读懂了吗?同学们你真读懂《老王》了吗?到今天,我还不敢说完全读懂了。

对老王,杨绛用几年时间才逐步明白。

同学们,看看杨绛明白了什么?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师:“幸运者”是谁?“不幸者”又是谁?生:杨绛、老王。

师:“那”又是指什么?生:她内心感到不安。

二、初读感知师:幸运者的幸运文中没有正面提及,不幸者的不幸倒是描写了很多,表现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老王不幸的几个关键词。

生:失群落伍。

生:单干户。

(板书“单干户”)生:没亲人。

生:老光棍。

师:能不能把“有人说”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语气平平,教师范读。

)师:“老光棍”是口头语,我们将老而无妻的人称之为——生:鳏。

师:对,我们称之为“鳏身”。

(板书“鳏身”)生:一只眼是田螺眼,另一只眼瞎了,看不清。

(板书“瞎眼”)三、细部研读师:一个幸运的大学教授,一个不幸的三轮车夫,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关系?生:杨绛是他的客户。

生:主人与佣人。

师:我们可叫做雇佣关系。

(板书“雇佣”)表达在何处?生:给我家送冰。

生:他没看出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

生: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师:仅仅是雇佣关系吗?生:还理应是朋友关系。

(师板书“朋友”)师:验证一下。

生:“我常问,老王,你好些了吗?”说明杨绛很关心他。

生:杨绛“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从这个“烦”字能够看出来,有请朋友协助的意思。

生:老王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也能看出老王是把杨绛一家当朋友看。

生:“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从中可看出他们经常闲聊,这是朋友关系的表达。

生:“我”女儿送老王鱼肝油。

师:老王有没有送什么给我们?生:香油和鸡蛋。

师:他们之间有互赠,所以不应该是单纯的雇佣关系。

师:“我”经常照顾老王的生意,送他鱼肝油,从很多车钱,所以“我”心里怎样?生:心安理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王君版)(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师:这节课呢,是一个研究课。

我们会上45分钟左右。

写完了没有?好,放笔。

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背刚学的《海燕》的第一段。

预备,起!生: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师:停!高傲的飞翔是一种很浪漫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向往。

但是同学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爱开玩笑,就像《老王》当中,个体的生命状态很多时候不是飞翔的状态。

而是这样的──读这个句子,预备,齐![投影展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生读)师:这是老王的状态。

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生:活命。

师:为什么?生:我们平常都拥有很多东西,而他就只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所以他生活很艰苦。

师:活命意味着艰苦。

我们平时不是活命,是什么?生:生活。

师:没错!我们是过日子,我们是生活。

但是老王是──生:生存。

师:对,生存状态上的生活。

活命。

什么是活命?这就是活命──[投影展示]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师:一个人以活命的状态走到生命的尽头就是这样的。

来,你来朗读。

注意那个很复杂的字“翳”是读“yì”。

我给你配点乐,慢点,你先酝酿感情。

(师打开音乐。

指示学生开始)(二生诵读)师:你的状态肯定不是“活命”,她的状态也肯定不是“活命”,因为你们都读笑了,你们还不理解文章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活命”。

[投影展示]“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

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

那是中国的一段荒唐的历史。

(学生浏览)师:我们先听一听老王自己的解说吧!现在你们就是老王。

请把这段文字转换成老王的倾诉。

讲给坐在他车上的绛听。

动脑子,王老师帮你开头。

唉![投影展示]据老王自己讲: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生:唉!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

师:他?生:我!我脑袋慢,就进不去了,我感叹自己师:他这样的倾诉对吗?生:不对。

生:人老了,没用了。

师:好。

请坐。

谁在他的基础上,把语言组织得更好一些?唉!开始……生: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啊,我脑袋太慢啦,就晚了一步,然后就进不去了。

人老了,就没用啦!师:你这个老王,精气神还挺足。

不像老王,像小王。

我很怀疑老王有没有你那样的精气神。

再读,你来。

生:唉!唉!师:这丫头很有创意啊。

她做了创造性地提炼。

她把所有文字都变成了“唉”。

服!其实这段文字所蕴含的就是生命的无数个“唉”。

这就是什么?活命啊!首先被社会抛弃。

其次呢,比较第一段末尾,读一读,他的家庭状况如何。

看看王老师大屏幕上的表达可以么?比较![投影展示]改文: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原文: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生:我觉得不如原文中写得好啊。

师:原文为什么好?生:原文中想表达的就是他没有什么亲人。

然而下面他直接阐述有一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有出息的侄儿。

但是他说他有一个哥哥,有两个侄儿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他还有一点依靠。

师:你看书很不仔细,你还没有真正地读书,还没有进行比较仔细地比较。

你来试试!生:原文是“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有出息的侄儿。

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而大屏幕上是“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

师:哪点不一样?生:就是说,前一个显得平淡一些,而后面则更加强调“死了,没出息,就没有”。

师:好,强调!听出差距来了吗?词语换了顺序就起到了强调作用。

他发现的玄妙你没有发现。

他读书比你仔细。

向他学习。

来,我们配合一下。

你现在是老王,我是绛,你慢一点儿啊,我们来对话。

师:老王啊,你老伴还好吗?生:还好……(众反对)师:结合前后文想想。

生:哎,我没有老伴……师:老王啊,你孩子都长大了吧?生:哪有孩子啊……师:哎哟,老王啊,你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呐?生:唉,有个哥哥师:哎呦,有哥哥真好啊。

生:可是死啦。

师:怎么就死了呢?那还有什么亲人吗?生:还有两个侄儿。

师;那两个侄儿也能够经常走动走动帮衬帮衬你吧?生:但是,没出息。

师:那还有其他可以照顾你的亲人吗?生:就没有什么亲人了。

(生鼓掌)师:孩子们,这就叫做“活命”啊!没有家庭。

没有亲人。

再读大屏幕上第一句,预备,齐![投影展示]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生读)师:停!如果王老师只有一只眼,你们会同情我么?(环视大家。

孩子们故意淘气,说不)师:都不?唉,世道人心哟。

王老师只有一只眼,你们不同情。

那如果老王只有一只眼,周围的人是怎么样对他指指点点呢。

我想起讨论过的小悦悦事件。

鲁迅说中国人有很多……生:看客!师:对,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看客是如何对老王指指点点的。

[投影展示]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师:你,你来。

我看你喜笑颜开的,挺会幸灾乐祸。

你来说。

生:你这老光棍,太不老实了,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活该!师:他把大家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活该!造孽。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同学们,这就叫做,读!生:活命。

师:好,我们继续读书。

现在我是绛,你们都是老王啊。

如果我是绛你们怎么回答我啊?[投影展示]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师:老王啊,那个地方是不是就是你的家啊?生:住那儿很多年了。

师:发现了问题没有?生:发现了。

师:你说。

生:他没说他的家在那儿,那就是一个房子。

家是一个有亲人有温暖的地方。

但是他住的地方没有家庭的温暖。

师:好的。

只有他的破败的小屋。

没有家。

这就是什么?读?生:活命。

师:这就是活命的状态!再读大屏幕上的文字。

预备齐![投影展示]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生读)师:好多同学在wiki(我们的网络学习平台)上提问,为什么不准人拉三轮,现在很多城市还有人拉三轮呢。

因为那个时候说拉三轮的是无产阶级,坐三轮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不能够在劳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

所以说,不准拉三轮。

这就是那个有些荒唐的时代啊!这个句子中哪一个词语最心酸地写出了老王的活命状态?生:只好。

师:只好!来,我们把这个句子读好。

你来试试。

生: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师:你读得喜笑颜开啊。

你家里苹果电脑就八台,你哪里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你家大奔驰就三个,当然不知道“活命”是什么状态。

同学们,一起来,预备起!生读: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师:同学们啊,老王生命当中除了这些“只”以外,可以说一无所有。

读啊,每个“只”都要重读。

他靠着活命的~[投影展示]?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他只有一只眼? 他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来代他传话了。

? 他只说:我不吃。

……(生读)师:不能读成这个丫头刚才这样。

太雄壮了,太有真气了,像每天都吃鱼肝油一样。

老王一辈子可只吃了一回鱼肝油啊!(众笑)重来……他靠着活命的,预备齐!(生再次动情读)师:王老师一直以为啊,在现代汉语当中,最走投无路、最孤苦无依的一个汉字就是这个“只”字了。

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别如选择,这就叫做什么──活命。

那你现在再来读老王临死前的这段文字,不会再像刚才读那样边读边笑了吧![投影展示]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师:大家先酝酿一下感情。

音乐响起老师示意再开始读。

慢点啊。

这是他临死前的,是他活命状态的最集中表现。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预备,起!(生读)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不是像海燕那样处于飞翔的状态,而是绛笔下的老王这样的“活命”的状态。

所以,有同学说这文章一看没什么可看的,太平淡了。

这就是绛作品的典型的特色。

[投影展示]沉定简洁是绛作品的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实则在经过了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生命最本真最炫目的华丽。

师:读她的文字我们只有沉入词语里,你才能够感受到平淡文字底下的、背后的、深藏着的一些东西。

[投影展示]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里。

──南帆师:其实刚才我们在分析老王的时候,用了一些文本细读的方法……[投影展示]文本细读方法小结? 咬文嚼字? 深情朗读? 重现情景? 发现空白? 探究疑点……第二部分:感受绛的“活命”状态师:老王有幸的是,他遇到了绛,绛,何许人也?读作者。

[投影展示]绛,生于1911年她是清华学者一代才女他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他们夫妇都是建国初期中国最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可悲的是他们遭遇了中国最荒唐的年代──文革在那些长夜漫漫的日子里他们经受了非人的苦痛折磨(生读)师:这个女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美丽、最迷人的女子之一。

你看,她不会对着拉三轮车的那位老人说“这老家伙”,她叫他什么,读出来![投影展示]老王(教生反复读)师:当你听绛叫他“老王”的时候,你感觉出来绛心中什么样的情怀?生:我感觉应该是亲切、博大的情怀。

师:博大,包容他,亲切,真好!你感觉呢?生:我感觉就是街坊邻居,像一家人一样。

师:街坊邻居,就像一家人一样,是吧?你呢?生:特别的亲切,特别地包容。

师:对。

当你们叫我“老王”的时候,老师也会感觉到亲切温暖呢。

绛这一代才女对活命的老王,很温暖很亲切。

但是,还有其他的复杂情怀。

看,文章的开头。

[投影展示]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师:我们说,绛的文字,特别简洁,但是这个文字好像特别不简洁。

读,我常坐老王的三轮,预备,起!生读: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

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师:这段话中哪几个字完全可以不要?生:他蹬,我坐。

师:对。

你说绛她怎么了,她惜墨如金,为什么还要写个“他蹬,我坐”?这难道还需要说么?你从“他蹬,我坐”当中感觉到了什么?生:感觉是对老王的一种感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