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专业名称年级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系统组成,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具备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移动通信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接入技术、信道编码技术等。
3、熟悉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特性、移动信道模型和抗衰落技术。
4、理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网络结构和切换技术。
5、掌握 GSM、CDMA、LTE 等主流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工作流程。
(二)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能力。
3、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通信仿真软件和测试仪器,进行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测试。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跟踪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的特点和技术。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的主要技术和应用。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标准和关键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技术优势和业务特点。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2、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分类移动通信的特点,如移动性、无线接入、频谱资源有限等。
按工作方式、多址方式、服务区域等分类方法。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1.2 课程代码:X1.3 学时:学时1.4 学分:X学分二、课程目标2.1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2.2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3 熟悉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及其运行管理2.4 能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三、教学内容3.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3.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3.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与特点3.1.3 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2 GSM系统3.2.1 GSM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2.2 GSM系统的物理层技术3.2.3 GSM系统的数据业务3.2.4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与接口 3.3 CDMA系统3.3.1 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3.3.2 CDMA系统的空中接口技术 3.3.3 CDMA系统的网络架构3.4 高速数据业务3.4.1 GPRS技术3.4.2 EDGE技术3.4.3 UMTS技术3.5 移动通信网络组网与管理3.5.1 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结构 3.5.2 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与管理3.5.3 移动通信网络的故障排除与维护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讲授4.2 实践操练4.3 讨论与案例分析4.4 课程项目设计五、教材5.1 主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设计》5.2 辅助教材《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六、考核要求6.1 平时成绩占比6.1.1 出勤情况6.1.2 课堂表现6.1.3 课堂作业6.2 期末考试占比附件:1.教学课件2.相关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对作品所享有的权益保护。
2.专利:对发明技术的独占权,需要经过专利申请和审批程序。
3.商标: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标志,具有独立性和显著性。
4.法规:依法制定,强制性规章制度。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编写日期:2015.10适用对象:本科执笔:刘世安学时数:54 审核: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了无线通信的系统原理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
2、知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式;掌握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掌握移动通信各种类型网络的组成及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成为具有较深厚理论基础的移动通信的高级人材。
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不仅包括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
2、掌握为什么要发展数字蜂窝系统的原因。
3、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分类。
3、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5、了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重点难点]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第二章调制解调[目的要求]1、掌握MSK、GMSK、GFSK的调制原理和差别。
2、掌握MSK的相位轨迹和同相分量、正交分量的输出。
3、掌握QPSK、OQPSK、π/4-DQPSK和QAM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差别。
[教学内容]1、调制的概念,移动通信中调制技术的作用。
2、最小频差和相位连续的概念,最小频移键控的概念和调制原理。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学习移动通信技术时,必须具备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
开设《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移动通信的原理、移动通信线路的传输特性及移动台和基站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抗衰落措施。
3.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网络结构、接口互连及信令变换、协议和标准等。
4.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性能。
5.了解个人通信的基本技术和发展动态。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掌握移动通信的分类、工作频带、蜂窝小区。
重点和难点:移动通信系统构成、蜂窝小区的内容。
第一节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二、移动通信的特点第二节移动通信工作频段一、移动通信的分类二、移动通信的工作频带第三节蜂窝小区的概念一、蜂窝小区的定义二、蜂窝小区的划分第二章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调制解调技术、抗衰落技术、语音编码技术、多址技术、电波传播干扰技术,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应用范围和方式,未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调制解调技术、编码技术、多址技术以及CDMA技术及语音和信道编码。
第一节调制技术一、调制二、解调第二节抗衰落技术一、快衰落二、慢衰落第三节多址技术一、频分多址二、码分多址第四节电波传播与干扰一、电波传播干扰技术二、抗干扰的方法第三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 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GSM发展、GSM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重点掌握GSM 的关键技术;理解GSM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和信令网以及业务流程。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适用通信工程编写2015.10适用本科执刘世安学时54 审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了无线通信的系统原理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
2、知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式;掌握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掌握移动通信各种类型网络的组成及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成为具有较深厚理论基础的移动通信的高级人材。
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不仅包括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
2、掌握为什么要发展数字蜂窝系统的原因。
3、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分类。
3、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5、了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重点难点]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第二章调制解调[目的要求]1、掌握MSK、GMSK、GFSK的调制原理和差别。
2、掌握MSK的相位轨迹和同相分量、正交分量的输出。
3、掌握QPSK、OQPSK、π/4-DQPSK和QAM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差别。
[教学内容]1、调制的概念,移动通信中调制技术的作用。
2、最小频差和相位连续的概念,最小频移键控的概念和调制原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

(第 2 章)
了解移动通信对交换
通信中的抗衰落、
功率控制、扩频
系统的特殊要求;掌
抗干扰技术。
概念、作用、实
握用户激活分离过程
现等基本知识。
及主被叫呼叫过程。
2G、3G、4G、5G 掌握各商用移动通信
各系统组成;关
移动通信 商用移动通信系统 系统的网络结构;理
键技术、无线接
系统 的网络结构、无线 解无线接口;掌握各
意地形地物衰耗中值 系统均衡概念。
计算;理解通信概率、
系统均衡概念。
理解主要噪声、干扰 主要噪声、干扰
噪声与干 移动通信中的噪声;
的产生原因和措施; 的产生原因和措
5
扰
移动通信中的主要
4
了解低噪声放大器基 施;低噪声放大
(第 9 章) 干扰。
本概念。
器基本概念。
2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教学课时:72
一、课程定位、任务和目标
1.课程定位 专业基础课程 需要《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课程基础。 2.课程任务 移 动 通 信 概 念 、 移 动 通 信 主 要 技 术 、 移 动 通 信 各 商 用 系 统 ( GSM 、 IS-95CDMA 、 GPRS、WCDMA、TD-SCDMA、cdma2000、HSPA、LTE、5G NR)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 电波传播特性估算、噪声和干扰等。 3.教学目标 掌握移动通信基本概念、主要技术及各商用移动通信系统教学。具体包括:掌握移动通 信基本概念;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主要技术;熟悉各商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了解电波传 播、噪声干扰动通信基本概念;
特点、工作方式;理
移动通信中的编号
移动通信概念、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 无线通信基本概念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3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与组成
1.4 移动通信标准与规范
1.5 移动通信频谱分配与管理
第二章:无线信道与调制技术
2.1 无线信道特点与分类
2.2 移动通信信道传播模型
2.3 调制与解调技术
2.4 近场通信技术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3.1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3.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令与控制
3.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第四章:移动通信协议与接口
4.1 GSM协议与接口
4.2 CDMA协议与接口
4.3 LTE协议与接口
4.4 5G协议与接口
第五章: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管理5.1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5.2 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管理
5.3 移动通信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第六章: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
6.1 移动通信安全机制
6.2 移动通信隐私保护技术
6.3 移动通信法律与政策
附件:
1、移动通信相关术语表
2、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图
3、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分配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通信法:规定了与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服务管理、通信内容监管等内容。
2、信息安全法:对网络安全、信息处理和传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对相关的犯罪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3、隐私保护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隐私权利,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披露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系统,掌握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熟悉无线信道的特性、传播模型和衰落机制。
(4)理解移动通信中的调制解调技术、编码技术和多址接入技术。
(5)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组网技术和频率规划。
(6)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和位置管理技术。
2、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参数,评估系统的优劣。
(2)具备设计简单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包括频段选择、小区规划等。
(3)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解决移动通信中的实际问题,如信号覆盖优化、干扰消除等。
(4)能够跟踪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2)激发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课程内容1、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移动通信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无线信道(1)无线信道的特性,包括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
(2)传播模型,如自由空间传播模型、OkumuraHata 模型等。
(3)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的概念和影响。
3、调制解调技术(1)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 ASK、FSK、PSK 等。
(2)现代调制技术,如 QAM、OFDM 等。
(3)解调技术和性能分析。
4、编码技术(1)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如卷积码、Turbo 码等。
(2)交织技术和纠错性能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案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层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典型系统,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层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专业思维、应用能力。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充分体现立足行业,强调技能,突出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及2.5代的GPRS系统和CDMA 1X系统;了解3G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场强计算、系统设计和网络规
划能力。
2、具体目标
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的主要目标特色在于在具体的任务指导和完成过程中,突出以下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
知识目标:
掌握移动通信概念、特点分类;
掌握噪声分类,噪声和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干扰的减少。
掌握多址技术,区域覆盖,信道分配,信令,越区切换。
掌握无线寻呼系统的工作原理,无绳电话系统的工作原理。
掌握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系统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掌握GSM网络接口、GSM系统的无线接口。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情感目标:
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