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 熹 的 解 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 作铺垫。
现 在 的 解 释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 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 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 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 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 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 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 都已经具备了。
第一节:关关雎鸠 (情意真挚,互相和唱)
联 想
兴
君子、淑女和乐恭敬相处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 思 服 。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第二节:参差荇菜
兴
难求
君子思服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风”:“风土之音曰风”,是各诸侯 国的土风歌谣。“风“的意义就是声 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 《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 山西调、河南调。 “雅”:“朝庭之音曰雅”“,是朝庭 里的乐歌,分 “大雅”和 “小雅”.”雅 “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 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 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 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了解《诗经》, 助读全诗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 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 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 《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 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 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 经》。
《诗经两首》注释

此后为《氓》①选自《诗经》(《十三经注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之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史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这里第一首选自“风”,第二首选自“小雅”。
②【氓meng】民。
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③【蚩蚩】忠厚的样子。
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④【抱布货丝】拿布来换丝。
⑤【匪来货丝,来即我谋】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里来是商量婚事的。
匪通“非”,不是。
即,就。
⑥【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子,你。
淇,淇水,在现在河南境内。
顿丘,在今河南浚(xun)县。
⑦【匪我愆(qian)期】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
愆,拖延。
⑧【将(qiang)】愿,请。
⑨【乘彼垝(gui)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
垝,毁坏、倒塌。
复关,卫国一个地方。
⑩【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没有看见复关,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这里的“复关”指代住在复关的那个人。
涕,泪。
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①【载】动词词头,无义。
②【尔卜尔筮(shi),体无咎(jiu)言】你用龟板占卜,用蓍(shi)草占卦,没有不吉祥的预兆。
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痕来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
咎,灾祸。
③【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贿,财物。
④【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还没落叶子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沃若,润泽的样子。
⑤【于(xu)嗟鸠兮,无食桑葚】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传说斑鸠吃多了桑葚会昏醉。
这句话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于嗟,感叹词。
于,通“吁”。
鸠,斑鸠。
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⑥【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唉,女子呀,不要同男子沉溺于爱情。
士,男子的通称。
耽,沉溺。
⑦【士之耽兮,犹可说(tuo)也】男子沉溺于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预习检查:了解了哪些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两首(旧教材)

静女【来源介绍】选自《诗经邶②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本篇是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的民歌。
【原文】静女①《诗经邶②风》静女其姝③,俟④我于城隅⑤。
爱⑥而不见⑦,搔首踟蹰⑧。
静女其娈⑨,贻⑩我彤管⑾。
彤管有炜⑿,说怿⒀女⒁美。
自牧⒂归荑⒃,洵⒄美且异。
匪女⒅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解说】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
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
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
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
吟诵此诗,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
【注释】①静女:文雅的姑娘。
②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③其姝(shū):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俟(sì):等待,等候。
⑤城隅(yú):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见: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⑧踟蹰(chí 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娈(luán):美好。
⑩贻(yí):赠送。
⑾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
管,有人说是茅草。
⑿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⒀说怿(yuè yì):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⒁女(rǔ):通“汝”,你。
诗经两首生字注音

诗经两首生字注音前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作品,共计305篇。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文学、音乐和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往往以少数生字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选取《诗经》中的两首诗歌,并为其中的生字进行注音,以方便读者理解和学习。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生字注音:•关关(guān guān)•雎鸠(jū jiū)•河(hé)•洲(zhōu)•窈窕(yǎo tiǎo)•淑女(shū nǚ)•君子(jūn zǐ)•逑(qiú)•参差(cēn cī)•荇菜(xīng cài)•左右(zuǒ yòu)•流(liú)•寤寐(wù mèi)•求(qiú)•思(sī)•服(fú)•悠哉(yōu zāi)•辗转反侧(zhǎn zhuǎn fǎn cè)•采(cǎi)•琴瑟(qín sè)•友(yǒu)•芼(mào)•钟鼓(zhōng gǔ)•乐(yuè)《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生字注音:•蒹葭(jiān jiā)•苍苍(cāng cāng)•白露(bái lù)•霜(shuāng)•所谓(suǒ wèi)•伊人(yī rén)•在(zài)•水(shuǐ)•一方(yī fāng)•溯洄(sù huí)•从之(cóng zhī)•道阻且长(dào zǔ qiě cháng)•溯游(sù yóu)•宛(wǎn)•中央(zhōng yāng)•萋萋(qī qī)•未晞(wèi xī)•湄(méi)•添(tiān)•坻(dǐ)扩展学习除了这两首诗歌之外,《诗经》还有很多其他精彩的篇章等待我们的探索和学习。
诗经两首《氓》《采薇》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 至凶暴起来
二、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 样的人
参考意见:
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 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 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 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王事靡盬gǔ 王室差事没个罢 不遑huá ng 启用想要休息没闲暇 忧心孔疚满怀忧愁太痛苦 我行不来生怕从此不回家
思考
问题一 :《采薇》前三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重章叠句
问题二: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内容: 关键词语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 序的更替抒发了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 心情随着服役期限的无限延长越来越 重思乡之情越来越浓
❖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 也可以
❖雁是候鸟春天迁徙秋天大雁仿 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 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 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 的乡愁
小人所腓fé i 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牡mǔ 翼翼四匹马儿多齐整 象弭mǐ 鱼服鱼皮箭袋雕弓挂 岂不日戒哪有一天不戒备 玁xiǎn狁yǔn 孔棘jí 军情紧急不卸甲
朗读四五两章
一、这里写了些什么此处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
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
细节描写
饥渴难当
二、你还能读出什么怎么表现出来的
重点、难点具体分析
一、第一部分一~二章节: 回忆追述恋爱生活恋爱
一诵读一~二章节品味语言后概括两人的性 情
简析:男:急躁、任性;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初中语文诗经两首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逑:配偶。
第一行以起兴手法开篇,由 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 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 的联想。由此奠定了全篇的抒情
中心。
起兴:就是触景生情,因事
寄兴。
此处,写鸠鸟鸣叫,既象征男 女欢爱,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 的欢乐气氛。
荇菜
叁差荇菜, 左右流之。流:寻求,择取。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诗经》两首
关雎 蒹葭
《 诗 经 》 两 首
诗经两首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 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 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也称“诗三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 经》。
2《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 。 基本表现手法为 “赋、 比、
河中芦苇真茂盛,清晨白露结成霜。
我所追求的心上人儿啊,她在河水那一边。
前两句是诗的起兴,既交代了时令、
环境,描绘了一幅凄清萧瑟、露凝霜结的
晚秋图,又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
抒发了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后两句交代
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
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
地张望、寻求意中人的坚定信念。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 浑然一体。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 界相互映衬。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 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 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 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蔼迷蒙,弯曲的河道, 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 恋者,踯躅水畔,他热切而急切地追寻着心 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 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 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 状。
诗经两首(采葛和褰裳PPT)PPT课件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标志着中国诗歌的成熟 和独立。
历代文学家推崇的典范
诗经中的作品被历代文学家视为典范,不断被传颂、模仿和引用。
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对未来的展望
01
02
03
深入挖掘研究
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诗 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国际交流
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推动《诗经》文化的国际 传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 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培养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为《诗经》的传承和发展 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
03 褰裳
诗歌内容
01
诗歌开篇描绘了一幅春 日景象,展现出自然之 美和生机勃勃的氛围。
02
诗中通过描绘主人公的 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爱 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 的向往。
03
诗歌语言简练,意象鲜 明,富有画面感,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
04
诗歌以主人公的口吻叙 述,情感真挚,表达了 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定和 执着。
主题思想
01
02
03
04
主题思想是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
束缚和禁锢的反抗。
通过描绘自然之美和生机勃勃 的氛围,强调了自由和生命力
的价值。
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表达了对 爱情的坚定和执着,以及对个
体尊严和自由的追求。
主题思想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 由、爱情和个体价值的追求, 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
06 结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曷至哉? 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 如之何不思! 丈夫被征调到远方服劳役, 不知道期限还有多长。 啥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鸡儿到时进了窝, 西天就要落太阳, 牛羊也都下山冈。 丈夫被征调到远方服劳役, 此刻叫我怎么能不想!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 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 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 丈夫被征调到远方服劳役, 多少日月已无法计算。 啥时候才能团圆再见? 鸡儿到时进了栏, 西天就要落太阳, 牛羊也都归了圈。 丈夫被征调到远方服劳役 , 但愿他平安多加餐饭!
hao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打捞。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日日夜夜把你放心上。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日夜夜思念。 静夜漫长相思不断,我翻来覆去总难以入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弹着那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挑选。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敲着那钟鼓使你快乐。
2、 ‚招贤‛说
方玉润的《诗经原始》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
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人慕而思见之。‛或谓:
‚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 是‚兴‛的手法。 B.《蒹葭》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 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 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 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 经·周南》。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 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 狂也且!” 《郑风•蹇裳》
两情相悦,当然要平等以待,面对骄傲的家伙,女孩 一点都也不自卑,她这样说:如果你心里有我,我便为你 撩起衣裙,趟过溱河。若你对我没有情意,难道我就没有 其他的人?小伙子哟,你未免也太轻狂了! 从此可以看出,诗经时代的男女对待爱情的平等程度 是十分高的。
五、海誓山盟求永好
千百年来,纯洁而永恒的爱情总是人们所追求的,在《诗经》 中,表达这种愿望的篇什也很多,其要求也非常强烈。他们或互 赠信物,或指天为誓,表达真切的爱情。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其中的“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已 成为脍炙人口的句子,它虽然不是“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 衰”,要到“直到黄河彻底枯,才敢与君绝”的山盟海誓,但是, 我们从这些质朴的句子中,看到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 承诺。这个承诺,已经超脱贫富,已经淡然生死。《鄘风•柏舟》 中那女子“之死矢靡它”忠贞不二的铮铮誓言,更是让今天的男 男女女们心动不已,因为她的爱情没有人理解与支持,她只能痛 苦地发出抗议:“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再如《卫风•木瓜》:
《诗经》中的 爱情诗
一、春心萌动盼郎来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召南•摽有梅》
——春天即将过去,梅子渐渐黄熟。此情此景, 怎不让姑娘着急?她说:梅子纷纷落地,树上还七成, 追求我的小伙,赶快抓紧这大好时光。树上的梅子只 有三成了,小伙子,今天就是好机会!梅子已经全部 落下,要赶快用筐装起来,追求我的小伙儿,还不快 快说出来! 红颜易逝,青春易老,唐代的杜秋娘有:“花开 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之句,而在千年前, 这位望梅兴叹的女孩就已唱出了怀春女孩儿焦急的心 情。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3.对标红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那是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 里 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 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友:此处有亲近之意。 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4、按要求写诗句:
(1)《关雎》中,以欢快鸣叫的水鸟起兴,表 明男青年已经看准了一个追求目标的诗句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体现了男青年思念之苦的诗句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苦苦相思欲断肠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郑风•子衿》 第一首写热恋中的男子度日如年,渴望与恋人相见的心情十分强 烈。而第二首诗中的女子也在焦急地等待,她不明白心上人为什么没 有音信?她一趟一趟地爬上城楼眺望爱人的踪影,她独自徘徊在城楼 上苦苦等待——这种分别的日子,虽然才离开了一天,好比已经隔了 漫长的三个月! 《卫风•伯兮》中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 容?” 说自从丈夫踏上征途,头发便乱得如同飘摇的蓬草,不是没 有洗发膏,是没有心情打扮自己,打扮出来让谁看嘛!“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哪里能找到忘忧草,把它栽在北 堂,我一心只把郎君想,让我心痛又悲伤!
六、恩恩爱爱似海深
女曰鸡鸣,士日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 翔,弋兔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 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诗经· 郑风》 【注释】 ①昧旦:天快要亮的时候。②兴:起。视夜:察看天色。 ③明 星:启明星。烂:明亮。④弋(yi):射, 凫 (fu),野鸭。⑤加:射 中 (6)宜:烹调菜肴。(7)御: 弹奏。(8)来:劳,勤勉。(9) 杂佩:女子佩带的装饰物。 (10)顺:顺从,体贴。③问:赠送。
【译文】 妻说公鸡打鸣了, 大说天色还没亮。 你快起床看天色, 启明星星光明亮。 水 鸟快要飞出来,去射野鸭和大雁。射中野 鸭和大雁, 同你一起做美餐。 共享佳肴饮美酒, 与你恩爱到白头。 弹琴鼓瑟相唱和,生活宁静又美好。 我知 你性本勤勉, 把我佩饰送给你。 我知你心善体贴, 把我佩饰赠给你。 我知你对我恩爱, 送我佩饰报答你。
《诗经· 卫风·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1.琼琚(jū)、瑶、玖:泛指美玉。 2.匪:非。
四、幽会激情趣事多
《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 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 诸兄。仲可怀也,诸中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 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冒失的男朋友来了,他竟然翻过院墙,还踩坏了 院内的小树,胆小的女孩儿怕得要命,于是惊慌地轻声呼 唤:“情郎哎,不要翻过我们的院墙,不要弄折了我家的 杞树。我不是珍惜那些树儿,我担心我的父母批评。我不 是不想念你啊,可要是弄得爹妈责备,哥哥唠叨,邻居们 议论纷纷,也让人害怕啊。毕竟人言可畏啊!”
传说中情意十 分专一的水鸟,其 一或死,另一就忧 思不食,憔悴而死。
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流 之 。 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采 之 。 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芼 之 。
一、托物起兴(xì ng) 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渲染了一种情意 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采荇菜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韵律和谐 1、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三、阳春三月乐无涯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 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 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济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 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 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郑风•溱洧》 ——溱河、洧河的冰已经融化了,在和煦的春风中, 在暖洋洋的阳光下,河水碧波荡漾,缓缓流向远方。这正 是姑娘小伙结伴春游的好时光。你看,小伙与姑娘,手执 兰草结伴而行。姑娘问:“去看看吗?”小伙不知是不解 风情,还是故意逗着姑娘,他木呆呆地回答:“已经去过 了。”姑娘当然不依,说:“再去看看嘛!你看河堤那边, 又宽阔又热闹,真的很好玩。”小伙与姑娘就这样互相调 笑着,并赠送对方美丽的芍药花。
•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蒸发。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起兴手法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复沓)
1、 ‚刺襄公‛
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
将无以固其国焉。‛ ‚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 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 ‘且右’,意味着走不通、治不好。如果顺从周礼, 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 味着治国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