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聚合实施方法

溶剂对聚合的影响:
溶剂对聚合活性有很大影响,因为溶剂难以做到完全惰 性,对引发剂有诱导分解作用,对自由基有链转移反应。 溶剂对引发剂分解速率依如下顺序递增: 芳烃、烷烃、醇类、醚类、胺类。 向溶剂链转移的结果使分子量降低。 向溶剂分子链转移: 水为零, 苯较小, 卤代烃较大。 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与凝胶效应有关: 良溶剂,为均相聚合,[M]不高时,可消除凝胶效应
第五章 聚合方法
1、聚合方法和体系分类
2、本体聚合
3、溶液聚合 4、悬浮聚合 5、乳液聚合
聚合方法概述
本体聚合
自由基聚合方法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
离子和配位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熔融缩聚
逐步聚合方法
溶液缩聚
界面缩聚
固相缩聚
一、聚合方法和体系分类 (一)按单体在介质中的分散状态分类
而且还常比形成的聚合物的熔融温度高出10-20℃ 。 整个聚合体系始终处于熔融状态的聚合反应;由于这类 反应常是固体单体的官能团的缩聚,故常称熔融缩聚。 这种聚合除有时加入少量催化剂外,一般均不加任何溶 剂,所以实质上它也是本体聚合。
界面缩聚— 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互不相溶的介质中,随后
把两种单体溶液倒在一起,后,即成纺丝液。
例二. 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
以甲醇为溶剂, AIBN为引发剂, 65℃聚合, 转化率60%,过高
会引起链转移,导致支链。 聚醋酸乙烯酯的Tg = 28℃,有较好的粘结性。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醇解可得到聚乙烯醇。用作合成纤维时, 聚合度1700,醇解度98%~100%(1799);用作分散剂和织物助剂 时,聚合度1700,醇解度88%左右(1788)。
高分子化学第5章

• 主要有聚乙烯醇等合成高分子,及纤维素衍生物、明胶等
–(2)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
• 主要有碳酸镁、滑石粉、高岭土等
水溶性有机高分子
• 高分子分散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
–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着保 护胶体的作用;
–介质的粘度增加,有碍于两液滴的粘合;
–明胶、部分醇解的聚乙烯醇等的水溶液,还 使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降低,使液滴变小。
第五章 聚合方法
5.1 引言
聚合反应工程考虑的三个层次:
•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mechanism and kinetics)
–连锁:自由基、阴、阳离子、配位 –逐步:缩聚、聚加成、开环等
• 聚合过程(polymerization process)
–实施方法:本体、溶液、悬浮、乳液 –相态变化:分散性质、是否沉淀、是否存在界面等
• 丙烯腈连续溶液聚合 ; • 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
• 丙烯酸酯类溶液聚合。
例1. 聚丙烯腈(PAN)连续溶液聚合
• 连续均相溶液聚合:以51-52%的硫氰化钠(NaSCN)水 溶液为溶剂,AIBN为引发剂,pH5±0.2,温度75~85 ˚C,转化率70~75%。进料单体浓度17%,出料聚合 物浓度13%,脱除单体后直接用于纺制腈纶纤维。 • 连续沉淀聚合: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类氧化还原引 发体系,温度40~50 ˚C,转化率80%。聚合产物从反应 体系中沉淀出来,经洗涤、分离、干燥后重新配制成纺 丝溶液用于腈纶纺丝。
–沉淀聚合机理与均相聚合有些不同,主要反 映在凝胶效应上,影响因素和生产控制也有 差异。
• 液相聚合; • 气相聚合; • 固相聚合。
从工程角度考虑(需重视操作方式)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聚合方法

体系很粘稠,聚合热不易扩散,温度难控制 轻则造成局部过热,产品有气泡,分子量分布宽;重则 温度失调,引起爆聚。(关键:散热)
➢解决办法:分段聚合
预聚:在反应釜中进行,转化率达10~40%,放出一 部分聚合热,有一定粘度。
后聚:在模板中聚合,逐步升温,使聚合完全。
5
聚合实例:聚苯乙烯,有机玻璃(PMMA)
32
单体 液滴 10000A
水相
单体
增溶胶束
乳化剂分子
胶束 40-50A
乳化剂 少量在水相中
单体
引发剂 大部分在水中
大部分形成胶束 部分吸附于单体液滴
一部分增溶胶束内 大部分在单体液滴内
33
聚合场 所
水相中?
单体液滴?
胶束?
水相中单体浓度小, 反应成聚合物则沉 淀,停止增长,因 此不是聚合的主要 场所。
预聚合:立式搅拌釜内进行,80~90℃ ,BPO或 AIBN引发,转化率30%~35%。
后聚合:预聚体流入聚合塔,可以热聚合或加 少量低活性引发剂,料液从塔顶缓慢流向塔底,温 度从100 ℃增至200 ℃,聚合转化率99%以上。
9
例二. 苯乙烯连续本体聚合
聚苯乙烯也是一种非结晶性聚合物,Tg = 95 ℃, 典型的硬塑料,伸长率仅1%-3%。尺寸稳定性优, 电性能好,透明色浅,流动性好,易加工。性脆、不 耐溶剂、紫外、氧。
2). CMC: 形成胶束的临界浓度。不同乳化剂的CMC不同,愈小, 表示乳化能力愈强
3). 三相平衡点:离子型乳化剂处于分子溶解、胶束、凝胶三相平衡 时的温度。(使用最低温度)
高于此温度,溶解度突增,凝胶消失,乳化剂只以分子溶解和胶 束两种状态存在。
4). 浊点:非离子型乳化剂开始分相变浊时的温度。(使用最高温度)
高分子化学复习简答题(五)--聚合方法(精)

高分子化学复习简答题(五)---聚合方法学校名称: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院系名称:化学纺织工程系时间:2017年3月10日1、比较自由基聚合的四种聚合方法。
实施方法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配方主要成分单体、引发剂单体引发剂、溶剂单体、引发剂、分散剂、水单体、引发剂、乳化剂、水聚合场所单体内溶剂内液滴(单体)内胶束内聚合机理自由基聚合一般机理,聚合速度上升聚合度下降容易向溶剂转移,聚合速率和聚合度都较低类似本体聚合能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生产特征设备简单,易制备板材和型材,一般间歇法生产,热不容易导出传热容易,可连续生产。
产物为溶液状。
传热容易。
间歇法生产,后续工艺复杂传热容易。
可连续生产。
产物为乳液状,制备成固体后续工艺复杂产物特性聚合物纯净。
分子量分布较宽。
分子量较小,分布较宽。
聚合物溶液可直接使用较纯净,留有少量分散剂留有乳化剂和其他助剂,纯净度较差2、悬浮聚合的配方至少有哪几个组分?单靠搅拌能不能得到聚合物颗粒?加入悬浮稳定剂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悬浮稳定剂有哪几种?影响聚合产物粒径大小因素有哪些?悬浮聚合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答:①悬浮聚合的配方一般至少有四个组分,即单体,引发剂,水和悬浮稳定剂。
②搅拌的剪切力可使油状单体在水中分散成小液滴。
当液滴分散到一定程度后,剧烈搅拌反而有利于细小液滴的并和(成大液滴),特别是当聚合反应发生后,由于液滴中含有一定量的聚合物,此时搅拌增大了这些液滴的碰撞粘结概率,最后导致聚合物结块,所以单靠搅拌不能得到稳定的悬浮体系,因而体系中必须③加入悬浮剂,以降低表面张力,使分散的小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彼此并和和相互粘结,从而使聚合在稳定的悬浮体系中的液滴中进行。
如果只加悬浮剂,而不进行搅拌,则单体就不会自动分散成小液滴;同样不能形成稳定的悬浮体系。
④可作悬浮剂的物质有:水溶性聚合物如聚乙烯醇,明胶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水不溶性无机物如磷酸钙,碳酸镁,碳酸钡和硫酸钡等。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离子聚合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HMnM (CR) + XA
ktr,s
HMnMA + X (CR)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2 HMnM (CR) + O
2 HMnM +
O
HO OH
2
(CR)2
2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757
791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 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Rp不 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 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3 CH2 C CH3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 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 的线型聚合物
绝大部分Lewis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 的供给体
12
共引发剂有两类:
析出质子的物质:H2O,ROH,HX,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RX,RCOX,(RCO)2O
如:无水BF3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 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CH3 CH2 C + H (BF3OH) CH3
CH3 CH2 C CH3 CH2
CH3 C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 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烯烃
7
高分子化学教材第五章连锁共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教材第五章连锁共聚合反应5.1共聚物的命名和分类连锁聚合反应中,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称为均聚反应,所得聚合物称为均聚物;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与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反应,所得聚合物称为共聚物或共聚体;两种单体的共聚称为二元共聚,两种以上单体的共聚称为多元共聚。
共聚合反应是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改变单体种类、改变单体间相对量和结构单元间连接方式可以控制共聚物的性能,以适应实际需要,因此共聚合反应为新型材料的开发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共聚合反应还可以扩大使用单体的X围,有些单体本身不能发生均聚合反应,不能形成均聚物,但却可以和适当的其它单体进行共聚合,因而扩大了制造聚合物的原料来源。
另外,研究共聚合反应和共聚理论可以了解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测定各种单体和不同活性中心(活性种)的反应能力,为高分子设计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本章主要讨论由两种单体共聚合的二元共聚体系。
5.1.1共聚物的分类根据两种单体的结构单元在共聚物分子链中的排布方式,可将共聚物分为五类:1.无规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链中两种结构单元M1和M2的排列次序是无规的,M1或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有一个到几十个不等,按一定的几率分布。
M1M1M2M1M1M1M2M1M2M2M2M1M2苯乙烯和丙烯腈、氯乙烯和乙酸乙烯酯的自由基共聚就属于这一类型。
2.交替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链中两种结构单元轮番交替地排列着。
M1M2M1M2M1M2M1M2M1M2M1M2M1M2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自由基共聚合属于这一类型。
3.嵌段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链中两种结构单元各自排列成段,两种均聚物链段又相互连接,每段可由几百至几千结构单元组成。
M1M1M1M1M2M2M2M2M1M1M1M1M2M2M2M2嵌段共聚物可分为二嵌段型(AB型)、三嵌段型(ABA型或ABC型)以及多嵌段型(-[AB]n-型)。
4.接枝共聚物:一种支链型聚合物,即在一种聚合物主链上接上另一种聚合物链作为支链所形成的共聚物,而主链或支链本身也可以是共聚物。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1
聚合物生产实施的方法,称为聚合方法。
气相聚合
在单体沸点以上聚合
单体形态
固相聚合
在单体熔点以下聚合
聚合物—单体不溶
沉淀聚合 均相聚合
聚合物—单体互溶
非均相聚合
溶解性
聚合物—单体部分互溶
2
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
物料起始状态
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
5.1 引言
自由基聚合有四种基本的实施方法。 • 本体聚合: 不加任何其它介质, 仅是单体在引发剂(甚至不 加)、热、光或辐射源作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 溶液聚合: 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的聚合反应。
溶剂对聚合度的溶解性能与凝胶效应有关 良溶剂,为均相聚合,[M]不高时,可消除凝胶效应 沉淀剂,凝胶效应显著,Rp 劣溶剂,介于两者之间
20
4、应用实例
多用于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逐步聚合等。
表4
单体
溶液聚合工业生产实例
溶剂 硫氰化钠 水溶液 水 甲醇 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产物特点与用途 纺丝液 配制纺丝液 制备聚乙烯醇、 维尼纶的原料
聚合物—单体—溶剂体系 均相聚合 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丙 烯酸酯 苯乙烯—苯、丙烯酸—水、 丙烯腈—二甲基甲酰胺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酯 沉淀聚合 氯乙烯、丙烯腈、丙 烯酰胺 氯乙烯—甲醇、丙烯 酸—己烷、丙烯腈— 水 氯乙烯 氯乙烯
均相体系
非均相体系
6
如何选择聚合方法: 根据产品性能的要求与经济效益,选用一种或几种方
PMMA为非晶体聚合物,Tg=105 ℃,机械性能、耐 光耐候性均十分优异,透光性达90%以上,俗称“有机 玻璃”。广泛用作航空玻璃、光导纤维、标牌、指示灯 罩、仪表牌、牙托粉等。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链式共聚合反应

5.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5.2.1. 共聚方程与竞聚率
共聚物性能
密切相关
共聚物组成
不相等 但相关
单体组成 单体相对活性
共同决定
共聚物中单体单元 含量与连接方式
共聚方程描述二元共聚产物的组成(单体单元的含量)与单体 组成及单体相对活性(竞聚率)之间的关系。
2019/3/24
r1 f1 f1 f 2 F1 r1 f12 2 f1 f 2 r2 f 2 2
可按实际情况选用两种形式的共聚方程式,在不同的场合各有 方便之处。
2019/3/24 高分子化学
5.2.1.2. 共聚方程应用条件 在以上共聚方程的推导过程中,没有涉及到链引发、链终止和 链转移反应,所得到的共聚方程不包括链引发、链终止和链引发速 率常数。因此共聚物组成与链引发、链终止无关,也与是否添加阻 聚剂和链转移无关。 对于同一单体对,因链式聚合反应类型不同,如是自由基、阴 离子还是阳离子聚合,r1和r2会有很大的差别,共聚方程就有所不 同。但只要是聚合类型相同,共聚方程就相同。例如自由基共聚, 不管采用何种引发方式(引发剂、光、热、辐射等)以及何种聚合 方法(本体、溶液、乳液),却得到相同的共聚物组成。 共聚方程推导中,曾作了几方面的假设 , 其中不考虑前末端 (倒数第二)效应、共聚反应是不可逆的假设是针对共聚反应而提 出的。由于有少数单体对或反应条件并不符合这二个假设,因而造 成与共聚方程产生一定的偏差。。
d [M1] = d [M2]
2019/3/24
* k11[M* 1 ][M1] + k21[M2 ][M1] * k12[M* 1 ][M2] + k22[M2 ][M2]
高分子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例三. (甲基)丙烯酸酯类溶液聚合
(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包 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乙基己酯;丙烯酸 甲酯、 乙酯、 丁酯、 乙基己酯等,还有(甲基)丙 烯酸β-羟乙酯、羟丙酯等。除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之 外,这类单体很少采用均聚合,大多进行共聚。 丙烯酸甲酯、 乙酯、 丁酯、 乙基己酯均聚物的 玻璃化温度为8 ℃ 、 -22 ℃ 、- 54 ℃ 、- 70℃ 。 可根据需要进行共聚调节。也可与苯乙烯、醋酸乙烯 酯共聚。
2、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与凝胶效应有关
良溶剂,为均相聚合,[M]不高时,可消除凝胶效应 沉淀剂,凝胶效应显著,Rp ,Mn 劣溶剂,介于两者之间
12
关键:溶剂的选择:
1. 溶剂的活性
溶剂是介质,对引发剂有诱导分解作用(极性溶剂), 有链转移反应。 故一般选择活性低的溶剂。 2. 溶剂的溶解性
选用良溶剂,有可能消除凝胶效应。
3. 沸点须略高于聚合反应温度。 4. 安全性:毒性低。 5. 经济性:价格要低。 工业上,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 合如涂料、胶粘剂、浸渍液、合成纤维纺丝液13来自例一. 丙烯腈连续溶液聚合
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降低分子间作用力,提 高加工性,增加柔性和手感,有利于染料分子的扩
6
例一.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的制备
将MMA单体, 引发剂BPO或AIBN, 增塑剂和脱模 剂置于普通搅拌釜内, 90~95℃下反应至10~20%转化 率, 成为粘稠的液体。停止反应。将预聚物灌入无机 玻璃平板模具中,移入热空气浴或热水浴中,升温至
45~50℃,反应数天,使转化率达到90%左右。然后
聚合。
1
间歇聚合
工程
连续聚合
间歇聚合 单体物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结束后一次出料。 连续聚合
单体等物料不断进料、连续出料的聚合。可以是 单釜或多釜串联。
2
如何选择聚合方法: 根据产品性能的要求与经济效益,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自由基聚合方法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
离子和配位聚合方法
例二. 苯乙烯连续本体聚合
聚苯乙烯也是一种非结晶性聚合物,Tg = 95 ℃, 典型的硬塑料,伸长率仅1%-3%。尺寸稳定性优,
电性能好,透明色浅,流动性好,易加工。性脆、不
耐溶剂、紫外、氧。
采用上述同一设备,还可生产HIPS,SAN,ABS
等产品。
10
5.3 溶液聚合
定义: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组成:单体,引发剂,溶剂 聚合场所:在溶液内 本体聚合的优缺点:
(实质为不添加介质的本体聚合)
熔融聚合 :聚合温度在单体和聚合物熔点以上的缩聚。(本质也为本体聚合) 界面缩聚 :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在界面上发生的缩聚反应。
淤浆聚合:引发剂和聚合物均不溶于单体和溶剂的聚合。
均相聚合 :单体、引发剂和聚合物均溶于同一溶剂的聚合。(包含本体和溶液聚合) 沉淀聚合 :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和溶剂,在聚合过程中形成的聚合物不断沉淀析出的
本体聚合
熔融缩聚
逐步聚合方法
溶液缩聚 界面缩聚 固相缩聚
3
5.2 本体聚合
定义:单体本身加少量引发剂(甚至不加)的聚合。
组成:
单体: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单体;引发剂(或无)
色料
助剂
增塑剂 润滑剂
聚合场所:本体内 本体聚合的优缺点:
4
本体聚合的优缺点:
1、优点
产品纯净,不存在介质分离问题,可直接制得透明的 板材、 型材聚合。设备简单,可连续或间歇生产。
2、缺点
体系很粘稠,聚合热不易扩散,温度难控制 轻则造成局部过热,产品有气泡,分子量分布宽;重 则温度失调,引起爆聚。(关键:散热)
解决办法:分段聚合
预聚:在反应釜中进行,转化率达10~40%,放出一 部分聚合热,有一定粘度。 后聚:在模板中聚合,逐步升温,使聚合完全。
5
聚合实例:聚苯乙烯,有机玻璃(PMMA)
本体聚合:单体本身加少量引发剂(甚至不加)的聚合。 溶液聚合 :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 :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的聚合。
乳液聚合 :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乳化剂配成乳液状态所进行的 聚合。 气相聚合:只用极少量稀释剂作催化剂的分散介质,并在单体沸点以上温度下的聚合。 固相聚合 :固体单体在其熔点以下(或在单体熔点以上,聚合物熔点以下)的聚合
优点
散热控温容易,可避 免局部过热 体系粘度较低,能消 除凝胶效应
溶剂回收麻烦,设备 缺点 利用率低 聚合速率慢 分子量不高
11
溶剂对聚合的影响:
1、溶剂的加入可能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分布; 溶剂导致笼蔽效应使f 降低; 溶剂的加入降低了[M],使 Rp 降低; 向溶剂链转移的结果使分子量降低。
在100~120℃高温下处理一至两天,使残余单体充分
聚合。
7
例一.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的制备 PMMA为非晶体聚合物,Tg=105 ℃,机械性 能、耐光耐候性均十分优异,透光性达90%以上,
俗称“有机玻璃”。广泛用作航空玻璃、光导纤维、
标牌、指示灯罩、仪表牌、牙托粉等。
8
例二. 苯乙烯连续本体聚合
20世纪40年代开发釜—塔串联反应器,分别承 担预聚合和后聚合的作用。
预聚合:立式搅拌釜内进行,80~90℃ ,BPO或
AIBN引发,转化率30%~35%。 后聚合:预聚体流入聚合塔,可以热聚合或加 少量低活性引发剂,料液从塔顶缓慢流向塔底,温 度从100 ℃增至200 ℃,聚合转化率99%以上。
9
散。第三单体:衣糠酸,有利于染色。
在硫氰化钠水溶液中进行连续均相溶液聚合。以 AIBN为引发剂,体系pH = 5,聚合温度75~80 ℃ 。 最终转化率70~75%。 脱除单体后,即成纺丝液,
14
14
例二. 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
以甲醇为溶剂, AIBN为引发剂, 65℃聚合, 转化率 60%。过高会引起链转移,导致支链。 聚醋酸乙烯酯的Tg = 28℃,有较好的粘结性。固 体物冷流性较大 。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醇解可得到聚乙烯醇。用作 合成纤维时,聚合度1700,醇解度98%~100% (1799);用作分散剂和织物助剂时,聚合度1700, 醇解度88%左右(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