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方案]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棚户区改造安置工作方案(二)

2024年棚户区改造安置工作方案(二)

2024年棚户区改造安置工作方案(二)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我泡了杯热茶,打开电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棚户区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无数家庭的命运,我深知责任重大。

一、项目背景想起那些破旧的棚户区,阴暗潮湿,电线乱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改造这些区域,不仅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更是为了让那些生活在那里的居民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据最新统计,2024年计划改造的棚户区涉及5000户家庭,任务相当艰巨。

二、安置原则1.公平公正:确保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安置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确保生活质量:改造后的安置房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

3.灵活安置: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多种安置方式,如货币补偿、实物安置等。

三、安置方案1.货币补偿:对于愿意放弃原有住房,选择货币补偿的居民,我们将根据市场评估价给予合理的补偿。

(1)交通便利:位于城市主干道附近,出行方便。

(2)配套设施完善:包括幼儿园、小学、购物中心等。

(3)绿化率高:确保居民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3.租赁安置:对于暂时无法购买安置房的居民,提供租赁住房,租金低于市场价。

四、安置流程1.宣传动员: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改造政策,让居民了解改造的意义和安置方案。

2.摸底调查:对棚户区居民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3.制定安置计划:根据摸底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安置计划。

4.实施安置:按照安置计划,有序推进安置工作。

5.跟踪服务:在安置过程中,提供跟踪服务,确保居民顺利过渡到新生活。

五、保障措施1.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2.资金保障:确保改造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工程进度。

3.监督保障:设立监督小组,对改造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居民利益。

六、后期工作1.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2.社区管理:加强社区管理,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2018-2020年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2018-2020年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2018-####年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根据“两治三改”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房屋调查摸底工作结果,为积极稳妥的推动我县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皖政〔####〕##号)等规定,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年实施##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号)要求,为全力推进我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工作,改善棚户区及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确保我县2018-####年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目标顺利完成,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水平、改善城镇环境为目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配套建设,高标准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二)工作目标于2018年-####年#月##日前完成2018-####年“两治三改”棚户区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项目。

(三)主要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各责任单位作为政府主导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

棚户区改造项目由老城改造指挥部办公室进行管理。

坚持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分工负责、强化配合的原则。

#、坚持政府推进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个人、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

#、坚持依法运作、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则。

在棚户区拆迁补偿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好特困群体的住房问题。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使用、资金管理、城市规划、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物业管理、最低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坚持科学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

依据总体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功能完善。

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期实施的原则。

2024年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案5则(2篇)

2024年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案5则(2篇)

2024年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案5则____年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临着庞大的棚户区群体问题。

这些棚户区存在着危险、不卫生、不安全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工作方案,旨在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1. 打破现有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工作协同机制,促进改革创新;2.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棚户区改造;3. 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居民的参与和享受改造成果;4. 高标准规范建设,确保棚户区改造质量;5. 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问题,推动绿色低碳建设。

三、工作重点1.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人口分布情况,统筹规划棚户区改造项目,科学布局改造区域。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利益和生活需求,合理安排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位置,并确保改造后的棚户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2. 多元资金筹措,推动项目落地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吸引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

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债券融资、PPP模式等手段,推动项目的快速落地,加快改造进度。

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注重改造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方面的改善。

同时,加大对社区公共设施的投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享受感。

4. 推动居民积极参与,增强获得感在改造过程中,积极引导居民参与,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组织居民议事会、开展公众参与活动等形式,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居民参与改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改造带来的好处。

5. 提升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同时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建材,减少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棚户区改造工作,健全落地机制。

棚户区改造方案实施方案工作(二篇)

棚户区改造方案实施方案工作(二篇)

棚户区改造方案实施方案工作同志们:大家好。

为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到三年基本完成全省___万平方米城市集中连片棚户__改造任务”,根据全省___的现状、居民经济状况、各市财政状况的实际,政府制订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__改造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原则(一)指导思想以“___”重要思想和党的___大、___届___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___、促进___协调发展为目的,提高居民特别是特困群体的居住水平。

(二)工作目标2到___年基本完成___万平方米的棚户__改造任务,使居住在___的___万户、___万人居住水平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主要原则1.坚持全省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加强协调的原则。

2.坚持属地化实施的原则。

各市政府是棚户__改造方案制定、审批、资金筹措、工程___的实施主体、投资主体和责任主体。

由各市市长全权负责各自管辖区域的棚户__改造,实施严格的市长责任制。

3.坚持政府推进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棚户__改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开发。

棚户__改造要与采煤沉陷区治理相结合,与房改相结合,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推动廉租住房工作相结合。

4.坚持依法运作,确保社会稳定的原则。

严格执行有关土地使用、资金使用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城市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规定。

在城市___拆迁补偿安置过程中,妥善解决好特困群体的住房问题,在政策上给予合理的照顾。

5.坚持统筹规划,搞好配套建设的原则。

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期实施。

6.坚持棚户__改造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对没有商业开发价值的___地块,可以“平改平”。

二、建设标准1.安置回迁居民的户型面积标准应结合当地居民住房实际情况、财政和居民的收入水平确定,宜楼则楼,宜平则平,平均楼房户型不高于采煤沉陷区改造安置标准;平房不低于“三老”住房标准。

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它既是城市建设的产物,也是城市管理的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改造成为了当前城市管理的紧迫任务。

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改善居住环境:通过城中村改造,提升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2.促进城市更新:通过城中村改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推动城市更新发展。

3.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城中村改造,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项目实施方案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城中村改造政策,明确改造的目标、范围、程序和资金支持,为改造项目提供政策保障。

2.社会参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引导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合力,实现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规划设计:科学规划城中村改造项目,合理布局空间,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文关怀,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4.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项目投入,优先建设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提高城中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5.产权置换: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的产权置换工作,合理安置原居民,保障其合法权益,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6.生态环保: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注重生态环保,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7.社区管理:加强城中村改造后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项目保障措施1.资金保障:加大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资金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2.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社会监督:建立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项目进度和质量的监督。

4.宣传引导:加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棚户区改造是中国国家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棚户区问题,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以700字就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介绍。

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项目背景:解释目前棚户区存在的问题,比如房屋老化、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不佳等。

二、项目目标:明确改造项目的目标,例如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等。

三、项目范围:确定改造项目的范围,选择改造的棚户区地点和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

四、项目方案:制定改造项目的具体方案,包括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改造、房屋更新等内容。

五、资金筹措:明确改造项目所需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向,可以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进行资金筹措。

六、项目实施步骤:制定改造项目的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前期准备、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后期验收等环节。

七、项目管理:建立改造项目的管理机构和工作团队,明确各
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行。

八、项目风险评估:对改造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九、项目成果评估:对改造项目的成果进行评估,比如居民满意度调查、环境质量评估等,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十、项目宣传推广:通过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形成共识和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总之,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方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需要注重项目的管理和评估,及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效益。

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

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

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引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中村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城中村不仅存在着卫生环境差、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还给城市的整体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城中村的现状,提升城市品质,各地政府纷纷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

本文将介绍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方案,包括其目标、步骤和计划。

目标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目标是改善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并加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1. 改善城中村的卫生环境,清除垃圾、修复污水处理设施等。

2. 拆除老旧危险的房屋,重新建设规范的住宅楼。

3. 提供社区公共设施,如公园、学校、医疗中心等。

4. 引入商业和服务设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5. 加强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建立社区自治机制。

实施步骤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步骤如下:步骤一:规划和准备阶段1.政府部门和相关利益方共同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城中村的现状和问题。

2.制定城中村改造的整体规划,包括改造的范围、目标和计划。

步骤二:筹集资金1.确定改造项目的资金来源,可以包括政府拨款、社会资本投入等。

2.建立资金管理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

步骤三:拆除老旧建筑1.对城中村中的老旧危险建筑进行评估和拆除。

2.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提供合理的搬迁和补偿政策。

步骤四:建设基础设施1.建设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照明等。

2.修复污水处理设施,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步骤五:建设住宅楼和公共设施1.设计和建设符合规划要求的住宅楼,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

2.建设社区公共设施,如公园、学校、医疗中心等,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

步骤六:引入商业和服务设施1.引入商业和服务设施,如超市、商场、银行等,丰富居民的生活。

2.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步骤七:加强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1.建立社区自治机制,加强社区管理和居民自治能力。

2.促进居民参与城中村改造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实施计划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计划如下:1.第一年:规划和准备阶段–进行城中村现状调查和分析–制定改造方案和计划–筹集改造资金2.第二年:拆除老旧建筑和建设基础设施–拆除老旧危险建筑–建设城中村的基础设施3.第三年:建设住宅楼和公共设施–建设规范的住宅楼–建设社区公共设施4.第四年:引入商业和服务设施–引入商业和服务设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5.第五年:加强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建立社区自治机制–加强居民参与结论城中村改造项目是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城中村,是指城市内郊区、市区范围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私人土地经营者开辟的农村低楼层房屋区。

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中村存在着低效用地、低层住宅密度、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居住条件,城中村改造项目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中村住宅的品质,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2. 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城中村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城中村改造,吸引投资,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4. 增强社会稳定: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减少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稳定性。

三、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调研与规划(1)对城中村现状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土地利用状况、建筑数量及面积分布、居民居住情况、基础设施等。

(2)制定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确定改造方向和目标,明确土地利用用途。

2.政策制定与法规依据(1)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城中村改造的政策目标和支持措施。

(2)依据法律法规,确立城中村改造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保障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3.项目筹备与资金筹集(1)筹备项目组织,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2)制定资金筹集计划,争取政府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和金融机构贷款,确保项目实施的资金保障。

4.改造设计与施工(1)编制城中村改造设计方案,包括土地规划、建筑设计、基础设施设计等,确保改造后的城中村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功能布局。

(2)开展施工工作,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改造工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5.配套设施建设(1)建设城中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提供良好的公共配套设施。

(2)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店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6.居民安置与保障(1)制定合理的居民安置方案,确保改造过程中居民的权益。

(2)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如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就业岗位等,保障居民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方案]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20XX-2020年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两治三改”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房屋调查摸底工作结果,为积极稳妥的推动我县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根据(国发〔20XX〕37号)、(皖政〔2013〕44号)等规定,以及(皖政[20XX]10号)要求,为全力推进我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工作,改善棚户区及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确保我县20XX-2020年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目标顺利完成,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水平、改善城镇环境为目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配套建设,高标准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二)工作目标
于20XX年-2020年9月20日前完成20XX-2020年“两治三改”棚户区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项目。

(三)主要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各责任单位作为政府主导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

棚户区改造项目由老城改造指挥部办公室进行管理。

坚持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分工负责、强化配合的原则。

2、坚持政府推进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个人、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

3、坚持依法运作、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则。

在棚户区拆迁补偿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好特困群体的住房问题。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使用、资金管理、城市规划、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物业管理、最低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4、坚持科学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

依据总体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功能完善。

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期实施的原则。

5、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

既要立足长远,又要面对现实,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综合治理,稳步推进。

6、坚持促进棚户区改造与维护社会稳定兼顾的原则。

要正确处理推进棚户区改造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棚户区改造既要逐步推进,又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

在棚户区拆迁补偿安置过程中,妥善解决好低收入群体的
住房问题,在政策上给予合理的照顾。

二、实施项目
“两治三改”我县共摸底调查棚户区改造项目及“城中村”项目10个,总户数2791户,9126人,建筑面积平方米,拆迁面积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一、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总户数2377户、7950人,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拆迁面积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1、酒东新村二期项目(20XX年续建项目)215户,752人,建筑面积22360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2、中山菜市B、C地块二期项目(20XX年续建项目)200户,700人,建筑面积19600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3、新集村项目摸排501户,1867人,建筑面积平方米,拆迁面积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70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4、谢郢社区谢郢项目户数摸排100户,354人,建筑面积32277平方米,拆迁面积32277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5、新湖村项目摸排480户,1491人,建筑面积110278平方米,拆迁面积110278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260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6、“稻香花园”社区斜路陈项目摸排253户,834人,建筑面积197194平方,拆迁面积197194平方,计划用地面积434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7、临淮路缪郢社区缪拐项目摸排260户,644人,建筑面积62832平方米,拆迁面积62832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8、大市场项目摸排368户,1308人,建筑面积54595平方米,拆迁面积54595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45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二、“城中村”改造项目2个,总户数414户、1176人,总建筑面积153357平方米,拆迁面积153357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495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1、八里塘项目摸排314户,840人,建筑面积135600平方米,拆迁面积135600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480亩,计划总投资亿元。

2、高山社区项目摸排100户,336人,建筑面积17757平方米,拆迁面积17757平方米,计划用地面积15亩,计划总投资8900万元。

三、实施计划
按项目所在乡镇的上报实施意见,初步实施计划如下:
20XX年实施项目:酒东新村二期项目(20XX年续建)、中山菜市B、C地块二期项目(20XX年续建)、新集村项目。

2019年实施项目:“稻香花园”社区斜路陈项目、谢郢社区谢郢项目、新
湖村项目、八里塘项目、高山社区项目。

2020年实施项目:临淮路缪郢社区缪拐项目、大市场项目。

四、安置方式
采取货币化安置项目:临淮路缪郢社区缪拐项目、谢郢社区谢郢项目、八里塘项目、高山社区项目、大市场项目、“稻香花园”社区斜路陈项目。

采取实物安置项目:酒东新村二期项目、中山菜市B、C地块二期项目、新集村项目、临淮路缪郢社区缪拐项目、谢郢社区谢郢项目、新湖村项目、八里塘项目、大市场项目、“稻香花园”社区斜路陈项目。

五、建设标准
1、棚户区改造的详细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必须按批准的规划方案完成改造区域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棚户区改造新建住房要设施齐全,达到节能型住宅要求。

小区环境要进行硬化、绿化和建设必要的服务中心,做到道路畅通,环境整洁,办事快捷。

3、棚户区回迁居民的楼房户型面积控制标准,在结合居民住房实际情况,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通过入户详细调查了解棚户区居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

4、改造后的住宅小区实行标准化物业管理,保证居民生活环境有明显改善,安居乐业,社区和谐健康发展。

5、工程所用材料、施工工艺、节能标准、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施工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资质、资信和良好的业绩。

六、资金筹措与使用
(一)改造建设资金筹措
1、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补贴以及上级配套资金。

2、政府对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扶持。

3、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贷款。

4、社会出资。

(二)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棚户区改造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七、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
1、土地政策。

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并完成拆迁安置工作的国有建设用地,由县土地储备机构统一纳入储备计划,实施开发整理,也可以委托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建设用地的开发整理。

开发整理后的土地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2、税费减免政策。

棚户区改造项目按相关政策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收费;与棚户区建设有关的经营性收费项目按国家相关减免政策执行,其他按淮南市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执行。

3、拆迁安置政策。

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棚户区居民自愿选择。

棚户区房屋拆迁安置,原则上实行“就地”或“就近”安置,对不愿实物安置的拆迁户,实行货币安置,不做产权调换安置。

被拆迁人选择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的,根据具体项目拆迁实施方案确定。

八、组织实施
1、入户调查摸底。

由棚户区项目所在乡镇组织人员入户调查,摸清棚户区居民住户的房屋产权归属,建筑结构、面积及附属情况,住户身份、户籍、人口组成、就业情况、经济收入、改造安置意愿等,一户一档,汇编成册,为棚户区改造提供详实资料。

2、宣传发动。

利用广播、电视、听证会、入户调查、宣传单等各种形式,宣传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和意义。

通过宣传使广大棚户区居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达到推动和促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目的。

3、依法拆迁。

根据、等法律法规,实施“阳光拆迁,和谐拆迁”,统一标准,严格执行。

要做到补偿安置标准公开、回迁安置方案公开、拆迁和回迁房屋面积公开、评估标准公开、搬迁顺序号公开,逐户签订书面拆迁安置协议。

4、建设监管。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依据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计划,依法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招投标工作。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确保棚户区改造工程规范、优质、按期进行建设。

施工图及设计文件要经过审查;工程竣工后,经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5、物业管理。

棚户区改造新建回迁住宅小区实行“政府引导、属地管理、业主自助、多方筹资、逐步走向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模式。

九、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委和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棚户区改造工作。

(二)责任分工
各项目所在地乡镇成立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棚户区改造的规划、拆迁、实施、推进、综合和协调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