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新湘教版精品学案《《九章算术》》

高中数学新湘教版精品学案《《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学习目标】1.了解《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

2.体会到九章算术的学术魅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比例算法、盈不足术、开方和线性方程组。

【学习过程】一、新课学习知识点一:《九章算术》的代数方面的内容。

《九章算术》在代数方面的成就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正负术②开方术③方程术根据前面的知识做一做:练习:1.《九章算术》在代数方面的成就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九章算术》的几何方面的内容。

《九章算术》中包含大量的几何知识。

分布在“方田”、“商功”和“勾股”各章,“方田”章讲面积计算。

“商功”章讲体积计算,“勾股”章讲勾股定理的应用。

《九章算术》中的几何问题具有很明显的实际背景。

如面积问题多与农田测量有关何种问题则主要涉及工程土方计算。

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就反映着它们的现实形)”、“直田(矩形)”等。

《九章算术》中给出的所有直线开的面、体积公式都是准确的。

《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圆面积公式是正确的,但以3为圆周率,失诸粗疏。

与欧几里得《原本》中将代数问题几何化的做法相反,《九章算术》将几何问题算术化和代数化。

根据前面的知识做一做:练习:1.《九章算术》包含大量的几何知识。

分布在“方田”、“商功”和“勾股”各章,哪一章节讲面积计算?()A“方田”B“商功”C“勾股”二、课程总结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2.它们在解题中具体怎么应用?三、习题检测1.《九章算术》中的盈不足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国外的数学家在什么时候才取得《九章算术》中的方程术相类似的成果呢?3.《九章算术》在国内外有什么影响?。

1.《九章算术》-湘教版选修3-1教案

1.《九章算术》-湘教版选修3-1教案

1.《九章算术》-湘教版选修3-1教案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九章算术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2. 教学重点学生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九章算术的基本概念- 算盘的使用方法- 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线性方程组的应用- 分式运算的方法3. 教学难点学生应重点理解以下难点:- 算术问题的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 分式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解:老师对九章算术的含义、思想和应用进行讲解。

- 观摩:展示九章算术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算术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 实践:通过练习和应用九章算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5. 教学内容5.1 九章算术的基本概念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著作,是我国先进的代数和几何学的基础。

其中包括了加减乘除、开平方、幂、根等运算,以及一些经典的解方程和求面积的算法。

5.2 算盘的使用方法算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九章算术中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算盘进行演示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算术知识。

5.3 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九章算术中提出了求矩形面积的方法,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数学问题中,如图形面积、体积、水平面积等。

5.4 线性方程组的应用九章算术中提出了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中,如经济学、物理学、工程学等。

5.5 分式运算的方法九章算术中提出了分式运算的方法,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中,如经济学、金融学、物理学等。

6. 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通过练习题、考试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九章算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并通过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7. 总结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九章算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九章算术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能够运用九章算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章算术》精品教案

《九章算术》精品教案

九章算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章算术》的相关内容。

2.过程与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该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及其基本思想。

引导学生简述相应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任务,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对于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更多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从数学的发展或从一个具体的数学分支,来认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九章算术》的相关内容的了解。

难点:简述《九章算术》的成就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九章算术》。

我们主要学习它的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九章算术》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九章算术》的重要成就。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数学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集中体现,是数学历史文献中的佼佼者.大约是汉代人的作品,作者是何人尚待考证.后经刘徽、祖冲之、杨辉等人作注.《九章算术》已译成俄、德、日、英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对世界的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产生过可观的推动作用。

《九章算术》分为方田(计算田亩面积)、粟米(各种谷物如何折合交易)、衰分(物价、体禄、纳税等分配比例)、少广(有关长度问题)、商功(土木工程中的体积)、均输(平均处理劳务费用等事务)、盈不足(盈亏问题)、方程(用方程解应用题)和勾股(用勾股定理解应用问题)。

共九卷.号称“九章”。

全书共246道算术应用题,每题的已知都是具体数量。

但其中蕴含了深刻有趣的数理内容。

(3)接着,我们再来看《九章算术》的深远影响的内容。

《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框架,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以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的的风格。

其影响之深,以致以后中国数学著作大体采取两种形式:或为之作注,或仿其体例著书;甚至西算传入中国之后,人们著书立说时还常常把包括西算在内的数学知识纳入九章的框架。

《九章算术》中的“方程”优秀教案

《九章算术》中的“方程”优秀教案

《九章算术》中的“方程”——基于HPM视角的拓展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源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53页阅读材料,这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对方程内容的拓展。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甚至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经验,主要通过加减或者代入消元,但是学生对更多元的方程还缺乏经验,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比较欠缺。

而九章算术中有丰富的方程应用内容,包括从“一元”到“五元”的线性方程应用,题目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具有趣味性,是基于HPM视角向学生作知识拓展的良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九章算术》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及其独特成就,了解古人的算筹技法;2、能利用方程思想解决《九章算术》中的简单方程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重点经历二元一次方程组甚至多元线性方程的求解过程,体会“方程”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再次体验“消元”思想的实际应用。

2、让学生经历求解《九章算术》中由“一元”到“五元”的过程,了解线性方程的发展,体验类比探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背景和内容,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数学史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感受数学的悠久历史,感悟数学文化多元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九章算术》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部分题目稍有文言表述,学生对题意理解可能稍有困难;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四、教学过程:例题尝试生:代入消元师:对于这个题目,比较两种解法,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生:加减消元,因为代入消元此时会出现分数师:所以我们在解方程时,也是遵循方便原则。

问题三:(亩产问题)今有甲乙两块地共6亩,甲地亩产4担粮,乙地亩产3担粮,甲地的总产量比乙地总产量多10担。

问:甲乙两地面积各多少亩?(限时3分钟,列方程求解)师:请一位同学来阐述一下你的解题过程生:设甲x亩,乙y亩,列二元一次方程组=643=10x yx y+⎧⎨-⎩……师: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那用代入(加减)消元是不是也很方便?这两种解法,在计算过程上看似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上是一样的,不管是利用代入还是加减,主要想达到怎样的目的?生:实现消元。

二《九章算术》-人教A版选修3-1数学史选讲教案

二《九章算术》-人教A版选修3-1数学史选讲教案

二《九章算术》-人教A版选修3-1 数学史选讲教案1. 前言本教案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它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和数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适用于人教A版选修3-1数学史选讲课程。

2. 课程目标•了解《九章算术》的作者、内容及其在中国数学史中的地位;•掌握《九章算术》中的算法、计数方法和运算规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学生需要预习《九章算术》的历史背景、作者、编纂时期、编纂目的和内容等基本信息。

3.2 导入•说明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介绍《九章算术》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3 主体内容3.3.1 《九章算术》的历史背景•介绍战国时期数学的发展情况;•简要介绍《九章算术》的作者和编纂时期;•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目的和内容。

3.3.2 《九章算术》的内容•说明《九章算术》的组成和章节编排;•介绍《九章算术》中的算法和运算规则;•重点讲解《九章算术》中的计数方法,如竖式、并列式、错位相减法等。

3.3.3 实际运用•给出实际问题,如田地的面积、物品的分配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3.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习《九章算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成就。

4. 教学工具•电子黑板;•PPT;•课件;•实际问题。

5. 课后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独立学习《九章算术》中的计算方法;•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和数学成就。

6. 参考文献•王寿彭等. 《中国数学史》.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曾国藩. 《数书九章》. 北京:中国书店, 1914.•郭守敬. 《数术九章》. 北京:中国书店, 1914.。

人教版高中选修3-1二《九章算术》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3-1二《九章算术》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3-1二《九章算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九章算术中的加、减、乘、除、平均、假分数等基本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算术计算。

2.帮助学生认识算术运算的意义,通过实际场景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算术问题的解决,锻炼其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九章算术中的基本运算法则为主线,内容安排如下:1. 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1.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例题解析 1.2 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及例题解析2. 平均数的概念及解题方法2.1 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 2.2 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3. 假分数及其运算3.1 假分数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3.2 假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及例题三、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具体方法如下:1. 教师讲解通过PPT、黑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基本算术运算法则进行详细讲解,并针对学生们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解答。

2.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自选阅读材料等方式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

3. 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加深对九章算术中基本运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通过日常训练和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估。

同时,通过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

五、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计划用时4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概念及例题解析,用时1个课时。

•第二课时:乘除法的概念及例题解析,用时1个课时。

•第三课时:平均数的概念及解题方法,用时1个课时。

•第四课时:假分数的认识及运算法则及例题,用时1个课时。

六、教学资源及参考书目1. 教学资源•九章算术课本•PPT、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 参考书目•《九章算术》(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材)•《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颁布)。

《九章算术》中的“方程”优秀教案

《九章算术》中的“方程”优秀教案

《九章算术》中的“方程”——基于HPM视角的拓展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源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53页阅读材料,这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对方程内容的拓展。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甚至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经验,主要通过加减或者代入消元,但是学生对更多元的方程还缺乏经验,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比较欠缺。

而九章算术中有丰富的方程应用内容,包括从“一元”到“五元”的线性方程应用,题目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具有趣味性,是基于HPM视角向学生作知识拓展的良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九章算术》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及其独特成就,了解古人的算筹技法;2、能利用方程思想解决《九章算术》中的简单方程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重点经历二元一次方程组甚至多元线性方程的求解过程,体会“方程”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再次体验“消元”思想的实际应用。

2、让学生经历求解《九章算术》中由“一元”到“五元”的过程,了解线性方程的发展,体验类比探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背景和内容,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数学史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感受数学的悠久历史,感悟数学文化多元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九章算术》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部分题目稍有文言表述,学生对题意理解可能稍有困难;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四、教学过程:例题尝试生:代入消元师:对于这个题目,比较两种解法,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生:加减消元,因为代入消元此时会出现分数师:所以我们在解方程时,也是遵循方便原则。

问题三:(亩产问题)今有甲乙两块地共6亩,甲地亩产4担粮,乙地亩产3担粮,甲地的总产量比乙地总产量多10担。

问:甲乙两地面积各多少亩?(限时3分钟,列方程求解)师:请一位同学来阐述一下你的解题过程生:设甲x亩,乙y亩,列二元一次方程组=643=10x yx y+⎧⎨-⎩……师: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那用代入(加减)消元是不是也很方便?这两种解法,在计算过程上看似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上是一样的,不管是利用代入还是加减,主要想达到怎样的目的?生:实现消元。

初中数学精品教学设计:九章算术中的方程

初中数学精品教学设计:九章算术中的方程

《0105九章算术中的方程》微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九章算术》的历史地位、作用和价值.2.简单理解九章算术中方程的算筹法.3.会用方程思想解决九章算术中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学会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并感受数学方程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简便性.学习难点:感受《九章算术》在代数方面的历史贡献,学会运用方程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历史追踪《九章算术》经历代各家增补修订,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最早提到分数问题,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丢番图被认为是代数学的创始人之一,对算术理论有深入研究,他完全脱离了几何形式,在希腊数学中独树一帜。

丢番图有几种著作,最重要的是《算术》,还有一部是《多角数》,另外一些已遗失.《九章算术》的书名由其内容有九章而来,全书九章共246题,其中卷八专论“方程”,是有史以来首次提出“方程”的著作。

不过,这里的方程与现代数学中的方程概念有所不同,“方”是指把一个算题用算筹列成方阵的形式,“程”是度量的总称.二、数学问题1《九章算术》方程卷第一问:“今有上禾(指上等稻子)三秉(指捆)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指谷子)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欣赏古人的智慧:用算筹摆成“方阵”,采用遍乘直除(减)法我们的方法:设x、y、z依次为上、中、下禾各一秉的谷子数,则上述问题是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对比遍乘直除法,类似于现在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在《九章算术》中这种解法还用来解四元、五元一次方程组,而且比印度婆什伽罗的解法早500多年.三、数学问题2现代考题中的《九章算术》知识:在《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里,一次方程组是由算筹布置而成的.《九章算术》中的算筹图是竖排的,为看图方便,我们把它改为横排,如图1、图2.图中各行从左到右列出的算筹数分别表示未知数x,y的系数与相应的常数项.把图1所示的算筹图用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方程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类似地,图2所示的算筹图我们可以表述为()解析:由图1可知,第一列算筹数表示x的系数,第二列算筹数表示y的系数,第三列算筹数表示方程等号另一边数值.∴本题应选A.三、数学解决《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用现代语言表述):用卖2头牛、5头羊的钱来买13头猪,还余1000;用卖3头牛、3头猪的钱来买9头羊,钱刚好够;用卖6头羊、8头猪的钱来买5头牛,钱还差600.问每头牛、羊、猪的售价是多少?分析:问1,运用哪种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比较恰当?方程组问2,你能找到反应等量关系的语句吗?三个问3,如何设未知数能把等量关系转化为等式?设每头牛售价x,眉头羊售价y,每头猪售价z.解:设每头牛售价x,眉头羊售价y,每头猪售价z.根据题意可得解得,答:每头牛、羊、猪的售价分别为1200,500,300.四、历史影响《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 现在高中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远至欧洲.《九章算术》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五、感悟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章算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九章算术》的相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该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及其基本思想。

引导学生简述相应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任务,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对于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更多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从数学的发展或从一个具体的数学分支,来认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九章算术》的相关内容的了解。

难点:简述《九章算术》的成就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九章算术》。

我们主要学习它的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九章算术》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九章算术》的重要成就。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数学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集中体现,是数学历史文献中的佼佼者.大约是汉代人的作品,作者是何人尚待考证.后经刘徽、祖冲之、杨辉等人作注.《九章算术》已译成俄、德、日、英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对世界的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产生过可观的推动作用。

《九章算术》分为方田(计算田亩面积)、粟米(各种谷物如何折合交易)、衰分(物价、体禄、纳税等分配比例)、少广(有关长度问题)、商功(土木工程中的体积)、均输(平均处理劳务费用等事务)、盈不足(盈亏问题)、方程(用方程解应用题)和勾股(用勾股定理解应用问题)。

共九卷.号称“九章”。

全书共246道算术应用题,每题的已知都是具体数量。

但其
中蕴含了深刻有趣的数理内容。

(3)接着,我们再来看《九章算术》的深远影响的内容。

《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框架,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以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的的风格。

其影响之深,以致以后中国数学著作大体采取两种形式:或为之作注,或仿其体例著书;甚至西算传入中国之后,人们著书立说时还常常把包括西算在内的数学知识纳入九章的框架。

《九章算术》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初期代表作。

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

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

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

可以说,《九章算术》是中国为数学发展做出的又一杰出贡献。

三、当堂练习
有一块圆形田地.周长30步(每步5尺),直径10步。

问这块地有多少亩?(亩:原来使用的一种计量土地的单位,现已不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