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通信系统概述
微波通信原理--1

分体式微波设备系统结构
避雷器
ODU
ODU的接地线应接到铁塔的角钢上, 其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 接地装置
地线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
铁塔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 接地电阻小 于10欧姆 同轴电缆
IDU
地气
IDU的接地
拉线塔
抛物面天线
增益:
Ga=20lgDa+20lgf+20.4+10lgηA Ga为天线增益(dB); Da为天线口径(m); f为工作频率(GHz); ηA为天线效率,可取50%~70%。 实例: D=0.6M F=13GHz G=35dBi (VHP2-130,35.5dBi)
1.2.1 普通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
波段名称
超长波 长波 中波 短波 超短波
波长范围
105~ 104 m 104~ 103 m 103~ 102 m 102~ 10 m 10 ~ 1 m
频率范围
3k~30k Hz 30k~300k Hz 300k~3M Hz 3M~30M Hz 30M~300M Hz
高频段可以做 用户级传输
越高频段雨衰 越厉害!!
衰落的一般特性
1、波长越短、距离越长,衰落越严重 2、夜间比白天严重,夏季比冬季严重 3、晴天,宁静天气比阴天、风雨天气时严重 4、水上电路比陆上电路严重 5、平地电路比山区电路严重
工作频段用途 频率 用途
7G
8G 13G 15G 18G 23G 26G 28G
衰落类型
1.多径衰落 2. K型衰落 3.波导型衰落 4.雨衰
• 多径衰落 由 • 于折射波,反射波,散射波等多途径传播引起的衰落。多径衰落周期较短 一般为几秒。多径衰落又叫频率选择性衰落。合成波的电平比正常传输低称 为下衰落,比正常传输高称为上衰落。
微波通信简介

微波通信简介微波通信是一个系统工程,安装、维护、调测涉及的知识面宽,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一定困难。
一、微波通信的基本概念:微波通信是现代化重要通信手段之一,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建设周期短;投资底;抗自然灾害性能强;不容易遭受人为性的破坏。
对信息传输可靠性比较高,跨越山河比较方便,它的传输方式具有独道的特点。
缺点:微波经空中传送,易受干扰,在同一微波电路上不能使用相同频率于同一方向,因此微波电路必须在无线电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之下进行建设。
此外由于微波直线传播的特性,在电波波束方向上,不能有高楼阻挡,因此城市规划部门要考虑城市空间微波通道的规划,使之不受高楼的阻隔而影响通信。
因此,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比较发达的国家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予以大力的发展形成很大的通信网,在世界通信事业的发展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1、微波通信的基本概念通常人们把通信使用什么频率,称为什么通信。
如把30,300千赫称长波用于通信,称长波通信,(电台)把300,3000千赫称为中波,用于广播,称中波广播,把3,30兆赫称短波用于通信称短波通信。
在电信领域通常把3000M,30000M频段的通信,称微波通信。
———————————————————————————————————————————————从另一个概念讲,电磁波有长波中波短波,而波长在1米至0.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称为微波。
使用微波进行的通信被称为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具有可用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损伤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点对点、一点对多点或广播等通信方式。
名词解释:频率 :在单位时间内物体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f表示单位: HZ KHZ MHZ GHZ 1GHZ=1000MHZ1MHZ=1000KHZ波长波速波长,波速/频率频率,波速/波长电磁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的,真空中等于光速,空气中略低于光速,而波速=波长*频率,即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第3章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1、直接中继(微波转接)
----把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用微波放大器直接 放大。
移频:收、发的频率不一样。
微
波
移
放
频
大
微 波 放 大
16
2、外差中继(中频转接)
低
噪 声 放
混 频
大
中 放
上 变 频
功 放
----中频转接只将收到的微波信号混频(下变频) 至中频(70MHz或140MHz),经中频放大器放大后 再送到发送设备的上变频器变换为微波频率,经功 率放大后由天线发射出去。
9
3.3 微波的视距传播
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的计算
➢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L 10 lg L 20 lg 4d
➢ 若距离d用km表示,频率f用MHz表示有:
LS 32.4 20 lg d (km) 20 lg f (MHz )
➢ 若距离d用km表示,频率f用GHz表示有:
CO1 Ci G1
Ci
CO2
LF
CO 2
Ci LF
CO2 Ci LF
对数(dbm、dbw)
12
Gt
LS
Gr
Lt
发信机
Pt
Lr
Pre
收信机
Gt (Gr ) : 发射(接收)天线增益
Pt : 发射功率
Lt (Lr ) : 发端(收端)馈线系统损耗 Pre : 接收功率
Pre Pt
G
的中频信号进行调制,并将70MHz已调信号 送入微波发信机。
21
(4)中频信号——微波射频信号的变换 在微波发信机,对70MHz的已调波进行混频,
即70MHz的中频信号对微波载波进行调制,将 70MHz的中频信号变为微波射频信号。 (5)微波信号的发送
微波通信系统的原理

微波通信系统的原理
微波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微波频段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原理是利用发射端将信息信号转换成微波信号,通过空气传输到接收端后再将微波信号转换为信息信号。
微波通信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发射端、传输介质和接收端。
发射端:发射端主要由调制器、放大器、天线和发射机构等组成。
调制器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高频电压变化,放大器将电压变化放大到一定程度,天线将电压变化转换为电磁波并向空间辐射,发射机构则控制整个系统的启动和停止以及输出功率的大小。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指微波在空气中的传输。
由于微波具有高频率、短波长和直线传播等特点,因此在空气中的衰减非常小,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
接收端:接收端主要由天线、放大器、检测器和解调器等组成。
天线接收到经过空气传输的微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压变化;放大器对电压变化进行放大;检测器检测出电压变化的大小和频率,并将其转换为信息信号;解调器将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微波通信系统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雷达测量、无线电视等领域。
通信技术概论第五章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5.2 微波的视距传播特性
发射天线
h1
d
d1
hc d 2
d
R 1
接收天线
h2
d’——直视距离 hc——余隙 d ——最大通信距离(最 大视距传播距离或最大 传播距离)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d
hc
h1
h2
d
(a)实际
(b)简化
5.2.1 视距与天线高度的关系
5.2 微波的视距传播特性
图5.2.1中,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之 间的直视路径,其长度为直视距离(d );
波段名称 K V Q M E N D
频率范围(GHz) 18~26.5 26.5~40 33~50 50~75 60~90 90~136 137~143
5.1 数字微波通信概述
5.1.3 微波通信的概念
♣ 微波通信(microwave communication ):是一种利用 微波作为载波传送信息的通信手段,即载波频率是微波。也可 以说,凡是利用微波传播进行的通信均为微波通信。
5.1 数字微波通信概述
♣ 我国微波通信的发展 我国第一条微波中继通信(试验)电路是北京-方庄- 杨村-天津,该电路于1960年4月开通。 1976年,我国以北京为中心连通全国20多个省市建成了 大规模的微波通信干线。 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大规模集成 电路的发展,微波通信系统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容量更大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5.1.2 微波的概念
♣ 微波(microwave):微波是一种电磁波,是全部电 磁波频谱的一个有限频段。即波长介于1毫米到1米,或频率 介于300MHz~300GHz之间的电磁波。
【注】“微”,就是该无线电波的波长相对于周围物体的 几何尺小很小的意思。
简述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简述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通信系统,用于将信号在两个不直接相连的地点之间进行传输。
它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1. 发射站:发射站负责将信号转换为微波信号,并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2. 中继站:中继站是系统中的关键部分,有多个中继站串联在一起。
它接收来自发射站的微波信号,并进行解码和放大,然后再通过天线将信号转发给下一个中继站。
3. 接收站:接收站负责接收来自中继站的微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原始信号。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高频带宽:微波信号的频率非常高,通常在1GHz至
300GHz之间。
这使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能够传输大量的数据,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的应用。
2. 高可靠性:微波中继通信系统采用多个中继站串联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即使在某个中继站发生故障时,系统仍然可以通过其他中继站进行信号传输,从而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
3. 长距离传输:微波信号在空气中的传输损耗较小,无需铺设传输线路,因此适合用于长距离的通信传输。
4. 抗干扰能力强:微波信号的传播受到天气和外界干扰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5. 信号传输速度快: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适用于需要实时通信的应用,如电话、视频会议等。
总之,微波中继通信系统通过利用高频的微波信号进行信号传输,具有高可靠性、高带宽、长距离传输和快速通信的特点,适用于各种需要远距离、高速、实时通信的应用领域。
微波通信系统概述

微波中间站的转接方式
(1)基带转接方式 (2)中频转接方式 (3)微波转接方式
基带转接方式
基带转接方式可以直接上、下话路,是微波分 路站和枢纽站必须采用的转接方式。采用这种 转接方式的中间站的设备与终端站可以通用。
中频转接方式
中频转接 不需调制、解调器,简化了设备,且没有调 制和解调引入的失真和噪声;其发本振和收本振采用 移频振荡方案,降低了对本振稳定度的要求。但中频 转接不能上、下话路,不能消除噪声积累。对于不需 要上、下话路的中继站,可以采用中频转接方式,如 模拟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就常用这种方式。
四频制单波道频率配置
采用四频制方案时,没有反向干扰问题,但仍 然存在越站同频干扰问题,且其占用频带比二 频制方案宽一倍。
(1)通信频段的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2)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小 (3)通信灵活性较大 (4)天线增益高、方向性强 (5)投资少、建设快
微波中继通信的分集接收
分集方式
(1)频率分集 (2)空间分集 (3)混合分集
合成方式
(1)最佳选择式合并 (2)等增益合并 (3)最大比值合并
微波线路的干扰
系统内部干扰
通信装备与应用
通信教研室
微波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模型
噪声源
信源
发送 设备
信道
接收 设备
信宿
通信系统按传输媒质分类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明电光波
线缆缆导 通通通通 信信信信
微短移卫散
波波动星射 通通通通通 信信信信信
微波中继通信的定义
微波:指波长范围为1m~1mm,频率范 围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可细 分为特高频(UHF)/分米波频段、超高频 (SHF)/厘米波频段和极高频(EHF)/毫米 波频段。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PASOLINK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2004年3月
目录
1. 设备简介 2. 系统特性 3. 技术指标 4. 组网应用 5. 设备接口 6. 设备安装 7. 软件配置 8. 故障分析
1. 设备简介
PASOLINK设备简介
▪ PASOLINK是一种点对点微波通信系统,
是通用的 宽的输入电压从±20到±72V(DC)
PASOLINK系统特性
7、 维修简便
所有的电缆和用户接口均在IDU的前面板 预先设置误码率告警点:10-3,10-4,10-5
或10-6(扩展告警/AIS告警点) 近端基带环回/远端基带环回 在IDU上可远距离监视ODU的操作 IDU和ODU之间的呼叫便利 IDU具有本地和远端监控功能
C、多媒体业务
PASOLINK组网应用
2、产品应用
A、 一般用途
电话业务 数据传输 局域网 传输线的备份 用户服务 增强型通信 安全控制 中继通信 交通监视 远程监控
PASOLINK组网应用
B、 特殊用途
移动基站间的固定链路 建筑物局域的点对点连接 公司内部事物联系 接入本地交换局 给隔离的建筑物提供卫星PBX 到计算机中心的数据传输 PBX用户线的扩展 被水面隔离的端点之间的传输 停车场/公共场所的远程监控 地方政府的应急备用线 施工时的临时线
5. 设备接口
PASOLINK ODU 和 IDU
Φ 0.6m天线 室外单元 (ODU)
室内单元 (IDU)
PASOLINK IDU
• 2MB 数据口 (75Ω ) • 2MB 数据口 (120Ω) • IF 信号进出口 • 告警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旁瓣干扰示意图
解决方法:调整相邻各站天线指向的相对角度。为了 使同频邻站干扰低于60dB,要求线路拐弯、分支处的 夹角不小于90˚;或采用正交极化配置的方法来补偿, 但其夹角也不宜小于70˚。此外,在线路分支处,通过 采用不同的频率配置,可以使夹角的限制条件放宽或 不再受限制。
系统外部干扰
系统外部干扰包括其它无线电设备(如雷 达、卫星通信设备等)辐射的频段相近的 电磁波和工业设备的杂散辐射电磁波。
四频制单波道频率配置
采用四频制方案时,没有反向干扰问题,但仍 然存在越站同频干扰问题,且其占用频带比二 频制方案宽一倍。
交错制多波道频率配置
相邻波道的发信或收信频差(80MHz)是同一波道收发频差 (40MHz)的两倍,因而较易实现分波道滤波,但由于收发频差 不太大,为保持发射方向和接收方向之间有足够的衰减,对带 通滤波器的频带特性要求较高。此外,交错排列的6个收信频 率和6个发信频率布满整个频段,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很难做 到宽频带内的阻抗匹配,因而各中间站需要设置多副天线。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组成
微波中间站的转接方式
(1)基带转接方式 (2)中频转接方式 (3)微波转接方式
基带转接方式
基带转接方式可以直接上、下话路,是微波分 路站和枢纽站必须采用的转接方式。采用这种 转接方式的中间站的设备与终端站可以通用。
中频转接方式
中频转接不需调制、解调器,简化了设备,且没有调 制和解调引入的失真和噪声;其发本振和收本振采用 移频振荡方案,降低了对本振稳定度的要求。但中频 转接不能上、下话路,不能消除噪声积累。对于不需 要上、下话路的中继站,可以采用中频转接方式,如 模拟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就常用这种方式。
短波天波传播示意图 微波传播示意图
F2 层 F1 层 E层 D层
225~450km 170~220km 100~120km 60~90km
发
收
微波中继通信示意图
(1)微波传播具有视距传播特性
(2)微波传播具有损耗
微波中继通信的特点
(1)通信频段的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2)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小 (3)通信灵活性较大
解决方法:在进行微波线路路由和站址选择时,应尽 量避开各种外部干扰源。此外,设计新线路时,有时 会遇到与现有通信线路相互连接和配合使用的问题, 若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同频或邻频干扰。
微波线路设计中的路由和站址选择
明确已知条件
(1)线路或被连接的终端的位置,沿线城市或单位 (2)沿线附近原有通信线路站址及频段、天线方向 图等。它们涉及到线路之间或站间相互干扰问题。 (3)沿线附近卫星地面站的位置、同步卫星轨道指 向和工作频率,有关飞机场、雷达站等设施的位置、 工作频率和通讯设施。它们涉及到与线路相互干扰 的问题。 (4)沿线的地形、地物、气候等情况。它们对电波 传播和接收信号的衰落特性均有影响。
通信装备与应用
通信教研室
微波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模型
噪声源
信源
发送 设备信道接收Fra bibliotek设备信宿
通信系统按传输媒质分类
有线通信
明 线 通 信
电 缆 通 信
无线通信
波 导 通 信 微 波 通 信 短 波 通 信 移 动 通 信 卫 星 通 信 散 射 通 信
光 缆 通 信
微波中继通信的定义
微波:指波长范围为1m~1mm,频率范 围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可细 分为特高频(UHF)/分米波频段、超高频 (SHF)/厘米波频段和极高频(EHF)/毫米 波频段。 微波中继通信:是利用微波作为载波并 采用中继(接力)方式在地面上进行的无 线电通信。
微波线路设计中的路由和站址选择 路由和站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从长远规划出发,近期需求与长 远需要相结合;充分利用有利地 理条件,站距不宜过大,各中继 段长度相差也不宜过大。
交换机既可实现本地用户终端之间的业务 互通,如实现本地语音用户之间的通话, 又可通过微波中继通信线路实现本地用户 终端与远地(对端交换机所辖范围)用户终 微波站的基本功能是传输来自终端复用设备的群路 用户终端是逻辑上最靠近用户的 端之间的业务互通。交换机配置在微波终 信号。按与终端复用设备的连接关系,微波站分为 输入/输出设备,如自动电话机、 端站或微波分路站。 终端站、分路站和中继站。当两条以上的微波中继 终端复用设备将交换机送来的多路信号或群路信号适 电传机、计算机、调度电话机等。 通信线路在某一微波站交汇时,该微波站称为枢纽 当变换,送到微波终端站或分路站的发信机;将终端 用户终端主要通过交换机集中在 站,具有通信枢纽功能。微波分路站和枢纽站统称 站或分路站收信机送来的多路信号或群路信号适当变 微波终端站或微波分路站。 微波主站,微波中继站和分路站统称微波中间站。 换后送到交换机。模拟微波通信系统常采用频分多路 载波机,数字系统则采用时分多路数字终端机,包括 增量调制(AM)和脉冲编码调制(PCM)两种制式。增量 调制终端机常用在军事通信中,脉冲编码调制终端机 常用在民用通信中。终端复用设备配置在微波终端站 或微波分路站。
微波射频波道的频率配置 (1)二频制方案 单波道频率配置 (2)四频制方案 (1)交错制方案
多波道频率配置
(2)分割制方案
二频制单波道频率配置
优点:占用频带窄、频谱利用率高 缺点:存在反向干扰(指一个通信方向的收信机收到 相反通信方向的同频干扰信号)和越站同频干扰。 解决方法:为防止反向干扰,要求天线具备较高的前 背比;为防止越站干扰,在微波线路设计和站址选择 时应妥善安排。
1.什么是微波?什么是微波中继通信? 微波通信为什么要采用中继通信方式?
2.简述微波通信的特点。
3.什么是越站干扰?如何解决?什么 是旁瓣干扰?如何解决? 4.微波中间站有哪几种转接方式?
(4)天线增益高、方向性强
(5)投资少、建设快
微波中继通信的分集接收
(1)频率分集
分集方式
(2)空间分集 (3)混合分集
(1)最佳选择式合并 合成方式
(2)等增益合并 (3)最大比值合并
微波线路的干扰
越站干扰
系统内部干扰
旁瓣干扰 系统外部干扰
越站干扰示意图
干扰信号应比有用信号低60dB以上 解决方法:使线路走向错开一定角度(不小于 15˚) ,即用“之”字形路由,使天线主瓣射线 与AD连线夹角大于天线主瓣宽度,避免电磁波 传播方向(主瓣)与相邻各站的线路走向一致。
微波转接方式
微波转接实现起来比中频转接困难,但微波转接方案 简单,设备体积小、功耗低,对于不需要上、下话路 的中继站可采用这种转接方式。
微波射频波道的频率配置
目的:为了增加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传输容 量,在一条微波通信线路上允许多套微波收 发信机同时工作,避免相互干扰 基本原则:尽可能在给定的微波频段内多安 排一些波道,以增加传输容量;尽可能减小 波道之间的相互干扰,以保证系统总体指标 和通信质量;尽可能有利于通信设备的标准 化、系列化生产,以便于维修和降低成本。
分割制多波道频率配置
相邻波道的发信或收信频差可以较小,同一波道的收发频率可 以间隔较大,容易达到收发隔离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收发频 率分集排列使得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只需在半个频段内做到阻 抗匹配,当同时工作的波道不多于3个时,发射天线和接收天 线还可以共用。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多数采用分割制方案。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