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知识点总结
17课课文松鼠笔记

17课课文松鼠笔记
《松鼠》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用途价值等方面的知识,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写松鼠的形态特征,如“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松鼠的生活习性。
此外,作者还通过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松鼠的用途价值,如“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松鼠每年生殖两次,每胎生三四个”。
这些说明方法使得读者对松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之,《松鼠》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和简洁明了的说明,全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让读者对这种小动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松鼠》学习要点

《松鼠》学习要点一、学习本文,应该掌握如下字词。
1.识记:玲珑(lóng)帽缨(yīng)榛子(zhēn)榉实(jǔ)橡栗(xiàng)舵(duò)蛰(zhé)苔藓(tái)(xiǎn)2.运用:驯爪惹锥驯良乖巧警觉玲珑梳理3.理解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缨——东西上用线、绳等做的装饰品。
二、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
漂亮,是从形态着眼;驯良,是从性格上说;乖巧,主要从行动上讲。
这三个形容词给读者以总的印象,松鼠是令人喜爱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松鼠漂亮的形态。
作者从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面孔、尾巴等部位说明它美丽的形态。
在具体说明时,作者用了许多形容和修饰的词语“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敏捷”“玲珑”“美丽”“漂亮”。
作者还注意从动态上描述松鼠,如说“尾巴老是翘起来,身子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在写松鼠形态漂亮的同时,还写了它吃东西的样子,“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突出了它“很讨人喜欢”这个中心。
第三部分(第3段),介绍松鼠驯良的性格。
文章从它活动的范围、活动的时间、主要的食物、寻食的习惯几方面说明它的温顺和善良。
在这段中,作者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如,“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
”又如,“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作者对松鼠人格化的描写,揭示了它性格驯良的特点,突出了它的讨人喜欢。
第四部分(第4、5段),介绍松鼠乖巧的行动。
文章从松鼠过水时的有趣动作;不冬眠;十分警觉;跑跳轻快;叫声响亮;搭窝的方法等几方面介绍它乖巧的行动。
在这里作者又对它作了人格化的描写,如,“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这一课的课堂笔记

《松鼠》课堂笔记一、新的字词、成语、语法等知识1.新的字词(1)“松鼠”:一种小型哺乳动物,通常在树上生活。
(2)“橡栗”:一种植物果实,常被松鼠作为食物。
(3)“榛子”:一种植物果实,常被松鼠作为食物。
(4)“榉实”:一种植物果实,常被松鼠作为食物。
(5)“爪洼”:地名,位于南太平洋,常被用于形容小地方或偏远的地方。
(6)“希腊”:地名,位于欧洲,常被用于形容具有古典文化气息的地方。
2.新的成语(1)“灰头土脸”:形容人的脸因某种原因(如疲倦、沮丧)而显得暗淡无力。
(2)“迎刃而解”:形容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就像用刀割开竹子一样容易。
(3)“风驰电掣”:形容速度非常快,像风吹和电闪一样。
3.新的语法知识(1)比喻:本文中多次使用比喻,如“像小旗一样”、“像小船一样”,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松鼠的尾巴形状。
(2)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或情感,如“它们正用小嘴不停地剥果仁的皮”,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松鼠的生活习性。
(3)形容词语的运用:如“美丽而可爱的松鼠”、“强韧的尾巴”,通过形容词的运用,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具体。
(4)比较级:“更美丽、更可爱”,这种比较级形式强调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程度。
二、主题与思想本文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松鼠的形态、颜色、习性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和关注。
同时,通过与挂历上的松鼠进行对比,强调了现实中松鼠的美丽和可爱。
文章旨在呼吁人们要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
三、人物形象描写与情节文中对松鼠的描写非常形象逼真,如“它们长着一身丰满而浓密的毛皮,呈现出美丽的灰色或黑色,尾巴蓬松宽大,从头到尾长约1米。
”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了解了松鼠的外貌特征,同时也让松鼠的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四、写作手法与技巧1.比喻和拟人: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它们正用小嘴不停地剥果仁的皮”,将松鼠赋予了人类的行为特征,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松鼠的习性。
2.细节描写:文章中对松鼠的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进行了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松鼠的特点。
五年级《松鼠》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松鼠》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五年级学习《松鼠》时可能涉及的知识点整理:
1. 松鼠的特征:松鼠是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常见的松鼠有红松鼠和灰松鼠两种。
它们的身体灵活、尾巴长,具有非常敏锐的视觉和听觉。
2. 松鼠的栖息地:松鼠一般栖息在森林或草地中,它们会在树上或地面上建造巢穴。
巢穴可以保护松鼠并提供温暖的住所。
3. 松鼠的食物:松鼠是杂食动物,主要以坚果(如松子、栗子、榛子等)、种子、水果、昆虫、叶子等为食。
松鼠会将食物储存在地下或树洞中,以备不时之需。
4. 松鼠的行为习性:松鼠善于攀爬树木,它们的爪子和尾巴可以帮助它们在树木上行走。
松鼠具有很好的跳跃能力,可以轻松地跳到相对较远的地方。
松鼠寿命较短,一般只有2-3年。
5. 松鼠的繁殖:松鼠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季和夏季。
雌性松鼠怀孕3-4周后,将在巢穴内产下幼崽。
幼崽出生时身体无毛、眼睛闭合,需要母亲照料和喂养,约2个月后才能独立生活。
6. 与松鼠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松鼠属于野生动物,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它们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都面临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松鼠及其栖息地,我们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森林砍伐和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
以上是五年级学习《松鼠》时可能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语文17课松鼠课文笔记

语文17课松鼠课文笔记课文概括:《松鼠》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只与正常松鼠相仿的小松鼠,它非常聪明、机智且勇敢。
在竹林里,松鼠迅速爬向竹子的顶端,又拿运破酥和山药给竹鼠和熊猫吃。
但当炮火响起,松鼠没有跑开,他奋不顾身地救出一堆小鸟,结果被火汤烫伤了。
虽然松鼠的毛被灼伤,但它并没有放弃。
它用自己的尾巴灭火,在充满炮火的环境中保护着自己,并继续救出了其他的小动物。
最后,松鼠成功逃离炮火,回到森林里,受到其他动物的赞美。
重点句子:1. "小松鼠眼睛充满灵气、锐利如电,一双小眼珠通明闪烁,那是聪明的对称。
”—描绘了松鼠的眼神锐利、明亮,给人一种机智勇敢的感觉。
2. "小松鼠迅敏的身手,悄悄地、轻轻地,如行云流水般爬到了最高的那根大竹子上。
”—形容小松鼠爬竹子的动作轻盈灵活,非常敏捷。
3. "粒粒运破酥满嘴香喷喷的,咬一口酥破撑为一股浓烟瞬间炸碎,洒向四方。
”—生动描述了松鼠吃运破酥的情景,以及酥破的瞬间和烟雾四溅的场景。
4. "松鼠不仅火烧了,而且他正面全身都变得红红的,他扭动尾巴,大尾巴上一片起火。
”—形容了松鼠被火汤烫伤的情况,以及它通过扭动尾巴来灭火的动作。
重点词语:1. "运破酥":以芝麻、砂糖等为原料制成的点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松鼠的食物。
2. “竹鼠”和“熊猫”:符合现实生活中山区动物的形象,增加了课文的真实感。
3. "火汤":利用这个词,使得小说语境更加紧张,刺激人的神经。
4. "尾巴":松鼠的尾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灭火器,还为小动物做了桥梁,可以拉着这等动物逃生。
课文情感:《松鼠》是一篇非常感人的课文,它以松鼠勇敢、机智的行为为主线,表达了勇敢面对困难、出于正义的行为是值得赞美的。
尽管松鼠自己也受了伤,但它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助了其他的小动物,体现出仁爱和无私的精神。
这篇课文通过松鼠的奋斗精神和勇敢的行为,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松鼠课文知识点总结

松鼠课文知识点总结在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松鼠的生活习性、食物需求、外貌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增加对松鼠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对自然生物的保护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这篇松鼠课文的知识点:1. 松鼠的外貌特征:松鼠通常体型较小,毛色多为灰色或棕色,有时还带有斑纹。
它们的尾巴很长,比身体还长一倍以上,呈圆锥状,可以用来平衡和保持稳定。
松鼠的爪子灵活,适合爬树和跳跃。
它们的嗅觉和视力很好,能够帮助它们找到食物和逃避危险。
2. 松鼠的生活习性:松鼠通常生活在森林、果园或公园里,喜欢爬树和在树间跳跃。
它们主要以坚果、种子、果实和昆虫为食物,有时也会啃食树皮来获取养分。
在冬季,松鼠会储存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它们喜欢建立自己的巢穴,以保护自己和后代。
3. 松鼠的繁殖:松鼠通常在春季繁殖,母松鼠会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建立巢穴,然后产下一窝幼崽。
幼崽出生后,母松鼠会照顾它们,直到它们能够自己觅食。
4. 松鼠的重要性:松鼠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它们帮助传播植物种子,控制害虫数量,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松鼠这类小型啮齿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增强对自然生物的保护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同时,也可以激发对自然生物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因此,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地调查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对松鼠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直观的了解。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松鼠的知识,增强对这类小型啮齿动物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等,结合丰富的图片、图表等,使学生对松鼠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松鼠课文课堂笔记

松鼠课文课堂笔记《松鼠》是法国作家、昆虫学家布丰创作的一篇说明文。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松鼠“漂亮”“乖巧”“驯良”的特点,使人们喜欢松鼠,并且呼吁保护松鼠,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
以下是一份《松鼠》课文课堂笔记的示例。
重点内容:松鼠的外貌特征玲珑的小面孔闪闪发光的小眼睛美丽的茸毛像赤褐色的连衣裙的背像两把大扇子的尾巴四肢灵巧、轻快地跑松鼠的生活习性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非常活跃喜欢吃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等坚果非要把杏仁、榛子藏到老树上去,安心食用了才肯下来在秋天紧集杏仁、榛子等坚果,储备冬天的食物用前爪拿住食物在嘴里啃用干草把储藏室遮蔽起来,躲避风吹日晒和雪覆盖的寒冷天气在冬天进入睡眠状态,保持生命活动最低限度消耗松鼠的繁殖特点繁殖力不高,一年生一窝,每胎生三四个幼仔幼仔长大后独立生活,不与母兽一起生活母兽在产仔期间用自己储备的乳汁喂养幼仔,同时继续采集食物储备起来以备冬用松鼠的价值和意义松鼠是森林中的小精灵,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松鼠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着森林生态平衡松鼠还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例如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吉祥)松鼠的经济价值也很高,其皮毛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皮革制品,坚果可以用来制作各种食品和保健品等。
总结:本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介绍了松鼠的特点、生活习性、繁殖特点和价值意义。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松鼠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对于生态系统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文章也呼吁我们要保护动物,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
这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也是对自然界的尊重和爱护。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松鼠》课文解析

《松鼠》课文解析松鼠是一种漂亮..,很讨人喜欢。
..的小动物,驯良..,乖巧(①这段文字中最能概括松鼠的特点的是哪三个词?它们是分别从哪两方面进行概括的?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段析】本段总述松鼠的三个特点,着眼于“讨人喜欢”,用一句话概括而有层次地点明了松鼠的总体特征。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从全文结构看,这一部分总领下文。
【品味】“漂亮”从外貌来说明。
“驯良”“乖巧”从内在的习性、性格方面来介绍。
“很讨人喜欢”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段析】本段开头紧扣“漂亮”一词,具体描述了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以及坐姿和吃相。
本段运用了摹状貌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一层(2):介绍松鼠的形体特点。
【品味】“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词生动地写出了松鼠美丽而富有活力的特点。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②“经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
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从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
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③“好像”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④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驯良的生活习性?)【段析】本段从活动的范围、活动的时间以及主要的食物和寻食的习惯等三个方面来说明松鼠的驯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知识点总结字词:
驯良矫健敏捷惹恼
帽缨榛子榉实爪子
蛰伏苔藓惹恼狭窄
勉强遮蔽锥形编扎
作者简介:
【布丰】法国著名学者,作家。
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后担任皇家花园主任,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的博物志《自然史》。
该书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等。
他以大量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该书的文学成就也普遍受到赞扬,文笔细腻生动而富于感情,如《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作品对狮、虎、熊、狗、狼、狐狸等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的描写,生动活泼,趣味横生。
另外,法语中的名句"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是从他的著名讲演《风格论》中的"风格则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
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松鼠这些"讨人喜欢"的特点的?
提示:"漂亮"是从外貌方面来说明,"驯良""乖巧"是从
内在的习性,性格方面来介绍。
2.文中哪些词句最能表现松鼠这些"讨人喜欢"的特点?请你在文中画出。
3.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松鼠的形体?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松鼠形体的特点?
4.哪些词语反映出作者对松鼠尾巴的特色,吃东西的方式及搭窝时一系列复杂动作、步骤观察得非常细致。
第二段介绍松鼠特点是漂亮;
前两句总写全身,先写了面容、眼睛、身体、四肢,从头部写到身躯,后突出尾巴,写出松鼠特有的样子。
后两句它们常常竖着身子坐着,这是与一般四足兽趴在地上相区别的,"常常"从时间说。
二是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这是与一般四足兽用嘴啃相区别的。
第三段主要写松鼠驯良的性格;
写了三个方面:一是松鼠活动的范围,"经常在高处活动";二是活动的时间,"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显得很是活泼有趣;三是松鼠主要的食物和寻食的习惯,表明它的驯良。
这样,就更加深了"讨人喜欢"的印象。
*第四段写松鼠的动作;
突出其两个特点,一是聪明警觉,看,松鼠会"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仅知道"乘船",而且还会"扬帆""使舵",其乖巧也就不言而喻了;二是
轻快敏捷,"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叫声很响亮",说明其"讨人喜欢"。
描述搭窝的先后次序和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以及窝口的设计,生动的表明松鼠的灵性。
写松鼠的筑窝,先说松鼠懂得选择环境,"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再说松鼠搭窝的方法,使得窝"既宽广又坚实","既舒适又安全",然后再介绍窝口的特点。
这些都说明了松鼠的乖巧,突出了"讨人喜欢"
5.在读的过程中认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恰当。
难点提示:本文抓住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用形象生动的笔调具体准确地说明动物的特征,使读者获得形象清晰的印象是本文的重要写作特点之一。
作者在介绍松鼠的特点时,为了达到具体准确的目的,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准确运用形容词和动词。
作者在从面容、眼睛、四肢、面孔、尾巴等方面来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时,用了"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玲珑、漂亮"等形容词和"翘、躲、竖、坐"等动词,形象地说明它讨人喜欢的特点;在说明松鼠选择地点搭窝时,用了"搬、放、编扎、挤、踏"一系列动词,具体地表现它的精明灵巧。
二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在介绍松鼠叫声响亮时,对松鼠进行人格化的描写:"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生动
地表现了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
本文的结构特点
提示:根据课文结构与取材特点,本文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部分:总体介绍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
第二部分: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松鼠的三个特点;
第三部分: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是有用的小动物:1多产;2皮毛的色泽;3肉、尾毛和皮的用途。
强调:由结构安排可知,课文说明的顺序是先总说,后分说。
小结:通过对松鼠的形态、动作、用途等细节方面细致的描写,勾画出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