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二甲基苯并咪唑的制备
苯并咪唑的合成及应用

1 引言1.1 苯并咪唑的性质简介苯并咪唑又名间(二)氮茚,英文名称为Benzimidazole ,英文别名为1,3-benzodiazole (简称BI 或BIM )。
其结构式如下:NHN它的一些物化性质如下:分子式C 6H 7N 2,相对分子质量118.14,熔点169℃~171℃,沸点360℃。
其性状为白色晶体,几乎不溶与苯、石油醚,微溶于冷水、乙醚,稍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酸溶液、强碱溶液。
可以用蚁酸和邻苯二胺反应来制备[1]。
在药物合成、缓蚀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
1.2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1.2.1 合成原理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用邻苯二胺与羧酸在有或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
此方法的合成原理可以分为两步,其中第一步是N-酰基化反应,第二步是氨基与羰基的加成成环和脱水反应[2]。
其反应通式表示如下:NH 2NH 2RCOOH NH NH 2CR O ++H 2ONH NH 2CON HN+H 2O第二种是用邻苯二胺与醛反应,其合成原理也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邻苯二胺与醛羰基缩合形成单或双席夫碱,第二步是席夫碱发生关环反应,氧化脱氢后得到目的产物[3]。
其反应通式可表示如下:R-CHO NNH 2RH NN HR NH 2NH2+N HNR1.2.2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如上所述,用羧酸和邻苯二胺反应来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两种方法之一。
如,付红蕾等[4]以邻苯二胺和丙酸为原料,磷酸为催化剂,合成出了2-乙基苯并咪唑。
其原料的摩尔比是1:2.5,反应时间为2.0h ,反应温度约为100℃,磷酸用量为1.5mL 时,最终得率为78.09%。
另外,王元有[5]研究了在多聚磷酸和五氧化二磷催化下,邻苯二胺分别与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反应合成出了两种苯并咪唑衍生物,产率均在80%以上。
并且经过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的初步表征,还定性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
其合成路线如下:RCOOHPPA/P O NH2NH 2+NH NH 2CROPPA/P O N HNR与此同时,利用醛类和邻苯二胺的反应来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也已多见于文献。
离子交联磺化聚(酰亚胺-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离子交联磺化聚(酰亚胺-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乐舟莹;蔡洋奔;徐世爱【摘要】通过高温溶液缩聚法,将1,4,5,8-萘四甲酸二酐与6,6'-二[2-(4-氨基苯)苯并咪唑]、3,3'-二(4-苯磺酸)-联苯胺反应,得到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磺化聚(酰亚胺-苯并咪唑).将聚合物制备成薄膜,苯并咪唑单元的引入使得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中形成了咪唑-磺酸之间的酸碱离子交联结构,提高了膜的力学强度、尺寸稳定性、氧化及水解稳定性.质子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薄膜的质子电导率为0.19 S/cm,高于同等测试条件下Nafion115膜的质子电导率(0.13 S/cm).【期刊名称】《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2)004【总页数】6页(P478-483)【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磺化聚酰亚胺;苯并咪唑;离子交联【作者】乐舟莹;蔡洋奔;徐世爱【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1.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其比能量高、比功率高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誉为最具前景的清洁能源[1]。
质子交换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组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杜邦公司生产的Nafion膜,具有质子电导率高、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2],但是过高的价格以及高温下性能迅速下降等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促使人们不断研发其他类型的质子交换膜[3-4]。
近年来,磺化碳氢芳香型聚合物如磺化聚酰亚胺[3]、磺化聚醚醚酮[5]等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磺化聚酰亚胺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热稳定性,但是水解稳定性较差,随着温度、磺化度的提高,磺化聚酰亚胺在水中会过度溶胀甚至碎裂[6-7]。
5_6_二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试剂与中间体5,6-二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赵瑞林3 赵欣荣(石家庄市化工研究所,石家庄050031)摘要 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经乙酰化、肟化、重排、硝化、还原、环化合成5,62二甲基苯并咪唑,总收率达40%。
关键词 5,62二甲基苯并咪唑 环化 合成 5,62二甲基苯并咪唑(1)作为维生素B 12分子结构的主要单元,也是其生物合成的主要前体[1]。
目前国内外合成路线主要有两条:(1)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通过氯甲基化合成3,42二甲基苯胺,再经硝化、水解、还原、环化得1(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医药产品生产工艺汇编.第一集,1966:2642266)。
(2)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经乙酰化、肟化、重排得3,42二甲基2N 2乙酰苯胺(4),经硝化、水解、还原、环化得1。
路线(1)用二氯甲醚或甲醛及氯化氢为氯甲基化试剂,原料剧毒且沸点低,不易工业化。
路线(2)包含萃取、气体催化、水解等过程,步骤多,产率低,且采用超低温操作,条件苛刻,总收率只有23%[2]。
本文也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经乙酰化、肟化、重排、硝化、还原和环化合成1省去水解一步,操作中也作了改进,总收率达40%。
H 3CH 3C (CH 3CO )2O A l C l 3H 3CH 3C COCH 3 2H 2NOH ・HC lH 3CH 3C COCH 3NOH 3H 3CH 3C N HCOCH 34HNO 3H 2S O 4H 3CH 3C N HCOCH 3NO 25N a 2S 2O 4H 2OH 3CH 3C N H 2N H 26HCOOHH 3CH 3C N N H CH 1实验部分3,42二甲基苯乙酮(2)将邻二甲苯(10.6g ,0.10m o l )、石油醚(60~90°C ,50m l )、三氯化铝(18g ,0.13m o l )依次加入反应瓶中,在20°C 、1h 内滴加乙酐(8.1g ,0.12m o l ),继续反应1.5h 。
甲钴胺片说明书

甲钴胺片说明书
一、甲钴胺片说明书二、甲钴胺篇功效及适应症三、甲钴胺的药理及毒理研究
甲钴胺片说明书1、甲钴胺片说明书
通用名称:甲钴胺片。
英文名称:Mecobalamin Tablets。
本品主要成分为甲钴胺。
其化学名称:Coα-[α-(5,6-二甲基苯并咪唑基)]-Coβ-甲基钴酰胺,分子式:C63H91CoN13O14P。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淡红色。
用法用量口服。
通常成年人一次1片(0.5mg),一日3次,可根据年龄、症状酌情增减。
禁用于对甲钴胺或处方中任何辅料有过敏史的患者。
2、甲钴胺药代动力学
一次性给药健康人一次口服120μg、1500μg,无论哪个剂量,均在给药后3小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其吸收呈剂量依赖性。
服药后8小时,尿中总B12的排泄量为用药后24小时排泄量的40%~80%。
连续给药观察健康人连续12周每天口服1500μg,至停药后4周的血清中总B12的变化值。
给药4周后其值为给药前的约2倍,以后逐渐增加,到12周后达约2.8倍,即使中止给药4周后仍显示为给药前的约1.8倍。
3、甲钴胺用药注意事项
长期服用弥可保可引起低血钾、引起高尿酸血症(可诱发痛风患者发病)、神经系统损害者,在诊断未明确前,不宜应用。
另外,甲钴胺片(怡神保)会不会产生耐药性还尚未清楚,因此患者们服用甲钴胺片(怡神保)应多加注意。
以下为特殊人群服用弥可保的注意事项:从事汞及其化合物的工作人员,不宜长期大量服用甲钴胺片;甲钴胺片对儿童的安全性尚不明确;甲钴胺。
苯并咪唑—5,6—二羧酸的合成

苯 并 咪唑 _,一 羧 酸 . 此 , 行 苯 并 咪 唑 _,一 羧 56二 因 进 5 6二 酸 的新 合 成 方法 的研 究 具 有一 定 的理论 意 义 和实 用 价 值 . 文 设 计 了一 种 合 成 苯并 咪唑 -,. 羧 酸 的全 新 本 5 6二 方 法 , 决 了现 有方 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到 了能满 足 医 解 得
率 达9 7 . %.
关键 词 : 并咪唑 -,- 苯 5 6二羧 酸 ;医药 中间体 ; 成 合
中 图 分 类 号 : 6 5 5 0 2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4 3 2 3 (0 2)5 0 5 - 3 0 9 - 17 2 0 0 - 6 2 0
苯并 咪 唑_ , 一 羧 酸 是 苯 并 咪 唑 的 一 种 重 要 的 5 6二
维普资讯
天 津大学 学报
第3 5卷 第 5 20 期 02年9月
J OURNAL OF T ANJN I I UNI RSTY Vo. 5 No 5 S p 2 0 VE I 13 . e 酸 的 合 成 5 6二
高, 且含 有微量 重金 属 离子等 问题 ; 实现 了苯并咪 唑- ,- 羧 酸 由常 用原 料 、 通试 剂 和通 5 6二 普
用 方 法 的 简便 合 成 , 到 了可 满 足 医药 工 业 要 求 的 产 品 . 路 线 以 苯 酐 为 起 始 原 料 , 氨 解 、 得 该 经
硝 化 、 原、 还 重氮化氯代 、 硝化 、 解 、 原 、 氨 还 环合 、 解 九步 , 到 苯并 咪 唑-,- 水 得 5 6二羧 酸 . 总收
冯 亚青 ,史大 昕,陈宏亮 ,周 立 山,张 宝
( 天津大学 化工学 院 , 。 c 化学 与化工 国家重点实验 室 , 天津 30 7 ) 00 2
微波合成2-甲基苯并咪唑

(5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实验原理; 2.熟练掌握微波实验及重结晶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H N
+ CH3COOH
微波
N
CH3
+ H2O
2-甲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含有两个不相邻氮原子 的杂环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抗蚀性,在高 , , 性能复合材料、金属防腐蚀、医药、染料等方面 有着广泛的用途 。
三.【实验步骤】
1. 称取2.g邻苯二胺,量取2.oml冰乙酸为反应物 于50ml圆底烧瓶中,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2-甲基 苯并咪唑。微波输出功率700W、间歇辐射时 间3min 。 2. 冷却至室温,用10%NaOH溶液调节至 PH=8-9,析出沉淀,将产品用热水重结晶,冷 却,得到棕色针状晶体。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 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 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电波,被加 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速变化的 高频点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 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秀相互摩擦效应,此时微波 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 生热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 的目的
四.【注意事项】
正确进行微波实验操作,防止反应过于 激烈而冲出。
一种甲钴胺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甲钴胺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5715068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4.png)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91340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3.28C N 102391340 A*CN102391340A*(21)申请号 201110336279.7(22)申请日 2011.10.31C07H 23/00(2006.01)C07H 1/00(2006.01)(71)申请人河北玉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地址055550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西城区新兴路116号(72)发明人张拴兵 王玉峰(74)专利代理机构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13115代理人刘闻铎(54)发明名称一种甲钴胺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钴胺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A 、将氰钴胺、氯化钴、三甲基碘化亚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待反应液;B 、将硼氢化钠溶于无水乙醇,加入上步所得待反应液进行反应;C 、调节溶液的PH 为5.0-7.0;D 、离心得过滤液;E 、真空蒸发过滤液得浓缩液;F 、浓缩液经大孔树脂柱吸附、水洗、展层、解析得结晶原液;向结晶原液中加入丙酮,经动态、静态结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甲钴胺成品。
本发明在反应中采用低浓度的反应液,采用离心、真空蒸发、树脂提取、结晶等步骤获得高收率、高纯度、低成本的甲钴胺工业化制备方法。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1.一种甲钴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步骤包括:A、将氰钴胺、氯化钴、三甲基碘化亚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得待反应液;B、将硼氢化钠溶于无水乙醇,所得硼氢化钠乙醇溶液加入上步所得待反应液进行反应;C、上步反应完毕后,调节溶液的PH为5.0-7.0;D、上步所得反应液经离心得过滤液;E、真空蒸发上步所得过滤液得浓缩液;F、上步所得浓缩液经大孔树脂柱吸附、水洗、展层、解析得结晶原液;向结晶原液中加入丙酮,经动态、静态结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甲钴胺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钴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氰钴胺的浓度为0.010-0.013g/ml,所述氯化钴与氰钴胺的用量重量比为(0.12-0.17)∶1,所述三甲基碘化亚砜与氰钴胺的用量重量比为(0.25-0.32)∶1。
一种甲钴胺片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甲钴胺片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7f736fe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a.png)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021533.8(22)申请日 2014.01.17A61J 3/10(2006.01)A61K 9/28(2006.01)A61K 9/36(2006.01)A61K 31/714(2006.01)A61P 25/02(2006.01)A61P 3/02(2006.01)(71)申请人南京瑞尔医药有限公司地址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科技园瑞泰大厦17楼(72)发明人时文祥 赵允华 叶靖(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代理人金辉(54)发明名称一种甲钴胺片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甲钴胺片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粒;(2)干燥;(3)整粒总混;(4)压片;(5)包衣;(6)包装。
所述各步骤在避光条件下进行,本发明述的钴胺片的采用双层铝箔袋包装,且单片为独立包装。
本发明工艺步骤少,简单易操作,各个工序涉及巧妙,混合均匀,包衣工艺精确合理,生产出的成品,质量均一,稳定性好;且处方中不含有崩解剂,生产时工艺可控性高,适合产业化大生产,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相对于糖衣片操作简便,节约材料。
此外采用单片独立包装,双层铝箔袋包装,保证稳定存放。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784049 A (43)申请公布日2015.07.22C N 104784049A1/1页1.一种甲钴胺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制粒;(2)干燥;(3)整粒总混;(4)压片;(5)包衣;(6)包装,所述各步骤均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胺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制粒为将无水乙醇放入清洁的不锈钢桶内,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均匀,制成25%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将甲钴胺、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混和均匀,再用混合机混合10min 后加入适量的粘合剂搅拌3-4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 100 ,计 时 回 流 8 h。 反 应 接 近无 色 时 ,停 止 回 流 ,调 pH 值 约 为 1O,冷 却 至 5 ,过 滤 得 4,5一
二 甲基 一1,2一苯二 胺 。
5 4,5一二 甲基 一1,2一苯 二 胺 经 环 化 合 成 5,6一二 甲基 苯并 咪唑
将 计 量好 的 甲酸 及 上 步 产 品加 入 反 应 釜 中 ,开 启 搅 拌 ,待 溶 解 后 升 温 至 105 ,回流 8 h,冷 却
将上步产 品全部加入 硝化釜 ,缓慢加入已计量好的 乙酐 ,并升温搅拌 ,加完 后恒 温搅 拌 3 h,再
8
维普资讯
加 入 乙酸 ,滴加 混 酸 (硫 酸 :硝 酸 :3:1),反 应 2 h,加 水 过 滤 得 4,5一二 甲基 一2一硝 基 乙酰 苯 胺
(2)产 品质 量稳 定 ,各 项 技术 指标 均达 到或 超 过 同类 产 品 水 平 ,较 好 地 满 足 了用户 要求
(3)以 4一硝 基 邻二 甲苯 计 ,收率 ≥30%。
④ q。脚 2
氐 鬯职 l衰 {挖蕊 1I
丁反 (f ‘,一
一 (o
一 戊 基 蒽 醌 的 合 成
蒽 醌 法 生 产 双 氧 水 较 电解 法 耗 能 少 、成 本 低 ,易 于 大 规 模 生 产 ,因 而 得 到世 界 各 国广 泛 应 用 。 蒽 醌 法 生 产 双 氧水 常 用 的 催 化 剂 为 2一戊 基 蒽 醌 ,由 于 该催 化 剂 在 生 产 双 氧 水 的 工作 液 中溶 解 度 大 、催 化 效 能 高 ,因而 倍 受 重 视 。该 催 化 剂 的传 统 工艺 为 由戊 苯 和 苯 酐 为 原 料 合 成 ,而 戊 苯 的 合 成 反应 条 件苛 刻 、转 化 率 低 因而 ,由戊 苯 合成 2一戊 基 蒽醌 受 到 限制 。现 介 绍 l 从 易 得 原 料 苯 和 叔 戊 醇 出 发经 烷 基 化 、酰基 化 、环 合 3步 反应 合 成 2一戊 基蒽 醌 的新 工艺 。 1 实验 1.1 主 要 原 料
己二 酸 ,分 析 纯 ;正 丁 醇 ,分 析纯 ;对 甲苯 磺 酸 ,分 析 纯 ;NaHCO3,10%水 溶 液 。 2 反 应 原 理
以己 二 酸和 正丁 酵 为 原 料 ,在 对 甲苯 磺酸 的催 化 作 用 下 ,合成 己二 酸 二 丁 酯 。 3 酯 化反 应
在装 有温 度 计 、回 流冷 凝 器 和分 水 器和 四 颈瓶 中 ,加入 一定 量 的 己二 酸 、正 丁 醇 和 对 甲苯 磺 酸 , 待 加 热 溶 解并 搅 匀 后 ,取 样 测 定 其 酸 值 ,然后 加热 回流 分 水 ,至 几 乎 无水 分 出为 止 ,稍 冷后 又 取 样 测 定 其 酸值 。利 用 GB1668—81方 法 测 定 反 应 前 、后 酸 值 的 变 化 ,计 算 酯化 率 :
高 ,对 设备 几 乎 无腐 蚀 ,不 污 染 环 境 ,是 一 种 很 有 发 展 前 途 的 酯化 催 化 剂 。
最 佳 工 艺条 件 :反 应 时 间 2 h;催 化 剂 用 量 1.0 R;醇 酸 比为 5:l
④ g 1 多罐蒂彳味咝,畸 泫, 银蜷0,2/斥
5,6一二 甲基 苯 并 咪 唑 的制 备 ,
降温 至 60 ,加入 活性 炭脱 色 。 经 板 框 过 滤 机 过 滤 后 ,调 pH 值 适 当 ,过 滤 、洗 涤 、离 tk"脱 水 、烘 干
即得 产 品 5,6一二 甲基 苯 并 咪 唑 。
6 结 论
(1)由 4一硝 基 邻 二 甲苯 合成 5,6一二 甲基 苯 并 咪 唑 的工 艺 路线 是 合 理 可 行 的 。
苯 ,叔戊 醇 ,无 水 三 氯化 铝 ,硫 酸 (浓 )。 1.2 叔 戊 苯 的合 成
在装 有 搅 拌 器 、回 流冷 凝 管 、滴 液漏 斗 、温 度 计 的 四 口瓶 中加 入 58 mL苯 (0.648t oo1)和 6 g无 水 A1CI (O.045 mo1),用 冰水 冷却 ,缓 慢 加 入 2 mL浓 H2s04(0.036 t oo1),在 搅拌 下 将 10 mL叔戊 醇 (0.091 moI)和 15 mL苯 (0.168 too1)的混 合 液 在约 6 下 ,滴 人 反 应 液 中 ,然 后 在 该 温 度 下 强 力 搅 拌 4 h,用 水 分 解 ,分 出有 机 层 ,水 层 用 苯 萃 取 2次 ,与 分 出 的 有 机 层 台 并 ,用 无 水 CaCI2干 燥 ,蒸 出 苯 后 ,产 物 用 C-C定 量 ,戊苯 产率 为 79.3% 。 高效 分 馏 所 得 产 品 主 要 为 叔戊 醇 ,纯度 为 99.4% 。 1.3 2一(4 一戊基 苯 甲酰 )苯 甲 酸 的台 成
将 0.017 mol无 水 苯 酐 和 0.043 t ool无 水 三 氯 化 铝加 至 14 mL氯 苯 中搅拌 ,在搅 拌下 于 一 定 温 度 下 将 0.017 mol戊 苯 和 0.002 mol 2一甲 基 吡 啶 (或 三 乙 胺 )及 适量 的氯 苯 由滴 液漏 斗滴 ^ 反 应 瓶 中 ,约 1 h滴 完 ,然 后 于 20℃反 应 4 h,将 反 应 液 倒^ 60mL质量分 数 为 10% 的 H.,SO4溶 液 中搅 拌 , 分 出有 机 层 ,有机 层 用 25 mL热 水 (约 80℃左 右 )洗 涤 2次 ,冷 却 后 ,加 入 60 mL冷 的 正 已烷 为 沉淀
维普资讯
己二 酸 二 丁 酯 的 合 成
己二 酸二 丁 酯 可 用作 香 精 、香 料 控 制 刺 和 常 温 下 的增 塑剂 ,也 可作 有 机 合 成 中间 体 。 对 甲苯 磺 酸是 一 种 有 机 酸 ,无 氧 化 性 ,无 碳 化 作用 ,作 为 酯 化 反 应 的催 化 剂 时 ,具 有 活 性 高 、选 择性 好 、操 作 方 便 、不 腐 蚀 设 备 、减 少 污染 等 显 著优 点 。本 文 采 用 对 甲 苯磺 酸 作催 化 剂 合 成 己二 酸 二 丁 酯 ,酯 化 率 可 达 95.17%。 1 主 要 药 品 、药 剂
龇率 箍
×100%
反 应 结 柬后 ,将反 应 液 分 别 用 水 、稀 碳 酸 氢钠 溶 液 、水 洗 涤 ,干 燥 、蒸 馏 ,先 常 压 下蒸 出 正 丁 醇 ,
再减 压 蒸 馏 收 集沸 点 136—138℃/400 Pa的 馏 份 为 产 品 。
4 成 己二 酸 二 丁 酯 的 良好 催 化 剂 ,反 应 温 和 ,操 作 方 便 ,产 品色 泽 好 ,纯 度
3 4,5一二 甲基 一2硝 基 苯 胺 的 制 备
将 上 步 所 得产 品投 入 反 应釜 ,加入 适 量 酒 精 和 液 碱 ,加 热 回 流 2 h,经 冷 却 、过 滤 即得 4,5一二
甲基 一2一硝 基 苯 胺 。
4 4,5一二 甲基 一1,2一苯 二胺 的 制 备
在 反 应 釜 中加 入 适 量水 ,然后 依 次 加 入 4,5一二 甲基 一2一硝 基 苯 胺 、铁 粉 、盐 酸 等 ,搅 拌 ,升 温
9
将 计 量 好 的 水 、氯 化 铵 、酒 精 及 还 原 剂 铁 粉 依 次 加 入 反 应 釜 中 ,升 温 ,活 化 ,然 后 加 入 4一硝 基 邻 二 甲苯 ,加 热 回流 2 h,检 测 至 反 应 终 点 ,加 碱 中和 至 微 碱 性 ,蒸 馏 收 集馏 份 ,经 过 滤 得 3,4一二 甲 基 苯 胺 。 2 3,4一二 甲基苯胺经酰化、硝化制 备 4.5一二 甲基 一2—2硝基 乙酰苯胺
。
T 访 TQ' ̄6'己
5,6一二 甲基 苯 并 眯 唑 为 白 色或 淡 黄 色晶 状 粉 末 ,易 溶 于 乙 醇 、丙 酮 等 有 机 溶 机 ,难 溶 于 冷 水 , 是台成 VB-2的重要原料 ,俗 称 VB12的“前 体”,它能提高丙酸菌微生物培养基的转化率 ,降低 vB12生 产成 本 。随 着 人 们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对 VB12的 需 求 日益 增 多 ,其 “前 体 ”用 量 也 随 之 增 大 。 现 介 绍 5,6一二 甲其 苯 并 咪 唑 的制 备 方 法 。 1 4一硝 基 邻 二 甲 苯 还原 为 3,4一二 甲基 苯 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