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律》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合集下载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减法关系》导学案【学习⽬标】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设问导读】1、⾃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独⽴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1)求两个数的和⽤()法,求两个数的差⽤()法。

(2)观察⽐较:- 17 = 1818 +加数()35 - 18 = 17⽐较上⾯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个加数等于(),减法是加法的()。

(3)总结:①在加法中:加数+()=和和-()=另⼀个加数②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③减法和加法是()的,运⽤()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可以验算减法计算对不对。

2、想⼀想,说⼀说。

(1)()-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2)330-()=150上题,求(),因为()减()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学检测】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36+12=48 ()-()=();()-()=()57-30=27 ()+()=();()-()=()2、括号⾥填⼏?()-25=34 330-()=150()+23=58 56+()=120【巩固练习】1、(1)根据 60+110=170,直接写出下⾯算式的得数。

170-60 =() 170-110 =()(2)根据 150-80=70,直接写出下⾯算式的得数。

150-70 =() 70+80 =()2、填⼀填。

()+420=600 ()-105=95 600+( )=800 120-()=80 ( )+ 180=300 ( )-24=68 ()-2000=6000 ()+420=600()+452=1000 3、计算并验算。

256+78= 420-312= 189-27= 145+302=【拓展练习】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数是()2、⼀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3、两个数相加,如果⼀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加法运算律》导学案【学习⽬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字母来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案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案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2.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比拟、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3.运用加减法各局部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

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局部的关系。

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出示表格。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教师:请同学们很快说出本班男生、女生及全班人数。

学生: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35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填好表格〕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1:我班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多少人?17+18=35〔人〕学生2:我班有35人,男生有17人,女生有多少人?35-17=18〔人〕学生3:我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35-18=17〔人〕教师: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教师: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向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来。

[点评: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创设教学情景,从本班学生人数出发,让学生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巧妙提出向三个算式中的数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唤起学生对加减法各局部名称的回忆,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教师: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

学生1: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教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学生1:加数十加数=和。

〔板书〕学生2:求加数用减法计算。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减法的运算性质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减法的运算性质

3、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33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计算对象(算式)的特点,是决定能否合理进行简便计算的首要前提。

减法性质其实是加法运算律的运用。

因此,在前面每一道例题的教学中,既要培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题中数据的一些特征,便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性质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课件(例4)师和学生交流:情景图中出示了三个已知条件,问题:还剩多少套服装?这个月一共进了250套服装。

第1周卖了58套,第2周卖了42套。

师质疑:同学们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怎样列式?说出数量关系式。

预设:用购进的服装的总套数-第一周卖的-第二周卖的= 还剩多少套服装。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直接利用例题导入新课,开门见山。

(二)探究新知1、探究减法的运算性质师质疑:同学们,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在全班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1:我们先算第1周卖了58套后还剩多少套: 250-58=192(套),再算第2周卖了42套,还剩多少套: 192-42=150(套)。

综合算式:250-58-42预设2:我们这组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比他们更好,先算出第1、2周共卖了多少套:58+42=100(套),再算现在还剩多少套:250-100=150(套)。

综合算式:250-(58+42)师和学生交流:在小组之内讨论这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教案

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教案

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章《加法与减法》第三节《加法运算律》。

详细内容包括:探索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探索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明和小红一起搬砖头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明和小红搬砖头的顺序是否影响搬砖头的总数?2. 探索加法交换律(1)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计算器验证小明和小红搬砖头的总数是否相同。

(2)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发现加法交换律。

3. 例题讲解(1)讲解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通过例题,展示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加法交换律。

5. 探索加法结合律(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验证加法结合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发现加法结合律。

6. 例题讲解(1)讲解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通过例题,展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7.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加法结合律。

六、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23 + 45678 + 152 + 248(2)应用题:小华、小明和小丽去公园玩,他们分别买了3个、5个和4个气球。

问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气球?2. 答案:(1)计算题答案:123 + 456 = 57978 + 152 + 248 = 478(2)应用题答案:他们一共买了12个气球。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培优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培优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30+20 = 20+30
1200+650 = 650+1200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a,b表示这两个数,那么a+b=b+a
填一填
18+25=( 25 ) +18 560+ 375=375+( 560 ) ( 96 ) +107=107+96 87+ ( 126 ) = 126+87
课件PPT
1.判断:12+58+42 =12+(58 +24)。 ()
42和24不相等。
解:×
学以致用
2. 填一填。
课件PPT
25+56=56+( )
a+b=b+a。
解:25
学以致用
3.填一填。
课件PPT
25+97+75=25 +( )+97
(a+b)+c= a+(b+c)。
解:75
学以致用
课件PPT
168+67+133 =168+(67+133) =168+200 =368(人)
答:这列车共载乘客368人。
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有什么用途?
填一填
320+180=180 +320 150+ 478 =478+150 375+548+125=375+125 +548 360+ 92 +108=360+(92+ 108 ) 295+132+68=295+(132 + 68 )

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精品教案

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精品教案

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加法运算律”。

具体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灵活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小明购物找零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

小明去超市购物,买3元水果和5元零食,一共花多少钱?如果小明先买零食,再买水果,一共花钱数会变?2. 例题讲解:讲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出题,巩固所学运算律。

4. 应用环节: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实际问题应用:小明购物找零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8 + 5 = ?;5 + 8 = ?;(2 + 3) + 4 = ?;2 + (3 + 4) = ?(2)应用题:小华有10元,他先买3元文具,又买5元零食,还剩下多少钱?2. 答案:(1)计算题答案:8 + 5 = 13;5 + 8 = 13;(2 + 3) + 4 = 9;2 + (3 + 4) = 9(2)应用题答案:小华还剩下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

2、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教科书30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探索需要的方式很多,既可以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情境图,由小松鼠算得快这一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也可以先出示教科书上的这组题目让学生计算,有的学生可能只算一组就能得出另一组的得数,这样让学生对别的同学算得快感到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打下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

难点: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抽象概括,并用含字母的等式表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口述一个故事:大灰狼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大灰狼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啄木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同学们你们认为啄木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

师:今天我们学了新知识之后,这道题就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喜欢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进行思考。

为后面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1、探究加法交换律(1)教学例1师和学生交流:今天动物乐园非常热闹,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看一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例1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不一会儿,小松鼠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松鼠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师质疑:小松鼠为什么算的快?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2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2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西师大版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2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第30~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探索并理解一个数加(或减)接近整百数的运算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加强自觉运用定律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懂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教师:森林王国举行智力大比拼,小松鼠参加了“开心口算”。

裁判长大象刚刚公布完比赛试题,小松鼠就跳着举起手,大声说:“我算好了!”参赛队员小狗疑惑不解地问:“小松鼠,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松鼠算得快的原因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律)二、互动新授1.自主探究,促进迁移。

(1)算一算。

①让学生独立算出例1中算式的结果。

②指名汇报。

(教师操作课件在算式后面呈现结果)(2)议一议。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①独立观察。

②集体汇报、交流。

学生1:同一行的两个算式的和相等。

学生2:这两个加法算式加数一样,只是加数的位置不一样。

学生3:我发现在这些加法算式中,把加数的位置交换了,但是和不变。

……追问:谁能够用一句话把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概括一下呢?(任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师说明: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其实聪明的小松鼠就是掌握了这一规律,才算得这么快。

(3)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师:如果我们用a和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可以怎样表示?①学生独立思考,把表示方法写在答题纸上。

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适时点拨。

②指名上前展示,并说说理由。

(a+b=b+a。

因为a和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这两个数相加,加数的位置交换,但它们的和不变,因此这样表示。

)教师小结: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再举几个 这样的例子吗?
468
400
553
553
24+15+6 =
36+132+84 =
下面各式各运用了 什么运算律?
82+0 = 0+82 47+(30+8) = (47+30)+8 (84+68)+32 = 84+(68+32) 75+(48+25) = (75+25)+48
运算律 字母表示式 变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 数,则可以写成:
(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再加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88+104+96 =192+96 =288
88+104+96
200 288
(88+104)+96 = 88+(104+96)
加法结 (a+b)+c 计算顺 数据、运算符号、结果
合律 =a+(b+c) 序
、位置
(1)计算,说出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87+41+1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9+26+411 75+(48+25)
判 断(对的打“√”,错的打“×”。)
1. 109+(38+162)=109+38+162 2. 470-25+75=470—(25+75) 3.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4. ○ +(△+☆)=○ + △+☆ 5. 84+68+32 =84+(68 +23)
《加法运算律》加减法的关 系和加法运算律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连线 12+25
20+30
500+300 1200+650
30+20
25+12
650+1200 300+500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 的位置,它们的和都不变。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 位置,和不变.
a+b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 位置,和不变.
a+b b+a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 位置,和不变.
a+b=b+a
25
96
560
126
87
用加法交换律 填上合适的数。
65+145=__+__ 109+31=__+__
44+98=__+__ 346+273=__+__
(89+96)+104 =89+(96+104) 猜想
24+15+6 36+132+84 =24+6+15 =36+84+132 验证 89+96+104= 89+(96+104)
a+b+c=a+c+b=c+b+a 结论 (a+b)+c=a+(b+c)
你知道吗?
同学们,你们听过数学家高
斯小时候的故事吗?
加法交 换律
加法结 合律
没变
运算律 字母表示式 变
加法交 换律
a+b=b+a
加法结 (a+b)+c 合律 =a+(b+c)
没变
运算律 字母表示式 变
加法交 换律
a+b=b+a
位置
加法结 (a+b)+c 计算顺 合律 =a+(b+c) 序
没变
运算律 字母表示式 变
没变
加法交 换律
a+b=b+a
位置 数据、运算符号、结果
1+2+…+99+100的和是多少?
5050
你知道高斯是怎么计算的吗?你还能 够想出其它简便的方法吗?
( √) ( ×) ( √) ( √) ( ×)
我来试一试
1+2+3+4+5+6+7+8+9 =(1+9)+(2+8)+(3+7) +(4+6) +5 =10+10 +10 +10 +5 =45
连加算式中,加数可以任意结合与交换。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 位置)
加法结合律(加法 括号)
12+25=25+12 a+b=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